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临证医案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3.60 KB
- 文档页数:4
颈椎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一、案例背景患者,男性,45岁,办公室职员,因颈部疼痛和右上肢麻木感就诊。
患者自述颈部疼痛已持续两周,伴有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的间歇性麻木。
疼痛在长时间使用电脑后加剧,休息后有所缓解。
患者无明显外伤史,无其他系统性疾病。
二、问题1. 根据患者的描述,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 需要进行哪些辅助检查以确诊?3. 列出可能的治疗方案,并说明其优缺点。
三、答案1. 可能的诊断: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特点以及症状,可能的诊断包括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或颈椎间盘突出。
颈部疼痛和上肢麻木是颈椎病的典型症状。
2. 辅助检查:- X光片:用于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关节突增生情况。
- MRI(磁共振成像):用于检查颈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情况。
- EMG(肌电图):评估神经功能和神经根受损情况。
3. 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牵引)和康复锻炼。
优点是无创、风险低,缺点是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且对于严重病例效果有限。
- 介入治疗:如硬膜外激素注射,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优点是针对性强、起效快,缺点是可能会有激素相关的副作用。
-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颈椎间盘切除术或颈椎融合术。
优点是可以解决根本问题,缺点是风险较高,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四、讨论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在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的人群中。
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通常是首选,但对于症状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及时考虑介入或手术治疗。
同时,患者应改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颈椎锻炼,以减少病情的复发。
五、总结本案例分析了一位办公室职员的颈椎问题,通过症状描述、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的讨论,旨在提高对颈椎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
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颈椎病案例分析颈椎病,又称颈椎病变,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主要是由于颈椎结构的退行性变化导致的。
颈椎病的症状包括颈部疼痛、肩部疼痛、上肢麻木、头晕、头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对颈椎病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患者张先生,45岁,因颈部疼痛、上肢麻木、头晕等症状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
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颈椎病。
随后进行了颈椎X线片和颈椎MRI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病变。
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为颈椎病。
颈椎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颈部疼痛、肩部疼痛、上肢麻木、头晕、头痛等。
在张先生的病例中,他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麻木和头晕。
颈部疼痛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呈慢性进行性疼痛,可放射至肩部和上肢。
上肢麻木则是由于颈椎病导致神经根受压迫所致,严重影响了张先生的日常生活。
头晕则是由于颈椎病引起颈动脉受压,导致脑血供不足所致。
治疗方面,张先生采取了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镇痛药和消炎药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物理治疗包括颈部牵引、理疗等,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颈椎病严重、onservative treatment无效的患者。
在康复过程中,张先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也注意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保健措施,比如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张先生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本人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保健措施,以促进康复。
总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医案: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椎病】本人用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椎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00例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8岁,病程2天—16年,平均8年。
1.1诊断标准:(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病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伏案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者,往往呈慢性发病;(3)颈肩臂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和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 及MRI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症候表现:1.痰瘀交阻:肩颈痛日久,反复发作,或痛或麻,舌质淡暗,有瘀斑,苔白腻,脉细滑。
2湿火流筋:颈肩臂胀痛酸麻,伴口苦咽干,肢体烦热,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3气血不足:发病已久,缠绵不愈,其痛稍缓,或麻木不仁,遇劳则复发,舌淡,脉弱。
4阳虚痰阻:眩晕,恶心,四肢麻木不仁,肢凉怕冷,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细滑。
5肝肾阴虚:肩颈痛麻木,四肢拘紧,手足肌肉萎缩,伴口干,体削,口苦咽干,肌肤甲错,舌红绛,苔无或少,脉细。
6痰火上扰:眩晕,头痛,胸闷烦热,恶心欲呕,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7风寒痹阻:肩颈痛,局部肌肉拘紧,或窜痛至上肢,痛处无固定,舌淡红,苔白,脉浮紧。
2.治疗方法:基本方:葛根汤药用葛根24g,麻黄9g(去节),桂枝12g,芍药12g,甘草6g,生姜9g,大枣12枚。
1.痰瘀交阻加桃仁18g,红花18g,全蝎12g,蜈蚣12g;2.湿火流筋加龙胆草12g,栀子12g,黄柏12g;气血不足加黄芪24g,当归12g;3.阳盛痰阻加熟附子15g(先煎),人参15g,天麻12g;4.肝肾阴虚加熟地黄15g,山药15g;5.痰火上扰加竹茹15g,茯苓15g,半夏9g;6.风寒痹阻加羌活12g,独活12g,防风10g。
颈椎病案例分析颈椎病,又称颈椎病变,是指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总称。
颈椎病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经常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的人群,比如长期办公室工作的白领族群。
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给医学界提出了新的挑战。
小明,男,45岁,因颈部疼痛、僵硬,头晕、头痛3个月入院。
患者平素颈部曾有酸胀不适,无明显诱因,近3个月来逐渐加重,疼痛呈持续性,常放射至双侧肩部、上肢,活动后稍减轻,伴有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无四肢乏力、麻木,无尿、便潴留。
查体,颈部生理曲度减弱,棘突压痛,颈部活动受限,生理性曲度减弱,叩击颈椎棘突有明显疼痛,叩击枕骨下有明显疼痛,右侧上肢肌力4级,生理反射存在。
经颈部MRI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减直,C3/4、C4/5、C5/6椎间盘变性,C4/5、C5/6椎间孔狭窄,C5/6椎管狭窄。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诊断为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颈部疼痛、僵硬,头晕、头痛,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
颈椎病的症状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导致肢体乏力、甚至瘫痪。
颈椎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职业、生活方式等,其中长期保持一个姿势的人群更容易患上颈椎病。
对于颈椎病的治疗,首先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其次,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如按摩、理疗等,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改善颈椎的功能。
对于严重的颈椎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椎间盘切除术、植骨融合术等。
手术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有很好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颈椎病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适当进行颈部的锻炼,保持颈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
另外,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也是很重要的。
颈椎病案例分析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颈椎退行性变、颈椎损伤、颈椎畸形和颈部肌肉劳损等。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病例来分析颈椎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45岁的男性,因颈部疼痛、僵硬及上肢放射痛,前往医院就诊。
患者平时从事办公工作,长期处于久坐状态,加之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
近期出现颈部僵硬,伴随上肢麻木、放射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体格检查发现颈椎活动受限,肌力正常,Tinel征和Phalen征均为阴性。
X线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减少,C5/6椎间盘突出,颈椎生理曲度减少。
MRI检查显示C5/6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根据病例描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病因分析,患者长期处于久坐状态,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这些因素都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原因。
久坐不动导致颈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加之工作压力大,导致颈椎肌肉劳损,颈椎退行性变,最终引发颈椎病。
2. 临床表现,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及上肢放射痛。
颈部疼痛和僵硬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上肢放射痛则是因为颈椎病导致神经根受压迫所致。
3.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初步诊断为颈椎病。
X线和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颈椎的病变情况,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 治疗方案,对于颈椎病的治疗,首先需要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症状,如休息、理疗、药物治疗等。
对于严重的颈椎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如椎间盘切除术、椎间融合术等。
患者还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
综上所述,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颈椎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颈椎病患者。
同时,也提醒大家要注意保护颈椎,加强锻炼,避免长时间处于不良姿势,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中医颈椎病病案指导老师批阅
本次医学案例分析的案例为中医颈椎病,患者为18岁男性。
一、案例基本信息
1.姓名:张先生
2.性别:男
3.年龄:18岁
4.体质:平和质
5.未病状态:体质无特殊现象
二、检查表现
1.临床表现:有头痛、肩酸疼,可有一定程度的发热感。
2.检查护理:X光片检查示为脊柱稳定,获得正常检查结果。
三、诊断与鉴别
1.诊断:根据表现初步诊断为中医颈椎病
2.鉴别:与慢性头痛、颈椎扭曲鉴别,两者比较后具有判断依据。
四、治疗方案
1.改善病情:采用中药熏洗护理,中药以活血祛痹为主,可改善病情。
2.锻炼调养:适当参加锻炼调养,坚持自己的姿势,平时有适当的放松时间,调整身体,促进脑细胞的活动,使身体保持有力量。
3.外用药物:服用抗炎药物,调节肌肉张力,缓解病痛状。
4.营养保健:注重营养保健,每天坚持锻炼,补充营养,有效改善病情。
五、对病情的护理
1.了解身体的病变:对患者的身体病变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方便后期护理。
2.正确处理患者症状:正确使用药物来缓解患者头痛、肩酸等症状,采取正确的诊疗措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
3.缓解病患的心理压力:要帮助患者减轻家庭经济压力,调节患者心理情绪,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患者心情愉快。
六、案例结论
本次病案分析得出,客观病情为中医颈椎病,建议:适当参加锻炼调养,服药缓解病痛,注重营养保健,心理调节等,以达到缓解头痛、肩酸症状并保护患者身体健康的目的。
国医大师治颈椎病医案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肩背酸痛、头晕、头痛、手麻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影响日常生活。
中医有着丰富的治疗颈椎病的经验,下面我将介绍一位国医大师治疗颈椎病的医案。
患者张某,女性,45岁,因颈椎病症状前来就诊。
患者主要表
现为颈部疼痛、僵硬,肩背酸痛,头晕,头痛,手麻等症状。
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检查,国医大师发现患者是因为长期久坐不动,颈椎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导致气血不畅,经络阻塞而引起的颈椎病。
国医大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了针对性的中药方剂和针灸方案。
中药方剂主要包括桂枝加芍药汤、当归生姜羊肉汤、通络活血汤等,针灸方案主要是选用天柱、大椎、风池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此外,国医大师还建议患者进行一些适当的锻炼和按摩,促进气血循环,缓解颈椎病症状。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颈部疼痛、僵硬感明显改善,肩背酸痛、头晕、头痛、手麻等症状明显减轻。
国医大师继续对患者进行治疗和监测,直到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通过这个医案,我们可以看出,中医治疗颈椎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从根本上治疗颈椎病,而不是简单地控制症状。
中医的治疗是综合的,包括中药、针灸、按摩、运动等多种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治疗颈椎病有着独特的优
势,可以从根本上治疗颈椎病,而不是简单地控制症状。
如果您患有颈椎病,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中医治疗。
颈椎病案例分析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疼痛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个颈椎病的案例分析。
病人王先生,男性,50岁,长期从事电脑工作,近几个月感到颈部酸痛,并逐渐加重,同时出现头痛、头晕、肩背疼痛等症状。
他觉得自己工作时间长、姿势不正常,认为这些都是导致颈椎病的原因。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发现王先生的颈椎生理弯曲减少,颈部肌肉紧张,活动受限。
神经系统检查显示颈椎4-6椎间盘受压,存在明显的肌肉萎缩和力量减退。
X光片显示颈椎生理弯曲减少,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明显。
MRI进一步确认椎间盘突出损伤。
综合病情分析,王先生被诊断为颈椎病,并提出下列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包括止痛药、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用于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2)物理治疗,如颈部按摩、颈椎牵引、理疗等,用于舒缓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颈椎复位;3)康复训练,包括颈部肌肉锻炼、主动性功能锻炼等,用于改善颈部肌力和保护颈椎;4)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避免颈椎过度疲劳和受伤,建立正确的坐姿和工作习惯。
在治疗过程中,王先生按照医生建议进行药物治疗,每天进行物理治疗并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
他还改变了自己的工作姿势,每隔一小时就休息一会儿,同时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饮食习惯。
经过数个月的治疗,王先生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颈部酸痛减轻,头痛、头晕等症状明显减少。
体格检查显示颈椎生理弯曲恢复正常,肌肉紧张和萎缩得到改善。
随访的X光和MRI显示颈椎椎间盘突出明显缩小。
综上所述,颈椎病是一种常见且常见于长时间使用电脑等工作的中年人群体的疾病。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预防和控制颈椎病的关键。
通过综合应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以及生活方式改变,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颈痛中医案例分析报告颈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中医认为颈痛多与脊椎病有关,其中以颈椎病最为常见。
本文将针对一位颈痛患者的中医案例进行分析和报告。
患者是一名45岁的女性,主诉颈部疼痛已有半年时间。
患者表示颈痛的程度逐渐加重,且疼痛常伴随其他症状,如头晕、头痛、肩背痛等。
查体时发现患者颈椎活动受限,颈肌紧张,出现明显的压痛点。
中医诊断为颈椎病。
根据中医理论,颈椎病是由于外感风寒、湿邪或气血瘀滞等原因引起颈椎关节、肌肉、筋脉的功能障碍和病理性改变。
在治疗上,中医一般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汤药和推拿等治疗手段。
针灸可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中药汤药可改善血液循环,温通经络;推拿可促进颈椎关节的活动性。
首先,针对患者的病情,中医师在预防和治疗上给出了建议。
他指出患者需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保持颈椎适当的运动和休息,注意保暖等。
治疗上,中医师推荐使用针灸和汤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针对该患者,中医师主要采用了颈部穴位针灸治疗和颈部推拿治疗。
颈部穴位针灸治疗主要选取了风池、天柱、肩井等穴位,以疏通经络,舒筋活络;颈部推拿治疗主要是通过按摩颈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促进颈椎关节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颈部活动范围明显增加,疼痛感明显减轻。
此外,患者表现出精神状态好转,头晕、头痛等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患者表示对中医治疗的效果非常满意。
总结起来,颈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中医认为颈椎病是颈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治疗颈痛主要采用针灸、中药汤药和推拿等治疗方法。
针灸可疏通经络,舒筋活络;中药汤药可改善血液循环,温通经络;推拿可促进颈椎关节的活动性。
通过综合治疗的方法,中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颈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随着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中医治疗,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颈椎病病例分析病例背景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也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本次病例分析的对象为一位45岁的男性患者,从事办公室工作,每天长时间面对电脑,存在颈椎不适的症状。
病例描述患者主诉:近期颈部酸痛、头晕、恶心,有时伴随手臂麻木。
体检发现:颈部肌肉紧张,颈椎活动受限,第四、第五颈椎存在轻度侧弯。
辅助检查:X光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第四、第五颈椎间隙狭窄。
病例分析病因分析1. 长时间面对电脑,颈部肌肉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导致颈部肌肉劳损。
2. 颈椎曲度变直,导致颈椎间隙狭窄,压迫神经根,引起颈部酸痛、头晕、恶心等症状。
3. 第四、第五颈椎间隙狭窄,导致手臂麻木。
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体检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颈椎病。
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使用扩张血管、镇痛、抗炎药物,缓解颈部酸痛、头晕、恶心等症状。
2. 物理治疗:进行颈椎牵引、按摩、热敷等物理治疗,缓解肌肉紧张,改善颈椎间隙狭窄。
3. 生活方式调整:改善坐姿,避免长时间面对电脑,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加强颈部肌肉锻炼。
4. 手术治疗:如症状严重,可考虑手术治疗,解除颈椎压迫。
预防措施1. 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长时间面对电脑,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
2. 加强颈部肌肉锻炼,提高颈部肌肉力量。
3. 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凉。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总结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与现代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通过病例分析,我们了解到长时间面对电脑、不良的坐姿等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原因。
针对颈椎病,应及时诊断、治疗,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成功案例(第十二例颈椎病)患者,刘某,男,32岁,会计,湖北十堰人颈项僵痛一年余,加重1月患者一年来颈项僵痛,头晕,伏案工作时间稍长即感疼痛加重,每日工作时,得用左手拍打方舒,伴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
颈部CT 结果,颈椎3-5椎间盘轻度膨出。
1月前因感冒后加重,颈部肌肉僵硬,疼痛,贴膏药无效。
2008年2月前来就诊,就诊时身体消瘦,精神尚可,面色恍白,自述颈强,疼痛,活动时关节有声,腰膝酸软,双下肢乏力,舌质淡,舌尖见瘀点,苔白滑,左寸细软,左关郁涩,左尺沉细,右寸浮紧,右尺沉细。
诊断:颈强痛(肝肾亏虚,风寒外束)病机分析:患者素体亏虚,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亏虚则筋骨痿软,颈部关节松弛,活动度加大,加之从事会计工作,每日电脑前伏案数小时。
内有不足之体,外有伏案之因,故病情有增无减,近一月因受凉感冒,风寒外袭膀胱经,寒性收引,故出现颈项僵痛,气血不能上输于脑,故脑缺血而头晕。
治法:急则治其标(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缓则治其本(培补肝肾、调养气血、强筋健骨)首先采用姜油刮痧,疏通颈后部及背部膀胱经,10分钟后,皮肤出现大片紫暗瘀点,患者自感周身轻松,可以活动颈部。
处方:葛根30 炙麻黄10 黄芪30 防风20姜黄15 小伸筋草30 归尾15 丹参15乳香15 没药15 羌活10 延胡索20威灵仙20 甘草10 两剂方解:葛根、威灵仙为解除颈部肌肉之僵硬要药;羌活、伸筋草、麻黄散风寒;黄芪补正气,防外邪去而复返;归尾、丹参、乳香、没药为灵效活络丹(张锡纯方);防风、姜黄引药入颈、背。
复诊:颈部活动自余,已不疼痛,但活动时仍有骨摩擦音,腰膝酸软。
处方:菟丝子30 故子20 枸杞子30 北五味子10黄芪 30 当归15 葛根30 骨碎补30狗脊15 怀牛膝20 小伸筋草20 炙甘草10郁金20 制首乌 30黑豆20 五剂复诊:五剂服完后,腰腿有力,颈部已舒,患者要求继续巩固,原方五剂,加鹿角胶120克,共成细粉,水泛为丸,每次9克每日三次,连续服用2月。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案例解析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患者常表现为
颈部酸痛、僵硬、局部放射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
认为颈椎病主要是由于肝肾不足、风湿痹阻、气血不畅等引起的,因
此在治疗颈椎病时,中医重视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
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下面通过一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案例,来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的具体
过程和效果。
患者李某,女,65岁,主因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来就诊。
病史回顾:患者于半年前因劳累后颈部发痛,经常性久坐工作导致颈部僵硬,严
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近期加重,伴有头晕头痛、手指麻木等症状。
中医辩证分析:患者体质虚寒,肝肾不足,经络气血不畅,外感风湿,气滞血瘀。
辨证为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侵袭络脉所致颈椎病。
治疗方案:温肾益肝,疏风散寒,活血化瘀。
中药方包括参苓白术
散加味、独活寄生散加味等,配合拔罐、针灸等物理疗法。
经过一个疗程的中医治疗,患者的颈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活动范
围明显增加,头晕头痛、手指麻木等症状也有所改善。
随着治疗的继
续进行,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颈部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临床案例可以看出,中医辨证治疗在颈椎病的
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全面调理患者的体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在治疗颈椎病的
过程中,中医辨证施治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39颈椎病陈某,男,68岁,湖南邵阳人。
1月8日初诊。
主诉:颈部疼痛、麻木伴扭转不利5年余。
现病史:患者述近5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肩颈部疼痛不适,曾在外院多次服药、牵引、按摩、针灸等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
现症见:颈部疼痛,头部扭转不利,颈肩部僵硬强直,自觉夜卧有双上肢麻木,伴有头晕目眩,偶尔有失眠,神疲,恶心。
体格检查:舌体薄,舌边有瘀痕、色紫暗,舌下脉络紫暗,苔薄白,脉细弦。
理化检查:经颅多普勒检查提示: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磁共振示颈椎退变,C5/6、C6/7椎间盘突出。
中医诊断:项痹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证西医诊断:颈椎病。
治则:益气补虚,活血通络。
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味。
处方: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5g,白芍15g,川芎15g,当归10g,地龙10g,黄芪50g,葛根30g,威灵仙30g,白芷10g,天麻10g,甘草5g。
7剂,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二诊(2018年1月14日):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唯颈肩部仍觉僵硬、麻木,上方加千年健15g,白芷加至15g。
继服14剂。
三诊(2018年2月6日):患者稍有双上肢夜卧麻木之感,余症已除,效不更方,二诊方再进7服,以资巩固。
感悟:治疗气虚血瘀之代表方即是出自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书的补阳还五汤,然此方本是治疗脑病的代表方剂,而旷师临证善于辨证用方,故此项痹案亦以补阳还五汤为底方化裁治之。
中医认为“无虚不能作眩”,而本案患者年近古稀,颈椎退行性病变本为正常,然其颈肩僵硬并伴有眩晕之症状,此多因气血虚弱,运行不及,故又瘀阻脉络;且又肾气虚衰,脉道不畅,血液不能上奉于脑,致脑失濡养而成眩。
故用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改善颈肩部之血液循环,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同时,加葛根既可增强通络之效,又能增加益气生津之功,合威灵仙活血通经,而收满意疗效。
邱老临证医案实录(64)~头痛医案颈椎病案邱健行教授出生于番禺中医世家,自幼耳闻目睹长辈济世救人之术,1965年从广中医中医系毕业后开始了“中医人生的历程”;在清远工作期间,拜当地名医黄峰主任为师,逐渐掌握了中医治病的精髓,人称“小黄峰”;1974年被任命为清远中医院业务院长。
期间结识了他的岳父佛山名医管铭生(1978年被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岳父祖上三代都是佛山有名的中医名家,第一代是清代二品军医官管金墀(chi);管铭生老先生精通《伤寒论》善治内科疑难杂症;邱老从岳父身上学到了精湛的医术,一生行善的高尚品德,为日后行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邱老喜欢读的中医书《内经》《伤寒论》《金贵要略》《陈修园医著》《邓铁涛临床经验辑》。
头痛医案颈椎病案陈某,男,35岁,职员。
2008年6月10日初诊。
主诉:反复头痛6年余,加重3天。
初诊:患者述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牵涉两侧太阳穴,伴头昏,颈项僵硬,昏颈项僵硬,一直未予重视,近日症状加重。
来诊时症见:头痛,牵涉两侧太阳穴,伴头昏,颈项僵硬,大便烂,日两次,呈褐色,舌淡白,苔白微腻,脉细弱。
2008年6月9日我院头颅CT 未见异常,颈椎片示:C4.5轻度增生。
中医诊断:头痛,证属气血虚弱,风湿阻络。
西医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
此为素体体虚,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不通则痛,故见头痛。
湿邪内盛,故见大便烂。
法当补气养血,祛风除湿通络。
方拟升麻葛根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
处方:升麻10g 葛根30g川芎12g 白芷12g黄芪20g 当归10g白芍15g 全蝎6g蜈蚣2条银花藤18g宽筋藤18g 海桐皮18g甘草6g3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08年6月13日):头痛、颈项僵痛减轻,大便软,日一次,舌淡白,苔白微腻,脉细弱。
此邪气减轻,正气渐复,但患者病程较长.病久入络,当加强活血之力。
需要坚持用药。
守上方加鸡血藤18g,宽筋藤18g,继服7剂。
三诊(2008年6月20日):头痛、颈项僵痛较前明显减轻,此药证相符,效不更方。
颈椎病临证医案分析
本书节选自《针刀治疗与康复》系列丛书之颈椎病针刀治疗与康复,《针刀治疗与康复》系列丛书主编为张天民、吴绪平,特此声明。
一、顶韧带挛縮型颈椎病
患者:童某某,女,33岁,家庭主妇,于2007年4月13日来
我院就诊。
主诉:颈项部酸痛不适1年伴左肩臂放射痛1个月。
现病史:患者1年前出现颈部酸痛,经颈椎牵引、局部理疗、口服药物(具体不详),症状可缓解,但反复发作,近1个月患者出现左肩臂放射痛,大拇指麻木,经多家医院行牵引、理疗、口服药物等治疗,症状不能缓解反而加重。
查体:颈部生理曲度变直,颈肩部肌肉紧张,广泛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头部叩击试验阴性,双上肢肌力正常,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正常,双手霍夫曼征阴性,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
影像学检查:颈椎x线片示颈曲变直,余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第1次在局部麻醉下行颈椎大"T”形针刀松解术。
针刀术毕,嘱患者俯卧位,助手牵拉患者肩部作对抗,术者正对头顶,左手前臂尺侧压在患者枕部,右手托住患者下颌做屈颈弹压手法,进一步松解颈部的粘连和瘢痕。
颈托固定保护。
2007年4月18日二诊:患者述颈项部有轻松感,左肩臂放射痛也减轻大半。
予以第2次针刀治疗:松解肩胛提肌止点和斜方肌肌腹的粘
连、瘢痕。
48小时后颈部予以中频治疗,1次20分钟,每日1次,连续3日。
2007年4月23日三诊:患者述已无左肩臂放射痛,颈部的针眼处稍有不适。
嘱予以中频治疗,1次20分钟,每日1次,连续5日;内服活血化瘀通络中药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日;并按颈部康复操锻炼。
2007年7月20日随访,患者诉一切正常。
X线片显示颈部生理曲度恢复。
嘱劳逸结合,要坚持颈部康复操锻炼。
2008年6月25日电话随访,患者诉一切正常。
按:该患者刚开始是典型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后期又是典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颈椎x线片分析,患者长期低头造成项韧带的积累性损伤,使项韧带弓弦结合部即项韧带的附着点的受力异常,引起颈后面和侧面的动态弓弦力学单元如斜方肌、头棘肌、头半棘肌和前、中斜角肌及肩胛提肌等软组织的受力异常,在弓弦结合部(软组织起止点)出现粘连、瘢痕、挛缩,而致患者颈项部酸痛不适,前、中斜角肌的挛缩又刺激臂丛神经而产生左肩臂放射痛。
依据针刀医学理论,该病属于针刀医学新分型中动态平衡失调的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
按照头颈部弓弦力学系统的解剖结构和项韧带挛缩颈椎病的网络状立体病理构架,我们设计了大"T”形针刀松解术,"T”形横线针刀操作既松解了附着于枕外隆凸的项韧带止点、斜方肌起点粘连和瘢痕,又松解了附着在枕骨上项线周围的头棘肌止点、头半棘
肌止点、头最长肌止点以及胸锁乳突肌后侧止点的粘连和瘢痕,同时也松解了枕骨下项线周围的椎枕肌的起止点;"T”形竖线针刀操作既松解了颈深筋膜的挛缩、瘢痕,又松解了椎枕肌起点、项韧带起点、头夹肌起点、斜方肌起点、颈夹肌等肌肉起点处粘连和瘢痕。
第1次我们用大“T”形针刀松解术,破坏该病的病理构架的关键点。
第2次针刀松解颈肩部肌肉的粘连、瘢痕处。
再加上针刀术后的手法,从根本上破坏了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的病理构架。
术后辅以中频、中药、康复操锻炼帮助人体自我调节,加快排出炎性产物,促进伤口愈合。
该患者左肩臂放射痛的原因是由于前、中斜角肌的挛缩导致。
但在治疗中,我们没有刻意地去松解前、中斜角肌,而最后前、中斜角肌的挛缩解除,症状消除。
如果没有整体观念,没有病理构架的认识,是做不到的。
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是由于项韧带受到持续反复牵拉,造成项韧带弓弦结合部即项韧带的附着点的受力异常,引起颈后面动态弓弦力学单元的受力异常,在弓弦结部出现粘连、瘢痕、挛缩、堵塞,最终形成一个以颈部弓弦力学系统为基础的立体网络状病理构架。
我们用大"T”形针刀松解术破坏了这个立体网络状病理构架的关键点。
使颈部生理曲度恢复,前、中斜角肌受到的牵拉刺激消除,臂丛神经的刺激症状也就消失了。
试想一下,如果只是针对前、中斜角肌压痛点局部进行针刀治疗,会是什么结果呢?最好的结果是短期内效果还可以,但过不了几天症状又会复发。
综上所述,“T”型针刀整体松解术是针对颈椎病的病理构架进行整体松解,在"T”型针刀术的松解点上,有很多点没有压痛,但它是颈椎
病的病理构架,必须松解,所以,"T”型针刀整体松解术是根治,而对压痛点的局部治疗只是治标,容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