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概述抗菌药物指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但随着人们对细菌抵抗力的认识增加,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在没有抗菌药物的年代,普通感染可能会变成致命的疾病。
但现在,过度使用抗菌药物所造成的后果比未使用它们更严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以及影响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因素。
我们还将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以帮助医护人员和公众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使用与滥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消除病原体,预防或治疗疾病。
在某些情况下,包括手术后感染,化疗导致的免疫功能下降和其他严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抗菌药物是非常必要的。
抗菌药物不仅可以治疗细菌感染,还有可能预防细菌感染。
例如,在手术前预防性地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抗菌药物的优点抗菌药物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因为它们适用于治疗广泛的细菌感染。
抗菌药物治疗疾病的成功率往往很高。
这些药物可以:•缩短病程时间•减少疾病的症状•防止疾病的复发抗菌药物的缺点抗菌药物也有其缺点,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1.抗菌药物可能产生副作用。
这些副作用包括腹泻、皮疹、荨麻疹、头痛和过敏反应等。
2.抗菌药物可能耗费大量资金。
3.抗菌药物,尤其是过度使用这些药物,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
滥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滥用是一大问题。
滥用包括:1.不必要的处方2.超量使用3.用于非细菌性感染的治疗4.使用低剂量或不合适的抗菌药物5.治疗病毒性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来治疗病毒感染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有效。
此外,如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时,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细菌将不再对当前的抗生素起作用,这就需要使用更强的抗生素来对抗细菌。
这个过程可能不断重复,直至没有可用的抗菌药物可用。
滥用抗菌药物已经导致许多菌株产生抗药性。
这样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
基于这个问题,许多医护人员和公众都已经开始寻找另一种方式来预防疾病,而不使用抗菌药物。
药学毕业论文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工具,但由于滥用和不恰当使用,导致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
因此,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进行探讨,是药学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抗菌药物的分类、临床合理应用的原则、耐药性的机制和防控措施。
首先,抗菌药物可以分为抗菌素和抗生素两大类。
抗菌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而抗生素则分为广谱抗生素和狭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可以同时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效果较好,但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与传播;狭谱抗生素则只对其中一种或几种细菌有效,选择性更强,但对多重感染可能无效。
了解抗菌药物的分类,对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应根据感染部位和致病菌的敏感性进行药物的选择。
其次,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免疫状态,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与用药途径。
此外,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药物疗效和患者的临床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恰当使用,导致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
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机制非常复杂,包括突变、基因转移和获得性耐药基因等。
为了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与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医生和药师应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能力。
其次,加强药物使用监管,限制抗生素的滥用与过度使用。
此外,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大众的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意识。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至关重要。
药学毕业论文可以从抗菌药物的分类、临床合理应用的原则、耐药性的机制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最后,希望通过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能够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与传播,从而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分析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但不当的使用会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保护抗菌药物疗效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首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因素、感染临床表现、耐药情况和药物特点等因素。
应选择对目标病原体敏感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广谱抗菌药物,尽量选择狭谱抗菌药物。
此外,应优先选择已有临床试验证明疗效的抗菌药物,避免使用尚未经充分研究的新抗菌药物。
其次,考虑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抗菌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感染部位和病原菌的药敏结果等因素进行调整。
合理的剂量可以确保足够的药物浓度达到杀菌或抑菌的作用,避免低剂量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另外,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情况选择给药途径,注重药物在感染部位的浓度。
再次,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
抗菌治疗的时间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原菌的清除情况来确定。
过长的使用时间不仅无法提高治疗效果,还容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因此,应及时评估治疗效果,根据临床需要及时停止抗菌药物的使用。
此外,应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不仅包括治疗过程中的使用,还包括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在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相关指南,选择对手术切口感染常见菌株敏感的抗菌药物,并且严格控制使用时间。
在医疗机构中,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卫生、设备消毒等方面的管理,减少感染的发生,从根本上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最后,加强监测和评估。
应建立监测系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耐药情况和感染疫情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策略,并加强对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认识和水平。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是保护抗菌药物疗效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考虑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控制使用时间、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加强监测和评估等是实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措施。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以下是整理推荐的一篇探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应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优化抗菌治疗”既能有效的治疗感染性疾病,又能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抗菌药的滥用易导致细菌耐药,使医院难治性感染增多,导致皮肤黏膜和重要器官的损伤、免疫系统的抑制、增加二重感染机会等,要按原则选用抗菌药,避免滥用。
因此,做到抗菌药的合理使用,尽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产生耐药性和二重感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耐药性;抗菌药;副作用一、合理选用抗菌药物1.所选药物的抗菌谱应对感染的微生物有效(最好是首选)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肺炎球菌致肺炎,草绿色链球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它们对青霉素仍敏感,所以宜首选青霉素。
大环内酯类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但不宜用于严重感染,红霉素对G-菌无效,但对支原体肺炎有效。
链球菌感染不宜用庆大霉素,因氨基糖苷类属静止期杀菌药,只对需氧G-杆菌作用较好,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志贺菌属等,其特点是对厌氧菌无效,对链球菌、肺炎球菌作用较差。
哌拉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全身感染。
对青霉素耐药时,应首选苯唑西林。
院外呼吸道感染应选氨卞西林为宜,但氨卞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头孢曲松、头孢派酮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活性强,尤其是对肾脏基本无毒,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但对金葡菌的作用不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氯霉素是控制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对流感杆菌引起的脑膜炎有效。
万古霉素是治疗抗菌药相关性伪膜性肠炎的首选药,也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亚胺培南或头孢曲松是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首选方案。
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炎的细菌感染有独特的疗效。
2.注意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过程透过血脑屏障好的药物可用中枢感染,治疗各种脑膜炎时,可选易进入脑脊液的抗菌药如头孢噻肟,氯霉素、氨卞西林、磺胺等。
浅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摘要】抗菌药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
抗菌药物的使用使过去许多致死性疾病得以控制。
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不合理用药,特别是滥用,也给治疗带来严重问题,如毒性反应、变态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耐药性等。
另外,抗菌药的滥用也造成资源浪费、医疗费用上升等社会问题。
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其抗菌作用,降低毒副反应、减少细菌耐药性,必须合理应用。
【关键词】抗菌药的合理用药;生理病理情【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50-021 明确病因,针对性选药确定感染部位、致病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的敏感度为抗菌药合理应用的前提。
对患者患细菌性感染,在临床症断的基础上预测最有可能地致病菌,根据其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度与耐药的变迁,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经验治疗。
病情严重者,应对各种条件标本进行图片染色检查、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度试验,在需要时做联合药敏与血清杀菌实验。
故经验治疗不佳者,可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适当调整用药。
然而,任何实验室检查方法都有其固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微生物检查更是如此,我们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完全拒绝,必须结合临床实际。
2 依据药动学/药效学原理指导临床用药2.1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即药物的杀菌活性与与药物浓度维持在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上时间的长短有关,而药物浓度继续增高时,其杀菌活性和速率并无明显改变,血液或组织内药物浓度低于mic值时,细菌可重新生长繁殖,此类抗菌药物抗菌后效应较弱,如β-内酰胺类、林可霉素类,部分大环内酯类。
该类抗菌药采用小剂量多次给药,甚至持续给药(静脉滴注),是延长其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重要办法,既可提高疗效,又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2 浓度依赖性药物即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即药物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此类药一般具有首剂效应。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方案【中图分类号】r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400-02【摘要】本文论述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阐述抗菌药物滥用的问题,结合我国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指导原则和管理办法,提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方案,以期为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方案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目前,抗菌药物滥用在我国非常严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抗菌药在国外的临床使用率不超过30%,而在国内三级医院保守估计要达到60%-70%,二级医院甚至超过80%。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也显示,我国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70%。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2公众安全用药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近四成居民表示家中常备抗生素类药品,23.9%的居民感冒后选择使用抗生素,仅40.1%的居民会在服药前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以抗生素为主的抗菌药物滥用问题依然非常严重[1]。
抗菌药物使用混乱导致细菌耐药性强势崛起,而抗菌药物研发速度滞后,耐药菌感染可能面临无有效药物可用的境况,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细菌耐药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扭转滥用抗菌素的现状,世卫组织今年推出了6项政策一揽子计划,包括与社会多方合作并制定国家计划、加强监测和实验室能力、确保有质量保证的基本药物的连续可及、减少抗菌素在食用动物中的使用、强化感染预防与控制、支持创新和研发新工具等。
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我国政府和各级卫生机构管理措施逐年升级,2011年4月卫生部发布了《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随后又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但抗菌药物滥用与细菌耐药性泛滥防不胜防,日趋恶化。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论文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抗菌药合理应用
近年来,抗菌药耐药的现象日趋严重,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甚至被当成了“万能药”,滥用的情况严重,抗菌药一旦被滥用,不仅不利于健康,还会给人体带来严重伤害,不合理使用抗菌药,会导致耐药性、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等危害。
所以,合理应用抗菌药是目前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提出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我国现阶段抗生素使用情况
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非常普扁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经验性或臆断性用药、适应证过宽或失控、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用药方法不当、社会因素及经济利益的影响。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我国抗菌药物的总体使用率偏高,为70%~80%,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合理用药。
合理选用抗菌药的概念就是安全、有效、经济、适用。
合理使用抗菌药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适应证,适应证必须是细菌性感染,并且有明确的感染部位、感染性质和感染诊断[1]。
如感冒发烧吃抗菌药,但感冒是病毒感染,只需对症处理。
大部分需要患者的自身恢复。
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化脓是要用抗菌药的。
浅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论文浅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论文抗菌药物的使用,使过去许多致死性疾病得以控制。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毒性反应、耐药性、二重感染等。
为了获得抗菌药物的最佳疗效,减少各种副作用,广大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抗菌素的使用。
1抗菌药物的应用(1)有针对性地采用抗菌药物;(2)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治疗作用,但对病毒无效; (3)不作退热用,发热原因不明等不宜轻易采用抗菌素。
以抗菌药物作为确立诊断的捷径的依据并不可靠。
2选用抗菌药要考虑临床疗效及耐药性抗菌药物的选择要明确药理作用。
严格掌握适应证,临床用药要全面考虑。
掌握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是:①疗效高;②副作用小;③使用方便;④价廉易得。
在临床上应用抗菌药时,绝大多数感染用一种抗菌药治疗有效时,不需要采用二种抗菌药。
发热待查者不宜使用抗菌药。
Www..CO m预防性、治疗性和联合使用抗菌药品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3.l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发挥抗菌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降低毒性。
扩大抗菌谱,有利于混合感染的治疗。
防止或延迟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3.2联合用药的指征①病因不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难于控制病情者,如肠穿孔后腹膜炎。
②用一种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如慢性尿路感染等。
③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为了减少或不发生耐药性,要联合用药。
④有些抗菌药物不易渗入感染病灶所在部位时。
⑤为了防止二重感染,在使用广谱抗菌药的同时常加抗霉菌药物治疗。
以减少发生二重感染的机会。
⑥单用某一种抗菌药物作用较弱,联合应用就能显示出强大的抗菌作用,如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治疗肠球菌感染时。
4联合用药的规律①繁殖期杀菌剂与静止杀菌剂可获得增强作用。
如β卜内酰按类与氨基苷类。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论文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目前,我国的医疗领域对于抗菌药物的应用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抗菌药物的大规模使用已经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众所周知,抗菌药物对于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所以其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对于抗菌药物的大规模应用,普遍存在较多不合理的情况。
一定程度的滥用不但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还容易引起耐药菌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等危险事件发生,对患者自身健康和公用医疗卫生的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总结我国目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对于临床指征不明的病例,存在错误用药情况;对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错误使用抗菌药物,造成抗菌药物滥用情况时有发生。
(2)临床中存在错误应用对感染细菌不敏感,或使用具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的案例。
对于安全性存疑的抗菌药物,没有经过仔细斟酌比对就进行使用,造成了用药危险事件发生。
(3)许多医院科室采用大处方诊疗,对于抗菌药物,动辄进行联合应用。
方法不当,导致许多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延长了住院时间,且效果不佳。
2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则与临床合理应用2.1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首先要保证使用药品的安全性,以及对症治疗的绝对安全。
在此前提下确保治疗效果,在用药过程中严格应遵循明确的用药规范。
其次对于非感染性疾病,或者已经确诊的病毒性感染疾病,严格禁止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病原学检查和药敏培养应认真执行,根据显示结果,审慎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与此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应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产生和二次感染事件的发生。
对于急性感染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72小时后,如果患者仍没有明显改善症状,则要判定药物使用是否对症,以便及时更换药品,确保治疗及时。
最后要注意避免随意性联合用药。
2.2TDM临床药学研究应用。
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对于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目前我国开展临床药学抗菌药物干预的有效方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抗菌药物在临床运用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不仅影响了患者健康,而且不利于卫生事业发展。
为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期望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抗菌药物;滥用;问题;对策抗菌药物在治疗与预防各种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2][3]菌药物临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1 抗菌药物临床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1 用药盲目在当前抗菌药物的使用中,盲目用药是最突出的问题。
具体又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首先,抗菌药物的使用没有选择性。
比如需氧菌与厌氧菌没有得到准确的区分;对不同患者没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对病情的严重程度没有区分等。
由于抗菌药物的使用没有选择性,导致在临床中“统一处方”现象较为严重。
其次,在用药中,医师更多地凭借经验决定用药,缺乏足够的标本培养、耐药实验,用药没有科学验证。
第三,对本地区的耐药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用药难以实现目的。
第四,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没有较好的了解,尤其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对它们之间的拮抗作用缺乏足够的了解。
1.2 药剂人员缺乏参与抗菌药物使用指导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第一,药剂人员的工作场所主要集中在药房,根据处方发药成为他们的主要工作,药剂人员并不深入具体的治疗和临床科室之中。
第二,在目前的医药管理体制下,为了实现绩效考核目标,医师倾向于多开药、开贵药。
作为负责审方的药剂人员,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纠正,但是在绩效考核以及同事情面等因素的影响下,药剂人员的审方责任落实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抗菌药物的滥用。
第三,药剂人员和医师平日缺乏沟通与了解,也影响了合理用药的推动。
1.3 医院与患者难以有效监督抗菌药物的使用就医院而言,目前很多医院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体制。
此外,在“增收”的影响下,院方也难以有效监管医师的用药。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并不具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因此对医师存在盲目的听从。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5篇范例]第一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2017年第一季度耳鼻咽喉科抗菌药物培训内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选用原则(一)非限制使用:对轻度及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二)限制使用:对中、重度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应严格控制。
对危重、紧急情况或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四)氟喹诺酮类药物:应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加强管理。
2017年第一季度耳鼻咽喉科抗菌药物规范使用整改及自查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科成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活动小组并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和整改,现汇报如下:一、调查情况1、抗菌药物基本情况调查目前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强度、使用率。
2、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以下不合理现象:(1)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联合用药率过高。
(2)未按照规范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医师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给药方式和剂量存在问题。
目前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者比例较高为主,这说明抗菌药物给药方式存在不合理现象。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药物安全抗菌药物的发明与运用,对于人类医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药性也不断发展,导致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
这一问题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威胁,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及药物安全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保障药物疗效的基础。
目前,一些人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了抗药性菌株的蔓延。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在确诊病原体后选择适宜药物,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时间进行治疗。
此外,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在养殖业、农业和环境中的使用,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其次,加强药物安全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
随着新药研发的不断推进,抗菌药物的种类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然而,新药物的上市往往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因此,加强对现有药物的安全监管是至关重要的。
药物安全监管应包括对药物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全程监控,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此外,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也是保障药物安全的重要环节。
另外,公众的健康教育也是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药物安全的关键。
对于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副作用的认知可以帮助公众正确用药,避免不必要的滥用和过度使用。
医生应在处方药物时向患者详细解释用药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加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此外,媒体和学校也应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药物安全的认知。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药物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医生、患者、药品监管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医生应当始终坚守医德,根据病情和病原体种类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并严格按照规定使用药物。
患者应加强自我健康管理,不滥用抗菌药物,依从医嘱完成治疗。
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药品监管,保障药物质量,及时汇总和发布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加强对消费者的警示教育。
公众应自觉保护自己的健康,遵循医嘱和药物使用说明书,不自行随意购买和使用药物。
总之,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药物安全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引言抗菌药物是指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对于许多细菌感染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然而,抗菌药物不仅可以治疗感染,还可以导致耐药细菌的产生。
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义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过度使用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耐药细菌的出现将对治疗产生挑战。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保护药物的有效性。
减少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会引起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的健康。
节省医疗资源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会增加医疗成本,浪费医疗资源。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够节省医疗资源,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
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增减用药剂量或停药,避免过量或过短使用药物。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时,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药物,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合理选用药物疗程和剂量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病原体、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疗程和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的使用。
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用药方案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如有需要请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无效或过度治疗。
结语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过度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会对患者和公共卫生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保护药物疗效、减少耐药性、降低不良反应和节省医疗资源的重要措施。
只有遵循医嘱用药、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药物、合理选用药物疗程和剂量,以及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用药方案,才能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简析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摘要】抗菌药物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各种感染性疾病,过量和长期或不该使用后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临床中,滥用抗菌药物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患者疾病治疗转归难度加大。
为此,国家卫生部适时颁布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办法,要求医学界和人民群众一定要正确认识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求合理使用,本文就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合理使用原则进行了分析,对用药指征、用法和剂量等方面进行了简析和探索,希望能为广大医务人员和普通民众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面有所思忖和帮助,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菌药物;适应症;合理使用提起抗菌药物,人们并不陌生。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物)在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和某些传染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1]。
抗菌药物应用的同时也带来很多不良反应或后果,严重的可以致残或致死。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感染,尽可能地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减少耐药菌产生的机会,合理选择和应用抗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关键是要掌握用药的指征,即该不该用和该用哪一种抗菌药物必须要有充分的依据,同时要注意用法和剂量的适当。
药物的抗菌谱、抗菌作用、药物的体内动态、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等特点均是正确选药、给药的基本依据。
1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抗菌药物主要是针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因此必须首先明确感染的病原和感染的部位。
但在临床上常因病情紧急,需要在确定病原和感染部位之前靠经验性判断选用抗菌药物。
此时,针对临床感染中毒症状的认识相当重要,这是区分感染和非感染的基本手段。
根据感染中毒症状,再结合血常规检查,对感染的病情作出初步判断,依据临床经验应用抗菌药物,同时注意采集有关标本分离的病原菌。
以获得的阳性培养结果,对抗菌药物适时进行调整。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适应症有: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外耳道流脓;②鼻窦炎,表现为流脓性鼻涕;③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④细菌性感冒合并高烧(体温超过39.5℃),持续增长1-2天不退或有高热惊厥者;⑤细菌性肺炎;⑥血常规报告白细胞超过12000个/㎜3,嗜中性粒细胞超过80%。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也日新月异。
在我们的医疗实践中,抗菌药物在治疗细菌感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了不良影响,并导致了全球范围内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进一步加剧。
因此,建立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和加强抗菌药物研究已经成为了当今医学界的紧急课题。
第二章: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抗菌药物主要针对细菌感染。
在临床实践中,广谱抗生素被普遍使用,这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不良反应的增加以及药物成本的增加等等。
此外,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也对医疗事业和医疗保险带来了诸多挑战。
第三章: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一方面,细菌自身就可能存在抗药性,抗生素的使用使得那些特别耐药的细菌得以存活并继续繁殖;另一方面,抗生素的使用也会对人体内正常的微生物群产生影响,从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而这正是某些抗生素耐药性发生的起因。
第四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研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防止抗菌药物耐药性出现和传播的重要措施。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和治疗指南的制定,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裁减无必要的抗菌药物的使用,从而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并减少药品的不良反应。
第五章: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可保持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品经济负担,最重要的是防止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传播,避免细菌感染的治疗难题。
这也是医疗工作者们需要共同努力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六章: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对策制定和完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是保障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最有效的措施。
针对不同临床环境和不同细菌耐药情况,可制订相应的使用方案和用药管理规范,推广使用抗生素手册,使医务人员得到合理指引,规范抗菌药物的用药行为。
同时,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也是重中之重,可加强医学院校和医院的抗菌药物教育内容,提高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应用水平。
第七章:结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研究是当今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样也是抗菌药物使用者共同需要关注的主题。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摘要】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既要利用其有效的一面,也要注意这些药物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危害,在治疗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力求减少和防止其发生。
【关键词】抗菌药;合理应用;联合用药
【中图分类号】r 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249- 02
为了治疗细菌感染的需要,目前抗菌药广泛用于临床,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例如毒性反应,耐药性,过敏反应,交叉感染等。
为了获得抗菌药物的最佳疗效,减少各种副作用。
广大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抗菌素的使用。
1 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1.1 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治疗作用,但对病毒无效。
1.2 不作退热用。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轻易采用抗菌素。
以抗菌药物作为确立诊断的捷径的依据并不可靠。
1.3 抗菌药物尽量不供皮肤、粘膜等疾患局部应用。
特别是青霉素的局部应用要避免。
2 选用抗菌素要考虑临床疗效及耐药性
抗菌药物的选择要明确药理作用,严格掌握适应证,临床用药要全面考虑,掌握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是:
2.1 抗菌疗效高;
2.2 抗菌
副作用小;
2.3 使用方便;
2.4 价廉易得。
在临床上应用抗菌药时,绝大多数感染用一种抗菌药治疗有效时,不需要采用二种抗菌药。
发热待查者不宜使用抗菌药。
预防性、治疗性和联合使用抗菌药品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3 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3.1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发挥抗菌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降低毒性。
扩大抗菌谱,有利于混合感染的治疗。
防止或延迟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3.2 联合用药的指征
3.2.1 病因不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难于控制病情者,如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2.2 用一种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如慢性尿路感染等。
3.2.3 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为了减少或不发生耐药性,要联合用药。
3.2.4 有些抗菌药物不易渗入感染病灶所在部位时,所以在治疗流性脑脊膜炎时常和氯霉素联用。
3.2.5 为了防止二重感染,在使用广谱抗菌药的同时常加抗毒菌药物治疗,以减少发生二重感染的机会。
3.2.6 单用某一种抗菌药物作用较弱,联合应用就能显示强大抗菌作用。
如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治疗肠球菌感染时。
4 联合用药的规律
4.1 两种杀菌作用联用,可获得协同作用。
如:先锋霉素类,青霉素,链霉素。
4.2 两种抑菌作用的药物联用可收到累加作用。
如:磺胺类四环素类,红霉素。
4.3 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药物联用,可能出现拮抗作用。
4.4 有相同毒性作用的药物多不联用,以免增加毒性。
5 了解抗菌药的副作用
为了有效地治疗疾病,不但要了解抗菌药的性能,使用方法和剂量,还要详细了解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5.1 毒性反应:包括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肝肾、胃肠道及局部损害等。
5.2 过敏反应:用药后有皮疹,血清病样反应及过敏性休克。
用青霉素前一定要做皮试。
5.3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庆大霉素和链霉素对第八对脑神经有损害。
因此,对肾功能差者和新生儿要慎用。
5.4 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氯霉素能致急性再障,治疗时要定期检查血象。
5.5 对肝的损害: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联合用药时,对肝功能损害大,可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等。
5.6 对胃肠道反应:红霉素、甲硝唑等可引起恶心、广谱抗菌素还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及难辨芽胞杆菌性肠炎。
6 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要严加控制
其预防性应用仅适于下列情况:
6.1 风湿病患者可采用青霉素以消灭咽部的溶血性链球菌,从而防止和减少复发。
6.2 感染病灶的切除术,使用适当的抗菌药防止感染扩散。
6.3 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前适应用青霉素,可以防止亚急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6.4 容易患链球菌感染的患者,当感染流行时,可用磺胺类或青霉素。
6.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用磺胺嘧啶预防。
6.6 肺部化脓性病变作肺切除术时,可按药敏情况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
6.7 大面积烧伤,可用庆大霉素,多粘菌素或半合成耐青霉素酶的一些新青霉素等,以防治绿脓杆菌及其它细菌感染。
6.8 昏迷患者,宜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6.9 长期大量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预防继发感染,可并用抗菌药物。
6.10 结肠手术前口服氨基甙类或难以吸收的磺胺类,杀灭肠道细菌,防止术后感染。
6.11 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
7 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
7.1 联合用药一般宜限于两种抗菌药联合使用,最多不超过三种
抗菌素菌药的联合应用。
7.2 对于一般性感染的常规治疗是不需要联合用药的。
7.3 抗菌药的联合应用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6版.
[2] 李俭春,施毅,赵蓓蕾,潘涛.主编《临床合理用药指南》.
[3] 宋澄清,石焕阶,徐文祥,张进.主编《临床合理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