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解题技巧—方程思想共2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10
解题思想之方程思想一、注解:所谓方程思想就是先分析问题中的未知元素(未知量)的个数,再寻找关于这些未知量的相应个数的方程,从而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探求解题途径的思想。
解题过程通常是:首先,从整体上分析题意,确定未知量的个数;其次,适当选择一个或几个未知量用x (或y, z ……)表示,并弄清它(它们)与其他未知量的关系;再根据题设中的条件,列出方程(组),并求解。
二、 实例运用:1.在基本概念中的运用 【例1】单项式113a b a x y +--与23x y 是同类项,则a-b 的值为( ) A 2 B 0 C -2 D 1 【例2】 若函数512+=+-m mmx y 是一次函数,且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m= 。
2. 在确定函数解析式中的运用 【例3】已知点P (2,-1)在双曲线ky x=(k ≠0)上,则k= 。
【例4】如图,一次函数y=kx+n 的图象与x 轴和y 轴分别相交于点A(6,0),B (0,23)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x 轴于点C ,交AB 于点D 。
(1)试确定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3. 在列方程(组)中的运用【例5】已知某项工程由甲,乙两队共同完成需要12天,共需工程费用13800元,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时间是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时间的2倍少10天,且甲队每天的工程费用比乙队多150元。
(1)求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分别需要多少天?(2)若工程主管部门决定由这两个工程队之一单独完成此项工程,从节约资金的角度考虑,应选择哪家工程队?请说明理由。
【例6】甲问乙今年多少岁?乙对甲说:“等你到我这样的岁数时,我已经是60岁的老头,而当我像你一样大时,你还是个6岁的顽童。
”则甲今年多少岁?2060100200300400500600y(元)y 1y 24. 在几何计算中的运用【例7】如图,宽为50cm 的矩形团由10个全等的小长方形拼成,其中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 )A 400cm 2B 500cm 2C 600cm 2D 40000cm 2三、 随堂练习1、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驴子和骡子一同走,它们驼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物的重量是相同的,驴子抱怨负担太重,骡子说:“你抱怨干吗?如果你给我一袋,那我所负担的就是你的两倍;如果我给你一袋,我们才恰好驼得一样多!”那么驴子所驼货物的袋数是( )A 5B 6C 7D 82、为适应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自2004年4月18日起,全国铁路第五次提速。
初中数学解方程技巧归纳解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难点。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掌握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下面将对初中数学解方程的常用技巧进行归纳。
1. 收集同类项在解线性方程时,经常会出现类似于2x + 4x = 30这样的表达式。
这时,我们可以将不同的x的系数相加,从而得到一个更简化的表达式。
在这个例子中,2x + 4x = 30可以简化为6x = 30。
2. 使用逆运算解方程的过程就是通过运用逆运算,将未知数从等式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比如,如果一个方程中包含了加法运算,可以通过减法的逆运算来消去这个运算。
如果方程中包含了乘法运算,可以通过除法的逆运算来消去这个运算。
3. 借用变量有时候,一个问题可能涉及到多个未知数。
这时,我们可以引入一个或多个变量来表示这些未知数的关系,然后利用问题中的条件列出方程,从而解出未知数的值。
这种方法被称为代数方法。
4. 整理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方程按照一定的规则整理,从而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和处理方程。
例如,可以将所有未知数移到一个边上,常数移到另一边,使方程变为“未知数 = 常数”的形式。
5. 交叉相乘交叉相乘是一种常用的解二次方程的技巧。
当方程的形式为ax^2 + bx + c = 0时,我们可以使用交叉相乘的方法来求解。
具体步骤是:将方程变形为(x + m)(x + n) = 0的形式,然后解得m和n,进而得到x的值。
6. 利用等效和在一些求和问题中,方程可能涉及到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如1+2+3+...+n。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等效和的方法,将原来的问题转化为解一个关于n的方程的问题。
例如,1+2+3+...+n = (n(n+1))/2。
7. 补全平方对于一些形如x^2 + bx的二次方程,我们可以通过补全平方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
具体步骤是:找到b/2,然后将方程变形为(x + b/2)^2 - (b/2)^2 = 0,再进行进一步的计算。
初中数学方程建模思想及解题技巧(一)一元一次方程概念: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2.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 ,未知数x 的指数都是1(次)去括号法则:(1).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2).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变. 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 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2). 设:设未知数(可分直接设法,间接设法)(3). 列:根据题意列方程.(4). 解:解出所列方程.(5). 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6). 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典型例题】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例1.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2,请写出这个一元一次方程 . (答案不唯一)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例2.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23132x k x k ---=的解是1x =-,则k 的值是( )A . 27B .1C .1311- D .0 例3. 23{32[12(x-1)-3]-3}=3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例4.某高校共有5个大餐厅和2个小餐厅.经过测试:同时开放1个大餐厅、2个小餐厅,可供1680名学生就餐;同时开放2个大餐厅、1个小餐厅,可供2280名学生就餐.(1)求1个大餐厅、1个小餐厅分别可供多少名学生就餐;(2)若7个餐厅同时开放,能否供全校的5300名学生就餐?请说明理由.例5.工艺商场按标价销售某种工艺品时,每件可获利45元;按标价的八五折销售该工艺品8件与将标价降低35元销售该工艺品12件所获利润相等.该工艺品每件的进价、标价分别是多少元?(二)一元二次方程概念:1、 定义:2、 一般表达式:3、 方程的解:4、 解法:直接开平方、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5、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二次方程化为一次方程,即降次。
初中数学解方程技巧梳理解方程是数学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够得到准确的解答。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解方程的技巧进行梳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是形如ax+b=0的方程,其中a和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是借助公式x=-b/a来求解。
首先,将方程中的未知数项和常数项移项,将方程转化成形如x=c的形式。
然后,可以通过将常数项除以未知数项的系数,得到x的值,即方程的解。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ax^2+bx+c=0的方程,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运用以下方法:一是通过因式分解法,将方程转化为(x+m)(x+n)=0的形式,再求解x;二是通过配方法,将方程转化为a(x+p)^2+q=0的形式,再求解x;三是通过求根公式x=(-b±√(b^2-4ac))/(2a)来求解。
3. 分式方程的解法分式方程是指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分式表达式。
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是求出未知数的值。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解决分式方程:一是将方程中的分式化简为通分的形式,使方程中只含有整式;二是将方程中的未知数项和常数项移项,将方程转化为分母为1的形式;三是对方程进行变形运算,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四是求解整式方程中的未知数,得出解。
4. 带绝对值的方程的解法带绝对值的方程是指方程中含有绝对值的表达式。
解带绝对值的方程,首先要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将方程分为正负两种情况。
对于|x|的取值,有|x|=x和|x|=-x两种情况。
然后,根据方程的正负情况进行求解,最后得到方程的解。
5. 几何问题与方程的联系在几何问题中,经常出现需要通过方程来求解的情况。
例如,通过给定的几何图形,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来求解几何问题。
在解几何问题时,要注意将几何条件转化为方程形式,并结合几何图形的性质来设置方程。
初中数学解题方程思想什么是方程呢?按照现在的解释,“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笛卡尔在《指导思维的法则》一书中还提出了一种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方法”其模式是:(1)把任何种类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把任何种类的数学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3)把任何种类的代数问题转化为方程(组)问题。
然后讨论方程〔组)的问题,得到解之后再对解进行解释就可以了。
初中数学教学是实现算术方法向代数方法的转化阶段,是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分析、代数式变形、参数讨论的启蒙尝试阶段。
刚踏入初中的学生,在他们的头脑里的“数学”往往是“计算”的代名词。
在小学阶段他们一直在与具体的数字打交道,学习的内容是数学里面最直观,最基本的计算问题。
所学的关于方程的知识基本上是利用互逆运算的性质来解方程。
例如:解方程x=24=15,小学生会把x当成是除法运算中的被除数,将它转化成除法的逆运算—乘法,然后计算24 X I 5,求出x的值。
因此在他们看来,“解方程”无非是一种需要先转换运算方式的一种“特别的计算”。
真正体会方程思想,感受方程思想的优越性,到认识方程思想,运用方程思想还是从初中开始。
因此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体会方程解法的优越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方程、应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实现算术方法向代数方法的转化。
什么是方程思想呢?方程是研究数量关系的重要工具,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先通过设元用符号表示未知量,再寻找己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构造方程或方程组,然后通过等式的等价变形(或可控的非等价变形)解出未知量,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称为方程思想。
初中数学课本中,方程的形式从一元到多元,从一次到二次,从方程到方程组,从方程的解法到应用……在方程对象的开拓中,表现出了方程思想的广泛性:在方程模型的分析概括、形成中,可以表现出将未知转化为己知思想的重要性;方程方法的产生、采用和变通中,可以表现出方程思想的方便性和实用性。
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首先表现为将未知量看做己知量,相当于在分析问题时增加了可使用的量,更容易构建起各量之间的关系;其次,表现为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构建等量关系,建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最后,通过等式的恒等变形求出方程或方程组的解,即未知数的值。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轻松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解方程是初中数学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让很多学生感到头疼的难题。
然而,只要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解方程就会变得简单轻松起来。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数学解题技巧,帮助学生们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I. 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在开始讲解解方程的具体方法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其结果称为方程的解。
等式的两边通过等号连接,左边是已知的数和代数式,右边是未知数和代数式。
解方程的目标就是找到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Ⅱ.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方程类型。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 B = 0,其中A和B都是已知的实数常数,而x是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是将方程化为x的系数为1的形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如下:1. 将方程按照等号两边的项分类整理;2. 通过移项,将未知数项移到方程的一侧,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侧;3. 对方程进行等式的化简和合并;4. 最后,对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使得x的系数为1。
Ⅲ. 解多项式方程除了一元一次方程,我们还经常会遇到多项式方程。
与一元一次方程不同的是,多项式方程可能含有多个未知数和各次幂的项。
解多项式方程的方法也不同于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多项式方程的步骤如下:1. 对多项式方程进行整理和合并,将等式两边的项按照相同次幂分类;2. 尽可能地通过合并同类项,将方程化为一个多项式等于零的形式;3. 使用因式分解、配方法或其他适用的解题技巧,将方程分解为多个一元一次方程;4. 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解出每个一元一次方程;5. 最后,通过验证解的可行性,确定多项式方程的解集。
Ⅳ. 解分数方程分数方程是指方程中含有分数的等式。
解分数方程的方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基本相同,只是要特别注意分数的运算规则。
解分数方程的步骤如下:1. 先将分数方程转化为整系数方程,可以通过通分或者消去分母的方式来实现;2. 对转化得到的整系数方程按照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进行求解;3. 最后,对得到的解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分数方程的要求。
新梦想教育中高考名校冲刺教育中心【老师寄语:每天进步一点点,做最好的自己】解题思想之方程思想一、注解:所谓方程思想就是先分析问题中的未知元素(未知量)的个数,再寻找关于这些未知量的相应个数的方程,从而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探求解题途径的思想。
解题过程通常是:首先,从整体上分析题意,确定未知量的个数;其次,适当选择一个或几个未知量用x (或y, z ……)表示,并弄清它(它们)与其他未知量的关系;再根据题设中的条件,列出方程(组),并求解。
二、 实例运用:1.在基本概念中的运用 【例1】单项式113a b a x y +--与23x y 是同类项,则a-b 的值为( ) A 2 B 0 C -2 D 1 【例2】 若函数512+=+-m mmx y 是一次函数,且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m= 。
2. 在确定函数解析式中的运用 【例3】已知点P (2,-1)在双曲线ky x=(k ≠0)上,则k= 。
【例4】如图,一次函数y=kx+n 的图象与x 轴和y 轴分别相交于点A(6,0),B (0,3AB 的垂直平分线交x 轴于点C ,交AB 于点D 。
(1)试确定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3. 在列方程(组)中的运用【例5】已知某项工程由甲,乙两队共同完成需要12天,共需工程费用13800元,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的时间是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时间的2倍少10天,且甲队每天的工程费用比乙队多150元。
(1)求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分别需要多少天?(2)若工程主管部门决定由这两个工程队之一单独完成此项工程,从节约资金的角度考虑,应选择哪家工程队?请说明理由。
【例6】甲问乙今年多少岁?乙对甲说:“等你到我这样的岁数时,我已经是60岁的老头,而当我像你一样大时,你还是个6岁的顽童。
”则甲今年多少岁?4. 在几何计算中的运用【例7】如图,在河边有一座小山,从山顶A处测得河对岸观测点C的俯角为30°,河岸观测点D的俯角为45°,河宽CD为50米,现需从山顶到河对岸C点拉一条笔直的缆绳AC,求所需要的缆绳的长。
初一数学中利用方程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学习内容一列方程求解问题的所求一、 知识回顾:1. 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 什么是方程的解:满足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3. 谁可以是未知数:题中没有告诉的的数量都可以设为未知数。
4. 我们要求的是什么,可不可以设为未知数:要求的字母值可以当作未知数;问题里要求的量可以设为未知数,问题里不知道的量也可以设为未知数。
5. 今天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要求的字母值可以当作未知数;6. 今天我们要学会的是:利用数学知识列含所求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这就是利用方程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二、 例题:例1若代数式)23(3x -与)2(2x -互为相反数,求x 的值.例2关于x 的方程k x =-29的解是正整数,若k 为小于40的整数, 求k 的值.例3当x=-2时,代数式2x 2-3x + Kx-10的值是0,求的K 值.例4当x 取何值时,代数式31--x x 比-53+x 的值大1.例5如果(5a -1)2+| b +5 |=0,求a +b 的值.练习:1. 当求x 为何值时,代数式x +6与3(x +2)的值互为相反数。
2.当x=-1时,代数式2x 2-3x + Kx-10的值是0,求的K 值.3.如果(a -1)2+| a +b |=0,求a 、b 的值.能力拓展题:关于x 方程(a-5)x Ib-4I -5=0是一元一次方程。
(1) 则a 、b 应满足的条件为: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2) 若此方程的根为整数,求整数a 的值。
初一数学中利用方程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学习内容二列方程求解应用题的所求一知识回顾:7.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8.什么是方程的解:满足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9.谁可以是未知数:题中没有告诉的的数量都可以设为未知数。
10.我们要求的是什么,可不可以设为未知数:要求的字母值可以当作未知数;问题里要求的量可以设为未知数,问题里不知道的量也可以设为未知数。
总结方程函数思想解题思路方程函数思想是解决问题时使用方程与函数的性质、关系与运算方法进行分析、建模与求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方程函数的思想,我们可以将复杂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代数方程,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本质。
方程函数思想的解题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理解问题:首先要充分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确定问题的背景和目标。
仔细阅读题目,提取关键信息,明确问题的具体内容。
2.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性质和特点,确定需要求解的未知量,并且尽可能简化问题的形式和结构。
通过观察和思考,寻找问题中存在的模式、规律和关系。
3.建立方程:根据问题的要求,建立一个或多个与问题相关的方程。
这些方程可以是线性方程、二次方程、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等等,也可以是通过函数的关系进行建立的方程。
4.求解方程:使用代数运算的方法,求解建立好的方程。
根据方程的性质和特点,逐步推导解的过程,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解。
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因式分解、配方法、二次根判别式、公式法等方法来求解方程。
5.检验结果:将求得的解带入原方程中进行验证,确保求解的结果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
这一步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6.讨论和思考:对于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可能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可以考虑使用函数的性质、图像和变化规律来解决问题,通过构造函数的关系、组合和分解来解决问题。
7.总结和应用:通过解题的过程,总结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将解题经验运用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中,加深对方程函数思想的理解和熟练应用。
方程函数思想在数学、物理、化学、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学的本质和思维方式。
掌握方程函数思想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在实际生活中,方程函数思想可以用于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比如在经济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成本、收入和利润的方程来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运动方程和牛顿定律的方程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学规律。
方程的解法与技巧方程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表达式,涉及到未知数与常数之间的关系。
解方程是我们在数学学习和实际问题中经常遇到的任务,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对我们的数学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方程解法和解题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是形如ax + b = 0的方程,其中a和b是已知常数,x是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运用逆运算,将方程化简为x = a的形式。
首先,将方程中的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得到ax = -b。
然后,通过除以系数a,消去x前面的系数,即得到x = -b/a。
这样,我们就求得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需要注意的是,当系数a为0时,方程无解或有无数解。
当方程形如0x + b = 0时,无论b为何值,方程都没有意义,因为无论什么数字乘以0都等于0。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ax² + bx + c = 0的方程,其中a、b和c是已知常数,x是未知数。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方法包括因式分解、配方法和求根公式。
1. 因式分解法如果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因式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的形式,那么可以通过将方程两边等于0,使得其中一个一次因式等于0,进而求得方程的解。
2. 配方法配方法又称“完全平方公式”,适用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不易进行因式分解的情况。
通过将方程两边进行配方,化简为(x + m)² = n的形式,可以进一步解方程。
3. 求根公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式。
对于方程ax² + bx + c = 0,其根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得:x = (-b ± √(b² - 4ac)) / (2a)值得注意的是,当方程的判别式b²- 4ac 小于0时,方程无实数解。
三、分式方程的解法分式方程是含有分式的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常用方法包括通分法和消元法。
初中数学解方程的技巧与方法总结解方程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
掌握解方程的技巧和方法,不仅能够迅速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而且对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本文将总结初中数学解方程的常用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一、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核心思想是将方程中的未知数移项,并根据方程左右两边的系数和常数进行合理的运算。
1. 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同类项相加相等、变量和常数之间可以交换位置等。
这样可以更灵活地对方程进行变形。
2. 移项化简:通过移项将方程变形成形式简单的等式。
例如,对于方程2x + 3 = 7,可以通过将常数3移到等式右边得到2x = 7 - 3,然后再进行运算得到x的值。
3. 抵消系数:如果方程中含有系数不为1的项,可以通过除以这个系数将其化简。
例如,对于方程3x - 5 = 10,可以将方程化简为x - 5/3 = 10/3,得到更简洁的形式。
4. 检验解的有效性:求得方程的根后,可以将根代入方程中检验解的有效性。
如果代入后等式成立,说明求得的根是方程的解。
二、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较一元一次方程复杂一些,但我们可以利用二次方程的性质以及一些常用的求根公式进行解题。
1. 因式分解法: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如果可以将其左边的表达式因式分解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则可以根据因式分解的结果直接得到方程的根。
2. 完全平方公式: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通过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求解。
如果方程的形式为x^2 + bx + c = 0,可以通过将方程左边的式子补充为一个完全平方来求解方程。
3. 二次根的性质: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可以根据二次根的性质来求解方程。
根据韦达定理,方程的根之和等于-b/a,根之积等于c/a。
中学数学解方程的策略与技巧在中学数学学习中,解方程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任务,掌握解方程的策略和技巧对于提高解题效率及深化数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介绍解方程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各类方程问题。
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且最简单的方程形式,通常可用一些常见的解法策略来求解。
首先,可以通过等式两边的加减乘除法则将未知数的系数移到一边,常量移到另一边,从而得到未知数的值。
其次,可以使用等式两边交换的原则,将未知数和常量的位置对调,也可以求得正确的解。
此外,通过绘制方程在坐标系中的图像,可以从图像的交点得到方程的解。
这些方法都是实际解题中常用且实用的策略。
二、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多元一次方程组是含有多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合,解题时可以运用代入法、消元法和计算机代数系统等方法。
代入法中,先将一个方程解出其中一个未知数,并将其代入到其他方程中,从而将问题转化为一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继续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行求解。
消元法中,通过通过加减运算,将方程组中的其中一个方程转化为另一个等价的方程,从而逐步消去多个未知数,最终达到解方程组的目的。
而计算机代数系统则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和运算能力,通过数值迭代和代数求解来解决复杂的方程组问题。
不同方法的选择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灵活使用可以更高效地解决方程组问题。
三、二次方程及高次方程的求解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一类方程,常见形式为ax2+bx+c=0。
解二次方程可以使用配方法、公式法和图像法等多种策略。
配方法中,通过增加一个适当的常数,将一般的二次方程转化为一个完全平方的形式,从而更容易求解。
公式法是指利用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利用求根公式求解方程。
图像法中,可以绘制二次方程的图像,通过观察图像的特征,得到方程的解。
对于高次方程,除了部分可以通过公式法求解外,一般需要运用到代数技巧和数值近似等方法,进一步探讨方程的解集。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初中数学代数方程式解题技巧汇总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解代数方程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代数方程是数学中研究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解代数方程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解方程技巧,还需要理解方程的本质和基本性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大家总结一些解代数方程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解决数学中的代数问题。
一、基础代数方程的解法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形式为ax + b = 0。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是将未知数与常数项分开,得到x的值。
求解的步骤如下:- 将方程变形,使得未知数系数为1,即ax = -b。
- 通过移项将x与常数项分开,得到x = -b/a的解。
2. 一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组是含有两个或多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方程组。
解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消元,使得未知数的系数或系数的倍数相等。
求解的步骤如下:- 选择一个方程,将其中一个未知数表示成其他未知数的形式。
- 将得到的表达式代入其他方程中,从而得到只含一个未知数的方程。
- 解这个只含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
- 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其他方程,进而得到其他未知数的值。
3.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含有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的一元方程,形式为ax^2 + bx + c = 0。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应用求根公式。
求解的步骤如下:- 计算判别式D = b^2 - 4ac。
- 如果D >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
- 如果D = 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
- 如果D < 0,方程没有实数解,但可以有复数解。
二、高级代数方程的解法1. 带有绝对值的方程带有绝对值的方程可以分为一次绝对值方程和二次绝对值方程。
对于一次绝对值方程,可以分别讨论绝对值内部的值为正数和负数的情况,并利用绝对值的定义解方程。
对于二次绝对值方程,可以通过定义法将绝对值拆成正负两种情况,分别求解。
2. 分式方程分式方程是含有分式形式的方程,形如P(x)/Q(x) = 0。
方程思想阅读与思考所谓方程思想就是从问题中发现或者构造等量关系,恰当引入未知量,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而使问题获解的解题方法.应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的常见途径有:1.引入字母,把代数式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方程或方程组问题来解;2.突出主元,把等式看作是其中某个字母的方程,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或方程组问题来探讨; 3.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求根公式、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等知识,求解代数式的相关问题;4.列方程、方程组解应用题;5.通过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几何计算题,把几何问题代数化.例题与求解【例1】 已知:a ,b ,c ,d 是四个不同的有理数,且(a +c )(a +d )=1,(b +c )(b +d )=1,那么(a 十c ) (b +c )的值是___ ____________.解题思路:本例内容新颖,构思巧妙,解题思路宽广,或用特殊值代入试算、或从变形已知等式入手. 仔细观察已知两个等式特点,a ,b 可看作是方程(x +c )(x +d )=1的两根,利用方程思想揭示题设条件与结论的内在规律.【例2】化简5353--+的结果是( ) A .10 B .2C .5D .2解题思路:设5353--+=x ,将二次根式的化简问题转化为解方程.【例3】已知实数x ,y 满足32424=-x x ,324=+y y ,则444y x+的值为( ) A . 7 B .2131+ C .2137+ D .5 解题思路:本题可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根与系数关系——韦达定理解决.【例4】 已知2=+y x xy ,3=+zx xz ,4=+z y yz ,求z y x 257-+的值. 解题思路:要求的代数式中含三个字母,正好与已知的三个等式中含的三个字母相同,所以可以将已知的三个等式组成二元二次方程组,求出这些未知数的值.本例已知的三个等式中含的三个字母相同,结构相同,排列位置循环转,根据这些特点可构造二次方程求解,这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见方法.【例5】 如图,Rt △ABC 中,∠C =90°,BC =6,AC =8.点P ,Q 都是斜边AB 上的动点,点P 从B 向A 运动(不与点B 重合),点Q 从A 向B 运动,BP =AQ .点E ,D 分别是点A ,B 以Q ,P 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HQ ⊥AB ,垂足为点Q ,交AC 于点H ,当点E 到达顶点B 时,P ,Q 同时停止运动,当BP 长为何值时,△HDE 为等腰三角形?解题思路:本题可结合图形,从几何知识中找等量关系列方程.【例6】周长为6,面积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是否存在?若不存在,请给出证明;若存在,请证明有几个.解题思路:设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c ,直角边分别为a ,b ,面积为s .由题设条件及几何知识可得到关于以a ,b ,c ,s 的方程组,这样,符合条件的直角三角形是否存在的探讨就转化方程组是否有解的讨论.能力训练1.设51a -=,则5432322a a a a a a a +---+-=_____________. 2.一个读书小组有六位同学,分别姓赵、钱、孙、李、周、吴,这个读书小组有六本书,书名分别是A ,B ,C ,D ,E ,F .每人至少读过其中的一本书,已知赵、钱、孙、李、周分别读过其中的2,2,4,3,5本书,而书A ,B ,C ,D ,E 分别被小组中的1,4,2,2,2位同学读过,那么,吴姓同学读过____本书,书F 被小组中__________位同学读过.3.设0222=+-k x x ,0222=+-k y y ,且2=-y x ,那么k =__________.4.x ,y ,z 是实数,并且满足0=++z y x ,2=xyz ,则x y z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5.如图,AA ',BB '分别是∠EAB ,∠DBC 的平分线,若AA '=BB '=AB ,则∠BAC =________.6.已知 ()21270x y x y -+++-=,则2223y xy x +-的值为( )A .0B .4C .6D . 127.某单位一次在快餐店订了22盒盒饭,共花费140元,盒饭共有甲、乙、丙三种,它们的单价分别为 8元、5元、3元,那么可能的不同订餐方案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8.已知a ,b 都是负实数,且1110a b a b+-=-,那么b a 的值为( )A .152+ B .152 C . 152- D .152- 9.甲是乙现在的年龄时,乙10岁;乙是甲现在的年龄时,甲25岁,那么( )A .甲比乙大5岁B .甲比乙大10岁C .乙比甲大10岁D .乙比甲大5岁10.已知133224=-=+b b a a ,且12≠b a ,则6331a b b +的值是( )A .35B .36C .-35D .-3611.已知222=++y xy x ,求22y xy x +-的取值范围.12.如图,在Rt △ABC 中,∠ABC =90°,O 是AB 上一点. 以O 为圆心,以OB 为半径作圆,交AC 于E 、F ,交AB 于D . 若E 是DF 的中点,且AE :EF =3:1,FC =4,求∠CBF 的正弦值及BC 的长.第12题图AB1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DC =1,∠DAB =∠DCB =90°,BC ,AD 的延长线交于P ,求 AB ·S △ABP 的最小值.第13题图D AB14.设a 1,a 2,b 1,b 2都为实数,a 1≠a 2,满足(a 1+b 1)(a 1+b 2)=(a 2+b 1)(a 2+b 2)= 1.求证:(a 1+b 1)(a 2+b 1)=(a 1+b 2)(a 2+b 2)= -1.15.已知a ,b ,c 都是正整数,且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有两个不同交点A ,B .若A ,B 到原点的距离都小于1,求c b a ++的最小值.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 中,我们把横坐标为整数,纵坐标为完全平方数的点称为“好点”. 求二次函数()4907902--=x y 的图象上所有“好点”的坐标.17.已知a ,b ,c 为正数,满足以32=++c b a ①,14b c a c a b a b c bc ca ab +-+-+-++=②.证明:18. 一个自行车轮胎,若把它安装在前轮,则自行车行驶5000km 后报废;若把它安装在后轮,则自行车行驶3000km 后报废,行驶一定路程后可以交换前、后轮胎,如果交换前、后轮胎,要使一辆自行车的一对新轮胎同时报废,那么这辆车将能行驶多少km ?19.如图,AB 为半圆⊙O 的直径,动点C 在半圆上,CD ⊥AB 于D ,⊙O 1与AC 内切且与AB ,CD 相切,⊙O 2与CB 内切且与AB ,CD 相切,E ,F 是AB 上的两个切点,求证:∠ECF =45°.A。
数学解方程思路指导解方程是数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际问题求解的基础。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一些思路和方法,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为您提供数学解方程的思路指导,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一技巧。
一、问题分析在解决数学方程时,我们首先需要仔细分析问题,理解方程所描述的具体情境。
这一步骤对于后续的解题过程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一种数学表达式或等式,以便更好地进行运算。
二、方程类型数学方程的类型有很多,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等。
在解题前,我们需要明确方程的类型,以便采取相应的解题方法。
不同类型的方程有不同的特点和求解方式,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
三、运用基本原理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一系列的基本原理。
其中包括等式性质、运算性质和方程的变形等。
对于一元一次方程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将方程不断变形使其简化,最终得到方程的解。
四、消元法在解决线性方程组时,我们常常采用消元法。
这种方法通过加减方程,使得其中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然后将方程相加减消去这一未知数。
通过反复进行这一过程,我们可以逐步消去所有的未知数,从而得到整个方程组的解。
五、代入法代入法是解决一些复杂方程的一种有效方法。
当我们无法通过简单的变形得到方程的解时,可以采用代入法。
具体步骤是先解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将其代入到其他的方程中,从而进一步求解其他未知数。
通过多次代入过程,我们最终可以得到方程的解。
六、化简法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通常希望将方程化为最简形式。
这样不仅有助于求解,还能提高解题的效率。
通过化简法,我们可以将方程中的分式、平方根等进行合并或者消去,使得方程形式更加简单明了。
七、检验解解方程的最后一步是检验解的正确性。
我们需要将求得的解代入到原方程中,检查是否满足原等式。
如果方程成立,则说明解是正确的;如果方程不成立,则说明求解过程可能存在错误。
通过以上的思路指导,我们可以更加有条理地解决数学解方程的问题。
初中数学解方程技巧分享解方程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
掌握好解方程的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还能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初中数学解方程的基本技巧,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首先,了解基本概念是解方程的前提。
方程是一个等式,其中包含未知数和已知数。
我们的目标是找到未知数的取值,使得等式成立。
常见的一元一次方程形式为ax + b = c,其中a、b、c是已知数,x是要求的未知数。
解方程就是要找到x的值。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通常是这样的:第一步,将方程中的常数项移到一边。
例如,对于方程3x + 5 = 11,我们可以将5移到等号右边,得到3x = 11 - 5。
第二步,合并同类项并化简方程。
继续上述例子,合并等号右边的数,得到3x = 6。
第三步,用系数相同的形式表示未知数。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将3x写成3 * x,以明确x的系数是3。
第四步,解得未知数的值。
把等式中的系数和常数项带入到x的一侧,得到x= 2。
以上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题步骤。
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解方程的技巧。
1. 去括号法:当方程中有括号时,我们可以通过去括号来简化方程。
例如,对于方程2(x + 3) = 10,我们可以先去掉括号,得到2x + 6 = 10,然后按照前面提到的步骤解方程。
2. 移项法:当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较大或有多项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移项来简化方程。
例如,对于方程5x + 2 = 7x - 3,我们可以将未知数移到一边,将常数项移到另一边,得到5x - 7x = -3 - 2,化简后得到-2x = -5,最后解得x = 5/2。
3. 乘法倒数法:当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不为1时,我们可以通过乘法倒数来简化方程。
例如,对于方程2/3x = 6,我们可以将2/3转化为3/2,得到(3/2) * x = 6,最后解得x = 6 * 2/3。
4. 方程组法:当有多个方程同时存在时,我们可以通过方程组的方法解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