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2.固涩剂
- 格式:ppt
- 大小:567.50 KB
- 文档页数:72
第八章固涩剂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方剂,统称固涩剂。
本类方剂系根据《素问²至真要大论》“散者收之”的理论立法,属于“十剂”中的涩剂。
气、血、精、津是营养人体的宝贵物质,既不断地被肌体所消耗,又不断地由脏腑所化生,如此盈亏消长,周而复始,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一旦脏腑失调,正气亏虚,消耗过度,则每致滑脱不禁、散失不收,轻则有碍健康,重者危及生命。
由于引起滑脱散失的病因及发病部位不同,散失物质亦有气、血、精、津之殊,’因此临床表现亦各不相同,常见有自汗、盗汗、久咳不止、久泻不止、遗精滑泄、小便失禁、崩漏、带下等。
故本章方剂根据所治病证的不同,相应分为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五类。
固涩剂所治的滑脱散失之证,皆由正气亏虚而致,故应根据气血、阴阳、精气、津液耗伤程度的不同,配伍相应的补益药,使之标本兼顾。
然而,若是元气大虚,亡阳欲脱所致的大汗淋漓、小便失禁或崩中不止,又非急用大剂参附之类回阳固脱不可,非单纯固涩所能治疗。
固涩剂为正虚无邪者设,故凡外邪未去,误用固涩,则有“闭门留寇”之弊。
此外,对于热病多汗、痰饮咳嗽、火扰遗泄、热痢初起、伤食泄泻、实热崩带等,均非本类方剂之所宜。
第一节固表止汗固表止汗剂,适用于体虚卫外不固,阴液不能内守而致的自汗、盗汗。
临证组方常用麻黄根、浮小麦、牡蛎等收敛止汗药以治标,配伍黄芪、白术等益气实卫之品以治本。
代表方如牡蛎散。
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黄芪去苗土麻黄根洗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各30g) [用法]上三味为粗散。
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30g),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为粗散,每服9g,加小麦30g,水煎温服;亦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加小麦30g,水煎温服)。
[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
第九单元固涩剂(一)概述1.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用以治疗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之证的方剂,统称固涩剂。
本类方依《素问·至真要大论》“散者收之”之论立法,属于“十剂”中的“涩剂”。
由于气、血、精、津液滑脱散失的病因及发病部位不同,常见有自汗、盗汗、久咳不止、久泻不止、遗精滑泄、小便失禁、崩漏、带下等,故治疗方法亦有异。
2.固涩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固涩剂所治的滑脱散失之证,皆由正气亏虚而致,故应根据气血、阴阳、精气、津液耗伤程度的不同,配伍相应的补益药,使之标本兼顾。
(2)若是元气大虚,亡阳欲脱所致的大汗淋漓、小便失禁或崩中不止,宜急用大剂参附之类回阳固脱,非单纯固涩所能治疗。
(3)固涩剂为正虚无邪者设,故凡邪气未尽,误用固涩,则有“闭门留寇”之弊。
此外,对于热病多汗、痰饮咳嗽、火扰遗泄、热痢初起、伤食泄泻、实热崩带等,均非本类方剂之所宜。
(二)固表止汗剂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组成】黄芪一两麻黄根一两煅牡蛎一两【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
常自汗出,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
【配伍意义】本证乃气虚卫气不固,阴液外泄,阴伤心阳不潜,日久心气耗伤所致。
治宜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煅牡蛎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为君药。
生黄芪味甘微温,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
君臣相配,益气固表,敛阴潜阳。
麻黄根甘平,功专收敛止汗为佐药。
小麦甘凉,专入心经,养气阴,退虚热,为佐使药。
全方配伍,补敛并用,涩补共施,益气固表,敛阴潜阳,则腠理得固,气阴得养,心阳内潜,汗出自止。
(三)涩肠固脱剂真人养脏汤(纯阳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人参当归白术各六钱肉豆蔻半两肉桂甘草炙,各八钱白芍药一两六钱木香一两四钱诃子一两二钱罂粟壳三两六钱【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
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下,脐腹疼痛,喜温喜按,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迟细。
中医《方剂学》固涩剂(涩肠固脱)——桃花汤(《伤寒论》)一、组成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30克)、姜一两(9克)、粳米一升(30克)。
二、用法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渣,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
若一服愈,余勿服。
三、歌括1.桃花汤桃花汤中赤石脂,粳米干姜共用之。
2.赤石脂禹余粮丸石脂又与余粮合,久痢脱肛正宜施。
四、功用温中涩肠。
五、主治久痢不愈,便脓血,色暗不鲜,小便不利,腹痛喜按喜温等。
六、方解本方原书用治“少阴病,下利便脓血”。
既云病属少阴,可知病不仅在脾,而是脾肾虚寒,肠失固摄引起,所以下利之脓血色暗不鲜,腹痛而喜按喜温,治当温中涩肠为法。
方中赤石脂体重性温而涩肠固脱,为君药。
干姜温中祛寒,为臣药。
粳米养胃和中,助君臣以厚肠胃,是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共起温中涩肠之效,故亦可以治疗中焦虚寒之久泻。
但本方温肾补虚之力不足,若久利而脾肾虚寒较甚之证,宜加入人参、附子之类以增强益气补虚,温肾暖脾之效。
方名桃花,是取君药赤石脂之色如桃花之意。
七、附方及方论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赤石脂一斤,碎(30克)、禹余粮一斤,碎(30克),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功用:涩肠止泻。
主治:泻日久,滑泄不禁。
此方温中之力不如桃花汤,但固涩力强,可作泻利日久,滑泄不禁者治标之用。
八、文献摘录(方论)吴仪洛:“盖下利至于不止,热势已大衰,而虚寒起矣。
故非固脱如石脂不可。
且石性最沉,味涩易滞,故稍用干姜之辛散佐之。
用粳米独多者,取其和平而养胃也。
”(《成方切用》)。
方剂学——第九单元固涩剂一、概述固涩剂适用于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之证,症见自汗、盗汗、久咳不止、久泻久痢、遗精滑泄、小便失禁,以及崩漏带下等。
固涩剂应用注意事项:固涩剂多适宜于正虚无邪者,凡外邪未去,里实尚存者,均应慎用,以免“闭门留寇”,转生他变。
二、固表止汗牡蛎散【组成药物】黄芪一两、麻黄根一两、煅牡蛎一两、小麦百余粒【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
【鉴别】牡蛎散与玉屏风散均具固表止汗之功。
但牡蛎散固表敛汗之力较强,主治卫气不固,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属标本兼治之法;玉屏风散健脾益气之力较大,主治表虚自汗或体虚易感风邪者,属治本之法。
三、敛肺止咳九仙散【组成药物】人参一两、款冬花一两、桑白皮一两、桔梗一两、五味子一两、阿胶一两、乌梅一两、贝母半两、罂粟壳八两【功用】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主治证候】久咳肺虚证。
咳嗽不已,咳甚则气喘自汗,痰少而黏,脉虚数。
四、涩肠固脱四神丸【组成药物】肉豆蔻二两、补骨脂四两、五味子二两、吴茱萸一两、生姜四两、红枣五十枚【功用】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
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三、敛肺止咳【鉴别】四神丸与理中丸、痛泻要方均可治泄泻。
但四神丸偏于温肾涩肠,主治脾肾阳虚所致五更泄;理中丸重在温中祛寒,并补益脾胃,主治中焦虚寒之泄泻;痛泻要方补脾为主,兼以抑肝,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
四、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组成药物】人参六钱、当归六钱、白术六钱、肉豆蔻半两、肉桂八钱、炙甘草八钱、白芍药一两六钱、木香一两四钱、诃子一两二钱、罂粟壳三两六钱【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
【鉴别】真人养脏汤与芍药汤均可治痢疾。
但真人养脏汤涩肠固脱之力较强,重在治标,适宜于脾肾虚寒,关门不固之泻痢无度;芍药汤偏于清热燥湿,调和气血,适宜于湿热壅滞肠中,气血失和之湿热痢疾。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章节考点:固涩剂含义:以收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涩固涩的作用,主治气、血、精、津耗散滑脱之证的方剂。
分类: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五类注意事项:1、配伍相应的补益药物,标本兼治,以提高疗效2、重在收涩固涩,若外邪未尽,不宜过早使用以免“闭门留寇”3、不宜用于热病多汗、痰饮咳嗽、湿热或伤食泻痢、火扰精泄、血热或瘀阻崩漏等实邪所致之证四神丸《内科摘要》补骨脂—温肾暖脾以止泻君主治:脾肾虚寒之五更泄(肾泄) 肉豆蔻—温脾暖胃,涩肠止泄五更泄泻,不思饮食,肢冷神疲,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或食不消化,腹痛腰酸)吴茱萸—温里散寒,助阳止泻病机:脾肾阳虚,肠道失固五味子—涩肠止泄治法:温肾暖脾,涩肠止泄(生姜/大枣—调理脾胃)完带汤《傅青主女科》白术/山药/人参—益气健脾,化湿止带 (白术山药)君主治:肝郁脾虚温浊带下证苍术/陈皮—燥湿健脾理气带下色白,清稀无臭量多,舌淡苔白 (肢体倦怠,大便稀溏,脉缓或濡弱)车前子—利水渗湿,引湿浊从小便而出病机:脾虚肝郁,湿浊下注柴胡/白芍—疏肝养血 & (养阴) 治法:健脾疏肝,化湿止带黑芥穗—祛风祛湿,收涩止带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例题:1. 牡蛎散的功效是( )A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B 益气固表,敛阴止汗C 敛肺止咳,益气养阴D 涩肠止泻,温中补虚E 温中涩肠止痢2.患者诸虚不足,身常汗出,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治宜用( )A 桂枝汤B 生脉散C 玉屏风散D 牡蛎散E 当归六黄汤3. 牡蛎散中功专止汗的药物是( )A煅牡蛎 B麻黄根 C生黄芪 D小麦 E山茱萸参考答案1. B2. D3. B开窍剂开窍剂:以芳香开窍药为主,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神昏闭证的方剂适用范围:实(闭证)、虚(脱证)实:①热邪-芳香开窍、寒凉药。
②寒邪-芳香开窍、温热药。
分类:凉开;温开注意:01、神志昏迷可见于闭证,也可见于脱证02、脱证除神昏外,还可见汗出肢冷、呼吸气微、手撒口开、二便失禁等症,回阳固脱,救阴敛阳忌用开窍剂03、阳明腑实证并见神昏谵语者,宜用寒下之法,不宜用开窍剂04、阳明腑实证兼有邪陷心包,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先开窍或寒下,或开窍同攻下并用,因证用药05、开窍剂多芳香辛散走窜药,久服伤元气,多用于急用,中病即止,不可久服06、可配伍辛散走窜药,亦配伍金石类镇心安神药,孕妇慎用07、多制成散剂,丸剂,注射剂应用,不宜加热煎煮“开窍三宝”相同点:病证:高热、心烦乱、躁狂、谵语、神昏、四肢抽搐、痉挛、喉中痰鸣、舌红、脉数病机:热陷心包、肝风内动、痰邪壅盛功效:清热解毒、熄风止痉、豁痰开窍不同点: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力强,熄风止痉力弱,豁痰开窍力弱紫雪丹:熄风止痉力强,清热解毒力弱,豁痰开窍一般至宝丹:豁痰开窍力强,清热解毒一般,熄风止痉一般苏合香散主治:寒闭证病机:气机阻滞,心神失养功效:行气开窍,温中止痛临床运用:温开剂代表方,气滞寒凝的有效方。
方剂学——第九单元固涩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固涩剂适用于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之证,症见自汗、盗汗、久咳不止、久泻久痢、遗精滑泄、小便失禁,以及崩漏带下等。
要点二固涩剂的应用注意事项凡外邪未去,里实尚存者,均应慎用,以免“闭门留寇”,转生他变。
细目二固表止汗要点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黄芪麻黄根牡蛎各一两【用法】为粗散,加小麦,水煎服。
【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
自汗,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
【组方原理】君:煅牡蛎—敛阴潜阳,固涩止汗。
臣: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
佐:麻黄根—收敛止汗。
佐使:小麦入心经,养气阴,退虚热。
【鉴别】牡蛎散与玉屏风散均具固表止汗之功。
牡蛎散固表敛汗之力较强,主治卫气不固,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属标本兼治之法;玉屏风散健脾益气之力较大,主治表虚自汗或体虚易感风邪者,属治本之法。
细目三敛肺止咳要点九仙散《卫生宝鉴》,引王子昭方【组成】人参款冬桑白皮桔梗五味子阿胶乌梅各一两贝母半两罂粟壳(蜜炒黄)八两【功用】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主治】久咳肺虚证。
久咳不已,咳甚则气喘自汗,痰少而黏,脉虚数。
【组方原理】君:罂粟壳—敛肺止咳。
臣:五味子、乌梅—收敛肺气,养阴润肺;人参—益气生津,阿胶—滋阴养肺。
佐:款冬花、桑白皮—止咳平喘,贝母—润肺止咳化痰;桔梗—利肺化痰止咳,兼能载药上行。
方歌:九仙罂粟乌梅味,参胶桑皮款桔贝,敛肺止咳益气阴,久咳肺虚效堪谓。
趣记:九仙丧母,阿梅五人应借款九仙桑母,阿梅五人罂桔款。
细目四涩肠固脱要点一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人参当归白术各六钱肉豆蔻半两肉桂甘草(炙)各八钱白芍药一两六钱木香一两四钱诃子一两二钱罂粟壳三两六钱【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
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下,脐腹疼痛,喜温喜按,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迟细。
【组方原理】君:罂粟壳—涩肠固脱。
中医《方剂学》固涩剂(涩精止遗)——缩泉丸(《妇人良方》)
一、组成
乌药、益智仁等分。
二、用法
为末,酒煎山药末为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盐酒或米饮下(现代用法:每日1~2克,每次6克,开水送下。
亦可按原方用量比例的定,水煎服)。
三、歌括
缩泉丸治儿尿频,脬气虚寒约失灵;山药台乌加益智,糊丸多服效显明。
四、功用
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五、主治
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及小儿遗尿。
六、方解
肾气不足,则膀胱虚冷,不能约束水液,故见小便频数或遗尿。
治宜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方用益智仁温肾纳气,暖脾摄津,固涩缩尿,为君药。
乌药温散下焦虚冷,以助膀胱气化,固涩小便,为臣药。
更以山药健脾补肾而涩精气,为佐使药。
三药合用,温而不燥,除下元虚冷,则肾气复而膀胱约束有权,溺频遗尿可愈。
但本方毕竟药简力薄,若证情较甚者,仍需适当酌加温补固涩之品,以提高治疗效果。
第八章 固涩剂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效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精、津华脱散失之证的方剂,统称固涩剂。
它和补益剂不同,固涩剂在总论,就是它的一个概述里,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
固涩剂和补益剂有区别。
固涩剂很多都和补益药物相结合的,所以都是以虚证为主。
都偏于虚证。
固涩剂和补益剂有什么区别呢?1. 固涩剂是以固涩药为主的。
在方里或者有些药既能补益又能固涩,或者有些药就是固涩为主。
补益剂补益药为主。
2. 它治疗的基础物质的不足。
补益剂治疗的气血阴阳的,以气血阴阳为代表,基础物质不足。
固涩剂也涉及到气血津(精,包括肾精,还有津液),这些不足。
不足在于什么?补益剂往往是一种无形的消耗,在慢性疾病过程当中,一种无形的消耗为主的。
而固涩剂是气血津精滑脱散失的这类证候。
这种滑脱散失是有形的消耗,是看得到的。
出汗,自汗、盗汗;或肠滑失禁泄泻,久泻久痢,像久咳肺虚肺气耗伤,肺气失敛,造成久咳、喘,这你看得到。
还有包括遗精、遗尿,或者月经过多带下量多等等,都是一种气血津精有形的滑脱散失。
分类固涩剂固涩剂阳气虚衰主因无力摄血-月经量多、崩漏无力摄津湿注前阴-带下湿趋肠道-大便滑脱失禁津从表泄-自汗或盗汗尿液失约-小便失禁,遗尿精关不固-遗精,滑精肺气耗散-久咳固崩止带涩肠固脱固表止汗涩精止遗敛肺止咳组方:塞流(收涩药)+澄源(补气或补阳药)次因-阴虚血热-迫血妄行-崩漏,量多止血药+养阴药+清热药气血精津滑脱症组方规律3、分类固表止汗 --自汗、盗汗敛肺止咳 --久咳肺虚,气阴耗伤证 涩肠固脱 --久泻不止涩精止遗 --遗精滑泄、尿频、遗尿等 固崩止带 --血崩暴注、漏血不止,带下淋漓使用注意一般在纯虚无邪时使用。
这个是相对的,就是正虚,滑脱失禁这个为主的。
无邪首先基本没有外邪。
或者它以正虚滑脱失禁为主,正虚之后比如产生湿浊,这还是要结合既扶正又要解郁,还要使它排出病理产物。
但是这里一般都是说纯虚无邪。
多指外邪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