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和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378.00 KB
- 文档页数:30
1.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是什么?保证患者的诊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和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2.何为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3.何谓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4.何谓医源性感染?医院感染与医源性感染有何异同点?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与医源性感染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前者强调的是在医院这个场所发生的感染,后者强调的是患者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病原体所致的感染。
在医院感染中,感染发生的场所局限于有住院病人的医院,而在医源性感染中,场所包括了所有从事医院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如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
5.医院感染分哪几类?何谓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通过哪些措施可以得到控制?根据病人在医院中获得病原体的不同来源,医院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医院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即来自其他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病人家属和医院环境。
感染可以散发,也可以爆发。
外源性感染通过消毒、灭菌、隔离等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可以得到控制。
内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储菌库(皮肤、口腔、泌尿生殖道、肠道)的正常菌丛或外来的已定植菌。
在医院中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体内生态环境失衡或发生细菌以为时即可发生感染,这类感染呈散发。
就目前水平,内源性感染还难以预防和控制,但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类药物等降低感染的风险。
6.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有:(1)医院领导不够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管理制度不健全。
(2)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影响机体免疫机能的疾病如血液病、癌症病人的化疗、器官移植时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等均能造成机体免疫机能低下而引起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与医疗环境、医务人员或其他患者接触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手卫生及感染控制1.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包括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洗手或使用洗手液进行手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在与患者接触时防止血液、体液或其它物质的直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医疗器械的洗消与消毒必须符合规范操作,避免医疗器械传播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二、环境清洁与消毒1.医院内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清理,保持医院内的环境清洁、干燥和卫生。
2.医疗设备、床单、手术器械等物品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消毒和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隔离病房的建立和管理对于感染病例的控制至关重要,患者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分别实行呼吸道、肠道、血液等不同类型的隔离措施。
三、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1.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及时掌握感染病例及其流行趋势,并制定相应措施。
2.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确保医院感染事件能够及时上报和跟踪,发现和解决医院感染问题。
四、患者的预防措施1.医院应加强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于个人卫生和感染控制方法的认识和重视。
2.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3.患者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持续的护理和监测,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五、院内感染管理团队1.建立院内感染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控制的方案,并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工作。
2.感控团队应定期开展与感控相关的研究和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六、医护人员的接种防控1.对于容易感染或传播的疾病,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一、目的与意义为了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传播,根据《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通过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实现感控工作的层级合理、专兼结合、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确保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组织体系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医疗副院长、行政副院长、科教副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2. 设置院感部:负责全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协调各部门开展感控工作。
3. 各科室组建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医疗组长、消毒员等人员组成,负责本科室感染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感控分级管理1. 医疗机构级管理: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全院感染控制政策、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定期组织培训、检查和考核,确保感控工作落实到位。
2. 感控管理部门级管理:由院感部负责,具体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政策,开展感控监测、评估、报告和处置工作,协调各部门开展感控工作。
3. 临床科室级管理:由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落实本科室感控工作,包括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手卫生、个人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
四、感控职责1.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全院感染控制政策、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监督实施,组织培训、检查和考核。
2. 院感部:负责全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开展感控监测、评估、报告和处置工作。
3. 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染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手卫生、个人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
4.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感控操作规范,做好个人防护,发现感染风险及时报告。
五、感控培训与教育1. 定期组织感控培训,提高全院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
院感防控知识的必备基础院感防控是指在医疗机构中防止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系列措施,是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和社会大众健康安全的重要举措。
为了有效进行院感防控工作,医护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院感防控知识作为基础。
本文将从院感防控的概念、意义、原则、方法以及常见病原体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院感防控知识的必备基础。
一、院感防控的概念和意义院感防控,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是指对医疗机构内的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以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院感防控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医疗机构环境卫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院感防控不仅能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风险,还可以提高医院的声誉和信誉,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院感防控的原则院感防控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预防胜于治疗,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综合治理:院感防控需要全员参与,形成全员参与、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
3.科学规范:院感防控工作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保证操作规范。
4.连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培训,推动院感防控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5.风险评估:针对医院内不同的感染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三、院感防控的方法院感防控的方法主要包括:1.环境清洁: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通风。
2.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等,避免交叉感染。
3.医疗废物处理:正确处理医疗废物,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4.洗手消毒:医护人员要经常洗手,并做好消毒措施,避免手部传播病原体。
5.医疗器械消毒:对医疗器械进行规范的消毒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四、常见院感病原体常见的院感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具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念珠菌等。
这些病原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医护人员需要了解其传播途径和防控方法,以有效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