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血必净(内容清晰)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5
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脓毒症(Sepsis)是引起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及药物。
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成为治疗脓毒症的新的重要措施之一。
血必净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和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物,现代药理证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减少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降低急性炎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因此,血必净自问世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及认可,相应的研究也在各大医院纷纷出现。
本文拟就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1.脓毒症的免疫学特点脓毒症(Sepsis)是严重感染、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诊断标准为: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感染证据(感染灶或细菌学检查)。
严重的脓毒症往往可导致脓毒症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已成为临床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40万人发生脓毒症,其中死亡人数超过10万。
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烧伤面积>30%者约40%并发脓毒症,其中约20%的脓毒症患者最终转为MODS,死亡率高达50%左右。
对危重病患者的研究显示,脓毒症发病率为15.7%,其中61.1%进一步发展为MODS,病死率为30.6%。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脓毒症的发病率未见下降反而有上升的趋势。
2002年10月,美国危重病协会(ESICM)、美国胸科医学会(SCCM)和国际脓毒症论坛提出了《巴塞罗那宣言》,共同呼吁采取措施减少世界最古老、最具杀伤力的疾病——脓毒症,争取在今后5年内将脓毒症的死亡率降低25%。
由此可见,脓毒症是现代危重病学的一个突出难题,加强脓毒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严重创(烧)伤、手术或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表现为双向性改变,即一方面表现出以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为特征的过度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以吞噬功能和白细胞介素-2(IL-2)等产生降低为代表的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症(CARS)。
血必净注射液在急危重病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标签:血必净注射液;急危重病血必净注射液是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奠基人王今达教授以古方血府逐瘀汤为基础精炼出的静脉制剂。
由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功效。
血必净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危重病,如由感染引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以及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及毒物中毒等疾病,经过大量临床实践,疗效满意。
现将其有关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血必净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目前,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MODS的治疗仍是一个辣手的问题,死亡率仍很高。
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这些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措施。
中药血必净在临床及动物实验治疗急危重病,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血必净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和当归等活血化瘀药。
现代药理证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抑制纤维母细胞合成胶原,使肥大细胞增多,降低急性炎症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并使炎症病灶局限化,抑制炎性肉芽肿形成,同时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吸附能力,使血肿和其他坏死组织易被吸收,从而促进病变的修复和治愈。
经过长期大量的基础与临床验证,血必净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解毒、菌毒并治等功效。
研究显示,血必净注射液具有对抗内毒素及发病有关的多种炎性递质的作用,能拮抗TNF-a、内毒素、IL-6、IL-8的释放,增强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HIA-DR)表达,促进免疫功能恢复。
王今达等提出,抗生素联合血必净治疗,即细菌、内毒素、炎性递质并治有显著提高MODS患者存活率的作用。
2血必净注射液的临床应用2.1MODS业已证明,炎症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MODS的发生与发展,而血必净具有抗炎、调节机体免疫,降低MODS患者的死亡率。
常文秀等观察了血必净对MODS患者的影响,发现血必净联合西药治疗的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内皮素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说明血必净对MODS患者的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烧伤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面积烧伤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影响。
方法将烧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20例。
治疗组应用血必净治疗;对照组应用西医综合治疗。
结果治疗组PLT PT INR APTT TT FIB 均趋于正常。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烧伤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烧伤脓毒症凝血功能大面积烧伤脓毒症患者往往有凝血功能障碍,予以对症、支持及保护各脏器功能治疗的同时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2007年7月-2009年7月我科收治40例烧伤脓毒症患者中, 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5±5)岁,烧伤面积平均50%±5均符合烧伤脓毒症的诊断标准[1]。
其中火焰烧伤23例,化学烧伤10例电烧伤7 例均合并凝血功能异常。
其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4例;3个以上脏器出血4例,2个以上脏器出血8例,1个脏器出血19例,(其中皮肤出现出血点及瘀斑6例,消化道出血6例,气道出血5例,血尿10例),无明显脏器出血,但穿刺部位有严重出血倾向者10例,穿刺后按压时间0.5-2.0小时。
1.2治疗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在治疗烧伤创面的同时给予抗感染、保护脏器功能,保护胃粘膜、营养支持及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血必净注射液50-10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二次,10天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出血情况及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变化。
出血情况改善、凝血指标恢复正常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内信息量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血必净治疗脓毒性休克疗效探讨【摘要】脓毒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低血压、高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血必净是一种治疗脓毒性休克的常用药物,其主要机制包括清除内毒素、抑制炎症反应等。
本文通过对血必净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观察和并发症分析,探讨了其在临床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结论部分总结了血必净在治疗脓毒性休克中的价值和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整体而言,血必净在治疗脓毒性休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临床价值还需进一步验证,未来研究应该着重探讨如何提高其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血必净、治疗机制、临床疗效、并发症、疗效影响因素、临床作用、价值和局限性、未来研究、血流动力学、细菌感染、免疫炎症反应、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血清学参数、临床试验、炎症介质、免疫调节、病死率。
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脓毒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引起,特征是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加上脓毒性休克病理特征,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高热、寒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
脓毒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多为血流感染导致微血栓形成、毒素释放、促炎细胞因子过度释放等,进而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目前,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休克状态维持和器官支持等,但疗效有限,仍有许多患者难以控制病情。
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迫切。
血必净是一种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新型方法,其通过吸附清除血浆中的致病因子和毒素,调节炎症反应等途径,对脓毒性休克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潜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必净在治疗脓毒性休克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1.2 前人研究综述脓毒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有许多学者对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早期应用抗生素是脓毒性休克治疗的基础,但随着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出现,单纯依靠抗生素已经不能满足对脓毒性休克的治疗需求。
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脓毒症(Sepsis)是引起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及药物。
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成为治疗脓毒症的新的重要措施之一。
血必净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和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物,现代药理证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减少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降低急性炎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因此,血必净自问世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及认可,相应的研究也在各大医院纷纷出现。
本文拟就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1.脓毒症的免疫学特点脓毒症(Sepsis)是严重感染、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诊断标准为: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感染证据(感染灶或细菌学检查)。
严重的脓毒症往往可导致脓毒症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已成为临床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40万人发生脓毒症,其中死亡人数超过10万。
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烧伤面积>30%者约40%并发脓毒症,其中约20%的脓毒症患者最终转为MODS,死亡率高达50%左右。
对危重病患者的研究显示,脓毒症发病率为15.7%,其中61.1%进一步发展为MODS,病死率为30.6%。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脓毒症的发病率未见下降反而有上升的趋势。
2002年10月,美国危重病协会(ESICM)、美国胸科医学会(SCCM)和国际脓毒症论坛提出了《巴塞罗那宣言》,共同呼吁采取措施减少世界最古老、最具杀伤力的疾病——脓毒症,争取在今后5年内将脓毒症的死亡率降低25%。
由此可见,脓毒症是现代危重病学的一个突出难题,加强脓毒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严重创(烧)伤、手术或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表现为双向性改变,即一方面表现出以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为特征的过度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以吞噬功能和白细胞介素-2(IL-2)等产生降低为代表的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症(CARS)。
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指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引言严重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影响多个器官系统功能,临床上常见并发症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在临床治疗中,控制感染、改善凝血功能是脓毒症治疗的重要环节。
而血必净注射液因其具有改善凝血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特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指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一、血必净注射液的药理作用血必净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桃仁、牛血清蛋白、银杏叶、穿心莲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临床上主要用于改善微循环、抗血栓、抗炎等。
桃仁具有祛瘀通络、抗凝血、解痉止痛等功效;牛血清蛋白具有抗炎作用;银杏叶能够扩张微血管、改善组织血液灌注;穿心莲有抗凝血、清热解毒等作用。
综合起来,血必净注射液具有改善微循环、抗炎抗凝血等作用,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二、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1. 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改善凝血功能严重脓毒症常常伴随着凝血功能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时间延长、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等。
研究表明,血必净注射液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降低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
这说明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2. 血必净注射液能够降低全身炎症水平严重脓毒症患者常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多、C 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升高等。
而血必净注射液中的多种中草药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够降低全身炎症水平,减轻炎症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3. 血必净注射液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改善血小板功能,提高血小板聚集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血栓素,从而减轻凝血酶原激活以及血小板过度活化。
这些作用有助于维持凝血-抗凝血平衡,改善凝血功能。
三、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1. 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器官功能严重脓毒症患者常常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血必净注射液中的抗炎成分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器官功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2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山东潍坊 261000摘要:通过实验探究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因子的影响。
将9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血必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5 例。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水平PCT、CRP、IL-6、TNF-α、及APAHCE Ⅱ评分、SOFA评分,结果表明血必净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脓毒症患者血清中IL-6、TNF-α水平。
关键词:脓毒症;血必净注射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前言:脓毒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可累及多个器官,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休克死亡[1]。
近年来脓毒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2]。
一、材料与方法:1.1实验对象选取 2018 年3 月至 2019 年9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潍坊市人民院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 90 例,平均年龄(59.86±9.73)岁。
分成血必净组和对照组,各组均 45 人。
所有患者参照《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中脓毒症诊断标准获取。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
血必净组对比对照组治疗方案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 mL/支),连续应用7天作为1疗程。
1.3观察指标在两组治疗前、治疗 3 天、7 天后,分别对两组进行APAHCE Ⅱ评分、SOFA 评分,并检测血TNF-α及 IL-6 的水平。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实验结果:2.1血必净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 IL-6、TNF-α水平比较表1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中 IL-6、TNF-α水平比较(,ng/L)2.3血必净组与对照组APAHCE Ⅱ评分及 SOFA 评分治疗前后的比较APAHCEⅡ评分、SOFA 评分比较表 3 两组讨论:脓毒症后期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包括肺脏、肾脏、肝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多种器官受损,最后感染性休克致死,具有高发病率,高残疾和高死亡率的特点[3]。
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指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探讨了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指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通过分析文献和临床数据,我们发现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风险。
血必净注射液还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血必净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凝血酶活性等途径发挥作用。
血必净注射液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效果,对患者的预后有着显著影响。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并寻求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严重脓毒症、凝血指标、临床预后、影响机制、未来研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严重脓毒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病死率仍然较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
目前,抗生素是治疗脓毒症的主要方法,但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有限。
人们开始尝试使用血必净注射液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血必净注射液是一种通过清除体内的毒素和代谢产物,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稳定内环境的药物。
临床研究表明,血必净注射液在治疗脓毒症患者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对凝血功能和临床预后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指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为严重脓毒症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通过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的研究,力求揭示血必净注射液在严重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指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机制,探讨其在改善凝血功能方面的作用机制;2.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包括患者生存率、病情恢复情况等;3. 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治疗方法、疗效评价等;4. 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积极作用;5.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指标和临床预后的整体影响情况,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治疗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本院治疗的60例ICU脓毒症患者,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
对照组接受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接受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接受不同治疗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应用SF-36量表评估)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ICU脓毒症患者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ICU脓毒症患者;临床效果脓毒症(sepsis)危害性极强,多见于重症感染患者。
具体指的是患者被感染而发生的过度炎症反应。
一旦患者被感染,免疫系统就会出现过度或抑制反应,期间会释放多种炎性因子。
该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病原体引起,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肺部、泌尿道、腹部、皮肤和软组织。
患者感染后,经由血液循环系统迅速全身蔓延,出现循环功能的紊乱、衰竭;其中以高热、心率加快、寒战、低血压、呼吸急促、意识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
若是脓毒症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症状会更加严重,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脓毒症的及时治疗非常关键。
血必净是一种中药制剂,被广泛用于治疗脓毒症。
它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如蟾酥、地黄、桃仁等,具有抗炎、抗菌、抗凝等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血必净注射液治疗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选取在本院治疗的60例ICU脓毒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观察组成员处于29岁-73岁之间,平均年龄(49.01±2.19)岁,男16例,女15例。
对照组成员处于29岁-74岁,平均年龄(49.07±2.22)岁,男15例,女15例。
P>0.05。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疗效观察刘端绘;刘俊;莫毅;梁振杰;陈泽宇;黄鑫波【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6(22)1【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治疗,乌司他丁20万U+0.9% NaCl注射液100 mL,每日3次(治疗两周);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血必净注射液50 mL+0.9% NaCl注射液100 mL,每日2次(治疗两周).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呼吸频率及心率;血清中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含量变化情况及体温、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近期死亡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呼吸频率、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8±1.5)×109/L比(9.8±2.0)×109/L,(60.5±2.4)%比(75.5±2.8)%,(15.8±3.2)次/min比(17.5±3.5)次/min,(68.1±8.7)次/min比(78.5±8.6)次/min,P<0.01];研究组患者体温、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7.8±0.3)℃比(38.4±0.6)℃,(12±4)d比(17±4)d,16.7%(10/60)比35.0% (21/60),P<0.05或P<0.01].研究组治疗后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显著低于对照组[(13.5±1.3) ng/L比(18.7±0.5)ng/L,(16.9±1.2) mg/L比(20.8±1.8) mg/L,(80±24)μmol/L比(124±32) μmol/L、(126±20) μmol/L比(233±35)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可有效改善各项临床指标,减轻患者的痛苦并降低患者病死率.【总页数】3页(P161-163)【作者】刘端绘;刘俊;莫毅;梁振杰;陈泽宇;黄鑫波【作者单位】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区,广西梧州543002;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区,广西梧州543002;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区,广西梧州543002;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区,广西梧州543002;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区,广西梧州543002;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区,广西梧州54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8【相关文献】1.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J], 李暾;沈金蓉2.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疗效观察 [J], 殷朴丽3.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疗效观察 [J], 王娜4.不同剂量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郭艳青;王前进;李华;谢航;施光远5.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疗效观察 [J], 王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必净治疗脓毒性休克疗效探讨血必净是一种血液净化方法,可以通过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废物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在脓毒性休克等危重疾病的治疗中,血必净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血必净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
一、血必净的原理血必净是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或血浆置换等方式,将血液中的过多水分、废物、代谢产物和毒素清除出去,从而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
血必净适用于肾功能损害、高脂血症、急性中毒等很多领域。
二、脓毒性休克的特点脓毒性休克是指由细菌等感染源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通常由严重感染、创伤、烧伤、手术等引起。
伴有下列临床表现: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 或下降>40 mmhg)、组织灌注不足、代谢紊乱、器官功能衰竭等表现。
脓毒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是由于急性炎症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细菌胞壁内毒素是脓毒性休克的主要毒素。
毒素通过与受体结合来激活机体炎症反应,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另外,炎症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凝血机制的紊乱以及细胞代谢障碍等也是脓毒性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
血必净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清除毒素和废物:血必净可以清除血液中的过多水分、废物、代谢产物和毒素,从而减轻毒素引起的炎症反应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2.改善血流动力学:血必净的治疗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血容量和血压,从而改善组织灌注、减轻肾功能损害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3.调节免疫功能:血必净治疗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从而减轻细菌胞壁内毒素引起的炎症反应。
4.纠正酸碱平衡和代谢紊乱:血必净治疗可以纠正酸碱平衡和代谢紊乱,从而减轻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病理生理过程。
血必净治疗脓毒性休克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改善血流动力学、纠正酸碱平衡和代谢紊乱等。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血必净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总有效率在70%以上,且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脓毒症(Sepsis)是引起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及药物。
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成为治疗脓毒症的新的重要措施之一。
血必净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和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物,现代药理证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减少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降低急性炎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因此,血必净自问世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及认可,相应的研究也在各大医院纷纷出现。
本文拟就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1.脓毒症的免疫学特点脓毒症(Sepsis)是严重感染、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诊断标准为: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感染证据(感染灶或细菌学检查)。
严重的脓毒症往往可导致脓毒症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已成为临床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40万人发生脓毒症,其中死亡人数超过10万。
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烧伤面积>30%者约40%并发脓毒症,其中约20%的脓毒症患者最终转为MODS,死亡率高达50%左右。
对危重病患者的研究显示,脓毒症发病率为15.7%,其中61.1%进一步发展为MODS,病死率为30.6%。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脓毒症的发病率未见下降反而有上升的趋势。
2002年10月,美国危重病协会(ESICM)、美国胸科医学会(SCCM)和国际脓毒症论坛提出了《巴塞罗那宣言》,共同呼吁采取措施减少世界最古老、最具杀伤力的疾病——脓毒症,争取在今后5年内将脓毒症的死亡率降低25%。
由此可见,脓毒症是现代危重病学的一个突出难题,加强脓毒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严重创(烧)伤、手术或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表现为双向性改变,即一方面表现出以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为特征的过度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以吞噬功能和白细胞介素-2(IL-2)等产生降低为代表的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症(CARS)。
SIRS一般采用1992年ACCP/SCCM推荐标准,包括下列2项或2项以上体征: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min;③呼吸频率>20次/min或过度通气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2mmHg;④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2×109个/L或<4×109个/L,或未成熟粒细胞>10%。
这两方面共同作用,当平衡打破时,就会构成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进一步诱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E)的发生。
近年来,危重病研究医学认为,在脓毒症(Sepsis)的发生发展中,感染只是一个诱因,过度的炎症反应(SIRS)是Sepsis患者病情发生、发展、加重或恶化的基础,其严重后果就是MODS。
Sepsis的临床特征是继发于各种病因后的持续高代谢状态、高动力循环状态以及过度的炎症反应。
多种炎症因子释放并失控,对机体产生了诸多危害。
目前发现的炎症因子已达数十种之多,其中与危重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最为密切相关的事PCT和IL-6、TNF-a、IL-1。
这些炎症因子的释放,共同导致了SIRS-Sepsis- Sepsis shock-MODS这一瀑布效应的发生和发展。
2.血必净注射液的生物学特性中医学认为:脓毒症属“伤寒”、“温病”学的范畴,运用伤寒、温病的理论研究脓毒症非常合理,这不仅体现在脓毒血症的临床特点与伤寒、温病的临床特点相似,更重要的是两者之间研究的对象一致。
中医学在此类疾病方面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整个中医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认识治疗感染性疾病,即脓毒症的历史。
血必净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和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溃散毒邪的作用,能够拮抗内毒素,拮抗TNF-a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脓毒症、多脏器功能失调综合症等。
有研究提示它有强效拮抗内毒素的作用,也有强效拮抗内毒素诱导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的内源性炎症介质失控性释放的作用;可以增加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血小板聚集率,使血浆血栓素B2含量减少,缩短凝血酶时间及凝血原时间,改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凝血功能异常;对内毒素所致的中毒性损伤有治疗作用,同时可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升高有拮抗作用;能提高血清中抗氧细胞抗体的水平,提高廓清指数K值和吞噬指数a值,激活、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可以减轻肠道黏膜的再灌注损伤,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防止肠道内毒素入血。
3.血必净的临床应用与进展血必净自问世以来,再严重创伤、烧伤、外科感染、脓毒血症、COPD、MODS、药物中毒的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得到了一致的认可。
3.1 基础研究进展谢小军通过使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腹腔重症感染大鼠模型,分别给予太能、血必净、太能加血必净或不予治疗,测定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发现血必净能降低血浆内毒素、TNF-a、IL-6水平,联合应用太能和血必净两者协同作用,能有效的降低IL-6/IL-10比值。
郑军等通过制作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发现血必净能够有效阻抑内毒素导致的炎症反应,同时可以改善肺泡毛细血管血流灌注状态,降低血清中TNF-a,IL-8的含量,可能是其有效减轻肺损伤的机制。
李志军等发现,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治疗组大鼠48h和72h存活率显著升高,且血必净注射液有延长存活时间的作用。
24h血必净治疗组肝脏病理学损伤改变明显减轻。
在4096条基因中,有差异表达的基因122条,下调基因主要涉及神经细胞与神经传导、细胞信号传导、各种基本生物化学物质代谢酶类基因、能量代谢相关基因;上调基因主要涉及细胞骨架与运动类蛋白、细胞周期调控、各种基本生物化学物质代谢酶类基因以及能量代谢相关基因。
结果显示血必净注射液能延长脓毒症大鼠的存活时间,并具有肝脏保护效应,其作用环节可能涉及物质代谢、脂类代谢基因、免疫、细胞信号传导等多方面。
3.2 临床应用及进展血必净自问世以来,被广泛的应用于严重创伤、烧伤、外科感染、脓毒血症、COPD、MODS、药物中毒的多个领域,相应的研究也纷纷涌现出来,成为脓毒症及MODS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林福清等通过对比血必净治疗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以及APACHE III评分,发现“血必净”注射液可明显降低SIRS患者中性粒细胞活性,减少自身组织的破坏,改善患者的预后。
王蔼卿等[15]对照观察血必净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 PA CH EII)评分及血浆蛋白C水平,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
明自强等[16]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随机对照研究,发现2组患者治疗后TNF-a和IL-6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两组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和尿素氮(BUN)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且治疗组前三项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
提示血必净对老年脓毒症的肝.肾.心脏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潘永[17]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2h时胃张力计盐水胃黏膜pH值(pHi),发现血必净注射液具有保护脓毒症患者胃肠道黏膜的作用。
孙成考[18]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碳(NO)和丙二醛(MDA)的影响,并讨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发现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较正常组ET.NO.ETPNO.MDA及内毒素均明显增高;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各值明显降低。
得出结论SAP时血必净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分泌ET和NO,优化其比值,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同时拮抗内毒素,对SAP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黄勇波[19]生素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联合治疗,观察血必净注射治疗液治疗外科感染性疾病的疗效。
发现治疗组的病人短期内感染得到控制,住院时间缩短,而住院费用未有明显增加。
唐冰,朱家源[20]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指标.心肌酶.动脉血气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血必净注射液能显著降低严重烧伤患者炎症介质的释放,有效保护患者的脏器功能。
王玉春[21]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5d的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气道压力.动脉血气以及成功撤机率、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病死率,发现血必净注射液有利于机械通气患者拔管撤机,能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ICU病死率。
王庆,赖国祥[22]净与甲泼尼龙的治疗效果,发现血必净组治疗7天后APACHE III 评分从(77.9±8.8)分降到(57.61±2.0)分;甲泼尼龙组从(75.8±5.2)分降到(58.6±15.6)分,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两组治疗后WBC、N%、CRP、TNP-a和ALT、AST、TbiL、SC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血必净组和甲泼尼龙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5.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提示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血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甲泼尼龙的抗炎作用类似。
陈齐红,郑瑞强[23]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白细胞计数(WBC)和Marshall评分,并抽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水平,并记录患者28d的病死率。
结果显示疗程结束时血必净组体温[(37.2±0.6)°C 比(37.9±0.6)°C]、[(9.6+2.2)X109/L比(11.2±1.5)X109/L、Marshall评分[(2.1±1.9)分比(2.8±1.8)分]、IL-6[(0.37±0.34)ng/L]比(2.33±2.06)ng/L、IL-10[(0.82±0.66)ng/L比(2.98±1.99)ng/L]及28d的病死率(4.2%比2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
说明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实现。
刘清泉等【24】进行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中心临床研究,发现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尤其在降低体温、改善呼吸急促方面有优势,是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有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