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_03磺化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868.00 KB
- 文档页数:3
2013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卤化 :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卤原子,形成碳—卤键,得到含卤化合物的反应被称为卤化反应。
根据引入卤原子的不同,卤化反应可分为氯化、溴化、碘化和氟化.2.磺化 :向有机分子中引入磺酸基团(-SO3H)的反应称磺化或者硫酸盐化反应。
.3. 硝化:在硝酸等硝化剂的作用下,有机物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NO2)取代的反应叫硝化反应。
4.烷基化:烷基化反应指的是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硅、氮、磷、氧或硫原子上引入烃基的反应的总称。
引入的烃基可以是烷基、烯基、炔基和芳基,也可以是有取代基的烃基,其中以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烷基最为重要5.酰化: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氮、氧、硫等原子上引入脂肪族或芳香族酰基的反应称为酰化反应。
6.氧化:广义地说,凡是失电子的反应皆属于氧化反应。
狭义地说,凡能使有机物中氧原子增加或氢原子减少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7.磺化的π值:当硫酸的浓度降至一定程度时,反应几乎停止,此时的剩余硫酸称为“废酸”;废酸浓度用含SO3的质量分数表示,称为磺化的“π值”。
磺化易,π值小;磺化难,π值大。
8.硫酸的D.V.S: :硫酸的脱水值是指硝化结束时,废酸中硫酸和水的计算质量之比。
9.还原:广义:在还原剂作用下,能使某原子得到电子或电子云密度增加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狭义: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增加氢原子或减少氧原子,或两者兼尔有之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10.氯化深度:氯与甲苯的物质的量比.11.废酸的F.N.A:废酸计算浓度(F.N.V)是指混酸硝化结束时,废酸中硫酸的计算浓度(也称硝化活性因素)。
12.相比:指硝酸与被硝化物的量比。
13.硝酸比:指硝酸与被硝化物的量比。
14.氨解:氨解反应是指含有各种不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在胺化剂的作用下生成胺类化合物的过程。
氨解有时也叫做“胺化”或“氨基化”,但是氨与双键加成生成胺的反应则只能叫做胺化不能叫做氨解二、填空题1.甲烷、乙烯、丙烯、丁烯2. α-萘磺酸β-萘磺酸3.α、β、γ、δ、γ4.多磺化、氧化、砜、焦化5.沸点低、易挥发的芳烃6.原料及设备防水7. 5种,非均相混酸硝化,被硝化物和产物均为液态。
化学工艺学之精细化工磺化反应工艺以及十二烷基磺酸钠生产工艺介绍精细化工磺化反应工艺介绍:磺化反应是一种常用的精细化工反应,可用于合成各种磺化产物。
磺化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将有机物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替换为磺酰基(-SO3H)的反应过程。
常见的磺化剂有浓硫酸、氯磺酸等,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将有机物中的氢原子与硫酰氯反应,生成磺酰氯中间体,再与反应系统中的水反应,生成磺化产物。
磺化反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工艺控制。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磺化剂和反应条件。
磺化剂的选择要根据底物的结构和反应需求来确定,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如温度、时间、溶剂等可以调节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其次是合适的反应设备和操作。
磺化反应通常采用连续式反应器,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参数的选择对反应的效果和产物纯度都有重要影响。
此外,合适的分离和纯化方法也是精细化工磺化反应工艺中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如冷却结晶、蒸馏、萃取等实现产物的纯化。
十二烷基磺酸钠生产工艺介绍:十二烷基磺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洗涤剂、乳化剂、助剂等领域。
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反应原料准备:选择优质的十二烷基磺酸和氢氧化钠作为原料,并按一定比例混合准备。
2.磺化反应:将混合好的原料加入反应釜中,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进行磺化反应。
通常情况下,反应釜中加入过量的硫酸用于吸收产生的水,控制反应的平衡。
3.中和和分离:反应完成后,加入足量的酸进行中和反应,使得产物中磺酸根离子被中和为磺酸盐根离子。
随后,通过沉淀、过滤、洗涤等操作将产物分离出来。
4.干燥和包装:将分离得到的十二烷基磺酸钠进行干燥处理,去除水分,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
最后,将干燥的产物进行包装,以便后续的使用和销售。
以上是十二烷基磺酸钠的主要生产工艺步骤,其中反应条件和分离工艺的优化对产物质量和产率有重要影响。
随着工艺的不断完善,十二烷基磺酸钠的生产过程也越来越高效和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