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
- 格式:doc
- 大小:187.50 KB
- 文档页数:12
旅游管理(酒店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现代化旅游管理人才,主要培养能够在各饭店以及旅游行业从事各项业务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能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繁荣国家的旅游事业而献身,并能自觉遵守国家宪法和各项法律制度,遵守外事纪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本专业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导游业务以及饭店管理的基本功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具体要求:
、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熟悉国家旅游事业和各项方针,政策;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有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对饭店、旅行社和风景区等进行管理的能力;有较强的社交活动能力和对旅游业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的能力。
、能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能运用第二外语进行简单的对话,能熟练的运用计算机操作技术。
、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三、学制:三年
四、学分:学分
五、专业主干课程
旅游学概论高等数学、旅游市场营销管理导游业务
管理学原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饭店管理原理
饭店前厅服务饭店餐饮服务饭店客房服务旅游会计
六、学期时间表(周数表)
七、专业课程课时安排表。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旅游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至少熟悉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校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旅游企业、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能为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研究方向1.旅游企业管理2.旅游营销3.旅游者行为与旅游市场营销4.旅游规划与管理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学制5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五年制培养相关条例的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七、考试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十、主要参考书目十、参考文献1.汪纯孝,蔡浩然. 服务营销与服务质量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2.汪纯孝,岑成德,朱沆等. 服务性企业整体质量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3.汪纯孝,谢礼珊,岑成德等. 智力型企业经营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4.汪纯孝. 饭店物业投资决策与管理形式.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5.汪纯孝. 饭店食品和饮料成本控制.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6.维克多·秘德尔敦. 旅游营销学.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7.威廉·瑟厄波德(主编). 全球旅游新论.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8.陈传康等. 区域旅游开发研究. 气象出版社.19929.吴必虎.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010.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1.魏小安. 旅游发展与管理.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12.保继刚. 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 科学出版社.199613.保继刚等. 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4.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和感知.科学出版社.199815.吴承照.现代旅游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青岛出版社.199816.因特克普等. 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模式. 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17.王德刚.现代旅游区开发与经营管理. 青岛出版社.200018.魏小安,沈彦蓉.中国旅游饭店业的竞争与发展.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19.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现代旅游饭店管理.中国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20.Eddystone C. Nebel III.更有效地管理饭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21.George E. Belch, Michael A. Belch.广告与促销:整合营销传播展望(上,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22.郭志刚. 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3.大卫﹒R﹒安德森等,《商务与经济统计学精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能够胜任酒店行业各种职位的专业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 目标能力:毕业生应具备从事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能够适应酒店行业的需求,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服务意识:毕业生应具备高度的顾客服务意识,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并能够有效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
3. 管理能力:毕业生应具备酒店运营和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熟练掌握酒店业务的各个环节,包括前台、客房、餐饮、销售等,能够在酒店业务中做出明智的决策,并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团队。
4. 团队合作能力: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酒店的各项工作,并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团队的成功做出贡献。
二、课程设置为了培养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在课程设置上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
课程设置如下:1. 基础课程:包括语言文学、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
这些基础课程对于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可提高学生的素养和综合能力。
2. 专业课程:包括酒店管理原理、酒店前台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销售管理等专业课程。
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酒店管理的各个环节,掌握酒店经营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和实训。
通过实习和实训课程,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 酒店专业选修课程:包括酒店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酒店品质管理等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三、实施方式为了有效地实施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需要采取多种实施方式:1.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旅游学院2023级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旳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有较强业务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旳优秀毕业生;掌握酒店及旅游住宿业管理、休闲筹划与俱乐部管理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掌握酒店管理原理与措施,胜任旅游业管理职业需求及研究需求。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旅游行政管理、饭店及餐饮企业、高尔夫球俱乐部、旅游国际组织机构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规定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旳世界观。
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学风、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旳科学精神;具有良好旳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遵纪遵法。
业务方面:掌握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旳基础理论和措施,理解旅游产业和休闲业旳经济规律,初步具有酒店经营管理、营销与管理、休闲活动筹划和管理基本能力;纯熟地运用一门外语,纯熟旅游业信息获取、文献检索和期刊科技信息获取旳措施。
初步掌握第二外语。
体育方面:理解体育旳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旳基本技能,到达国家规定旳大学生旳合格原则。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按规定完毕学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课时本专业方向分为必修课(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公共课、专业课)两类。
本专业方向总学分155学分,其中必修课122学分,占78.7%;选修课33学分,占21.3%,其中学生必须选修通识教育课16学分,专业选修课17学分(其中限选课程至少6学分)。
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共103学分。
四年课内总课时为2790课时。
五、专业关键课程: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旅游概论(双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地理学、酒店经营管理、服务运行管理、俱乐部管理、会展概论、项目管理、旅游产业经济学、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会计学原理、战略管理、商务记录学、旅游研究措施。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酒店管理专业是为了培养开展酒店经营管理工作所需的专门人才而设立的项目。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酒店管理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具备全面发展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基础培养:培养学生掌握酒店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酒店管理的基本流程和业务操作,为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提供必要的基础。
2.专业能力培养:通过系统性学习,培养学生具备酒店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酒店运营过程中的管理问题,熟悉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餐饮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3.创新创业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从事酒店管理创新和创业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方案、创业计划,并给予支持和指导。
二、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部分。
1.基础课程:包括酒店管理学、酒店市场营销学、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学、餐饮管理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酒店管理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酒店经营管理、酒店运营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酒店服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酒店管理的各个方面。
3.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实训、实践教学等,通过实际操作和场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实践教学为了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平台,本专业设置了实践教学课程。
这些实践教学课程将通过与合作酒店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
学生将有机会在合作酒店进行实习,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并与酒店的真实工作场景进行互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课程更直接地将学生带入实际操作场景,让其感受真实工作环境,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旅游酒店管理专科培养方案第一部分:专业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酒店管理专业逐渐成为备受瞩目的热门专业之一。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适应旅游酒店与度假村的管理、经营与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与此国内外的旅游业和酒店行业也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广阔。
对于旅游酒店管理专科培养方案,需要结合当前的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技能,以满足行业的需求。
第二部分:培养目标及规划1. 培养目标旅游酒店管理专科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较强的管理和创新能力、熟练的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有以下能力:- 具备酒店管理相关理论知识,能够适应酒店行业的管理需求;- 具备酒店服务、餐饮管理、前厅接待、客房管理等相关专业技能;- 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国际酒店管理知识。
2. 培养规划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旅游酒店管理专科培养方案需要设计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安排。
课程设置方面,应包括酒店管理概论、酒店运营管理、餐饮管理、前厅服务管理、客房管理、国际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课程,同时也要加强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课程学习。
实习实训安排方面,需要与一线酒店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技能。
第三部分: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 酒店管理概论- 旅游心理学- 旅游市场营销- 餐饮服务管理2. 专业核心课程- 酒店运营管理- 前厅服务管理- 客房管理- 会展策划与管理3. 专业选修课程- 国际酒店管理- 康体旅游管理- 电子商务与旅游第四部分:实习实训安排1. 实习基地学校应该与当地一线酒店机构进行紧密合作,确定稳定的实习基地。
这些实习基地应当包括星级酒店、度假村、国际连锁酒店等,覆盖酒店管理的不同领域和层次。
旅游管理专业(国际酒店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10206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语言应用和公关能力,掌握国际酒店管理基本经营、管理理论,掌握餐饮服务、餐厅服务和客房服务等三项基本服务技能,具有面良好的礼仪修养和社交能力,具备涉外酒店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以及旅游业相关知识。
毕业后能在各类国际酒店、酒店、娱乐企业、宾馆、旅游企业、餐饮企业等从事管理、咨询、业务洽谈、对外联络、市场调查、信息服务等工作的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要求1、基本素质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基本知识要求:熟悉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酒店行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国际酒店及相关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国际酒店的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掌握其基本规律。
3、基本能力要求:在具有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相关岗位适应能力和相关领域的活动能力,包括:(1)掌握国际酒店服务、管理的基本技能;(2)具备良好的沟通、应变的人际交往能力;(3)具备酒店市场分析、开发设计、市场营销的能力;(4)具备一定的酒店设计、规划与开发的能力;(5)具备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定的创新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7)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思维方法和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8)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一门外语,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方法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4、基本技能要求:本专业毕业生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实践教学的学习,应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水平,取得酒店职业经理人从业资格证书等。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旅游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至少熟悉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校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旅游企业、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能为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研究方向1.旅游企业管理2.旅游营销3.旅游者行为与旅游市场营销4.旅游规划与管理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学制5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五年制培养相关条例的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七、考试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十、主要参考书目十、参考文献1.汪纯孝,蔡浩然. 服务营销与服务质量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2.汪纯孝,岑成德,朱沆等. 服务性企业整体质量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3.汪纯孝,谢礼珊,岑成德等.智力型企业经营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4.汪纯孝. 饭店物业投资决策与管理形式.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5.汪纯孝. 饭店食品和饮料成本控制.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6.维克多·秘德尔敦. 旅游营销学.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7.威廉·瑟厄波德(主编). 全球旅游新论.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8.陈传康等. 区域旅游开发研究. 气象出版社.19929.吴必虎.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010.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1.魏小安. 旅游发展与管理.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12.保继刚. 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 科学出版社.199613.保继刚等. 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4.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和感知.科学出版社.199815.吴承照.现代旅游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青岛出版社.199816.因特克普等. 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模式. 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17.王德刚.现代旅游区开发与经营管理. 青岛出版社.200018.魏小安,沈彦蓉.中国旅游饭店业的竞争与发展.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19.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现代旅游饭店管理.中国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20.Eddystone C.Nebel III.更有效地管理饭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21.George E. Belch, Michael A. Belch.广告与促销:整合营销传播展望(上,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22.郭志刚. 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3.大卫﹒R﹒安德森等,《商务与经济统计学精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旨在培养具备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酒店及相关旅游服务行业从事经营管理、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专业。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酒店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酒店管理专业也因此越来越受到关注。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酒店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酒店经营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国内外高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民宿等各类住宿业及相关旅游企业从事经营管理、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1、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酒店行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
2、知识要求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酒店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掌握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部门的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
掌握酒店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熟悉旅游管理、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3、能力要求具备较强的酒店经营管理能力,能够独立完成酒店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
具备较强的酒店服务能力,能够为客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同事、客人和上级有效地沟通和协作。
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和进取。
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和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四、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
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军事理论等。
工商管理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适用对象:本科专业代码:专业方向:工商管理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方向)学科门类:管理类修业年限:四年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本学科、本专业必须的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掌握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我国旅游与酒店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设计和管理能力,能在事业单位、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会展企业等从事旅游策划、规划、开发及酒店前厅、餐厅、客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1、本专业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结构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业、酒店管理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旅游业和酒店业务营销和经济管理的基本能力:(1)热爱祖国,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一门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外语进行较好的信息交流。
(3)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4)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5)具有良好的管理理论基础、语言表达能力及公关协调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富有创新精神。
(6)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包括导游服务技巧、餐厅、客房、前台服务技能等。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了解本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2、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课程设置关系三、主干课程及主要实践性环节主干课程: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与酒店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礼宾礼仪、旅游英语、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督导、酒店前台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环节:专业参观、专业实习1、专业实习2、专业资格考证、项目策划、专业实习3、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四、课程说明1、旅游学概论教学内容要点:旅游活动、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市场、旅游组织以及旅游业的效应等知识,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 介绍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酒店管理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在酒店行业中成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详细介绍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习培训和就业指导等内容。
2. 课程设置2.1 基础专业课程•酒店管理导论•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运营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酒店房务管理•饮食管理•酒店会务管理2.2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方向,设置以下选修课程: - 酒店房间预订管理 - 酒店前台管理 - 酒店餐饮服务管理 - 酒店会议与活动策划 - 酒店品牌管理3. 实践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
具体实践教学活动包括: - 酒店实地考察:学生将前往当地的酒店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酒店的运营管理模式和服务标准。
- 酒店仿真实验:通过模拟酒店经营场景,让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实践运作。
- 酒店企业实习:学生将有机会在知名酒店企业进行实习,亲身体验酒店管理实际工作流程。
4. 实习培训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安排了实习培训环节。
实习培训涵盖以下内容: - 酒店部门轮岗:学生将在实习期间轮岗到不同的酒店部门,如前台、客房、餐厅等,从而全面了解酒店各个部门的运作情况。
- 实习导师指导:每个学生都有一位在职酒店管理专业人士担任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和项目。
- 实习报告撰写:学生需要根据实习期间的经历和体会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收获和提出改进建议。
5. 就业指导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就业,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具体内容包括: - 就业咨询:学生可以向专业指导老师咨询就业相关问题,如就业方向选择、简历撰写和面试技巧等。
- 就业信息发布:学校将定期发布酒店行业的招聘信息,及时通知学生就业机会。
- 职业规划讲座:邀请行业内相关专家开设职业规划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
旅游学院2013级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有较强业务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毕业生;掌握酒店及旅游住宿业管理、休闲策划与俱乐部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掌握酒店管理原理与方法,胜任旅游业管理职业需求及研究需求。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旅游行政管理、饭店及餐饮企业、高尔夫球俱乐部、旅游国际组织机构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学风、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遵纪守法。
业务方面:掌握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了解旅游产业和休闲业的经济规律,初步具备酒店经营管理、营销与管理、休闲活动策划和管理基本能力;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熟练旅游业信息获取、文献检索和期刊科技信息获取的方法。
初步掌握第二外语。
体育方面: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的合格标准。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本专业方向分为必修课(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公共课、专业课)两类。
本专业方向总学分155学分,其中必修课122学分,占78.7%;选修课33学分,占21.3%,其中学生必须选修通识教育课16学分,专业选修课17学分(其中限选课程至少6学分)。
专业必修五、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旅游概论(双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地理学、酒店经营管理、服务运营管理、俱乐部管理、会展概论、项目管理、旅游产业经济学、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会计学原理、战略管理、商务统计学、旅游研究方法。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专业名称:酒店管理专业代码:_____二、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二)学制:三年三、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酒店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高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餐饮企业及相关旅游服务行业从事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职业面向(一)主要就业岗位1、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的服务岗位,如前台接待员、行李员、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等。
2、酒店基层管理岗位,如领班、主管等。
(二)拓展就业岗位1、酒店市场营销岗位,如销售代表、市场专员等。
2、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如招聘专员、培训专员等。
3、酒店行政管理岗位,如行政助理、秘书等。
(三)职业发展路径1、服务岗位——基层管理岗位——中层管理岗位——高层管理岗位2、服务岗位——职能部门岗位——职能部门管理岗位五、培养规格(一)知识要求1、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酒店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2、了解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的服务流程和管理规范。
3、掌握酒店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4、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英语读写能力。
(二)能力要求1、具备较强的酒店服务技能,能够熟练完成前厅接待、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工作。
2、具有一定的基层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和协调酒店各部门的日常工作。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客人和同事进行交流。
4、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和提高管理水平。
5、具备一定的市场分析和营销策划能力,能够为酒店开拓客源市场。
(三)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2、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能够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3、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酒店方向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繁荣,旅游管理专业也逐渐成为了备受瞩目的专业。
在这个专业中,以酒店方向为主要课程,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已经成为了当今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此,下面将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师资力量等方面探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酒店方向”。
一、课程设置作为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方案,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旅游管理专业以酒店方向为主要课程,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则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做出足够的改革和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搭配热门课程:如今,旅游业的发展可谓是一片红海,因此,熟悉行业最新动态的课程将更有助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战能力的提升,课程设置也应该紧随市场需求,将新技术、新趋势和热门事件,进行分层次授课。
2.加强学生实践性:实践性课程将在学生学习期间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酒店管理方向的课程中加入实践性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也能够让他们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3.提供多样性课程:旅游管理专业以酒店方向为主要课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方向的课程不应该加入到课程设置中。
相反,应该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从多个方向来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二、实践环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酒店管理的工作环境,实践环节非常重要。
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会真正了解酒店管理行业的运作机制,身临其境地感受每个环节中存在的所有细节,更好地掌握酒店管理的流程和技术,进而为日后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1. 实习体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实习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师生可以搭配各种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学习到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同时学习酒店管理的流程、技术和技巧。
2. 校园类实践学校也可以通过设置类似于模拟酒店运营、酒店管理竞赛等实践活,并且邀请该行业的专业人士,来为学生指导、培训和讲授酒店管理的相关知识。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酒店方向旅游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在国内外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和潜力。
旅游管理专业是当前高校流行的热门专业之一。
酒店方向是旅游管理专业中的一个细分专业领域,其培养目标是为旅游饭店、餐饮企业等领域提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本文将探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酒店方向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酒店方向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旅游管理职业领域中具有较高素质和才能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能胜任旅游企业管理、酒店管理、商务餐饮管理、旅游饭店管理、度假村管理、特色旅游项目开发管理等工作。
二、核心能力1. 战略规划能力酒店方向的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制定战略规划的能力,深入了解市场趋势和目标群体,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长远发展性的战略规划。
2. 运营管理能力酒店方向的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优秀的运营管理能力,能够控制成本,提高效益,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给客户。
3. 团队管理能力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之一,酒店方向的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卓越的团队管理能力,能够领导和调动团队成员,使其团结协作,发挥最佳水平。
三、课程设置1. 旅游市场营销管理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旅游市场中的策划、分析、执行和管理,以及如何制定旅游战略计划,以实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2. 酒店运营管理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关于酒店运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酒店房间预定、酒店管理、餐饮管理、宴会管理等等。
此外,我们还将重点关注如何为客户提供最高水平的服务,如何有效地管理酒店员工和资源,以及控制成本。
3. 人才管理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如何培养、管理和利用人才来满足企业的需要,如何设计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如何进行绩效评估、激励和培训等知识。
4. 服务质量管理本课程将主要介绍如何为客户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包括服务质量的理解、规划、控制、执行和评估等方面。
此外,这门课程还将涵盖关于海外客户、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客户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的知识。
四、实习模式为了让学生掌握酒店管理的真实操作,我们为学生提供多种实习模式,包括顶级酒店的实习、旅游度假村的实习和餐饮企业的实习。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酒店方向)一、招生对象及学制1.专业名称:旅游管理专业(酒店方向)2.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3.学制:三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酒店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健全的体魄,能适应市场经济和21世纪酒店业发展需要的从事旅游酒店业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业务规格及职业岗位群(一)培养规格1.基本规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专业基本素质。
●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集体主义精神。
●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具有敢于拼搏、建功立业的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
●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达到《大学生健康体质标准》,具有健康体魄。
2.业务规格●熟悉并掌握酒店企业的主要业务和经营管理过程;具有独立完成酒店行业各部门管理工作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具备必要的沟通能力、公关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创新和决策能力、再学习能力等。
●具有英语应用能力,熟练掌握酒店英语会话,具备为客人提供英语会话服务的能力。
(二)职业岗位群1.酒店前厅从业人员2.酒店客房从业人员3.酒店餐饮从业人员4.酒店康乐从业人员四、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一)知识结构:1.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
2.英语词汇达到4000左右,掌握基本语法,能进行一般的阅读与表达。
3.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
4.掌握酒店管理研究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酒店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酒店业发展动态,熟知酒店政策与法规。
5.掌握现代酒店管理先进的管理理念,掌握酒店各部门的服务流程。
(二)能力结构:1.具有酒店各部门的动手操作能力。
旅游学院2013级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有较强业务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毕业生;掌握酒店及旅游住宿业管理、休闲策划与俱乐部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掌握酒店管理原理与方法,胜任旅游业管理职业需求及研究需求。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旅游行政管理、饭店及餐饮企业、高尔夫球俱乐部、旅游国际组织机构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学风、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遵纪守法。
业务方面:
掌握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了解旅游产业和休闲业的经济规律,初步具备酒店经营管理、营销与管理、休闲活动策划和管理基本能力;
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熟练旅游业信息获取、文献检索和期刊科
技信息获取的方法。
初步掌握第二外语。
体育方面:
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的合格标准。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本专业方向分为必修课(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公共课、专业课)两类。
本专业方向总学分155学分,其中必修课122学分,占78.7%;选修课33学分,占21.3%,其中学生必须选修通识教育课16学分,专业选修课17学分(其中限选课程至少6学分)。
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共103学分。
四年课内总学时为2790学时。
五、专业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旅游概论(双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地理学、酒店经营管理、服务运营管理、俱乐部管理、会展概论、项目管理、旅游产业经济学、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会计学原理、战略管理、商务统计学、旅游研究方法。
六、专业特色课程:
旅游地理学(精品)、酒店经营管理(精品)、旅游概论(双语)、第二外语(法、日)、餐饮经营管理、住宿管理、财务管理、会员制管理、收益管理与定价策略、饭店营销策划与市场推广、酒店设施规划与管理、酒店管理调研与业务数据分析、酒店管理信息系统、酒店管理经典案例、高尔夫概论、休闲与体育旅游、高尔夫运营管理、赛事策划与运营管理等。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
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二)
附表一: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12013级《大学英语》课程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按12学分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
2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3包括技能18天,理论36学时。
说明:1. ★为辅修必修课程,共25学分。
2.●为双专业必修课程,共50学分。
3.双学位学生必须修满上表所有课程,共76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