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共3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31
公共关系的理论实务与技巧引言公共关系是企业与公众之间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一种管理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关系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介绍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一些常用的技巧,旨在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公共关系,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公共关系的概念与原则1. 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是指企业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企业与政府、消费者、员工、媒体等各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公共关系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公众对企业的认同和信任,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 公共关系的原则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透明性原则:公共关系需要建立在真实、诚信、透明的基础上,不得隐瞒事实、虚假宣传或误导公众。
•互动性原则:公共关系是一种双向的沟通和互动过程,需要主动倾听公众的声音,及时回应关注和反馈。
•多元化原则:公共关系需要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特点和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和内容,以提高传播效果。
•效果导向原则:公共关系的活动需要以实际效果为导向,要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回报,为企业带来长期的利益。
公共关系的技巧与实务1. 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媒体是公共关系中重要的传播渠道,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对于企业形象和声誉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建立良好媒体关系的技巧:•加强媒体沟通:定期组织新闻发布会、媒体见面会等活动,积极向媒体发布企业重要信息和新闻。
•提供有价值的新闻资源:为媒体提供独家、有针对性的新闻稿件和采访机会,增加媒体对企业的关注度。
•及时回应媒体关注:要能够及时回应媒体的疑问和报道,积极解释和传递企业的立场和观点。
•建立媒体交流网络:与媒体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与记者和编辑保持良好的互动。
2. 做好社交媒体管理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企业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增强与公众的互动。
以下是一些社交媒体管理的技巧:•定期发布内容:通过企业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定期发布有价值的内容,与公众分享企业的最新动态和观点。
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第6版)•目录:•第1章公共关系概论第1节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与要素第2节公共关系的职能界定第3节公共关系的起源第4节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条件第5节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第6节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第2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第1节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第2节公共关系人员第3章几种常见的对象型公共关系第1节雇员关系第2节消费者关系第3节媒介关系第4节社区关系第5节股东关系第6节政府关系第7节名流关系第4章公共关系工作的一般程序第1节调查研究第2节谋划对策第3节实施方案第4节效果评估第5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第1节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及其作用第2节赞助活动第3节庆典活动第4节新闻发布会第5节开放组织第6节展览会第7节举办会议第6章公共关系中的人际交往第1节人际交往与形象塑造第2节人际交往中的语言技巧第3节人体语言的交际功能第4节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克服方法第5节常见的人际交往形式第7章公共关系广告第1节公共关系广告的产生第2节公共关系广告的创意与策划第3节公共关系广告的媒介选择第8章公共关系活动模式第1节战略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第2节战术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第9章危机处理的公关技巧第1节公关危机与危机公关第2节公关危机的预防和处理第3节分析美联航暴力赶客危机处理第10章公共关系策划第1节公共关系策划概述第2节公共关系策划的科学思维第3节公共关系策划的方法第11章 CI战略第1节 CI要旨第2节 CI与公共关系第3节 CI要素与设计要领第4节 CI导入程序第5节导入CI的时机第12章国际公共关系第1节对外交往中的国际公共关系第2节国际公共关系的目标第3节国际公共关系活动第4节国际公共关系礼仪和外事规则各章案例思考题提示参考参考文献。
公共关系学曾凡海一公共关系的基本问题一)公共关系1 公共关系:社会组织协调各种公众关系,争取社会舆论支持的一种传播沟通活动。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机构,对象是公众,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本质是双向的信息交流,目标是为组织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实质是一种管理职能。
2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1) 社会组织:成员、规范、目标2)媒介:3) 公众4) 主体、传播、客体的统一协调3 公共关系的核心概念:组织形象组织形象的构成:1)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组织精神、凝聚力、实力等)2) 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组织形象定位4 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1) 公共关系状态:社会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总和。
主要包括组织的社会关系状态和公众舆论状态。
2)公共关系活动:自觉的公关活动/自发的公关活动单一的公关活动/系列的公关活动3) 公共关系观念:形象意识、公众意识、传播意识、协调意识、互惠意识、团队意识4) 公共关系学: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二)公共关系的特征1 以事实为依据:1) 真实是公共关系的前提2) 公共关系活动从掌握事实开始3) 真诚是公关人员的信条2 以沟通为手段3 以互惠为原则:大家都赢三)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一)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条件1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社会(五缘关系)→市场经济(公共关系)2 民主政治:公共关系发展的制度安排政党制度、竞选制度3 社会组织的高度分化:公共关系发展的社会条件4 人性文化:公共关系发展的精神源泉美国文化的三大特点:个人主义、英雄主义、理性主义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人文主义)5 传播技术:公共关系发展的技术支持(二)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1 人类早期的公共关系亚理士多德《修辞学》:强调语言修辞在人际交往和宣讲中的重要性。
《修辞学》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公共关系经典之作。
古罗马时代:公众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
凯撒《高卢战记》,记载其业绩与功德,被称为“第一流的公共关系著作。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基础部学习方法实践课本理论案例第一讲第一讲 公共关系概述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第四节 公共关系职能及原则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关系?▪关系需要怎样去维护?基本概念-----公共关系▪1 状态知名度与美誉度(最理想的和较为稳定和安全的)▪2 活动协调、传播、沟通等维系好状态的活动▪3 观念懂得协调互惠传播沟通形象的重要▪4 职业公关咨询事务所公共关系涵义的表述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在运行中,为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采取传播、沟通手段争取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公关的基本要素社会组织公众传播讨论:社会组织有哪些▪提醒:▪群体性▪导向性▪系统性▪协作性▪变动性▪稳定性社会组织有哪些▪1营利性组织如工商企业 、旅游服务单位、宾馆等▪2非营利性组织如学校 社会公用事业机构▪3互利性组织如政治党派 社会团体▪4公益组织如政府、军队 治安机关 司法机关公众分哪几类?▪提醒:▪群体性▪同质性▪变化性▪相关性公众的分类▪内外之分▪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顺意公众、逆意公众、独立公众例:▪对于某旅行社来说,那些没有外出旅游打算的民众即为非公众;▪在开始形成旅游动向后,此类人就成了该旅行社的潜在公众;▪当游客开始确定旅游线路、选择旅行社时,他们进而成了旅行社的知晓公众;▪当旅游者与该旅行社签约,并开始其旅游活动时,游客必然对旅行社做出评价,成为行动公众。
传播▪传播的基本涵义: 传播就是社会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和观念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的双向沟通活动▪传播的要素▪传播模式香农-韦弗模式信源传者发送器(信码)信道媒介受者接受器(译码)信宿信息信号信息噪音信号施拉姆:(新型控制论模式)编码解码译码信源信宿信(号)息信(号)息译码解码编码信源信宿传播评价:1、是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引入反馈机制,信息双向交流3、忽视外界环境因素对传播的影响公共的职能界定▪公关 ≠ 宣传▪公关广告▪公关市场营销▪公关庸俗关系▪但是公关担负着信息管理、咨询建议、宣传推广、协调关系和提供服务和危机处理的职能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思想条件技术条件 公共关系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公共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古代时期:朴素自发的公共关系思想1.政治领域:告知、劝服意识;民心、名望意识; 联盟、危机意识;亲善、适中意识;2.军事领域:军心、攻心意识;美名、环境意识;3.经济领域:信义意识;招牌意识;交换意识;4.文化领域:仁爱意识;人和意识;交流意识;古代公共关系的特点1、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2、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伦理色彩3、传播手段简单我国公共关系发展历程▪三个阶段:▪1.导入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及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