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创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58.39 KB
- 文档页数:3
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近年来,随着创新创业热潮的兴起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1.1 适应经济发展需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行业的变革,传统的就业模式和人才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创新创业是适应新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应积极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1.2 增强就业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成为了现代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重要要求。
在选择人才时,企业更加关注创新创业能力,并更愿意招聘具备这些能力的毕业生。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竞争力。
1.3 推动社会发展创新创业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更多的创业者和创新者,为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提供更多的动力。
二、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2.1 创新教育体系建设建立符合现代创新创业要求的教育体系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高校应该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还可以邀请企业家、投资家等创业领域的专家来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经验分享。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相结合,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获得全面的培养。
2.2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高校可以积极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的平台。
比如,可以设立创新创业中心,提供创业孵化器、创新实验室等资源,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高校还可以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3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各种实践项目,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创新创业环境。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企业的需求,还可以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巧,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打造就业创业新格局近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围绕创建空天信融合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把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和学校的核心任务,着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厚植土壤,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新环境。
学校坚持“三个结合”,把优势科研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动能,实现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一是坚持科研平台与教学平台相结合。
学校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全部面向本科生开放,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同步建设国家级教学基地。
二是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学校全面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制由“一对一”转变为“多对多”。
学生组建科技创新梯队,使本科生真正融入导师科技创新团队。
近3年来,学校承担的国家等重大科研项目中有50%以上直接支持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三是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科学精神求真,人文情怀求善。
跨学院组建书院,通过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强化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
系统培养,打造创业教育新模式。
学校以“让创业成为学生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为目标,扎实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步构建和完善了市场导向的创业课程体系,面向全校开设23门创业类课程。
实现了从本科到博士、从新生到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全覆盖。
构建了“资源、平台、载体”三位一体的创业实训体系链,包括通过建立创业案例库、名师库、项目库、人才库,整合创业资源;通过建设创业实验管理平台、创业金融终端系统、虚拟证券交易所,打造创业平台;通过创业训练营拓展创业教育载体,帮助学生创业团队探索创业之路。
深度扶持,建设创业孵化新平台。
学校统筹资源,通过校内互动、校政携手、校企合作,深度扶持学生自主创业。
2009年成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业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启动资金、工作场地、融资接洽等系列服务。
目前,基地面积达2700平方米,有近50家学生企业在这里创业。
2013年成立学生创业中心,与创业实践基地实现了对学生从创意到创业的全链条扶持。
摘要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国际合作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
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办学已有十六年,引进国外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创新促发展,努力实现优质资源的融合,该文对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行了总结归纳。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ExplorationandPractice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Sino -Foreign Joint Education Program:Taking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san Example //GUO Kai,WANG Yao,WANG Han,HAN Kan-grong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ushered in major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Sino-Foreign Joint Education Program in universities has a natural advantage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s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tself is an innovative ed-ucational model.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was set up 16years ago,which introduced advanced foreign concepts ab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promoted development through inno-vation,and strived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quality resources.The main concept of thi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Sino-Foreign Joint Education Program;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 system1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面对中国政府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双一流”“新工科”等新政策,各高校都进行了不同的教育探索,而中外合作办学是其中非常新颖、方兴未艾的形式。
北航人才培养方案北航人才培养方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遵循国家人才培养政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结合北航自身办学特色和发展需要,制定的全面、科学、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案。
本方案旨在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团队合作能力和较高文化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培养目标北航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不同领域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人才。
北航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相对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掌握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有较强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高水平专门人才。
二、培养原则北航人才培养的原则是:全面发展、注重实践、突出特色、提高素质。
具体体现为:坚持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专业特色,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提高人才的素质,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培养体系北航人才培养体系采取“学分制”和“双证书制”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和课程设置,包括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性环节和创新创业项目等。
学生在校期间积累一定学分并通过相应考核,可以获得学士学位、双学位或学士学位和认证证书。
四、培养内容北航人才培养方案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实践技能包括实验技能和工程设计能力;创新精神包括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能力;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养、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五、培养方法北航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注重开展实验实训、实践教学、创新实践和科研训练等。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社会服务和实习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六、质量保障北航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对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管理。
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是什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什么意义?今天小编分享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资料给大家,欢迎阅读。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哪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
国内动态2012年8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下达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
文件指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随着“创业基础”课纳入本科必修,创新创业教育再一次成为教育研究的关注点。
随后,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中国示范项目CDEP平台开通创新创业系统,也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大力开展是与世界接轨。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91年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上指出:“任何敢于面对决策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创业者并具有创业精神。
创业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个人性格特征。
”这也就是说,创新创业人才并非天生的,而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中美人才培养机制比较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阶段,都普遍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
在过去35年中,创业学成为美国商学院和工程学院中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
1977年,50~7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与创业有关的课程。
到1999年,大约有1,10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这一领域的课程,其中许多学院和大学还开设了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
同年,美国国家创业教学基金成立。
美国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聚焦式和辐射式两种基本组织模型。
第35卷第3期2023年3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OCIALSCIENCESJOURNALOFUNIVERSITIESINSHANXI Vol.35No.3Mar.2023 收稿日期:2022-09-19基金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工科优势高校新文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2021120001)作者简介:刘志新(1963—),男,山东青岛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从事创新创业、金融科技等研究。
韩小汀(1983—),女,山东临沂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从事商业模式创新、智能财务方面的研究。
白 雪(1988—),女,山西太原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师,硕士,从事创新创业、思想政治等研究。
引文格式:刘志新,韩小汀,白雪.工科优势高校新文科“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科群双创教育的实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3,35(3):52-58.工科优势高校新文科“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科群双创教育的实践刘志新,韩小汀,白 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91)摘 要:在技术革新和商业变革对新文科发展提出新要求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文科人才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针对文科创新创业教育处于弱势地位、价值观塑造不到位、科技人文融合不够、实践性不强等问题,从工科优势高校视角出发,探讨新文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中“文工融合”“思创专创融合”“产教科教融合”“师生融合”的“四融合”路径,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科群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凝练工科优势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典型实践案例,以期对我国高校培养高质量创新型新文科人才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新文科;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工科优势高校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23.03.008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23)03-0052-07 当今世界,以国家主流文化、民族价值观、社会制度优越性和国际影响力等为重要考量指标的国家软实力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
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培养创新型企业家与科技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
为了推动创新创业的健康发展,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和科技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些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首先,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和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从学校教育开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通过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业实训基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素质。
此外,还可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真实的创业环境和问题,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
其次,提供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贷款支持、科研经费的扶持等,来吸引和鼓励人们进行创新创业。
此外,还可以建立创新创业的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初创企业的发展。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创新创业的社会认同度,让更多人选择创业。
第三,建立创新创业的孵化体系。
创新创业的孵化体系是将创新创业项目从创意到项目化、商业化的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创新创业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市场推广等一揽子服务。
此外,还可以引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资本运作模式,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帮助项目更好地发展壮大。
第四,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和交流合作。
可以组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同时,可以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企业的交流合作,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来华创业或合作,提升我国创新创业的水平和竞争力。
最后,加强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创新创业的最终目的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
可以加大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技术转移、专利申请、商业化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帮助创新成果更好地落地生根。
同时,可以加强对创新创业成功案例的宣传和推广,鼓励更多人参与创新创业,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提升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提升一直是我国国家发展的重点和挑战之一。
随着航空航天领域的迅速发展,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需要具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挑战。
本文将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现有挑战以及创新能力提升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1. 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中国航空航天工业作为高技术领域,急需拥有广泛的技术人员和高层次的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航空航天工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量大。
在航天飞行器、卫星应用、航空器制造等领域,需要大量的工程师和科研人才进行研发和生产工作。
这些人才需要在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备高素质。
其次,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
在航空航天领域,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只有通过培养和吸引一流的人才,才能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提高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人才培养是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航空航天工业对于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来满足市场需求。
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师和科研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2. 现有挑战尽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完善。
虽然中国拥有众多优秀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但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差距。
需要加强航空航天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其次,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留住面临一定难度。
尽管我国拥有众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但在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方面还有待提高。
需要进一步改善薪酬和待遇体系,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和发展机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航空航天工业。
最后,创新能力培养需加强。
创新是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关键,但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不足。
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1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3年入选首批“2011计划”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把培养拔尖人才与强化爱国担当相结合,在知识创造中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着力培养理想高远、学识一流、胸怀寰宇、致真唯实的领军领导人才。
经过六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基本形成了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内在凝聚力和国内外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跻身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第一方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遵循“尚德务实、求真拓新”的办学理念,践行“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以更宽广的视野谋篇布局、更扎实的行动继往开来,大力推进空天信融合、产学研结合、理工文综合,实现培育创新人才、引育高端人才、引领科技发展和拓展国际合作的新突破,同心同德、锐意创新,加快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努力铸就新的辉煌。
本教学质量报告的教学数据统计时间段是2016年9月1日到2017年8月31日。
一、学校基本情况北航的教育教学目标集中体现在16字本科人才培养方针:“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其高度概括了学校在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理念。
“强化基础”就是要学生在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条件最优越、时间最充裕的年龄段,接受最重要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特别是数学、物理、英语等基础课程,为学生获得再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打好坚实基础,形成分析、解决关键问题的自信和能力以及日后发展所需的学术创新实力。
现代经济信息442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胡 蕊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的适应知识经济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笔者通过大量阅读和思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关于本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面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与现状;问题与建议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442-01一、背景与现状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向全党发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令,体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呼唤。
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提出了将鼓励创业纳入就业的重要方针,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习总书记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在政府报告和重要场合中提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当前,国家各级政府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创新创业。
因而,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为当下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它以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培养创业精神作为三项基本要求。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三个:第一,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第二,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以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为代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第三,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为学生创业提供实习基地、政策支持和指导服务等综合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二、问题与建议笔者通过授课反思,结合阅读的大量资料和文献,提出目前在本校双创课程当中存在的三项问题。
第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在本学期的教学当中,通过和学生的访谈调查,很多学生都认为创新创业课是教会他们如何打工赚钱,如何在毕业后经营小店等知识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