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交通方式划分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57
第七章国际货物运输第一节海上货物运输海洋运输按照船舶经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
一、班轮运输班轮(Liner)是指按照规定的航行时刻表在固定的航线和港口往返运载货物的船只。
班轮运输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四固定、三特点:四固定:定船舶、定港口、定航线和定费率。
三特点为:(1)货不论多少,只要舱位可以利用均可受载;(2)运价内已包括装卸费用,承托双方不计算滞期费和速遣费;(3)承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签发的班轮提单面背条款为准。
班轮运价的计算标准有以下六种:1、重量法。
以W表示,用毛重计算运费。
2、体积法。
以M表示,以货物占据运输工具的最大空间体积为依据计算运费。
3、从价法。
以Ad.Val表示,按FOB价值的从价费率收取运费。
4、选择法。
包括W/M,W或Ad.Val,M或Ad.val,W/M或Ad.Val,从以上两种中则高计收运费。
5、按件法。
如活牲口按头,汽车按辆等。
6、议定法。
由船、货双方协商议定。
班轮运费由基本运费和有关附加费两部分加总构成。
基本运费是货物在正常运输条件下运至基本港的费用。
班轮公司的基本费率各航线不同,不同的商品杂货分为一到二十级,一级运费最低,二十级最高,冷藏货及约定价另有规定。
附加费是在基本运费基础上附加。
班轮运费的计算方法分三步,第一步查商品列名等级(Scale of Commodity)以明确该商品按何标准计收运费,属何等级,如出口玩具,查Toy Goods 为M11级;第二步查不同航线基本费率,如中国至欧洲地中海基本费率M11级货是人民币138元;第三步查各种附加费(Various Additionals or Surcharges),如伦敦要收港口附加费10%。
根据上述资料,以班轮出口玩具至伦敦10000打,5打纸箱装,每箱体积为0.8立方米,毛重20公斤,按上述步骤,则运费为2000×0.8×138×(1+10%)=242880人民币元。
第一章:1.交通规划概念:所谓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2.交通规划原则: 1)交通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原则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3)局部服从整体原则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5)需要和可能相结合原则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交通规划指导思想: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因交通规划类型、层次不同及规划区域不同而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但一般来说,在制定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时应考虑以下要求。
1)要有战略高度2)要有全局观点3)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4)符合经济发展要求4.交通规划的期限:交通规划一般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1)近期以距基准年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10年;(2)中期以距基准年5-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20年;(3)远期距基准年15-30年为宜,最长不超过50年。
第二章:1.交通调查的内容:道路交通规划可分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区域公路交通规划两大类,相应的调查内容有所不同,但具体的调查内容都可以划分为基础资料、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交通现状四大项。
2.交通调查专业术语:(1)出行:出行指人、车、货为完成某一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
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出发点,即o点;出行“讫点”指一次出行的目的地,即D点。
起讫点都在调查区内的出行称为境内出行,起讫点在调查区外的出行称为过境出行。
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内出行,起讫点分别位于不同的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间出行。
(2)小区形心:指交通区出行端点(发生或吸引)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即交通区交通出行的中心点,不是该交通区的几何中心。
(3)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交通区重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因为反映最短距离而得名,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
交通规划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的含义?如何分类?2.交通规划的含义?3.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具体包括哪些方面?4.交通规划按规划目标时期分为哪几类?期限各是多少?5.交通需求预测分为哪四个阶段?第二章交通调查1.延误的含义?分为哪几类?2.OD调查基本术语有哪些?各自含义是什么?3.OD调查方法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4.交通小区划分原则有哪些?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1.城市用地分为几大类?其中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具体包括哪些内容?2.什么是土地利用模型?3.土地利用分析变量包括哪几类,具体包括什么内容?4.理解劳瑞模型相关描述第四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1.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2.城市发展形态结构与路网形式有何关系?3.交通网络各项评价指标有哪些?各自含义是什么?4.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组成是什么?5.写出下列网络的邻接矩阵、权矩阵、邻接目录表。
6.第5题图如果以1为起点,7为终点,写出其路段—径路连接矩阵。
第五章交通发生与吸引1.什么是交通需求预测?2.原单位法计算原理是什么?3.利用原单位法计算下题,并用总量调整法调整。
各小区现状的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123合计(万次)人口(万人)(基年/规划年)12812.0/16.025521.0/38.032710.0/15.0合计29503111043.0/69.04.出行产生和出行吸引影响因素有哪些?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5.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优缺点各是什么?第六章交通分布1.什么是交通分布预测?2.交通分布预测中底特律法、福莱特法、福尼斯法的计算原理分别是什么?3.增长系数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4.重力模型的优缺点有哪些?5.标定乌尔希斯模型参数,假设f=c ij-r,ε<3%。
6.根据给出的现状分布交通量和将来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分别利用底特律法、福莱特法、福尼斯法求将来出行分布交通量,ε<3%。
第1章绪论1。
1。
1交通运输的要素构成(了解):1.载运工具 2。
站场 3。
线路4。
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5.设施管理系统 6.信息管理系统1。
1。
2 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重点)1.铁路运输:适于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也适宜承担中长途旅客运输。
2。
公路运输:在中短途运输中的效果比较突出。
3.水路运输:适合担负时间要求不太强的大宗、廉价货物的中长距离的运输4.航空运输:适宜担负各大城市之间和国际间的快速客运以及期刊邮件等对时效性要求高和昂贵精密急需货物的运输.5。
管道运输:非常适宜流体能源(天然气、原油等)的运输。
注:结合后面几章还介绍了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09年10年均考过】1。
1。
3五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评价(p4表格)(了解)1.2.3 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10年考过】1。
专门化{运输工具专门化、运输方式专门化}2。
大型化 3.高速化4。
环保化 5.智能化1.3。
1性质和特点1。
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1)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国民经济系统具有基础性(2)对空间、低于、时间具有较强依附性,即不可挪动性(3)对社会和经济系统的贡献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4)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各种运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可替代性2。
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特点(p11了解)(1)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2)运输生产过程不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只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产品。
(3)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同时运动的,它创造的产品不具有物质实体,并在运输生产中被消耗掉。
(4)运输产品计量的特殊性。
(5)交通运输的劳动对象十分庞杂。
1.3.2 (阅读理解记忆)1.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P12)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结构之一。
运输业和各个国民经济部门有着紧密联系,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2。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P13)(1)交通运输是实现流通的物质手段(2)交通运输时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和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纽带。
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东北林业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多规合一”旨在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的问题。
A:对 B:错答案:A2.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包括()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规划。
A:六种 B:三种 C:五种 D:四种答案:C3.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
A:同级规划 B:上层规划 C:补充规划 D:下层规划答案:D4.在制定交通规划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适度超前。
A:对 B:错答案:A5.交通调查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
A:了解调查背景 B:制定调查方案 C:选择调查方法 D:确定调查内容答案:ABCD6.城市道路分为()。
A:次干路 B:支路 C:主干路 D:快速路答案:ABCD7.公共交通包括()。
A:小汽车 B:地铁 C:出租车 D:常规公交答案:ABD8.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一般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A:对 B:错答案:A9.国土空间规划分为“三级五类”。
A:对 B:错答案:B10.国家综合交通立体网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A:对 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规定了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工业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和()用地五大类。
A:道路附属设施 B:绿色 C:绿地与广场 D:商业答案:C2.道路交通量调查包括道路交通流量调查和()。
A:道路标志标线调查 B:交通流密度调查 C:道路几何参数调查 D:车速调查答案:D3.商用车辆调查包括出租车调查和()调查。
A:客运车辆 B:公司车辆 C:货运车辆 D:营运车辆答案:C4.OD调查的步骤包括选定调查方法、调查组织与培训、调查抽样、()、调查实施。
A:预调查 B:确定调查范围 C:调查分工 D:试调查答案:D5.OD调查的抽样方法包括()。
A:等距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答案:ABCD6.从实例的调查表格看到,若我们想做好OD调查表格设计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深化()?A:个体属性信息的完善 B:车辆属性信息的完善 C:出行特征信息的完善 D:家庭属性信息的完善答案:ACD7.从交通规划的角度考虑,应尽量建设多中心城市。
1.交通区:在交通规划过程中,需要将交通源合并成若干小区,这些小区被称为交通区。
交通区划分原则:(1)同质性(2)尽量以铁路、河川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界限(3)保持区内出入之完整(4)尽量不打破行政区的划分(5)考虑路网的构成,区域重点可取为路网中的节点(6)分区大小合理,小范围的分区约为3000—5000人,大范围的分区约为5000—6000人,面积1~2km2(7)分区数量适当,中等城市≤50个,大城市不超过100~150个。
小区形心:交通区出行端点(发生或吸引)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
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交通区重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
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由期望线组成的期望线图,又称OD图。
主流倾向线(综合期望线):系将若干条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而成,目的是简化期望线,突出交通的主流方向。
分隔核查线:为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而在调查区内部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
境界线:包围全部调查区域的一条假想线。
OD表:表示各交通区之出行量的表格。
3.境界线内OD调查分类:客流OD调查、货流OD调查和机动车出行OD调查。
4.居民出行的特征:1)居民人均日出行次数(单位:次/人·日):总体特征、不同年龄出行者人均日出行次数、收入因素、职业因素。
5.道路交通规划可分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区域公路交通规划两大类,具体调查内容都可分为:基础资料、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交通现状四类。
6.OD调查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1.城市道路网络方案技术评价指标(pg151—152)道路面积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推荐的城市道路面积率为8~15%,对于规模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
人均道路面积: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的推荐值为7~15m2/人(其中道路为6~13m2/人,交叉口、广场为0.2~0.5 m2人,公共停车场为0.8~1.0 m2/人)。
第一章绪论1交通需求的分类:本源性交通需求,例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看病。
派生性交通需求,例如:业务、工作。
2交通规划的定义: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办法。
3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的分类:旅客交通规划、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近/短期交通规划、中期交通规划、远/长期交通规划、远景交通规划4四阶段预测法:1交通发生与吸引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流分配5四阶段法中每一阶段的内容、作用、目的和常用方法?第一阶段交通生成预测:内容: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目的:未来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常用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函数法第二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内容: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成各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
目的:预测各小区之间的。
qij常用方法:增长系数法(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综合法(重力模型法)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内容: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分布量常用方法:全域模型、TI模型、出行端点模型、径路模型probit模型法、logit模型法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内容: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或OD)交通量qij。
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量xa。
目的:求出径路交通量和路段交通量。
交警部门交通处理手册第1章交通处理概述 (4)1.1 交通分类 (4)1.1.1 按形态分类 (4)1.1.2 按严重程度分类 (4)1.1.3 按责任分类 (4)1.2 交通处理流程 (4)1.2.1 报警 (4)1.2.2 现场处置 (5)1.2.3 认定 (5)1.2.4 调解处理 (5)1.2.5 结案归档 (5)1.2.6 法律责任追究 (5)第2章交通现场处置 (5)2.1 现场保护与警示 (5)2.1.1 到达现场后,立即对现场进行封锁,设立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保证现场安全。
(5)2.1.2 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布设警示标志、锥桶、警戒灯等警示设施,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注意安全。
(5)2.1.3 对现场交通车辆进行标识,拍照固定证据,保证现场车辆不被随意移动。
(5)2.1.4 在现场保护过程中,注意观察现场环境,发觉其他潜在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
(5)2.2 伤员救助与紧急处理 (5)2.2.1 优先对受伤人员进行救助,根据伤情严重程度,及时拨打120或直接将伤员送往附近医疗机构。
(5)2.2.2 对伤员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如止血、包扎、固定等,保证伤员生命安全。
(6)2.2.3 保持与伤员的沟通,安抚其情绪,了解发生经过及伤情。
(6)2.2.4 对现场死亡的遇难者进行妥善处理,保护遗体,维护逝者尊严。
(6)2.3 交通疏导与现场清理 (6)2.3.1 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合理的交通疏导方案,尽快恢复交通秩序。
(6)2.3.2 指挥过往车辆有序通行,避免发生二次。
(6)2.3.3 协同相关部门,对现场进行清理,包括车辆拖移、散落物品收集等。
(6)2.3.4 在现场清理过程中,注意保护现场环境,避免对周边设施造成损害。
(6)2.3.5 保证现场清理结束后,及时解除警戒,恢复正常交通。
(6)第3章交通勘查 (6)3.1 现场勘查要求 (6)3.1.1 勘查人员要求 (6)3.1.2 勘查时间要求 (6)3.1.3 勘查现场保护 (6)3.2 现场勘查内容 (6)3.2.1 现场概况 (6)3.2.2 车辆勘查 (7)3.2.3 现场痕迹勘查 (7)3.2.4 相关人员调查 (7)3.3 现场勘查记录 (7)3.3.1 勘查记录要求 (7)3.3.2 勘查记录内容 (7)3.3.3 勘查记录归档 (7)第4章交通证据收集 (7)4.1 证据收集方法 (8)4.1.1 现场勘验 (8)4.1.2 调查取证 (8)4.1.3 技术鉴定 (8)4.2 证据固定与保存 (8)4.2.1 证据固定 (8)4.2.2 证据保存 (8)4.3 交通鉴定 (9)4.3.1 车辆鉴定 (9)4.3.2 道路交通环境鉴定 (9)4.3.3 人体损伤鉴定 (9)4.3.4 其他鉴定 (9)第5章交通责任认定 (9)5.1 责任认定原则 (9)5.1.1 公平公正原则 (9)5.1.2 事实清楚原则 (9)5.1.3 法律适用原则 (9)5.1.4 权利义务对等原则 (9)5.2 责任认定程序 (9)5.2.1 现场勘查 (9)5.2.2 询问当事人 (10)5.2.3 制作勘查笔录 (10)5.2.4 分析原因 (10)5.2.5 认定责任 (10)5.2.6 报告上级机关 (10)5.3 责任认定书制作与送达 (10)5.3.1 制作责任认定书 (10)5.3.2 责任认定书内容 (10)5.3.3 送达责任认定书 (10)第6章交通调解 (10)6.1 调解程序与原则 (10)6.1.1 调解程序 (10)6.1.2 调解原则 (11)6.2 调解协议书制作 (11)6.2.1 调解协议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1)6.2.2 调解协议书应由当事人签字或盖章确认,并注明协议书的签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