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件质量检验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25.25 KB
- 文档页数:13
锻造产品验收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我公司毛坯入库,零件成品入库及到外协厂检查。
一、产品验收条件的确定1.供方按合同和(或)我司发货通知要求,备齐所有货物。
放在供方或送我司备检。
2.供方必须首先100%自检,并按本规范所附检查表格备齐全套自检报告,并判定合格。
3.供方在合同或发货通知规定的发货日期前7天书面通知需方业务员或(和)检查员进行检收。
只有在上述三个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我公司检查员才能对产品进行验收。
在未具备上述条件下的检查只能作为指导性检查,不能作为入库/发货依据。
二、货物符合性检查根据合同或发货通知要求,核对供货厂所备/所送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是否正确无误,并在此基础上分类确定检查数量。
三、文件、资料符合性检查1.供货厂进度计划表, 应在合同签订后1周内提交我公司销售部/采购部(若合同上有规定)。
2.供货厂质量控制计划表, 应在合同签订后1周内提交我公司销售部/采购部(若合同上有规定)。
3.供货厂自检报告(按本规范要求-锻件验收报告)出具齐全。
4.供货厂生产过程中尺寸检查记录(适用去外协厂的检查)。
5.供货厂原材料的原厂化学成份、机械性能以及进料检验自检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硬度记录(适用去外协厂的检查)。
6.供货厂生产过中金相记录(如果有要求,适用去外协厂的检查)。
四、试棒、试块符合性检查供方应根据合同或订单要求提供拉力试棒、硬度试块,金相试块以及冲击试块等供复检使用。
金相、硬度应从本体取样,供货厂应每批至少提供一组拉力、金相试样(本体料废)、冲击试样等供复验。
对于样品发货,供货厂应提供本规范规定检查项目复验所需所有试棒、样块和样件。
五、检查工具去工厂检查时,供货厂应备好检查用的尺寸量具、壁厚量具、角度量具、粗糙度比较样块及其它必需的设备和人员。
在尺寸检查表格中注明使用的专用检具(量规)供方也应具备,或由我公司提供图纸,供方制造,或由我公司安排制造,费用由供方承担。
根据合同或者订单要求,可能需要供方提供检测样品或批量所用的检测设备清单,以及所用设备的校核日期。
版号: A修改状态: 1锻件检验细则受控状态:分发编号:编制:审核:批准:2013-01-01修改 2013-01-02实施锻件检验细则1检验依据1.1 NB/T47008-2010《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1.2 NB-T47010-2010《不锈钢锻件》1.3 GB/T1804《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1.4本公司技术部锻件制造工艺规定的余量偏差或相关技术协议。
2检验程序2.1库房对收到的锻件毛坯进行报检,报检时附锻件清单和图号。
检验员对锻件制造厂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不符合要求,不在锻件合格入库单上签字。
2.2检验员对要求办理入库手续的锻件进行检验。
2.3检验员对合格的锻件,在锻件合格入库单上签字;对不合格的锻件,开出不合格品通知单。
3检验实施3.1材料要求:3.1.1对于采购的第Ⅲ类压力容器用Ⅳ级锻件,应进行复验,数据符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检查规程》的要求。
3.1.2对于采购的其他类压力容器用锻件,复核锻件制造单位提供的质量证明资料。
a、锻件用钢应采用电炉或氧气转炉冶炼的镇静钢或经供需双方协商,可采用电渣重熔、炉外精炼。
b、化学成分核对,分析结果与表l 规定值的允许偏差应符合GB/T 222 中表2 的规定。
表1 中 P ≤0.020% 的钢号,其允许正偏差为0.003%; S≤0.012%的钢号,其允许正偏差为0.002%。
3.2 锻造3.2.1锻造使用的钢锭、钢坯或轧材应有熔炼单位的质量证明书。
3.2.2 锻造使用的钢锭头尾应有足够的切除量,以确保锻件无缩孔及严重偏析等缺陷。
3.2.3采用钢绽或钢坯锻造时,锻件主截面部分的锻造比不得小于3 (电渣重熔钢不得小于 2 ),采用轧材锻造时,锻件主截面部分的锻造比不得小于1. 63.2.4锻件宜锻至接近成品零件的成形形状和尺寸,验收时按照双方签订的具体尺寸公差的技术协议进行验收。
对于超过协议标准的按照不合格程序汇报相关部门处理。
锻件质量检验入库标准
锻件缺陷的存在,有的会影响后续工序处理质量或加工质量,有的则严重影响锻件的性能及使用,甚至极大地降低所制成品件的使用寿命,危及安全。
现制定以下标准:
1. 锻件外观质量的检查,锻件表面是否有表面裂纹、折
叠、折皱、压坑、桔皮、起泡、斑疤、腐蚀坑、碰伤、
外来物、未充满、凹坑、缺肉、划痕等缺陷。
2. 锻件内部质量的检验则主要是指锻件化学成分、宏观
组织、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等各项目的检验。
锻件厂
家提供相关数据。
3. 锻件的入库标准,由检验按照图纸尺寸要求放量验
收,模锻控制在单边5mm以内加工余量,自由锻控制
在单边10mm以内余量;无图纸的按照所提供的尺寸,
单边加工余量不得大于7mm;
4. 锻件留有过大加工余量的可退货、拒收;经验收锻件
加工余量超出的重量,不予以计重;仓库入库标准按
照同批次锻件件数的平均值重量给于入库。
徐州市金迪液压机电有限公司 2010-1-23。
模锻件标准
模锻件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尺寸精度:模锻件的尺寸精度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技术要求,通常通过公差范围来表示。
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模锻件的尺寸精度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2. 化学成分:模锻件的化学成分要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要求。
化学成分不仅对模锻件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还对其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等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3. 机械性能:模锻件的机械性能指其强度、韧性、硬度等性能。
根据模锻件的使用要求,机械性能可通过标准化的试验方法进行评定,如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
4. 表面质量:模锻件的表面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要求。
表面质量直接关系到模锻件的使用寿命和外观效果,常用的评定方法有视觉检查、光学检查、磨砂检查等。
5. 检验方法和标准:模锻件的检验方法和标准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技术要求。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超声波检测、X射线探伤、金相组织分析等。
6. 标志和标识:模锻件应有清晰、准确的标志和标识,以便于追溯生产和使用信息。
常用的标志和标识方式有标准编号、标牌、标记等。
总之,模锻件的标准是保证其质量和性能的基础,对于制造和使用模锻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同的模锻件有不同的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锻件标准1. 引言锻件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通过在高温下将金属材料放入模具中进行压制和成型,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锻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能源等行业。
为了确保锻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制定锻件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锻件标准,并对其内容进行详细解析。
2. 国家标准2.1 GB/T 9074-2015 热锻模具材料该标准适用于热锻模具材料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材料分类、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热处理和试验方法等。
通过遵循该标准,可以确保热锻模具材料具有所需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从而提高锻造的质量和效率。
2.2 GB/T 13746-2017 铝锻件该标准规定了铝锻件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等。
铝锻件具有轻质、高强度和良好的导热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该标准的制定对于确保铝锻件的品质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2.3 GB/T 7735-2016 钢锻件该标准适用于碳素钢、合金钢和不锈钢的锻件。
标准规定了钢锻件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标志等内容。
钢锻件具有高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
遵循该标准可以确保钢锻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3. 行业标准3.1 ASTM A668/A668M-19 高强度有合金钢锻件ASTM A668/A668M-19标准适用于高强度有合金钢锻件的制造要求。
该标准详细阐述了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热处理和试验要求等。
它是北美地区最常用的高强度有合金钢锻件标准,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和石油化工等行业。
3.2 BS 970-1:1996 钢锻件材料BS 970-1:1996标准是英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的钢锻件材料标准。
该标准涵盖了不同类型的钢锻件材料,包括碳素钢、合金钢和不锈钢等。
它规定了材料的化学成分、热处理条件和机械性能要求。
该标准的制定对于确保钢锻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锻件热处理质量检验指标及控制(二)引言概述: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锻件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本文将继续探讨锻件热处理的质量检验指标及其控制方法。
锻件热处理的质量检验是确保锻件达到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到锻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正文内容:一、显微组织分析1. 定义:显微组织是锻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晶粒和相的排列组合。
2. 方法:常见的显微组织分析方法有金相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
3. 质量指标:显微组织应均匀细密、无裂纹、无夹杂物。
4. 控制方法:选择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如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率等,以实现期望的显微组织。
二、机械性能测试1. 定义:机械性能是锻件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力学特性,包括强度、硬度、韧性等。
2. 方法:常见的机械性能测试方法有拉伸试验、硬度测试、冲击试验等。
3. 质量指标:机械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如强度达到标准要求、硬度均匀、韧性良好等。
4. 控制方法:根据锻件的使用要求,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调整工艺参数以获得理想的机械性能。
三、尺寸精度检验1. 定义:尺寸精度是指锻件的尺寸和形状误差。
2. 方法:常见的尺寸精度检验方法有三坐标测量、量具测量、影像测量等。
3. 质量指标:锻件的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如偏差范围、平面度、圆度等。
4. 控制方法:选择合适的模具、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控制尺寸变化,避免形成过大的尺寸误差。
四、表面质量检验1. 定义:表面质量是指锻件表面的光洁度、粗糙度和无缺陷程度。
2. 方法:常见的表面质量检验方法有目测、光学显微镜观察、表面粗糙度测试等。
3. 质量指标:锻件表面应无裂纹、夹杂、氧化等缺陷,表面粗糙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4. 控制方法:合理选择模具材料和加工工艺,防止或降低表面缺陷的形成。
五、性能稳定性检验1. 定义:性能稳定性是指锻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性能是否能够保持稳定。
2. 方法:通过长期使用或模拟实验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
锻件检测方法
锻件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目测法:主要用于初步检查锻件的外观质量,如裂纹、发裂、夹杂、重皮、凹坑等,以及锻件的形位尺寸,如角棱、扭曲、模锻件的错差等。
这种方法需要检测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2. 量具检验法:使用通用量具(如钢直尺、内外卡钳、游标高度尺等)或专用量具测量锻件的尺寸和形位。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测量锻件的各项参数,但操作相对繁琐。
3. 样板检验法:对于大批量的锻件和多角弯曲较复杂的锻件,常常预先制出样板和局部样板来检验形位尺寸。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检查锻件的形状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4. 划线检验法:对于形状复杂的锻件,可以使用划线方法来检验锻件的尺寸和形位错差。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锻件的实际形状和尺寸与理想形状的差距。
5. 理化检验方法:对于锻件的内在质量和力学性能,需要采用各种理化分析方法,如金相检验、硬度测试、拉伸试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深入了解锻件的内部结构和性能,是确保锻件质量的重要手段。
6. 无损检测:包括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不破坏锻件的情况下,检测锻件内部的缺陷、裂纹、气孔等。
其中,超声波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较高的检测速度;
磁粉检测主要用于检测锻件表面的裂纹、夹杂物等缺陷;渗透检测主要用于检查非铁磁性材料锻件的表面缺陷;涡流检测则主要用于检测导电材料的表面或近表面的缺陷。
陕西博菲特流体控制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文件名称: 锻造检验作业规定 文件编号: 版 次: 发行日期: 受控状态: 分发号:核准: 审查:编制:作 业 规 定一、目得:为确保锻件毛坯进厂检验时有据可依,规范锻件检验流程,提高对锻件得检验水平,特制定本标准一、范围所有得锻打件产品(含毛坯、半成品、成品)二、权责(一)本标准由技术部制订、更改、规范(二)质检部负责本标准得实施,供应部、生产部及其它相关部门协助执行三、内容(一)外观及常见缺陷检验项目1、裂纹裂纹通常就是锻造时存在较大得拉应力、切应力或附加拉应力引起得。
裂纹发生得部位通常就是在坯料应力最大、厚度最薄得部位。
2、折叠折叠就是金属变形过程中已氧化过得表层金属汇合到一起而形成得。
它可以就是由两股(或多股)金属对流汇合而形成;也可以就是由一股金属得急速大量流动将邻近部分得表层金属带着流动,两者汇合而形成得;也可以就是由于变形金属发生弯曲、回流而形成;还可以就是部分金属局部变形,被压人另一部分金属内而形成。
3、大晶粒大晶粒通常就是由于始锻温度过高与变形程度不足、或终锻温度过高、或变形程度落人临界变形区引起得。
铝合金变形程度过大,形成织构;高温合金变形温度过低,形成混合变形组织时也可能引起粗大晶粒,晶粒粗大将使锻件得塑性与韧性降低,疲劳性能明显下降。
4、晶粒不均匀晶粒不均匀就是指锻件某些部位得晶粒特别粗大,某些部位却较小。
晶粒不均匀将使锻件得持久性能、疲劳性能明显下降。
5、冷硬现象变形时由于温度偏低或变形速度太快,以及锻后冷却过快,均可能使再结晶引起得软化跟不上变形引起得强化(硬化),从而使热锻后锻件内部仍部分保留冷变形组织。
这种组织得存在提高了锻件得强度与硬度,但降低了塑性与韧性。
严重得冷硬现象可能引起锻裂。
6、龟裂龟裂就是在锻件表面呈现较浅得龟状裂纹。
在锻件成形中受拉应力得表面(例如,未充满得凸出部分或受弯曲得部分)最容易产生这种缺陷。
7、飞边裂纹飞边裂纹就是模锻及切边时在分模面处产生得裂纹。
45锻件的执行标准45锻件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制造工艺,在许多行业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锻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执行标准,包括材料要求、尺寸公差、机械性能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45锻件的执行标准。
1.材料要求:45锻件的材料通常是碳素结构钢,其化学成分需要满足相应的标准。
一般要求含碳量为0.42%~0.50%、硅含量不超过0.40%、锰含量为0.50%~0.80%、磷、硫含量均不超过0.035%。
此外,还需满足金相检验、硬度检验、冲击试验等要求。
2.尺寸公差:45锻件的尺寸公差是指允许的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范围。
在制定尺寸公差时,一般根据零件的用途和结构特点进行确定。
常见的尺寸公差包括线性尺寸公差、角度尺寸公差、平面度公差等。
尺寸公差的设置对于保证锻件的装配性能和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3.机械性能:机械性能是指锻件在受力下的强度、韧性、硬度等性能指标。
常见的机械性能要求包括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冲击韧性等指标。
对于45锻件来说,通常要求拉伸强度不低于600MPa、屈服强度不低于350MPa、延伸率不低于15%、冲击韧性不低于40J/cm²。
4.热处理要求: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等工艺控制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对于45锻件来说,常见的热处理方式包括正火、退火、淬火和回火等。
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锻件的组织性能,增强其强度和韧性。
热处理的要求通常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和回火温度等。
5.表面处理要求:45锻件的表面处理是为了提高其外观质量和抗腐蚀性能。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式包括喷丸清理、酸洗、电镀、热浸镀等。
表面处理的要求通常包括清洗度、粗糙度、光洁度和防锈性能等。
6.检测要求:为了保证45锻件的质量,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和测试。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金相检验、硬度检测、尺寸测量、化学成分分析、机械性能测试等。
检测的要求通常包括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和设备、检测结果等。
综上所述,45锻件的执行标准涵盖了材料要求、尺寸公差、机械性能、热处理要求、表面处理要求和检测要求等方面。
精品文档锻件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一)锻件质量检验的内容锻件缺陷的存在,有的会影响后续工序处理质量或加工质量,有的则严重影响锻件的性能及使用,甚至极大地降低所制成品件的使用寿命,危及安全。
因此为了保证或提高锻件的质量,除在工艺上加强质量控制,采取相应措施杜绝锻件缺陷的产生外,还应进行必要的质量检验,防止带有对后续工序(如热处理、表面处理、冷加工)及使用性能有恶劣影响的缺陷的锻件流人后续工序。
经质量检验后,还可以根据缺陷的性质及影响使用的程度对已制锻件采取补救措施,使之符合技术标准或使用的要求。
因此,锻件质量检验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方面是对已制锻件的质量把关,另一方面则是给锻造工艺指出改进方向,从而保证锻件质量符合锻件技术标准的要求,并满足设计、加工、使用上的要求。
锻件质量的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及内部质量的检验。
外观质量检验主要指锻件的几何尺寸、形状、表面状况等项目的检验;内部质量的检验则主要是指锻件化学成分、宏观组织、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等各项目的检验。
具体说来,锻件的外观质量检验也就是检查锻件的形状、几何尺寸是否符合图样的规定,锻件的表面是否有缺陷,是什么性质的缺陷,它们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表面状态的检验内容一般是检查锻件表面是否有表面裂纹、折叠、折皱、压坑、桔皮、起泡、斑疤、腐蚀坑、碰伤、外来物、未充满、凹坑、缺肉、划痕等缺陷。
而内部质量的检验就是检查锻件本身的内在质量,是外观质量检查无法发现的质量状况,它既包含检查锻件的内部缺陷,也包含检查锻件的力学性能,而对重要件、关键件或大型锻件还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对于内部缺陷我们将通过低倍检查、断口检查、高倍检查的方法来检验锻件是否存在诸如内裂、缩孔、疏松、粗晶、白点、树枝状结晶、流线不符合外形、流线紊乱、穿流、粗晶环、氧化膜、分层、过热、过烧组织等缺陷。
而对于力学性能主要是检查常温抗拉强度、塑性、韧性、硬度、疲劳强度、高温瞬时断裂强度、高温持久强度、持久塑性及高温蠕变强度等。
锻件质量查验的内容和方法(一)锻件质量查验的内容锻件缺点的存在,有的会影响后续工序办理质量或加工质量,有的则严重影响锻件的性能及使用,甚至极大地降低所制成品件的使用寿命,危及安全。
所以为了保证或提升锻件的质量,除在工艺上增强质量控制,采纳相应举措根绝锻件缺点的产生外,还应进行必需的质量查验,防备带有对后续工序(如热办理、表面办理、冷加工)及使用性能有恶劣影响的缺点的锻件流人后续工序。
经质量查验后,还可以够依据缺点的性质及影响使用的程度对已制锻件采纳挽救举措,使之切合技术标准或使用的要求。
所以,锻件质量查验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方面是对已制锻件的质量把关,另一方面则是给铸造工艺指出改良方向,进而保证锻件质量切合锻件技术标准的要求,并知足设计、加工、使用上的要求。
锻件质量的查验包含外观质量及内部质量的查验。
外观质量查验主要指锻件的几何尺寸、形状、表面状况等项目的查验;内部质量的查验则主假如指锻件化学成分、宏观组织、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等各项目的查验。
详细说来,锻件的外观质量查验也就是检查锻件的形状、几何尺寸能否切合图样的规定,锻件的表面能否出缺点,是什么性质的缺点,它们的形态特点是什么。
表面状态的查验内容一般是检查锻件表面能否有表面裂纹、折叠、折皱、压坑、桔皮、起泡、斑疤、腐化坑、碰伤、外来物、未充满、凹坑、缺肉、划痕等缺点。
而内部质量的查验就是检查锻件自己的内在质量,是外观质量检查没法发现的质量状况,它既包含检查锻件的内部缺点,也包含检查锻件的力学性能,而对重要件、重点件或大型锻件还应进行化学成分剖析。
关于内部缺点我们将经过低倍检查、断口检查、高倍检查的方法来查验锻件能否存在诸如内裂、缩孔、松散、粗晶、白点、树枝状结晶、流线不切合外形、流线杂乱、穿流、粗晶环、氧化膜、分层、过热、过烧组织等缺点。
而关于力学性能主假如检查常温抗拉强度、塑性、韧性、硬度、疲惫强度、高温刹时断裂强度、高温长久强度、长久塑性及高温蠕变强度等。
锻件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可以制造出各种形状的零部件和构件。
在生产和质量控制方面,常用的锻件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1. GB/T 3077-2015《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该标准主要适用于铸造、锻造、轧制等工艺生产的合金结构钢材料,包括锻制件和板材等。
2. GB/T 11352-2009《锻件交货技术条件》:该标准规定了锻件的交货要求,包括尺寸、形状、表面质量、力学性能、化学成分以及检验方法等。
3. JB/T 8437-2016《锻钢千斤顶》:该标准涵盖了锻钢千斤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记、包装、储存以及质量证明等。
4. YB/T 5052-2015《合金锻坯》:该标准规定了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合金材料的锻件要求,包括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能以及锻造加工工艺等。
5. ASTM A668/A668M-20《合金钢铸锻件标准规范》:该标准适用于制造用于压力容器、管道、阀门等场合的合金钢铸锻件,其中包括锻件和铸件两种类型。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锻件标准,不同的锻件材料、形状等可能还有其他特定的标准和规范。
在实际生产和质控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符合需求的标准进行制定和执行。
法兰锻件标准一、材料标准法兰锻件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等材料制造。
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规定,并具有质量证明文件。
二、尺寸标准法兰锻件的尺寸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精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锻件表面应平整,无明显的变形、裂纹、气泡等缺陷。
三、表面质量标准法兰锻件的表面应光滑、整洁,无氧化皮、锈蚀和其他杂质。
表面粗糙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采用Ra3.2~6.3μm 的粗糙度。
四、力学性能标准法兰锻件的力学性能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规定,包括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冲击韧性等指标。
五、耐腐蚀性能标准法兰锻件应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防腐处理方法,如镀锌、喷塑、涂层等。
防腐处理后的法兰锻件应具有相应的耐腐蚀性能,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规定。
六、试验方法标准对法兰锻件进行各项试验时,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试验方法,如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等。
试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检验规则标准法兰锻件应按照检验规则进行检验,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
检验项目应包括材料、尺寸、表面质量、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等指标。
对于不合格的法兰锻件,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记录。
八、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标准法兰锻件在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标准:1. 包装:法兰锻件应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确保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受损伤和污染。
包装上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日期等信息。
2. 标志:法兰锻件上应标注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材料牌号、生产厂家等信息,以便于识别和管理。
3. 运输:法兰锻件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磕碰和挤压,避免造成损坏。
运输工具应符合相关规定,确保安全可靠。
47010锻件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锻件的制造、检验和质量控制。
该标准规定了锻件的材料、工艺、尺寸、形状、表面质量、力学性能、化学成分、检验方法等方面的要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47010锻件标准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在锻件生产中的重要性。
一、标准的适用范围47010锻件标准适用于以下类型的锻件的生产、检验和质量控制:1. 钢锻件;2. 铝合金锻件;3. 铜合金锻件;4. 镁合金锻件;5. 钛合金锻件;6. 铁基高温合金锻件;7. 镍基高温合金锻件;8. 钴基高温合金锻件;9. 稀土合金锻件。
二、标准的主要内容1. 材料要求47010锻件标准规定了各种类型的锻件所使用的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要求。
其中,钢锻件需要符合GB/T 3077《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的要求,铝合金锻件需要符合GB/T 3190《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和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铜合金锻件需要符合GB/T 2059《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的要求,镁、钛和稀土合金锻件则需要符合各自的国家标准要求。
2. 工艺要求47010锻件标准规定了锻件的生产工艺要求,包括:锻造温度、锻造速率、锻造次数等。
其中,钢锻件的锻造温度应在1050℃-1250℃之间,铝合金锻件的锻造温度应在380℃-480℃之间,铜合金锻件的锻造温度应在750℃-850℃之间,镁合金锻件的锻造温度应在350℃-450℃之间。
3. 尺寸和形状要求47010锻件标准规定了锻件的尺寸和形状要求,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直径、圆度、平行度等。
在制造锻件时,必须保证其尺寸和形状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4. 表面质量要求47010锻件标准规定了锻件表面质量的要求,包括表面粗糙度、裂纹、气泡、夹杂物等方面。
在制造锻件时,必须保证其表面质量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5. 力学性能要求47010锻件标准规定了锻件的力学性能要求,包括拉伸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冲击韧性等方面。
在制造锻件时,必须保证其力学性能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锻件热处理质量检验指标及控制(一)引言概述:锻件热处理是一个关键的工艺环节,它可以显著改善锻件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在热处理过程中,质量检验和控制是确保锻件达到规定要求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锻件热处理质量检验指标及控制的相关内容,包括检验指标的选择、工艺参数的控制和质量控制方法等。
正文:一、检验指标的选择1.强度指标1.1 抗拉强度1.2 屈服强度1.3 冲击韧性2.硬度指标2.1 低倍显微硬度2.2 高倍显微硬度2.3 维氏硬度3.组织结构指标3.1 晶粒尺寸3.2 相含量3.3 碳化物含量4.尺寸精度指标4.1 尺寸偏差4.2 表面质量4.3 焊接裂纹5.金相指标5.1 金相组织5.2 相间过渡区5.3 成分分析二、工艺参数的控制1.加热温度控制1.1 初加热温度1.2 保温温度1.3 终加热温度2.保温时间控制2.1 保温时间的确定2.2 保温时间的控制方法2.3 保温时间对质量影响的评估3.冷却速率控制3.1 冷却介质的选择3.2 冷却方法的选择3.3 冷却速率的控制要点4.退火工艺控制4.1 退火温度4.2 退火时间4.3 退火方式5.淬火工艺控制5.1 淬火介质的选择5.2 淬火温度的控制5.3 淬火时间的控制三、质量控制方法1.热处理前的质量控制1.1 原材料的质量检验1.2 锻件的准备和预处理1.3 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2.热处理中的质量控制2.1 加热过程的监控2.2 保温时间的控制2.3 冷却速率的控制2.4 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控制3.热处理后的质量控制3.1 检验指标的测试方法3.2 锻件的性能测试3.3 质量记录和分析四、问题处理和改进措施1.常见问题分析1.1 组织性能不符合要求1.2 硬度不均匀1.3 尺寸偏差过大2.问题处理方法2.1 调整工艺参数2.2 优化退火工艺2.3 改进冷却方法3.质量改进措施3.1 完善设备设施3.2 强化人员培训3.3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五、总结通过对锻件热处理质量检验指标及控制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热处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锻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XXXXX【文件编号:XXXX】锻件质量检验规范受控状态:分发编号:版本号: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时间:X 实施时间: XXX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锻造工艺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通用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锻造车间的锻造工艺质量控制。
二引用标准:GB 12361-2016 钢质模锻件通用技术条件GB 12362-2016 钢质模锻件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GB 13318 锻造车间安全生产通则GB/T 12363-2005 锻件功能分类JB 4249 锤上钢质自由锻件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JB 4385 锤上钢质自由锻件通用技术条件JB/T 6052 钢质自由锻件加热通用技术要求JB/T 6055 锻造车间环境保护导则GB/T7232金属热处理工艺GB/T231-2009金属材料布氏硬度GB/T13320-2007钢制模锻件金相组织评定图及评定方法三.锻件分类本标准质量控制所涉及的锻件分类按GB/T 12363 执行。
四环境的控制:锻造厂的工作环境包括厂房地面、天窗、温度、通风、照明、噪声、通道、管道以及坯料、锻件和工夹模具的存放等均应按GB 13318 第3 章和JB/T 6055 第3、4 章的要求和国家的有关法规、法律制订本企业的具体实施要求。
五设备、仪表与工装的控制:5. 1 设备、仪表5. 1. 1 各类设备必须完好,并有操作规程和维修、检定制度。
5. 1. 2 各类在用主要设备必须挂有完好设备标牌,并有检验有效期及下次检定日期。
不合格设备及超过检定合格有效期的设备必须挂“停用”标牌。
5. 1. 3 设备的控制系统及检测显示仪表应定期检查,确保仪表和其精度的显示数值准确。
5. 1. 4 加热设备的温度显示及测点布置应正确反应加热区炉温及炉温均匀性。
5. 1. 5 所用设备都必须建立档案,其具体内容包括:a. 设备使用说明书b.台时记录c.故障记录d.修理记录e. 历年检定报告及检定合格证。
5. 2 模具及其他工装5. 2. 1 新模具应按模具图的要求制造,检验合格后进行试模,确认达到设计、制造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
5. 2. 2 在每批锻件生产结束时,应将锻造的尾件上打标记并经检验尺寸合格后,模具方可返库继续使用。
5. 2. 3 锻造所用工具,必须按工艺文件的规定选用,并经检查完好方可使用。
5. 2. 4 每套模具(含预锻模、切边模等)必须建立“模具履历表”,并建立严格的模具管理制度。
六原材料的控制:6. 1 锻件用原材料(含钢锭)应有质量证明书,并符合工艺文件规定的材料牌号、尺寸规格、性能要求。
6. 2 原材料和坯料进厂后需经材料检验部门复验,锻造用的棒材及锻坯,都必须有复验合格报告单, 复验合格的原材料应有复验印记,不合格料应做出明显的标记。
6. 3 合格料、待检料、不合格料应有明显标记,且应分区存放,严禁混料。
6. 4 合格料的入库、出库必须严格遵守公司的管理制度。
七文件与资料的控制:7. 1 必备的技术文件锻件生产应具有零件图、锻件图、工序图、模具图、技术标准、生产说明书、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
7. 2 技术文件要求:7. 2. 1 技术文件内容的表达要准确、简明、通俗易懂且有逻辑性,并应符合标准化的要求,各种技术文件必须统一、完整。
7. 2. 2 所有的技术文件均应按规定的程序审批签字后,方能生效。
技术文件如有更改,其审批程序与原文件的审批程序相同。
7. 2. 3 所有技术文件均应分类存档。
7. 3 原始记录所涉及的所有原始记录、工艺参数和检测报告等技术资料均应归档,其保存期视锻件的重要程度而定,一般在1-10 年内。
八生产工艺的控制:8. 1 下料8. 1. 1 下料前应根据工艺规程和工序卡核实材料牌号、规格、数量、熔炼炉(批)号。
并检查表面质量,有特殊要求时,还应检查头尾部标记。
8. 1. 2 下料必须按照锻件号、材料牌号、规格和熔炼炉(批)号分批进行,并在工序卡上注明下料个数,以防止有异料混入。
如遇材料代用,必须严格按材料代用制度的规定办理代用手续后,方可下料。
8. 1. 3 下料时,应严格执行“首件三检”(自检、互检和专检)制度。
检验合格并作出明显标记后方可投入生产。
8. 1. 4 坯料的重量、尺寸公差、表面及端面质量,按工艺规程要求。
8. 1. 5 下料工在下料过程中,如发现坯料有肉眼可见的缺陷时,应及时报告检验人员或工艺人员,待处理后方可继续工作。
8. 1. 6 下料场地应保持整洁。
应按材料牌号、熔炼炉(批)号、规格尺寸分别放置,下好的坯料经检验员检查确认合格并做好标记后,应装箱管理,不得混料。
8. 1. 7 剩余料应标明材料牌号和熔炼炉(批)号及时退库,严格分类管理。
8. 2 加热:8. 2. 1 坯料加热前应检查材料牌号、熔炼炉(批)号、尺寸规格、数量是否与工序卡相符。
8. 2. 2 坯料装炉前必须清除炉膛内的杂物。
在电炉中加热的坯料表面不得沾染油污。
8. 2. 3 坯料入炉时,应放在工作区内,为保证坯料加热均匀,大型坯料应加垫块,坯料之间应有一定的间距,必要时,应有序排放。
8. 2. 4 冷锭加热应按相应的“锻件加热通用技术要求”规定加热。
8. 2. 5 敞焰炉加热时,不允许火焰直接喷射在坯料表面。
8. 2. 6 电炉加热时,坯料应与发热元件保持一定距离,或采取屏蔽措施防止金属过烧。
8. 2. 7 对于精锻件坯料的加热,应采用无氧化或少氧化加热方法。
8. 2. 8 坯料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应按相应锻件的工艺规程要求进行。
坯料加热的全过程应做好加热记录,以便归档备查。
8. 2. 9 坯料加热时氧化皮的厚度、脱碳层深度应符合锻件工艺要求坯料加热不允许产生过热、过烧和内部裂纹等现象坯料因故不能按时锻造可采取降温或出炉等方法处理但必须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
8. 2. 10 相同加热规范的不同坯料同炉加热时在炉内必须分区放置严禁混料。
8. 2. 11 不同加热规范的材料原则上不得同炉加热若确需同炉加热则必须选择加热规范相近的装入一炉加热但需采取技术保证措施。
8. 2. 12 加热不同类型合金的注意事项a. 加热过铜合金的设备应先进行除铜清理后方可对钢坯及其他合金进行加热b. 加热铝合金坯料时炉内气氛不允许含硫和含水蒸气c. 加热钛合金坯料时炉内不允许有还原性气氛。
8. 2. 13 坯料加热时的料温应用测温仪器检测并做好加热记录归档备查。
8. 3 锻造:XXX文件编号XX锻件质量检验规范文件版本第A0版生效日期2018年10月1日页数第1页共5页8. 3. 1 根据锻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及工艺要求选择相应的锻造设备。
锻件必须在工艺文件指定的设备上进行锻造。
8. 3. 2 锻造前操作人员应熟悉锻件图及工艺文件。
8. 3. 3 锻造前所用工、模具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预热至规定的温度。
8. 3. 4 根据锻件复杂程度、材料和工艺要求选用合适的润滑剂。
8. 3. 5 坯料在锻造前和锻造过程中应注意去除氧化皮。
8. 3. 6 锻造时必须严格控制始锻温度、终锻温度、变形程度和变形速度。
8. 3. 7 锻造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和工序卡进行。
并随时注意坯料变形是否正常如发现折摺、裂纹等缺陷必须立即采用适当方法加以清除在不影响锻件质量情况下方可继续锻造。
8. 3. 8 锻件的冷却应按锻件工艺规程规定的冷却方法进行。
8. 3. 9 锻后热处理应按有关工艺文件进行。
可以按生产厂的工艺规程进行。
8. 3. 10 Ⅰ、Ⅱ类锻件必要时应提出专用工艺说明书并应进行初始生产工艺、工装的试验验证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Ⅰ、Ⅱ类锻件应按锻件图号建立质量档案。
8. 3. 11 锻件的切边、冲孔、校正温度应根据锻件工艺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
8. 3. 12 锻件表面应按如下的要求进行清理XX锻件质量检验规范文件编号XX文件版本第A0版生效日期2018年10月1日页数第1页共5页a. 表面清理应按工艺要求选用喷砂、抛丸、滚筒、酸洗或其他方法。
清理后的锻件表面质量应符合工艺技术文件要求b. 锻件表面缺陷允许清理清理深度及深宽比按相应锻件技术标准规定c. 采用酸洗清理时酸洗溶液应按相应的技术文件进行定期化验和更换。
锻件不允许酸洗过度。
8. 4 锻件检验8. 4. 1 工序检验8. 4. 1. 1 每批锻件必须进行“首件三检”制度,由试模员试模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投产。
生产中严格执行自检、互检和专检。
8. 4. 1. 2 车间主管应对生产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对锻件加热炉温度的控制、锻造操作情况进行监控并定期抽检锻件的外形尺寸及表面质量。
8. 4. 1. 3 锻件或坯料经检验合格后检验员应在工序卡或记录卡上签字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8. 4. 2 锻件终检8. 4. 2. 1 模锻件终检应按锻件图及GB 12361、GB 12362 和公司等有关规定进行。
8. 4. 2. 2 自由锻锻件终检应按锻件图及JB 4249、JB 4385、ZB J32 003.1003.8、ZB J32 001 或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
XX锻件质量检验规范文件编号XX文件版本第A0版生效日期2018年10月1日页数第1页共5页8. 4. 2. 3 在规定的锻件部位上打检验印记(或挂标签)或其他标记均可。
8. 4. 3 合格证合格证应由检验部门按有关技术标准或合同要求填写和签发锻件合格证。
8. 4. 4 不合格品经检验部门检验,确认为不合格的锻件,应隔离存放,并交质保体系的不合格品处理单位进行处理。
九锻件质量及信息反馈处理:9. 1 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及时组织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处理办法或改进措施,并经生产验证确认产品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9. 2 定期进行用户(或下道工序)的查访工作,对查访中用户提出的意见及反馈的信息要及时研究处理。
十人员素质控制:10. 1 锻造生产各类岗位的操作人员和质量控制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
10. 2 锻造操作人员、仪表员、检验员等必须进行相应专业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取得操作许可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10. 3 对各类操作工人的技术要求按“机械工业工人技术等级中锻压的应知应会”进行培训和考核。
培训和考核按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