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与朱元思书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下册语文21课与朱元思书原文和翻译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
其中原文和翻译都是我们必须学习的。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下册语文第第21课与朱元思书的原文和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与朱元思书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与朱元思书翻译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与朱元思书鉴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文,为后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21《与朱元思书》导读:要点引导(一)整体感知本文是古代山水小品文中的精品佳作。
文章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先总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再转笔描写“异水”,用夸张手法写其秀美,用比喻手法写其壮美。
接着从不同角度展现“奇山”之美:视觉角度,以山树之奇来衬托山高峰峻,动态比拟中,山之奇景毕现;听觉角度,泉声、鸟鸣、蝉噪、猿啼,更显山林之幽静,又添奇山之生趣;心理角度,陶醉山水、流连忘返,侧面着笔衬托山之雄奇、幽美;最后以写景收结,又显“奇山”一美──谷深、林密、景幽。
(二)学法点拨学习本文应着力于诵读,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品味出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和文中所写景物的诗情画意,才能体会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志趣。
学习时可先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再通过反复诵读,并展开联想,放飞想象,体会文章的意境,领略语言的神韵;最后熟读成诵。
朗读课文时要力求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读出情趣。
自学评估语言积累运用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水皆缥()碧千转()不穷鸢()飞戾()天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校园里piāodàng()着欢乐的歌声。
②骄傲自满会成为你进步的zhàng’ài()。
③这条河险滩多,水流tuānjí(),水路交通极不方便。
④互相xuānmiǎo(),争高直指。
⑤泉水激石,línglíng()作响。
⑥空山幽谷,莺啼鸟啭;鸣声yīngyīng(),和谐动听。
⑦他虽有满腹jīnglún(),但直到今天尚无机会施展抱负。
⑧机器轰鸣,zhòuyè()不停,噪声扰民,亟须治理。
3.解释加点字,再写一个含有此字(同义)的成语(熟语)。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成语: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成语: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成语:④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成语:⑤蝉则千转不穷()。
成语:⑥猿则百叫无绝()。
八年级下册语文21课与朱元思书原文和翻译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意境美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人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写“异水”。
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了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
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
《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关于作者:吴均,字叔痒。
南朝梁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
他通史学,私自撰写《齐春秋》,披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不少丑闻。
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
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
善诗文。
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笔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2、题目解说书是一种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
如:《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与朱元思书》是骈体文。
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骈体文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对仗,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3、给下面带点字词注音。
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窥.谷忘反(kuī)横柯.(kē)水皆缥碧.( piǎo )泠.泠作响(líng )嘤.嘤成韵(yīng )鸢.( yuān)飞戾.天( lì)经纶.世务(lún )4、通假字①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zhuàn),意为鸟婉转地叫,此处指蝉鸣声。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通“返”,意为返回。
2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烟雾都散净了,天空与远山就是一样的颜色。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就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就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动的鱼儿与细小的石头可以瞧到底,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茂密碧绿的树木,使人瞧了有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与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冷冷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与鸣,鸣声嘤嘤,与谐动听。
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瞧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治理政务的人,瞧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翻译:五柳先生不知道就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她的姓名与表字。
第21课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原文: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文:(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
原文: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原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译文: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
原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原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原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原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文: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
原文: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
原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原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吴均(469~520年),又作吴筠,字叔庠,吴兴故鄣受荣里(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西亩受荣村)人。
南朝齐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
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21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23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4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1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文学常识,熟读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共”、“许”、“绝”、“负”、“竞”、“穷”、“轩邈”、“经纶”等词语的意义。
3.把握文章鲜明的层次结构,发挥想象,领悟文章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4.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两句流露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重点词句的翻译。
2.领悟文章所描绘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3.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译文的表述。
●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读课文。
1.范读课文 3. 指读课文
2.自读课文 4.齐读课文
二、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
1.全文围绕哪句话写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哪几句写山?山有什么特点?哪几句写水?有什么特点?(说个大概即可)
3.全文的结构。
(总分)
三、译文
1.不好表述的句子: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烟的谓语不同,应分述。
)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加主语)③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⑤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⑥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⑦鸢飞戾天者,望峰
息心⑧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重点字翻译
①绝:天下独绝②名词动用:任意东西
..③通假: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互相轩邈
..窥谷忘反.
④难字:从.流飘荡鸢飞戾.天者
负.势竞上经纶
..世务者横柯.上蔽
3.指名译全文
四、板书设计:同重点字翻译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用原文回答问题
1.全文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景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的湍急。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静止的山写活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作者看山的感受,是写文章的目的。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和上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照应。
二、解释加点的字
天下独绝.任意东西
..
猿则百叫无绝.互相轩邈
..
绝.谳多生怪柏
拍案叫绝.蝉则千转.不穷
巧妙绝.伦窥谷忘反.
沿溯阻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从.流飘荡鸢飞戾.天者
会当凌绝.顶负.势竞上经纶
..世务者
哀转久绝.横柯.上蔽
三、理清文章结构背诵课文
21 与朱元思书
水 ----- 清澈、湍急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山-------- 高峻、山间音乐和谐、树木茂密
四、默写课文
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