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四节交通方式划分
- 格式:pptx
- 大小:6.63 MB
- 文档页数:5
交通规划四阶段法前⾔3第⼀章课程设计要求41.1、设计题⽬41.2、课程设计的⽬的意义41.3、设计的时间及分组41.4、课程设计内容41.4.1掌握交通规划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的原理⽅法4 1.4.2学习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的操作⽅法51.4.3对研究区域提出交通改善策略5第⼆章⼩组成员及任务分配6第三章四阶段中各阶段做法及成果展⽰63.1 相关资料收集63.2 交通发⽣和吸引预测及平衡63.2.1交通区划分原则及划分结果63.2.2交通⽣成预测73.2.3 预测结果83.3 交通分布预测83.4 交通⽅式划分103.5 交通分配预测113.6 交通分配评价133.7 对我校道路⽹分析及建议133.7.1道路⽹规划133.7.2慢⾏交通系统设计143.7.3道路横断⾯设计143.7.4总结14第四章 transcad中交通规划四阶段法具体操作15 4.1⽣成初始路⽹图154.1.1 ⽣成路⽹前准备154.1.2 新建路⽹层(线层)154.2 ⽣成⼩区图164.3 在路⽹与交通区层填⼊数据并进⾏⼈⼝预测17 4.4 ⽣成⼩区质⼼184.5 创建⽹络204.6 ⽣成阻抗矩阵214.7 对未来年限⼩区发⽣与吸引量进⾏平衡224.8 ⽤重⼒模型进⾏交通分布预测234.9 进⾏交通分配并查看结果244.10 绘制⼩区质⼼间的期望线264.11 交通⽅式划分26第五章总结27前⾔此次课程设计名为“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为王振报⽼师。
此次课程设计为期两周,于2012年8⽉27⽇开始到2012年9⽉7⽇结束。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在王⽼师的带领下我们主要学习了交通规划的四阶段法的设计过程和transcad的使⽤⽅法。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在王⽼师的带领下,我组齐⼼协⼒、刻苦研究,于2012年9⽉7⽇完成了课程设计所设定的⽬标。
在此我仅代表我个⼈和我组的全体成员感谢王⽼师对我们的耐⼼辅导。
以下为我个⼈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所取得的成果。
第一章概述交通定义(狭义):人或货物的地点间,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交通的分类:在经济学领域,按照供给与需求原理,分为本源性交通需求、派生性交通需求。
交通规划定义: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规划构成要素: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市场要素交通规划分类:按移动对象:旅客和货物交通规划。
按交通方式: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港湾、空港交通规划。
按交通设施:网络和节点按交通服务:公共、特定用户和特定交通服务按对象空间规模:国际、全国、区域、城市和地区按规划目标时期:长期(>15年)、中期(5-10)、短期(5年)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调查、货物流动调查、机动车OD调查、断面交通量调查交通规划过程流程图(实在不好弄成电子版,建议大家手绘吧~)第二章★交通调查:指利用客观的手段,对道路交通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
交通调查的目的: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准确分析规划区域交通现状,对交通规划设计的经济、运输、交通量等做出准确可靠的预测,并且制定出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并且与交通需求相适应的交通规划方案,达到规划工作、指导交通建设与发展的目的。
交通调查在交通规划中的作用:(1)交通调查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2)交通调查可以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3)交通调查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依据交通调查的种类:按调查对象分为对道路上的车辆的调查和为了明确人们的活动性质而进行的调查。
按交通调查的组织部门划分为全国统一组织规划的交通调查和按照项目需要组织的调查交通调查的内容:1、交通运输调查2、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3、相关政策与法规调查4、建设资金调查5、交通规划影响调查交通量调查: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第一章:1.交通规划概念:所谓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2.交通规划原则: 1)交通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原则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3)局部服从整体原则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5)需要和可能相结合原则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交通规划指导思想: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因交通规划类型、层次不同及规划区域不同而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但一般来说,在制定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时应考虑以下要求。
1)要有战略高度2)要有全局观点3)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4)符合经济发展要求4.交通规划的期限:交通规划一般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1)近期以距基准年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10年;(2)中期以距基准年5-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20年;(3)远期距基准年15-30年为宜,最长不超过50年。
第二章:1.交通调查的内容:道路交通规划可分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区域公路交通规划两大类,相应的调查内容有所不同,但具体的调查内容都可以划分为基础资料、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交通现状四大项。
2.交通调查专业术语:(1)出行:出行指人、车、货为完成某一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
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出发点,即o点;出行“讫点”指一次出行的目的地,即D点。
起讫点都在调查区内的出行称为境内出行,起讫点在调查区外的出行称为过境出行。
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内出行,起讫点分别位于不同的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间出行。
(2)小区形心:指交通区出行端点(发生或吸引)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即交通区交通出行的中心点,不是该交通区的几何中心。
(3)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交通区重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因为反映最短距离而得名,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 124 — 88第一章总则第 1.0.1 条为统一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工程的术语及其释义,实现专业术语的标准化,以利于国内外技术交流,促进我国道路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 1.0.2 条本标准适用于道路的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等方面。
第 1.0.3 条本标准主要选取道路工程中的常用术语,其他有关专业的术语,应遵守其他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道路第一节一般规定第 2.1.1 条道路road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第 2.1.2 条公路highway联结城市、乡村,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第 2.1.3 条城市道路city road; urban road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第 2.1.4 条厂矿道路factories and mines road主要供工厂、矿山运输车辆通行的道路。
第 2.1.5 条林区道路forest road建在林区,主要供各种林业运输工具通行的道路。
第 2.1.6 条乡村道路country road建在乡村、农场,主要供行人及各种农业运输工具通行的道路。
第 2.1.7 条道路工程road engineering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等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及其所从事的工程实体。
第 2.1.8 条道路网road network在一定区域内,由各种道路组成的相互联络、交织成网状分布的道路系统。
全部由各级公路组成的称公路网。
在城市范围内由各种道路组成的称城市道路网。
第 2.1.9 条道路(网)密度density of road network在一定区域内,道路网的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
第条道路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of road根据道路的性质、交通量及其所处地点的自然条件,确定道路应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规定。
第一章绪论1交通需求的分类:本源性交通需求,例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看病。
派生性交通需求,例如:业务、工作。
2交通规划的定义: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办法。
3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的分类:旅客交通规划、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近/短期交通规划、中期交通规划、远/长期交通规划、远景交通规划4四阶段预测法:1交通发生与吸引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流分配5四阶段法中每一阶段的内容、作用、目的和常用方法?第一阶段交通生成预测:内容: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目的:未来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常用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函数法第二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内容: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成各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
目的:预测各小区之间的。
qij常用方法:增长系数法(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综合法(重力模型法)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内容: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分布量常用方法:全域模型、TI模型、出行端点模型、径路模型probit模型法、logit模型法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内容: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或OD)交通量qij。
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量xa。
目的:求出径路交通量和路段交通量。
四阶段法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方式划分为四个阶段:步行、动物交通工具、非动力交通工具和机动交通工具。
一、步行阶段步行是最古老的交通方式,也是最基本的一种交通方式。
人们通过双脚行走来进行短距离的出行。
步行的优点是简单、便捷、环保,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能源消耗。
步行适用于短距离的出行,比如在小区内、商业街上、公园内等。
二、动物交通工具阶段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人们开始使用动物作为交通工具,如马、牛、骆驼等。
动物交通工具的优点是能够承载更多的货物和人员,适用于长距离的出行。
然而,动物交通工具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速度较慢、对动物的驯养和饲养成本较高等。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动物交通工具逐渐被非动力交通工具所取代。
三、非动力交通工具阶段非动力交通工具是指不依靠动力源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滑板、滑雪板等。
非动力交通工具的优点是便捷、节能环保,适用于中短距离的出行。
非动力交通工具的使用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不仅可以作为个人出行的工具,还可以作为运动和休闲的方式。
四、机动交通工具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动交通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机动交通工具是指依靠发动机驱动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等。
机动交通工具的优点是速度快、运载能力大,适用于长距离和大规模的出行。
然而,机动交通工具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污染环境、交通事故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在机动交通工具的研发过程中,逐渐提出了环保、节能和安全的要求。
交通方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步行、动物交通工具、非动力交通工具和机动交通工具。
每个阶段的交通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现代社会,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以实现便捷、高效和环保的出行。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交通方式对环境和安全的影响,积极推动可持续交通的发展,共同构建绿色、安全的出行环境。
第三章道路规划及交通量预测第一节道路路网现状及道路服务水平评价庐山区道路主要由十里大道、长江大道、外环路、学府路、学府二路,前进东路,并与周边的城市外围主干道长虹大道、庐山大道、芳兰大道、金凤路,九莲南路联系。
由于现有主要道路兼有区内交通、对外交通、以及生活性、交通性多重功能,虽在目前区域交通量并非十分巨大,但作为XX市区的规划范围,随着土地开发利用,规划道路应按城市道路“人车分离、机非分离”的原则规划设计。
随着土地的开发利用,对道路运输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路网的不完善,将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现状道路的服务水平将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区域路网规划一、交通运输规划调查道路系统历来被称为城镇的动脉和骨架,是一个城市能否规划合理的重要因素。
因此道路的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镇能不能经济合理的发展。
道路规划本着“快速、顺畅、通达”的原则,合理调整布局,合理布置集镇道路网络。
规划道路等级分为三级,即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主干道间距大于500米,红线30—60米;次干道间距为250—500米,红线宽度为20—40米;支路间距150—250米,红线宽度为9—20米以下。
二、路网规划项目建设区域道路等级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个等级。
其中主干道有十里大道、庐山大道、濂溪大道、芳兰大道、长江大道、欣荣路、外环路,道路宽度为30—50m;次干道学府路、学府二路,前进东路,道路宽度20—30 m;支路道路宽度15—20 m。
三、道路新建必要性论证交通建设对土地利用有导向作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必须以道路的修建为基础。
濂溪大道为XX市庐山区道路骨架中最重要的一条主干道,本工程(濂溪大道延伸线)是濂溪大道的一部分。
它的建设是城区土地资源使用开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发展对加强人居环境的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良好的居住环境离不开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将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