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画派
- 格式:doc
- 大小:12.39 KB
- 文档页数:5
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波提切利(1445-1510) 意大利画家,佛罗伦萨画派的重要代表,生于佛罗伦萨,卒于同地,原名亚里山德罗.迪.马里亚诺.菲力佩皮,"波提切利"是绰号,原意为"小桶"。
他少年时期曾学过金银手艺,后转入画家F.利皮门下为徒,1470年开设自己的绘画工作室。
主要画宗教和神话题材,《维纳斯的诞生》为其名作之一。
可能受过萨伏那罗拉的影响,其人曾领导反对文艺复兴时佛罗伦萨"时弊"(包括绘画)的运动。
1480-1500年间声名卓著,其后名声大减。
1510年去世。
作为美第奇宫廷的一位艺术家,波提切利确实在他的绘画上打着很多特有的思想印记。
他和宫廷内一些文学家与思想家关系甚好。
有很多作品从内容上看也显得寓义深刻,构思复杂,如他的《诽谤》、《春》等作品即是如此。
但还应看到,他有一些画是以另一种心情表现的,特别是那些歌颂圣母的宗教画,构图也很特殊,这里的《圣母颂》就是一例。
在这里,他破例地采用圆形构图,不但造型上别有一番情趣,对以后欧洲绘画艺术形式的影响也较大。
15世纪80年代,波提切利用这种圆形构图画过两幅画,一幅为《拿石榴果的圣母》,另一幅即是《圣母颂》。
两幅构图都以多人物形式展示,但从形象与色彩效果看,数这个幅为最负盛名。
这幅画还有一个宗教画题,是以教会赞美诗的标题来命名的,称为《光辉灿烂》。
画上的圣母侧向而坐,怀里抱着画得逗人喜爱的圣婴。
周围使者也呈对角线,置于圆形框的两边,人物是错开的,极富节奏感。
其中最靠边的两个天使,合擎一顶金光闪烁的皇冠,高举在圣母的头顶上。
圣母右手拿笔,正要蘸缸里的墨水,准备为这个荣庆场面记事。
她低垂着双眼,文静而富柔顺感,正陷入一种美好的遐思中。
这个女性形象是画家的成功之作,尤其她的左手,画得极其秀丽,其娇媚的手势令人赞叹,决不亚于蒙娜·丽莎那双手。
圣婴正抬头仰望,似乎感应到什么。
孩子的身躯结构准确,调子细腻和谐,显然,素描手法是很精致的。
佛罗伦萨画派透视法的文化精神阐释摘要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运用科学探索视觉世界的法则,以焦点透视法强化现实的错觉。
本文以佛罗伦萨画派透视法为主要研究对象,透过经典绘画作品展示位置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呈现当时西方绘画透视法的文化精神面貌。
关键词:透视展示位置思维方式文化精神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以佛罗伦萨画派为代表,诚如贡布里希所说:“瓦萨里(giorgio vasari)在1546年起撰写的《艺术家列传》中,描述的其实是佛罗伦萨的艺术史,他在大肆褒扬佛罗伦萨画家之际,其他地区的画家被忽视了。
受到其言论的影响,佛罗伦萨画派遂被认为是再生的艺术代表,而且意大利艺术的地位也凌驾北方艺术之上。
”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利用历史上已有的,具有示范意义的形式创造新的艺术风格,既传承了古希腊罗马艺术家采取一个固定视角追求视觉真实的透视法,又通过艺术家的努力探索,面对传统题材,寻找新的符合时代潮流的表达方式,再次重视观察实际物象及三度空间的表现。
伴随着时代科学的进步及人文思想的进步,艺术家开始依照个人的见解及表现方式开始研究构图上的、光线上的、色彩上的、笔触上的、人体比例上的以及透视学上的问题。
我们注意到,艺术理论家兼建筑师阿尔贝蒂(alberti)在《绘画论》(de pictura)一书中首次提出绘画的“数学”基础即透视的原理,认为艺术家通过运用透视法则可以理性地解释和再现自然,从而奠定了文艺复兴美术科学技法的理论基础。
在20世纪初,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曾经在《作为象征形式的透视法》一书中,同样把西方文艺复兴时代以来画家所采用的透视法称为科学化的“焦点透视法”,并且这种透视法后来成为了一种习惯,支配着后来20世纪以前各个世纪的艺术。
本文论述以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透视法为主要研究对象,透过绘画作品展示位置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呈现当时西方绘画透视法的文化精神面貌。
二、名词解释1、佛罗伦萨画派佛罗伦萨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一个重要画派,也是影响最大的美术流派之一。
该画派继承了乔托的传统,将人文主义精神与艺术、科学相结合,发展了透视学、解剖学、构图法则、明暗造型法等,把现实主义美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代表画家有马萨乔、波提切利、雕塑家多纳太罗,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等。
2、《根特祭坛画》(或见课本)为根特市的一座大教堂所作的大型祭坛画。
它分里外两面,共由23个画面构成的一种折叠式画障,是一种多翼式“开闭形”祭坛组画。
描绘的是圣经故事内容。
这幅祭坛画,放在教堂圣坛的前面,每逢节日的礼拜盛会,祭坛的两翼伴随着音乐旋律被徐徐打开。
《根特祭坛画》是15世纪尼德兰美术的标志,这幅出现在尼德兰文艺复兴初期的艺术巨制,具有一种里程碑的意义。
题材虽来源于宗教,但画家以对现实世界的肯定和赞美的态度,以及对人物的细致和写实的描绘,构成了这幅作品的基调,从而使整个画面充满诗意,并具有无穷艺术魅力。
《根特祭坛画》可以称为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油画作品。
色彩鲜明,辉煌艳丽,经过数百年之后,画面仍然如初,这在当时的确是一种绘画技法上的突进。
在绘画史上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处理上的革新和独创,而是开创了整个欧洲绘画的新纪元。
3、巴罗克艺术诞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并广流行于佛兰德斯,德国、西班牙等地,该艺术主要服务于天主教会,多表现宗教题材和教堂装饰。
具有浓厚德宗教色彩,具有豪华特色和新主义色彩,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想象力,强调激情和运动感,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典型代表为贝尼尼、鲁本斯。
4、巴比松画派19 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画派,因该画派的画家生活在巴黎东南方的巴比松村而得名。
该画派画家厌恶都市生活,向往回归和赞颂大自然,专心描绘平凡的法国乡村风景。
“采取对景写生”的方式,力图真实再现自然景色,强调表现户外生动自然的效果。
对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探究摘要: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是东西欧国家在人文主义思想以及科学精神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的节点,是中世纪结束转入近代开始的标志。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艺术起源于佛罗伦萨画派,从二维的平面转换到三维的立体世界,开始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温情现实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宗教圣人绘画面貌,对整个欧洲造成不小的影响。
总结分析佛罗伦萨画派画家,早期的乔托、马萨乔,盛期的以文艺复兴三杰为主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杰出艺术家的绘画特点以及作品,探索佛罗伦萨画派带给我们的意义及影响。
关键词:佛罗伦萨、绘画、人文主义引言佛罗伦萨画派的繁荣与发展,极大的体现了在绘画艺术方面人文主义的变革。
佛罗伦萨画派从平面的素描关系上体现出立体的造型,注重明暗变化、人体结构、以及透视法,变革了传统人物画的表现手法。
这种绘画的表现手法,在乔托、马萨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画家的创作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些艺术巨匠使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空前繁荣,同时对后世的艺术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佛罗伦萨画派的历史背景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处于基督教的管制中,历史倒退了几百年。
到了12世纪以后,经济不断的发展,教堂里出现了具有现实“人”的特点的壁画、雕塑。
从13-16世纪开始,羊毛和放置行业迅速崛起,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的佛罗伦萨,成为了欧洲的商业经济中心,极大的带动了美术创作的发展。
15世纪时,美第奇家族对佛罗伦萨的统治,资助与保护文化艺术,吸引力了众多文学家、画家、雕塑家的聚集,大量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出现,改变了中世纪的绘画装饰风格。
佛罗伦萨是当时意大利最先进的一座著名的文化名城,它不仅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从而这里形成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个画派——佛罗伦萨画派。
2、发展历程和特点佛罗伦萨画派最早出现的画家是乔托,在乔托以前出现的艺术家们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特点和流派。
意大利文艺复兴:佛罗伦萨画派自14世纪以来,在乔托、马萨乔等人影响下发展的以写实为导向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流派。
主要特点包括:1、自然主义的写实风格2、运用透视法则强调空间效果3、追求圆雕效果的形体刻画意大利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15及16世纪以威尼斯为中心的文艺复兴艺术流派,由贾科莫·贝利尼开创。
主要特点包括:1、追求感性表达2、强调华丽的色彩与光影效果晚期文艺复兴:手法主义(矫饰主义、风格主义)时间介于盛期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之间的一种美术风格。
存在于1520-1600年。
特点:1、强调通过视觉与光感表现运动,以突出时间的流逝;2、强调对精神性的刻画。
摆脱自然主义写实限制,追求超越性的内涵;3、力求表现空间的无限深远。
4、夸张的尺度与比例巴洛克产生于17世纪的罗马,以天主教教会为主要赞助者,追求辉煌、壮丽、激情及戏剧化效果。
、政治背景:1、天主教会反对宗教改革的势力;2、欧洲新兴的中央集权君主制王权。
特点:1、表现形体、体积与纵深感2、突出宏大场面和华美色彩3、追求动态、张力与起伏洛可可8世纪早、中带有装饰性风格的艺术,曾受到中国“东方风格”影响。
特点:1、表现纤巧、柔美2、展现上流社会浮华生活3、追求梦幻效果新古典主义背景:1、考古发现、历史主义的兴起2、对绘画宣教作用的需求特点:1、以“古典”原则为典范:古代希腊罗马美术及拉斐尔的盛期文艺复兴美术;2、题材多选取古代历史与象征性事件,强调画面的叙事性;3、构图严谨、色彩沉稳、突出人物的静态姿势浪漫主义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早期的欧洲主导流派。
特点:1、主张个性、强调个人情感;2、题材多选取东方情调,突出异域特色;3、突出动态、笔触、肌理现实主义9世纪中晚期的欧洲流派,力图通过对外部世界的客观观察与再现来表现真实的景象。
特点:1、以日常生活为题材;2、强调临场感、追求真实的再现;3、以画面真实来映照对“整个世界”的真实表达。
19个欧美主要艺术画派简介西方画派主要有: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尼德兰画派、荷兰画派、佛兰德斯画派、学院派、古典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巴比松画派、拉斐尔前派、桥派、欧尔飞派、巴黎派、达达派、形而上画派、抽象表现派、移动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
下面就将这十九个画派进行分别介绍。
古典与反古典,是西方传统能够绘画艺术的两大主流。
古典的趣味偏重理性,在形式上的特点尤其表现在重视素描而轻视色彩之上;反古典则热衷与情感,它不详古典主义那样追求庄严、静穆、单纯、和谐的古典意蕴,而是强调自由、放纵的精神和富丽、壮观的气势,动荡激越的精神,在巴洛克和浪漫主义艺术中充分表现出来,前者表现了对于文艺复兴古典趣味的反动,后者则体现出与新古典主义的格格不入。
佛罗伦萨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个重要画派。
早期代表画家有乔托(约1267~1337)、马萨丘(1401~1428)、乌且罗(1394~1475)等。
盛期代表画家有达·芬奇(1452~1519)、米开朗基罗(1475~1564)、拉斐尔(1483~1520)。
自14世纪起,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首先从当时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佛罗伦萨开始。
这一画派,在绘画艺术方面,以人文主义思想为主导,改变中世纪绘画平面装饰的风格,继承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艺术的传统,运用科学方法认识造型规律,形成以集中透视来表现的、具有明暗效果和三度空间感的绘画技法。
题材虽多为宗教神话故事,但已用以表达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和愿望。
除油画外,多创作大幅湿壁画。
16世纪下半叶后,随着佛罗伦萨的经济衰落、政治反动的趋势,绘画艺术也逐渐暗淡,画家们盲目崇拜前辈的结果,逐渐走向“风格主义”以及艺术家流落到其他城市,威尼斯、米兰、罗马等画派随之蜂起。
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最有艺术特色的画派。
威尼斯共和国14世纪起成为东西方贸易中心,经济、文化日益繁荣,给绘画艺术带来了新起色。
原受拜占庭影响,15世纪吸收了以乔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的基罗等大师为代表的佛罗伦萨画派的经验,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波提切利意大利画家,佛罗伦萨画派的主要代表,生于佛罗伦萨,卒于同地,原名亚里山德罗.迪.马里亚诺.菲力佩皮,"波提切利"是绰号,原意为"小桶"。
他少年期间曾学过金银手艺,后转入画家F.利皮门下为徒,1470年开设本人的绘画任务室。
重要画宗教和神话题材,《维纳斯的降生》为其名作之一。
能够受过萨伏那罗拉的影响,其人曾指导反对文艺振兴时佛罗伦萨"时弊"(囊括绘画)的活动。
1480-1500年间声名卓著,其后名望大减。
1510年逝世。
作为美第奇宫廷的一位艺术家,波提切利确实实他的绘画上打着许多特有的思想印记。
他和宫廷内一些文学家与思想家联系甚好。
有许多作品从内容上看也显得寓义深入,构思繁杂,如他的《诋毁》、《春》等作品即是如此。
但还应看到,他有一些画是以另一种情绪表示的,特殊是那些讴歌圣母的宗教画,构图也很特别,这里的《圣母颂》就是一例。
在这里,他破例地采纳圆形构图,不仅造型上别有一番情味,对以后欧洲绘画艺术方式的影响也较大。
15世纪80年代,波提切应用这种圆形构图画过两幅画,一幅为《拿石榴果的圣母》,另一幅即是《圣母颂》。
两幅构图都以多人物方式展现,但从形象与颜色成果看,数这一幅为最负盛名。
这幅画还有一个宗教画题,是以教会赞美诗的题目来命名的,称为《光芒绚烂》。
画上的圣母侧向而坐,怀里抱着画得逗人喜欢的圣婴。
四周使者也呈对角线,置于圆形框的两边,人物是错开的,极富节奏感。
其中最靠边的两个天使,合擎一顶金光闪烁的皇冠,高举在圣母的头顶上。
圣母右手拿笔,正要蘸缸里的墨水,预备为这一荣庆局面记事。
她低垂着双眼,文静而富柔顺感,正堕入一种美妙的遐思中。
这个女性形象是画家的胜利之作,特别她的左手,画得极端奇丽,其娇媚的手势令人惊叹,决不亚于蒙娜·丽莎那双手。
圣婴正抬头仰望,仿佛感应到什么。
孩子的身躯构造准确,调子细致调和,显然,素描手法是很精巧的。
佛罗伦萨画派名词解释
佛罗伦萨画派(Florentine School of Painting)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绘画学派,主要活跃于14世纪晚期到16世纪初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
这个画派所涉及到的艺术家包括著名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人。
下面将会对佛罗伦萨画派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丹特——佛罗伦萨画派传统的一位重要诗人。
他的《神曲》是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书中所包含的大量形象被艺术家们广泛采用。
2.平面——佛罗伦萨画派所提倡的绘画方式。
在这种方式中,画家会减少透视和深度的运用,以此创造出一种更有机、更适合视觉感受的效果。
3.匿名人——这是佛罗伦萨画派中一群不同的画家的组合,他们的名字不清楚,但他们的作品被普遍认为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之作。
4.手工艺工会——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们所属的一个行业组织。
这个组织负责管理佛罗伦萨市的工匠们,包括画家、石匠、木工等,以确保他们的技艺得到充分发挥。
5.东方艺术元素——在佛罗伦萨画派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带有东方元素的形象和场景,这些可能与当时佛罗伦萨的商贸往来有关。
6.风景画——佛罗伦萨画派并不擅长创作风景画,他们更关注的是人形象和人类生活的场景。
7.科学精神——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们对科学的兴趣和追求,以及他们对人体结构和比例的研究,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特征之一。
8.色彩运用——佛罗伦萨画派绘画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鲜艳色彩,是这个时期艺术家们运用了新的颜料技术所带来的产物。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拉文特岩画拉文特岩画位于西班牙东部,临地中海。
岩画大部分发现分布在山崖间的浅洞或岩厦中,有的可以沐浴阳光。
这里先是猎人,后来是牧人领地,他们分散地居住在山野之间。
所绘制的岩画具有以下特征:人物精力充沛,动作极度夸张,人物动物混杂,画面复杂;采取“旋转透视法”构图和善于利用圆形或对角线方式;多数画面朝向西沉太阳的西方,可能与某种落日的宗教仪式有关;造型富于概念化,多数为剪影式,并变形,夸张。
该岩画是中石器时代岩画典型的代表。
2.斯通亨奇巨石环斯通亨奇巨石环是位于英格兰新石器时代建筑代表作之一。
他们是由多个三石塔结构联合组成的大圆环。
其功用说法不一,据猜测可能是:宗教仪式场所?界石?纪念死者?或者是历法?这种建筑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部分经过雕琢、磨制、以十分惊人的精确性、均匀、统一的概念,反映出原始人的创作力。
3.《纳美尔王石板》《纳美尔王石板》是为埃及第一王朝的缔造者纳美尔王歌功颂德的纪念碑,是一件双面都有浮雕的略呈梯形的板块,约创作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
其浮雕精致,构图分上、中、下三层,十分有条理,造型采取标准式的正侧面结合手法,为埃及后来的浮雕壁画奠定了基础,历经3000年的造型规则从此时已经确定,影响深远。
3.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呈方锥形,一般采用石灰石砌筑。
其外观造型如同阳光透过云缝普照大地的光束,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内部用长长的甬道连接上中下墓室。
金字塔盛行于旧王国时期,保存完整的最着名的是基萨地区的三座,其中胡夫金字塔最高,达146米多。
如今金字塔已经成为埃及的标志了。
4.“正面律法则”“正面律法则”,也称“正面式法则”,即在埃及古代大多数雕像中,无论站立、坐姿、走动的人物都是直面观众。
头、颈、肩部连接处以及身体的中心处于同一垂直面上。
两手上下略有变化。
这是法老、神像和部分贵族像必须遵守的造像规则。
5.《涅菲尔蒂像》《涅菲尔蒂像》是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肖像雕刻的精品。
1.正面律:是指古埃及在雕塑上所遵循的一种造型法则,表现为不论坐像还是立像,都采取正面姿势,站姿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两脚总是一前一后,坐姿保持正襟危坐,一手放在胸前,一手放在膝盖上,神态庄重威严,没有表情流露,面部精雕细刻,其他部位减弱,雕像按地位尊卑决定大小比例,着色男子为褐色,女子为淡黄色,古埃及的正面律雕像程式保持了3000多年,代表作为《门考拉与王后像》2.佛罗伦萨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佛罗伦萨城为中心的一个最早形成的著名流派,创始人乔托,最先确立写实主义绘画原则,并将绘画与研究科学的透视、解剖和明暗等技法和理论结合起来,最终为文艺复兴盛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佛罗伦萨画派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影响最为深远,代表美术家有马萨乔、多纳太罗、波提切利等。
3.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一幅著名的肖像画,收藏在法国卢浮宫的“镇馆至宝”。
画家描绘了当时意大利一位富有文化修养的女性,她优雅的侧坐着,双手相握自然的放在腰间,背景上远山起伏,流水潺潺,充满着黄昏时分朦胧的、诗意的空气,蒙娜丽莎长发垂鬓,纤细的眉毛,明亮的眼睛望着观众,嘴角轻闭,流露出若有若五的被人们传为千古之谜的“神秘的微笑”,整个画面的题材,构图,激发都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反抗中世纪神权的人文主义思想,成为表现“女性美”的赞歌。
4.塞尚:是19C法国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现代绘画之父”。
他崇拜古典主义美术,注重平静、坚实的结构,他反对印象注意只重视光色效果和瞬间印象的描绘,主张依靠独立的舍取、概括,以主观的结构塑造形体。
他舍弃传统的绘画方法,致力于用色彩和结构表现体积和空间,其主观结构的观念震撼了以后的艺术家,导致了现代派美术的兴起,代表作品《静物》、《坐在红椅子上的塞尚夫人》。
5.巴洛克美术:是指17C风行于欧洲的一种主要的艺术风格,原意为“不合常规”,特指“外形有疵点的珍珠”。
是18C的艺术家对17C的艺术风格的一个带贬义的称呼,泛指“以荒诞的,不寻常的形式赢得人们的喜爱和承认的矫揉造作的风格”。
世界历史⽂化遗产系列——油画发展史引⾔⼈类⼀般⽤四种⽅式掌握世界,即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科学的)。
艺术掌握世界的⽅式可以理解为⼈类以⼼灵观照世界整体的⽅式,同时也是⼈类进⾏艺术⽣产的⽅式。
美术史是关于⼈类社会艺术发展的历史,⼀部美术史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形象化记录,也是不同视觉⽅式的展现。
因为其视觉形象直观的特性,它展⽰的不仅是美的发展过程,也展⽰了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们在追求美的过程所显露的民族个性,不同的视觉⽅式——美的创造⼒⽔平。
油画作为绘画中的⼀个重要种类,⾃然是美术史中必然涉及的领域,它的主题、布局、⾊彩、风格之间的变幻发展⾜以把我们带⼊⼀个灿烂夺⽬、光彩熠熠的⽂明殿堂。
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时代的艺术思想⽀配和技法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貌。
关于油画的问世年代,中外美术史论⽂献⼏乎均注“发明于⼗五世纪之尼德兰,系画家凡·艾克兄弟所创。
”这种油画实际上是在蛋青胶彩画基础上罩油渲染⽽成,即为海西古典油画罩明技法之始:画家们开始⽤亚⿇⼦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后不变⾊,多种颜⾊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彩。
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体感。
油画的发展和流派是脉络清晰和传承分明的,早期的油画发展可分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学院派”,“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后印象派的⼤画家塞尚(法国⼈)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现代绘画始于⼗⼋世纪末⼗九世纪初,流派更多、流传时间较短,令⼈眼花缭乱,最重要和影响⼤的有“表现主义”、“野兽派”、“⽴体主义”、“末来派”、“超现实主义”、“达达”、“抽象主义”、“⾏动绘画派”、“超级写实主义”、“神秘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等等。
每⼀个流派都有⾃⼰的形式主张,代表画家、代表作品,流派⾥⾯还有许多⼩的分⽀(例如抽象派可分为冷抽象和热抽象)。
达芬奇属于什么流派达芬奇作为那个时代金字塔顶端的艺术家,开创了属于他独特的艺术先河,他在历史上留下无数的价值,现今人们对她最高的价值体现在绘画方面,那么达芬奇属于什么流派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佛罗伦萨画派达芬奇达芬奇属于佛罗伦萨画派,却不限制于这个派别,他把这个派别更加完善。
达芬奇那个年代,意大利有五个大的艺术流派,达芬奇就属于佛罗伦萨画派。
这个流派主要变现的的是宗教素材,要求整个画面,严肃,崇高,这也是当时那个时期耶稣的____盛行的原因,佛罗伦萨画流派注重的是素描表现手法。
这个派系是人文主义思想未指导。
在那个时期,有很多出名的画家,在开创这个派系的时候,第一次按自然法则拉开了之前派系的距离,有了一种造型透视的初期模型。
达芬奇属于什么流派跟他的信仰有很大关系,小时候的达芬奇日子并不好过,在后来求学的过程中,慢慢接触到了这个流派的画,就显示找到了属于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很年轻的时候,通过自己的极强观察力,自己研究人物透视、人体解剖等等,并极力研究人的内心活动,根据人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各种表现,其中的大量心血,收集工作后,才有了达芬奇的两幅盛名的巨作。
达芬奇的贡献达芬奇一生的艺术活动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年期间的活动在佛罗伦萨,中期在米兰和佛罗伦萨两个地区之间进行艺术活动,晚期活动仍然还是留在了米兰。
他有着很多方面的才能,对人类的艺术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达芬奇的贡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和概括。
绘画方面:达芬奇早期的绘画受到了利比、乔托等艺术家的影响,青年时期的他在绘画界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1473年,达芬奇创作了一幅素描画《亚诺风景》,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又有创作了许多新的作品,如《博士来朝》、《圣哲罗姆》等。
医学方面:达芬奇对于医生和生理学非常感兴趣,并且还将关于人体的解剖知识应用到了艺术当中,他通过解剖尸体绘制出了人体的解剖图,在解剖图上详细记载了人体的各个器官,在医学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佛罗伦萨画派佛罗伦萨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形成的美术流派,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的一座城市,13-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益形成,随之美术创作也逐渐发展繁荣,聚集在这里的画家高举人文主义旗帜,与教会神权文化斗争。
14~16世纪几乎所有文艺复兴美术的重要画家,皆诞生、学习或工作于佛罗伦萨。
而佛罗伦萨画派13世纪末已经形成,早期代表画家有:乔托、马萨乔、安杰利科、乌切洛、波堤切利等。
盛期代表画家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15世纪中叶以后佛罗伦萨画派已呈衰退之势,取而代之的是以罗马为中心的罗马画派。
16世纪末,由于佛罗伦萨政治上失去独立,经济衰落,以及画家信盲目崇拜前辈的结果,逐渐走向风格主义。
其绘画标志着中世纪美术向文艺复兴美术的过渡。
其风格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虽然以宗教题材为主,但较多的表现世俗生活的情景,注重空间关系与人物的立体表现,杰出的表现了文艺复兴美术的基本特点即: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完美结合。
主要影响佛罗伦萨是15世纪意大利绘画艺术的中心,它决定了这个时期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主流,他们的画法细腻,画面明暗对比不甚强烈,画家们在作画技法上很讲究步骤。
由于意大利气候的原因,画家们较多地使用画布来作画。
影响了温布里亚画派和帕多瓦画派。
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地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它既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也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十三世纪时,因羊毛和纺织业的迅速发展而撅起,成为当时意大利重要的城市。
那时佛罗伦萨的政治权力由各行会控制,1282年建立起共和国,国家的权力转移到最有权势的贵族手中。
15世纪时,佛罗伦萨为新兴撅起的巨商美第奇家族所统治,掌握了当时的政治与经济权利,之后的三百年中,佛罗伦萨的历史与美第奇家族的兴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美第奇家族酷爱艺术,在其保护和资助下,使得佛罗伦萨聚集了众多文艺人才,这些卓越的艺术家们为其创造了大量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使得佛罗伦萨一时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艺术文化和思想的中心。
这一时期的绘画领域也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装饰画风格的美术倾向,而佛罗伦萨画派则成为了这一倾向的主流画派,这是与新兴资本主义阶层在佛罗伦萨的撅起分不开的。
艺术家高举人文主义思想的旗帜,与宗教神权文化进行斗争,从而确立了一种新型的世俗文化。
此时的绘画展现出了新的人文主义面貌。
而佛罗伦萨画派的出现便是这一变革的标志。
佛罗伦萨画派人才辈出,创作上也各显神通。
但就艺术倾向和创作特点看,大致有三条主线。
这三条主线中各有代表人物:波提切利、利比、柯西莫等画家可为一条主线,他们具有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但艺术趋近于贵族豪门;以基兰达约为代表的一条主线,则崇尚生活表现,他们在画坛上出现得早些,技巧上可能略显幼稚,形象多半重叙述性质;第三条主线,毋庸置疑,应以莱奥纳多·达·芬奇为代表了,这是一条新兴的写实主义路线。
佛罗伦萨画派侧重表现宗教题材,整个画面显得神圣、崇高而肃穆,如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
威尼斯画派注重表现世俗享乐主义思想和对官能享受的追求如提香的《神圣与世俗之爱》、《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沉睡的维纳斯》等作品,都是借着神话人物来表现世俗生活。
在表现手法上,佛罗伦萨画派注重素描造型,如米开朗基罗塑造的人物形象坚实儿有力,充满动感。
佛罗伦萨画派有两种趋向,一是反古典的倾向,二是优美雅致的倾向。
丁托列托要把这两种倾向合二为一。
同时,依据传说,他立志“要像提香一样绘画,像米开朗基罗一样设计。
”他的意思是要把提香的色彩与米开朗基罗的素描结合起来,创造别开生面的新艺术。
他将这两方面结合得很成功,因为他的素描丝毫没有米开朗基罗的印记,而他的色彩也根本不像提香的风格。
尤其善于运用强烈的多视点透视来表现宏大的场面。
另一位委罗内塞也擅长与表现宏大的场景。
他无意于刻画主角人物,却著力描绘婚礼宴会的浩大场面,他的艺术在透视构图和用色瑰丽上都有很大创新,对17世纪巴洛克美术影响很大。
在指导思想上:佛罗伦萨画派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主导。
在表现手法上:运用科学方法探索人体的造型规律,吸取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刻手法应用在绘画上,把中世纪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用集中透视,有明暗效果,表现三度空间的画法。
在以宗教神话为主的题材中,把抽象的神象画成世俗化的合乎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理想的人,成功地创造了人物画新风格。
该画派的创始人乔托在创作中,第一次按照自然的法则拉开了人物之间和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距离,并有了初步的透视关系。
这种现实主义艺术原则在马萨乔、安杰利科、乌切洛、波堤切利等画家的创作中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在绘画题材上:侧重于表现宗教题材整个画面显得神圣、崇高而肃穆,如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
不同于后来的威尼斯画派,多用神话人物来表现世俗享乐主义思想和对官能享受的追求。
从艺术倾向和创作特点上:大致有三条主线:这三条主线中各有代表人物:第一条主线以波提切利、利比、柯西莫等画家为代表,他们具有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但艺术趋近于贵族豪门;第二条主线以基兰达约为代表,比较崇尚生活表现,他们在画坛上出现得早些,技巧上可能略显幼稚,形象多半重叙述性质;第三条主线,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为代表,这是一条新兴的写实主义路线。
另外,佛罗伦萨画派的创作除了油画外,当时多创作大幅壁画,主要为宫廷、教会和资产阶级上层服务,从而改变了欧洲中世纪绘画的面貌。
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乔托(Giotto,约1266—1337)也是文艺复兴意大利艺术的伟大先驱者之一。
乔托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界线,他不仅表现出卓越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
乔托·迪邦多内出生于佛罗伦萨北方山区韦斯比亚诺的农民家庭。
少年乔托为了打发时间,经常在石头上描画自己放牧的山羊。
有一天,佛罗伦萨大画家契马布埃经过村道发现了他的才能,于是说服了他的父母,将他收为自己的徒弟。
后来,乔托的技艺很快超过了老师。
乔托青年时代居罗马,从师过罗马画派领袖彼得·卡瓦里尼,曾为圣彼得柱廊大厅做过大量的镶嵌艺术品;36岁移居帕多瓦城,在那里创作了著名的阿雷纳教堂耶稣故事壁画,几乎所有画面,都贯穿着统一的蓝色天空色彩,在下面塑造出一排富有寓意性的人物形象——仁慈、智慧、贪婪、背叛、固执、暴政等。
据说诗人但丁正于此时被教会永远逐出佛罗伦萨,流落到帕多瓦,乔托热情地接待了他。
意大利的权贵们千方百计争着这位佛罗伦萨大师为他们服务,而乔托从不违背自己意愿,我行我素,在全国漫游,他到处留下自己的艺术种子,推动着人文主义艺术的发展。
乔托最后的20年是在佛罗伦萨度过的,在他67岁高龄时,佛罗伦萨市政厅指定“大师乔托”领导建造大教堂独立式钟楼,可惜生前只建造起一层,后由弗朗切斯科·塔兰蒂完成,当今仍堪称佛罗伦萨最优秀的古建筑,与圣玛利亚大教堂并列。
乔托绘画的创新意义,在于发明了一套直接观察自然,以再现客观现实的绘画实验方法,开创了绘画早期的科学时代。
他所塑造的宗教人物犹如雕像般的浑厚,个个都是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世俗男女,不再是中世纪的幽灵;在画面艺术处理方面,力求在平面上再现立体空间的效果,空间具有空气感和深度感,画中形象具有体积感和量感;在人物安排上,善于突出主体形象,具有视觉的吸引力,这种艺术处理的方法,成为后来欧洲绘画的典范。
乔托是公认的使西方美术摆脱中世纪美术程式的第一人,从而成为开创写实画风的鼻祖,被誉为欧洲近代绘画之父。
马萨乔(Masaccio,140l~1428)也是佛罗伦萨画派的早期代表画家。
1401年12月21日生于圣乔瓦尼·瓦尔达诺,1428年秋卒于罗马。
原名托马索·迪乔瓦尼·迪西莫内·圭迪,马萨乔是其绰号,有“傻瓜”之意。
他出身清贫,艺术师承不明,但在21岁时已获准加入画师行会。
1961年发现了他在圣焦韦纳莱教堂作的祭坛画《圣母子与诸圣徒》,对了解他早期创作极有帮助。
此画表现圣母朴实粗壮有如农妇,婴孩耶稣作吮吸手指的天真情态,和当时流行的宗教画完全异趣,说明马萨乔着重写实的特色;画中人物体态具有明显的雕像塑形感。
此后他与多纳太罗和F.布鲁内莱斯基友谊甚笃,3人皆为15世纪文艺复兴美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马萨乔的代表作为佛罗伦萨卡尔米内教堂的布兰卡奇礼拜堂壁画(1425~1428)、圣玛丽亚诺韦拉教堂的《三位一体》祭坛画(约1427),以及为比萨的卡尔米内教堂作的一组多屏祭坛画(1426,分藏于伦敦、柏林、那不勒斯等地)。
布兰卡奇礼拜堂壁画最初由画家马索利诺绘制,马萨乔后来参与协作(他俩时常合作),其间马索利诺一度赴匈牙利作画,因此有几幅完全出自马萨乔一人之手。
这些壁画虽仍为宗教题材,却以合乎科学法则的写实手法表现,人物坚定沉着、朴实无华,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
如《纳税钱》,表现罗马税吏向耶稣收税的故事,画面以中央的基督及其门人群像为主,全面透视焦点集中于基督头部,光线和礼拜堂窗口进光方向一致,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富于真实感的效果。
《三位一体》祭坛画则以极为杰出的建筑背景的透视表现著称,人物描绘除发挥马萨乔固有的雄浑朴实风格而外,还注意了三角形构图的稳定,被认为是其最成熟的作品。
马萨乔通过这些作品显示了文艺复兴绘画的基本特色: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与人文主义精神内容的统一,对日后影响极大。
他虽由于过早去世无直传弟子,但整个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皆承袭他的传统,盛赞布兰卡奇礼拜堂为所有艺术大师之学校。
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 )是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画家。
1447年,画家出生在一个皮革工匠之家。
少年时的他非常顽皮,不思学业,父亲只得把他送到一间金银作坊里学艺。
不久,他喜欢上了绘画,菲利普·利比收他为徒。
他的绘画天赋很快引起银行家科西莫·美第奇的注意,不久便成为美第奇家族最宠爱的画师。
在美第奇家族,他广交文学艺术界名流,接触到各方面的知识,从而开阔了眼界,并为他的艺术打下精雕细琢、富丽堂皇、华美多采的贵族印记。
1477年,波提切利以诗人波利蒂安歌颂爱神维纳斯的长诗为主题,为罗伦左新购置的别墅绘制了著名的《春》。
1485年,他又创作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巨作,《维纳斯的诞生》。
波提切利同时还接受教会的定单,为教堂作壁画;也曾为《神曲》作了一套出色的钢笔画插画。
1492年,罗伦左去世,美第奇家族被放逐,社会政治形势多变。
贵族复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波提切利的心被震动了,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
在《诽谤》这幅画中,表达了他的愤怒和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