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海派书画代表——谢闲鸥
- 格式:docx
- 大小:13.76 KB
- 文档页数:3
谢闲鸥与奇峰国画函授学校
1929年,奇峰国画函授学校创立。
1933年,由当时上海教育主管当局核准登记,正式发文批准成立。
校址在上海法租界康悌路(今建国东路)433号。
校董朱屺瞻、周碧初、王一亭、陆涵秋、高剑父、金在冶、徐朗西、孙笠民、刘海粟、赵立民、汪亚尘、黄菊森、马公愚、顾锡球等人。
校长顾坤伯,兼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教授;教务主任张天奇,兼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教授。
各科主任由新华艺专、上海美专的教授以及国画专家等担任,其中长虹画社本师、国画名家谢闲鸥担任人物科主任。
虹、张大千、张善孖、潘天寿、朱屺瞻、刘海粟、高剑父、谢公展、马企周、钱瘦铁、贺天健、施翀鹏等担任各科教员。
学校课稿达上千件,皆由当时国画名家精绘。
学校章程内附有黄宾虹、张大千、张善孖、谢闲鸥、汪声远的真迹缩印版,供学生临摹。
关于吴湖帆的介绍吴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后更多万,又名倩、倩庵,字遹骏,东庄,别署丑簃,书画署名湖帆。
江苏苏州人。
擅长中国画。
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浙江美术学院国画教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一位重要的画家,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其实已远超出他作为一名山水画家的意义。
作为一位集绘画、鉴赏、收藏于一身的显赫人物,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可以说代表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种现象。
吴湖帆现代绘画大师,书画鉴定家。
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
善于画没骨荷花,婀娜绰约,创有新格. 吴湖帆名倩,本名万,号倩庵、东庄,别署丑簃、翼燕。
斋名梅景书屋。
生于1894年卒于1968年。
清代著名书画家吴大澄之孙。
他家世居吴中(今江苏苏州),其宅为明代金俊明“春草闲房”旧址。
自幼受家庭薰陶,拜陆廉夫学画,赴上海后办书画事务所、正社书画会。
39年设梅景书屋招生授徒。
他生于甲午年,便和梅兰芳、周信芳、范烟桥、汪亚尘等二十人,结为“甲午同庚会”。
在花甲60寿辰时,设宴“万寿山”,饮“千岁酒”,制纪念章,章有图文“千里马”,午年属马,极具巧思。
后以军阀混战,避乱迁沪,卖画为生。
解放后,1964年,我国试放第一颗原子弹,他看了几次记录片,又看到彩色照片,就用平时点染烟蟑妙笔,绘成《原子弹放射图》,在画展上展出,解放军参观时,在意见簿上提出要求:“请把这幅画制版,印为宣传品,以供群众购赏”。
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新中国成立,备受礼遇。
其代表作有《峒关蒲雪图》、《庐山小景》、《写米芾诗意》、《芙蓉映初日》吴湖帆半江红树成扇等。
吴湖帆工山水,亦擅松、竹、芙蕖。
初从清初“四王”入手,继对明末董其昌下过一番工夫,深受宋代董源,巨然、郭熙等大家影响,画风不变,骨法用笔,渐趋凝重。
画风秀丽丰腴,清隽雅逸,设色深具烟云飘渺,泉石洗荡之致。
【嘉德秋拍】「寒枫」家藏吴湖帆、张大千、吴昌硕佳构亮相民国时期,海上画坛承袭东吴南宗正脉,又兼经济繁荣带来创新活力,一时藏龙卧虎、风云际会。
沪上金融家多财善贾、实力雄厚,又雅好收藏,对于艺文绘事鼎力支持。
金融巨子刘寒枫,祖籍苏州,发迹于上海滩,酷爱收藏,与当时书画界名家俊彦过往甚密。
其藏品丰硕,早年即在上海、苏州两地举办个人收藏展。
张大千、吴湖帆、齐白石等均有上款人为“寒枫”的大手笔,同时亦收藏有吴昌硕、于右任等佳构。
本季秋拍,将集中呈现吴湖帆《秋山图、篆书七言联》、张大千《溪山秋霁》、吴昌硕《临石鼓文》三件精绝之作。
吴湖帆、张大千时为沪上艺坛执牛耳者,刘寒枫与二人交情亲厚非常、可见一斑。
吴湖帆秋山图、篆书七言联丙戌(1946年)作设色、水墨纸本镜心画:111.5×50cm联字:111×20.5cm题识:1.大痴秋山图。
大痴秋山卷真迹被董文敏公发见后,只王西庐一寓目,石谷、渔山、南田皆未见。
今读瓯香馆笔记,为寒枫世仁兄先生拟之。
丙戌(1946年)夏,吴湖帆。
2.寒枫先生属篆籀文楹帖,弟于此道久荒,兼以近年关洛出土彝器文字奇异者尤夥,专家之治此学者更盛,若余妄陋,集书值不足博方家一粲耳。
甲戌(1934年)十月朔,吴湖帆。
钤印:倩盦、万里江山供燕几、吴湖帆印、醜簃书画对联释文:望月怀人书简密,长歌对酒墨华新。
吴湖帆家藏宏富,作画虽广采博取,但笔墨却始终围绕着南宗“淡而弥厚,实而弥清”的要诀,体现一派清逸浑厚、丰腴滋润的审美,彰显着“一片江南”的思古幽情。
吴湖帆对于大痴用墨线条领悟深刻,曾于1936年发现并以重金购得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遗失的前半段《剩山图》,成为入藏梅景书屋的重要秘笈。
并对之多次临摹,以“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自诩。
吴湖帆藏大痴《富春山居图》残卷《剩山图》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黄公望有神迹《秋山图》,董其昌对其钟爱有加,称其为“生平所见黄一峰第一”。
王时敏习得董氏衣钵,董其昌亲授“谓君研精绘事,以痴老为宗,然不可不见《秋山图》也。
Collection收藏 2023.NO.22的作品寥寥可数,这无疑是一份荣耀。
这幅自画像展现了张荔英多面的性格,敏感却不易动情、谨慎而隐秘、腼腆但意志坚定。
此画的主人曾是张荔英在新加坡的邻居,幼年时曾在她的花园中玩耍,甚至帮她在南洋艺术学院教课时“看守”房子。
他曾当过她画中的模特,边吃茶点边听她讲述一生漂泊的故事。
几十年后,他探望年迈的张荔英,想与她拍照留念,虚弱的张荔英没有与他照相,却把这幅珍贵的自画像送给了他,以证流逝的青春年华。
除了张荔英扎实的艺术功底和纯熟的绘画技法,更为人称赞的是她的绘画风格。
她一开始就想以西方人看得懂的方式描绘东方生活。
正是由于这个初心,她的作品可以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多彩的西方艺术和稳健的东方艺术。
50新元背后的中国水墨画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藏品中,还有一位新加坡先驱画家的作品,名声在外,那就是新加坡画家钟泗滨先生的《晒咸鱼》。
这幅画至今都被用作50新元纸币的背面图案。
这幅水墨画描绘的是一片昔日马来小渔村的风貌。
渔民们正有条不紊地晾晒着咸鱼。
这幅画的灵感来自一本名叫《咸鱼》的儿童书。
生于1917年的钟泗滨是新加坡现代艺术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南洋画派的先锋艺术家。
同张荔英一样,他的画是中国水墨和东南亚艺术之间的桥梁,也是连接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的桥梁。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最多时曾展出300件钟泗滨的作品,其中80%是新加坡国家文物局的永久收藏,其余20%是从私人收藏家手中借来的。
也就是说,如果不去新加坡,你几乎无法从其他地方的展览中看到钟泗滨的作品。
《晒咸鱼》这幅画中可以看到中国画的影子,如背景的树,采用的是中式水墨画手法,而画中的鱼和人物则采用偏东南亚风格的绘画手法,就像整个新加坡文化给人的感觉一样,让人感受到的是“和而不同”——乍看之下颇有中国风格,细细品味,留下的却是东南亚的余韵。
遗憾的是,钟泗滨先生有一些原本记录在案的作品不翼而飞。
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有很多机构邀请他作画,结果几次作画后,作品辗转丢失。
谢闲鸥和他所创办的长虹画社
1930年夏,谢闲鸥自参与上海市商会举行的书画扇面会后,遂与诸出品人,如沈心海、金粟香、朱良才、陈竹汀、李蟠根、周小娜、洪颂炯等,共同创办了长虹画社。
社址设于沪南尚文路何家支弄30号谢寓中。
诸社友每于余暇时来社中,切磋画艺。
凡尺幅巨帧,如人物、仕女、山水、花鸟、走兽等类,大都为合作品,一时爱好风雅之辈,复踵接于门,更有藏家频来委求。
1932年发行《长虹社画刊》,又续出《长虹社画集》,为艺林所称誉。
1937年“八一三”事变之后,沪南沦陷,何家支弄遭遇烽火,社中器物以及谢闲鸥所有收藏的书画典籍,均付一炬。
此后社友或离沪,或身故,而社务遂告停顿。
1942年后,谢闲鸥应学员之请,在旧亚尔培路祥生饭店内举行扇展,以所得之资,提百分之二十,充《申报》《新闻报》两报所组织的助学金,以嘉惠清寒子弟的读书。
1947年又在南京西路举行扇展。
经几度迁移,抗战胜利后谢闲鸥将社址迁至西康路南京西路口松寿里5号,更征收学员,于是门墙之间,桃李称盛,一再组织师生画展。
而长虹社之组织,亦愈益健全,定期于春秋佳日组织社员去往名胜之地采风。
其间先后以珂罗版印《谢闲鸥人物仕女画集》《长虹社扇集》及《画扇新集》等,声誉卓著。
郑逸梅手写的《长虹社创办史》。
晚清海派六十家潘振镛潘振镛(1852年—1921年)字承伯,号亚笙,又号雅声,别署冰壶琴主,晚署讷钝老人、钝叟、钝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出身于绘画世家,祖父潘楷工花卉;父潘大临工仕女。
幼年即染家学,六七岁时便能画人物。
父亲去世后,为生活所迫,曾当过短期商店学徒。
不甘就此消磨时日,仍专心习画。
后从师钱塘名画家戴以恒,画艺日臻精妙,尤工人物仕女。
曾往来上海、杭州、南浔、桐乡等地,敬求绘画者甚多。
长卷大轴,应之不倦。
民国初年在上海偕弟潘振节与高邕之等发起组织豫园书画善会,以鬻画所得,半充义举,一时响应者甚众。
卒年七十。
晚清海派六十家之一。
潘振镛画仕女师法清代画家费丹旭(晓楼),用笔遒劲挺秀,设色淡雅,清丽绝俗。
花卉师法恽寿平,书法亦似之。
其人物画与沙山春、吴嘉猷(吴友如)称为“三绝”。
传世作品甚多,著名的有《贵妃图》(长卷)、《明妃出塞》、《西施浣纱》、《霸桥风雪》、《寒江独钓》等。
除上海博物馆藏有其作品外,西安华清宫、福建陈嘉庚纪念馆亦都有收藏。
有些作品曾刊于《海上名人画册》,是一位影响广泛的工笔人物仕女画家。
弟子仲光勋(仲小某)、沈燧(沈馥岩)、朱忆春等,能传其艺。
子潘琪(潘小雅)、孙潘德昭、孙女潘文淑俱传家法,工画。
李白醉酒图立轴设色绢本1917年作(20.16万元,2009年6月上海泓盛)西园雅集图文会图立轴 1878年作梧桐会仙图立轴神游月府立轴设色绢本甲寅(1914年)作人物立轴癸丑(1913)年作大富贵亦寿考立轴丁巳(1917年)作大富贵亦寿考图立轴乙卯(1915年)作富贵寿考立轴1918年作(13.8万元,20011年7月上海朵云轩)大富贵亦寿考大富贵亦寿考三多图立轴麻姑晋寿立轴献寿图立轴丁巳(1917年)作仕女图立轴 1891年作仕女立轴绢本抚琴仕女立轴 1908年作人面桃花屏轴空庭凭窗屏轴梅溪赏月屏轴 1909年作倚栏赏梅立轴光绪丙午(1906年)作群芳图册页十二开梅花仕女立轴戊申(1908年)作花神胜会立轴癸丑(1913年)作早朝图立轴 1879年作玉楼醉归图立轴 1873年作松风水月梨院寻春镜心琴思临流镜心 1916年作人物立轴 1903年作月夜联吟 1915年作春色玲珑立轴 1910年作巾帼英雄图册册页(十六开)壬子(1912)年作(46万元,20011年12月上海朵云轩)教子图立轴乙巳(1905)年作双美图立轴丙辰(1916年)作洛神图立轴壬寅(1902)年作贵妃出浴立轴辛卯(1891)年作(20.7万元,20011年12月上海朵云轩)富贵荣华立轴 1903年作花下弄璋立轴戊申(1908)年作。
旅顺博物馆的扬州八怪作品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称为“康乾盛世”。
地处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扬州,拥南北交通运输便捷之利,各地盐商汇聚这里,从事盐业经营。
扬州盐业的空前发展,使其一跃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大都会。
与此同时,扬州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当地艺文活动的开展,富商巨贾的附庸风雅以及普通百姓的审美新需求为画家提供了一个肥沃的创作土壤,国内各地的画家纷至沓来,与扬州本地的画家一道开启了扬州地区书画艺术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清代前期及中期扬州本籍及寄寓扬州的书画家不下100余人,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被称为“扬州八怪”的画家群体。
他们以独特的个性、栖身的职业以及各自的创作理念而闻名当时及后世。
在各种历史文献中被列为“扬州八怪”的画家不只八人,实为十五人之多,他们是:华?唬?高风翰、汪士慎、李?W、金农、黄慎、高翔、郑燮、李方膺、边寿民、罗聘、扬法、闵贞、李勉、陈撰。
考察其籍贯,只有李?W、高翔、郑燮算是扬州本地人,其余的人均为外籍,因各种原因流寓扬州,以卖画为生。
从身世阅历上看,扬州八怪画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以华?恰⒒粕鳌⒙奁肝?代表,他们本为职业画工,出身贫寒,终生布衣,却通过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而成为文人化的职业画家,他们的画艺比较全面,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均很擅长,绘画风格上趋于稚俗共赏;二类以金农、汪士慎和高翔为代表,他们出身文人,具有良好的才学修养,但因不满官场黑暗而洁身自爱,终身不仕,或因功名不就而“以市衣雄世”,为生计而鬻书卖画,他们的画艺有宽有狭,艺术趣味和爱好具有市民知识份子的特点,属于又一种类型的文人职业画家;三类以郑燮、李觯、李方膺和高风翰为代表,他们都是文人,都曾人仕做官,但因仕途坎坷,弃官后来到扬州卖画为生。
他们的绘画题材比较单一,主要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属于传统文人画题材,但作品的思想容量深邃,往往与客观现实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对民生的关注和同情。
海派花鸟画家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海派花鸟画家,一起来看看吧!海派花鸟画家1:张聿光(1885-1968):字鹤苍头,别号冶欧斋主。
浙江绍兴人。
1909-1911年发表漫画讽刺时事,是我国最早在报纸上发表政治讽刺画的漫画家之一。
1914年秋任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校长。
1919年参与创办研制生产绘画颜料的上海马利工艺厂。
1928年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副校长。
抗日战争时期赴大后方,备历艰苦而作画从未稍辍。
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郑集宾(1890-1965):号颐寿庐主,上海人。
十五岁从赵如虎学画,十六岁又从宋石年为师,后又随从程瑶笙游。
所作花鸟画,略参西法,面貌似乃师程瑶笙,着重色彩热闹,形象逼真,解放前,颇为商人所喜。
解放后因右臂陷于瘫痪,很少作画。
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
贺天健(1891-1977):江苏无锡人。
1910年辗转至上海。
1921年和友人创办无锡美术专科学校。
曾任南京美专、上海美专、无锡美专国画教授。
1929年,又与人在沪组织蜜蜂画社。
解放后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丹麦康纳画会会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
吴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后更多万,书画署名湖帆。
江苏苏州人。
清代著名书画家吴大澂之孙。
自幼受家庭薰陶,拜陆廉夫学画。
为避战乱,赴上海卖画为生,期间办书画事务所、正社书画会。
1939年设梅景书屋招生授徒。
1943年,和梅兰芳、周信芳、汪亚尘等二十人,结为“甲午同庚会。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
作为鉴定家,他与收藏大家钱镜塘同称“鉴定双璧。
民国重要书画团体——长虹画社摘要:长虹画社成立于1930年,由谢闲鸥创办,出版有多本画集、扇集,于右任、叶公绰、吴敬恒等分别为画集、扇集题签。
经常举办画展、扇展,所得款部分捐赠作善款,广受媒体、大众好评。
1930年夏,谢闲鸥参加上海市商会举办的书画扇面会后,与沈心海、金粟香、朱良才、陈竹汀、李蟠根、周小娜、洪颂炯等出品人,共同创办了长虹画社。
社址设于沪南尚文路何家支弄30号谢寓中。
诸社友常来社中切磋画艺。
凡尺幅巨帧,如人物、仕女、山水、花鸟、走兽等类,大都为合作品,一时爱好风雅之辈,复踵接于门,更有藏家频来委求。
1932年1月28日,谢闲鸥所创作的中堂《众神图》由狄平子先生亲自携带参加在沪南国货路举办的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
并将之画面制版付印。
后来在《长虹社画集(上册)》刊登。
1934年,谢闲鸥参加沪南文庙路由陈颂春馆长主持的民众教育馆画展。
展出的画后来在《长虹社画集(下册)》刊登。
1934年,出版《长虹社画刊第一期》,于右任题签。
1936年3月,出版《长虹社画集(上册)》,诸德彝题签。
1936年6月,出版《长虹社画集(下册)》,叶恭绰题签。
1937年“八一三”事变之后,沪南沦陷,何家支弄遭遇烽火,社中器物以及谢闲鸥所有收藏的书画典籍,均付一炬。
此后社友或离沪、或身故,社务遂告停顿。
1938年,谢闲鸥继续主持开展长虹画社活动,招生教授国画。
学员(包括函授学生)分布全国各地,前后学员2000余人。
社址迁徙辗转于戈登路(今江宁路)194弄63号等处。
1941年,出版《谢闲鸥人物仕女画集》。
1942年,谢闲鸥应学员之请,在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祥生饭店内举行扇展,以所得之资,提百分之二十,捐给《申报》《新闻报》两报所组织的助学金,以嘉惠清寒子弟的读书。
各大报刊均有报导。
在社会中获得好评。
1943年,完成创作《五百羅漢》扇面。
多次展出引起轰动。
1944年,出版《长虹社扇集》,叶公绰题签。
1946年,出版《长虹社画扇新集》,吴敬恒题签。
现代画家周亚女,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会员,世界中文作家协会会员。
所学专业为汉语言文学。
少时曾研习透明水彩画。
主攻工笔花鸟画。
上溯黄荃画风,清丽典雅、细腻含蓄,尤擅牡丹等花卉。
作品多次入展省市级画展并入画册。
获2003全国茶花书画大赛优秀奖。
曾赴欧洲文化交流,观摩借鉴西方绘画,持“绘画最终是审美的胜利”的信念。
与绘画的同时进行文学创作。
198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在《中华散文》《江南》《中国花鸟画》等国家、省(包括台湾)、新加坡一级文学美术刊物发表小说、散文、文学美术评论若干。
获多项全国性散文大赛优秀奖及作品入编《华夏散文经典》等多种专集。
宋永进1966年7月生于浙江兰溪。
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大学四年中,留校作品数量居全系之首,共计二十余件(包括油画、水彩、素描等)。
其中油画《有鱼的静物》被浙江美术学院正式收藏。
1999年考入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硕士课程研修班。
现为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浙江水彩画家协会会员,任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美术学系主任。
主要发表油画作品在下列全国性专业杂志上发表《美术》——(1993)《红色的休止符》《新美术》——(1999)《画具包围中的老头》《女双人体》《半边天》《三十秒》《红色的休止符》等。
《文艺研究》——(1999)《绿茶》《美术观察》——(2002)《穿过斑马线》《力聚等分结》《红色的休止符》《男人体A》等。
《艺术状态》——(2002)《门系列之二》《红色的休止符》等。
《中国油画》——(2003)《家系列之二》《艺术丛林》——(2003)《灯火阑珊处》等《美术报》——(1994—2001)《红色的休止符》《东方欲晓》等油画作品在下列国内报刊上发表《文艺报》《美术报》《青年月刊》《杭州日报》《金华日报》《无锡日报》《浙江日报》《香港商报》《信息参考》《钱江晚报》《金华晚报》《羊城晚报》《体坛报》《深圳商报》油画作品被收入下列美术史册或大型画册《中国油画大展作品集》《中国静物油画作品集》《93博雅油画大赛获奖作品集》《中国艺术收藏年鉴》《中国现代书画名家精品润格》《纪念香港回归全国美术作品集》《中国现代艺术家作品润格》《中国国际书画篆刻家年鉴》《浙江省第三届青年美展作品集》《全国高校美术教师作品集》《当代素描艺术》主要参展1990《有鱼的静物》油画中国美院优秀习作展优等奖(最高奖)1993《红色的休止符》油画中国93博雅油画大赛大奖(最高奖)国际巡回展览(作品在北京-成都-深圳-香港-纽约-多伦多等地巡回展出,6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做了报道,多家刊物为《红色的休止符》作了专题评论和介绍,作品被海内外三十余家刊物相继转载。
海派画家名录●虚谷(1823—1896)安徽人,原姓朱名怀仁,字虚谷,号紫阳山人。
30岁出家当和尚,法名虚白,后寓居上海。
书画特点:冷竣严崤,喜用枯笔淡彩,方笔多于圆笔。
●钱慧安(1833—1911)上海人。
原名贵昌,字吉生,号清溪樵子。
沈心海的老师。
书画特点:善淡雅人物,晚年韵味欠佳。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和俊卿,字昌硕,号香补,缶庐,苦铁,老缶,大聋。
22岁中秀才,30岁后定居上海,跟俞樾学训诂。
晚年以字昌硕为名。
书画特点:1.小写意水墨重彩加长题。
2.书法园中带方,富有金石气。
●杨逸(1864—1929)上海人,字东山,号鲁石,晚号无闷。
光绪秀才,画学四王,可与吴昌硕相伯仲。
●王震(1866—1938)湖洲人,字一亭,法号觉器。
少年师承任伯年,中年画风近吴昌硕,晚号白龙山人。
书画特点:笔墨雄建,色彩夺目。
●胡公寿(1822—1886)上海松江人,原名胡远,字公寿,号瘦鹤,横云山民。
海派前驱,任伯年的启蒙老师,虚谷的莫逆画友。
特点:书学李北海,善湿笔善山水和松梅,古秀淋漓。
●赵之谦(1829—1884)浙江人,字益甫,撝叔,号冷君,无闷。
34岁丧妻,号悲庵。
咸丰举人,师承邓石如。
中年前无人问津,晚年终成大家。
特点:书法颜底魏面,宽博工整;花卉近吴昌硕,充满金石气。
●蒲华(1832—1911)嘉兴人,原名成,字作英,号种竹道人。
22岁中秀才,画学李鱓。
因出身低微,遭人嘲讽,唯昌硕和宾虹知音。
吴曰:蒲竹听之有声。
黄曰:蒲用笔虽粗,但得古法不多见。
特点:书如锥划沙,墨竹与山水淋漓自然,雄健豪放。
●陆恢(1851—1920)祖籍吴江,原名友恢,字廉夫,常居苏州。
吴大徵幕僚,海上画派的名星人物。
特点:书工汉隶,山水淡雅,花卉清逸有南田遗韵。
●倪田(1855—1919)杨州人,原名宝田,字墨耕,号壁玉庵。
久居上海。
书画特点:画风似王素和任伯年。
●黄山寿(1855—1919)常州人,原名曜,字旭初,号丽生,别号旭道人。
桃林春晓海派奇才谢之光文/陈岚说谢老是奇才,我以为当之无愧也。
他的经历使他的绘画贯通中西画法,早年绘制年画、月份牌便已享誉沪上,主要绘制以仕女为主题的月份牌,女子在其笔下,大多细腻、玲珑,描绘一身旗袍的民国年轻女性,并深得口碑。
他的绘画主要以水彩加线的艺术手法来描绘月份牌里民国女子的淡雅风致。
因自身有扎实的素描和色彩素养,将年画和月份牌这种本习以为常的风俗画画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
当他从月份牌绘画里一下转入中国水墨画的主流领域中,将海派绘画的风格进一步升华,既得到了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又有传统国画技法的依托,使不少画家对他的才能所折服。
师从中西两位师傅,使他融贯中西,但他的才能正是因为有扎实的绘画根基,又同时为养家糊口而促使自己精进读书看画84检察风云 2012年第10期85绘画,赢得市场的认可,而补贴生活,不知不觉却为他日后在中国国画中的一展笔墨,得到了极大的帮助。
所以说称它为“奇”,是因为他从一个月份牌画家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画家。
也可以说,这是自然的。
因为他的勤奋,是一个画家的根本。
如白石老人一生勤奋苦学,只精进功艺,旁的不顾,所以画作越画越佳,越画笔力越劲道,后人对白石翁的品评就是高产画家,但终其一生,只为一事,没有执著,哪来好画。
笔杆子要写要练,方能精进艺术功力。
谢之光就是这样,不断的学习,他一度进入上海美专深造,突破自己,超越自己。
加之在艺术上他又有非常人的卓见胆识,悟性也高,一点即通。
所以,在谢之光的花鸟、走兽、山水画作里,尚能见到许多种遗风。
同时,他也为自己生活的上海奉献自己的艺术。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工业迅速发展,谢老得知上海制成万吨水压机,为之感动,以激动的心情用木炭素描在工厂写生,并加以构图、布局,绘制了一幅精品大作《万吨巨人》,如今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于库中。
他身为民间艺人,始终对弄堂邻里颇为周到,人家喜欢叫他“老爷叔”。
“文革”后期,他熬过了非常岁月,但生活伤脑筋仍十分清苦,老伴卧病在床不说,自己也患病,但仍是硬挺着一一为来访者作画。
山水画一绝谢稚柳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7年第09期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
江苏常州人。
擅长书法及古书画的鉴定。
初与张珩(张葱玉)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
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
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谢稚柳孜孜不倦,精耕细研,广泛探求,锲而不舍地攀登艺术巅峰,在诗、书、画、考证、鉴定、研究等领域中成就卓著,鼎足当代。
他天资聪敏,幼承庭训,受业名师,习经史诗文,醉心丹青,热衷古画观摩,融会古法,自成风貌。
绘画方面工花鸟、山水、人物,设色明雅,用笔隽秀,清丽静穆,曲尽其妙。
晚岁更创“落墨法”,纵笔放浪,墨彩交融,别具一格。
书法方面,清秀飘逸,风姿奇丽,潇洒出尘,气势恢宏。
诗词造诣深邃,诗画交融,格调天成,清新可诵。
学术研究,治学严谨,范围广泛,涉及古书画鉴别、美术史研究、作品赏析、史料整理编辑等,尤其是在书画鉴定方面,贡献更为卓著。
谢稚柳先生的山水画固为一绝,但是纵观谢稚柳先生一生,早年创作以花鸟画为主,先学老莲,后溯及北宋,艺术成就极高。
谢稚柳的花鸟画深得宋代中国画清丽、婉约之神韵,这使得藏家容易找到雅玩和升值之间的心理平衡。
谢稚柳花鸟画市场价格较为稳定,从2000年的精品均价在13000元/平尺到2010年的14万元/平尺来看,与其山水画相比,升值幅度并不算高,仍具备一定的市场升值潜力。
尤其是早年学陈老莲一路的设色花鸟画与中年所作学仿宋人的荷花一直受到市场的热衷,个别精品甚至能达到100万元/平尺的价格。
但是,在投资中,我们也发现,谢稚柳花鸟画的赝品较多,涵盖各个时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他的市场价格。
清代画家代表人物之——谢闲鸥,线条道劲又带飘逸之状,亦具唐风谢闲鸥(1900—1979) 名翔,别署海上闲鸥、月斋主人。
浙江上虞人,寓居上海。
谢闲鸥幼年曾入私塾,因家境贫寒,十六岁即入米行为学徒。
但他酷嗜绘事,自学不辍,绘画成绩引起朋友、长辈的瞩目,引入人物画家沈心海门下,二十三岁推出个人首部画集《谢闲鸥人物仕女画谱》。
闲鸥先生的人物画追踪唐宋一路,开相高古有士气,线条道劲又带飘逸之状,亦具唐风。
不容忽视的是闲鸥先生的独门绝技,这是他人物画的创格。
此类代表作品有《五百罗汉图》、《螺居幻景图》、《众神图》等,郑逸梅先生这样评价道:“能在小小的扇面上,画五百罗汉、灵山大会,瑞气氤氲。
每一罗汉,各有表情各有动作,加之降龙伏虎,弄狮控象,又复点缀一二梵宇琳殿,不可方物。
”闲鸥先生的成功,不得不提及他的交游。
据他自传云,他与吴昌硕在题襟馆书画会上有交往。
先生与任伯年之子任堇叔私交尤密。
又与程瑶笙、王一亭、张大千、张善孖等时有交往。
之后陆续出版的多本画集、扇集,于右任、叶恭绰、吴敬恒等先后为之题签。
师友间的陶染,提高了闲鸥先生的修养,亦奠定了他在民国海上画坛的地位。
更为人称道的是闲鸥先生组织书画会,创办画社的业绩。
闲鸥先生不但是位卓越的画家,也是一位有重大影响的美术教育家。
闲鸥先生人物画题材多古之隐逸高士,如竹林七贤、商山四皓、靖节居士等,实乃借昔贤以寄托自身之襟抱。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闲鸥先生即加入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供职于上海博物馆,从事古书画鉴定。
五十至七十年代,闲鸥先生继续锐意取进、埋头创作,许多作品被荣宝斋及海内外藏家收藏。
先生人品、艺品高洁,为人耿介,淡泊名利。
一九八一年四月,先生遗作展在上海举办,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螺居幻景图》1946年纸本设色纵66厘米横33厘米谢闲鸥先生是民国海上画坛的显赫名头,能诗词,工书法,善画山水、花鸟,尤精古装人物。
所作绮罗仕女、神仙道释、历史故实,形象地浓缩了传统忠孝礼义、温柔敦厚、康乐寿考的文化思想,为十里洋场的新兴市民所喜闻乐见,雅俗共赏。
汪湛海钤记诗句汪湛海( 1861— 1935年)字浩然,号兰生,笔名阿光。
江苏太仓人。
画家。
画蟹看钱振锽、齐白石;山水仿恽南田;墨竹师王礼。
亦擅书法。
师从前代大家和同辈名流,尤推崇吴昌硕、任伯年等。
构图和用色讲究,清润淡雅,所作古树、老屋、高士、墨鸭、古藤尤为佳妙。
曾得吴昌硕称许并鼓励,甚至亲自指导。
吴昌硕对他的绘画成就倍加赞赏,曾说:“作品远出恽寿平一筹,与吴缶老缶印之神理相通,可以得心应手矣”。
汪湛海的绘画除了人物画和山水画之外,他也很喜欢画蟹。
我曾经去看过他的画蟹,那螃蟹画得确实非常好。
不但只是蟹本身的特征表现得非常好,而且还把当时的情景都画出来了。
他画螃蟹用的不是一般的毛笔,而是用狼毫笔。
这种笔画出来的蟹很精细。
因此看他画蟹,要看三次,才能看懂他到底画了几只蟹。
第一次看蟹壳,第二次看蟹脚,最后看蟹肚脐。
这些蟹的细微之处,他都画得非常好。
汪湛海,字浩然,号兰生。
太仓璜泾人。
工花卉翎毛,学黄筌、徐熙,着色鲜丽,复以西法点染,为近代写生画家。
偶写仕女,又带西法。
山水仿清初恽南田,善设色,气韵生动,仿陈淳、石涛、沈周、黄子久,皆有韵致。
曾见其梅花双鸡图,双鸡雄雌并峙,各立花间,引吭髙歌,姿态活泼可爱。
诗文与书法汪湛海在文学上的造诣也颇深,据我所知他是一个旧体诗写得很好的人。
他的《怀春草堂诗钞》在前清的时候曾经刊行过。
在诗集里面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园里修篁绿染袍,莺啼燕语共徘徊。
红桃已结樱桃子,无限游丝罥落槐。
这首诗是写给王小宛的。
诗里面的王小宛就是汪湛海的夫人,她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的才女,她的父亲是吴江人。
小宛长得非常漂亮,汪湛海仰慕她的才华。
所以才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在内容上虽然没有什么创新,可是诗句却非常的优美,感情非常的真挚。
另外,汪湛海还有一些比较有名的诗。
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花王为郡初,五日登山初。
碧云迷大道,明月满晴湖。
公子乘华舫,清樽载酒壶。
游鱼吞不尽,落日色偏孤。
这一首是写在山阴的一次郊游。
民国海派书画代表——谢闲鸥
谢闲鸥(1901-1980)名翔,字君翔,号闲鸥,月斋主人,别署海上闲鸥,浙江上虞人。
钱慧安弟子。
流寓上海数十年,从沈心海游,埋首丹青间。
所作人物仕女可乱真钱慧安。
建国后供职上海博物馆,鉴定古画。
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工山水、花卉,尤擅仕女。
岩壑之清,玉堂之尊,闺房之玩,篱落之雅,靡不各尽其致,而布景之掩映衬托,疏密自然,得上官周之神髓。
尝绘螺丝壳里做道场于扇面之上,铙钹钟磬,经卷蒲团,无一不备,奷毫悉辨。
尝与沈心海、金粟香、朱良材、陈竹汀、李蟠根、周小娜、洪颂炯、朱其石、金灼灼、吴琴木、任年长诸人共组长虹画社。
自幼嗜画,自习《点石斋》,吴友如所画的《阴鷲果报图》,19岁从著名人物画家沈心海(名兆涵)为师,(当时沈心海60多岁),为钱慧安(字吉生,清代与任伯年齐名的国画大师)及沈心海所创花牌之嫡传,擅于工笔人物,仕女,兼山水,花鸟,对人物的须眉开相尤长,笔姿简洁,线条遒劲,时人成为《竹筋描法》,又吸取了唐寅,费晓楼上官竹庄等作品之长,特别是唐六如,文徵明,仇十洲,陈老莲等的绘艺创作以及上溯宋,元诸桂特点和精髓,发挥创造自己独特的工笔画的风格,作品于1925年就被收刊于,《当代名画大观正集及续集》发表出版。
1984年,1988年,1996年又在北京中国书店及上海
书店出版及再版。
谢闲鸥先生曾在1930年创办了《长虹画社》。
出版有《长虹画社画刊》、《长虹画社画集》、《谢闲鸥人物仕女画集》、《长虹画社扇集》、《长虹画社新集》等画册。
其门生中出类拔萃的有曾获中国版画鲁迅奖的当代名画家杨永青先生,其早期作品曾收刊在画集内。
谢闲鸥生前作品流传甚广,解放前后多次在《上海生活》、《永安月刊》、《新闻报》、《大公报》、《新民晚报》、《解放日报》、《香港文汇报》、《文学报》等报刊杂志刊登及介绍。
其作品在文史掌故文学家郑逸梅先生著作中曾多次推崇,如:《艺坛百影》书中以传记方式介绍。
《瓶笙花影录》(上下册),《松云闲话》、《艺林散叶》、《文苑花絮》、《逸梅杂札》、《清末明初文坛轶事》、《南社丛谈》均有叙述闲鸥先生事宜。
谢闲鸥生前曾与国画大师张大千、张善子、马骀、谢之光等著名国画家合作共画,主持多次国画展览会,曾和张大千、徐悲鸿、朱屺瞻、刘海粟等同在“奇峰国画函授学校”任教,谢曾和大千兄弟两次合作《九秋图》,其作品深受丰子恺,陈叔亮,黄幻吾,吴湖帆,吴青霞,申石伽等著名画家推崇。
代表作品有《五百罗汉图》(上海清心女子中学校长订购)、《螺壳幻景图》、《商山四皓图》、《五伦图》、《匡泸观瀑图》、《香山九老图》、《竹林七贤图》等作品流传甚广。
1950年因患病脑震荡,头颅出血,卧病多时,渐离画界,病愈后,供职于上海博物馆任固化鉴定与复制。
闲鸥先生生前创作所画作品《百子图》、《钟馗图》等一大批作品由北京宝古斋,荣宝斋及供海外各国爱好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