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ppt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秋天》教学设计《秋天》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__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结合具体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学习重点、难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习习秋风。
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
(板书文题、作者)一、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
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
《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
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
熟悉读歌内容。
回答: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二、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1. 逐节品析诗歌的意境美。
讲解:“农家丰收图”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
写了两个场景: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
山谷伐木丁丁之声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
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
具有清静、清远的氛围。
“霜晨归渔图”画面包括撒、收渔、摇桨平常活动,在诗人笔下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
《秋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中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学情分析一年四季,各具风韵,秋天亦有她独具的风味,作者描绘了三幅秋天图画,写了一个别样的秋天。
灵动的的语言、优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优美的意境。
学生自学,就能品味出文中的清静、明媚、快乐。
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五、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2)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3搜集有关写秋的美文或诗词。
六、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比较法。
(一)、导入新课1.我国着名女诗人秋瑾诗中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
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
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今天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二)、感知课文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秋天教学目标:1.认识“凉、纷、扬”等13个生字,会写“汽、阵、纷”等7个以及以下词语:汽车、一阵阵、秋天、苹果、公路、季节、纷纷扬扬。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丰收美,引导学生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重点难点:1.学习生字,朗读体会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丰收美,引导学生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观赏秋天图片。
二、复习生字词(出示字词课件)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并标一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指名4人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课件):思考:1.从第一自然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什么是“纷纷扬扬”?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像什么?(出示落叶图片)3.过渡:凉风吹过,树叶像蝴蝶一样随风飞舞,多美的景色呀!谁来给大家读读这段话?4.让我们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4自然段过渡:是呀,秋天不仅是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个丰收的季节。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怎样一幅丰收的场面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来学习课文2——4自然段?1.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你看到了怎么一幅画面?(2)提问:“稻子熟了,像铺了一地金子。
”这是怎样一个情景啊?(出示课件:稻子)(3)“棉花露出洁白的笑脸。
”想象农民伯伯看到后是什么心情?就请你带着丰收后高兴的心情把这段话读出来。
(出示课件:棉花)(4)体会秋天美丽的景色,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1)除了田野里丰收了。
果园里也是丰收的喜悦。
快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谁来读?(2)这段话中介绍了几种水果?用“——”画下来。
(3)对,有4种水果。
这些水果长得怎么样呢?(出示水果图片:)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4)“石榴笑得咧开了嘴。
”想象什么样子。
你知道石榴为什么会这么开心呀?(5)果园里,不仅石榴开怀大笑,秋天成熟的水果朋友再向我们打招呼。
谁能读读第三自然段?3.学习第四自然段(6)自然读第四自然段,请你想象一下,粮食丰收是什么场景?出示图片:拉米、堆放粮食、收米(7)辛苦一年的农民伯伯看到丰收了,心情自然高兴。
《秋天》教学设计教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冽,梦寐”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揣摩、品味诗歌凝练、优美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4、体会诗歌“诗中有画”的独特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多形式朗读,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和磁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
中秋刚过,秋意渐浓,你感到秋天的气氛了吗?你对秋天有何感想?你喜欢吗?那我们今天伴随阵阵凉意走进何其芳的秋天。
二、众说纷纭话“秋”(课件展示:话秋)1、课件展示家乡秋景图片(激发学生美在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请同学们先猜猜这是什么地方?这些美丽的风景全都是咱们淮北的“土特产”,简介家乡秋色:相山公园,临涣古城墙,黄里的石榴,浍河两岸的大豆、高粱等。
让学生用词汇说一下秋天景色。
2,面对如此令人骄傲的家乡秋景,你是否想过用文字的形式将它们长久地保存下来呢?在中国,描绘秋色,抒写秋感历来是文学的一种传统,那么在诗人的笔下,“秋”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听一听何其芳是如何描绘的?3、介绍作者及作品(展示课文标题:《秋天》和作者)在欣赏诗歌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
(课件展示作者简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何其芳笔下充满诗情画意的秋天吧!进入这节课的第三环节“读秋”。
三、声情并茂读秋(课件展示:读秋)1、学生齐读(课件展示: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在朗读前,请同学先读二遍屏幕上的生字词,读准字音,再朗读课文。
2、播放配乐课文朗读。
(对朗读情况作评价)同学们要不要听听名家们是怎么来读这首诗歌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合上书,跟随优美的音乐第二次走进《秋天》,同时根据屏幕上的朗读要求在书上作相应的标记。
(课件展示朗读要求:1、划分节奏2、标出重音3、注意细节4、揣摩感情)3、学生自由朗读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很陶醉呀。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特点和风景,能够用简单的语句描述秋天的景象。
2.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环境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
3.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使其能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二、教学重点理解秋天的特点和风景,用简单的语句描述秋天的景象。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环境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材、挂图3.实物道具(秋叶、枯叶、枫树叶等)4.课堂练习题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出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什么?”2.让学生说一说他们认为秋天有什么特点。
3.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播放秋季音乐。
步骤二:授课(25分钟)1.朗读课文:老师课堂朗读,学生跟读,注意与音乐的配合。
2.分析课文:询问学生秋天有哪些特点?3.教授生字词和句型:①枫树:介绍枫树的特点,分发枫叶让学生观察,描写枫叶的形状和颜色,在与枫叶相应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学会词语“枫叶”。
②黄:教授生字和词语“黄”,应用在描述枫叶颜色上。
③红:引导学生描述红枫叶的颜色,并学会词语“红”。
④落下:描述枫叶飘落在地上的形象,学习词语“落下”。
⑤叶子:引导学生熟悉秋叶的特点,并学习词语“叶子”。
⑥天空:引导学生透过课本中的图片,感知秋天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⑦小道:教授句型“一条小道”,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路,感受秋天的气息。
4.学生自读课文。
步骤三:展示(15分钟)1.展示老师带来的秋叶、枯叶等道具,让学生边观察边感受。
2.教师用挂图展示秋天的景象,与学生进行互动,按照课文描述秋天,体验秋天的气息。
步骤四:练习(15分钟)1.个人练习:发放习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
2.分组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扩大视野和实践口语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此课时主要围绕“秋天”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锻炼观察和描述能力,通过课堂气氛、教材、实物道具等方式,使学生感官切身地体验秋天的气息,从而加强学习的记忆和体验。
《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
2、学会一种笔画:横撇3、认识三个偏旁:木字旁“木”,口字旁“口”。
人字头“人”(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情感目标:知道秋天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分别是什么特征呢?出示图片,初步了解春夏秋冬的季节特征。
二、课件出示老师板书课题《秋天》,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这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我们快去读一读吧(不会读的字可以拼拼音)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不要齐读,把圈出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三、学习生字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qiūqìle shùyèpiàn dàfēi huìɡèrén zǐ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人子2.分男女同学读生字,并口头组词摘苹果游戏。
四、朗读课文,领悟课文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唱读。
2.分析课文,深悟课文请一个同学读第一自然段(1)让学生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2)你是怎么知道的?(有1个句号。
)(3)天气怎么样了?(凉了)(4)树叶怎么样了?(黄了)注意轻声的读法(5)一片片树叶怎么样了?(从树上落下来)体会句子的区别: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体会叶子的多)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马一()人一()花一()山一()河一()题(6)引导学生根据板书背诵第一自然段。
请男女生分别朗读读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说一说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话)(2)你是怎样知道的?(有2个句号。
)(3)天空什么样?(那么蓝,那么高)练习说话:A、苹果那么(),那么()。
《秋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树、叶、会”等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
认识3个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2.学会“了、子、人、大”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2个生字“了、子”和1个新笔画“横撇”。
3.能正确朗读课文,根据语境读准“一”字变调。
4.能通过读文初步了解秋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1.认识“树、叶、会”等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
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2.学会“了、子、人、大”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生字“了、子”和新笔画“横撇”。
三、教学难点能正确朗读课文,根据语境读准“一”字变调。
四、教学过程(一)体验生活,感受秋天。
1.同学们,星期天老师布置你们和爸爸、妈妈去找秋天,你把秋天带来了吗?(学生纷纷展示各自采集或制作的具有秋天特色的树叶、水果等实物、图画、照片等,并作简要介绍)2.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会观察秋天。
今天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
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随老师一起来写课题。
同学们注意,“秋”是我们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大家看仔细。
好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课题。
(二)读通语句,了解秋天。
1.课文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不会读的字要听仔细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音节朋友帮一帮。
要是一字不错地读下来,你就是最棒的。
|生自读课文。
学生同桌两人一起读,教师巡视,重点指导读通顺。
2.同学们读的很认真,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已经认识他们了,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学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生字。
3.同学们,生字宝宝还交了些好朋友词语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自由练习。
读不准的词语拼拼音节,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课件出示带音节词语:秋天、天气凉了、树叶、一片片、往南飞、一会儿、一个、大雁)指名开火车读词语,跟读。
(三)品读课文,感悟秋天。
1.“天气凉了”中的“了”在本课中读轻声,要读的又轻又短。
出示带有轻声“了”的其他短语,引导学生读好“了”。
《秋天》的课程教学设计篇一:《秋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掌握田字格里面的生字,使学生具有读写用的能力。
2.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基础上,学会并背诵课文。
3.学生通过理解这首诗歌的意思体会秋天的特点,初步感受秋天的清新,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这首诗歌的意思,从中体会秋天的特点。
从文中的语言感受秋天的清新。
【教学准备】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展示学习1.记忆回放。
(1)认读生字。
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路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2)看拼音写汉字(可以听写).guī huā cháng zi píng guǒ fán nǎo hē jiǔ róu rèn shū lǐ qí páo2.提出问题通过预习,你们认为应该探究哪些问题?(讨论阅读探究3的内)篇二:《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一、导入揭题1.出示黄叶:同学们请看,今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玄武湖边捡了两片――黄叶,我为什么要悄悄珍藏这两片黄叶呢?因为在我的心目中,“黄叶”是秋天的象征,那么在你们的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2.你们眼中的秋天色彩斑斓,转眼间,有到秋天了。
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
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大自然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秋天王宜振)3.简介王宜振:王宜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山东人,今年60岁了,和我们学校的王校长、卢校长、卢老、耿老崔老师(正好在听课)他们是同辈人。
他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
(指读名字,注意“振”的发音)二、初读课文4.请看(出示课件秋景图,《秋日私语》音乐响起),老师朗诵全诗。
5.看了秋景,听了描写秋天的诗,你对秋天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生自由发言)6.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迷人的,而诗人笔下的秋天更令人陶醉。
《秋天》教学设计(15篇)《秋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秋天的天气、颜色、香味、声音感受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观察和收集各种各样的叶子,画叶子、树叶贴画等活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师导语:捡起一片飘落的黄叶,我发现——秋天到了!望着天空南飞的大雁,我惊奇——秋天到了!摘下一只金黄的香梨,我跳跃——秋天到了!小朋友,时间老人总在一刻不停地走,刚渡过一个愉快的夏天,转眼,我们已经进入了秋天,小朋友感觉到了吗?好,今天,唐老师就请你们坐上这辆快乐的小火车,带你们一起去找秋天,小朋友乐意吗?看,这辆快乐的小火车两边都有大大的窗户(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列小火车),以便小朋友能欣赏到美丽的秋天,不过,要坐稳了,我们的火车要启动了。
呜——咔嚓——咔嚓……火车开啰(播放音乐)二、秋天的天气。
1、(音乐轻)师:哇,今天的天气真好,蓝蓝的天是那么高,瞧,几朵白云舒服地飘来飘去(出示白云),看,太阳公公笑眯眯地望着我们(师出示太阳),它们呀,都祝小朋友能快快乐乐地找到秋天(出示课题),小朋友们开心吗?2、唉,说到这天气(出示“秋天的天气”),小朋友有没有感受到这几天的天气与刚开学的时候有什么两样?生自由交流。
(师提示:秋天的风凉,早晨有雾,气温下降,早晚冷,中午热,天气干燥等特点)3、确实,秋天到了,天气凉了,随着天气的变化,我们的穿着也发生了变化,瞧我们都穿上了(生交流衣着的变化)。
师提醒:特别是早上乘摩托车或自行车的小朋友,早晚一定要穿件外套,小心感冒。
4、刚才有小朋友说天气很干燥,你们有这感觉吗?(生交流皮肤干燥的感觉及如何消除皮肤干燥)这里,老师再教你们一招,秋天应多吃哪些东西,防止皮肤干燥。
师提示:多喝开水,多吃蔬菜(萝卜),多吃水果(梨),喝蜂蜜茶等。
过渡:哎哟,我们只顾说这秋天的天气,都忘了我们该去找秋天了,赶快坐稳,继续前进。
《秋天》公开课教案学习目标:1.运用加一加、生活中识字等多种方法认识“秋、会”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人”“大”等4个字。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一”的不同读音。
背诵课文。
3.认识并学习标注自然段。
4.结合插图、视频及生活中的体验,初步了解秋天的特点,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产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学习重难点:1.多种方法随文分散识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1.同学们,老师让你们到大自然里找秋天画秋天,你把找到的秋天带来了吗,谁上台展示一下?(2—3名同学上台投影展示、交流)预设一:黄叶图师:对,变黄的树叶告诉我们秋天来啦!对,秋天来了,树叶穿上了黄颜色的衣裳。
预设二:果园丰收图师:秋天里,我们可以吃到好多丰收的水果。
预设三:大雁南飞师:天气凉了,一群群大雁飞往南方过冬。
2.老师也去找秋天了,看看我找的秋天吧。
配乐出示课件:①校门口,法国梧桐的叶子变黄了,秋风一吹,一片片叶子从树上慢慢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②天气凉了,同学们穿上了秋季的校服。
③我们校园上方的天空,那么高那么蓝。
④我们校园里的柿子树结果子了,一个个小柿子像灯笼似的挂满枝头。
孩子们,秋天真的来到我们身边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秋天的特点,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在课上交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加趣味性。
老师通过音乐配图、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引发学生对秋天的情感体验,为学文做好铺垫。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秋天。
请把你的图画放好,我们要准备上课了。
(上课)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秋:强调“秋”是本课要认识的生字。
禾苗的“禾”加火把的“火”就是“秋”。
1、《秋天》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教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主题:秋天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设计者:王莲香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能准确的拼读音节,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1.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3)基于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写景散文。
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学习拼音前已经学了5课的识字,所以对于写字识字已经不再陌生,但对于刚入学两个月的一年级新生来说说,学习习惯正在养成,拼音学习刚刚结束,而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特别多,要想学好本课不太容易。
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2、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评价任务任务一:通过教师范读,齐读,指名读的形式达到正确朗读课文及“一”的不同读音。
任务二:通过朗读,教师讲解,学生总结的形式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动态修改部分环节一启发谈话一年有四季,你们可知道正在是什么季节?(板书:秋天)读一读,“秋天”|进一步引导:秋天,你们可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树叶黄了,落了鼓励学生说出开学的所见所闻,自由说话环节二看图、说话引导学生观察:看课本54,55页,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树叶黄了,大雁往南飞,田野里果子熟了观察图画内容,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
你还能说些其他的吗?请小朋友指着图跟同桌说一说两人也可模仿着说同桌表演“一”的不同读音量词一声、二声、三声,它就读四声量词要是四声,它就读二声采取多种形式读。
《秋天》教案(15篇)《秋天》教案1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节,感受秋天的丰富性。
2、继续学习用绘画的方式,选用各种颜色大胆地表现秋天的色彩美。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大胆地用色彩表现秋天的多姿多彩。
活动准备:1、秋天的图片制作的PPT课件。
2、蜡笔,绘画纸若干,记号笔。
3、范画两幅。
方法与手段:示范模仿法、视听讲结合法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那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师:秋天真美丽,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礼物,请你猜猜有哪些礼物呢?小结:原来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五颜六色的果子,还有各种各样的秋叶。
为了感谢秋姑娘,老师想把这些礼物画成秋天的画送给秋姑娘,你们愿意帮助我吗?那我们一起来画美丽的秋天把。
幼儿活动: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现在的季节,并能用完整的语句说出为什么喜欢秋天。
知道秋姑娘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礼物,有一起绘画美丽秋天的愿望。
二、示范指导。
1、教师播放秋天的美景,幼儿初步欣赏。
师:“现在请跟着老师,我们一起跟着秋姑娘去欣赏下秋天的美景把。
”教师边观看图片欣赏,边对图片进行讲解说明。
2、欣赏完后,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看了这么多美丽的秋景后,给你什么感受呢?3、教师边总结边示范画秋天里的景色。
师:秋天的大树有绿颜色、黄颜色、红颜色的叶子,真的十分神奇。
秋天的花朵有菊花等非常的美丽。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苹果熟了,还有许多的种子都成熟了。
教师示范画秋天的大树、苹果和菊花等。
幼儿活动:幼儿认真欣赏秋天的图片,能初步感受对秋天的喜爱。
能在教师的讲解示范下知道秋天的美景怎么绘画,初步了解了构图。
能仔细观看教师示范创作。
知道秋天的叶子有绿颜色、黄颜色和红颜色。
三、操作指导。
1、教师连续播放PPT的图片,幼儿看着图片进行绘画,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合理布局。
《秋天》教学设计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师)2.秋天树叶的实物。
(教师)3.大雁图片。
(教师)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
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
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
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秋天》第二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天气一片片树叶叶子飞来一会儿一个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
同学们,有信心吗?二、指导书写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
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
要先写长横,再写“人”。
长横在横中线偏上位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4)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4.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三、词语游戏|1.摘果实游戏。
课件出示苹果树丰收的图片。
师:同学们,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让我们到丰收的苹果园里看一看吧!引导学生做摘苹果生字卡片的游戏。
2.找部首游戏。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部首朋友,它们就藏在这些生字中,你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它们吗?(课件出示:秋树叶会)学生找到新学的部首后,部首相应地变红。
四、指导背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认识大自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4.初步背诵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是在拼音生字的学习上还有一定不足,在理解课文主旨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在课文朗读上还欠缺,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秋天景色众多,但作者所选的景色都很有代表性,学生对树叶、天气这些常见的景物都有一定得了解,他们也能感知季节的变化,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重点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自然段。
2.会写4个生字,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特征,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创设情景,引出课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
2.引入新课《秋天》。
活动2【讲授】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读文要求对照拼音把字读准确、画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识自然段。
4.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4个词语。
(2)教师引导开火车读。
(3)小老师带读。
(4)指导学生认识“人”偏旁。
(5)教师引导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6)组织学生游戏。
5.指导学生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活动3【讲授】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教师引问:这个自然段介绍了秋天的哪些特征?
2.引导学生看图第2个自然段引问。
(1)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话写什么?
(2)大雁是怎样飞的?
(3)理解“一会儿”。
(4)引导同学找“一”字的不同读音。
(5)指导学生朗读。
3.引导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看图,读课文,回答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说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理解“啊”表示什么?
(3)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到了。
4.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出赞美之情。
5.指名读。
6.引导齐读。
活动4【活动】四、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教师引导看图,背诵。
2.师生会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