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中清淤和消毒的必要性
- 格式:docx
- 大小:20.45 KB
- 文档页数:1
池塘清淤施工方案1. 背景池塘是农村地区常见的水体,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自然沉积,池塘底部会积聚一定的淤泥和杂质,严重影响水质和水体生态环境。
因此,对池塘进行定期清淤工作是必要的。
2. 施工目标本次施工方案的目标是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杂质,并恢复水体的清澈和水质的稳定。
3. 施工步骤步骤一:杂物清理首先,对池塘周围的杂物进行清理,包括移除池塘周围的植物、垃圾和其他障碍物,以便施工队能够顺利进入和操作。
步骤二:排水处理在清淤施工前,需要将池塘中的水位降低至一定程度,以便施工人员能够安全进行作业。
可以通过蓄水池、流水渠或排水口等方式实现水位降低。
步骤三:设备准备为了高效进行清淤作业,需要准备相应的设备,包括挖掘机、泥浆泵等。
清淤工作也需要合适的防护设备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步骤四:淤泥清除使用挖掘机等设备,将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杂质进行清理,确保彻底清除堆积的污泥。
清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周边环境和生物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步骤五:底部处理在淤泥清除完毕后,对池塘底部进行处理。
可以使用护岸材料加固池塘岸边,防止再次淤积。
同时,对底部进行平整处理,提高水流的流动性和水质的稳定。
步骤六:水体恢复最后,将水体恢复至正常水位,并进行必要的水质监测和调整。
根据池塘的特点和用途,可以适当添加草鱼等水生生物进行养殖,促进水体生态平衡的恢复。
4. 施工注意事项- 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和安全规定。
- 施工不应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尽量减少对池塘周边植被和动物的干扰。
- 施工后要对废弃物和污泥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 为了保持水体的清洁,建议定期清理池塘周边的杂物和垃圾。
以上是池塘清淤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池塘养鱼有哪些方法和技巧池塘养鱼是农村养鱼最常见的养殖方式,池塘养鱼具有投资小,收益大,水体环境易掌控,适合家庭养殖的优点。
但是池塘养鱼管理不简单,防备病害、或者是池塘水质老化、排灌水都是难点,下面一起学习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第一步:清塘消毒疏通灌水和排水的渠道,还要清理池塘里的淤泥,可能比较多,需要只留20多厘米的泥。
一亩池塘使用200斤生石灰消毒,保持2米深的水,一周以后清洗洁净,没有药发挥作用了,才能放养鱼。
有时候也可以使用漂白粉消毒。
(实在用量以现场为准)第二步,良好水质的保持水草太多,池塘里空气太差,有些东西腐烂了,影响池塘的水质。
所以必需要清理过多水草,或者是水藻、有些水藻会散发有害物质,所以发觉就要去掉。
少量浮萍可以遮阴,但是太多了,对鱼生长不好有些水藻污染水源,会造成水质变成酸性第三步:病害防备鱼在高温的夏季和气温忽高忽低的秋季简单发病,所以高温期在池塘半个月就要撒一次石灰,一亩是20斤。
使用菌毒克进行消毒。
对于喂食用具也要用粉剂虾便利。
有时候肠胃病流行,可以饲料拌服虾便利来治疗肠炎疾病。
池塘为什么会缺氧?气温高:气温高其实也是会导致池塘缺氧的,温度高了空气里面的氧气就不简单融入水里面,而鱼则会由于高温加大氧气的消耗,这一高一低,池塘自然就会缺氧了。
这时候一方面加深池塘水深,另一方面则可以采纳增氧机器,其次加快换水的频率,让源源不绝的活水来增添池塘的含氧量,这样保证性更高一些。
养殖密度大:养殖密度也是导致缺氧的原因之一,一些养殖户会过分的努力探求养殖密度,以求养殖效益高,这样做养殖数量是上去了,但是氧气消耗也上去了,原来堪堪够用的氧气自然就不足了。
另外密度过大的话会导致鱼长期的比较活跃,单一的一条鱼消耗的氧气也会增添,所以掌控密度也是比较关键的一个事情。
池底淤泥过深:池塘的淤泥里面有许多可以氧化的物质,其消耗的氧量比鱼更多,淤泥越多且消耗的氧气就更多,鱼能用的自然就少了,就是鱼缺氧了。
海水养殖池塘清淤和消毒的技术要点作者:王庆华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8年第06期摘要近年来,由于池塘高效精养、高密度混养技术的不断提高,加大了池塘放种、投饲、施肥的投入,年复一年,池底淤泥越来越厚,一般池塘淤泥厚度在0.5 m以上,有的精养鱼塘甚至厚达1 m左右。
过厚的淤泥为各种致病菌、寄生虫提供了滋生的场所,导致池塘生态条件恶化,严重制约了池塘水体生产力。
基于此,探索池塘清淤和消毒技术,可有效指导养殖户增产增收,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对于提升水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病害发生,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海水池塘养殖;清淤;消毒中图分类号:S94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8.17.080目前,我国已针对池塘、江河、湖泊、海域等不同水体和不同养殖模式,展开了有机污染评价及防控对策的研究,通过实时监测水体和底泥中的溶解氧、氨氮、硫化物、BOD、COD 和TOC等物质的变化情况,定期观察养殖水体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底栖生物的种群结构变化情况,形成综合评价环境有机污染程度的评价体系[1]。
基于此,结合多年来的秀屿区南日垦区池塘养殖生产经验,主要论述了海水池塘养殖清淤和消毒的常用技术要点。
1 清淤和消毒的必要性目前,南日垦区池塘已进行水产养殖多年,池塘出现老化现象,底部淤泥杂质多[2]。
养殖生产前必须进行清淤、消毒,最大限度地消灭病原微生物,减少养殖动物发病,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如果没有做好池塘清淤、消毒工作,可能造成病害多发,而为了减少死亡率,养殖户常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影响了养殖的产品品质,给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带来困难。
2 池塘清淤和消毒的技术要点2.1 池塘清淤、堵漏池塘清淤就是彻底清理池底和环沟内的表面杂物和富含有机物的黑色淤泥,同时及时堵漏[3]。
南日垦区的池塘彻底清淤、堵漏一般在每年的6—7月,清淤方法主要是将池水排干后,采用高压水泵抽水对池底沙层进行反复翻滚冲洗,将表层杂物和淤泥冲向排水口处,能直接排出就由排水口排出,不能排出的,在人工清理杂物后,用高功率吸泥泵将淤泥抽出池塘,直至抽干,清理出的淤泥主要用于加高池埂和填补垮塌毁坏的埂壁,同時认真检查四周池埂是否有漏水现象,及时堵死漏洞。
河蟹养殖塘日常管理方案池塘清淤施工方案清晨的阳光洒在河蟹养殖塘上,波光粼粼,一群群河蟹在水中嬉戏。
作为养殖塘的日常管理者,我深知池塘清淤的重要性。
就让我来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河蟹养殖塘的日常管理方案以及池塘清淤施工方案。
一、河蟹养殖塘日常管理1.水质管理水质是河蟹养殖的关键,我们要确保水质清洁、溶氧充足。
每天早晨,我都会巡视一圈池塘,观察水质变化。
发现水质恶化,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更换新水、泼洒微生物制剂等。
2.投喂管理河蟹的投喂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每天按时投喂,保证河蟹充足的营养。
我会根据河蟹的生长状况和天气变化,适时调整投喂量。
3.疾病预防河蟹容易患有肠胃炎、水肿等疾病,我们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发现病蟹,及时隔离治疗,并对池塘进行消毒。
4.养殖环境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整洁,清除池塘内的杂草、垃圾,防止病原菌滋生。
同时,要定期检查池塘设施,确保设施完好。
二、池塘清淤施工方案1.清淤前准备(1)确定清淤时间:选择在河蟹生长季节结束、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清淤,以减少对河蟹的影响。
(2)准备工具:准备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辆等清淤设备。
(3)制定施工方案:根据池塘大小、淤泥厚度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清淤方案。
2.清淤过程(1)挖掘机作业:挖掘机进入池塘,将淤泥挖掘出来,放入运输车辆。
(2)推土机平整:挖掘机清淤后,推土机进入池塘,将挖掘出的淤泥进行平整。
(3)运输车辆运输:将挖掘出的淤泥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堆放。
(4)池塘冲洗:清淤结束后,对池塘进行冲洗,清除残留的淤泥。
3.清淤后管理(1)池塘消毒:清淤后,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原菌。
(2)水质调整:调整水质,保证水质清洁、溶氧充足。
(3)恢复养殖:待池塘消毒、水质调整完毕后,重新投放河蟹。
4.施工安全(1)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2)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
(3)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确保设备完好,防止事故发生。
鱼塘清淤的必要
鱼塘,由于鱼虾等的粪便,残留饲料等,有机肥料的不断累积,加上泥沙,在塘底形成一定厚度的淤泥。
为什么要清淤呢,因为淤泥是有危害的,例如:
1.淤泥的沉积使鱼塘变浅,有效养殖水体变少,产量下降。
2.增加耗氧量。
3.产生有害物质,病害频发。
4.容易引起水质污染。
清淤的好处又有哪些呢?
1.能够改善水质,改善鱼的生存环境。
2.清除淤泥中的病原体,大大降低发生鱼病的几率。
3.增加鱼塘的深度,加大鱼的活动空间。
4.清出的淤泥可以作为种植青饲料的肥料。
清淤的方法可以使用双刀式排污泵,能够轻松降淤泥排出,并且切碎其中的杂物杂质,轻松解决鱼塘清淤的问题。
操作简单方便,节约成本。
而且泥浆经沉淀干裂后,还可运入农田当肥施,。
池塘养鱼技术大全一、池塘养鱼设施的安排1、撇洪沟。
位于山岗,丘陵、平原地区的池塘,多数靠周围集雨面积的雨水汇注,在多雨或大雨季节,往往雨水大量注入池塘,由于水流交换频繁,水常混浊而清瘦,在久晴少雨季节,施药(防病治虫)后,适逢雨水,残余农药流入池中,常使鱼中毒死亡。
这是部分地区农村养鱼产量不高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类池塘来水的一方,应加高塘堤,在周围挖撇洪、撇毒水沟,以便将多余的水和有毒农药雨水撇开。
2、进水设备。
凡以江河,湖泊、水库、溪流作水源的池塘,**好安装进水管和过滤网。
进水管可以用水泥管、陶瓷管、废旧铁管等制作。
管子应安装在塘堤上,使水跌灌进塘,或先跌落在管下石板或木板上,尽量使水扩大同空气的接触,吸收更多的氧气。
直接引用江河或溪流的水流入塘,就要在引水渠道上安装水闸以调节水流。
引入鱼塘的水**好经过简易过滤,以阻止害鱼、非养殖小杂鱼、枝叶杂物等随水入塘,并防止鱼逆水逃亡。
3、排水设备。
为了控制水位、农田灌溉、干塘清整,池塘都应有排水设备。
适用于池塘的排水管有下面几种式样:溢流式排水管,当水位超过溢流管口就自动排出,不会漫越池堤。
溢流口上设拦网防止逃鱼。
下面设连通底管,用于排水干池。
虹吸式排水管:适用于地势有一定落差的小坑小凼。
用一根橡皮管作虹吸管,管的一端放入塘底,另一端沿池埂放置池外低于池底的地方,将管子灌满水,两端同时松开,水自然向低处流。
升降式排水管,在塘的深水部位的池埂下安装排水管,在管口上套上能活动的塑料管或橡皮管,管口缚在木桩上,水位可随意升降调节。
4、拦鱼栅:鱼塘无论采用哪种排水设备,都要有防止鱼类逃跑的拦鱼栅。
它的构造因水的流速,流量和鱼的大小而有所不同。
各种排水管的管口上面可加球形、弧形等过水不过鱼的设备。
对池埂安有水闸的排水口,要安装“v”形拦鱼栅。
二、鱼塘施肥方法1、有机肥料基肥要施足。
一般放养前至3月份的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50/0-60%。
有机肥料在池塘中逐渐分解,耗氧较低,肥效稳定,水质不易突变。
池塘清淤治理方案
前言
池塘是农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水上资源,但由于长期未进行有
效治理,很多池塘已经面临淤积、水质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周边居民
和村民的生产、生活,甚至还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因此,对池塘
进行清淤治理势在必行,下面将介绍相关的治理方案。
治理方案
1. 调查评估
在进行池塘清淤治理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
首先需要确
定池塘的淤积程度、池塘周边环境、池塘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等情况,确保对池塘进行清淤治理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 清淤方式
在清理池塘时,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式进行。
物理清淤可通过挖掘、吸污等方式将淤泥等污物清理干净,化学清淤则是通过投喂物化
剂等化学物质来分解污物。
一般情况下建议采用物理清淤方式。
3. 淤泥处理
清淤后的淤泥要及时处理,以免再次污染周边环境。
淤泥处理方
式可采用堆肥处理、焚烧处理等方式,也可选择向生态养殖场、养殖
基地等出售。
4. 水质治理
在清淤治理后,为了保证池塘水质的健康,还需进行水质治理。
水质治理可通过投喂浮游植物、活体滤网等方式实现,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结论
池塘清淤治理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通过采用科学合理、可行性高的清淤治理方案,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淤积、水质污染等问题,还可以为周边居民和村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
池塘清淤和消毒技术要点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12期池塘清淤消毒是预防和减少流行病暴发的重要举措,是搞好标准化健康养殖的重要一环,可为池塘高产稳产创造条件。
因此,要提高池塘养殖水平,积极开展池塘的清塘消毒不可或缺。
目前,池塘的清淤改造已经成为水产品生态与健康养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1.池塘清淤和消毒的效果在渔业生产过程中,池塘鱼类起捕完毕后,适时开展池塘清整消毒工作,是渔业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
池塘清淤和消毒的益处主要包括:①可以平整池底、修补池边、加固塘埂、疏通注排水管道、清除杂草杂质、捕尽野杂鱼和减少螺蛳量等;②增加池塘的深度和增加鱼类活动空间和存鱼量,促进鱼类生长和提高池塘生产能力;③最大限度地灭除了致病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中国水产养殖网2017年的研究报道指出池塘清淤能够有效减少诺卡氏菌的数量,降低其暴发机率。
除此之外,池塘清淤能够有效杜绝淤泥中含氮有机物质发酵产生的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甲烷等有害物质,达到改善水质的效果,保证鱼类的良好生存环境,截断鱼类疾病的发生源头;④清除的淤泥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可作为栽培农作物的基质肥。
清出的淤泥可以作为有机肥,用来种植蔬菜、瓜果和树木,从而为池塘周围的农业生产提供便利,实现渔业与种植业的互惠互利,形成产业循环的经营模式。
2.池塘清淤和消毒方法2.1?淤泥清除方法2.1.1?人工清淤法人工清淤的主要步骤:先将池水彻底排干,干塘清整,修补漏洞,加固塘基,池塘排干后最好让池底接受充分的风吹日晒和霜冻,这样既可杀灭病原菌和害虫,又可以使底质淤泥变得疏松,促使有机质的分解,提高池塘的肥力;然后采用锄头、铁锹等工具人工挖去过多的淤泥,使淤泥保持20cm左右较为适宜,清出的淤泥含有丰富的氮、磷等肥源,这些有机肥可用作植物栽培基质,或者用于修整填补垮塌的塘壁和加固、加高塘埂。
用淤泥加固、加高塘壁时必须夯打结实,堵死所有漏洞,为池塘蓄水创造良好条件。
池塘清淤最好的方法
池塘清淤的最好方法取决于池塘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清理的杂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池塘清淤方法:
1. 机械清淤:使用挖掘机、铲车等工具将淤泥和杂物从池塘底部或边缘清除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池塘,但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特别是对植物和水生动物。
2. 养殖清淤:引入养殖的鱼类或虾蟹等水生动物,它们会主动吃掉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水生植物。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清除淤泥,同时也能提供额外的养殖收益。
但需要控制水生动物的数量,防止过度放养导致水质恶化。
3. 植物净化:选择适合水中生长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莲藕等,在池塘中种植。
这些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底部的养分和杂质,同时提供氧气释放给水中的生物。
这种方法对保护水质和生态平衡有很好的效果,但需要定期修剪和管理植物。
4. 生物净化:引入一些水生生物,如蜗牛、藻类等,它们能分解底泥中的有机物和养分,从而净化水体。
这种方法相对较为简单,但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达到清淤效果。
5. 物理清理:使用网、滤筒等工具将浮动在水面上的杂质和漂浮物清除出来,如树叶、垃圾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型池塘或对表面杂质较为关注的情况。
使用哪种清淤方法取决于池塘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最好在实施之前先了解池塘的水质、生态及周边环境,以便选择最合适的清淤方法。
池塘养殖中清淤和消毒的必要性
池塘是水产动物生活栖息的场所,也是各类病原体的贮藏场所。
底质在养殖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适宜厚度的底泥对池塘养殖是有益的,因为底泥中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适合有益微生物与藻类的生长繁殖,有利于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水产动物的生长。
但是,底泥过厚,有机物耗氧过大,则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因为过多的有机物会不断消耗水中的溶氧,极易使池塘底层产生氧债,在夜间上下层池水对流交换时就会引起整个池塘水体溶氧不足,若遇连绵阴雨、闷热、雷阵雨或北风突起等不良天气,缺氧则更为严重,极易发生泛塘死鱼事故;同时,底泥中还存在着许多寄生虫卵和致病菌,在池塘水质变坏、酸性增加、环境恶化时,它们就会大量繁殖,极易引发鱼病的暴发与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必须坚持年年清塘消毒,才能达到预防水产病害的目的。
养鱼前彻底清理池塘,消除淤泥,杀灭害鱼、害虫等,以保证鱼类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