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143例临床分析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663.47 KB
- 文档页数:3
肝脏的药物性损伤临床分析摘要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
因此,毒物(包括使用不当的药物)侵犯人体时,肝脏首当其冲。
若这种侵犯力超过肝脏的解毒力,肝脏则发生病理改变。
临床上,人们大多重视肝病的药物治疗,而容易忽视乱吃药物造成的药源性肝损害。
近些年来,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在不断增高。
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药物性肝损伤的报告情况,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以供读者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肝脏中毒性损伤变态反应性损伤治疗预防一、药物性肝损伤现状1、西药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类别及比率抗生素34.5%,抗肿瘤药14.9%,抗结核药12.4%,心血管药9.85%,镇静及抗精神病药9.19%,激素类药7.83%,消化系统药2.87%,影响代谢药2.12%,其他6%。
2、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中草药, 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
人们普遍认为中草药不良反应小, 而忽略了它的潜在毒性。
约有100多种中草药和30余种中成药可引起肝损害。
应该肯定, 中药在防病治病、抗衰老及滋补、美容、保健、减肥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中药引起的肝脏损害的报道, 也在越来越多。
在一篇有595件药物性肝损害的文章中, 由中草药、中成药所造成的占35.4%; 另有82件药物性肝损害的报道, 其中25 例是由服用减肥、美容、保健食品所致, 占30.5%。
其相对于西药来说,中草药历史悠久,对许多疾病临床疗效较好,深受社会认可。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世界上约有65% ~80%的人服用草药,可见植物药市场之大。
然而,伴随着新制剂技术的应用,中草药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浮出水面,其安全性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3、治疗肝病的药物也可引起肝损伤许多治疗肝病的药物也可引起肝损伤。
众所周知,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和免疫调节剂可引起肝损伤。
另外,近年来发现,一些保肝药物、降酶药物和治疗肝病的中草药也可引起肝损伤。
例如联苯双酯,过去多用联苯双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近年发现,联苯双酯仅能够降低ALT,而不能使原有肝损伤的病理改变得到改善,反而可加重肝损伤,引起AST升高及黄疸。
108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王馨【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3页(P722-723,732)【作者】王馨【作者单位】10006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毒性肝病科【正文语种】中文药物性肝损害(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药物或/和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1]。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大约有1 100多种药物可能导致肝损害[2],DILI已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5位。
笔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DILI患者的发病原因,疾病过程及预后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及用药指导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2-05—09我院收治DILI患者共126例,选取其中资料齐全的病例108例,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为DILI,均符合2004年日本DILI诊断标准[3],其中男41例,女67例,年龄10个月~82岁,平均49.75岁。
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108例患者中乏力98例(90.7%),纳差、恶心、呕吐96例(88.9%),黄疸78例(72.2%),发热及皮疹19例(17.6%),肝脾肿大或腹水18例(16.7%),伴有其它器官损伤5例(4.6%),意识障碍3例(2.8%),无明显症状体征7例(6.5%)。
所有患者化验结果提示均有肝功能异常,以ALT升高最常见,其次为TB和ALP升高。
B超提示部分患者有肝硬化表现。
其中26例患者行肝穿刺组织病理活检,均提示为DILI。
2.1 DILI的发病情况 108例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40岁以上中老年人占91.0%。
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包括中药40例、降血压药物15例、抗生素类药物9例、解热镇痛药物6例、抗肿瘤药物5例、抗痨药物5例、降糖药物4例、甲状腺激素类药物4例,皮质激素类药物3例、保健品和长期染发及成分不明药物17例。
2.2 转归经过积极地保肝降酶解毒治疗及精心护理,69例患者肝功恢复正常,37例患者肝功能好转,随访后发现其中31例患者肝功能恢复,另外6例患者肝功能异常出现反复,再次入院治疗。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例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引发的药物性相关肝损伤所出现的时间情况、损伤的程度情况以及治疗转归的情况。
方法96例结核病患者行抗结核相关治疗后发生药物性相关肝损伤,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
结果抗结核治疗的2周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者18例(18.8%),抗结核治疗的1个月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者37例(38.5%),治疗1~2个月发生药物性相关肝损伤者29例(30.2%),治疗时间>2个月发生药物性相关肝损伤者12例(12.5%)。
轻度药物性肝损伤52例(54.2%),中度药物性肝损伤36例(37.5%),重度药物性肝损伤8例(8.3%)。
所有病例皆于4周内肝酶恢复正常,无慢性迁延性肝炎发生。
结论对抗结核相关治疗之后发生药物性相关肝损伤进行尽早察觉及及时治疗,其肝功都得以恢复至正常水平,对其结核病相关治疗不存在不良影响。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结核病;药物性肝损伤;损伤程度药物性肝损伤能发生于以往具备肝脏相关疾病抑或以往不具备肝脏相关疾病患者中,采取相关药物治疗之后出现程度不一的肝细胞相关损害情况。
目前结核病病例均采用多种药物联用方法。
利福平、异烟肼以及吡嗪酰胺对人体肝脏相关毒副作用均较强[1,2]。
药物性相关肝损伤属于抗结核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对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0例结核病患者出现药物性相关肝损伤共96例予以回顾性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结核病行抗结核相关治疗后发生药物性相关肝损伤患者96例,其中男50例,女46例,年龄18~72岁,60岁患者22例(22.9%)。
入院的时候存在病毒性肝炎标记物阳性者15例,酗酒者10例,成人体重2个月发生药物性相关肝损伤者12例(12.5%)。
2. 2 肝脏转氨酶增高程度ALT或AST增高ULN而ULN或TBIL≥2 ULN者为中度药物性肝损伤,共36例(37.5%);血清ALT 或AST≥5 ULN,抑或是ALT≥3 ULN,且存在恶心症状、呕吐症状、乏力症状、黄疸症状等,抑或是TBIL≥3 ULN为重度药物性肝损伤,共8例(8.3%)。
126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王思进【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转归。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26例DIL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药物治疗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DILI患者的基础疾病以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胃肠道疾病及甲状腺疾病为主;80例患者由西药导致肝损害,主要有抗生素、降压药、抗甲状腺及抗肿瘤等西药;46例患者由中药导致,包括中成药和中药汤剂。
经过治疗后,31例患者痊愈,占24.60%;84例患者好转,占66.67%;10例患者自愿放弃治疗出院,占7.94%;1例患者死亡,占0.79%。
预后佳的患者与预后差的患者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白蛋白(ALB)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差的患者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明显增高,说明TBIL、DBIL及ALB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
结论:DILI的致病药物种类繁多,无特异性临床特征,TBIL、DBIL及ALB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
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并致力于该病预防和早期诊治方面的研究。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26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cases admitted between January 2009 and November 2013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with regard to drug treatment and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patients’prognostic. RESULTS:The major underlying diseases in the 126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cases included infectious diseases,cardiovascular diseases,diabetes,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yroid diseases;the liverinjury in 80 patients were induced by western medicines,mainly as antibiotics,antihyper-tensives,anti-thyroid and anti-tumor drugs and in 46 patients induced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cluding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After treatment,31 cases(24.60%)were cured;84 cases(66.67%)took a turn for the better;10 patients(7.94%)gave up the treatment and were discharged and 1 patient(0.79%)died.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ALT and AST levels between the patients showing good prognosis and those showing poor prognosis (P>0.05);however the differences in total bilirubin (TBIL),direct bilirubin (DBIL) and albumin (ALB)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ignificance increase in TBIL and DBIL levels in the patients with poor prognosis is in-dicativ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BIL,DBIL and ALB level. CONCLUSIONS:Great varieties of drugs are available for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which has no specific clinical feature. The levels of TBIL,DBIL and ALB are associated with patients’prog-nosis.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understanding on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take efforts aimed at prevention,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3页(P857-859)【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征;预后【作者】王思进【作者单位】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山东枣庄 27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14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经呼吸道、消化道或静脉等途径进入机体而引起肝脏损害,也称之为药物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