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整理复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38.23 KB
- 文档页数:4
绪论单元测试1. 做一个史官就必须要具备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就是不能善善,不能恶恶。
A:对B:错答案:A2. 研究历史,学习历史,最重要的就是要知人论世。
A:对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 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第二个革命性的变革是A:语言B:网络C:文字D:造纸术答案:C2. 我们现在仍然处在电子传播时代当中。
A:错B:对答案:B3. 一个非常典型的介于口语传播和文字传播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的证据是A:三字经B:西游记C:诗经D:竹简答案:C4. 北宋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中央形态的官报是A:小报B:塘报C:敦煌进奏院状D:邸报答案:D5. 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有A:都进奏院B:提塘C:六科D:通政司答案:BCD6. 北宋出现的以刊登新闻和时政材料为主的不定期非官方的出版物是A:告示B:进奏院状C:小报D:邸报答案:C7.明代“邸报”没有固定的报头。
A:错B:对答案:B8. 中国最早出现报纸的朝代是A:唐朝B:北宋C:西晋D:南宋答案:A9. 元代民间新闻传播的主要形式是A:布告B:小本C:邸报D:小报答案:B10. 明代邸报的读者主要是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A:知识分子B:官员C:士大夫D:布衣答案:ABC第二章测试1. 现代意义上近代化的报刊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A:欧洲B:南美洲C:北美洲D:日本答案:A2. 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其创办人为A:马礼逊B:麦都思C:郭士立D:米怜答案:C3. 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A:《蜜蜂华报B:《子剌报》C:《香港钞报》D:《德臣报》答案:A4. 鸦片战争以后哪个地方迅速地发展成了近代中国最早的报业中心。
A:香港B:上海C:南京D:澳门答案:A5. 最早出现在上海的英文报纸是A: 《万国公报》B:《北华捷报》C:《六合丛谈》D:《字林西报》答案:B6. 关于《六合纵谈》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伦敦布道会传教士伟烈亚力主编B:梁启超也曾参加该刊编务C: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D:上海的第一家传教士报刊答案:B7. 1874年9月5日, 《中国教会新报》改名为《万国公报》,转型主要表现在A:更加注重报纸的可读性和时效性B:内容改变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C:其内容改变为以介绍西学知识为主D:读者对象由教徒教友扩展为社会各界人士答案:CD8. 出现中文商业报纸的时代背景有A:报刊之间竞争激烈B:对商业广告的需求大增C: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D:西方商品的大量涌入答案:BCD9. 路透社远东分社的成立是中国通讯社之始A:对B:错答案:A10.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于马六甲,它的创办掀开了中国在欧洲出版报刊的序幕。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1)最早出现的传播新闻信息的方式是口头传播。
(2)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它是进行宣传鼓励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它直接面向大众,能取得现场实效。
(3)孙樵的《经纬集》中有一篇文章《读“开元杂报”》开元杂报:指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不是印刷的,传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
孙樵的文章证实了唐代确有官方发布、抄录、传播新闻的做法。
“开元杂报”就是抄件。
(4)中国古代报纸,通称为“邸报”。
中国古代报纸的特征:①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
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不仅设有专文、专讯,甚至连专门采访的新闻都没有。
②它的形式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也没有标题,更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文字体裁的分野。
没有固定的形式和版面,当然也没有广告。
③它的发行与传递也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的,而不是由报馆出版、发行的。
那时还没有作为独立行业的报业。
(5)据考证,到唐代才有确证出现了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即今人所说的中国古代报纸。
(6)敦煌进奏院状(归义军进奏院状):是现在仅存两份唐代的官报,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怀申派驻在朝廷的进驻官发回沙洲的,因沙洲在今敦煌地区,两份进奏院状均属敦煌文物,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即归义军进奏院状。
(7)邸报这个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8)宋代太平兴国八年又成立都进奏院,统一管理各进奏院。
(9)定本制度:宋代的官报的审查制度,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
办法是: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据此发抄。
这种制度始于公元999年只实施到南宋末。
(10)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我国古代有过三种不同类型的报纸一、邸报:1、邸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
2、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
(1)、唐朝报纸均为手抄,由上都进奏院发行,最早见于唐孙可之所著《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
(“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唐代。
)(2)、宋朝最早出现“邸报”一词,使用雕版印刷,由门下省领导,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完全具备中央官报的性质。
宋王朝制定了“定本”审查制度。
“定本”审查制度:①宋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报的舆论控制而推行的一项制度;②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③“定本”,指进奏院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宰相审查通过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3)、明代官报,由通政司、六科、提塘传发,采用活字印刷。
3 邸报的内容:(1)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2)封建皇朝的法令、公报;(3)官吏的升降、任免、赏罚、调动;(4)官吏的奏疏和皇帝的批示等;二、小报:1、中国古代非法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最早见于周麟之《海陵集》中的《论禁小报》。
2、小报较以前出现的邸报更具新闻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要求和愿望。
我国新闻史上将“新闻”一词与报业联系起来的最早记载见于南宋赵升《朝野类要》。
3、小报由邸吏与书肆主人非法经营,连续发行,传播较广,宋明清屡禁不止。
4、小报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的终结,是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
三、京报:1、中国明清时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民间报纸,始于明末,盛于清代,最早出现于京都,故名《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
2、京报经政府允许,由民间报房经营。
清朝民间报房源于“提塘”这一官方机构。
3、特点:(1)公开发行,接受常年订阅,读者范围广泛,主要是官僚、士绅、商人。
(2)有固定的报名、形式及印制发行机构。
事件1.《苏报案》性质:是清王朝勾结帝国主义势力迫害革命报刊和报人的事件。
P97—P99起因:1903年5月,陈范聘请章士钊、章太炎为主笔和撰稿人,发表了许多鼓吹反清的言论,其中以关于邹容“革命军”宣传以及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影响最大。
这些文章的发表,引起了清政府的仇恨。
经过,结果:1903.7,清政府以《苏报》刊载了反清文章和章太炎、邹容抵毁清政府为由通过上海租界捕房逮捕了苏报的一些负责人,主编章士钊等事先逃走,章太炎等人被捕,邹容自行投案,苏报馆被查封,经过十个月的审讯,租界当局判处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苏报》永远停刊。
意义:这件轰动一时的案件,通过传媒的广泛报道,极大地扩大了革命的影响,让更多的中国人懂得了中国必须革命的道理,从而大涨了革命者的志气,大灭了清政府的威风。
2.《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P106性质:是辛亥革命前夕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政治大论战。
一次引导革命群众从改良主义迷雾中醒悟过来的思想解放运动。
内容:1.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简单地说是革命,还是保皇?这是论战的中心。
2.是实行民主主共和制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3.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要不要平均地权。
经过、结果:《论战》在1905年至1907年间达到高潮,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民报》方面参战的主要有汪精卫、胡汉民、章太炎等,《新民丛报》方面披挂上阵的主要是梁启超,梁启超尽管威风不减,无奈大方向错了,终于改变不了被动,失败的局面。
1907年11月,江河日下的《新民丛报》宣告停刊,论战终以革命派取得显赫胜利,改良派惨遭失败而结束。
意义:首先,革命派击退了保皇派的进攻,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做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其次,培养和锻炼了革命骨干,为辛亥革命做了组织上的准备;再次,革命派通过论战,扩大了舆论阵地。
3.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P154—P155性质:是“五四”运动前后,报刊上开展的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右翼”思想的论战。
1.《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内容和评价内容:不党:(1)各国都有党派,中国也有。
承认党派但是不与任何党派有关联。
但这并非中立之意,基于中国的现实而言,原则上等视各党,纯粹以公民的地位发表意见,没有任何偏见与成见。
(2)以国家利益为评判是非的唯一标准,一视同仁。
不卖:(1)不以言论做交易。
保证言论的独立,不为金钱左右。
(2)不接受任何政治性质的资助。
不私:(1)没有任何私人所途,并无私用,向全国开放,为民众的喉舌。
不盲:(1)一知半解,为之盲信;随声附和,为之盲从。
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为盲争;感情冲动,不是详求,是为盲动。
(2)对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对事理调析透彻,遇事头脑冷静,明辨是非,实事求是。
评价:四不方针是中国资产阶级报界实际发展的理论总结,也是本身发展的理论总结。
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堕落,否定了以金钱为背向的奴才报纸,同时也区别于商业报纸的“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八字方针。
2.《大公报》文人论证以报立言(文人参与政治,议论政治的主要途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基本目的:参政3.宋代小报具有哪些特点?为何屡禁不止特点:(1)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资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2)起始于北宋,盛行南宋,隐现于明清。
(3)始发包括邸吏,使臣,中级官员,从使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4)信息比较灵通,新闻时效性强,多为中枢部门公开“朝廷机事”。
(5)读者范围广。
(6)手写或者印刷。
原因:(1)说明小报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它的发行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因而是据有一定生命力的。
(2)首先是以民间报纸的身份出现的,打破了官翻报纸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打破了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
突破了朝廷对内容行的限制;突破了对编辑内容的审查(自采自编);突破了朝廷的传报,抄写之后直接售卖(突出商品性)。
(3)其编发者主要动机在于获利,因为突破了官报作为政府宣传品的范畴,成为商品走向。
(4)敢于刊登朝廷不愿意刊登的信息,也敢于根据民意,民心编造不利于朝廷的事件。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一、填空选择1、唐代,孙樵《经纬集》中有一篇文章《读“开元杂报”》2、20世纪80年代,先后发现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各藏有一份唐代归义军的进奏院状。
3、明代:1)通政司(通政使司)2)六科:吏、户、礼、兵、刑、工六科3)提塘官4)《万历邸钞》《天变邸抄》5)图书馆《急选报》,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印刷报纸原件6)明代出现了“报房”7)旗报:是一种将文字写在旗帜上,大旗招展,引人注目的传播方式。
8)牌报:是将文字写在牌上,也是一种可以流动传观,或固定围观的新闻宣传方式。
4、清代出现一种提塘小报,又称小钞。
主要见于清代前四朝,由提塘官发行,内容主要是提塘官和提塘报房的人员自行采录的消息,目的在为官员们提供更多的朝廷信息。
限制:小报在清初是公开存在的,虽非官报,但也未受查禁。
小报受到当局的限制,始于康熙末年,经雍正、乾隆两朝一再查处后,才被完全禁止。
小报受查禁的原因是:①先于部文到达地方,使获罪的官员得已逃避刑罚。
②报道失实。
③刊发了未经六科发抄的章奏。
例: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何遇恩、邵南山因编发小报被斩决。
清代民间报房私人办报活动在清初是被禁止了,直到乾隆中叶情况才有所改变,开始出现民间报房。
清代民间报房主要集中在,是从一部分提塘报房中逐渐分离出来的。
所出报纸通称京报。
限制:由于京报内容基本上是官报的翻版,因此当局对其采取宽容态度。
京报: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抄,都称为京报。
其基本内容是宫门抄、皇帝喻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
京报的稿件是从宫廷有关部门抄出来,滑报房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评论。
京报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
PS:民间报房的发展和京报的刊行,是清代新闻传播史上的重要现象。
二、名词解释定本制度时间: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规定: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
据此发抄。
2019年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章节试题及答案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唐代新闻传播媒介的演进(02什么是“开元杂报”?)宋代的邸报和小报元明清三代的新闻传播(04年-报房京报的产生、内容和性质如何?)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原始人群在群居互助的过程中必然发生信息的交流,他们逐渐形成氏族社会,于是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便由手势语言进步到不完善的语言,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新闻传播是语言产生后较高层次的大众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报纸产生前我国出现了哪些新闻传播形式?口头传播;烽烟;旗鼓@@唐代官报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情况如何?1)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
百官要了解朝政,对外也需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
2)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
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宋代邸报的改革情况如何?1)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
2)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
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
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
3)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
“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最大的特点。
@@小报产生的情况及其特点如何?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
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
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
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一、填空。
1. 敦煌进奏院报是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两件残页),被斯坦因和伯希和偷走,现存于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和法国巴黎。
2. 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的原件是《急选报》。
3. 近代第一份报纸是于1815年在南洋马来半岛的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4. 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于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5. 《申报》的创办者是美查,创办于1872年。
6. 《循环日报》的创办者是王韬,创办于1874年。
7. 维新派最早的报刊是由康有为创办的《中外纪闻》。
机关报是《时务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8. 维新派在澳门办的《知新报》,于1897年创刊,是戊戌政变后幸存的屈指可数的几家维新派报刊之一。
9. 严复的《国闻报》,在天津创刊,是维新派在华北地区出版的唯一报纸。
10. 同盟会第一个大型机关报是《民报》,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刊。
11. 于右任的“竖三民”是《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12. 《大江报》著名时评是詹大悲的《亡中国者和平也》、《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
13. 戊戌政变之后的在国外的第一份报刊是《清议报》、于1898年创刊于日本横滨。
14. 天津《大公报》的四不原则: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15. 戴季陶的“横三民”是《民权报》、《民国新闻》、《中华民报》。
16. 民初“三杰”:黄远生、刘少少、徐彬彬。
17. 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8. 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新闻采访工作的专著。
19. 现代第一份报纸是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
20. 三个评论是《每周评论》、《湘江评论》、《星期评论》。
21. “四大副刊”是《学灯》、《觉悟》、《晨报副镌》、《京报副刊》。
22. 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刊是1922年创办的《向导》。
23. 《劳动周刊》是党直接领导下创办的第一份全国性工人报刊。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上古—1815年)1.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有哪些?(3~~5个)结绳(结珠)、实物表意、肢体语言(动作体态)、声音、图画、语言、文字传播2.唐朝有报纸的根据是什么?(史料与实物)1.有史料为证:唐人孙樵《经纬集》卷三《读开元杂报》一文有相关文字记载2.有实物为证:1907年被取走收藏在伦敦大英图书馆和巴黎国立图书馆的两份“敦煌进奏院状”。
这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代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特点是均无报头。
3.官报的称谓与形式答:唐代驻首都的各地进奏院发布的,被当时人称为“进奏院状”、“状报”、“报状”、“上都留后状”、“留邸状报”、“邸吏状”、“报”等,已经具有一定官报性质,是一种在当时政府机构内部发行和传递的官报,到了宋代开始出现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
4.宋代小报与官报有什么不同?答:1)小报是民间小报 2)小报消息快、内容新、新闻性强 3)小报是非法报纸,屡遭政府查禁 4)小报可出售,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5)小报读者范围更广 6)小报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往往是在野派对当权派的攻击工具 7)小报虚假新闻多5.定本制度与报房答:1.定本制度: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朝制定了对官报的定本制度,即进奏官将编好的邸报送请枢密院审查,通过审查的邸报样本称为定本,进奏院向地方发布官报以定本为准,不准擅自增删,该制度是我国第一个新闻检查制度。
2.报房:是指设有编报、抄报、印报、送报和兼有探报的综合性办报机构,它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6.两种民间小报:宋代小报与清朝《京报》的主要不同答:《京报》是册装的书,长方形的小册子,内容与官报基本一样,是合法民间报纸,“无官报之名,有官报之实”,基本印刷,而宋代小报是非法报纸,虚假新闻多。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察世俗》的基本情况答:1)创办:1807年马礼逊来到中国,1813年米怜被派到中国协助,因在中国不能传教,所以米怜在马六甲于1815年8月15日创办《察世俗》。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涂黑。
每小题1分,共30分)1.中国古代的官报通称为A.露布B.小报C.京报D.邸报2.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第一篇论述西方报纸的文章是A.《中西关系论略》B.《泰西新史揽要译本》C.《新闻纸略论》D.《文学兴国策》3.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条电讯刊发在A.《上海新报》B.《文汇报》C.《新闻报》D.《申报》4.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的出版地是A.香港B.上海C.汉口D.北京5.戈公振曾说:“我国报馆的崛起,一切思想的发达,皆由先生启其端。
”他指的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王韬 D.谭嗣同6.我国最早刊登新体小说的刊物是A.《新小说》B.《小说月报》C.《小说界》D.《小说家》7.被国民党报人称为“党报元祖”的报刊是A.《苏报》B.《中国日报》C.《民报》D.《民呼日报》8.清政府颁布的关于报纸出版发行的正式法律是A.《大清报律》 B.《出版法》 C.《报章应守规则》 D.《新闻条例》9.主编《民报》时间最长的是A.胡汉民 B.汪精卫 C.陈天华 D.章太炎10.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以新闻通讯写作而著称的记者是A.张季鸾B.邵飘萍C.黄远生D.刘少少11.采访巴黎和会的唯一的中国记者是A.张季鸾 B.胡政之 C.邵飘萍 D.黄远生12.《每周评论》的创办地是A.上海 B.北京 C.香港 D.广州13.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在A.《每周评论》 B.《新青年》 C.《共产党》 D.《甲寅》14.我国大学里开办最早的新闻系是A.北京大学新闻学B.厦门大学报学系C.复旦大学新闻学D.上海圣约翰大学报学系15.在我国首次用电报传递新闻的通讯社是A.国闻通讯社B.中兴通讯社C.申时通讯社D.北京新闻编译社16.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出版的第一份全国性报刊是A.《向导》周报B.《劳动周刊》C.《热血日报》D.《真报》17.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的首任主编是A.毛泽东 B.翟秋白 C.邓中夏 D.蔡和森18.中国共产党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的主编是A.恽代英 B.蔡和森 C.毛泽东 D.翟秋白19.提出新纪《大公报》“四不”办报方针的文章是A.《本报同人之旨趣》B.《敬告我同业诸君》C.《大公报续刊辞》D.《敬告读者》20.由国民党政府创办,经营的国家通讯社是A.国闻通讯社B.新华通讯社C.民国通讯社D.中央通讯社21.1935年9月26日,著名的小型日报《立报》在上海出版,社长是A.史量才B.于右任C.成舍我D.汪汉溪22.红军创办的第一张铅印对开大报是A.《红旗》B.《红星》报C.《红军日报》D.《红色中华》23.《解放日报》实行改版的确切时间是A.1940年10月20日B.1941年5月5日C.1942年4月1日D.1943年12月30日24.毛泽东的著名论文《论持久战》发表在A.《解放日报》B.《共产党人》C.《解放》周刊D.《新中华报》25. 1937年 8月19日,《抗战》三日刊在上海创刊,创办者是A.李公朴 B.郭沫若 C.邹韬奋 D.夏衍26.《救亡日报》总编辑是A.夏衍 B.田汉 C.邹韬奋 D.李公朴27.抗战期间,曾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的是A.张闻天 B.博古 C.潘梓年 D.陆定一28.《解放日报》第一任总编是A.陆定一 B.博古 C.杨松 D.廖承志29.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报《江淮日报》首任社长是A.何云 B.博古 C.刘少奇 D.陆定一30.1946年2月,解放区第一所正规的新闻学校在淮阴创办,首任校长是A.陆诒 B.金凤 C.徐铸成 D.范长江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全部正确答案用字母标号均涂黑。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P1)(1)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口头传播,还有作为辅助手段的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木铎。
最早的带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和岩石。
(2)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传播载体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造纸术发明后,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
(3)三国和魏晋南北朝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烽燧也被继续沿用。
社会上传播手段普遍采用的是童谣和谣言,传播载体既有木简、竹简,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开元杂报:(P5)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这种朝政简报被抄袭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代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中国最早的报纸。
)有关明代“邸报”的几个问题:(P17)明代邸报的别称:邸抄、朝报、除目、京报明代邸报大体上包括这样一些内容:皇帝的谕旨。
皇帝的起居言行和有关皇室的各类消息。
官吏的任免和觐见。
官僚们的章奏。
军事信息。
社会新闻。
此外,邸报还附有“鼎甲单”,及时报道有关科举方面的最新信息。
明代“邸报”基本上每日发行。
“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万历邸钞》、《天变邸抄》和《急选报》(P20)《万历邸钞》:《万历邸钞》这部抄本是将万历一朝的“邸抄”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
抄录者在摘录的过程中,作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作。
因此,它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天变邸抄》:《天变邸抄》是被一些明人的文集当做附录保存下来的一篇有关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
这一报道,是从当时出版的民间报房发行的“邸钞”上转录下来的。
《急选报》: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的原件,由雕版印刷。
它的发现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八年就已经有了民办的雕版印刷的报纸了。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试题(第一卷)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1、中国新闻史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关于邸报的产生,“周朝说”的代表者是________。
3、宋代统治者主要是通过“______制度”来控制邸报的内容。
4、小报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最早的_________________报纸。
5、《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称,“________________为根本要务”。
6、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在北方的舆论重镇是《__________》。
7、《_______》的创刊,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进入到利用新闻媒介的阶段。
8、1918年11月,__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两篇文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9、1920年8月,《新青年》杂志由同人刊物改组为_____________。
10、1925年6月,________组织出版了《诚言》,专门制造谣言。
11、古田会议后,中共中央军委规定,各军办一种《________》。
12、30年代初期,农村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13、30年代中后期,鲁迅利用《申报》副刊《_________》发表了大量杂文。
14、_______年10月,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废除新闻检查制度。
15、1947年3月后,新华社分东渡黄河部分,称“_________”。
二、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划✓,错误答案后划✗,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1、中国古代报刊从唐代到辛亥革命,存在1000多年。
()2、太平天国后期,洪仁干提出了创办“新闻馆”的主张。
()3、《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4、外国传教士报刊一直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
()5、《昭文新报》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近代化报刊。
()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行小册子完全是为了“排满”。
()7、“暂行报律”风波暴露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虚伪性。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整理复习题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历年考题编汇)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邸报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名称,其中之一是()A.新闻B.揭帖C.牌报D.进奏院状2.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出现在()A.汉代B.唐代C.宋代A.诏书B.烽火C.木铎4.直到唐朝才出现的传播工具是()A.语言B.文字C.进奏院状D.京报D.明代D.朝报3.秦、汉时代,中央向地方发布新闻的媒介是()5.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民间抄传的报纸是()A.邸报B.小报C.京报6.中国古代报纸的通称是()A.进奏院状B.朝报C.邸报7.在宋代,“新闻”一词还被用来代称()A.邸报B.小报C.朝报D.状报D.小报D.宫门抄()A.邸报B.小报C.朝报D.京报11.小报产生在()A.北宋B.南宋C.明末D.清初D.电子扫描10.乾隆朝中期以后,朝廷解禁,允许抄印官报内容的报纸在民间出售,这种民间报坊的新闻出版物是1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开始的时期是()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13.唐朝人孙樵所称的“开元杂报”可以归属于()A.露布B.进奏院状C.朝报14.“新闻”概念的出现是在()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15.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出现在()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17.唐代手写新闻——封建官报应运而生,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
D.观察使牒A.邸报B.朝报C.进奏院状D.小报D.枢密院抽检制度18.在宋代,中央政府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称为()。
A.进奏院制度B.“定本”制度C.“承发朝报保头人”制度19.可以称为我国最早新闻检查制度的是()A.书同文制度B.进奏院制度C.定本制度20.南宋时期实行的邸报审稿制度可称为()A.定本制度B.内探制度C.台谏制度21.明、清民间报房翻印的邸报稿件,人们把它称为()A.朝报B.京报C.小报D.邸报22.清代民间报房所出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A.任免、奖赏、奏折等B.章奏、起居注、辕门抄等C.谕旨、小抄、章奏等D.宫门抄、上谕、章奏等23.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形成是在()A.语言产生之前B.语言产生之后C.文字产生之后24.邸报开始采用活字印刷的朝代是()A.唐B.宋C.明D.汉D.报纸产生之后D.保头制度D.朝报制度25.清代政府许可、民间报房印行的古代报纸是()A、京报B、露布C、状报D、邸钞26.清朝咸丰年间,向朝廷上奏折请求刻印邸报的官员是()A.张芾B.赵升C.周麟之D.王安石27、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以笔画比较简单的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结束了各国文字异形混乱的情况,这项命令就是A.“书同文’’政策B.“画同文”政策C.“笔同文”政策D.“字同文”政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
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
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
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一、简答题1.什么是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征?答:(1)中国古代报纸中国古代报纸是指到唐代才确证出现的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刊载的材料主要来自官方,有官文书色彩,通称为“邸报”。
它有多种名称,如“状”、“报”、“邸吏状”、“朝报”、“邸抄”等等,这些名称都不是专指某一家报纸,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一家冠以“邸报”或“朝报”之类名称的报纸,其早期形态是唐人孙樵《经纬集》中记叙的“开元杂报”一类的传抄材料。
中国古代报纸同现代报纸的基本功能相似。
(2)中国古代报纸的特征①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不仅没有专文、专讯,甚至连专门采写的新闻也没有。
②形式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只是一个材料又一个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也没有标题,更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文字体裁的分野。
它也没有四开或对开的版面,而是或抄在帛上,或写在纸上,或印成单张,并无定型。
当然,也没有广告。
③发行与传递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是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的,而不是由报馆出版、发行的。
那时还没有作为独立行业的报业。
总的看来,它刊载的材料来自官方,有官文书色彩,但毕竟不是作为具有行政效力的文件下达,而是作为满足人们(主要是官员)了解朝廷动向的需求而抄传(或印刷传播)的。
因此,它是一种新闻传播媒介,这种性质在它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日趋明显。
2.唐代“开元杂报”、“归义军进奏院状”辨识。
答:(1)“开元杂报”《开元杂报》:中国古代报纸。
发行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2年)。
唐人孙樵在其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中,说它的外观是零散的“数十幅书”,内容“系日条事,不立首末”,所记载的大都是开元所间的朝廷政事,包括“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惊天动地安福楼南”,“某日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等等。
我国新闻史学家确认开元杂报是一种由驻在首都的官员们向地方传发的封建官报。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事业史》一、名词解释:定本: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2、近代:《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8月5日由传教士威廉•米怜始办于马六甲的一份中文月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其性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内容。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发表《新闻纸略论》这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万国公报》:该刊前身是1868年9月5日创刊的“中国教会新报”,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集资创办并担任主笔。
后所刊内容以宣传宗教为主,1874年9月5日,该报自301期改名为《万国公报》,内容也改以时事政治为主。
《字林西报》:1856年由北华捷报关增出的英文广告日刊,原名《每日航运新闻》,1862年更名,被视为“英国官报”。
1864年7月1日,改组为综合性日报独立出版。
此时,报馆组织以改组为字林洋行,故名曰《字林西报》。
《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第5号起出日报。
由英国商人美查同伍华德、普莱尔、麦基洛等人合资创办,最后产权归美查一人所有。
商业化程度高,以营利为目的。
《申报》的办报方针“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鄂之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还向社会征集“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等各类稿件;重视刊载文艺作品;1884年增办中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万斋画报》,1872年出版中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琐记》,1876出版了中国最早的白话通俗副刊《民报》。
我国近代报刊的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申报》已完全具备。
《新闻报》;《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他打响了维新运动东山再起第一炮,梁启超人总撰述,汪康年任总经理。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选择10分(10题)名词解释10分(2题)简答40分(4题)论述40(2题)选择1、到唐代已出现新闻、编辑、等名词。
2、唐朝时我国最早由报纸的朝代。
——敦煌进奏院3、明报原件——急选报抄件——万历邸钞,天变邸钞4、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马六甲)5、《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6、第一家在华出版的外文报刊——葡萄牙文的澳门《蜜蜂华报》7、《广州纪录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纸8、《万国公报》的前身是美国传教士林乐知自费创办的一家中文周刊《中国教会新报》后改名《教会新报》9、维新派主要方式: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设立学堂和开办书局10、《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记闻》11、《时务报》发表了梁启超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和《变法通议》12、《湘学新报》由江标、黄遵宪、徐仁铸先后担任督办13、《国闻报》——严复14、《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15、《清议报》1898年横滨创刊,主编梁启超16、《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是于右任创办的,故人们称它们为“竖三民”17、《新青年》第一卷名叫《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18、《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19、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湘江评论》毛泽东主编20、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于1918年10月14日宣告成立,徐宝璜为学会所写的讲义《新闻学大意》后改名为《新闻学》,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21、《向导》先后由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担任主编。
22、《政治周报》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23、《热血日报》是中共中央出版的第一家日报,瞿秋白主编。
24、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接办《大公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25、1923年初,美国人奥邦斯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合作,办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26、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广播27、1927年5月15日,天津广播无线电台开始播音,同年9月1日,北京广播无线电台也开始广播28、新华社前身是红中社29、1931年12月11日,《红色中华》创刊,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级铅印大报30、斯诺撰写《红星照耀中国》后改名为《西行漫记》31、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国报刊发展史的著作32、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1、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2、新石器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民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喇叭筒,是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和初期发展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4、“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
(第一个用新闻一词的人)5、为什么新兴传媒产生于唐代: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 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
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朝报”唐人孙樵“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6、朝报:是唐代朝廷发布的公告,它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最重要的形式。
12、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屡禁不止。
是进奏官在编发合法官报的同时,又把“命令未行,差除未定”的材料另外抄录,编写非法新闻对外传播,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17、明代邸报的特点:明代邸报的主要内容还有诏书、章奏之类的宫廷动态,但在形式上有了重大的发展。
①开始采用活字印刷;②仍以手抄为主;③由于需要抄的邸报数量较多,京城有人专门以抄报为业,称“抄报行”。
④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稿件,公开出售,人称京报。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1、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当时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政策。
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
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
产生中国的近代报刊。
中文报刊: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 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整理复习题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历年考题编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
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邸报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名称,其中之一是()
A.新闻
B.揭帖
C.牌报
D.进奏院状2.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出现在()
A.汉代
B.唐代
C.宋代A.诏书B.烽火C.木铎4.直到唐朝才出现的传
播工具是()
A.语言
B.文字
C.进奏院状
D.京报D.明代D.朝报
3.秦、汉时代,中央向地方发布新闻的媒介是()
5.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民间抄传的报纸是()A.邸报B.
小报C.京报6.中国古代报纸的通称是()
A.进奏院状
B.朝报
C.邸报7.在宋代,“新闻”一词还被用来代称()A.邸报B.小报C.朝报
D.状报
D.小报
D.宫门抄
()
A.邸报
B.小报
C.朝报
D.京报11.小报产生在()A.北宋
B.南宋C.明末
D.清初D.电子扫描
10.乾隆朝中期以后,朝廷解禁,允许抄印官报内容的报纸在民间出售,这种民间报坊的新闻出版物是
1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开始的时期是()
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13.唐朝人孙樵所称的“开元杂报”可以归属于()A.露布B.进奏院状C.朝报14.“新闻”概念的出现是
在()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15.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出现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17.唐代手写新闻——封建官报应运而生,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
D.观察使牒
A.邸报
B.朝报
C.进奏院状
D.小报
D.枢密院抽检制度
18.在宋代,中央政府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称为()。
A.进奏院制度B.“定本”制度C.“承发朝报保头人”制度19.可
以称为我国最早新闻检查制度的是()A.书同文制度B.进奏院制度C.定本
制度20.南宋时期实行的邸报审稿制度可称为()A.定本制度B.内探制
度C.台谏制度21.明、清民间报房翻印的邸报稿件,人们把它称为()
A.朝报B.京报C.小报D.邸报22.清代民间报房所出京报的内容
基本上是()
A.任免、奖赏、奏折等B.章奏、起居注、辕门抄等C.谕旨、小抄、章奏等D.宫门抄、上谕、章奏等23.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形成
是在()A.语言产生之前B.语言产生之后C.文字产生之后24.邸报开始
采用活字印刷的朝代是()A.唐B.宋C.明
D.汉
D.报纸产生之后D.保头制度
D.朝报制度
25.清代政府许可、民间报房印行的古代报纸是()
A、京报
B、露布
C、状报
D、邸钞26.清朝咸丰年间,向朝廷上奏折
请求刻印邸报的官员是()A.张芾B.赵升C.周麟之D.王安石
27、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以笔画比较简单的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
文字,结束了各国文字异形混乱的情况,这项命令就是
A.“书同文’’政策
B.“画同文”政策
C.“笔同文”政策
D.“字同文”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
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
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晚
清民间报房出的京报内容基本上是()A.宫门抄B.上谕
C.章奏D.编辑评论
E.记者报道
2.中国古代报纸的名称有()A.进奏院状B.邸报C.朝报
D.《京报》E.《新闻报》
3.报纸产生前我国的新闻传播形式主要有()A.口头B.文字C.广播
E.电影
4.清末朝廷制订的报刊法规有()
A.《大清印刷物专律》
B.《报章应守规则》
C.《大清报律》
D.《报纸条例》
E.《出版法》5.我国古代的新闻传媒主要有()A.朝报B.邸报C.小报
D.京报E.外报D.电视
6.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有()
A.进奏院状B.诏书C.露布D.小报E.京报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开元杂报”
2.定本制度
3.进奏院状
4.古代小报
5.辕门抄
6.宫门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