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五章)
- 格式:doc
- 大小:128.01 KB
- 文档页数:18
学前卫生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的基本卫生知识。
2、掌握学前儿童日常卫生的行为规范。
3、提高学生自我卫生能力,增强预防疾病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学前儿童的基本卫生知识。
2、学前儿童日常卫生的行为规范。
3、如何增强学生的自我卫生能力,预防疾病。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图片展示及讲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基本卫生知识。
2、示范法:老师通过简单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模仿,积极参与。
3、体验法:通过卫生环境的维护、面部卫生等体验卫生行为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基本卫生知识的讲授1、通过图片展示并讲解卫生知识。
如口腔卫生、洗手等。
2、询问学生知道哪些卫生习惯,并且让学生说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3、复习卫生知识,重在强调口腔卫生和洗手。
第二节学前儿童日常卫生的行为规范1、讲解学前儿童日常卫生的行为规范。
2、示范方法:老师示范如何正确刷牙、洗手,并说明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3、让学生按老师的方法进行刷牙、洗手。
第三节增强学生的自我卫生能力,预防疾病1、讲解卫生常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卫生环境的维护,如打扫教室,清洗厕所等。
3、让学生模仿老师如何正确的咳嗽并注意一些卫生原则。
五、教学总结1、总体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指出表现好的同学。
2、强调与学生定期交流卫生常识,提高卫生意识水平。
3、鼓励学生互相之间宣传卫生常识,提高卫生意识水平。
六、作业布置1、请学生写出至少3条自己注意卫生的条目,并将之贴在班级的活动板上。
2、请学生寻找有关卫生的图画并贴到他们的卫生手册上。
3、让学生在参加体育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毛巾和换洗衣服。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
2、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卫生常识和卫生行为规范。
3、课堂互动较为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幼儿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一章:幼儿生理发育特点1.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
使幼儿认识并关注自己的生理发育特点。
1.2 教学内容:人体基本结构与功能。
幼儿生理发育的阶段和特点。
幼儿生理发展的规律。
1.3 教学活动:观看人体结构图,认识人体基本结构。
观察幼儿生理发展的实例,讨论幼儿生理发育的特点。
进行身体检查,了解自己的生理发育情况。
第二章:幼儿营养与饮食健康2.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2.2 教学内容: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幼儿饮食的合理安排。
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
2.3 教学活动:观察食物模型,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讨论不良饮食习惯的例子,认识其危害性。
第三章:幼儿运动与身体锻炼3.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运动的重要性。
使幼儿学会正确的运动方法和技巧。
3.2 教学内容:运动对幼儿身体发育的作用。
幼儿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幼儿运动的注意事项。
3.3 教学活动:观看运动视频,了解运动的重要性。
学习正确的运动方法和技巧,进行实际操作。
第四章:幼儿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4.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
使幼儿学会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
4.2 教学内容: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处理。
4.3 教学活动:观察和分享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习情绪管理技巧。
学习识别和处理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寻求帮助和支持。
第五章:幼儿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安全的重要性。
使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
5.2 教学内容:幼儿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原则。
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5.3 教学活动:观看安全视频,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知识。
学习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实际演练。
讨论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
第六章:幼儿个人卫生习惯6.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使幼儿学会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
绪论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0~6、7)解剖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科学。
第一章人体概述一、人体的基本形态人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等四个部分二、人体的基本机构(一)细胞(二)组织1、上皮组织2、结缔组织3、肌肉组织(平滑肌、骨骼肌)4、神经组织(三)器官(四)系统三、人体功能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四、人体的化学成分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共60种。
其中氢(H)、碳(C)、氧(O)氮(N)四种元素在体内含量最高,共占总量的96%。
铁(Fe)、碘(I)、钴(Co)、铜(Cu)、锌(Zn)、铬(Cr)、氟(F)、锰(Mn)、钼(Mo)、硅(Si)、硒(Se)等含量少,称为微量元素,人体所以元素都来自自然界。
五、人体的新陈代谢任何一个生物都具有新陈代谢、应激性、调节、生长发育和种族延续等基本生理特征。
其中,新陈代谢是产生其他基本生理特征的基础。
新陈代谢一般是指生物体与周围坏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自我更新的过程。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保育要点第一节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及骨连结和骨骼组成,骨与骨连结组成人体的支架,叫骨骼一、骨骼(一)骨骼的组成、功能、分类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借骨连结组成。
集体构成人体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器官和造血功能。
分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
(二)骨的形态、结构、成分和特征1、骨的形态形态不一,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髓)3、骨的成分和特征骨由有机物和无机盐构成骨骼生长和发育两种方式: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三)骨连结1、直接连结2、间接连结(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二、骨骼肌全身骨骼肌600多块,占人体比重40%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一)学前儿童骨骼的特点1、骨膜比较厚2、全是红骨髓3、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化未完成4、关节特点(二)学前儿童肌肉的特点1、肌肉收缩能力差、容易疲劳2、大、小肌肉群的发育不同速四、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一)培养儿童各种不正确的姿势,防止脊柱和胸廓畸形(二)合理组织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1、全面发展动作2、保证安全、防止伤害事故(三)供给足够的营养小儿应多摄取钙、磷、维生素D、蛋白质。
幼儿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一章:幼儿生理发展1.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生理变化。
1.2 教学内容人体基本器官和功能介绍。
幼儿生理发展特点。
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图画展示人体器官。
故事讲解生理变化。
互动游戏培养卫生习惯。
1.4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对人体的认知程度。
评估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情况。
第二章:幼儿营养与饮食2.1 教学目标使幼儿了解基本营养知识。
教育幼儿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
幼儿饮食的注意事项。
健康食谱的示范。
2.3 教学方法实物和图卡展示食物营养。
角色扮演讲解饮食注意事项。
制作简单健康食谱的实践活动。
2.4 教学评价检查幼儿对基本营养知识的掌握。
观察幼儿饮食习惯的改进。
第三章:幼儿心理健康3.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增强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3.2 教学内容幼儿情绪的认识和管理。
同伴间的情感交流技巧。
提升自信心的活动和方法。
3.3 教学方法情绪脸谱游戏。
角色扮演学习情感交流。
自我介绍和才艺展示活动。
3.4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情绪管理的进步。
评估幼儿情感交流能力的提升。
第四章:幼儿安全教育4.1 教学目标使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
教育幼儿遇到危险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培养幼儿遵守安全规则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规则。
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应对方法。
陌生人防范和自我保护技巧。
4.3 教学方法安全情景剧。
安全海报制作。
紧急疏散演练。
4.4 教学评价检验幼儿对安全知识的记忆。
观察幼儿在实际情境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章:幼儿疾病预防与保健5.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了解简单的疾病预防知识。
教育幼儿正确的日常保健方法。
培养幼儿的健康监测意识。
5.2 教学内容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
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健康监测和就医常识。
5.3 教学方法疾病角色扮演。
健康监测工具的使用介绍。
制作健康日记。
幼儿卫生学全套教案教案:幼儿卫生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卫生学教材的第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幼儿生活卫生、幼儿饮食卫生、幼儿生理卫生和幼儿心理卫生。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幼儿生活卫生和幼儿饮食卫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生活卫生和幼儿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
2. 让学生掌握幼儿生活卫生和幼儿饮食卫生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幼儿生活卫生和幼儿饮食卫生的关注和重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生活卫生和幼儿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重视幼儿生活卫生和幼儿饮食卫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幼儿因为不注意生活卫生而生病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幼儿卫生学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讲解幼儿生活卫生和幼儿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包括卫生习惯的培养、饮食卫生的重要性等。
3. 例题:通过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幼儿生活卫生和幼儿饮食卫生的具体实践方法。
4. 练习:让学生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幼儿卫生学——生活卫生与饮食卫生板书设计:幼儿生活卫生:卫生习惯的培养个人卫生的重要性环境卫生的维护幼儿饮食卫生: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合理膳食的制定食品安全与营养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幼儿生活卫生和幼儿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
2. 请列举三个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
3. 请简述饮食卫生的重要性。
答案:1. 幼儿生活卫生和幼儿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包括:卫生习惯的培养、个人卫生的重要性、环境卫生的维护、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合理膳食的制定、食品安全与营养等。
3. 饮食卫生的重要性体现在: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幼儿的营养摄入、维护幼儿的健康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卫生学教材的第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幼儿生活卫生、幼儿饮食卫生、幼儿生理卫生和幼儿心理卫生。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幼儿生活卫生和幼儿饮食卫生。
幼儿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一章:幼儿生理发展1.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培养幼儿正确的生理观念。
1.2 教学内容:幼儿身体各部位的功能与发展,幼儿生理发育的特点。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故事讲解、互动游戏。
1.4 教学活动:1.4.1 展示幼儿成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
1.4.2 讲解幼儿身体各部位的功能与发展,通过故事形式让幼儿理解。
1.4.3 开展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
第二章:幼儿心理健康2.2 教学内容:幼儿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如何维护幼儿心理健康。
2.3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情景模拟、心理游戏。
2.4 教学活动:2.4.1 讲解幼儿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
2.4.2 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第三章:幼儿生活卫生3.2 教学内容: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
3.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互动问答、实践操作。
3.4 教学活动:3.4.1 讲解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的重要性,示范正确的方法。
3.4.2 通过互动问答,让幼儿巩固生活卫生的知识。
3.4.3 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
第四章:幼儿安全常识4.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4.2 教学内容:家庭安全、校园安全、交通安全。
4.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故事讲解、情景模拟。
4.4 教学活动:4.4.1 展示家庭、校园、交通安全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
4.4.2 讲解家庭、校园、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
4.4.3 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第五章:幼儿营养与饮食5.2 教学内容:幼儿营养需求,健康饮食的原则。
5.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互动问答、实践操作。
5.4 教学活动:5.4.1 讲解幼儿营养需求,示范健康饮食的原则。
5.4.2 通过互动问答,让幼儿巩固营养与饮食的知识。
幼儿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一章:幼儿生理发展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生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理解幼儿生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性1.2 教学内容幼儿生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幼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幼儿生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及适应性1.3 教学活动观察幼儿生长发育的图片,引导幼儿识别幼儿生理特点小组讨论:幼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案例分析:幼儿生理发展个体差异性的实例第二章:幼儿营养与饮食卫生2.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营养需求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幼儿饮食卫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不良饮食习惯对幼儿健康的影响2.2 教学内容幼儿营养需求的特点和规律幼儿饮食卫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3 教学活动食物模型展示,引导幼儿认识各种营养食物小组讨论:制定合理的幼儿饮食计划角色扮演:幼儿饮食卫生的情景模拟第三章:幼儿睡眠与生活习惯3.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睡眠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促进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方法理解不良生活习惯对幼儿健康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幼儿睡眠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促进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方法不良生活习惯对幼儿健康的影响3.3 教学活动观察幼儿睡眠状况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良好睡眠习惯小组讨论:制定改善幼儿睡眠环境的计划家庭作业:观察幼儿生活习惯,提出改进建议第四章:幼儿身体锻炼与运动卫生4.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及其原则掌握幼儿运动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4.2 教学内容幼儿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及其原则幼儿运动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运动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影响4.3 教学活动示范幼儿身体锻炼和运动卫生的正确方法小组讨论:设计适合幼儿的运动活动户外活动:带领幼儿进行身体锻炼和运动实践第五章:幼儿心理健康与情感培养5.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幼儿情感培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理解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干预策略5.2 教学内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幼儿情感培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干预策略5.3 教学活动心理游戏: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小组讨论:制定幼儿情感培养的计划案例分析: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实例及干预方法第六章:幼儿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6.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掌握基本的幼儿意外伤害处理方法理解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6.2 教学内容幼儿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基本的幼儿意外伤害处理方法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6.3 教学活动观看幼儿意外伤害的演示视频,引导幼儿学习自我保护技巧小组讨论:制定幼儿园意外伤害预防计划模拟演练:幼儿意外伤害的处理流程第七章:幼儿常见疾病防控与保健7.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常见疾病的类型及预防措施掌握幼儿保健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解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幼儿常见疾病的类型及预防措施幼儿保健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图片展示:幼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措施小组讨论:制定幼儿园保健护理计划角色扮演:幼儿生病时的护理情景第八章:幼儿园环境卫生与安全管理8.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园环境卫生的基本要求及实施方法掌握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制度理解环境与安全对幼儿健康成长的影响8.2 教学内容幼儿园环境卫生的基本要求及实施方法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制度环境与安全对幼儿健康成长的影响8.3 教学活动实地考察:幼儿园环境卫生的实际情况小组讨论:提出改善幼儿园环境卫生的建议安全演练: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实践操作第九章:幼儿家庭卫生与社区健康教育9.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家庭卫生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掌握家庭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理解社区健康教育资源的使用和推广幼儿家庭卫生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家庭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社区健康教育资源的使用和推广9.3 教学活动家庭卫生实物展示,引导幼儿学习清洁技巧小组讨论:设计家庭健康教育计划社区访问:了解社区健康教育资源和活动第十章:幼儿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掌握幼儿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理解幼儿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10.2 教学内容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途径幼儿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幼儿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10.3 教学活动观看幼儿全面发展的纪录片,引导幼儿认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小组讨论:制定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活动计划案例分析:幼儿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实例第十一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情绪管理了解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幼儿情绪管理技巧和策略理解幼儿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的关系11.2 教学内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幼儿情绪管理技巧和策略幼儿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的关系11.3 教学活动心理游戏:引导幼儿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小组讨论:制定幼儿情绪管理计划角色扮演: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模拟第十二章:幼儿性教育与性别平等12.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性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掌握幼儿性别平等教育的方法和技巧理解幼儿性教育与性别平等的关系12.2 教学内容幼儿性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幼儿性别平等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幼儿性教育与性别平等的关系12.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幼儿性教育和性别平等的实例小组讨论:制定幼儿性教育和性别平等教育计划角色扮演:幼儿性教育和性别平等的情境模拟第十三章:幼儿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13.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目标掌握幼儿自我保护的技能和技巧理解幼儿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的关系13.2 教学内容幼儿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幼儿自我保护的技能和技巧幼儿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的关系13.3 教学活动安全游戏:引导幼儿学习自我保护技巧小组讨论:制定幼儿安全教育计划实地演练:幼儿安全教育的实践操作第十四章:幼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4.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掌握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法和技巧理解幼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4.2 教学内容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幼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4.3 教学活动环境保护手工活动:引导幼儿制作环保道具小组讨论:制定幼儿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计划社区访问: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应用第十五章:幼儿健康教育的评估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健康教育评估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掌握幼儿健康教育反思的技巧和策略理解幼儿健康教育评估与反思的重要性15.2 教学内容幼儿健康教育评估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幼儿健康教育反思的技巧和策略幼儿健康教育评估与反思的重要性15.3 教学活动观察记录:收集幼儿健康教育的实例和数据小组讨论:分析幼儿健康教育评估结果重点和难点解析。
朱家雄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学前卫生学的重要性和目的了解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卫生需求1.2 幼儿生理发育特点掌握幼儿各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理解幼儿生理功能的不完善性1.3 幼儿心理发育特点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掌握幼儿情感、认知、行为发展的卫生关注点第二章:幼儿营养卫生2.1 幼儿营养需求与饮食安排掌握幼儿营养需求的基本原则学习幼儿饮食安排和食谱设计2.2 营养不良与肥胖的预防了解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危害学习预防和干预措施2.3 食品安全与营养卫生教育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学习营养卫生教育的方法和技巧第三章:幼儿身心卫生3.1 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理解生活习惯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学习生活习惯培养的方法和策略3.2 幼儿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掌握幼儿情绪管理的基本原则学习幼儿心理健康促进的方法3.3 幼儿意外伤害与预防了解幼儿意外伤害的类型和原因学习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第四章:幼儿环境卫生4.1 幼儿园环境创设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方法学习环境创设中对幼儿卫生的考虑因素4.2 幼儿园卫生管理掌握幼儿园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流程学习卫生管理中的监督和评估方法4.3 季节性疾病与预防了解季节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学习季节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措施第五章:幼儿健康教育5.1 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标掌握幼儿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5.2 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学习幼儿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幼儿健康教育的沟通和引导技巧5.3 幼儿健康教育的实践应用学习幼儿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案例讨论幼儿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第六章:幼儿常见疾病与预防6.1 幼儿常见疾病的类型与特征了解幼儿常见疾病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6.2 幼儿传染病的防控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和传播途径学习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要点6.3 幼儿慢性病的管理掌握幼儿慢性病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学习慢性病管理和干预的方法第七章:幼儿意外伤害与急救7.1 幼儿意外伤害的类型与预防了解幼儿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和预防策略掌握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7.2 幼儿急救知识与技能学习幼儿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技巧7.3 幼儿安全教育理解安全教育对幼儿的意义学习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法和内容第八章:幼儿心理健康与辅导8.1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幼儿心理健康对身心发展的影响了解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干预时机8.2 幼儿心理辅导方法学习幼儿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掌握幼儿心理辅导的实践操作方法8.3 幼儿心理危机干预理解心理危机对幼儿的影响学习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和策略第九章:幼儿卫生法规与政策9.1 幼儿卫生法规的基本内容掌握幼儿卫生相关法规的主要条款和要点理解法规对幼儿卫生的规范和指导作用9.2 幼儿卫生政策解读学习幼儿卫生政策的基本精神和目标掌握幼儿卫生政策的实施和影响9.3 幼儿卫生法规与政策的应用学习幼儿卫生法规与政策的实际应用案例讨论幼儿卫生法规与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第十章:幼儿卫生保健实践10.1 幼儿卫生保健计划与实施理解幼儿卫生保健计划的重要性学习幼儿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方法10.2 幼儿卫生保健评价与改进掌握幼儿卫生保健评价的原则和指标学习幼儿卫生保健评价的实施和改进策略10.3 幼儿卫生保健案例分析分析幼儿卫生保健实践中的成功案例讨论幼儿卫生保健中的问题解决方法第十一章:幼儿营养与健康监测11.1 幼儿营养评估与监测学习幼儿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掌握幼儿营养监测的原则和技术11.2 幼儿健康状况的评价理解幼儿健康状况的评价标准和工具学习幼儿健康状况评价的方法和技巧11.3 幼儿健康档案管理掌握幼儿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要求学习幼儿健康档案的维护和利用方法第十二章:幼儿卫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2.1 幼儿卫生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理解幼儿卫生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掌握幼儿卫生教育活动的目标设置和内容安排12.2 幼儿卫生教育活动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幼儿卫生教育活动的教学方法掌握幼儿卫生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引导技巧12.3 幼儿卫生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反馈理解幼儿卫生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和原则学习幼儿卫生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和反馈技巧第十三章:幼儿卫生与健康促进13.1 幼儿卫生与健康促进的策略掌握幼儿卫生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原则学习幼儿卫生与健康促进的实施方法13.2 幼儿健康行为培养理解幼儿健康行为的重要性学习幼儿健康行为的培养和维护方法13.3 幼儿卫生与健康促进项目了解幼儿卫生与健康促进项目的类型和特点学习幼儿卫生与健康促进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方法第十四章:幼儿卫生与健康研究方法14.1 幼儿卫生与健康研究的类型与设计理解幼儿卫生与健康研究的基本类型和设计原则学习幼儿卫生与健康研究的实施步骤和方法14.2 幼儿卫生与健康研究的数据分析掌握幼儿卫生与健康研究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学习幼儿卫生与健康研究数据分析的技术和工具理解幼儿卫生与健康研究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要求第十五章:幼儿卫生与健康的未来趋势15.1 幼儿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掌握幼儿卫生与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学习幼儿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发展趋势15.2 幼儿卫生与健康教育的未来挑战理解幼儿卫生与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学习幼儿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15.3 幼儿卫生与健康合作与交流掌握幼儿卫生与健康领域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和平台学习幼儿卫生与健康领域国际合作和交流的经验和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本教案全面覆盖了幼儿生理、心理、营养、卫生、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卫生管理知识。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作到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60学时,教材选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万钫编着的《学前卫生学》。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情景模拟操作、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对于解剖生理部分,建议教师利用挂图、模型、幻灯、动画等方法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在学习病儿护理技能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时,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护理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技能。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本课程安排有课程实习,可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实习,并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三、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绪论(2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学难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的具体内容:一.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二.学前卫生学的研究任务三.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内容四.学前卫生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生理基础(16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人体的解剖生理结构和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教学重点: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的规律。
教学难点: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教学的具体内容:第一节小儿的生理特点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二.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三.循环不已的运输流——循环系统四.食品加工管道——消化系统五.泌尿、输尿、贮尿、排尿——泌尿系统六.身兼数职的皮肤七.人体内的“化学信使”——内分泌系统八.人体的防御机构——免疫系统九.眼睛——视觉器官十.耳——听觉器官十一.人体的司令部——神经系统十二.幼稚的生殖系统第二节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一.降生的瞬间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三.新生儿的本能四.新生儿的感觉第三节生长发育一.胎儿的发育二.小儿的生长发育第二章儿童营养(10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及利用;了解加强孕期营养和提倡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了解幼儿的膳食特点和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理解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意义教学重点: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幼儿的膳食特点和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
第五章一、填空题1、疾病:是指产症状或体征的异常生理或心理状态,是人体在治病因素影响下,器官组织的形态、功能偏离正常标准的状态。
(P1242、现代医学认为在疾病发生中有五类因素起主要作用:易患因素、诱发因素、速发因素、加强因素、危险因子。
(P1243、在医学领域,疾病的分类按照致病原因,分为感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如感冒、肺炎、细菌性痢疾、肠炎、肠蛔虫症等属于感染性疾病;多动症、单纯性肥胖、高血压、近视、癌症、过敏症等属于非感染性疾病。
按照患病的部位,分为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泌尿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口腔五官疾病、皮肤病、血液病。
按照疾病有无传染性,分为常见病和传染病。
(P1244、儿童身体疾病的预防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
首先,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其次,减少机体与致病因素的接触。
(P1245、疾病的变化和走势一是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二是非感染性疾病呈上升趋势、三是不断有新的疾病出现和流行。
(P1256、学前儿童的呕吐分为生理性呕吐和病理性呕吐(P1277、中枢神经性呕吐在呕吐前一般没有恶心的症状,呕吐成为喷射状(P1278、腹泻常见的原因有:肠原性腹泻和功能性腹泻(P1279、腋温测量法测量前先将体温表用酒精消毒,水银甩至35度以下(P12810、常用的降温方法有冷敷、冰敷、酒精擦浴、药物降温(P12811、儿童的药物分为口服药和外用药两类(P13012、儿童喂药技巧是一气呵成、空腹喂药、减少苦味、汤勺喂药、手指喂药(P13013、急性支气管炎是细菌病毒引起的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蒙多发生于冬季。
(P13214、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又称奶廯(P13915、佝偻病俗称软骨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慢性营养性疾病。
2岁以下儿童多发,北方儿童患病率高于南方(P14016、传染病通常要经历潜伏期、前驱期、症状典型期、恢复期四个阶段(P14417、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及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P14518、传染源是指能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P145。
第五章学前儿童疾病预防与护理第一节学前儿童疾病识别与护理一、单选题1.滴眼药时,应将眼药水或眼药膏滴在A.上眼皮内B.下眼皮内C.上、下眼皮内D.眼球上答案:B解析:滴眼药。
让患儿头稍后仰,眼睛看自己的头顶,拉开下眼皮,将眼药水或眼药膏滴入下眼皮内;患儿将眼睛闭上1-2分钟。
2.儿童外伤后不宜采取热敷的是A.消肿B.皮肤淤青C.解除痉挛D.保暖答案:B解析:热敷常用于儿童外伤后的消肿、保暖和解除痉挛。
3.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大便呈A.白色B.柏油状C.鲜红色D.果酱状解析:消化道和泌尿道的疾病常表现为大小便异常。
如肝炎患儿大便呈白色.肛门裂患儿大便中带有鲜血,肠套叠患儿大便呈果酱样改变,而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大便呈柏油色。
4.肝炎患儿大便呈A.白色B.柏油状C.鲜红色D.果酱状答案:A解析:消化道和泌尿道的疾病常表现为大小便异常。
如肝炎患儿大便呈白色.肛门裂患儿大便中带有鲜血,肠套叠患儿大便呈果酱样改变,而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大便呈柏油色。
5.套肠叠患儿大便呈A.白色B.柏油状C.鲜红色D.果酱状答案:D解析:消化道和泌尿道的疾病常表现为大小便异常。
如肝炎患儿大便呈白色.肛门裂患儿大便中带有鲜血,肠套叠患儿大便呈果酱样改变,而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大便呈柏油色。
6.对学前儿童需要采取降温处理的体温为A.37.5℃B.38℃C.38.5℃答案:D解析:当体温升至39度左右时需要降温处理,主要措施为冷敷、冰敷、酒精擦拭、药物降温等。
7.幼儿体温为36.5℃是A..正常体温B.低烧C.高烧D.观察体温答案:A解析:人体正常体温保持在36℃-37℃,每天体温波动的正常范围在1℃之内,当温度上升到37.5℃为发烧(腋温),37℃-37.4℃为观察体温。
8.幼儿体温为37℃-37.4℃是A.正常体温B.低烧C.高烧D.观察体温答案:D解析:人体正常体温保持在36℃-37℃,每天体温波动的正常范围在1℃之内,当温度上升到37.5℃为发烧(腋温),37℃-37.4℃为观察体温。
幼儿卫生学全套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卫生学教材第四章《幼儿饮食与营养》和第五章《幼儿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详细内容涉及幼儿饮食营养知识、食物搭配、饮食习惯的养成,以及幼儿日常个人卫生的基本常识和卫生习惯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饮食营养知识,认识到合理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幼儿饮食营养知识、食物搭配、饮食习惯的养成,以及个人卫生常识和卫生习惯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实物模型、故事书、视频等。
学具:餐具、食物模型、卫生用品(如牙刷、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幼儿饮食营养知识,以水果为例,介绍不同水果的营养成分和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搭配膳食,使饮食更营养、更健康?4. 课堂互动(10分钟)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饮食习惯,引导他们认识到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影响。
5.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10分钟)讲解个人卫生常识,如刷牙、洗手等,并通过视频、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饮食营养知识:食物分类、营养成分、饮食搭配等。
2. 良好饮食习惯:按时吃饭、不挑食、不吃过多零食等。
3. 个人卫生常识:刷牙、洗手、洗澡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家长协助幼儿制定一周的饮食计划,并标注每种食物的营养成分。
(2)描述自己每天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刷牙、洗手等。
2. 答案:(1)饮食计划模板(见附件)。
(2)个人卫生习惯描述模板(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饮食和个人卫生方面的困惑和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饮食计划,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2)组织幼儿参观卫生设施,如洗手间、食堂等,让他们在实际场景中学习个人卫生常识。
《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72学时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幼儿教育卫生学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就是形成幼儿教师完备的知识结构的一个关键部分。
主要使学生介绍幼儿教育儿童的生理解剖学特点和和生长发育规律,为以后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幼儿教育卫生学与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专研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指导等学科都有著密切联系,并为自学这些有关的学科打下了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能忘记、认知教材中个关键的术语、概念和观点。
2、能主动自学幼儿教育卫生学。
3、能够运用《学前卫生学》的一般原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实践中所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建议绪论【教学目的与建议】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理解学前卫生学的定义、性质、任务、目的、研究对象及范围;了解本学科主要内容、关联学科及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学的兴趣和愿望。
第一章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控人体的基本形态(2)熟识人体的基本结构(3)了解人体的调节及化学成分(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奇妙的人体1.人体的基本形态2.人体的基本结构3.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第二节幼儿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1.运动系统2.呼吸系统3.循环系统-1-4.消化系统5.排泄系统6.内分泌系统7.神经系统8.生殖系统9.感觉器官(三)教学形式及方法课堂讲授、图示法和讨论。
(四)作业布置儿童声带、消化器官、膀胱和尿道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对幼儿进行卫生保健?第二章幼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一)教学目的及建议(1)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状况和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2)熟悉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测量(3)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的生长发育1.幼儿生长发育的通常状况2.作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第二节幼儿健康检查1.健康检查的时间2.康检查的内容3.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的测量第三节幼儿的生长发育评价1.评价指标2.评价标准3.评价方法(三)教学形式及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
幼儿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个人卫生知识。
3. 提高幼儿的健康意识,培养他们自我保健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认识我们的身体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了解身体的基本功能。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身体各个部位的作用。
2. 第二节:保持干净,从我做起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自觉维护个人卫生的习惯。
3. 第三节:营养均衡,健康成长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基本的营养知识,知道吃什么对身体好。
4. 第四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锻炼的重要性,体验锻炼的乐趣。
5. 第五节:自我保护,避免伤害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在面对危险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三、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故事、儿歌、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卫生知识。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于卫生知识的掌握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情况。
五、教学资源:1. 人体模型或图片2. 卫生工具图片3. 食物模型或图片4. 运动器材图片5. 安全知识图片六、第六节:水分补充,保持健康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重要性,知道如何正确补充水分。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主动喝水的好习惯。
七、第七节:睡眠充足,精神饱满八、第八节:情绪管理,保持愉快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情绪的基本类型,知道如何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九、第九节:社交礼仪,学会尊重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社交礼仪,知道如何与他人礼貌交往。
十、第十节:环保意识,爱护环境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知道如何爱护环境。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六、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演示、情境模拟等形式,结合生活实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七、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水分补充、睡眠、情绪管理、社交礼仪和环保等方面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于相应知识的掌握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情况。
时间:一般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最明显,7~10天消退。
注意:具有自限性,不需治疗,预后良好。
若是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
疸或正常的生理性黄疸消失后再次出现黄疸,或黄疸时间延长,就有可能是病理性的黄疸,这时就要引起高度重视.
特别提示:如果妈妈是O型或RH阴性血型,新生儿出生后最好立即检测血型,如果出生后黄疸出现很早且进展快,需要立即就诊,警惕溶血病的发生。
新生儿溶血病又称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引起的溶血性疾病,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引起新生儿胆红素的最重疾病,目前已发现26个血型系统,160种血型抗原,在中国以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率最高,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较少,但Rh溶血临床表现比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重。
(三)螳螂嘴和板牙
螳螂嘴:新生儿哭的时候,常常可看见他口腔两边颊粘膜处较明显地鼓起如糠丸大小的东西,有人称为“螳螂嘴”,其实它是颊粘膜下的脂肪垫。
小儿吸奶时靠脂肪垫的吸力,造成口腔内负压,使乳汁易于流出。
板牙:部位口腔上腭中线和齿龈
形状黄白色、米粒大小的小颗粒
原因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
注意数周后可自然消退,无需处理。
(四)乳房肿大
男女新生儿
原因:母体雌激素中断所致
时间:生后4~7天
特征:乳腺如蚕豆或核桃大小
注意:2~3周消退,切忌挤压→感染!
(五)女婴阴道出血(假月经)
原因: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
时间:生后5~7天
特征: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若血性分泌物较多,可用高锰酸钾清洗外阴。
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