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4
1、杠杆的研究:(P5-6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2、轮轴实验:(P10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3、滑轮的研究:(P13-14)4、斜面研究:(P16, 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5、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研究:(P29实验现象: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结果:1、“一字形”硬纸条只能承受得起一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可以承受得起两个或三四个砝码。
)*6、电磁铁的磁力(P51 P 52 实验器材:若干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
实验现象: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二)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子等构造简单,叫做简单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做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做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做阻力点.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离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省力杠杆。
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离支点远,这种杠杆是费力杠杆。
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杆秤也是一种杠杆。
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可以省力。
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的省力。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自行车是运用人的力量前进的.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运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增加梁的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的能力,增加梁的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的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最全整理)本文介绍了工具和机械的使用原理,包括简单机械、杠杆和轮轴等。
在使用工具时,不同的工具有着不同的用途。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反之则费力。
杠杆尺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常见的杠杆有压水井的压杆、翘翘板、老虎钳、剪刀、撬棍、羊角锤、开瓶器、镊子、核桃夹、筷子、裁纸刀、订书机和园林剪等。
轮轴是一种机械,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
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有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和辘轳等。
1.定滑轮是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是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滑轮组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使用滑轮组可以提高省力效果,滑轮组的组数越多,省力效果越明显。
4.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省力。
斜面的坡度越小,省力效果越好。
在生活中,斜面的应用很广泛,如盘山公路、各种斜坡、刀刃、螺丝钉的螺纹和高架桥的引桥等。
5.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越省力。
6.实验表明,斜面的坡度越小,省力效果越好。
7.自行车上有许多简单机械,如链条、齿轮、刹车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使骑车更加轻松和方便。
改写后:1.定滑轮是一种不移动的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
它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是一种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它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滑轮组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可以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使用滑轮组可以提高省力效果,而滑轮组的组数越多,省力效果越明显。
4.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省力。
斜面的坡度越小,省力效果越好。
在生活中,斜面的应用很广泛,如盘山公路、各种斜坡、刀刃、螺丝钉的螺纹和高架桥的引桥等。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六年级上册科学复资料第一单元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格数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费力。
轴不变,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使用斜面提升物体比直接提升物体要省力。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通报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大齿轮36个齿,小齿轮12个齿,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3圈。
11、各种简单机器的比较:简单机器杠杆省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辛苦辛苦杠杆轮轴斜面12、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滑轮类型滑轮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省力改变用力的方向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作用举例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跷跷板、订书机、天平筷子、镊子、钓鱼杆、火钳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13、自行车上的各局部应用了哪种简单机器?应用机械的位置车把手刹车大齿轮和小齿轮车铃的按钮应用机器的类型轮轴杠杆轮轴杠杆应用机械的位置车上的螺丝钉车轮和车轴后架上的弹簧夹脚蹬应用机械的类型斜面轮轴杠杆轮轴14、古希腊科学家XXX曾经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翘起来。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册知识点教科版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第一课运用工具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迷信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结构很复杂的机械,又叫〔复杂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迷信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复杂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制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讨1.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同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讨的资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研讨的方法:〔1〕区分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拟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讨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动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同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动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运用的迷信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任务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任务原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第一单元知识点1.1《为什么能看见物体》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光的光。
3、月相是月球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
4、人要看见物体,必须要有光进入眼晴。
5、没有光源,看不到物体。
6、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光源的光进入了眼晴。
7、晚上房间闭灯后,过一段时间才会慢慢看清物体。
(是因为视觉适应)8、夜晚,发光的萤火虫是光源。
9、黑暗中,人眼能看到物体与光有密切联系。
10、点燃的蜡烛属于光源。
11、晚上房间关灯后仍能模模糊糊地看到物体,主要是因为房间受到其他微弱光线的影响。
12、不同日期看到的月相不同,原因是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
1.2《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照相机是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3、“照相机”的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倒立的火焰图像。
4、用直线和箭头表示光线及其传播方向。
5、“光线打靶”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6、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直线传播的原理。
7、实验时,可用手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8、光在空气中以直线形式传播。
9、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变大。
10、能支持“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想法是夜晚汽车车灯射出的光。
11、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三张卡纸上打洞的位置是相同的。
1.3《光的反射》1、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3、我们可以利用平面镜多次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平面镜具有很强的反射能力。
5、反射后的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
6、阳光照射到镜面上后,可以改变原来的路线。
7、使用聚光手电筒要避免强光刺伤眼睛。
8、利用平面镜可以把光反射到黑板上。
9、物体表面能使光发生反射。
10、设计“光迷宫”时,里面挡板的高度应与盒子的高度一致。
11、利用光反射原理的是灯罩内部白色的油漆和医生戴的额镜。
12、一束光能被反射无数次。
13、光碰到镜面会改变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反射。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超全)一、物质的变化1.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状态或位置上的变化,但其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3.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性质上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4. 物质的变化过程中,能量会发生转移或转化。
二、物质的性质1. 物质具有质量、体积、密度等基本性质。
2.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3.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其用途和功能。
4. 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测量。
三、力的作用1.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形变或改变其状态。
3.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4.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四、能量的转化1. 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2. 能量可以分为热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等。
3. 能量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转化,如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4. 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成立,即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五、生态系统的组成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
2.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环境。
3.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六、地球的结构1. 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
2.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地和海洋。
3.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由岩石组成。
4. 外核和内核是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的。
七、太阳系1.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组成的。
2. 太阳系中的行星有八颗,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3. 太阳系中的行星按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排列。
4. 太阳系中的行星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八、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1. 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科技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效率。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科学是一门广泛而有趣的学科,它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包含了许多有趣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物质的世界中,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对我们理解世界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是最基本的粒子。
不同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分子,分子又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物质。
例如,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其次,我们来学习一下物质的变化。
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或位置的改变,例如水由液态变为固态。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例如铁生锈。
第二章:能量的转化与传递能量是推动一切活动的动力,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中。
了解能量的转化和传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能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能量的转化。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例如,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这种转化是按照能量守恒定律进行的,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其次,我们来学习一下能量的传递。
能量可以通过物质的传导、辐射和对流等方式传递。
例如,热能可以通过热传导传递给其他物体,光能可以通过辐射传递给我们的眼睛。
第三章: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生物是地球上最神奇的存在,它们以各种形式生存在我们周围。
了解生物的分类和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奥秘。
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生物的分类。
生物可以根据其共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植物可以分为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生物的特征。
生物具有生命的共同特征,例如生长、繁殖、变异和适应环境等。
同时,不同的生物也有其独特的特征,例如鱼类有鳞片,鸟类有羽毛。
第四章:地球与太阳系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宇宙。
2019-2020年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2019-2020年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1、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
2、钉锤、剪刀、取瓶器、火钳等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像撬棍如此,能绕着一具固定的支点将重物撬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4、常见的杠杆有:(剪刀)、(镊子)、(跷跷板)、(螺丝刀)、(取瓶器)、(钉锤)、(杆称)、(火钳)等。
5、在杠杆上,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对杠杆用力的点叫(用力点);承受重物(或克服阻力)的点叫(阻力点)。
杠杆是否省力与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有关系。
6、杠杆工作的原理是啥?答: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的杠杆。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劲)的杠杆。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别省力也别费劲)的杠杆。
7、按杠杆是别是省力的标准能够将杠杆分为:(省力杠杆)、(费劲杠杆)、(别省力也别费劲杠杆)。
⑴、常见省力的杠杆有:(取瓶器)、(取钉锤)、(夹钳)、(剪刀)等。
⑵、常见费劲的杠杆有:(镊子)、(火钳)、(夹子)、(筷子)等。
⑶、别省力也别费劲的杠杆有:(跷跷板)。
8、由(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能够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9、常见的轮轴有:(螺丝刀)、(水龙头)、(自行车手把)、(扳手)、(汽车方向盘)等。
10、轮轴是(省力)的机械。
当轴粗细相并且,轮越(大),越(省力)。
11、(固定在一具地点,别能挪移)的滑轮叫(定滑轮)。
12、定滑轮的作用:(能改变用力方向,但别省力)。
13、(随重物一起挪移)的滑轮叫(动滑轮)。
14、动滑轮的作用:(能省一半力但别能改变用力方向)。
15、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
16、起重机中有非常多(滑轮组)。
17、滑轮组的作用:(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1. 物质和能量- 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体积。
- 物质可以存在于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质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其他因素来改变其状态。
- 能量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推动力,具有多种形式,包括热能、光能、电能等。
- 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如机械能、化学能等。
2. 植物生长与发育- 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能、水分、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的参与。
- 植物的发育包括种子发芽、根的生长、茎的伸长和分枝、叶的扩展等过程。
-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 动物生存与繁殖- 动物需要获得适合的食物和水分来维持生命活动。
- 各种器官和系统协同工作,使动物能够呼吸、消化、排泄、运动等。
- 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所不同,包括卵生、胎生等。
- 生活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的动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生态平衡。
4.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森林砍伐、捕捞过度、生态环境破坏等。
-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责任,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5.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通过实验、观察、假设等方法来了解自然规律和揭示科学问题的过程。
- 科学探究需要严谨的实验设计、准确的观察和数据记录等。
- 科学探究的结果可以推广到其他类似情况下,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依据。
以上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知识点汇总,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锤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
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能找出杠杆的三个点,见作业本P2-3)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能标出轮和轴,见作业本P4)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9、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比大齿轮快。
大齿轮32个齿小齿轮16个齿,大齿轮转1圈小齿轮转2圈。
自行车部件简单机械类型自行车部件简单机械类型车把手轮轴车上的螺丝钉斜面刹车杠杆车轮和车轴轮轴大齿轮和小齿轮轮轴后架上的弹簧夹杠杆车铃的按钮杠杆脚蹬轮轴10、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简单机械举例省力杠杆偏口钳、园林剪、切刀、剥线钳、剪刀、核桃夹、尖嘴钳、开瓶器费力杠杆镊子、筷子、夹子、火钳、理发剪不省力也不费力订书器、天平、跷跷板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水井轱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斜面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斜坡、楼梯、剪刀和斧头的刀刃二、形状与结构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横梁抗弯曲能力与材料、长度、宽度和厚度有关。
增加横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横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为了增强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我们通常把横梁立.着放。
2、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瓦楞纸是利用改变形状增大抗弯曲能力的原理,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还节省了材料。
3、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古代城门做成拱形是为了坚固。
4、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球形)、拱形的肋.骨、足骨、贝壳、龟壳、鸡蛋、接近球形的水果、葱管状的叶子。
5、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定,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想让四边形稳定,可以加斜杆,起推、拉的作用。
6、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稳固):上小.下大.,上轻.下重.,很稳定;采用大量的三角形框架结构,很牢固;框架结构是开放的,空气阻力小。
7、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拉住了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
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的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桥塔修得高,是为了降低钢缆的拉力。
8、研究纸的宽度、厚度、形状或材料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控制不变..的条件:长度、垫起的高度、架空的距离、垫圈的大小重量、放垫圈的位置等。
(见作业本P21)三、能量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指南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增大电流(短路)、绕成线圈可以增加磁力。
线圈立着套在指南针上,指南针的偏转角度最大。
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2、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电磁铁也有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有关。
与磁铁区别:电磁铁通电后才有磁性,南北两极能改变。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磁力小,电池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导线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见作业本P25-28)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我们的假设 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检验的因素(改变条件) 改变线圈圈数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1. 20圈2. 40圈3. 60圈 实验需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 电池数量,缠绕方向,铁芯长短粗细,导线长短粗细等不变。
4、电动机有外壳(有磁铁)、转子和后盖(有电刷)三个部分,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
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
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5、用电器有了电就可以做各种运动或者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
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6、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用电器名称输入的能量形式 输出的能量形式 电灯电能 光、热 电视机光、声 电冰箱热 电话机声 电磁炉热、磁 电风扇机械能7、通过发电机,人们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电能的来源 转化的能量 输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电池化学能 电能 光电池光能(太阳能) 核电站核能(原子能) 水电站水能 风力发电站风能 热电厂 热能(化学能) 8、在我们使用的能量中,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
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
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沼气、核能等。
四、生物的多样性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超过200万种。
估计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200~450万种。
2、我国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等水域)、扬子鳄(安徽、江苏、江西等地)、藏羚羊(西藏、青海等地)等;我国的珍稀植物有珙桐(“中国鸽子树”)、银杏(植物界的“大熊猫”)、水杉(植物界的“活化石”)、金花茶(“茶花皇后”)等。
3、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
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根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4、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为两大类。
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椎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鲸鱼、蝙蝠是哺乳类,企鹅是鸟类,乌龟、蛇是爬行类。
已发现的动物种类已经有150多万种,而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5、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里指的是生物具有遗传现象。
6、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松树的叶变成针状,有助于减少水分的蒸发;香蕉树叶子宽大,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
金鱼、鸽子的生活环境、身体特征及功能,见作业本P43。
猫的眼睛和有肉垫的爪子适应于夜间捕捉老鼠等动物,鸟有钩的爪子有利于抓住树干和捕捉小动物,鸭子的蹼脚适应于在水中游泳。
苍耳果实的钩毛可钩住动物皮毛而散播各处,莲的莲蓬有载运果实漂浮水面而传播的作用,蒲公英果实的冠毛能随风传播各处。
7、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大自然运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地球上的生物。
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物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伯格曼法则);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艾伦法则)。
长颈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
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它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9、(1)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①提供给人类做食物;②供人类欣赏;③提供给人类做药材;④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⑤可以净化空气;⑥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2)人类也离不开动物:①提供给人类做食物;②供人类欣赏;③提供给人类做药材;④人类可以用动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⑤当交通工具。
10、《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行。
每年的5月22日被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