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_外差检测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3.80 MB
- 文档页数:5
光电检测技术哈理⼯考试复习资料⼀、填空1.光电效应包括(内光电效应)(外光电效应)2.光热效应包括(热释电效应)(辐射热计效应)(温差电效应)3.可见光波长范围(380~780nm)4.描述辐射强度的量(光度学量)(辐射度学量)5.光的波粒⼆象性指的是(波动性)(粒⼦性)6.物体根据导电性能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7.(外界提供⾜够的能量)(跃迁到的能带上存在空位)//什么玩意发⽣的条件吧8.(能态的分布)(能态中被电⼦占据的概率)9.半导体对光⼦的吸收可分为(本征吸收)(杂质吸收)(激⼦吸收)(⾃由载流⼦吸收)(晶格吸收)(品格吸收)10.载流⼦在PN结中运动⽅式(扩散)(漂移)11.光电池种类(太阳能光电池)(测量光电池)12.光电耦合器按结构和⽤途可分为(光电隔离器)(光传感器)13.光敏三极管的两个过程(光电转换)(电流放⼤)14.光电倍增管的组成(阴极K)(倍增极D)(阳极A)15.激光器的组成(⼯作物质)(泵浦)(谐振腔)16.光热辐射检测器件包括(热敏电阻)(热电偶检测器件)(热释电器件)17.电流功率18.光电检测系统的检测⽅法分为(直接检测)(光外差检测)分别检测(相⼲光)和(⾮相⼲光)19.直接检测系统和光外差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直接检测系统(信噪⽐、通项带宽度、检测距离、视⾓);光外差检测特性(获得信息全部、转换增益⾼、良好流没特性、信噪⽐损失⼩、最⼩可检测功率)20. 光源光敏⼆极管光电池光栅传感器结构:光删副是由主光栅和指⽰光栅组成⼆、概念1.光电传感器:利⽤光电效应,将光通量转换为电信号的⼀种传感器2.光电导效应:是光照射到某些物体上后,引起电导变化的效应3.热噪声:由于载流⼦的⽆规则运动产⽣的噪声成为~,与温度有关,与频率⽆关。
4.光电效应:当物质受到光照射后,材料的电学性质(电导率改变,发射电⼦,产⽣感应电动势)发⽣变化的现象称为~5.禁带:允许电⼦存在的能带叫允许带,两个相邻允许带之间不允许电⼦存在的能带叫禁带6.价带:在绝对零度下能被电⼦占满的最⾼能带,也是存在电⼦的能带中,能量最⾼的带导带:导带是半导体最外⾯(能量最⾼)的⼀个能带,是由⾃由电⼦形成的能量空间,即固体结构内⾃由运动的电⼦所具有的能量范围7.光电效应:根据光电导效应,当⼊射光变化时,材料的电导率发⽣变化8.光热效应:由于⼊射光照射引起温升从⽽使电导变化,使得负载电阻上电压发⽣变化9.热电检测器件:由于⼊射光与物质相互作⽤的热效应⽽制成内光电检测器件10.光电耦合器件将信号接⼊端和输出端连接到⼀起的器件,以光为媒介将输⼊信号耦合到输出信号11.光电位置敏感器(PSD):对位置的变化进⾏检测的器件12.热释电效应:介质的极化强度随温度变化⽽变化,引起电荷表⾯电荷变化的现象.13.辐射热计效应:⼊射光的照射使材料由于受热⽽造成电阻率变化的现象.14.温差电效应:由两种材料制成的结点出现稳差⽽在两结点间产⽣电动势,回路中产⽣电流.三、简答1.光电检测的测量⽅法及发展趋势(1)⽅法:直接作⽤法,补偿测量法,差动测量法,脉冲测量法(2)发展趋势:①发展纳⽶,亚纳⽶⾼精度的光电检测新技术②发展⼩型,快速的微型光、电、机系统③⾮接触、快速在线测量,满⾜快速增长的商品经济需求④发展微型空间三维和⼤型空间三维测量技术⑤发展闭环检测电路,实现光电检测和光电控制⼀体化⑥向⼈们⽆法触及的领域发展⑦发展光电跟踪和光电扫描技术,远距离遥控、遥测技术,激光制导、飞⾏物⾃动跟踪、复杂形体⾃动扫描测量2.⽐较光电效应和光热效应的作⽤机理,性能及应⽤特点等⽅⾯的差异(1)作⽤机理:①光电效应:光照射到物体表⾯,使材料电学性质发⽣变化(电导率改变、发射电⼦、产⽣感应电动势)②光热效应:光照使温度升⾼⽽引起性质改变(2)性能:①光电效应直接把光⼦能量转变为光电⼦能量②光热效应将光能转变为晶格振动的热能(3)应⽤特点:①光电对光波波长有选择性,响应速度快②光热⽆选择性,响应慢3.光⽣伏特效应与光电导效应的区别(1)光⽣伏特效应:少数载流⼦作⽤,引起电压变化,暗电流⼩,响应快,受温度影响⼩,光电特性线性号,噪声低(2)光电导效应:多数载流⼦作⽤,引起电导率变化,可对微弱辐射检测,光谱响应范围宽。
第7章 光外差检测系统光电直接检测的光强信号及光电探测器转换后的电信号通常情况下是直流量。
而直流漂移是形成误差的重要原因,信号处理及细分都比较困难。
光外差检测采用两束具有微小频率差的光产生干涉,产生的信号为交流电,不仅克服了上述光电直接检测的漂移问题,而且使细分变得更容易,显著提高了抗干扰性能。
光外差检测(Optical heterodyne detection )广泛应用于激光通信、干涉测长、测角、激光雷达和测速等当面。
光外差检测与光直接检测比较,其测量精度要高7-8个数量级。
它的灵敏度接近了量子噪声限,可以检测单个光子,进行光子计数。
使用外差技术的双频激光干涉仪早已实现商品化,大量用于长度、位移、速度等的超精密测量,相对测量精度可优于百万分之一。
使用外差检测通信技术的工作距离比直接检测远的多,在外层空间特别是卫星之间通信联系已达到实用阶段,能够做到上万公里的通信距离和1Gbps 以上的通信速率。
7.1 光外差检测原理光外差检测是将包含有被测信息的相干光调制波和作为基准的本机振荡光波在满足波前匹配的条件下,在光电探测器上进行光学混频(相乘)。
由于光电探测器的响应远远低于光波频率,其输出是频率为二光波的差频电信号。
这个输出信号包含有调制信号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特征。
显然,外差检侧也是相干检测.与非相干检测的直接检测法相比,外差检测具有灵敏度高、输出信噪比高、精度高、探测目标的作用距高远等优点。
因而在精密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图7-1所示,考虑频率为νM 和νL 两束互相平行的平面光,其空间任意点P 的电分量分别表示为:)2cos()(M M M M t a t E ϕπν+= (7.1) 和)2cos()(L L L L t a t E ϕπν+= (7.2)图7-1外差检测原理示意图其中,a M 和a L 分别表示两光束的振幅,φM 和φL 分别表示两光束在P 点的相位。
则两光束相叠加所得到的光强为:)2cos()2cos(2)2(cos )2(cos )]()([)(22222L L L M M M L L L M M M L M t a t a t a t a t E t E t I ϕπνϕπνϕπνϕπν++++++=+= (7.3)使用三角函数对上述表达式进行变换可得:)]()(2cos[)]()(2cos[)]24cos()24cos([2/12/2/)(2222L M L M L M L M L M L M L L L M M M L M t a a t a a t a t a a a t I ϕϕννπϕϕννπϕπνϕπν-+-++++++++++= (7.4) 上式共分5项,其中前两项组成了光强的直流部分,我们注意到第3项和第4项的频率在光频量级(1014Hz ),现有的光探测器都无法达到这么高的响应速度(通常在1010Hz 以下),故这两项不对探测器产生影响,而最后一项为光强信号的交流部分,其信号振幅为a M a L ,频率νM - νL 为两束相干光的频率差,也叫拍频。
利用外差法测量物体速度的实验方法引言:测量物体的速度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获得准确而且可靠的速度测量结果,科学家们开发了许多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外差法的实验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对物体速度进行准确测量,并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一、实验装置的搭建在进行外差法测量物体速度的实验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装置:1. 光源:采用稳定的光源,如白炽灯或激光器,确保光的强度和频率是恒定的。
2. 光电二极管:作为接收器使用,接收光线并转化为电信号。
3. 高频发生器:产生调制信号,以调制光源的光强度。
4. 物体:选择一个能够运动的物体,可以是小球、小车等,确保可以测量它的速度。
5. 透明介质:如玻璃板,用于传输光线。
二、实验步骤1. 将光源放置在光电二极管的正前方,调整光源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光线垂直射向光电二极管。
2. 在物体的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玻璃板,保证光线可以通过物体。
3. 将高频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光源相连接,调整高频信号的频率,使得光源的光强度在一个可测范围内改变。
4. 通过控制物体的运动,使物体的运动轨迹与光线垂直,可以采用水平运动或垂直运动的实验方案。
5. 保持光电二极管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变,并确保光线正确射向光电二极管。
6. 通过调整玻璃板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光线在物体上的入射和出射方向保持一致。
7. 进行一系列测量,记录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电信号的变化。
三、数据处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光强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根据外差法的原理,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速度。
首先,我们需要将光强信号进行归一化,使得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
然后,我们通过光强信号的变化来推导出物体速度的变化。
根据外差法的原理,当物体靠近时,光强度将增加;当物体远离时,光强度将减小。
通过测量和分析光强信号的周期变化和极值点的位置,可以确定物体的速度。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数学模型和曲线拟合算法,来拟合光强信号的变化曲线,进一步分析和计算物体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