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钢结构节点设计中应用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5
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建设阶段的应用钢结构在现代建筑领域中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各类大型建筑工程中。
而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作为一种数字化、集成化、可视化的工具,为钢结构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提供了全过程的支撑。
本文将探讨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建设阶段的应用,包括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维管理阶段。
一、设计阶段应用1.钢结构BIM模型的创建在设计阶段,使用BIM技术可以创建钢结构的三维模型,实现可视化设计和空间协同。
通过模型的创建,可以更准确地展示建筑的形态和空间布局,确保设计的精确性和一致性。
2.构建物理模拟环境借助BIM技术,可以在设计阶段对钢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物理模拟,包括荷载分析、结构分析、热工分析等。
通过模拟,可以评估钢结构的稳定性、刚度和抗震性能,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
3.材料和构件的信息管理在BIM模型中,可以将钢材的种类、规格、数量等信息与模型关联起来,实现了材料的管理和使用。
在施工预算和材料采购中,可以根据BIM模型中的信息进行预测和计算,减少误差和浪费。
二、施工阶段应用1.施工进度计划BIM技术可以将设计模型与施工计划和进度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施工过程中的虚拟模拟环境。
通过模拟,可以确定合理的施工序列和进度,并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和问题,提前做好调整和优化。
2.施工协调与冲突检测BIM模型可以将多个专业的模型进行整合,实现各项工程之间的协调和冲突检测。
在钢结构施工中,可以检测出管线与钢结构的冲突,提前解决,并减少施工中的变动和修复工作。
3.施工过程可视化管理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管理。
在钢结构的安装过程中,可以利用BIM模型对施工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及时掌握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和准确性。
三、运维管理阶段应用1.运维管理信息整合在钢结构工程的运维管理中,BIM模型可以整合各种设备、设施、管线等信息,形成综合的运维管理系统。
通过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故障的预警和维修的计划安排。
BIM技术在钢结构深化设计与施工中应用要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钢结构工程在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了普及。
但由于钢结构的特点不同于其他建筑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中存在很多问题。
BIM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通过计算机将数据转化为图形和图像,以更直观的方式反映建筑整体情况。
此外,它还具有强大的施工过程模拟和协调功能。
将BIM技术与钢框架结构结合起来进行科学应用,可以有效解决钢框架结构工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弥补其不足,给钢框架结构施工和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
关键词:BIM技术;钢结构设计;施工应用引言当前,随着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发展和增长,适用于建筑业的新技术可谓越来越多,其中包括钢结构。
钢结构工程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提高工程环境绩效。
施工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完善钢结构设计,减少施工难度,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1 BIM技术的发展趋势BIM技术全称为建筑信息模型,建筑信息模型综合所有的几何模型信息,功能要求和构件性能,可以把项目全寿命周期中所有的信息集成到单独模型中,以进行施工进度、监造过程、维护等业务流程的管理。
近年来,因其具有可视化程度高、可分析性能强、可管理、信息可共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与建筑行业。
随着BIM技术与其他应用技术的不断集成以及应用方法的不断优化,BIM已逐渐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3D打印、激光扫描、物联网、VR等技术中,以上集成应用必将对BIM技术的应用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不断丰富BIM技术的内涵。
在众多集成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BIM技术和建筑行业的结合,BIM技术以数据信息为基础,通过在三维建模平台建立建筑模型,借助信息数据从而在虚拟空间内建立仿真模拟工程,可直观的对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控,实现了对建筑工程的全范围监管。
BIM技术借助三维建模软件,能够模拟真实施工情况。
在模块化建筑工程中,能够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管理。
装配式钢结构施工中BIM技术的运用装配式钢结构是一种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的建筑结构体系,能够大幅度缩短施工周期并提高建筑质量。
而在装配式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成本、优化施工流程。
本文将从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价值、实施过程、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1. 提高施工效率利用BIM技术,可以对装配式钢结构的施工过程进行全面规划和优化。
通过模型的三维建模和碰撞检测,可以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合理调整。
BIM技术还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和协作,确保施工各方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协同工作,提高施工效率。
2. 减少施工成本BIM技术可以在施工前进行模拟分析,可以提前发现装配式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避免了施工中的不必要的损失,从而减少了施工成本。
二、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施工中的实施过程1. 信息采集在实施BIM技术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信息采集。
这包括收集相关的装配式钢结构设计图纸、制造工艺、施工方案等信息,为后续的BIM模型建模做准备。
3. 模拟分析和优化模型建成之后,可以进行模拟分析和优化。
利用BIM软件实现碰撞检测、冲突解决、施工流程优化等功能,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成本。
4. 施工协调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各方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施工方、设计方、供应商等各方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协同工作,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流程进行调整、优化,提高整体施工效率。
5. 施工监控BIM技术还可以用于施工监控。
通过BIM模型及相关监控系统,可以随时了解施工现场的实时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1. 技术标准不统一目前,BIM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都存在各自不同的标准和规范,装配式钢结构施工领域也不例外。
技术标准的不统一给装配式钢结构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BIM技术在钢结构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摘要:钢结构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需总结定位项目的施工难点,项目负责人需结合实际情况应用BIM技术,积极做好前期策划、中期控制以及最后的检查。
同时,钢结构施工管理应用BIM技术时,还需合理应用不同的软件,以此实现碰撞检查以及图纸设计等工作。
基于此,本文以绿色施工实施规划方案为例,分析BIM技术用于钢结构施工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BIM技术;钢结构;施工管理;应用1BIM技术概述BIM是指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建筑模型信息集成管理技术。
建筑施工项目信息量巨大,并且项目形式复杂。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具有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如设计阶段的设计图纸、成本预决算文件等;各种建筑工程信息之间相互影响,如设计变更会引发工程成本、工程进度等的变化;建筑项目产生源头较多,参与项目的单位也较多,不同参与单位都需要制定合理的建筑目标;建筑项目多变性及抗干扰性能力较差,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使得影响项目的因素多,导致工程信息呈现出不断变化趋势。
在建筑施工过程应用BIM技术,能够对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各阶段的工程数据进行积累、扩展、集成和分享。
BIM技术所形成的建筑模式统一,能够讲建筑工程从规划到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工程信息逐步整合,最终形成建筑模型,施工单位以及其他参与单位提供施工信息依据。
运用BIM技术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能够帮助建筑单位对工程造价、项目工期以及工程质量等核心内容进行管理,可以看出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优势以及作用巨大。
利用BIM技术,可以提高建筑施工设计质量,保证建筑工程项目预算符合建筑企业实际需求,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还可以控制设计变更,降低设计、招投标与合同执行的风险。
2BIM技术特点2.1可视性相较于传统的施工模式,BIM技术的存在具有极强的可视性特征,能够帮助施工单位在短时间内进行施工内容的管理,通过相关的技术特性来提高施工精度,并对传统的施工模式进行全方位地优化,人员的施工效率也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装配式钢结构施工中BIM技术的运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地更新改进自己的施工方式,其中BIM技术的应用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BIM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以数字化三维模型来呈现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可以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实现各相关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而在装配式钢结构施工中,BIM技术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得整个施工过程更加高效、精准和高质量。
1.设计阶段:在装配式钢结构施工中,BIM技术的首要作用就是在设计阶段进行模型的构建和优化。
设计人员可以利用BIM软件对钢结构进行精准的建模及优化设计,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结构构件的自动化建模、拟合优化和碰撞检测等功能,有效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同时BIM技术也可以将设计数据、材料信息、施工工艺等通过数字化的方式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模型,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2.协作阶段:BIM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施工团队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在装配式钢结构施工中,不仅仅有设计人员、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等多个专业的参与者,还有施工单位、供应商、监理等相关方在其中。
通过BIM技术,各方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共享建筑信息模型,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通,确保各方之间的协作顺利进行。
BIM技术还可以实现多方线上协作功能,通过虚拟协作的方式,各方可以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优化和改进,大大提高了沟通和协作效率。
3.施工阶段: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施工前,可以通过BIM技术进行施工工艺的仿真、优化和规划,实现进度管理和资源调度的智能化。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通过BIM模型快速了解结构构件的尺寸、位置和数量等信息,准确找到施工位置,确保施工的精准度和质量。
BIM技术还可以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进度和安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4.验收阶段: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施工的验收阶段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BIM技术在钢结构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武二娟;刘刚;夏兵;曹照亮
【期刊名称】《新材料·新装饰》
【年(卷),期】2024(6)9
【摘要】钢结构工程具有显著的抗震效果及自重轻等特点和优势,是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及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已得到了建筑业的广泛认可与高度关注.目前,受传统粗放的建筑管理模式的制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钢结构工程优势的发挥.为了保障建筑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推动技术转型,而BIM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为建筑业带来了新契机.BIM技术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贯穿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数据传递与共享,实现了对钢结构工程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且能够为钢结构工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和奠定基础.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钢结构建筑工程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要点,并结合工程案例,探究了BIM技术在钢结构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总页数】4页(P131-134)
【作者】武二娟;刘刚;夏兵;曹照亮
【作者单位】[中机建(上海)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91
【相关文献】
1.绿色理念下BIM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分析——以某综合建筑一期工程设计为例
2.一种6D-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以某海外建筑钢结构工程为例
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4.建筑工程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5.浅谈BIM技术在建筑暖通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究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谢雷1摘要:在钢结构工程中对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对施工设计和施工程序进行精细化的分类,在设计和检测过程中相比于传统技术有着明显的进步,同时,该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有效提升钢结构工程的建设效果和施工效率。
通过在钢结构工程中更广泛的使用BIM技术,可以优化在钢结构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设计和计算,从而做到对工程项目的优化管理。
关键词:BIM技术;钢结构工程;应用引言钢结构工程是现代建筑结构中的关键结构类型,在改善建筑结构性能的基础上,可以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和施工效率。
借助BIM技术的应用,实现对钢结构工程施工的管控,推动钢结构工程施工效率提升、成本降低。
对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要点进行分析,旨在改善钢结构工程施工效果、规避隐患,确保项目在工期内完成。
1BIM技术分析BIM是指建筑信息模型,是一个应用平台,可将建筑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纳入到管理过程,借助有效建筑模型模拟,可对具体设计部分和施工部分进行控制,并完成碰撞检测、能耗分析和施工问题模拟。
并根据BIM技术展示出的问题,实现对建筑工程问题的处理,从而达到提升建筑工程整体可靠性的目的。
具体BIM技术的作用如下:①构建三维建筑模型。
结合建筑模型设计者能够对钢结构的碰撞进行检测,结构构件的安装分析和建筑整体能耗的研究,并根据这些内容完成对钢结构工程的结构优化设计,尽可能保障设计合理与可靠;②实现施工信息共享。
借助BIM技术构建的BIM平台,能够将不同专业信息进行共享,在提升信息流通能力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对施工中各项数据信息传递,优化设计更改流程,提升施工数据分享,进而提升施工管理的效果;③优化钢结构预制件。
具体钢结构施工中,预制件作用明显,为了保障预制件的质量,借助BIM技术的信息共享功能,预制件制造企业在获取足够钢结构预制件生产信息的基础上,展开预制件的生产,确保了生产的效率和生产的质量。
2钢结构工程的特点钢结构工程的特点通常分为三个方面:1)钢结构工程中使用的钢材一般为强度高、塑性强并且韧性好的钢材。
bim在钢结构中的应用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在钢结构中的应用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BIM可以在钢结构的设计阶段中帮助工程师、建筑
师和设计团队更好地协同工作和合作。
通过BIM软件,设计
团队可以共享设计模型和信息,进行实时的设计协调和冲突检测,提高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施工:在钢结构的施工阶段,BIM可以用于生成详细的施
工模型和构造图纸,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设计意图。
同时,BIM还可以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和优化,提高施工的
效率和安全性。
3. 运维:在钢结构的运营和维护阶段,BIM可以作为一个管
理平台,集成和管理建筑设备的数据和信息。
通过BIM,运
维人员可以随时获取建筑设备的状态和维修记录,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设备维护和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而言之,BIM在钢结构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设计的效率和准
确性,优化施工过程,提高建筑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效果,从而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摘要:为改善现代钢结构工程的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应重视钢结构工程的使用力度,钢结构作为建筑施工中的常用材料,对房屋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钢结构工程的项目特点,对BIM技术进行分析。
总结实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旨在结合影响问题,设置钢结构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稳步提高工程质量,为行业的稳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BIM技术;钢结构;工程;应用分析引言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技术体系和建筑施工速度都得到了提升,传统建筑施工技术难以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
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为了更好地提高行业的竞争力,通过BIM技术的运用,可以充分满足行业的数字化发展需求,提高钢结构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但是,由于钢结构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在实际的施工中,经常会受到设计因素、施工因素的影响,最终降低工程质量。
因此,在钢结构工程中,施工人员要掌握BIM技术使用的重要性,通过施工方案的完善以及工程项目管理工序的确定,细化工程项目管理方案,规范钢结构施工质量,满足行业的经济运行及安全发展需求。
因为钢结构工程建设凭借着自身质量较轻、运输安装方便、符合绿色环保施工理念的特点,所以在现代房屋建筑当中广泛应用。
为确保建筑施工的正常运行,以及钢结构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应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保障建筑领域的施工进程和施工质量,对现代钢结构工程的每一步骤进行优化,保障钢结构工程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
为保障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成本,应对现阶段的钢结构安装技术进行创新,以此来保障工程的安全性。
一、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优势(一)提升钢结构工程的精准性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最为显著的优势在于可视化,随着模式化结构形式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极大提升了设计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结构设计精准度的提升能够有效减少后续施工中的返工率,降低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有效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量。
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1. 引言1.1 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已经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装配式钢结构工程中,BIM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增多,为装配式钢结构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装配式钢结构是指在工厂化条件下进行预制和装配的钢结构,具有质量可控、施工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
而BIM技术则可以在装配式钢结构工程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
在设计阶段,BIM技术可以实现设计人员之间的协同设计,减少设计错误和冲突,提高设计效率;在施工阶段,BIM技术可以帮助施工人员进行施工过程的可视化规划,优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精度和安全性;在运营阶段,BIM技术可以为装配式钢结构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便利,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维护。
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率和质量,降低工程的成本和风险,推动装配式钢结构工程的发展和普及。
2. 正文2.1 装配式钢结构概述及发展趋势装配式钢结构是指将工厂预制好的钢结构构件通过组装的方式进行现场安装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
其发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北欧国家,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装配式钢结构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构化设计和制造,通过BIM技术实现结构设计的参数化和模块化,提高设计和制造的效率和精度;二是数字化施工,利用BIM技术实现现场施工过程的优化和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三是智能化运营,利用BIM技术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和维护,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降低运营成本。
随着装配式钢结构的发展,BIM技术在其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装配式钢结构工程提供了更好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方案。
未来,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装配式钢结构工程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2.2 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设计阶段的应用装配式钢结构设计阶段是整个工程实施过程的关键环节,而BIM 技术在这个阶段的应用可以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同时也可以增强设计质量和准确性。
BIM技术在钢结构节点设计中应用分析摘要:建筑信息模型化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BIM的研宄对于钢结构建设项目可以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它将规划、设计、算量到施工、后期运营维护的相关信息高度集成,有助于提高设计、施工质量,降低工程项目建设成本,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本文首先分析了BIM技术的特点,阐述了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节点建模系统,提出了钢结构节点BIM模型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化;BIM;建模;复杂节点;钢结构;结构设计The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the node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Abstract: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is the futur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construction industry. BIM for stee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can realize the building life cycle management: planning. design, it will count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related to construction.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late high integration, helps to improve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quality. reduce the cost of construction the project, has the very good value of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M technology, the steel structure node modeling system based on BIM technology. proposed the application of steel structure node BIM model.Keywords: normalization; BIM; modeling; complex node; steel structure; design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BIM技术可谓应运而生,成为建筑信息化的有利途径。
随着现代社会建筑设计及建造的复杂化以及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应用BIM技术,而且应用BIM技术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BIM技术可谓建筑行业的又一次革命。
1.BIM技术的特点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是以建筑工程领域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达,是一个包含了建筑项目全部的参数信息由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
在项目的不同阶段(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直观的进行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并且这些数据信息相互关联,能及时的动态变化,准确的进行交换,加快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降低了项目成本。
BIM技术是利用数字模型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管理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特点有信息集成、协同设计、工作传递等。
1.1信息集成BIM技术的信息集成主要体现设计信息集成和设计过程集成,建筑信息模型是更个建筑工程唯一的信息模型,各种专业的设计信息都要在这个模型中完成,因此,BIM技术具有明显的信息集成特征,也就是因为这个特点,所有的专业设计人员都可以在这个平台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从而实现设计过程集成化。
建筑信息模型的核心是建立由计算机三维模型组成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包含了建筑结构几何尺寸、空间信息、建筑施工材料、各个建筑构件的性质及连接方式等各种信息,在这个数据库中,能快速的查找出需要的信息,BIM技术突破了CAD技术的限制,对建筑结构设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协同设计BIM技术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设计平台,能为业主、设计、施工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根据需求,快速的将需要的信息反应出来,BIM技术能根据不同专业的设计原则,对建筑构件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自动检测,极大的提高了设计团队的沟通效率,减少了设计时间。
1.3工作传递BIM技术能将各种工作数据关联起来,当设计师修改了某项内容后,设计师不需要自己更改连接或者处理图纸,BIM系统会自动将修改的信息反馈到受影响的构建中,同时BIM技术还能进行模拟施工,工程师不需要为了分析不同的因素,建立多个模型,极大的节省了设计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
2.基于BII技术的钢结构节点建模系统2.1以TIA二次开发技术同多数CAD产品一样,通过编程访问CAJIA对象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利用进程内宏脚本,另一种是利用进程外的脚本。
进程内宏脚本学习容易,实现的功能相对较少,适用于小型的项目;进程外访问即CATIA与外部应用程序在不同进程地址空间运行,通常所说的二次开发多是指进程外开发方式。
在CATIA运行的情况下,外部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接口操纵CATIA,创建、修改CA丁IA环境和几何形体的数据等等。
本课题对CATIA的二次开发采用进程外Automation(自动化对象编程)技术,该技术容易理解,入门相对容易,可以满足CATIA 大多数功能的二次开发,应用也更为广泛。
CAJIA Automation是一种在解释环境下执行,基于COM技术实现的技术,继承了COM技术的与语言无关、进程透明的特点,简化了COM 的底层细节。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即部件对象模型,该技术的主要思想就是利用一种程序去控制另一种程序。
Automation不能直接获取和处理数据,需要间接地通过开发的对象、方法及属性,未获取和处理数据。
2.2建模系统总体方案在创建节点建模系统前需要首先创建节点数据文件。
在Xidas Gen结构分析完成后,导出包含基本数据的mgt文件中,涵盖了节点连接各杆件的详尽的信息,如杆件的截面形式、两端点坐标号、端点坐标、材料等等。
首先通过编写程序,读取并筛选mgt文件中的节点相关信息,输出初步的节点数据;然后对所有节点进行类型划分、杆件的排序处理以及分层处理,最终生成用于建模系统的节点数据库。
接下来针对划分的各节点类型,利用VB及CATIA API编制各程序模块,每个模块用于生成一类节点:然后整合各个模块,创建建模系统。
系统模块通过读取数据库信息,分层创建各节点模型。
3.钢结构节点BIM模型的应用3.1搭建结构BIM模型目前很多钢结构都是外露的,其作为建筑整体表现的一部分需要集结构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
节点作为钢结构的重要环节,在满足力学性能和构造要求的情况下,同样需要符合美学的要求。
通常结构专业提供的钢结构模型不包含节点的细节,只针对典型节点做出部分节点大样图纸,具体的节点细节由详图公司来制作,因此往往建筑师无法及时地看到关于节点的模型细节。
图1 某体育场鸟瞰图本文利用程序自动化创建的钢结构可视化模型,可以把细节迅速地精确的展现出来,能够及时地实现建筑师与结构师间的沟通。
图2、图3所示分别为XX体育场的结构BIM型及体育馆屋盖结构BIM模型,图4展示了结构模型的部分细节。
完整的钢结构模型的搭建,为建筑师艺术的体现提供了直观的基础。
图2 某体育场的结构BIM模型图3 某体育馆屋盖结构BIM模型图4 结构模型的部分细节3.2绘制二维图纸目前设计成果的最终提交方式仍然是以二维图纸为基础的,所以仍然需要将已创建的三维模型转变成二维信息。
对于三维模型来说,二维图纸可以看作是它的一个个不同视图利用各种线条所做的表达. CATIA中提供的“工程制图”模块,可以帮助用户便捷地生成三维模型的各种视图的二维图形。
现代的建筑常常会有非常复杂的造型,这些建筑的立面图、剖视图、平面图通过传统的绘图方式是无法直接绘制完成的。
而由于已经建立了三维模型,利用CATIA自动生成的二维信息,然后按照制图要求稍作处理即可完成各种工程图的绘制。
图5所示为某体育场及体育馆的部分典型节点的CATIA三维模型,以及其对应生成的各二维图纸。
其中除注释内容需要设计人员在二维图纸中手工添加外,图形及尺寸标注均可由系统自动生成。
并且所出的图纸保证了更高的精确性和一致性,因而可以显著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图5体育场及体育馆的部分典型节点的CATIA三维模型结束语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钢结构节点BIM技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表明BIM技术可以良好地提升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信随着BIM技术及相关应用软件的不断发展,BIM技术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杨剑锋,龚景海.张子兆.管桁架复杂节点处支管计算机放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 (01)[2]隋庆海,孙建奖,申豫斌.铸钢与钢管相贯焊组合节点的研究与试验[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0 (04)[3]董越,冯大斌.平衡张拉法在复杂节点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11(10)[4]楼瑜杰,童乐为,谢恩,侯刚,陈以一,殷真铭.高铁虹桥站钢桁架一钢管混凝土柱节点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0 (06)[5]杨文柱,徐建设.国家体育馆钢结构工程[J].安装.2007 (12)[6]李霆,许敏,熊森,万海洋,余勇.厦门北站巨型混合框架结构设计与分析[J].建筑结构.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