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研究:抗战时期文献解读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213.50 KB
- 文档页数:13
2020年第5期·文献资源建设·基于历史记忆构建的抗日战争大后方历史文献资源建设探究黄 登(重庆图书馆 重庆 400037)摘 要:以文献普查为中心,开展抗日战争大后方历史文献资源建设,是完善和传承历史记忆的主要方式。
文章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强调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性,运用SWOT法分析建设所面临的内外境况,最后探求构建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资源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历史记忆;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合作协调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Document Resources in the Rear Area of Anti-Japanese War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Memory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in the rear area of Anti-Japanese War is a major way to improve and inherit historical memorie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Based on SWOT,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ituations faced by the construction, and finally explores the right way to construct historical document resources in the rear area of Anti-Japanese War.Key words historical memory; historical documents in the rear area of Anti-Japanese War;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1 引言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是记录和反映抗战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诸多方面的“重要承载媒介”[1],其中部分不可再生的历史记忆更“是人类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1]。
134抗日战争时期税收史料研究──以华北革命根据地为例薛霜霜(湖北财税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摘要]华北革命根据地是我国抗日战争的主要根据地之一,为适应敌后复杂的战争环境,华北革命根据地不断探索,建立了满足敌后抗战需要,健康持久的财政税收制度。
本文总结了华北革命根据地财税体系形成、健全和完善的三个阶段和主要特点,总结其经验和规律,对与当前的税收政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华北革命根据地;财政与税收;历史评价[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引言华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于抗日战争初期,它的前身主要包括晋察冀边区和晋冀鲁豫边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发展,区域屡有变化。
1948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两边区合并,同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形成幅员辽阔的华北解放区。
为适应敌后复杂的战争环境,建立满足敌后抗战需要,健康持久的财政经济制度,华北革命根据地不断探索,从统筹统支入手,整理村财政,加强公粮管理,实施统一累进税制度,确立了一套新民主主义的税收制度。
1 华北革命根据地的财税体系发展的三个阶段财政税收体系是一个集财税方针政策、财税管理组织及各种财税制度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
华北革命根据地的财税体系大致经历了形成(1937年华北革命根据地政府成立~1941年皖南事变前)、健全(皖南事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和完善(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建国前)三个时期。
1.1 形成时期:以“争取外援,休养民生”为重点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实现了合作,华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也相应地发生了许多变化。
首先,华北革命根据地处于相对和平环境,尽管日寇伺机进犯,国民党军队不断挑衅,但由于华北革命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斗争,反动势力的阴谋终未得逞其次,在中共的正确领导下,华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了抗日民主的模范,博得了国内外进步人士的同情与拥护,他们不断给予华北革命根据地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支持。
抗战文献——《抗日的第八路军》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5年第8期文张国柱抗日战争初期,在国民党统治区、日寇占领区流传着一本《抗日的第八路军》,真实地描述了八路军在敌后以血肉之躯和钢铁般意志击溃日军的壮举,打破了日本军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
这本书出版的背景是: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一致抗战的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
1937年8月25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从9月12日起,按抗日战线的战斗序列,又称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
下辖115师、120师、129师,共4.5万余人。
八路军改编后,各师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1937年8月22日至9月30日,先后出发,东渡黄河,挺进华北抗日前线,积极抗击敌人。
1937年9月25日,林彪、聂荣臻指挥115师,在平型关东北公路右侧高地伏击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的后勤和辎重部队,歼敌1000余人,毁汽车100余辆,大车200余辆,缴获大批枪支弹药。
这是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有力地打击了汉奸亲日派“抗战必亡”、“战不如和”的谬论,推翻了日寇无法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斗志。
此时,中国共产党为了宣传党的抗战主张,宣传八路军的抗战决心和战绩,中共领导人和边区记者在延安的《新中华报》等报刊陆续发表有关八路军的文章和报道,如:陆定一撰写的《誓师出发上前线》,林彪撰写的《平型关战斗的经验》,记者萧向荣写于冉庄的连续报道《大战平型关记实之一、之二、之三、之四》等。
另外,1936年至1937年10月,先后有斯诺、尼姆韦尔斯、史沫特莱、维克·托基恩、欧文拉铁摩尔、卡尔逊、福尔曼等外国记者,以及国民党统治区范长江、溪映、铿伯等多名记者进入中共控制区域进行采访。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之间的关系抗日战争是民族矛盾最突出的时期,是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关系最复杂的时期,中日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两大矛盾,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和中国人民全面抵抗日本侵略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下主要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带领中国人民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促使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帝反侵略战争最彻底的一次胜利。
标签: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抗日战争在我国近代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抗日战争是近现代中国人民反帝反侵略斗争最集中的表现,是民族矛盾最突出的时期,是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关系最复杂的时期。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彻底取得反帝斗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争取民主和解放最彻底的一次斗争,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敌压迫,追求民族独立的决心和勇气。
但是,抗日战争时期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成为我国的民族解放事业的最大障碍,正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了这些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中国人民才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完成了我国最终的解放事业。
所以,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在我国的近代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总结和分析我党采取的一系列灵活策略,深入研究我党的发展成熟过程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各方面力量的关系。
一、民族矛盾的凸显时期1931年日本为了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和改变国内市场低迷的状况,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
从这个时候中国民众就开始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以马占山为代表的国民党爱国人士,开始带领东北抗日民众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杨靖宇为代表的共产党爱国将领领导了东北的抗日游击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5年华北事变期间,国内反日浪潮一浪高于一浪,以蔡廷锴、蒋光鼐为代表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在上海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决战,国民党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了民众抗日同盟军,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抗日战争史教学大纲(本科选修课)方敏首都师X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二○○六年九月一、大纲总那么一、本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历史系各专业的本科选修课程,它是历史学下属二级学科专业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任意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进行专题讲解,包括:局部抗战、抗战战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傀儡政权、日军暴行、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外关系、抗日战争的历史影响等九个专题。
通过学习,可以初步了解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状况,从而为从事中国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为研究生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2学分。
总36学时(学期课,每周2学时)。
三、授课对象:历史系各专业的本科生。
四、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主要基础知识:抗日战争的简要进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抗战的战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傀儡政权、日军暴行、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外关系、抗日战争的历史影响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素质有所提高:(1)基本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重要文献资料,初步掌握查阅、运用文献资料的方法和技能;(2)初步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门径;(3)历史专业论文的写作得到较好训练,了解学术规X;(4)进一步树立起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朝独立思考、不迷信盲从、勇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方向发展。
3、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一些良好的思想教育:(1)思想教育;(2)中国国情的教育;(3)爱国主义教育;(4)历史经验的教育。
五、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1、课堂教学:32学时。
2、课堂讨论:2学时。
3、课外作业:1次。
4、课外辅导:视具体情况而定。
5、复习考试:2学时。
6、其他教学环节: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采用。
六、考试:1、平时成绩:计期末总成绩的40%;2、期末考试:开卷或闭卷,根据授课对象适当安排。
让大家都能研究抗战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使用指南文I 马思宇盛差偲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的一大亮点是红色 文献专题数据库。
平台推出了近百种红 色文献,其中既有抗战时期各根据地编印的图书,也有《红色中华》《解放日 报》《晋绥日报》等 著名红色报刊。
/《抗战论辑》第一集封面、I 一现代史浩如烟海,要想充分 [丿一「利用有三大难题,一是找资丿/丄料难,近代史资料收藏于不 同机构,信息极不对称,即便是专业 的研究者也很难将某一主题的材料一网打尽;二是搜资料难,即便收集到 大量资料,面对书山文海,单凭一页 一页地翻阅资料,不仅效率低下,遗 漏更是在所难免;三是买资料难,现在很多近现代史领域的数据库为搜索资料提供了便利,但这些数据库价格 高昂,让人望而却步。
2017年10月上线的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曰关系文献数据平台(以下简称“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很大程度 上解决了这三大难题。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 馆和国家档案局牵头,中国社会科学 院近代史研究所和百度云承办的数字项目,这就保证了平台的专业性和权 威性"更难能可贵的是.抗战文献数据 平台向公众公益开放,不收取任何费用抗战文献数据平台项目组先后对 数十种国内外学术数据库进行调研, 总结其经验教训后认为,国内幵发的数据平台一大特点,是大都收费后才 能使用,不仅成本高昂,普通人难以 负担,而且质量良莠不齐,不利于学者和公众的使用,因此,抗战文献数擔平台建设之初,就立志打造一个真 正开放的数据平台。
无论你从事何种 职业,无论你在塞北江南,抗战文献数擔平台随时、随地免费向你开放。
同时,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也欢迎学术机构加入公益共享历史文献的队伍之 中。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不仅可以将著录标准平台无偿提供给各学术机构. 也可以协助学术机构完成文献的电子化,导入本平台,免费幵放给社会。
抗战文献大海淘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囊括了抗战期 间出版的有关抗战、中日关系出版品;战后出版的各类档案、文献、影像、史 料集;国家各级档案机构所藏相关档案等,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数量巨大。
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中国抗日战争(1931 1945)中文期刊概述Һ宋玉武①摘㊀要: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藏有一批与中国抗日战争(1931 1945)有关的中文期刊.这批期刊为史家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本文就其中精选的一批馆藏中文抗战期刊做简要介绍.关键词: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期刊;中国抗日战争AS u mm a r i z e d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S e l e c t e dC h i n e s eP e r i o d i c a l sP u b l i s h e dd u r i n g t h eS i n oGJ a p a n e s eW a r(1931 1945)a n dH e l db y t h eL i b r a r y o fC o n g r e s sҺ㊀Y u w uS o n gA b s t r a c t:T h eA s i a n D i v i s i o n o ft h e L i b r a r y o f C o n g r e s s p o s s e s s e sa u n i q u ec o l l e c t i o n o f C h i n e s e p e r i o d i c a l s p u b l i s h e dd u r i n g t h eS i n oGJ a p a n e s eW a r(1931 1945).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r i m a r y s o u r c e s, t h e s e p e r i o d i c a l s a r e v e r y u s e f u l f o r h i s t o r i a n sw h o c o n d u c t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w a r.T h i s p a p e r s e e k s t o p r o v i d e ab r i e f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d o z e n s o f r e l a t e dC h i n e s e p e r i o d i c a l s h o u s e d i n t h eA s i a nD i v i s i o no f t h eL i b r a r y o fC o n g r e s s.①宋玉武,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研究馆员.800天禄论丛◀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8卷,2018年3月K e y w o r d s:L i b r a r y o fC o n g r e s s;C h i n e s e p e r i o d i c a l s;S i n oGJ a p a n e s eW a r一㊁前言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了 卢沟桥事变 ,向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此后一批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依托的中文期刊应运而生.国难当前,中国新闻界㊁文艺界以抗日为出发点,创办了一大批报刊㊁画刊,出版界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这在中国期刊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根据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所编辑出版的«抗战时期期刊介绍»统计,1931年至1945年在沦陷区(日伪控制区)和未沦陷区(国民党或共产党控制区)共出版㊁发行了6000多种期刊.未沦陷区的出版物以国家救赎为主题,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传播战争基础知识和战时急救常识.同时,它们曝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和形形色色叛国投敌者的行径.总的来说,这些刊物提高了人们对日本侵略者本质的认识,坚定了中国必胜的信心,鼓舞了全国军民走向抗战.二㊁抗日战争(1931 1945)中文期刊类别概述除去战前已有的新闻㊁娱乐或行业类期刊,与抗战相关的刊物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时政㊁综合类,集中报道时事人物,展示战况.这类刊物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生活,俨然一道战时新闻风景线.它们对宣传中国抗战㊁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记录中国抗战历史最为完整的新闻时政刊物.创刊于1937年10月的«抗战»即属于此类期刊.第二类是新闻摄影画报.随着1937年 八一三淞沪战役 炮声的响起,中国新闻界㊁摄影界纷纷开始创办新闻摄影画报类出版物,以大众易于接受的方▶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中国抗日战争(1931—1945)中文期刊概述式展现战争.在 淞沪战役 的3个月中(1937年8月13日到11月13日),除了原来已出版的«良友画报»和«中华图画杂志»以外,上海出版界为了宣传抗日救亡和满足国人渴望了解战况的需要,增出了十五种以上的新闻摄影画报.曾于1938年在华拍摄大量时政新闻照片的西方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 卡帕(R o b e r tC a p a )说过: 照相机本身并不能阻止战争,但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 而此一时期的中文新闻摄影画报的确起到了上述作用,即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抵御外侮,同时揭露日军暴行.这些在艰难时局中存留下的图像资料成为战争浩劫的永久见证.1937年11月淞沪战役 结束,中国军队撤离淞沪地区,上海成为 孤岛 ,当时出版的10多种新闻摄影画报,有的停刊,有的迁到武汉㊁香港等地.同时另有新版抗战新闻摄影画报在中华大地发行㊁传播.1937年底创刊的«广东画报»即属于此类期刊.第三类与抗战相关的刊物为文艺类期刊,主要刊载小说㊁诗歌㊁戏剧㊁木刻㊁版画㊁漫画等,亦配合战争形势,反映时代风貌.如重庆版«抗战文艺»(19381945)等.第四类为内部研究㊁资料类.譬如«敌情参考资料»«敌伪经济参考资料»等.这些刊物中的文章用详细材料分析了日本政治㊁文化㊁社会的方方面面及日本军国主义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资源.文章对日本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进行军事㊁经济侵略的行径,进行系统统计,为中国高层在抗战相持阶段进行决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尽管中文抗战期刊㊁杂志的发行时间大多不长,发行量也不大,但它们刊载的图文㊁资料不仅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也为今天研究抗日战争的学者留下了可资参考的第一手材料.三㊁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抗日战争(1931 1945)中文期刊介绍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存藏了数百种抗日战争时期出版㊁发行的中文期刊.其中含有罕见的版本,如:创刊号㊁交换本等.国会图书馆的藏刊大多数为900010天禄论丛◀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8卷,2018年3月短刊㊁断刊,但也有弥补他馆缺失的全刊或罕见的版本,实际上有些国会图书馆馆藏的刊物甚至连权威著作«抗战时期期刊介绍»一书亦未收入,例如«星岛画报»«昭南画报»等.国会图书馆馆藏的基本信息可以查询H a nC h u H u a n g所著C h i n e s eP e r i o d i c a l s i n t h eL i b r a r y o f C o n g r e s s.部分国会图书馆的藏刊封面印有中国一些图书馆的印章及文献交换印章,如:国立北平图书馆等.这些印章为研究抗战时期中美双方情资㊁文献交换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择要介绍本馆所藏部分抗战中文期刊并注明所藏刊物的出版时段与期号.这些期刊的行文叙述的排列,按期刊拼音顺序.1.«敌方广播新闻纪要»(1945年:2265 77,2303,2305,2318,2333 46,2354 67)«敌方广播新闻纪要»由重庆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编辑,根据中方人员抄录日伪无线电广播,择取重要新闻编译而成.栏目分为:国际消息㊁敌方消息㊁傀儡消息㊁南洋消息㊁中国消息㊁欧洲战场㊁太平洋战场等.该刊主要目的是使中方相关人员能做到知己知彼.简列几篇文章题目即可一瞥刊物内详.1945年4月13日的一期«敌方广播新闻纪要»刊载了下列文章:«罗斯福总统逝世»«倭国决议定国民战斗组织»«伪绥靖军总司令由门逆致中继任»«英机动部队以舰载机炸台湾»等.该期封面印有 民国卅四年四月13 14(手写)日下午十二时止收录 ,可见该刊时效性很强.«敌方广播新闻纪要»为油印本,无装订,使用20厘米ˑ35厘米草纸对折而成,粗简程度可见一斑,但毫无疑问,它为我方战争决策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2.«敌国汇报»(1941年:3 5,7 9)«敌国汇报»为半月刊,由延安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政治部敌工部日本问题研究会编辑.其宗旨为 广泛地介绍日本各方面(从政治㊁经济以至于人情风俗)的情形,有系统地发表对敌军研究和敌军的文件㊁材料 .除去注重宏观大局的时政㊁理论类文章外,该刊还登载日军兵种㊁战斗序列的基本材料,这不▶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中国抗日战争(1931—1945)中文期刊概述仅为中方提供了战略决策的依据,也为战术运筹提供了重要参考.«敌国汇报»专栏并不固定,但每期载有 敌国大事记 一栏,对两个月内发生的敌方重大事件按日期排列,一目了然.1941年4月25日版的«敌国汇报»刊载内容包括时事评论(«松岗出使归来»)㊁理论文章(«三国同盟与日本经济的前提»)㊁日本历史文化介绍(«日本资本主要特征是怎样的»)㊁日军军情(«关于第十六混合旅团的全部材料»)㊁日本社会(«中小商业者问题»)等.3.«敌情参考资料»(1941年:1 4;1942年:7 10,12 14;1943年:1519,21 22)«敌情参考资料»由重庆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第三组编印.该刊对日本政治㊁经济㊁社会㊁财政㊁金融㊁贸易㊁资源㊁国民生活等方面开展专项研究.参加编辑㊁撰稿工作的还有一批 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 (1944年改称 日本人民解放联盟 )总部的成员.当年在«敌情参考资料»撰稿㊁发表译作的一批研究日本的中国和日裔研究人员共同促进了中国早期日本学的建立和发展.战后他们成为日本研究领域的中坚骨干,奠定了中国国内日本学的学术基础.«敌情参考资料»(1941年:1 4)刊有:«对帝国主义的基本认识»«四年来敌国经济检讨:战时日本的产业»«四年来敌国经济检讨:日本的劳动问题的检讨»«敌朝野军人言论二篇».国会图书馆藏«敌情参考资料»每期封面上都盖有 新华社编辑部图书室 的印章和 请交换 的图章.这些印章证明了二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机构与美国图情系统已设立了资料交换的渠道.110天禄论丛◀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8卷,2018年3月图1㊀«敌情参考资料»4.«敌情月刊»(1941年:3)«敌情月刊»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于1941年初在重庆创办.1941年9月1日停刊.该刊设社论㊁日本战时经济动态㊁敌情资料㊁敌对工作㊁人物评论㊁文艺㊁补白等栏目.有杜守素㊁鹿地亘㊁潘念之㊁于毅夫㊁王壮文㊁马义㊁怀远㊁平献㊁楚客等人撰文.文章多为时政分析㊁敌我军事力量评估㊁敌方政治㊁经济情况介绍等.1941年第3期刊有文章:«改组后的近卫内阁»«日本的命运及南进的必然»«关于日美太平洋战争形势»«日本工业之发展及其停顿»等.«敌国大事日志»亦对敌方大事撮要列出.该刊登载的预测性分析㊁评估今日看来仍有独到见解.210▶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中国抗日战争(1931—1945)中文期刊概述㊀㊀5.«敌伪经济参考资料»(1941年:36;1942年:53,57;1944年:66 73;1945年:77 78)抗战期间,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特种经济调查处四处搜集敌方经济资料,编辑成«敌伪经济参考资料».该刊为手写油印,标有 密件 字样,限量发行,为相关人士作内部参考.如1944年数期«敌伪经济参考资料»涉及金融领域的文章就包括:«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概况»«敌伪掠夺沦区中国交通两银行概况»«敌伪统治沦区银行政策之演变»等.该刊从创刊起即编辑 敌国大事志(后改为 敌国大事记 ).«敌伪经济参考资料»的纸张和印刷都显粗糙,战时艰辛可见一斑.这也从侧面反映中国政府如何在物资奇缺㊁百物腾贵的经济困难时期利用有限的资源坚持抗战.图2㊀«敌伪经济参考资料»310410天禄论丛◀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8卷,2018年3月6.«广东画报»(1938年:4)«广东画报»是1937年11月至1938年2月在广州出版的时事图文刊物.它继承了此前战时摄影画报的传统,即时反映广东战情,激励国人抗战的决心.为了扩大国际影响,«广东画报»图片配有中英文双语说明,同时刊载部分英文文章.该刊地域性很强,大部分图片㊁报道都集中反映广东军民的抗敌活动,如募捐㊁救护㊁街头演剧㊁ 化妆巡行 ㊁归国华侨参战等.为了披露日军暴行,«广东画报»1938年第4期曾以 敌机之赐 为题刊登了日本军机轰炸广东增城后的惨状写真,其中包括罹难同胞的残肢,其惨烈程度,无以言述.7.«晋铎»(1942年:1)由山西省公署情报处主编的政治刊物«晋铎»原名为«情报月刊»,创刊于1939年7月10日,1942年4月停刊.该刊为日本占领区的出版品.山西省公署是日本在山西推行侵略政令㊁进行殖民统治的行政机关.«晋铎»即为山西省公署宣传亲日的文化阵地.学界对该刊的研究㊁引用并不多见,实属中国抗日战争研究领域中未开垦的处女地.8.«抗战»(1937 1938年:1 86)«抗战»是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在上海创刊的抗日文宣杂志.栏目含有评论㊁特写㊁杂文㊁小说等.主要作者均为当时著名的报人㊁政论家㊁军事家㊁文学家㊁经济学家,如:茅盾㊁巴金㊁章乃器㊁郭沫若㊁郑振铎㊁黄炎培㊁潘汉年㊁孙冶方㊁王芸生㊁阿英㊁曹聚仁㊁潘公展㊁蒋百里等.该刊主旨即救亡图存,内容涵盖全国抗战总动员,国际时政,中日军力比较,抗日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战时经济,战时教育,文化宣传等.在抗战初期,该刊在全国范围内影响极大.9.«抗战文艺»(1938年:1 10;1939年:2 6;1940年:1 2,4;1942年:6;1943年:1 4;1944年:1 2,5 6;1945年:1)重庆版«抗战文艺»(1938 1945)由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主办,是典型▶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中国抗日战争(1931—1945)中文期刊概述的与抗战相关的文艺类期刊.该刊登载小说㊁诗歌㊁戏剧㊁随笔㊁论文㊁通讯㊁报告㊁译文等作品,鼓舞国人抗战到底.当时撰稿作者有一大批是留名于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仅1939年4月25日出版的«抗战文艺»一期就含有姚雪垠的«红灯笼故事»(小说),戈宝权的«抗战前后中国文学在苏联»(论文),郁达夫的«在警报声里»,力扬和臧克家的«诗两首»,老舍的«一年来文协会务的检讨»等作品.«抗战文艺»其他著名撰稿作者还有:茅盾㊁艾青㊁吴祖光㊁草明㊁张恨水㊁冯雪峰㊁胡风㊁顾颉刚㊁丰子恺㊁以群㊁贺绿汀㊁刘白羽㊁夏衍㊁丁玲㊁张天翼等.从名单即可见当时中国精英知识分子大多集中在抗战大旗之下.对少数叛国附逆的文人,«抗战文艺»亦态度鲜明,口诛笔伐.1938年5月14日版的«抗战文艺»首页刊载了茅盾㊁郁达夫㊁老舍等人的«给周作人的一封公开信»,强烈谴责周氏投敌之举: 惊悉先生竟参加敌寇在平召集的 更生中国文化座谈会 .照片分明,言论具在,当非虚构.先生此举,实系背叛民族,屈膝事仇之恨事,凡我文艺界同人无一人不为先生惜,亦无一人不以此为耻.10.«抗战月报»(1939年:1)«抗战月报»由江西省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宣传股编辑发行.该刊内容之丰富,排版设计之上乘,令人刮目.作为区区省级刊物,实为同类刊物中的翘楚.抗战两年之后,很多期刊由于战事危机,经费紧张,被迫停刊,或缩版减期,制作也变得相当粗简.而1939年年底出版的«抗战月报»仍能保持较好的品质㊁品相,实属难能可贵.该刊设有栏目:社论㊁短评㊁专论㊁敌国问题㊁战时文摘㊁通讯㊁诗歌等.1939年12月25日版的«抗战月报»刊有项飞的封面木刻 踊跃劳军 .作品简约㊁大气,可与当时中国优秀的木刻艺术家的作品媲美.该期登有:«扩大元旦劳军活动»(社论)㊁«认清敌人的新阴谋»(短评)㊁«敌人进犯西南的经纬»(专论)㊁«敌兵日记的片段»(敌国问题)㊁«欧战爆发后的日本财政经济»(敌国问题)等.刊中不乏中国经济㊁政法大家的文章,如:千家驹的«开除汪精卫党籍一周年»,张友渔的«国民大会的产生及其任务»等.«抗战月报»刊登的地区性文章亦可视为最能反映地方生活的实情之作:«如何克服赣南各垦殖区之困难»«二年来江西歌咏运动的回顾与展望».本期还特辟专栏«十万510610天禄论丛◀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8卷,2018年3月慰劳信运动»,专登民众㊁社团㊁机构的劳军信件: 胜利的曙光照耀在前面 你们真是辛苦了 敌人已深陷泥沼 肃此寸笺以表致敬 等.国会图书馆虽然只有一期«抗战月报»,但其内容滴水映天,涵盖了战争特定时段的方方面面,将抗战大时代中1939年的中国定格于一瞬.11.«胜利版画»(1942年:1 3)«胜利版画»系木刻月刊,由英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编辑兼发行,中国木刻家梅健鹰协助编辑.«胜利版画»基本都是中国木刻家的作品.图案简洁明快,视觉效果很好.由于该刊由英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编辑,除了表现抗日战争场景的木刻,一半左右的内容为同盟国与轴心国作战相关的版画.亦有英美军力展示,后方支援等内容的版画.该刊卷头语开宗明义: 愿借本刊向读者昭示吾人之盟邦英美两国,现在正从事伟大之作战努力,用以早日促成民主国家反侵略阵线之最后胜利 , 愿借本刊向读者昭示中国艺术家战时之贡献.下列各页之精彩木刻,反映中国不屈不挠之精神 .«胜利版画»表现抗日战争场景的木刻有梅健鹰等的 中国军队 勿忘失地 保卫三峡的战士 等.其他包括谭勇的 英美战舰 ㊁尤玉英的 无线电工作训练(英国妇女战时工作之一) ㊁小瑜的 美国制造之坦克车 ㊁尤玉英的 守卫埃及之英哨兵 ㊁梅健鹰的 战斧式战斗机之雄姿 等.值得一提的是«胜利版画»每幅木刻都配有文字说明.如宗翘创作的 在英受奖之中国水手 刻画一名中国水手接受长官授勋.配文写道: 中国水手何干,以丰富的经验与才干被任英国某大皇后号邮船上之舵工要职,最近该船随航运队行经大西洋时曾与德机作遭遇战五小时之久.当时何氏正在掌舵,竟能不动声色,镇静如恒支持五小时,使该船得免于难.英政府以其英勇可嘉,乃赠以英帝国勋章.何氏素寡言笑,但在受奖时不禁莞尔解颐.12.«胜利画报»(1942年:1)«胜利画报»于1942年6月创刊,由«胜利月刊»社画报出版委员会在重庆出版.该刊由于右任题写刊名.出版委员会委员有丁懋德㊁李景芳㊁王云槐㊁李19311945忠义㊁唐庚康㊁张汉书.«胜利画报»是陪都出版界的第一份画报.发刊词概括论述了出版人出版画报的原由: 报章杂志书籍的表现工具,是单纯的文字,表现工具既单纯,即容易使人发生枯燥之感.戏剧电影随属有声有色,但又过目消逝,不能保存.这其间只有画报,具备了各项长处,补救了各项缺点.所以画报,比较上可以称为一种综合性的精神食粮.国会图书馆藏的«胜利画报»只有一期创刊号: 蒋委员长访印专号 .该期图文并茂,详细记述了1942年2月4日至2月2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访问印度.专号封面登有图片: 蒋委员长视察印阿边境与当地军政首长会晤 .值得一提的是,该期设有 印军战绩(I n d i aT r o o p s i nA c t i o n) 一栏,登有两幅照片.一幅是几个印度锡克族士兵押送一队俘虏,并配有文字: 出猎野鸭,满载而归,一印兵押解着一群俘虏 .另一幅是锡克士兵对俘虏实施检查,配文写道: 对于自己的猎物,小心地,搜索他身上的危险物 .文字故作俏皮,但即不标明时间,也不标明地点,读者只能猜测,这使人感到编辑的专业水平欠缺.此刊实在配不上陪都出版界第一份画报的地位.13.«文摘战时旬刊»(1938年:39;1939年:40 42,55;1940年:64 65,67 68,70 73;1941年:74 86,89;1942年:96 97;1943年:99 112;1944年:113,121,128;1945年:135)1937年1月1日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孙寒冰创办«文摘»杂志,旨在出版一个 杂志中的杂志 .至 卢沟桥事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文摘»改名为«文摘战时旬刊».该刊刊登了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领导人的文章,同时编辑㊁翻译了中外有关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之战相关的文章.从1938年12月18日出版的«文摘战时旬刊»(39号)中可以管窥其出版主旨:«列强应对远东积极行动»(美国)«商业金融周刊»;田中直吉的«对华新认识»(东京)«外交时报»;J.C.米勒(J.C.M i l l e r)的«华北还在中国人的手里»«美亚杂志»(A m e r a s i a);F.斯登伯格(F.S t e r n b e r g)的«希特勒能作战多久»«德国与闪电战»(G e r m a n y a n da L i g h t i n g W a r)(1938).«文摘»杂志改版前曾首次连载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E d g a r S n o w)所著820183«毛泽东自传»的中文版,并配有毛泽东㊁贺子珍等人多幅照片.改版后在其第一号(1937年10月14日)继续刊载«毛泽东自传(二)»,直到第六号全部刊载完毕.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各界非常关注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建立.作为中共中央的重要领导人,毛泽东无疑是媒体趋之若鹜的重量级新闻人物.«文摘»此时发表«毛泽东自传»可谓当时中国新闻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其影响力,可想而知.1940年5月27日,日机轰炸北碚复旦校园.下午2时许,孙寒冰的住所和«文摘»编辑部被炸,孙寒冰和复旦大学其他六名师生不幸罹难.孙教授时年37岁.英年无常,实在是中国文化界的一大损失.蒋介石在«文摘战时旬刊»纪念孙寒冰罹难周年特刊上题词: 立言不朽.图3㊀«文摘战时旬刊»14.«新中华画报»(1941年:3,8,10;1942年:3,8,9;1943年:8 9,11 12;1944年:1 6,9)«新中华画报»1939年6月由日本人出资在上海创刊,1944年4月停刊.高明盛㊁伍麟趾先后任主编.办刊宗旨即站在日伪的立场,为日本侵略行径正19311945名.该刊印刷设计精美,纸质在当时实属一流,可见出版方不惜重金打造官方文宣的旗舰.浏览1942年9月1日出版的«新中华画报»即可对该刊有一概括了解.该期介绍了汪精卫伪政府官员周佛海访日及褚民谊等人的外交活动,日伪军队军威,日军占领区各族人民的风土人情.例如:«日泰两国友好愈深»等.此外在 中国影界中促进华日提携的先锋 标题下还刊登有民国著名影星周旋㊁舒适㊁李丽华㊁徐凤㊁韩兰根㊁龚稼农等人的照片.这批演员在战后仍有人出演各类电影.史家对于这一特殊群体在战时㊁战后的表现实可命题撰文.15.«星岛画报»(1945年:1 3)«星岛画报»是抗日战争末期1945年5月在重庆出版㊁发行的画刊,由华侨企业家胡文虎之子胡好创办,出版三期,主编摩文焕.国会图书馆存有全部三册.三期封面人物均为国民政府的要员:蒋介石㊁宋子文㊁孙科.该刊内容包括国内外时政新闻,战事进展㊁社会生活等.创刊号含有:«罗斯福总统逝世»«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旧金山会议»«滇西大捷»«青年军受训»«西南太平洋形势图»«民以食为天食以盐为先»«战后的香港和上海»等文.或许«星岛画报»战后即停刊,且印量很少,所以在当今各类参考书㊁工具书中都鲜见提及.图4㊀«星岛画报»82018316.«昭南画报»(1942年:4 5)1942年2月日军占领了新加坡,将其更名为昭南.日本占据时期,新加坡华文出版一片荒芜.1945年8月前,华文报刊中也只有«昭南日报»«昭南画报»等几家日本文宣类的报刊被允许出版.«昭南画报»图文并茂,夹议夹叙国际形势㊁世界大战的战况及日据时期东南亚社会百态.该刊含有大量政治漫画,主题多为歌颂德军㊁日军战绩;贬抑盟军;排犹㊁反美;鼓吹亚洲国家独立㊁摆脱英美奴役等.«昭南画报»为中英双语版,毫无疑问,日据政府希望该刊能在前英国殖民地有更大的影响.类似«昭南画报»的出版物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对垒阵营的宣传战是第一手的珍贵史料.图5㊀«昭南画报»17.«阵中月刊»(1944年:1)«阵中月刊»由中国第九战区特别党政治部阵中月刊社编辑发行.因为该刊由国民党政工系统主办,所以除去普通栏目外还设有 政工之光 栏目,表彰国军政工干部身先士卒的精勇之举,如: 李传绅:某师上尉连指导员李传绅,此次常德会战因该连连长调训,奉命代理连长,指挥作战.第一次攻击向家堰阵19311945地时,腿部中弹.李同志不稍后退,用裹腿扎紧伤口,仍率部继续作战.当攻击第二个山头时,手臂又中敌机枪弹,在昏厥中,始后运医疗.其忠勇精神,足堪矜式.国会图书馆仅存1944年1月10日版的«阵中月刊»的新年专号一册,但亦可认定是珍本,因为其封面有毛笔手书的 美国国会图书馆惠存 字样.并有中文 国立中央图书馆敬赠 和英文 S e r i a lR e c o r d D i v i s i o n,T h eL i b r a r y O f C o n g r e s sE X C H A N G E382O C T71944(1944年10月7日国会图书馆期刊部交换382 的印章.该期«阵中月刊»见证了当时中美国家图书馆图书交换计划的实施.交换计划包括战时出版的期刊.图6㊀«阵中月刊»。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文献与档案的重要价值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殊死搏斗的时期。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大量的文献和档案被留存下来,记录了这场战争的经验教训、牺牲和胜利。
这些文献和档案的出现,对于研究抗战史、传承历史记忆以及国家建设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
首先,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文献与档案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为研究抗战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这些文献和档案包括政府文件、日记、战报、战地信函、战时文件等,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决策、战略部署、军队动向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等等。
通过研究这些资料,可以还原出抗战时期的各种情景和细节,使研究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抗战的始末、战略策略、军事行动和人民的抗战精神。
其次,这些文献和档案记录了无数英勇抗战将士的事迹,传承了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
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战士们在艰难的环境下,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民族的尊严和高尚的爱国情怀。
这些文献和档案中记载的各种事迹,如八百壮士、中国远征军、五四战士等,都是英雄的象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丰富了我们的文化遗产,激励着当代人们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文献与档案是人们传承历史记忆,缅怀先烈的纽带。
这些文献和档案记录了抗战时期的艰辛与牺牲,是对先烈们无言的告慰,也是向后人诉说历史的见证。
通过研究这些文献和档案,可以引导人们正确理解抗战历史,加深对抗战胜利的庄严和伟大意义的认识,同时也让人们永远不忘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付出一切的英雄烈士们。
最后,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文献与档案在国家建设和民族团结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文献和档案,可以发现抗战时期的各种经验和教训,为今天的国家建设和民族团结提供有益借鉴。
抗战时期中,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外来侵略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拼搏精神。
这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激励人们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摘要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国时期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中已经有抗日战争的内容,并且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本文以1931——1949年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中的抗日战争内容为研究对象,选取抗日战争不同阶段、不同编纂者所著的本国史教科书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不同阶段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结构与内容,以剖析其书写变迁。
全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编写的背景,从中国近代民族思想的影响、国民政府的教育方针与课程标准、教科书编纂的发展三方面分析了这一内容编写的背景。
第二部分讨论了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对抗日战争内容的编写结构,主要分析了编写结构中的章节设置和辅助内容。
第三部分从整体阐述抗战史内容中的具体问题,剖析了不同历史阶段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
最后一部分则是对民国本国史教科书对抗日战争内容编写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其编写的特点、不足和启示。
民国时期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中的抗日战争内容的书写深受当时特殊环境的影响。
其书写变化不仅展示了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的发展变化,而且反映了民国时期的历史教育与爱国主义、历史教育与时代需求、历史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为当前的中学历史教育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抗日战争,民国时期,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书写变化AbstractThe contents of Anti-Japanese Wa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modern history,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tory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The contents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had already appeared in the history textbooks of middle school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 epublic of China.At the same time,it had gone through a changing process.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contents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the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xtbooks from1931to1949as research object,it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omestic history textbooks compiled by different textbook writer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discuss the compilation structure and contents of history textbooks in different stages,to analyze the writing changes.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of compiling the content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textbooks,and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compiling the contents from three aspects:the influence of China's modern national thought,the education policy and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xtbook compilation.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compilation structure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in the history textbook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and mainly analyzes the chapter Settings and auxiliary contents in the compilation structure.The third part elaborates the specific problem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from the overall perspective,which analyzesthe different stages of Anti-Japanese War.The last part is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history textbooks of the R epublic of China on the writing of the Anti-Japanese War,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shortcomings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writing.During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he contents of Anti-Japanese War in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xtbooks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special environment.The changes in its writing not only show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history textbooks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but also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y education and patriotism,history education and the needs of the Times,and history education and politics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Key words:Anti-Japanese War,Republic of China,middle school history textbook,changes of writing.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一、研究缘起 (1)二、研究现状 (2)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5)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5)第一章民国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编写的背景 (7)一、民族主义的影响 (7)二、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9)三、中学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发展 (11)第二章民国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编写结构 (13)一、章节设置 (13)二、课文辅助内容 (18)(一)备注 (18)(二)课后习题 (20)(三)图、表的广泛使用 (21)第三章民国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的内容阐释 (26)一、抗日战争的整体记述 (26)二、“九一八事变”爆发原因的阐述 (28)三、1931—1937年间局部抗战历史的阐述 (35)(一)重要侵华事件 (35)(二)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 (36)(三)伪满洲国 (38)(四)国际联盟 (40)(五)其他问题 (42)四、1937年—1945年间全面抗战历史的阐述 (44)(一)战时中国的政治 (44)(二)重大战役 (47)(三)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国际地位 (50)(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 (53)第四章民国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编写的评价 (56)一、编写的特点 (56)(一)具有时效性和现实性 (56)(二)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 (57)(三)文字书写富有情感 (59)二、编写的意义和启示 (61)(一)编写的意义 (61)(二)编写的启示 (63)结语 (64)参考文献 (65)致谢 (70)民国时期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中的抗日战争研究绪论一、研究缘起历史教科书是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历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郭荣荣(太原理工大学山西晋中030600)㊀㊀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ꎬ在中国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ꎬ我党都非常注重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理论武器ꎮ众所周知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奋勇杀敌ꎬ为取得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ꎬ这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得益于我党当时利用了适合中国国情的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来开展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ꎮ学术界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ꎬ但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拓展ꎮ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K265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219-02㊀㊀一㊁关于中国共产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研究学术界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的研究较少ꎬ大多是渗透到其他方面的研究中ꎮ本人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ꎬ对其加以分析整理ꎬ将必要性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民族矛盾迅速加剧与阶级矛盾的相对缓和任春峰[16]㊁闫文霞[17]㊁朱纯辉[13]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爆发ꎬ使民族矛盾上升为我国的主要矛盾ꎮ因此ꎬ为了让军队和人民了解当时的国情ꎬ在军队和全国宣传全面抗战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非常必要ꎮ(二)党内外存在不正确的思想作风抗战初期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全党同样ꎬ在主观方面都存在学风㊁党风和文风不正的现象ꎬ这极大地影响了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的顺利进行ꎬ于是侯文强[7]㊁闫文霞[17]等学者认为通过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整顿军队思想作风非常必要ꎮ(三)驳斥 亡国论 和 速胜论还有学者认为抗战初期ꎬ党内乃至国内存在着 亡国论 和 速胜论 两种错误观点ꎬ前者产生妥协倾向ꎬ后者造成麻痹轻敌ꎬ大多数人对持久战思想缺乏了解ꎬ因此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必要ꎮ(四)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ꎬ国民党开始 消极抗日ꎬ积极反共这种情况下ꎬ中国共产党内㊁军内产生了认为国共合作即将破裂ꎬ斗争手段可以无限制使用的 左 的倾向ꎬ与此同时ꎬ不敢同顽固派斗争的 右 的倾向也还存在ꎮ这就决定了当时进行 有理㊁有利㊁有节 的策略原则教育的必要性ꎮ(五)畏难怕吃苦的情绪和违纪现象大多学者对抗战时期军队中出现的畏难怕吃苦的情绪和违纪现象进行描述ꎬ并进一步提出进行意志教育㊁纪律教育的重要性ꎮ二㊁关于中国共产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学术界大多认为抗战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民族教育㊁形势教育㊁阶级教育㊁党性教育㊁战斗精神教育㊁团结互助教育㊁群众观点教育和革命纪律性教育等ꎮ任春峰阐述了抗战时期还包括理想信念教育㊁革命英雄主义教育㊁传统作风教育ꎮ[16]闫文霞较前者而言研究得更加具体ꎬ她从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出发分别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ꎬ战略防御阶段是党的路线㊁方针㊁政策教育㊁红军改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㊁民族精神教育ꎻ战略相持阶段为延安整风教育㊁拥政爱民㊁拥军优抗教育㊁反奴化教育㊁加强革命纪律性教育ꎻ战略反攻阶段是大练兵运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㊁革命英雄主义教育㊁保卫抗战胜利成果的思想动员ꎮ[17]三㊁关于中国共产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学术界对抗战时期中共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较多ꎮ常沛认为主要有理论灌输法㊁说服教育法㊁批评与自我批评法㊁典型教育法㊁实践锻炼法ꎮ[18]除这几种方法之外ꎬ任春峰认为还有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㊁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法ꎮ[16]闫文霞提出了社会调査法㊁比较教育法㊁预防教育法ꎮ[17]四㊁关于中国共产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研究学术界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少ꎮ张晓霞从三方面阐述了抗战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ꎬ即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㊁坚持团结与斗争相结合的原则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ꎮ[14]常沛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主要是遵循四个原则开展:党的绝对领导原则㊁思想政治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的原则㊁解决物质问题与思想问题相结合的原则㊁坚持群众路线原则ꎮ[18]二者都认为有坚持群众路线的原则ꎬ常沛的解决物质问题与思想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虽然与张晓霞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语言表达上有所不同ꎬ但他们的核心观点是一致的ꎬ都要求从实际出发ꎮ五㊁关于中国共产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研究学术界对形式方面的研究较少ꎬ大多只是一笔带过ꎬ不够系统全面ꎮ进行比较系统研究的学者是任春峰ꎬ他认为抗战时期人民军队在继承土地革命时期政治工作传统方式的基础上ꎬ进行了新的发明创造ꎬ充分利用口头言语㊁书面文字㊁形象艺术㊁活动竞赛等多种形式和途径ꎬ展开了强有力的政治工作ꎮ并进一步说明了这些形式的功能ꎬ利用言语推动政治工作是实现政治工作目的的重要手段ꎻ书面文字形式是人民军队进行群众工作和敌军工作的主要方式ꎻ文艺娱乐形式对转变军人的思想㊁锻炼意志㊁陶冶情操㊁加强纪律㊁激励上进㊁增长知识等方面ꎬ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ꎻ活动竞赛形式能够激起革命军人的战斗热情㊁生产热情和学习热情ꎬ有效地推动了政治工作的开展ꎬ保障了各项任务的完成ꎮ[16]91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六㊁关于中国共产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㊁启示研究抗日战争时期ꎬ中国共产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为军队政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ꎬ同时也对当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启示ꎮ学术界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启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ꎮ(一)关于中国共产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研究马靖宁认为主要有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ꎻ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军队的中心任务开展ꎻ树立典型人物ꎬ开展榜样教育ꎻ改造错误思想㊁时刻警惕ꎬ毋骄毋燥ꎬ客服教条主义倾向方面的经验ꎮ[10]任春峰从三方面分析了经验:确保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政治工作的核心ꎻ调节军内外关系的重点是改造思想提高觉悟ꎻ工作开展的保证是建立完善的组织形式和制度ꎮ[16]庞宏娜㊁李泽威也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经验: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ꎻ坚持具有多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ꎻ坚持有一支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ꎮ[12](二)关于中国共产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启示的研究一些学者认为抗战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启示包括教育内容㊁教育方法㊁教育主体等方面ꎮ张晓霞认为通过优化教育主体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ꎻ优化教育内容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ꎻ优化教育方法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ꎮ[14]张志丹㊁李文玲认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处在改革开放攻坚阶段的中国共产党来说ꎬ主要有以下三点启示: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ꎻ教育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ꎻ教育内容要突出重点ꎮ[11]他们阐述启示的语言表达上稍有不同ꎬ但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一致的ꎮ七㊁人物思想研究学术界除从以上方面进行研究外ꎬ还有许多学者从著名人物思想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ꎬ其中对毛泽东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的较多ꎮ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活动中ꎬ充分肯定了在整个革命事业中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ꎬ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㊁灵魂和生命线的地位和作用 ꎮ在内容方面ꎬ朱纯辉认为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人民军队通过爱国主义精神教育㊁人民军队宗旨教育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教育㊁尚武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培育㊁文化熏陶㊁意志教育来培育人民军队抗战精神ꎮ[13]在原则方面ꎬ郑永廷将其归纳为五条:(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开展ꎻ(2)必须运用民主的方法㊁说服疏导的方法进行教育ꎻ(3)不能损害群众的利益ꎬ要给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ꎻ(4)将共产主义宣传与当前纲领实践教育结合起来ꎻ(5)积极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的原则ꎮ[5]在方法上ꎬ卢少求将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归结为七种ꎬ一是情理交融法ꎻ二是率先垂范法ꎻ三是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ꎻ四是有的放矢法㊁对症下药法ꎻ五是实践锻炼法ꎻ六是民主教育法ꎻ七是宣传教育与阶级教育法ꎮ[9]潘送求论述了彭德怀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ꎬ包括坚持群众路线的方法㊁从实际出发的方法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㊁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的方法ꎮ[8]张晓霞对抗战时期朱德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论述ꎬ认为有三种方法ꎬ即艺术感召法㊁榜样示范法和激励竞争法ꎮ[14]常沛认为任弼时的军队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包括思想上保证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㊁阶级教育㊁完善和健全部队的政治教育ꎮ[18]以上所述ꎬ是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成果ꎬ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ꎬ为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奠定了基础ꎬ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ꎮ同时ꎬ我们也要注意到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ꎮ首先ꎬ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ꎮ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ꎬ大多学者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研究ꎬ而对原则和形式方面的研究较少ꎬ大多只是一笔带过ꎬ不够系统㊁全面ꎮ其次ꎬ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宽ꎮ特别是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交叉研究方面有待深入ꎮ参考文献:[1]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80.[2]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9)[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ꎬ1982.[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1991.[4]徐焰ꎬ李士顺ꎬ廖国良.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ꎬ1991.[5]郑永廷.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ꎬ1993.[6]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ꎬ2016.[7]侯文强.论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整风运动[J].军事历史研究ꎬ2002(2).[8]潘送求.试论彭德怀的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ꎬ2007(3).[9]卢少求.近年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ꎬ2009(8). [10]马靖宁.试论谭政同志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经验[J].法制与社会ꎬ2010(32).[11]张志丹ꎬ李文玲.抗日战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启示[J].学习月刊ꎬ2014(6).[12]庞宏娜ꎬ李泽威.浅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J].学理论ꎬ2016(5).[13]朱纯辉.毛泽东与人民军队抗战精神培育[J].上海党史与党建ꎬ2017(3).[14]张晓霞.朱德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ꎬ2012.[15]朱磊.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ꎬ2012.[16]任春峰.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研究[D].南开大学ꎬ2012.[17]闫文霞.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北大学ꎬ2013.[18]常沛.任弼时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D].武汉大学ꎬ2013.责任编辑:刘㊀健022现代交际 2018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