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水堆核电站控制(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4.59 MB
- 文档页数:88
第一章绪论1. 压水堆核电厂与化石燃料电厂相比的运行特点。
(1)反应堆临界(2)产生大量放射性物质(3)相当可观的堆芯剩余释热(4)核电厂系统、设备复杂(5)使用饱和蒸汽2. 核电厂载硼运行的特点(好处和代价)。
压水堆核电厂通过调节慢化冷却剂中的硼浓度,可以控制长期缓慢的反应性变化。
好处:对反应性的影响比较均匀,不引起功率分布畸变;大大减少了控制棒的数目,简化了堆的结构。
代价:为保证慢化剂温度系数为负,对温度有限制;增加了化容系统复杂性,并产生含硼酸废液。
3.汽轮机快速降负荷的定义及目的。
定义:当汽轮机接到Runback信号时,汽轮机将以200%满功率/min的负荷变化率降负荷,持续降负荷1.5s (降负荷5%满功率),等待28.5s后,如果该信号仍存在,则再次快速降负荷5%满功率,直至信号消失。
目的:利用功率控制系统的机制,通过自动降负荷,降低反应堆功率,缓解一、二回路间的矛盾,减少停堆次数,提高核电厂运行的经济性。
4. 核电厂运行工况的分类。
正常运行和运行瞬态;中等频度事件;稀有事故;极限事故5. 核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6. 核电厂运行规程的构成。
正常运行规程;故障运行规程;事故规程;行政性控制规程7. 9种运行标准工况(P-T大刀图)和6种运行模式(MODE)。
9种运行标准工况:换料冷停堆;维修冷停堆;正常冷停堆;单液相中间停堆;双相中间停堆;正常中间停堆;热停堆;热备用;功率运行6种运行模式:功率运行,启动,热备用,热停堆,冷停堆,换料第二章核电厂技术规格书1. 术语及定义:动作:是技术规格书的每条规范中在指定条件下所需采取的行动停堆深度:假定最大价值的单束控制棒全部卡在堆外,而其他棒组(包括控制棒组和停堆棒组)全部插入堆内,由此使反应堆处于次临界或从现时状态达到次临界瞬时的反应性总量轴向通量偏差:两部分堆外中子探测器上半部与下半部归一化通量信号的差值(电流信号差△I ) ,可表示为AFD。
0引言70%,,,。
,,,。
1压水堆轴向功率分布概念的引出,,,AO(%)ΔI(%),ΔI,,。
AO,P h(% FP)P b(%FP):AO= (P h-P b)/(P h+P b),,,AO,ΔI,:ΔI= (P h-P b)/P n,P n。
AOΔI,,。
,ΔI ref,ΔI ref。
ΔIΔI ref±5%FP,。
2影响反应堆轴向功率分布的因素2.1控制棒的影响,,ΔI,,ΔI,ΔI。
2.2慢化剂温度的影响,,,。
,,,。
,,,。
2.3燃耗的影响,,,。
,,;,,,;,,,,[1]。
3反应堆轴向功率偏差控制方法的探讨3.1通过控制棒控制轴向功率偏差M310,压水堆核电站轴向功率控制原理与方法常晓露(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海盐314300)【摘要】文章介绍了压水堆轴向功率分布的概念,分析了几种主要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几种主要的轴向功率偏差控制方式,最后通过实际的运行经验提出了轴向功率偏差控制经常会遇到的难点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压水堆;轴向功率分布;轴向功率偏差;ΔI控制中图分类号:TL35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1.07.3188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G)(R)ΔI。
G,G1、G2、N1、N2,ΔI。
R。
,ΔIΔIref,G RΔI;,ΔIΔIref,G RΔI。
GΔI,G,G2412,GΔI。
G G,,G,,G,,,ΔI。
RΔI,R,ΔI。
R、。
R,R、,R。
3.2通过升降功率控制轴向功率偏差, ,,ΔI。
4反应堆轴向功率偏差控制的难点及改进4.1寿期末ΔI控制的难点与优化策略,ΔI,,ΔI,,,ΔI。
,G ,G,ΔI。
,R,ΔI,。
ΔI,R,,ΔI。
4.2通过G棒调节ΔI时需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GΔI,,,GΔI。
,ΔI,ΔI。
GΔI。
,LOCA,GGΔI,G。
4.3控制棒调节时机对ΔI控制的影响及选择ΔI,。
培训教材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控制系统编写:校对:审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前言目前压水型反应堆已成功运用于商用核电站和军用核动力装置。
压水型反应堆控制系统由反应堆冷却剂平均温度控制系统、稳压器压力控制系统、稳压器水位控制系统、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系统和蒸汽排放控制系统组成。
本文是在总结秦山二期反应堆控制系统设计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反应堆控制系统的功能及其组成、各控制系统的功能、控制通道说明及其相关的报警和逻辑动作等内容。
由于编者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欢迎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目录第一章概述 (5)第二章反应堆冷却剂平均温度控制系统 (6)2.1反应堆冷却剂平均温度控制的功能 (6)2.2用于反应堆冷却剂平均温度控制的测量值 (6)2.2.1 反应堆冷却剂温度测量 (7)2.2.2 中子通量测量 (7)2.2.3 汽机负荷测量 (7)2.2.4 反应堆功率定值 (8)2.3控制系统说明 (8)2.3.1 控制系统结构 (8)2.3.2 稳态运行程序 (10)2.4棒控系统逻辑动作 (11)2.4.1 C1、C2、C3、C4、C11、C20、C21和C22联锁信号 (11)2.4.2 核蒸汽供给系统要求的汽机降负荷 (12)2.4.3 允许信号P4、P7、P8、P10、P12、P13和P16 (12)2.4.4 控制棒棒位监督及其他 (14)第三章稳压器压力控制系统 (15)3.1稳压器压力控制系统的功能 (15)3.2稳压器压力的测量 (15)3.3用于稳压器压力控制的执行机构 (15)3.3.1 电加热器 (16)3.3.2 喷雾系统 (16)3.3.3 稳压器安全阀组件 (18)3.4控制通道的说明 (18)3.4.1 压力定值 (18)3.4.2 调节器结构 (18)3.4.3 第3组和第4组电加热器的控制 (19)3.4.4 第1组、第2组、第5组和第6组各组电加热器的控制 (19)3.4.5 喷雾阀极化控制 (19)3.4.6 喷雾阀RCP001和002VP的控制 (20)3.5报警和逻辑动作 (20)3.5.1 调节器驱动的报警 (21)3.5.2 其它逻辑动作 (21)第四章稳压器水位控制系统 (22)4.1稳压器水位控制系统的功能 (22)4.2用于稳压器水位控制的测量 (23)4.2.1 水位 (23)4.2.2 反应堆冷却剂温度 (23)4.2.3 上充和下泄流量 (23)4.2.4 调节稳压器水位的执行机构 (23)4.3稳压器水位控制的说明 (23)4.3.1 控制系统的结构 (23)4.3.2 水位整定值 (25)4.3.3 限值 (25)4.4逻辑动作和报警 (25)4.4.1 逻辑动作 (25)4.4.2 报警 (26)第五章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系统 (27)5.1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的功能 (27)5.2一般原理 (27)5.3用于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的测量 (27)5.3.1 水位 (27)5.3.2 蒸汽流量 (28)5.3.3 给水流量 (28)5.3.4 汽机负荷 (28)5.3.5 蒸汽总量 (28)5.3.6 给水温度 (29)5.4调节阀 (29)5.5控制通道简述 (29)5.5.1 概述 (29)5.5.2 水位调节器 (30)5.5.3 高负荷下的给水流量控制 (30)5.5.4 低负荷下的给水流量控制 (31)5.5.5 “跟踪”系统 (32)5.6与反应堆紧急停堆有关的逻辑 (33)5.7与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有关的逻辑动作 (34)5.7.1 程序水位和测量水位的偏差 (34)5.7.2 SG水位高高 (34)5.7.3 SG水位低 (34)5.7.4 SG水位低低 (34)5.7.5 ATWT(预计瞬态不停堆)信号 (35)第六章蒸汽排放控制系统 (36)6.1蒸汽排放系统功能 (36)6.1.1蒸汽向冷凝器排放: (36)6.1.2蒸汽向大气排放系统(GCT-A) (37)6.2测量参数 (37)6.2.1反应堆冷却剂平均温度 (37)6.2.2 蒸汽母管压力 (37)6.2.3 蒸汽发生器压力 (37)6.2.4 汽机入口压力 (37)6.3执行机构 (38)6.3.1蒸汽冷凝器排放阀 (38)6.3.2 大气释放阀 (39)6.4控制通道的说明 (39)6.4.1蒸汽向冷凝器排放 (39)6.4.2 蒸汽向大气排放的压力控制 (42)6.5与蒸汽向冷凝器排放有关的逻辑回路 (42)6.5.1 与蒸汽向冷凝器排放相关逻辑的功能 (42)6.5.2 C9联锁 (42)6.5.3 P12允许信号 (43)6.5.4 C7联锁 (43)6.5.5 P4联锁 (43)6.5.6 “电网故障”处理 (43)6.5.7 ATWT(不停堆的预期瞬态)联锁 (44)6.5.8 温度控制模式下的阀门开启 (44)6.5.9 压力控制模式下的阀门开启 (44)第一章概述一.反应堆控制系统的功能反应堆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1.在稳态运行时,维持主要运行参数尽可能接近核电厂设计所要求达到的最优值,使核电厂的输出功率维持在所要求的范围内。
核反应堆课后题第一章思考题1.压水堆为什么要在高压下运行?2.水在压水堆中起什么作用?3.压水堆与沸水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压水堆主冷却剂系统都包括哪些设备?5.一体化压水堆与分散式的压水堆相比有哪些优缺点?6.重水堆使用的核燃料富集度为什么可以比压水堆的低?7.在同样的堆功率情况下,重水堆的堆芯为什么比压水堆的大?8.气冷堆与压水堆相比有什么优缺点?9.石墨气冷堆中的百墨是起什么作用的?10.快中子堆与热中子堆相比有哪些优缺点?11.快中子堆在核能源利用方面有什么作用?12.回路式制冷堆与池式饷冷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3.在使用铀作为反应堆冷却剂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14.快中子堆内使用的燃料富集度为什么要比热中子反应堆的高?第二章思考题1.简述热中子反应堆内中子的循环过程。
2.为什么热中子反应堆中通常选用轻水作慢化齐IJ?3.解释扩散长度、中子年龄的物理意义。
4.述反射层对反应堆的影响。
5.简述反应性负温度系数对反应堆运行安全的作用。
6.解释“腆坑”形成的过程。
7.什么是反应堆的燃耗深度和堆芯寿期?8.大型压水堆通常采取哪些方法控制反应性?9.简述缓发中子对反应堆的作用。
10.简述反应性小阶跃变化时反应堆内中子密度的响应。
第三章思考题1.能用于压水反应堆的易裂变同位素有哪些,它们分别是怎样生成的?2.为什么在压水堆内不直接用金属铀而要用陶瓷U02作燃料?3.简述U02的熔点和热导率随温度、辐照程度的变化情况。
4.简述U02芯块中裂变气体的产生及释放情况。
5.燃料元件的包壳有什么作用?6.对燃料包壳材料有哪些基本要求?目前常用什么材料?7.为什么错合金用作包壳时,其使用温度要限制在350℃以下?8.何谓错合金的氢脆效应,引起氢脆效应的氢来源何处?9.错合金包壳的氢脆效应有何危害,应如何减轻这种不利影响?10.什么是U02燃料芯块的肿胀现象,应采取什么防范措施?11.控制棒直径较细有什么好处?12.定位格架采用什么材料制戚,为什么?13.定位格架有何功用?14.对用作控制棒的材料有什么基本要求?15.通常用作控制棒的元素和材料有哪些?16.简单说明Ag-In-Cd控制材料的核特性。
1压水堆核电站控制概述§1.1压水堆核电站及流程图压水堆核电站主要是由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二回路系统及其它辅助系统和设备组成。
由于压水堆核电站中具有放射性的一回路与不带放射性的二回路系统是相分开的,所以通常又把压水堆核电站分为核岛和常规岛两大部分,如图1-1所示。
核岛是指核的系统和设备部分;常规岛是指那些和常规火电厂相似的系统和设备部分。
压水堆结构如图1-2所示,堆芯由157个燃料组件组成,燃料在4Z r 合金制成的包壳内,燃料用低浓缩235U 制成,形状是小圆柱体,由氧化铀烧结而成。
使用普通水作冷却剂和慢化剂,压力约为15.5MPa ,核反应是通过移动插入在堆内的53个控制棒束组件以及调节慢化剂中的硼酸浓度来控制的。
图1-1 压水堆核电站的组成压水堆核电站工艺流程如图1-3一回路冷却剂水在三个冷却回路中循环,将堆芯的热量带到三个蒸汽发生器。
冷却剂在蒸汽发生器中,热量是通过蒸汽发生器管壁从一回路传到二回路,使进入蒸汽发生器的水在5.8MPa 压力下汽化,产生的蒸汽送到汽轮机,汽轮机带动发电机组发电,最终把核能转化为电能。
再通过26kv/400kv(香港)或26kv/500kv(广东)变压器变电压送到枢纽由汽轮机排出的蒸汽经过冷凝器后,由给水泵打入给水加热器加热,最后回到蒸汽发图1-2 压水堆本体结构图23图1-3§1.2压水堆核电站控制系统压水堆核电站控制系统如图1-4 ·反应堆冷却剂平均温度(R 棒组) ·反应堆功率(N 1、N 2、G 1、G 2 棒组)·硼酸浓度控制系统(属反应堆辅助系统—化学与容积控制系统)·汽机调节(负荷控制) ·冷凝器蒸汽排放控制系统; ·给水流量控制系统; ·汽动泵速度控制系统; ·电动泵速度控制系统;闭锁信号“C ”为控制棒组件控制系统提供联锁作用,用于闭锁控制棒组件的自动或手动提升,限制反应堆功率增长,防止出现由于控制棒组件过份提升而引起反应堆保护系压水堆核电站的核功率是跟随透平功率而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