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层螺旋 CT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16排螺旋CT在肋骨和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目的:对16排螺旋CT在肋骨与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60例胸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予以16排螺旋CT及胸片检查,且对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16排螺旋CT检查的确切显示骨折率为78.3%,明显高于X线片(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排螺旋CT检查的疑似骨折率与未显示明确骨折率分别为16.7%、5.0%,而X线片分别为26.7%、20.0%,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肋骨与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中,采取16排螺旋CT 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值得大力推广。
标签:16排螺旋CT;肋软骨骨折;诊断在胸部創伤当中,骨性胸廓损伤是极为多见的,通常对其采取正斜位胸片检查,然而因为肋骨的位置及其解剖结构较为特殊,因而极易受X线投照角度与条件的限制[1];此外,在X线片上肋软骨不显影。
所以,在临床上,采取X线片诊断胸部创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探讨16排螺旋CT在肋骨和肋软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笔者将对60例胸部外伤患者予以16排螺旋CT扫描,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所收治的60例胸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在17~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2.4)岁。
致伤原因:25例为交通事故(41.7%),17例为意外伤(28.3%),12例为坠落伤(20.0%),6例为斗殴伤(10.0%);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不畅、胸部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等。
1.2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60例胸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GE16排螺旋CT,其扫描参数设定为:250mAs管电流,120KV管电压,5mm的扫描层厚,1.15的螺距,1次屏气完成扫描。
之后采取重建层厚1.25mm,间隔1.25mm,重建图像,经工作站由VR图像对肋骨轮廓进行认真的观察。
·140·□医学影像/Medical Imaging16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征研究周文娟1 石荣义2(1.邳州市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邳州 221399;2.邳州市人民医院,江苏邳州 221300)摘要:目的 分析在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16排螺旋CT 诊断的价值以及影像学特征。
方法 选取邳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患者16排螺旋CT、数字化X 线摄影胸片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实施评价,对比差异性。
结果 诊断结果显示,16排螺旋CT 的检出准确性高于数字化X 线摄影诊断(P <0.05);16排螺旋CT 漏检率与误诊率低于数字化X 线摄影诊断(P <0.05);检出肋骨骨折部位主要是腋缘、腋下、胸肋关节、肋弓以及前肋。
结论 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16排螺旋CT 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能够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数目以及骨折程度,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详细、客观的影像学数据资料,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肋骨骨折的优先诊断方式。
关键词:16排螺旋CT;数字化X 线摄影;肋骨骨折;影像学特征Application Value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16 Slice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Rib FractureZHOU Wenjuan 1 SHI Rongyi 2(1.Chengxi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Pizhou City,Pizhou,Jiangsu 221399,China;2.Pizhou People's Hospital,Pizhou,Jiangsu 2213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16-slice spiral CT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rib fractures. Methods Totally 50 patients with rib fractures who were admitted to Pizhou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respectively given 16-slice spiral CT and digital X-ray chest examination. The surgical results were used as the diagnostic gold standard. The diagnosis results of the two inspection methods were evaluated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agnosis result showed that 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16-slice spiral C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digital radiography(P <0.05);the missed detection rate and misdiagnosis rate of 16-slice spiral CT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digital radiography(P <0.05);The detected rib fractures were mainly the axillary edge,underarm,sternocostal joint,costal arch and anterior rib. Conclusion In the diagnosis of rib fractures,16-slice spiral CT diagnosi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can clearly show the location,number and extent of fractures,and provide more detailed and objective imaging data for clinical treatment. It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can be used as a priority diagnosis method for rib fractures.Keywords:16-slice spiral CT;digital X-ray photogruphy;rib fracture;imaging features作者简介:周文娟,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CT影像。
16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50例临床诊断肋骨骨折的胸部外伤病人进行16层CT螺旋扫描,并进行回顾性薄层观察,在影像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VR、MPR、CPR)重建,由两位资深的CT诊断医师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详细观察,并与胸部DR片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50例中螺旋CT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187处,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成像可清晰地显示出骨折的位置、数量及骨折端移位情况,同时CT扫描还可发现其他合并伤。
各种后处理图像中,薄层及MPR、CPR重建成像技术在显示肋骨轻微骨折上效果较好,VR成像在显示骨折的空间关系上较好,横断轴位像是诊断和后处理重建成像的基础,DR平片共发现肋骨骨折138处。
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明显优于常规DR平片,但在诊断肋骨骨折时各种重建技术应相互结合应用。
【关键词】肋骨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本文收集我院16层螺旋CT使用(自2007年12月~2009年5月)以来各种胸部外伤经临床证实的5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DR平片及螺旋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患者,男37例,女13例,年龄20-85岁,平均40岁。
致伤原因主要有:车祸伤29例,击打伤10例, 高处坠落伤7例, 跌伤4例。
1.2 仪器和方法:所有患者在16层螺旋CT扫描前均摄常规胸部正、侧、斜位DR片,摄片机为万东公司的DR放射成像系统。
CT机为东芝公司的Aquilion 16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肋骨下缘,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容积扫描,探测器开放选用1.0X16重建扫描。
扫描条件: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00mA,螺距为15 ,准速0.5 s/周,屏气5-10s即可完成所需范围扫描,扫描完成后,可以在副台上进行观察容积数据,层厚1mm,层距0.8mm,全部肋骨显示最多约500幅图像,然后通过多平面重建(MPR、CPR)、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肋骨的二维和三维重建,由两位资深的CT诊断医师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详细观察并诊断,诊断时着重观察肋骨骨折的部位、数目及对位对线情况,并与胸部DR片进行对照分析2 结果50例患者中,CT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187处。
16层螺旋CT用于肋骨骨折病人的诊断作用研究摘要】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用于肋骨骨折病人的诊断作用研究。
方法:此次研究胸外伤患者为68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对所有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和X线平片检查。
对比两种方法的检出符合率进行比较。
结果:对比两种方式检查结果,X线平片检查诊断符合率为67.92%,16层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2.45%,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6层螺旋CT检查在肋骨骨折病人诊断中的应用十分有效,能够获得比较全面的诊断信息,诊断准确性高,能够明显提高诊断检出符合率,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16层螺旋CT;肋骨骨折;X线平片检查;诊断作用【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126-01肋骨骨折是比较常见的胸部外伤之一,检查肋骨骨折常用的方式是X线平片检查,X线平片检查方便、快捷,价格低,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肋骨属于扁平骨,有一定的生理弯曲,X线下产生重叠影像,因此诊断敏感性低,无法观察到隐秘部位,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1]。
16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质量高,曲面重组技术可以清晰的展现患者的完整肋骨形态,不会造成遗漏现象,可以提高诊断肋骨骨折的准确率,在诊断患者肋骨骨折中有比较大的应用价值。
因此本文为了分析16层螺旋CT用于肋骨骨折病人的诊断作用,特选取了入院治疗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的68例胸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基本资料和一般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胸外伤患者一共为68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
对所有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和X线平片检查。
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8例,女性患者为30例,患者年龄最大为69岁,最小为26岁,平均年龄为(44.75±5.79)岁,患者的患病原因为跌倒摔伤14例、打架斗殴18例、交通事故15例、高空坠落11例、工伤10例。
健康域影像肋骨在人体骨骼中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起胸廓,并保护胸腔内的相关脏器。
肋骨容易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而发生骨折,肋骨骨折在骨科临床比较常见,其中,又以外伤性肋骨骨折最为常见[1]。
患者骨折后会感到局部疼痛,并在咳嗽、深呼吸、身体转动时疼痛感会更为严重,有的患者呼吸动作会受到影响,导致小呼吸道分泌物梗阻、肺不张等并发症,极大干扰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若治疗不及时,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死亡率也比较高,因此,及时诊断肋骨骨折的具体部位、数量,对救治患者工作来说非常重要。
过去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受伤史、X 线片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但由于检查流程繁杂,准确度不高,经常存在漏诊、误诊问题,容易导致患者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
近年来伴随C T 技术的快速发展,16层螺旋C T 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它具有操作简便、辐射小、检查迅速、图像质量高等优点。
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接收的60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观察DR 与16层螺旋C T 的诊断效果。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次所选60例肋骨骨折患者均来自2019年3月~2022年6月本院骨科,都有胸部外伤史。
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0~76岁,平均(39.6±.4)岁;受伤后至手术的时间3小时~19天,平均(8.5±2.2)天;受伤原因:车祸22例,高处坠落15例,重物压砸16例,直接暴力打击伤7例。
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胸痛、呼吸困难,在咳嗽时胸痛更为明显。
1.2纳入与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
(1)存在明确的胸部外伤史者;(2)经相关影像学检查后确诊属于外伤性肋骨骨折者;(3)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在诊断过程中家属全程陪同。
1.2.2排除标准。
(1)临床资料不完整者;(2)躁动不能有效配合检查者;(3)治疗期间死亡或中途转入其他医院者[2]。
1.3检查方法全部患者前来就诊时分别都接受了DR 平片检查与16层螺旋C T 检查。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83120投稿邮箱:sjzxyx789@0 引言肋骨骨折在临床骨科中比较常见,其主要是因患者胸部受到的外力创伤导致。
在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通常依据其体征表现与X 平片检查就能够对其作出准确的诊断,而在临床实践中,其患者的诊断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一些隐匿性骨折的患者漏诊,使患者的治疗被延误,导致不良后果[1]。
因此,探寻一种准确的肋骨隐匿性骨折检查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CT 检查在临床上是十分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且近年来,随着其相关技术不断的发展、完善,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就对16排螺旋CT 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705例疑似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62例男性患者与343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9至68岁之间,中位年龄为(42.7±6.2)岁;所有患者均伴有胸部外伤,其中236例患者是因交通意外所致、187例患者是高处坠落受伤、134例患者为钝器伤害、98例患者跌到受伤、50例患者为其他意外伤害;患者的症状表现主要为胸部疼痛、局部软组织肿胀与呼吸明显加重等;所有患者通过X 平片检查均未检测出肋骨骨折,且对于此次研究均了解、知情。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16排螺旋CT 进行检查诊断;其检查中采用16排螺旋CT 扫描仪(PHILIPS Brilliance 型);扫描参数设置情况:管电流设置为250mAs、管电压设置为120kV、层厚设置为2mm、螺距设置为1.75;所有患者均依据其具体情况选取对应的检查体位,然后再对患者的整个肋骨部位及其周边组织进行扫描;且在扫描完成后将扫描获取的图像传至其对应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主要包括MIP(最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建)、SSD(表面遮盖显示)与VR(容积再现)等。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17例胸部外伤患者,对其实施16层螺旋CT扫描,并将原始数据传输工作站做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等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观察肋骨损伤情况,并统计多层螺旋CT对肋骨损伤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617例患者合计检出1380处肋骨骨折,骨折多位于4-10肋,其中5-7肋发生率最高;骨折类型包括粉碎性骨折、错位骨折、线性骨折、凹陷骨折及肋软骨骨折5种。
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直观的观察患者肋骨及肋软骨的受损情况,临床应合理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对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这有助于提高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螺旋CT;三维重建;肋骨损伤胸部外伤是临床常见的急诊,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也就导致了胸部外伤、肋骨骨折的发生率出现了升高的趋势。
明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既往临床对肋骨骨折的诊断多依靠X线进行,但由于肋骨特殊的解剖形态及X线投照的局限性,导致了肋骨骨折的诊断易发生漏诊或误诊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会耽误临床的治疗,也会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维重建技术是在多层螺旋CT诊断基础上产生的新型重建技术,通过三维重建可获取直观、真实的三维立体图像,有效的解决了X线诊断肋骨骨折的缺陷[1]。
为进一步了解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笔者对我院既往接诊的胸外伤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17例胸部外伤患者,全部患者均存在明确外伤史。
入选患者中男性401例、女性216例;患者年龄12岁到86岁不等,平均年龄(47.4 2.8)岁;患者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致伤的有298例、为击打致伤的有176例、为高处坠落致伤的有108例、为意外跌倒致伤的有35例。
16层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讨论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后的效果。
方法:82例隐匿性肋骨骨折均予以X线片检查和16层螺旋CT 三维重建,了解两种方法对隐匿性肋骨骨折检出率以及不同骨折部位检出率。
结果: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总检出率及不同部位的检出率均优于X线检查,P<0.05。
结论:对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时应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准确性更高,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关键词】隐匿性肋骨骨折;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肋骨骨折属于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使用X线检查后便能够确诊,但是对于隐匿性肋骨骨折而言,其解剖结构复杂,经常规X线检查难以发现,导致漏诊率较高。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广泛,通过应用CT检查能够克服X线检查中存在的不足。
基于以上表述,本次主要针对16层螺旋CT和三维重建技术展开研究,分析两种方法用来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年限及例数: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82例,抽选样本:我院收治的已经临床病理确诊的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男女患者比45:37,年龄中位值(46.5±8.3)岁,因交通事故致伤48例,击打致伤14例,坠落致伤20例。
患者分别接受CT检查及X线检查。
基线资料经组间比对过后无明显差别,P>0.05。
纳入标准:①同意参与本次实验并签订知情书;②单发骨折;③配合度高者。
排除标准:①患有危重疾病;②存在严重感染;③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异常者。
1.2 检查方法X线检查:①仪器。
GE Prospeed F I机型X线拍片机。
②检查部位。
患者两侧骶髂关节正位,腰椎正、侧位。
③参数设置。
层厚层距均为3mm。
CT诊断:①仪器。
Philips Brilliance16层螺旋CT。
②扫描部位。
根据临床诊断要求自锁骨上缘至髂骨翼上缘水平进行扫描。
16排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意义及分析毛雨【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1(17)14【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胸部外伤后存在可疑肋骨骨折征象的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检查,利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结合断层图像进行观察.结果 38例胸部外伤患者共发现39根肋骨骨折.其中4例患者各有1根肋骨完全骨折,6例患者各有1根肋骨出现肋骨不全骨折,5例各有2根不全肋骨骨折,5例分别有3根肋骨骨折.1例出现4根肋骨骨折.结论胸部外伤后及时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结果为阴性或可疑存在肋骨骨折的患者,凡局部有固定压痛症状且不易缓解者,应对其进行16排螺旋CT检查,可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16-slice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rih fracture. Methods Doing 16-slice spiral CT examination for 38 patients injured on chest,all of which had suspective signs of rib fracture. The image were ohserved carefully in the aid of the post-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cluding volume reconstruction ,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 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 and curve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etc. ,comhined with CT scanning image. Results We found fracture of 39 ribs in 38 patients, among which ,4 had complete fracture of 1 rib,6 had slight fracture of 1 rib,5 had slight fracture of 2 ribs,3 had fracture of 3 rihs,1 had fracture of 4 ribs. Conclusion For people who have received digital radiography examinations, the results arenegative or the image can only show some suspective signs, but they have obviously localized symptom of pain which can not he relieved easily,16 slice spiral CT examination should he done on them,which can improve the testing rate of rib fracture greatly.【总页数】2页(P2207-2208)【作者】毛雨【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三医院放射科,天津3002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相关文献】1.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意义 [J], 王发权2.DR片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意义 [J], 程永芳3.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肋骨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J], 钱建兵4.DR片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意义 [J], 程永芳5.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肋骨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J], 钱建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6 层螺旋CT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在胸部外伤中肋骨骨折较为常见,普通X 线平片以其简便、快捷、价廉仍为常规的首选检查方法。
但由于胸廓结构特殊, 呈半锥形, 肋骨走行有曲度,以及各种组织影像的重叠关系等,常会造成肋骨骨折的漏诊。
16 层螺旋CT 的应用,以其先进的扫描技术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 显著提高了对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
本文总结43 例外伤患者16 层螺旋CT检查结果,并对照X 线平片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16 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4 年10 月~2006 年12 月胸部外伤患者43 例,男34 例, 女9 例,年龄18 ~65 岁。
外伤后1 ~3 天做检查25 例, 3 ~7 天16 例, 7 天以上2 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平片及16 层螺旋CT 检查。
112 方法常规摄取胸部正、侧位X 线平片。
仪器为德国霍夫曼640 ms 高频X 线机及Koda CR 系统。
肋骨CT 扫描使用GE Lightspeed 16 螺旋CT机。
扫描范围为全部肋骨, 选16 排探测器, 电压120 V, 电流250 ~400 mA, 层厚715 mm,螺距11375, 床速2715 mm/圈,扫描时间018 s / r ,屏气7 ~10s 即可完成全部扫描。
原始数据进行两次重建, 标准算法, 首次层厚715 mm,层距715 mm, 第二次重建层厚1125 mm, 层距1125 mm。
所有数据传送到ADW 412 工作站进行处理, 重建方法有多平面重建法( multi2 planer reconstruction, MPR) 、表面遮盖法( surface shaded display, SSD) 、容积再现( volume rendering,VR) 、最大密度投影(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三维重建成像( three2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3D) 等, 进行多角度显示肋骨的二维、三维图像。
113 统计学分析采取χ 2检验, P < 01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43 例中肋骨总骨折数132 根, 其中第1 ~3 肋骨骨折12根, 第4 ~7 肋骨骨折56 根, 第8 ~10 肋骨骨折45 根, 第11~12 肋骨骨折19 根。
本文将12 对肋骨的第1 ~3、4 ~7、8 ~10、11 ~12 肋骨依次分为第1、2、3、4 组, 每组所占肋骨数依次分为6、8、6、4, 与其所发生骨折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 显示第 1 ~4 组肋骨发生骨折的比率分别为: 9% ( 12 /132) 、42%( 56 /132) 、34% ( 45 /132) 、14% ( 19 /132) 。
经χ 2检验, χ 2=1012678, P = 010164, P < 0105,差异有显著性( 表1) 。
表1 肋骨骨折发生率与部位的关系组别肋骨所占比率发生骨折比率1 1 ~3 25% ( 6 /24) 9% ( 12 /132 )2 4 ~7 33% ( 8 /24) 42% ( 56 /132)3 8 ~10 25% ( 6 /24) 34% ( 45 /132)4 11 ~12 17% ( 4 /24) 19% ( 14 /132)X 线平片诊断骨折104 根, 检出率7818% , 其中1 例1根肋骨于CT横断面及三维图像上均未能显示。
X 线平片可疑骨折8 例15 根( 第1、2、3、4 组各占2、7、4、2 根) , 经CT确诊11 根,排除4 根,多发现5 根; 平片未诊断骨折7 例22 根( 第1、2、3、4 组各占2、12、5、3 根) ,含未能显示肋软骨骨折4例5 根,经CT扫描发现骨折22 根。
同时, 平片发现肩锁关节脱位1 例,肩胛骨骨折3 例, 肺挫伤5 例, 血气胸6 例( 图1) 。
16 层螺旋CT 诊断骨折131 根, 诊断率9912% , 其中横断图像直接显示骨折线40 例129 根, 检出率9717% ; 三维容积再现图像显示骨折127 根, 检出率9612% , 其中2 根三维图像显示而横断面图像未能显示, 4 根横断面图像显示而三维图像未能显示, 1 根横断面图像和三维图像均未能显示。
显示肋软骨骨折 4 例5 根。
同时, CT 扫描发现胸骨骨折3例, 胸椎骨折3 例,肩胛骨骨折4 例, 血气胸11 例, 肺挫伤14例, 肝脾挫裂伤4 例。
16 层螺旋CT 横断面、三维成像两种检查方法与X 线平片结果对照统计分析,经χ 2检验, χ 2= 5417556, P = 010000,P < 0101,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表2) 。
表2 肋骨骨折( 含肋软骨骨折) 诊断检出率组别X 线平片16 层螺旋CT横断面成像16 层螺旋CT 三维成像检出96 129 127未检出37 3 53 讨论311 肋骨的结构与骨折原因分析人体肋骨共有12 对,由骨性部分和软骨构成, 第1 ~ 3 肋骨较短, 并有锁骨、肩胛骨和肌肉的保护, 很少发生骨折, 第 4 ~7 肋骨因其较长且固定, 在外伤时最易发生断裂, 第8 ~10 肋骨有肋弓的弹性缓冲作用,不易发生折断,第11 ~12 为浮肋, 活动度较大, 骨折机会更少见。
本文资料统计显示肋骨发生骨折发生率与部位关系差异有显著性, 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第 4 ~7 肋骨骨折的发生率为最高, 第8 ~10 肋骨次之。
其中第11 ~12 肋骨骨折发生比第1 ~3 肋骨多见, 考虑随着现代经济发展, 汽车逐渐普及,车祸发生率的增多, 胸腰部受伤几率加大, 因而第11 ~12 肋骨折出现多见。
312 X 线平片诊断的局限在X 线片上肋骨后段较厚而圆,显示密度较深、轮廓清楚,前段较扁而薄, 显示密度较小、轮廓较不清晰。
中下部肋骨后段的下缘由于伴行的肋间神经和血管使该处骨质较薄, X线片上密度较淡,边缘不锐利。
膈下肋骨也有较致密软组织的重叠,这些结构特点造成了平片上肋骨骨折诊断的困难。
实际上, X 线片上肋骨骨折有时不易发现,其原因很多[ 1],如胸部结构重叠较多,细微的骨折线被遮盖,肋骨结构单薄, 致骨折线缺乏对比而遗漏; 并且肋骨成半环状,摄片时大部分肋骨不能贴近胶片都可影响肋骨骨折线的显示。
其他因素影响还有投照角度( 如X线与骨折端不形成切线位投照) 、投照条件( 如曝光条件不足) 以及患者因疼痛不能配合等。
有学者怀疑肋骨骨折时,进行透视加点片,能提高一定的阳性率。
本组病例普通平片骨折检出率为7217% ,第 1 ~4 组肋骨骨折的漏诊率各为1018% ( 4 /37) 、5114% ( 19 /37) 、2413%( 9 /37) 、1315% ( 5 /37) 。
发生率最高漏诊多为肋骨腋前段、近胸肋关节处及膈下肋骨的骨折。
无错位的肋骨细微骨折也是漏诊较多见的原因之一, 本组资料有 5 例 6 根全部未能诊断, 即使对照CT 检查结果后再观察,显示诊断效果仍欠理想( 图2) 。
本文资料统计显示肋骨骨折( 含肋软骨骨折) 诊断检出率X线平片与16 层螺旋CT差异有显著性。
313 16 层螺旋CT 的优势1998 年多层螺旋CT( multi2 slicespiral CT, MSAT) 的开发应用,是继滑环技术出现以来CT 史上的一项重要进展,扫描范围进一步扩大, 时间分辨率和体轴方向的空间分辨率均显著提高[ 2]。
16 层螺旋CT 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成熟的一种检查方法。
虽然, 传统CT 及单螺旋CT使肋骨骨折的诊断较X 线平片更准确,检出率也高。
但无论是横断CT,或是肋骨水平扫描,肋骨只能被切段性显示, 因此,CT对肋骨骨折的定位诊断较X 线平片差。
而多层螺旋CT在扫描速度、范围、图像的分辨率及后处理功能等方面显著优于单层螺旋CT。
16 层螺旋CT扫描时间更短, 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更高,并能透过三维图像重建, 进行多方位观察。
特别是薄层扫描, 真正做到了各向同性, 使图像更清晰, 无锯齿伪影。
应用16 层螺旋CT 进行一次屏气扫描, 经11.25 mm 薄层重建,在ADW 412 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 选用模块方式能比较容易、快速得到三维图像, 直观、准确展示胸廓肋骨全貌( 图3) ,同时对感兴趣区进行修改切割, 暴露损伤部位, 使得三维图像逼真, 并能随时在各种模式间转换; 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平面和旋转观察, 彻底消除了重叠和体位等因素的影响,提供的信息更多、更完整,大大地弥补了传统影像的缺陷和不足[ 3]。
本组资料表明, 16 层螺旋CT 薄层扫描,三维图像重建显示肋骨骨折较X 线平片更清楚,骨折检出率达9815%, 特别是精细的三维图像与横断面图像显示更直观。
当然, 单靠横断面或三维图像也不能显示全部骨折。
本组有2 例CT 横断面显示 5 根肋骨骨折,而三维图像只显示 3 根,其原因可能是极细微骨折仅能在横断面上显示,三维图像重建时因阈值选择等因素而不能显示,也可能与扫描时患者屏气不佳使三维图像质量不完全满意有关; 另2 例横断面图像仅显示2 根肋骨骨折,而三维图像显示 3 根, 与骨折正好位于两层横断面之间、肋骨及骨折线走行和扫描角度等有关。
本组有1 根横断面图像和三维图像均未能显示( 图4) ,应是上述因素综合的结果。
314 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和肋骨骨折的并发症正常肋软骨在X 线片上不显示, 即使钙化的肋软骨发生骨折, X 线片上也难做判断。
因此, 对于肋软骨骨折的诊断, X 线检查依然是难点。
超声方面, 近来Kara 等[ 4]以超声检查作诊断,但其检查较费时,图像缺乏直观, 加上其定位全凭检查者经验和水平, 因此其临床应用难以推广。
16 层螺旋CT 薄层扫描,进行三维MIP 重建,能清晰显示肋软骨及其骨折情况,图像直观清楚,为临床正确诊断肋软骨骨折提供了一个新的检查思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应用。
本组检查 4 例 5 根肋软骨骨折X 线平片全部未能诊断, 16 层螺旋CT 全部诊断正确( 图5) 。
在显示肋骨骨折并发症方面, X 线检查虽然能显示胸廓肋骨骨折的全貌,并可判断部分肺组织损伤情况, 但对于双侧肺挫伤因缺乏对比亦难以诊断( 图1、图2) ,对于多发复杂骨折损伤及伴有重度积液的损伤等其发现问题价值仍有限。
本组资料X 线平片对血气胸、肺挫伤的诊断正确率仅为54.15% ( 6 /11) 、35.17% ( 5 / 14) 。
在肋骨的16 层螺旋CT 扫描中, 同时发现了更多的胸、腹部并发症和骨折( 图6) 。
本组病例中发现胸骨骨折3 例,胸椎骨折 3 例, 肩胛骨骨折3 例,血气胸11 例,肺挫伤14 例,肝脾挫裂伤4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