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无损探伤&磁粉无损探伤4.18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40
渗透探伤§1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是指不管材料、机器、结构件的特点如何,为了能在不损伤、分离或破坏试验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知道有无缺陷和其状态或者是对象物的性质、状态、内部构造而进行的全部试验,是一种非破坏性试验。
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涡流探伤、应变测定等方法。
用哪一种方法,如何运用来进行非破坏性试验,根据非破坏试验的目的而不同,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最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去实施试验。
§2渗透探伤的目的及特点渗透探伤试验的目的是将试验体的表面开了口的细微的缺陷扩大之后将其找出来 , 其特点:1.可以检查金属和非金属零件或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
2.渗透探伤不受受检零件化学成分、结构、形状及大小的限制。
3.不适用于:a.检查表面是吸收性的零件或材料,例如粉末冶金零件;b.检查因外来因素造成开口被堵塞的缺陷,例如零件经喷丸或喷砂,则可能堵塞表面缺陷的“开口” 。
c.对于会因为试验使用的各种探伤材料而受腐蚀或有其它影响的材料也不能适用。
非破坏检查使用的试验方法有许多种,渗透探伤作为测试出表面有开口缺陷的试验方法来说是最好的。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手工操作较多,试验结果的可信赖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门实施试验的个人的技术实力,所以这也是对技术熟练程度与经验要求较多的试验方法。
§3 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零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液后,在毛细管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渗透,渗透液可以渗进表面开口缺陷中;经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和干燥后;再在零件表面施涂吸附介质——显象剂;同样,在毛细管作用下,显象剂将吸附缺陷中的渗透液,使渗透液回渗到显象剂中,并且在覆盖膜中扩大;在一定的光源下(黑光和白光),缺陷处之渗透液痕迹被显示(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1)毛细管现象所谓毛细管现象就是在水等液体中插入细玻璃管的话,就会出现液体在玻璃管中上升,管内液面与原液面之间会形成高度差的现象,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
常规无损探伤之一:渗透探伤的原理与步骤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有:超声波探伤(UT)、射线探伤(RT)、磁粉探伤(MT)、渗透探伤(PT)、涡流探伤(ET)等。
渗透探伤原理:渗透探伤是将一种含有染料的着色或荧光的渗透剂涂覆在零件表面上,在毛细作用下,由于液体的润湿与毛细管作用使渗透剂渗入表面开口缺陷中去。
然后去除掉零件表面上多余的渗透剂,再在零件表面涂上一层薄层显像剂。
缺陷中的渗透剂在毛细作用下重新被吸附到零件表面上来而形成放大了的缺陷图象显示,在黑光灯(荧光检验法)或白光灯(着色检验法)下观察缺陷显示。
操作步骤:1、清洗:进行表面清理和预清洗,清除被检零件表面所有污染物。
2、渗透:渗透施加方法应根据零件大小、形状、数量和检查部位,来选择喷涂、刷涂、浇涂及浸涂等方法。
3、去除: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用清洗剂去除,除了特别难于去除的场合外,一般都用蘸有清洗剂的布和纸擦拭;不得往复擦拭,不得将被检件浸于清洗剂中或过量地使用清洗剂;在用水喷法清洗时,水管压力以0.21MPa为宜,水压不得大于0.34MPa,水温不超过43℃。
4、干燥:被捡物表面进行干燥。
5、显像:显像的过程是用显像剂将缺陷处的渗透液吸附至零件表面,产生清晰可见的缺陷图象。
6、检验探伤结束后,为了防止残留的显像剂腐蚀被检物表面或影响其使用,必要时应清除显像剂。
清除方法可用刷洗、喷气、喷水、用布或纸擦除等方法。
广东精美检测实验室,取得CMA认可资质,坚持“科学、严谨、快捷、公平”的理念,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无损探伤检测,认真完成每一次检测委托,出具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文章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还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
渗透探伤原理
渗透探伤是一种常用于检测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它的原理基于液体渗透和毛细作用的特性。
首先,被检测材料的表面被涂覆上一层渗透剂,这个渗透剂通常是一种具有低表面张力和流动性的液体。
然后,待渗透剂在表面停留一段时间,以便它能渗透进材料表面的缺陷中。
在渗透剂停留时间结束后,将材料表面的渗透剂擦拭干净。
随后,将一种有颜色的显像剂涂在材料表面上,这个显像剂能够与渗透剂一起渗透进缺陷中,并形成可见的痕迹。
显像剂的颜色使得缺陷变得可见,因为它们会在缺陷周围形成一层颜色深浅不一的痕迹。
这些痕迹可以通过肉眼或者辅助工具进行观察和检查,从而确定材料表面是否存在缺陷。
渗透探伤的原理是基于液体渗透和毛细作用的物理特性。
当渗透剂涂覆在材料表面时,渗透剂能够通过内部缺陷的毛细作用进入缺陷中,形成渗透剂在缺陷内的一条连续路径。
在显像剂的加入下,形成的痕迹能够将缺陷呈现出来。
总结来说,渗透探伤的原理是利用液体渗透和显像剂的作用,通过检测材料表面产生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缺陷。
通过实施这种无损检测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并修复材料缺陷,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jbt60622018渗透探伤标准JBT6062-2018渗透探伤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适用于金属制品的渗透探伤工作。
渗透探伤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通过涂敷渗透剂,让其渗透入材料表面的缺陷中,再通过去除表面多余渗透剂,加入显像剂,并在合适的光照条件下观察,从而发现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
渗透探伤是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基于材料表面存在的开放性或近表面的缺陷,比如裂纹、毛细孔和气孔等,这些缺陷会在涂敷渗透剂后吸收显像剂并形成缺陷的影像,从而通过观察和评判来判断材料的质量。
JBT6062-2018渗透探伤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范围和引用标准:详细说明了该标准的适用范围,同时引用了其他相关的国家标准,确保在渗透探伤工作中使用合适的相关标准。
2.术语和定义:列举了渗透探伤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确保在使用该标准时,各方对术语的理解是统一的。
3.渗透剂和显像剂:对渗透剂和显像剂的性能和要求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渗透剂的渗透性能、显像剂的显像性能等。
4.渗透表面处理:描述了在进行渗透探伤前对表面进行的处理步骤,以确保渗透剂能够充分渗透进缺陷中。
5.渗透实施程序:详细介绍了渗透探伤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涂敷渗透剂、渗透时间和渗透条件等。
6.渗透剂和显像剂的去除:说明了渗透剂和显像剂的去除方法和要求,以及去除后对材料表面的处理。
7.被测件评判:根据渗透测试结果,对被测试件的缺陷进行评判和分类,并对各种缺陷的处理建议进行了说明。
8.附录:包括一些渗透探伤的实例和示意图,以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JBT6062-2018渗透探伤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提高金属制品质量的检测和监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采用该标准,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处理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并能够对不同的缺陷进行评判和处理,使生产过程更加科学、标准化。
总的来说,JBT6062-2018渗透探伤标准对渗透探伤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确保了渗透探伤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金属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渗透探伤操作规程渗透探伤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
为了确保渗透探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操作规程。
以下是渗透探伤的操作规程。
1. 设备准备在进行渗透探伤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材料。
包括渗透剂、显像剂、清洗剂、喷枪、进料器、刷子、照明设备、放大镜等。
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校准。
2. 表面准备在进行渗透探伤前,需要对待测试的表面进行准备。
首先,清洁表面,确保其没有油脂、污垢和涂层等影响渗透液的附着性。
可以使用适当的溶剂和清洗剂进行清洁。
然后,进行粗糙化处理,以增强渗透液的渗透性能。
最后,确保表面完全干燥,避免水分影响渗透液的检测结果。
3. 渗透液应用将适当类型和粘度的渗透液应用在待测试表面上。
可以使用喷枪、刷子等方法进行涂覆。
确保渗透液均匀地覆盖整个表面,并确保渗透液的涂覆层厚度符合要求。
4. 渗透时间在涂覆渗透液后,需要等待一段适当的时间,使渗透液有足够的时间渗透入缺陷中。
渗透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材料和缺陷的特性而定,一般在15-30分钟之间。
5. 渗透液清洗渗透液的渗透时间结束后,需要将多余的渗透液清洗掉。
可以使用清洗剂和适当的方法进行清洗,确保将表面的渗透液完全清除,以减少对显像剂的干扰。
6. 显像剂应用将适当类型和粘度的显像剂应用在经过渗透液清洗的表面上。
同样可以使用喷枪、刷子等方法进行涂覆。
确保显像剂均匀地覆盖整个表面,并确保显像剂的涂覆层厚度符合要求。
7. 显像时间在涂覆显像剂后,需要等待一段适当的时间,使显像剂有足够的时间渗透入缺陷中并形成可见的指示。
显像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缺陷的特性而定,一般在15-60分钟之间。
8. 缺陷检测在显像时间结束后,使用适当的照明设备和放大镜等工具,对材料表面进行缺陷检测。
观察和记录缺陷的数量、形状、大小等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在观察缺陷时,要注意避免光线和视角的干扰,以减少误判和漏检。
9. 结果评价根据缺陷的特征和检测要求,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第七章渗透检测工艺渗透检测工艺基本步骤:1、表面准备和预清洗2、施加渗透剂3、多余渗透剂的去除4、干燥5、施加显像剂6、观察与评定7、后清洗及复验渗透检测的时机选择:1、机加工和热处理等操作,可能产生表面缺陷,渗透检测则应在这些工序后进行。
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后24小时进行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
2、表面处理工艺(喷漆、镀层、阳极化、涂层、氧化、喷丸和研磨)的操作,渗透检测应在这些工序前进行,表面处理后需机加工的,对该加工部位再次进行渗透检测。
3、工件要求腐蚀检测时,应在腐蚀工序后进行。
4、在役工件的渗透检测应去除表面积炭和油漆层。
但阳极化层可不去除。
表面准备和预清洗渗透检测成功与否,取决于被检表面的状况(污染程度及粗糙度)。
所有污染物都会阻碍渗透剂进入缺陷,清洗污染物的过程中的残留物反过来也能同渗透剂反应,影响渗透检测的灵敏度。
被检表面的粗糙度影响渗透检测效果。
内容:清理固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铁锈、氧化皮、腐蚀产物、焊接飞溅、焊渣、毛刺、油漆及涂层等液体污染物:防锈油、机油、润滑油及有机组分的其它液体,强酸强碱及包括卤素在内的有化学活性的残留物基本要求:1、任何可影响渗透检测的污染物必须清除干净,不得损伤受检工件的工作功能:例如:不得用钢丝刷打磨铝、镁、钛等软合金。
密封面不得进行酸蚀处理等。
2、表面准备和预清洗范围:检测部位四周25mm。
▲通常情况下,焊缝、轧制件、铸件、锻件的表面状态,是可以满足渗透检验要求的。
▲如果焊缝、轧制件、铸件、锻件的表面出现不规则,影响渗透探伤效果。
则应用打磨方法或机械加工方法进行表面处理。
▲如果铁锈、型砂、积炭等物,可能遮盖拒收缺陷迹痕,或对检验效果产生干扰。
则应用打磨方法或机械加工方法进行表面处理。
▲打磨方法或机械加工方法可能堵塞表面缺陷的开口,降低渗透探伤效果;因此,打磨、机械加工后,应进行酸蚀处理。
▲喷丸后,也应进行酸蚀处理。
注意事项:防止表面准备和清洗不当,造成缺陷的堵塞。
引言概述:
焊缝着色渗透探伤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焊缝中是否存在裂纹、表面缺陷等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焊缝着色渗透探伤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的判断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焊缝着色渗透探伤的应用。
正文内容:
1.焊缝着色渗透探伤的原理
1.1渗透探伤原理
1.2焊缝着色渗透探伤原理
2.焊缝着色渗透探伤实验的操作步骤
2.1表面清洁处理
2.2涂布着色剂
2.3涂布渗透剂
2.4渗透时间
2.5清洗和干燥
3.焊缝着色渗透探伤实验的注意事项
3.1实验器材和试剂的选择
3.2操作环境的要求
3.3操作人员的要求
3.4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3.5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及解释
4.焊缝着色渗透探伤实验结果的判断方法
4.1着色剂的表现
4.2渗透剂的表现
4.3观察光源的选择
4.4实验结果的判定标准
4.5实验结果的记录和报告
5.焊缝着色渗透探伤实验的应用领域
5.1压力容器领域
5.2建筑工程领域
5.3车辆制造领域
5.4航空航天领域
5.5核工业领域
总结:
焊缝着色渗透探伤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其原理简单、操作便捷、结果可靠。
在实验过程中,需注意选择适合的试剂和仪器设备,操作人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同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通过对焊缝着色渗透探伤实验结果的判
断,可以及时发现焊缝中的缺陷,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焊缝着色渗透探伤实验在压力容器、建筑工程、车辆制造、航空航天和核工业等领域广泛应用,为相关行业的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渗透探伤方法标准
渗透探伤是一种常用于检测材料表面或近表面裂纹、孔洞、气孔等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常见的渗透探伤方法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1.ASME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Code(ASME BPVC)Section V:这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发布的关于无损检测的标准,其中包括了液体渗透探伤的要求和规定。
2.ASTM E1417:这是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发布的标准,涉及液体渗透检测方法的要求,包括液体渗透探伤的设备、试剂、程序等内容。
3.ISO3452-1: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标准,涉及渗透检测的一般要求,包括设备、试剂、检测程序等方面。
4.EN ISO23277:这是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发布的标准,涉及渗透检测的要求和程序,特别适用于钢铁制品和铸件。
-STD-6866:这是美国国防部发布的标准,涉及渗透检测的要求和程序,适用于军用航空航天领域。
6.GB/T9444:这是中国国家标准,涉及渗透检测的要求和规定,适用于工业制品和材料的检测。
以上标准主要涉及液体渗透探伤方法,而渗透探伤还有其他形式,例如气体渗透探伤和磁粉渗透探伤等,对应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选择合适的标准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领域和要求进行判断,以确保渗透探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jbt60622018渗透探伤标准渗透探伤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无损检测方法,它通过应用透明性强的渗透剂和图像增强技术来探测和评估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
为了确保渗透探伤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其中包括JBT6062-2018标准。
JBT6062-2018标准对渗透探伤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要求,涵盖了材料准备、渗透剂应用、渗透剂残留清洗、显像剂应用和评定等方面。
在进行渗透探伤之前,必须对被测材料的表面进行充分的清洁和处理,以保证探测过程中的准确性。
标准对材料表面的准备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包括去除污垢、油脂和氧化物等,同时还要求对材料表面进行研磨和抛光处理,以消除可能对探测结果产生干扰的因素。
在渗透剂的应用方面,标准要求必须选择与被测材料相容的渗透剂,并对其应用过程进行规范。
渗透剂的应用应均匀、连续,并确保其充满所有可能产生缺陷的表面区域。
此外,标准还规定了渗透剂的浸渍时间、渗透剂的渗透时间以及渗透剂的清除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清除渗透剂残留是渗透探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标准对渗透剂残留的清洗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
清洗过程中使用的清洗剂必须与渗透剂相溶,并能够完全清除渗透剂的残留物。
清洗剂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标准的要求,以确保被测材料表面不受损害和污染。
标准还规定了清洗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以及清洗后应进行的干燥处理。
显像剂的应用是评定渗透探伤结果的重要步骤,标准对显像剂的选择和应用进行了规范。
显像剂必须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增强性,能够清晰地显示缺陷的位置和形状,以便后续的评定和判读。
标准还对显像剂涂覆的均匀性、时间和干燥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要求,以确保显像剂的应用符合标准的要求。
最后,标准还对渗透探伤结果的评定和判读进行了规范。
评定时应结合渗透剂和显像剂的应用结果,根据标准所定义的缺陷判据和指标进行评估。
评定结构合格与否的标准包括缺陷的尺寸、形状、位置和数量等因素。
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渗透探伤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材料的表面缺陷,如裂纹、孔洞、气孔等。
它能够通过材料表面渗透剂的吸附和渗入,来展现出材料内部的缺陷情况。
本文将介绍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和常见的操作方法,以供参考。
一、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1.表面液滴的形成渗透探伤过程中,首先在被测试材料表面涂覆一层渗透剂。
当渗透剂接触到材料表面的缺陷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渗透剂会在缺陷处形成一些微小的液滴。
这些液滴会通过毛细作用,渗透到缺陷中,使得缺陷暴露在表面。
2.吸附和渗透作用渗透剂中的活性成分会与缺陷处的材料相互作用,发生吸附和渗透作用。
这些活性成分能够填充缺陷,并形成一种可见的表面涂层。
通过灯光照射,这些涂层呈现不同颜色的反差,从而使缺陷得以清晰可见。
3.显影剂的作用在渗透探伤过程中,显影剂的作用是增加反差,使得缺陷更加突出。
显影剂会与渗透剂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一种可见的颜色或物质。
这种颜色或物质会填充缺陷,使得缺陷得以放大。
4.清洗和评价在渗透探伤完成后,需要对表面进行清洗,以去除渗透剂和显影剂的残留物。
清洗应该彻底,以免影响后续的评价和判断。
根据缺陷的大小和形状,对其进行评价和分类。
根据渗透涂层的形成情况,可以判断出缺陷的性质和程度。
二、渗透探伤的操作方法1.表面处理在进行渗透探伤之前,需要对被测试材料的表面进行处理。
这包括清洁、去除杂质和铲除锈蚀层等。
表面处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渗透剂能够完全吸附和渗透进缺陷中,避免测试结果的误差。
2.涂覆渗透剂选择合适的渗透剂,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涂覆。
渗透剂的涂覆应均匀、完整,并且覆盖整个被测试表面。
涂覆后,应等待一定时间,以保证渗透剂在缺陷处充分渗透。
3.去除渗透剂渗透剂渗透进缺陷后,需要进行渗透剂的去除。
通常采用清洗、吹干或使用吸油纸等方法,将表面的渗透剂彻底去除,以减少对评价的干扰。
4.涂覆显影剂涂覆显影剂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缺陷的反差,使得缺陷更加明显。
PT探伤,即渗透探伤,是一种用于检测材料表面开口缺陷(如裂纹、夹杂、孔洞等)的无损检测方法。
该方法基于毛细作用原理,具体步骤如下:
1. 清洁:首先将被检测的工件表面彻底清洁,去除油污、锈迹、灰尘等杂质,以确保渗透剂能够均匀地覆盖在表面上。
2. 渗透:将渗透剂均匀涂抹或喷洒在工件表面,渗透剂中含有小分子的染料。
由于毛细作用,渗透剂会渗入工件表面的微小开口缺陷中。
3. 清洗:待渗透剂渗透一段时间后,去除表面多余的渗透剂。
这一步通常使用专门的清洗液来完成,目的是去除未进入缺陷的渗透剂,留下仅残留在缺陷中的染料。
4. 显像:将显像剂均匀涂抹在工件表面。
显像剂同样基于毛细作用,会与渗透剂中的染料结合,并在缺陷处积聚,形成可见的对比色差或荧光,从而使缺陷显现出来。
5. 观察:最后,通过目视或使用辅助设备(如荧光检测灯)观察工件表面。
如果工件表面存在开口缺陷,缺陷处会因为染料的积聚而与周围健康表面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被检测出来。
渗透探伤适用于检测非多孔性材料的非磁性和磁性表面缺陷,特别适用于发现工件表面的细小裂纹。
它是一种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且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方法。
渗透检测一、定义作用渗透检测(penetrant testing,缩写符号为PT),又称渗透探伤,是一种以毛细作用原理为基础的检查表面开口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是五种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中一种,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同其他无损检测方法一样,渗透检测也是以不损坏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为前提,运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理论为基础,对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和产品进行有效的检验,借以评价它们的完整性、连续性、及安全可靠性。
渗透检测是产品制造中实现质量控制、节约原材料、改进工艺、提供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也是设备维护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着色渗透检测在特种设备行业及机械行业里应用广泛。
特种设备行业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以及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机电设备。
荧光渗透检测在航空、航天、兵器、舰艇、原子能等国防工业领域中应用特别广泛。
二、适用范围及特点渗透检测可广泛应用于检测大部分的非吸收性物料的表面开口缺陷,如钢铁,有色金属,陶瓷及塑料等,对于形状复杂的缺陷也可一次性全面检测。
主要用于裂纹、白点、疏松、夹杂物等缺陷的检测无需额外设备,对应用于现场检测来说,常使用便携式的灌装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这三个部份,便于现场使用。
渗透检测的缺陷显示很直观,能大致确定缺陷的性质,检测灵敏度较高,但检测速度慢,因使用的检测剂为化学试剂,对人的健康和环境有较大的影响。
渗透检测特别适合野外现场检测,因其可以不用水电。
渗透检测虽然只能检测表面开口缺陷,但检测却不受工件几何形状和缺陷方向的影响,只需要进行一次检测就可以完成对缺陷的检测。
三、基本原理及步骤渗透检测是基于液体的毛细作用(或毛细现象)和固体染料在一定条件下的发光现象。
渗透检测的工作原理是:工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者着色染料的渗透剂后,在毛细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渗透剂可以渗入表面开口缺陷中;去除工作表面多余的渗透剂,经过干燥后,再在工件表面施涂吸附介质——显像剂;同样在毛细作用下,显像剂将吸引缺陷中的渗透剂,即渗透剂回渗到显像中;在一定的光源下(黑光或白光),缺陷处的渗透剂痕迹被显示(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渗透探伤的显像原理包括
渗透探伤(Penetrant Testing,PT)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表面的微小表面裂纹、孔洞、裂纹等缺陷。
其显像原理主要包括渗透、残余和显色三个步骤。
渗透是指涂覆材料进入缺陷内部的过程,以便将缺陷暴露出来。
其原理是利用液体表面张力和静电力等作用,使液体渗透入缺陷内部,填充其中。
渗透剂通常是一种含有颜料或荧光染料的液体,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能够迅速填充缺陷并扩展到整个缺陷区域。
常用的渗透剂有水基、溶剂基和气中干渗透剂等。
残余是指在渗透剂从缺陷中溢出后,进行了渗透剂的清除,使只有残留在缺陷处的液体。
其原理是利用渗透剂的吸附和表面张力等特性,使渗透剂在清除过程中只留在缺陷中。
清除渗透剂的方法一般有擦拭、冲洗、喷射、真空蒸发等。
残余的渗透剂对于显色步骤的显像起到关键作用。
显色是指使残留在缺陷中的渗透剂变得可见的过程。
其原理是通过使用染料或荧光粉等特殊的显像材料,使残留的渗透剂形成可见的反应。
对于染料显色,一般在缺陷上喷或涂覆一种染料,染料会渗入缺陷中并附着在它的表面,形成明显的颜色变化。
对于荧光显色,一般在缺陷上喷洒一种含有荧光物质的液体,然后将其置于紫外光源下,荧光物质会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信号。
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或荧光信号的存在与否,可以确定缺陷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总之,渗透探伤的显像原理是利用渗透剂的渗透性、清除残留的方法和显色材料的选择,将缺陷暴露在表面上,从而实现对缺陷的检测和评估。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用于不同形状和材料的零部件的缺陷检测,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电子、石油化工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