综述俄格战争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简氏报告分析格俄冲突俄暴露"苏式战法"诸多缺陷2008年10月25日 15:29:34 来源:新华网新华网消息,路透社莫斯科10月23日发表的一份独立报告说,从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冲突可以看出,由于未适应冷战后的现实,俄军将无法对抗实力更强的敌人。
俄格8月份爆发了为期5天的冲突。
冲突期间,俄军发动大规模反攻。
但简氏战略咨询服务公司在一份报告中说:“虽然表面上看俄军取得了胜利,但8月的战争实际上暴露出俄军诸多根深蒂固的弱点。
”报告说:“俄军的工作重点仍是打造一支可部署压倒性火力的规模庞大的陆军……俄军对建立规模较小、受训程度更高且行动灵活的部队几乎未表现出什么兴趣。
”报告还说:“俄军需要提高指挥及训练水平,还需要具备部署灵活性强的现代化武器系统的能力。
只有这样,俄军才能应对任何在军队规模和武器装备精良程度上均胜过格鲁吉亚军队的对手。
”一名该报告撰写人说,格鲁吉亚冲突可能促使俄军进行彻底改革。
俄罗斯上周宣布将改革军队,目的是提高俄军的现代化程度和机动能力。
俄国防部长阿纳托利·谢尔久科夫上周公布了一项计划,旨在大幅裁减俄军军官和将军数量,并建立严阵以待的机动化部队。
西方国家军队的决策者们仔细研究了俄军在俄格冲突期间的表现,报告说,俄军迅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部分原因在于,俄军许多部队一直在附近地区参加军演。
10月1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左一)参观普列谢茨克发射场。
俄罗斯战略火箭兵12日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成功试射一枚“白杨”RS-12M型洲际导弹,导弹准确命中远东堪察加半岛的目标。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观摩了导弹发射。
新华社/路透路透社记者在冲突区域亲眼看到,俄军的机动性极强。
一次,俄军将两辆出现故障的重型卡车从桥上推入河中,以保证整个部队不会放慢行进速度。
但报告重点列举了俄军目前所使用的苏联式战法的一些缺陷和例子:●俄军使用范围最广的装甲战车是上世纪70年代设计的T-72主战坦克。
俄格战争——速战速决的跨境控制战
张翚
【期刊名称】《孙子研究》
【年(卷),期】2018(000)005
【摘要】俄格战争,是2008年8月8日至13日,俄罗斯军队对进攻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地区的格鲁吉亚军队实施的陆海空联合反击作战。
俄军仅用5天便赢得胜利,因而此战也被称为“五日战争”。
这是俄罗斯独立以来首次对外用兵,也是一个世界大国为对抗西方战略遏制而对毗邻小国实施的一场小规模、低强度的跨境控制战。
尽管暴露了一些不足,但总体来说俄军展现出压倒性优势,用速度和规模向世界宣示:虽然沉寂多年,俄军依然是世界上最强悍的军队之一。
【总页数】3页(P117-119)
【作者】张翚
【作者单位】[1]陆军指挥学院战略战役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8
【相关文献】
1.美俄已组织天军,并进行演习,战争将向外层空间延伸——天战并不遥远 [J], 庚晋;周艳琼;白杉
2.俄格战争:小孩不听话,是要打屁股的 [J],
3.格鲁吉亚炸毁卫国战争纪念碑俄格兄弟反目仇怨加深 [J], 岳云麓;
4.俄格战争中俄军电子战力量运用分析 [J], 彭柏麟;孔光;侯宪桥
5.以俄格战争为例对俄罗斯网络战制胜方式的分析 [J], 彭柏麟;孔光;舒海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俄格战争:一场新样式的“强制和平战役”周 一 尹斐斐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
然而,就在各国运动健儿紧张比拼之际,俄罗斯与其邻国格鲁吉亚在双方边境地区燃起仅仅5天之后,这场战争就以俄罗斯的全胜而告终,因而也被称“五日战争”。
此役之后,格鲁吉亚不仅失去了争夺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地区实际控制权的能力,其国内的军事工业基础也受到重创,战争潜力遭到极大削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苏联解体之前,俄罗斯和格鲁吉亚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重要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成为两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由俄罗斯人占主导地位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原是格鲁吉亚的自治共和国和自治州,都与俄罗斯接壤,并且一直与俄保持较为密切的关系。
苏联解体之后,这两个地区也宣布独立,与格鲁吉亚中央政府对抗。
格方多次尝试恢复对这两个地区的控制,但是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008年3月,南奥塞梯议会再次提出独立要求,并分别致信联合国秘书长、俄罗斯总统、独联体各国领导人,要求承认其为独立国家。
格鲁吉亚方面,自2004年萨卡什维利上台之后,一直奉行“疏俄亲美”的政策,在打击国内亲俄势力的同时,不断向西方国家示好,并加快进入北约的步伐。
在2008年的布加勒斯特北约峰会上,格正式提出了“加入北约行动计划”申请,但是由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倾向,导致国内局势并不稳定,北约并未表现出吸纳格鲁吉亚为成员国的意向。
于是,亚决心彻底解决这一领土问题,实现加入北约的愿望。
未雨绸缪,兵贵神速格鲁吉亚试图加入北约的消息使得俄格两国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一旦北约这轮东扩成功,会严重挤压俄罗斯的战略利益。
罗斯领导人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曾多次公开表示,格鲁吉亚所处的高加索地区对于维护俄罗斯的战略利益至关重要,为了捍卫本国利益,俄罗斯可以采取“一切必2017.09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地理位置图 俄格战争中俄罗斯第58集团军作战编成示意图2017.09军事文摘在俄格战争中,俄罗斯军队进行了快速反击的分割包围。
2008年8月8日,北京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第29届奥运会开幕了!可是在亚洲的另一边,一场战火却正在蔓延!!北京时间8月8日2时,当地时间8月7日22时,格鲁吉亚军队对南奥塞梯首府发动闪击战,坦克大炮等分三路向茨欣瓦利突击。
8月8日9时,格军攻占了茨欣瓦利。
他们大概打得太顺手了,于是在10时40分,开始袭击驻扎在格鲁吉亚的俄罗斯维和部队。
近几年,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关系越来越“火爆”:先是说你打了我的无人机,然后是活捉你“偷运导弹”的士兵。
这也难怪,格鲁吉亚现在可是紧跟美国教练,冲击北约奖牌。
美国直升机,法国导弹艇,德国步枪,都被慷慨送来,还附带培训服务。
他们大概以为已经学了“葵花点穴手”,可以冲着北极熊高喊:“我上面有人”,“小心我点你哦!”遭受袭击后,俄罗斯军队立刻做出反应。
15时,俄罗斯做出将格军逐出南奥塞梯的决定;20分钟后,俄军装甲车队进入南奥塞梯;50分钟后,装甲部队开进茨欣瓦利……第58集团军、第74空降师、特种部队相继上阵,空军、海军也全力配合。
格鲁吉亚,不过2万多军人、1万多准军事部队;第58集团军,编制员额7万人,参加过车臣战争、别斯兰人质解救。
战争的结局不会有什么悬念,因为这简直就是一招“排~~山~倒海”。
但格军的表现也太有点那个了。
开战之初,他们利用偷偷准备的S-200击落了俄罗斯的图-22,还有苏-25等,小露了一把脸。
但经过五天交战后,格军就只剩下溃败了:公路上被摧毁的坦克车辆随处可见;被遗弃的火炮遍布城区;海军主力被对手堵在港内点名,最后生生被拖出港口凿沉!大概美国老师教他们的,是“降龙十巴掌”。
开战六天后,在国际社会调解下,双方战事终于平息。
对于奥运会期间这场极不和谐的杂音,我们该怎么看呢?六天战事中双方军队的表现到底如何?两家的恩怨是如何积下的?格鲁吉亚的“上面到底是什么人”?从车臣、别斯兰走来的第58集团军有哪些过人之处?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俄格格鲁吉亚一现昙花莽撞开战格鲁吉亚在最初的二十个小时中占据主动,击败南奥塞梯军队,并一度攻占茨欣瓦利。
改变世界格局的俄格冲突作者:王娜来源:《百科知识》2008年第19期2008年8月8日,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发动进攻,随即俄罗斯介入并与格鲁吉亚发生武装冲突。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8月26日宣布俄罗斯承认格鲁吉亚南奥塞梯自治州和阿布哈兹。
自治共和国独立,并在次日委托外交部开始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就建立外交关系的事宜举行谈判。
此举遭到美、英、法等欧美国家以及北约、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反对。
配备5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美国驱逐舰停靠格鲁吉亚黑海港口,8艘北约军舰集结在黑海北部,另外还有9艘北约舰艇也正赶赴现场。
俄国则针锋相对。
刚回母港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旋即起碇,到演习场“作例行战备检查”。
双方剑拔弩张,横眉怒目。
俄罗斯与西方社会的矛盾一时进入白热化状态,引起世界高度关注。
俄格冲突始末1936年12月15日,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1990年11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改国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
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于1991年4月9日宣布独立,1995年8月,格鲁吉亚通过新宪法,将国名由原来的格鲁吉亚共和国更名为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在苏联解体后,逐渐向西方靠拢,接受美国的军事与经济援助,美国也依赖当地的油管,得以不经由俄罗斯领土输出里海石油至西方国家。
格鲁吉亚不但是美国在反恐战争的盟友,近年来更积极要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俄罗斯近年来凭其庞大能源蕴藏重新崛起,由于南奥塞梯地区是重要的能源运输路线,东西双方都势在必得,俄罗斯为防止北约东扩,即以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牵制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进程。
2008年4月,格鲁吉亚传出可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消息。
双方冲突也因此一触即发。
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分别是格鲁吉亚的自治共和国和自治州,与俄罗斯接壤,两者都在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并一直与格中央政府处于对抗状态,但都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
格鲁吉亚一直试图恢复对这两个地区的控制,它同时指控俄罗斯试图吞并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
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的过程怎么样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是2008年8月8日至18日,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的过程怎么样,希望大家喜欢!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的过程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爆发于北京奥运会当天,其实这场战争过程进行得异常惨烈,所以后来历史学家一直在讨论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的过程,战争学家普遍的把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格鲁吉亚总统莽撞开战,在最初的20个小时主动向俄罗斯发起进攻,虽然前面占据了主动迅速击败了来自俄罗斯的军队,并且一度攻击南奥塞梯首府,但是强大的俄罗斯军队迅速作出了反应。
北京时间8月9日当天,俄罗斯就签署了战斗命令,由于格鲁吉亚进攻南奥塞梯军队是兵分3路的,所以俄罗斯的第59集团军也是兵分3路,从原路进发直接跟格鲁吉亚军队硬碰硬,不到30个小时时间内,格鲁吉亚东线的防守就宣告失败,全面撤退。
格鲁吉亚东线军队撤退之后第58集团军又奉命赶到南奥塞梯南部的一个小城市,跟59集团军形成南北夹击,沿途攻占格鲁吉亚的村镇,8月9日晚上的时候格鲁吉亚火力已经全面被俄罗斯军队控制,伤亡惨重,这时候他们再也无力对于敌军进行射击,所以第58和59集团军也暂时停下了战火。
但是这时候格鲁吉亚总统仍然顽强抵抗并不承认这次的失败,导致俄罗斯人恼羞成怒又开始了强大的正面进攻,从沿线占领的各处公路开始扫射格鲁吉亚军队,由于没有了美国的支持,直到8月9日格鲁吉亚总统不得不宣布停战,并签署投降协议。
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的结果一直以来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的结果都成为后来历史学家和战争学家关心的话题,其实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的结果在交战之前就已经注定了,格鲁吉亚这个小国总体的服役人数加起来还不到2万人,还抵不上俄罗斯的一个集团军,所以最后是俄罗斯大获全胜,格鲁吉亚被迫宣布失败。
如果具体来看的话,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的结果也是很惨烈的,因为这场战争一共造成了格鲁吉亚军队215人死亡1469人受伤,而俄罗斯军队一共有74人死亡,171人负伤,而且在战争的过程中,俄罗斯还曾经一度入侵到格鲁吉亚的首府附近,占据了格鲁吉亚大约2/3的领土。
综述俄格战争一、战争原因1、历史问题。
俄罗斯历史上经过残酷而且长时间的战争,才征服了整个高加索地区。
苏联将高加索山以南称为外高加索,划分成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个加盟共和国。
高加索山以北称为北高加索,划归俄罗斯联邦。
高加索山南北都有奥塞梯。
苏联根据高加索山把北奥塞梯划归俄罗斯,南奥塞梯划归格鲁吉亚。
这样奥塞梯被人为一分为二,埋下隐患。
格鲁吉亚在苏联时期分离主义倾向一直非常严重。
斯大林虽然是格鲁吉亚人,也一直在格鲁吉亚进行严厉镇压。
苏联解体的时,格鲁吉亚就是一只带头羊。
苏联解体以后,格鲁吉亚一直非常支持北高加索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特别是车臣。
格鲁吉亚一直是车臣获得外界援助的重要渠道。
2、科索沃独立。
俄罗斯一直强烈反对独立的科索沃,在美欧一些国家的支持下,2008年初宣布独立,欧美立即承认其独立,把联合国反对的分裂变成了正义的独立。
科索沃是斯拉夫民族的文化摇篮,但却被美国绕过联合国先攻击后"霸占"然后直接支持使其独立!独立极大的伤害了同为斯拉夫民族的俄罗斯的文化和民族情感,感觉恍如被扇了一记耳光,此恨在心,却无奈难报。
3、北约东扩。
北约近年加紧动扩张,形成对俄罗斯包围和威胁,特别是吸收独联体国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议题上,让俄罗斯受到强大的压力!近来又传出美国准备吸收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组织的消息,以及格鲁吉亚的亲美政权的迫切希望加入北约投入美国怀抱的做法,让俄罗斯忍无可忍!4、资源问题。
格鲁吉亚地处里海石油和西方市场的中间地带,位于俄罗斯、伊朗和蕴藏丰富石油的里海,一条可以绕过俄、伊的输油管可以直接到达欧洲,里海石油最终将可能像今天的中东石油一样对工业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这一地缘战略特点,使格鲁吉亚成为美国和欧洲俄罗斯的焦点热点。
5、南奥塞梯独立问题!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
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
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
1992年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北奥塞梯合并。
因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
长期以来,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
俄格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不断。
6、黑海舰队问题,众所周知它是前苏联海军中唯一不怕冰冻围困的全天候舰队,主要基地和舰队司令部设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将黑海舰队挤出地中海,掐断俄罗斯进入大西洋的入口,减少对北约各国的战略威慑!二、战争经过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炮击茨欣瓦利市,占领包括首府茨欣瓦利在内的南奥塞梯大部分地区。
8日下午俄驻北高加索地区第58集团军增援部队挺进南奥塞梯,与格军队发生激烈交火。
俄方宣布已经从格鲁吉亚军方手中完全解放了茨欣瓦利市。
9日凌晨茨欣瓦利在经历短暂的平静后,格军队9日凌晨又恢复对该市的炮击。
茨欣瓦利由谁占据,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双方各执一词。
9日上午格总统说,由于“俄罗斯侵略格鲁吉亚”,他宣布国家进入“战时状态”。
9日下午格鲁吉亚总统提议交战双方“被分隔”,这意味着格军从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撤离,并停止对俄罗斯的炮火进行反击。
俄罗斯军方当日宣布,已控制前一日格鲁吉亚宣称控制的茨欣瓦利。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9日说,平息南奥塞梯冲突的唯一途径是格鲁吉亚立即撤军。
俄总理普京当天视察靠近南奥塞梯的俄北奥塞梯地区。
美国和欧洲联盟呼吁立即停火。
美国认为俄方“过度”使用武力。
欧洲安全理事会警告称,南奥塞梯的局势可能演变成一场全面的战争,给整个地区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1、俄方称格在发动“种族清洗”根据俄方9日提供的数字,冲突已经造成大约2000人死亡,3万多名难民从南奥塞梯逃亡至北奥塞梯。
格鲁吉亚政府公布的数字显示,129名格鲁吉亚人死亡,748人受伤。
普京9日抵达北奥塞梯的弗拉季高加索市,探视逃亡至此地的南奥塞梯难民。
他抨击格鲁吉亚军队在南奥塞梯进行“种族清洗”,说俄罗斯军队反击格鲁吉亚军队“完全合法”。
“格鲁吉亚发动血腥的军事冒险,希望把其他国家拖入冲突,借机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普京说,“我们呼吁格鲁吉亚当局立即停止对南奥塞梯的攻击。
”同时,俄罗斯副外长格里戈里·卡拉辛列出了停火的两个先决条件:一是格鲁吉亚从冲突地区撤出所有军队,二是立即签署承诺不使用武力的协议。
2、格方称俄在“消灭”格鲁吉亚格鲁吉亚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当天发表讲话,呼吁立即停火。
他同时抨击俄罗斯试图“消灭”格鲁吉亚。
“俄罗斯向格鲁吉亚发动全面军事进攻,”萨卡什维利说,“一场消灭格鲁吉亚的行动正在展开。
”三、俄格战争结果俄格战争中,俄罗斯共有64名士兵丧生,283人受伤。
格鲁吉亚军队在战争中阵亡215人,共计伤亡1700余人,相当于进攻部队损失了1/3,基本失去了战斗能力。
格鲁吉亚海空军在战争中遭到毁灭性损失,波季港内的格海军舰艇几乎全军覆没。
在俄格战争结束的两周后,俄罗斯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
到目前为止,除了俄罗斯之外,只有尼加拉瓜承认了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
俄军攻击了格境内目标,而欧盟和美国并没有作出实质性的反映,比如连政治上的强烈谴责就没有。
俄、美、欧内讧,结果牺牲的是格和格的人民.。
这次俄会把格打残废的,但是不会占领格,会尊重格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会扶植一个亲俄的政府。
四、俄格战争对地区和世界的影响1、影响科索沃走势俄罗斯通往南奥塞梯的道路要经过科索沃。
大约多数俄罗斯人甚至是西方外交官们相信,俄罗斯入侵格鲁吉亚缘于今年二月份科索沃宣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并且这一举动获得了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这种比照或许有些肤浅,但在格鲁吉亚战争后,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确实已开始重新评估科索沃独立后自己的处境,究竟是最终失去的多,还是得到的多。
俄罗斯长久以来一直支持塞尔维亚反对科索沃独立。
理由是总人口200万中90%是阿尔巴尼亚人的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个省,而不像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黑山共和国原本是前南斯拉夫联盟的加盟共和国。
1989年以来,在由老牌共产党政权领导的前南斯拉夫联盟中,只有一些加盟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两个地区独立出去。
到目前为止,美国和欧盟27个成员国中的21个已承认科索沃独立。
现在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看起来变换了立场。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世界本可以淡化格鲁吉亚的领土问题,然而西方国家却一再为格国撑腰。
这种明显的鼓动导致现在紧张局势的发生,无疑会让贝尔格来德和科索沃的普里什蒂纳陷入——目前双方对格鲁吉亚局势基本保持了沉默。
双方的初步反应可能在九月十七日表现出来。
届时联合国大会将决定是否将塞尔维亚所提的一项动议列入大会议事日程,该决议要求国际法院审理科索沃宣称独立是否合法。
如果这个动议被列入联大议程,塞尔维亚仅需要获得半数会员国投票支持便可通过2、影响俄罗斯外交政策首先,这是一场精神意识领域的激烈冲突,其发生的深层土壤是莫斯科与西方国家在过往产生的分歧。
俄罗斯举国上下对事件的评估完全一致,这是很久未有的现象。
不仅是政治领导层,就连大多数国民都认为,俄军以及俄领导层的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别无选择),并且从政治、道义甚至法律角度而言,都是百分之百合理的。
因此,社会舆论对外界的反应深感震惊,人们没有想到,违背了一切文明规范的萨卡什维利,竟然获得了西方异口同声的支持。
西方的态度在俄罗斯政治家和公民(此次,他们之间分歧很小)看来,不仅是任何政治中都可能含有的双重标准,更是赤裸裸的厚颜无耻,已逾越了正常政治逻辑所容许的界限。
其次,这是上文所描述乱象的后果,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出现了理性的转折。
尽管与西方关系日趋复杂,但在普京担任总统期间,其奉行的战略目标是推动俄罗斯融入国际政治和经济体系。
一体化的条件不断在变化,西方要价更高,但我们并没有放弃这一目标。
如今,近15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战略伙伴关系”正在被战略独立性所取代。
一体化的目标已不再提出,但巩固势力范围,从而强化俄罗斯作为多极化世界中的独立一极的地位,这一目标却被阐述得相当明确。
这样的表述并非反西方的,但我们的政策将不再以西方为中心。
这即是说,在采取所有行动之前,我们不必先考虑它会对俄欧及俄美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其三,我们缺乏可靠的盟友,虽然这个问题早就被提出,但此刻却显得前所未有的尖锐。
莫斯科若期望获得某些国家的支持,就必须确定与其交往的新原则。
一系列客观原因妨碍着长期联盟的建立,在全球化的世界,每个国家的利益都不尽相同。
我们或许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最现实的方法是就具体问题的解决建立暂时的同盟,这更符合多极化世界的现实。
其四,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首次表明了它能够也准备好了在本国领土之外采取武力,以维护国家利益。
相应的,其邻国也开始关心以下问题,即采取何种方式来维护本国的安全?简言之,就是“反对俄罗斯”或是“与俄罗斯一道”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安全问题。
在后苏联地区,正在开始真正的“大博弈”,而俄罗斯并不打算退缩。
国际关系的极化令多方位外交的难度加大,而这恰是所有独联体国家所推行政策的基础。
其五,俄罗斯的强烈反应表明,西方逐步蚕食苏联地缘政治遗产的战略已山穷水尽。
而美国及其欧洲盟友也面临选择:要么采取强硬立场,真正地遏制莫斯科日益增长的雄心,要么努力与俄罗斯寻求利益平衡点,承认莫斯科在其势力范围内拥有特殊地位。
对此,欧洲与美国存在明显分歧。
理论上说,可以就建立一个有俄罗斯参与的新安全体系展开讨论。
2008年6月,梅德韦杰夫在柏林也提出了这一主张。
但从西方的反应来看,实现的希望非常渺茫。
其六,这凸显了俄美关系中存在的原则性问题。
美国是一个有着全球野心的超级大国。
作为国际秩序的领导者,它没有次要利益,也不愿放弃任何东西,甚至不愿交换,因为如果从一个地方“退出”,就可能引发多米诺效应,很可能从其他地区被挤走。
美国试图通过炫耀武力、维护所有可能势力范围(在全球)的举动来巩固自己的领袖地位,这难免会导致两国冲突的迅速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