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穿刺技巧
- 格式:pptx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6
如何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静脉输液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是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术,静脉输液成功率将直接影响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的疗效,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穿刺体会总结如下:一、使血管充盈的方法(1)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静脉充盈。
(2)非握拳穿刺法:教科书中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而在实际操作中握拳时,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至管腔变瘪。
如果穿刺时,被穿刺的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这样可充分显露手背各部位血管。
(3)手指推,压法:用大拇指轻按欲穿刺的静脉,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推行3-5cm,嘱患者用其对侧拇指按压固定静脉后,再用拇指在被固定静脉远心端(离穿刺点3-5cm)向近心端推行,以达到静脉充盈的目的。
(4)外涂血管扩张剂法: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或阿托品注射液或2%山莨菪碱涂在手背上,使局部浅静脉扩张,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病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
二、穿刺部位的选择经验证明,手背静脉是静脉输液最常选择的部位,一般原则是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特别是长期输液的患者,选择粗、直、血管弹性好,走行清楚,比较容易固定的血管,同时避开关节,静脉瓣和静脉窦,长期卧床病人,心血管疾病病人,老年人,避免使用下肢静脉,下肢静脉穿刺时静脉血栓性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
三、使用止血带的技巧止血带是周围静脉输液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充分利用止血带,掌握止血带的使用技巧,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肢体结扎止血带后,只有完全阻断表浅静脉的回流,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止血带的捆扎位置一般离穿刺点10~15cm,压力在10.7~16.0Kpa为佳,扎止血带40~120s为最佳时间。
四、易见回血法:(1)将调节器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夹闭,减少回血时所遇的阻力。
(2)调节器在高位基础上将排好气的输液瓶从架上取下,低挂于病床同一水平位,进针后打开调节器,产生虹吸作用,使回血易见(3)离心法输液(4)针尾部接空管(5)尾部及折法五、各类患者血管穿刺注意事项(1)消瘦病人、皮下脂肪烧,血管位置浅,管壁脆,易滑动,穿刺时从血管的侧面进针,进针的角度和力度不宜过大,以防刺破血管,如静脉滑动,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在穿刺段静脉上下端。
1、检查核对。
在开始输液之前,需要检查核对患者的姓名等个人信息以及输注的相关药物信息是否一致,并且要再次询问患者是否对输注的相关药物有过敏史,确认完毕后,进行皮试。
2、排气。
检查输液器的有效期以及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将输液管插入瓶塞中,将输液的药物瓶挂到输液架上,然后对输液管进行排气。
3、消毒。
穿刺扎针输液,一般选取四肢的浅表易见的静脉进行透皮穿刺,在此之前,要先消毒,穿刺部位要用碘伏或者75%的酒精反复消毒2-3次,并待消毒液体基本挥发后,进行穿刺。
4、穿刺。
在穿刺见回血后,可先暂时开放输液器,快速地固定穿刺针,松开止血带,调节器,等待输液药物滴入通畅时再进行针头的进一步固定。
5、调滴速。
调整至合适的滴速,因为药物的性质不同,滴速也不尽相同,例如快速滴注甘露醇才能够达到脱水的功效,缓慢滴注氯化钾溶液才能够防止快速滴注引起针孔疼痛感以及心脏的不适感。
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的不同,滴速也有差别。
6、拔针。
密切关注药液的量,确保在输注完毕之后能及时拔出针头,并且按压针孔2-3分钟,等到针孔凝血后松手即可。
士垦匡垫堑由2Q Q S生2旦茎§查签!Z塑Q!i Q§Q££bi业丛!虫£i坠刍§£P!£婴b笪2QQ坠№!§,丝Q:!Z护理园地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技巧廖景荭363【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要点。
方法对所有静脉穿刺的病人在穿刺前先评估.沟通,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选择好静脉和针头,做到心中有数才进针。
结果一次成功率占99.5%。
结论要想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必须掌握技巧。
【关键词】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技巧中图分类号:R33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7.0363-02静脉穿刺是静脉输液和静脉采血的唯一途经,若能做到一次成功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谈谈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技巧,以供临床同行参考。
1静脉输液前患者的评估1.1应据患者的年龄、病程、治疗方案、皮肤情况、病人活动状况及配合情况选择血管及针头。
1.2老年病人皮肤松弛脂肪少,血管弹性差,充盈度欠佳,血管流速慢呈高凝状态1.2.1常患一些慢性疾病,长期输液,血管的破坏性大,一般选择四肢静脉1.2.2特殊病人:长期输液,刺激性药物破坏血管可选择肢端小血管。
1.3d,J L病人1.3.1因为d,./L多动大多不合作,控制能力差加之头皮静脉分布较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表浅易见,不宜滑动,便于固定因此首选头皮静脉。
1.3.2其次足四肢静脉。
1.4水肿病人水肿病人肉眼看不见血管,应据解剖位置用大拇指或食指按压。
1.5针头的选择1.5.1一般病人选头皮7号即可1.5.2小儿头皮,70岁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人首选小针头1.5.3对需要长期输液或需大剂量补液的病人,3岁以内的小儿,静脉穿刺较困难的病人可建议使用留置针。
2操作要点2.1进针方法进针时一定要绷紧皮肤,在皮肤上方呈15—30度角进针,因为此法进针可以使针头直接进入血管,然后再在血管内前进,既避免了血管左右滑动又减轻了病人疼痛。
1.在进行手背静脉穿刺时应该使被穿刺者的手自然地放松,护士用左手将患者被穿刺的手背固定成拳状,右手持针迅速而轻巧地进入。
2.由于细小的血管穿刺后不易见回血,故而常常过度进针而很容易刺破血管。
遇到此种情况可以尝试将输液瓶挂于位置相对比较低的输液架上,这样可以使液压降低,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这样就能避免刺破血管了。
3.对于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的患者,在常规消毒后可用酒精棉球擦拭数次,同时可以用手轻轻拍打血管,因为酒精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这样可以扩张局部血管,拍打后可以促使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暴露,这样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
4.对于静脉易滑动的老年患者或过瘦的患者,在做静脉穿刺时,可用左手拇指压住进针下方的血管,在止血带下方2-3 cm处进针。
5.皮肤松弛者可用左手食指稍微牵拉皮肤以使静脉血管清楚显露,也可以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压住距进针处两端皮肤再予以进针。
6.对于比较肥胖的患者或静脉位置较深显露不明显的患者,可用指压触摸的方法,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熟知具体的解剖位置,即在有血管分布位置用手指轻微按压,凭自身经验感觉静脉血管弹性及血液在血管中的存在及走向,并可用指甲在静脉部位皮肤所在位置作上标记。
此类患者由于静脉位置较深,但相对固定、不易滑落,因此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其成功率反而比较高。
7.对于小儿患者,如果在注射时采取强迫固定,会使患儿处于紧张和恐惧的状态,此时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从而导致周围血管收缩,这样反而增加了穿刺的难度。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其放松对注射的恐惧感,用亲切和蔼的语气对患儿进行鼓励和赞扬,促使其主动配合护士完成静脉穿刺。
同样护士在操作时也应该尽量做到动作轻柔,一气呵成。
8.静脉穿刺中常见问题的处理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对止血带的绑扎不易太紧,稍微打结拉伸即可,否则会影响动脉血流速度;静脉穿刺在手背部位时应避免在手背上方绑扎打结,因为其打结空隙处并不能对浅静脉造成完全踏破,不利于静脉的充分充盈。
静脉输液埋针操作方法
静脉输液埋针操作方法如下:
1. 洗手:务必事先洗手,并戴上手套。
保持清洁是防止感染的关键。
2. 选择穿刺部位:一般情况下,选择手背或手臂内侧的静脉供给点,因为这些部位静脉较为明显且较容易穿刺。
3. 准备穿刺材料:准备好静脉穿刺针、输液管、输液器、消毒棉球、无菌药膏等。
4. 皮肤消毒:用酒精棉球擦拭穿刺部位的皮肤,从穿刺点向外作圆周运动,以保持消毒区域。
5. 固定穿刺针:用一只手拉紧皮肤,另一只手将静脉穿刺针插入皮肤,直至血液从针腔中进入输液管。
确认成功后,用胶布或透明敷料固定穿刺针。
6. 管路连接:将输液管连接到穿刺针上,并保持密封。
7. 开始输液:打开输液器的调节阀,慢慢开启滴速,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8. 监测输液情况:在输液过程中,不断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输液情况,确保
输液正常进行。
9. 输液结束:输液结束后,关闭输液器调节阀,拔出穿刺针。
将穿刺点再次消毒,并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
10. 记录:详细记录该次输液的相关信息,如穿刺时间、输液液体种类、滴速等。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静脉输液埋针操作时,操作者必须具备相关的培训和经验,且要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以防止感染风险的发生。
固定输液穿刺针的小窍门
在我们日常的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新的小发明、小技巧,对于提高护理质量起着较为明显的作用。
欢迎护士朋友们把这些好的方法投稿与大家分享。
护士在为患者输液时,血管穿刺成功见到回血后,需要立即用输液贴固定穿刺针,而我们往往是一手固定针柄,另一手取输液贴,有时会导致输液贴污染或粘连甚至针头滑出。
我在一本护理杂志中看到一个固定输液穿刺针的小技巧,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在临床中进行了应用实践,觉得效果很好,介绍如下。
护士按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穿刺血管成功后,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护士一手固定针柄,另一手将穿刺针的延长管顺穿刺针的方向置于患者的手指缝,并略将患者手指并拢,如下图所示。
嘱患者手保持此位置暂不活动,护士即可松开固定针柄的手,用双手准备输液贴固定穿刺针。
输液扎针技巧1、水肿病人静脉往往不明显,应按静脉走行的解剖位置,用手指压迫局部,以暂时驱散皮下水分,显露静脉后再行穿刺为好。
2、肥胖病人的静脉较深也不明显,但较固定,不滑动,摸准后再以30°斜角深进针,回血后将针头稍挑起送入血管内即可成功。
二、脆弱静脉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血管比较脆弱,应该选择从血管旁侧进针,刺入时,针头方向与血管平行,针进血管时不能用力过猛,原则是宁慢勿快,持针要稳。
三、空虚静脉大出血或失液者,由于血容量减少,使静脉空虚,扁瘪,进行此类静脉穿刺时要特别小心。
应采取挑起进针法,即细心地把针头刺入血管肌层,将针放平,针头稍微挑起,使血管前后壁分离,使针尖与斜面滑入血管内有失阻感,即使无回血,针也进入了血管,即可注射。
四、活动度大的静脉可选用较锐利的针头,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血管两端,在血管上旁以30度斜角进针,回血后,针头稍挑起,顺着血管进入少许即可。
五、表浅细小静脉女病人和儿童的静脉都比较细小,穿刺时较为困难,碰到这种情况可选择适当斜面小的针头,而且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可用热敷方法使血管充盈、扩张,以利穿刺。
六、成人头部骨缝静脉在四肢无静脉穿刺时,可选用头部静脉,成人头部静脉十分不明显,可按解剖位置,摸准骨缝将头皮针缓慢顺着骨缝中央刺入静脉往往成功,但临床少用。
七、小儿头部静脉小儿头部静脉较细,加之小儿不配合,往往不易成功,这就要求我们熟悉静脉穿刺的常用部位,做好注射前准备,选择较直与分叉少的静脉,呈向心方向穿刺,操作时细致轻柔,针斜面向上,针的角度几乎与头皮平行,缓慢将针头直达管腔。
如刺入静脉后,无回血,而且有阻力消失和进入空腔管道的感觉,可注入少许液体,而没见针头旁肿胀,即证明刺入静脉,即可固定,此类静脉原则是宁浅勿深,宁慢勿快,固定稳妥。
静脉输液的操作规程操作流程一、评估1、了解病人一般情况:以安排适当体位,评估病人心理情况以减轻负担;2、评估药物的质量:以避免输液反应二、计划1、自身:着装符合要求、洗手、仪表大方。
临床静脉输液穿刺持针手法、选血管、控制滴速、更换液体、输液观察、护理、拔针及康复技巧和要点总结在静脉输液完毕后需要拔针,拔针操作《基础护理》上说先关闭调节器,再撕胶布拔针,临床工作中发现如果先关闭调节器再撕胶布拔针,会出现很多回血,有时还会发生渗漏;临床操作上为避免回血一般先撕胶布再拔针。
1、先撕胶布,然后迅速拔针,关调节器。
2、先撕胶布,然后迅速拔针,不关调节器。
3、先撕第一条胶布和第二条胶布,关调节器,然后迅速拔针。
3、直接撕胶布,撕好了之后固定针头的手反折接近针头的输液管,然后迅速拔针,最后关调节器。
4、调节器可以先关三分之一,然后开始撕第一条胶布和第二条胶布,在撕除固定针柄的最后一条胶布后,完全关闭调节器,迅速拔针。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保证输液质量,经临床实践与研究总结出许多技巧,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技巧问题总结如下:持针手法静脉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刺入皮肤后,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痛苦轻。
因为在进针的开始,手持针柄的上下面,接触面积大,用力均匀,针头稳定,针头进皮速度快,痛觉作用时间短,病人疼痛轻。
针头刺入皮肤后改为拇指、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以暴露针梗的尾部,便于观察静脉回血,以免刺破血管。
选血管技巧1、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从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对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张,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头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对浮肿的病人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对头皮静脉穿刺的病人以5°角采用直刺,进皮后沿血管方向缓慢下潜,见回血后前进少许即成功。
学习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的技巧和方法静脉输液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对于医护人员来说,熟练掌握其操作流程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学习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安全。
一、准备工作静脉输液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下面是一些步骤和技巧可以帮助你进行准备:1. 确认医嘱:在开始操作之前,务必核对患者的医嘱,确保准确无误。
2. 患者评估:进行患者评估,包括静脉通畅性、皮肤情况等,以确定最佳插管部位。
3. 材料准备:确保所需的输液器材完整并清洁,包括静脉穿刺针、输液管、酒精棉球等。
4. 洗手和消毒: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务必正确洗手,并对需要消毒的部位进行消毒。
二、静脉穿刺技巧静脉穿刺是静脉输液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下面是一些穿刺技巧和方法供你参考:1. 定位准确: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和医学常识,准确确定静脉位置,如手臂内侧的桡动脉旁。
2. 使用适当的装备:选择合适大小的静脉穿刺针,并确保其锋利度和清洁度。
3. 皮肤消毒:使用酒精棉球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确保操作区域无菌。
4. 角度和深度掌握:根据患者的情况,掌握适当的角度和深度,以减小穿刺带来的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输液管的接入和固定在完成静脉穿刺后,接下来是将输液管接入患者的静脉,并固定好,以下是一些技巧和方法供你参考:1. 接入管道:将输液管的一端连接到静脉穿刺针上,并确保连接牢固,无松动。
2. 流速调整:根据医嘱和患者的情况,调整输液的流速,确保药物的适量输送,并避免药物浓度过高而带来的不良反应。
3. 固定输液管:使用透明敷料、胶布等固定输液管,确保输液管道稳定且不易脱落。
四、定期观察和护理在输液过程中,定期观察患者的情况和护理是不可或缺的,下面是一些建议的观察和护理事项:1. 观察输液速度:定期检查输液的速度是否正常,以确保合适的输液进程。
2. 观察静脉通畅性:注意观察输液管道和静脉通畅性,查看是否存在漏液、局部肿胀等问题。
静脉输液拔针穿刺点按压方法、分析、静脉穿刺注意事项及要点总结按压方法1、拇指按压法(干棉签按压法):拔针后迅速让患者对侧拇指按压在盖针眼的小纱布上或干棉签直接按压在穿刺点上。
2、大鱼际按压法:拔针后迅速让患者对侧手掌的大鱼际沿血管按压在盖针眼的小纱布上及上方的皮肤上,力度中等。
3、三指按压法:拔针后迅速让患者对侧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同时按压在穿刺处即:中指按压在盖针眼的小纱布处,食指紧靠中指按压近心端,无名指则按压远心端,三手指同时用力平行加压。
分析拇指按压法(干棉签按压法)在临床上是最常见最普通的一种按压方法,拇指按压法与大鱼际按压法及三指平行按压法比较,是最容易造成皮下淤血的,这是因为静脉穿刺时,多数情况下会有“两个穿刺点”,一个是进入皮下的穿刺点,另一个是通过血管壁的穿刺点。
两个穿刺点之间往往会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只按压住皮肤处的穿刺点,而忽视血管处的穿刺点,则血液就会从血管处的穿刺点流入皮下组织形成淤血。
大鱼际按压法和三指按压法的相同之处就在,两者按压的面积都比拇指按压法所按压的面积要大,但统计学分析差异并不明显,但在构成皮下淤血的百分比有4.1%的区别。
大鱼际按压法手掌活动需借助腕关节活动的,按压穿刺点时不方便,容易造成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部位发生偏差,按压重力产生移动,不能准确压迫出血点,引起穿刺点出血、淤血。
三指平行按压受压面积大而且力度均匀,易掌握按压的力度,按压固定,重力偏移机率相对少,患者无疼痛感,能长时间有效按压,并且不影响行动,使按压的时间达到要求,降低皮下淤血的机率。
静脉穿刺注意事项静脉穿刺时不宜拍打所预选的静脉,特别是对一些毛细血管脆性大或伴有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拍打局部有可能引起瘀斑。
静脉穿刺时针尖与皮肤呈40°~45°角直接进皮进血管,可以减轻疼痛,而且缩短了皮肤针眼与血管壁针眼之间的距离,还能有效降低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发生率。
告知患者拔针后30min内尽量不做握、提、推、拉等提重物的剧烈活动,避免静脉系统血液压力的突变,造成再次出血。
静脉输液(穿刺针)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洗手,穿戴清洁服装和手套。
- 准备输液器和药物。
- 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暴露静脉输液部位。
2. 选择穿刺针和静脉输液部位- 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尺寸的穿刺针。
- 清洁选择的静脉输液部位。
3. 皮肤消毒- 使用酒精棉球或碘酒消毒液对静脉输液部位进行彻底消毒。
- 从中心向外,以旋转运动擦拭。
4. 穿刺针插入- 将穿刺针与注射器连接,并确保连接牢固无漏气现象。
- 以30度角插入穿刺针,同时用无菌手指稳定静脉。
- 接触到血液后,推动穿刺针进入,确保顺利插入静脉。
5. 验血回流- 小心地将注射器活塞往后抽,观察是否有血液回流。
- 若有血液回流,表示穿刺针顺利插入到静脉中。
6. 固定穿刺针- 使用透明敷料或绷带固定穿刺针。
- 确保固定牢固,但不要过紧,避免血液循环受阻。
7. 连接输液器和开始输液- 将输液器与穿刺针连接,并确保连接牢固。
- 开始输液,调节滴速以适应患者情况。
8. 监测输液过程- 定期检查输液器滴速和液位,确保输液顺利进行。
- 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9. 完成输液- 输液结束后,关闭输液器,拔出穿刺针。
- 处理穿刺针和输液器,以确保无菌性。
10. 文档记录- 记录输液开始时间、剂量、结束时间等相关信息。
- 注意记录患者的反应和输液过程中的任何异常。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可用于评估操作者在静脉输液穿刺针操作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和规范程度。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评分标准示例:每个项目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具体化,总评分为满分50分。
请注意,以上仅为示例,具体评分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修改。
静脉输液的穿刺部位选择和操作步骤是怎样的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护理操作,通过将药物或液体注入人体静脉以达到治疗和营养的目的。
在进行静脉输液前,正确选择穿刺部位以及熟练的操作步骤十分重要,下面将对静脉输液的穿刺部位选择和操作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一、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在选择静脉穿刺部位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静脉的粗细、可见度好坏、部位的合适性和穿刺的便捷性。
一般来说,下肢的静脉粗细适合较大流量输液,上肢的静脉粗细适合小型流量输液。
常用的静脉穿刺部位有手背静脉、前臂静脉、肘窝静脉以及足背静脉等。
1. 手背静脉:手背静脉是较为常用的静脉穿刺部位之一,适用于流量要求较大的输液,如输液速度较快或药物浓度较高的情况。
手背静脉比较明显,易于观察和穿刺,而且手背静脉的位置相对固定。
但是,手背静脉通常用于成人,对于儿童或特殊情况下需要考虑其他部位。
2. 前臂静脉:前臂静脉是较为常用的静脉穿刺部位之一,在流量较小的输液或需要长时间输液的情况下适用。
前臂静脉较为粗细,而且该部位比较平坦,操作相对较容易。
前臂静脉的穿刺风险相对较低,较少出现穿刺失败或滞留导管后产生并发症。
3. 肘窝静脉:肘窝静脉是位于手臂内侧的一个主要穿刺部位,适用于流量要求大的输液或需要进行临床操作的情况。
肘窝静脉相对较粗,较容易清晰可见,操作方便,但因为位于关节弯曲的部位,需谨慎穿刺以避免关节屈曲引起的不便。
4. 足背静脉:足背静脉适用于需要大流量输液的情况,也常用于儿童或缺乏其他部位的静脉穿刺选择。
足背静脉清晰可见,操作相对容易。
但足背静脉较为细小,需小心操作以避免损伤。
二、静脉穿刺操作步骤静脉穿刺操作需要经过严谨的步骤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成功。
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穿刺之前,护理人员需准备好相应的操作器具,如针头、输液管、消毒液等。
同时,还需进行个人卫生消毒,包括洗手和佩戴手套。
2. 穿刺部位准备:根据事先选择好的穿刺部位,清洁皮肤,使用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
老年病人静脉输液的穿刺技巧体会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工作,静脉输液穿刺的成功率是临床护理质量的重点环节之一,随着临床护理技术的飞速发展,静脉输液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但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依靠的还是穿刺者的技巧和经验。
笔者在护理一线工作了近20年,尤感老年患者穿刺的困难,现将一点小小心得与大家分享。
老年病人静脉特点老年病人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末梢血管纤维化血运差,缺乏弹性及静脉充盈度,静脉硬而脆,血管活动度大,穿刺较其他年龄段明显困难。
老年病人血液黏稠度高,穿刺时回血缓慢,容易刺破,导致药液外渗,穿刺失败。
穿刺技巧穿刺前要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热情周到。
由于老年病人记忆力减退,对周围环境适应能力降低,焦虑、固执情绪严重,所以一定要有耐心,反复宣教。
使病人操作前有充分心理准备。
再仔细了解老年病人的静脉,使血管充分暴露看清走形,摸清深浅和粗细。
观察外周静脉弹性的程度,冬季因周围温度低,静脉痉挛而充盈不良造成穿刺困难,可先给予局部热敷,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
止血带不宜过紧过长时间绑扎,不主张拍打血管,以免血管局部压力大,加重脆性,造成进针时血管猛然释放压力血液瞬间冲入皮下导致穿刺失败.扎止血带时,在选择穿刺肢体用双手自上而下按摩,使血液集中在肢体末端,血管明显暴露易于穿刺。
老年人手背血管多为短,分叉多且集中在手背下1/2处,向心输注时固定困难等问题,可逆向穿刺。
可选择小号头皮针头常规消毒后,对老人血管活动度大的血管用左手拇指绷直血管下端,右手捏紧头皮针手柄。
在选择的穿刺点下方0.5-1cm处以25度角进针,力度相对稍大。
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进针过程不要停顿一气呵成(控制在1s内),进入皮下后迅速略微压低头皮针成20度角,快速将针头送入血管内,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沿血管延伸部分略进少许,可降低进针疼痛感,又可防止针头进入血管不够造成血管内针眼处渗血。
穿刺成功后立即用输液贴固定可同时加夹板固定以免滑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