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俄国日本历史转折点教案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15.70 KB
- 文档页数:8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分析俄国和日本由封建国家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异同。
(3)比较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历史资料,理解历史现象。
(2)运用比较法,分析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俄国和日本由封建国家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异同。
(3)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2. 教学难点:(1)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内在联系和外部环境。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历史事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引导学生关注俄国和日本由封建国家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异同。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提出观点和论据。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4. 分析比较:(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异同。
(2)总结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5. 课堂小结:(1)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重点知识点。
(2)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课堂笔记。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历史教案设计章节一:俄国的历史转折1.1 背景知识:了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的历史背景,包括沙皇制度、农奴制度等。
1.2 俄国革命:详细介绍1905年俄国革命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俄国历史的影响。
1.3 十月革命:深入分析1917年十月革命的过程、原因和结果,探讨其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章节二:日本的历史转折2.1 明治维新: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成果,分析其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2 日本的扩张:探讨20世纪初日本扩张的原因和过程,包括对中国的侵略和对东南亚的影响。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分析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角色和战败原因,以及战后日本的发展和与邻国的关系。
章节三:俄国的改革与现代化3.1 彼得大帝的改革:了解彼得大帝的改革措施,分析其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2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深入探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措施,评价其对俄国历史的影响。
3.3 苏联的建立与解体:分析苏联建立和解体的原因,探讨其对俄国历史的影响。
章节四:日本的现代化与国际化4.1 日本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了解日本在20世纪的经济起飞,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影响。
4.2 日本的殖民扩张:探讨日本在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行为,评价其对亚洲地区的影响。
4.3 日本的战后重建与国际关系:分析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和国际地位的变化,探讨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章节五:俄国和日本的比较分析5.1 政治体制的比较:比较俄国和日本在历史转折期的政治体制,探讨其对两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2 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俄国和日本在历史转折期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评价其异同和影响。
5.3 历史转折对两国的影响:总结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期的影响,探讨其对两国未来的启示。
六、俄国历史转折的深远影响6.1 社会主义阵营的的形成:探讨俄国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特别是在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初中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精选教案大全第一章:俄国11年改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改革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矛盾。
二、教学内容1. 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农奴制危机、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2. 改革的内容:农奴制改革、司法制度改革、军事制度改革。
3. 改革的影响:加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政治体制改革。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比较俄国11年改革与中国近代改革的异同。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2. 辅助材料:有关俄国11年改革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五、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俄国11年改革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考查学生对改革影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二章:日本明治维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改革是强国之路,但改革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挑战。
二、教学内容1. 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黑船压力、国内矛盾。
2. 改革的内容:政治制度改革、经济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
3. 改革的影响:实现日本现代化、增强国家实力、改变国际地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近代改革的异同。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2. 辅助材料:有关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五、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六、俄国十月革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内容及影响。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历史教案设计第一章:俄国11年改革1.1 教学目标了解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和原因掌握俄国1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分析俄国11年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意义1.2 教学内容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农民起义和农奴制的矛盾俄国1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解放农奴和土地改革俄国11年改革的影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和社会矛盾的缓解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和原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俄国1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第二章:日本的明治维新2.1 教学目标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意义2.2 教学内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黑船来航和日本的封闭状态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第三章:俄国十月革命3.1 教学目标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和原因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和结果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对俄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3.2 教学内容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和原因:俄国社会经济状况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崛起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起义和内战俄国十月革命的结果: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和原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和结果第四章:日本的二战罪行4.1 教学目标了解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行为和战争罪行掌握日本二战罪行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分析日本二战罪行对日本和国际关系的影响4.2 教学内容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行为:对中国和亚洲的侵略和战争日本二战罪行的具体内容:战争暴行和战争罪行日本二战罪行的影响:对日本和国际关系的影响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行为和战争罪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日本二战罪行的具体内容和影响第五章:战后日本的发展5.1 教学目标了解战后日本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掌握战后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分析战后日本发展对日本和国际关系的影响5.2 教学内容战后日本的经济恢复和发展:经济重建和高速增长战后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民主化和和平主义战后日本发展对日本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日本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战后日本的经济恢复和发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战后日本的政治和社会变革第六章: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6.1 教学目标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后国内战争的背景和原因掌握俄国国内战争的过程和主要战役分析俄国国内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6.2 教学内容俄国十月革命后国内战争的背景和原因:革命后的政治动荡和白军的反抗俄国国内战争的过程和主要战役:三年内战和关键战役的分析俄国国内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后国内战争的背景和原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俄国国内战争的过程和主要战役第七章:苏联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7.1 教学目标了解苏联成立的背景和原因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主要成就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对苏联和世界历史的影响7.2 教学内容苏联成立的背景和原因: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的结果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主要成就:五年计划和工业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对苏联和世界历史的影响:苏联的崛起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7.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苏联成立的背景和原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主要成就第八章:苏联的解体与俄国的转型8.1 教学目标了解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原因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影响分析苏联解体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意义8.2 教学内容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原因:苏联内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苏联解体的过程: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的改革和独立运动苏联解体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俄国的转型和现代俄国的挑战8.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原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影响第九章:日本的战后重建与经济奇迹9.1 教学目标了解战后日本的经济恢复和重建过程掌握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分析战后日本经济对日本和国际关系的影响9.2 教学内容战后日本的经济恢复和重建:美国的占领和改革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战后日本经济对日本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日本的崛起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9.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战后日本的经济恢复和重建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和影响第十章:俄国与日本的当代挑战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俄国和日本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挑战掌握现代俄国和日本应对挑战的主要政策和措施分析现代俄国和日本的未来发展前景10.2 教学内容现代俄国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挑战:经济发展、政治改革和地缘政治困境现代日本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挑战:老龄化、经济停滞和外交关系现代俄国和日本应对挑战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和国际合作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现代俄国和日本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挑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现代俄国和日本应对挑战的主要政策和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历史教案设计,包括十个章节。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2)掌握俄国和日本由封建国家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转折过程;(3)能够分析比较两个国家的改革异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原因及意义;(2)运用史料对比法,探讨俄国和日本改革过程中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理解改革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曲折;(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提高对国家发展道路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2)俄国和日本改革过程中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如何分析比较两个国家的改革异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如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等;(2)提问:这些改革对国家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俄国和日本改革过程中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史料对比法:(1)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分析比较俄国和日本改革的异同;(2)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思考改革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1)教师点评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强调改革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曲折,但只有改革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四、课后作业2. 思考: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举例说明。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历史教案设计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16世纪~19世纪俄国在欧亚两洲扩张的概况。
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
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
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1861年俄国改革及其历史意义2、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教学难点】1、感知这两次改革使日本和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学会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图片)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生答。
师: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在屈辱中不断寻求探索,图片就是维新变法中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努力自强的壮举。
同近代的中国一样,俄国,日本都曾经有面临西方入侵的危险,然而,同样的境遇却有不同的结局。
[设计意图]很明显,近代的中国与19世纪中期的日本、俄国一样,都面临西方的入侵。
在国难当前,大家都努力自强。
然而,同样的境遇却有不同的结局。
用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去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不同的结局?中国的学习西方与日本、俄国的改革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本课内容。
初中历史俄国日本历史转折点教案大全一、章节名称:俄国11年改革1. 教学目标:了解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分析俄国11年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认识俄国1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
2. 教学内容:背景:俄国农奴制危机、克里木战争失败。
改革内容:解放农奴、土地改革、司法改革等。
影响: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改善农民地位、增强国家实力。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改革背景、内容、影响。
讨论法:分组讨论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4.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
讲解:详细讲解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讨论:分组讨论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结:强调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章节名称:俄国十月革命1. 教学目标: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内容及影响。
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 教学内容:过程: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十月革命爆发。
内容:推翻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等。
影响:开辟社会主义道路、影响世界革命格局。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革命过程、内容、影响。
对比法:比较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异同。
4.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政治局面。
讲解:详细讲解十月革命的过程、内容及影响。
对比:分析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异同。
总结:强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章节名称:日本明治维新1. 教学目标: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认识日本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教学内容:背景:黑船来航、日本国内矛盾加剧。
改革内容: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
影响:实现日本现代化、增强国家实力、走向对外扩张。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改革背景、内容、影响。
实例法:分析具体改革措施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
4.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黑船来航对日本的影响。
讲解:详细讲解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初中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精选教案大全一、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目标】1. 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历史的发展意义。
【教学内容】1. 背景介绍: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存在及其矛盾。
2. 改革原因:经济发展、社会矛盾加剧、外部压力。
3. 改革过程:改革法令的颁布、农奴地位的变化、土地问题。
4. 改革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奴制的残余。
5. 历史意义:俄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重要步骤。
二、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意义。
【教学内容】1. 背景介绍:日本封建幕府统治的危机、西方列强的侵略。
2. 维新原因: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幕府的腐朽。
3. 维新过程:戊辰战争、明治政府的成立、改革政策的推行。
4. 维新影响: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军国主义的兴起。
5. 历史意义:日本由封建国家转变为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转折点。
三、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标】1. 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和结果。
3. 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背景介绍: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存在、世界大战的爆发。
2. 革命原因:俄国社会矛盾尖锐、布尔什维克党的崛起。
3. 革命过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政权更迭、内战。
4. 革命结果:苏联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5. 历史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国际格局的变化。
四、日本偷袭珍珠港【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过程和结果。
3. 分析日本偷袭珍珠港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背景介绍:日本在亚洲的扩张、美国的制裁。
2. 偷袭原因:日本为了解除美国对亚洲的威胁、争夺太平洋霸权。
3. 偷袭过程:日本海军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突然袭击。
初中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精选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分析俄国和日本由封建国家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法,分析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2)运用史料分析法,深入探讨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推动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俄国和日本由封建国家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异同。
2. 教学难点:(1)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2)如何评价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俄国和日本为何要进行改革。
(2)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史料,激发学生对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两国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讲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3)分析俄国和日本由封建国家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异同。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原因和影响。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意义。
四、课后作业1. 比较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总结其原因和影响。
2.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的意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检验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与能力: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及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各项措施;知道幕府统治面临的各方面危机和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及历史作用。
通过思考: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同一时期发生的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学习本课,引导学生认识两次改革的资本主义性质,以及改革对俄日两国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俄国、日本两国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2、难点:一是在教材内容比较简约的情况下,教师如何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促使俄国和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
二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育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相互探究法。
【学法指导】1.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分析历史问题,整体上把握历史事件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归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方法学习历史,使所学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探究学习:首先我们来探究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板书)【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我们要学习俄国的改革,首先要知道这个国家改革前的国情怎样?也就是说改革的背景。
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迫使统治者要进行改革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117大小字课文,思考:(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情况如何?(学生答:“工厂用机器生产,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2)农奴制是怎样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展示材料)请同学们找出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词或句子(教师同时用电子笔在白板上标出)。
俄国日本历史转折点——初中历史教案汇总俄国日本历史转折点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它涉及到了仿佛不可能成为盟友的俄国与日本的重要决策。
这一时期的历史教育中是不能被忽略的,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教案的角度出发,为大家总结一下有关俄国日本历史转折点的相关知识。
一、日俄战争的背景1. 外交上的因素了解日俄战争的前因后果,需要先从外交上的因素讲起。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纷纷向亚洲扩张,中国在列强的掠夺下面临着分割的危险。
日本虽然已经西化了,但是在亚洲列强中的地位还不够高,为了获取更多的领土和影响力,日本在思考如何维护其国家利益。
同时,俄国由于亚洲广阔的领土和强大的军力开始将目光投向亚洲,两国在亚洲的势力范围存在着交叉和竞争的情况。
2. 经济上的原因经济因素也是引发日俄战争的原因之一。
1898年至1904年间,俄国大规模占领满洲地区,并在当地开辟了大规模的企业和矿产资源,随后在鸭绿江南北岸修建铁路,以发展自己的经济。
但这些行为让日本感到不安和生气,认为俄国在侵占他们的经济利益。
二、日俄战争的起因1. 缺乏有效的外交解决方式日俄战争的起因其实是由于两国在占领和发展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利益上发生冲突。
1910年1月,日本在青岛半岛封锁中国海岸线,这导致俄日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加剧。
此后,历时多年的谈判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并因双方的纷争而中断。
2. 俄国内部政治动荡俄国内部的政治动荡也是导致日俄战争爆发的因素之一。
19世纪末,俄国经济增长缓慢,社会运动和革命运动呈现出高涨的趋势,使得现代化的政治制度建设进展缓慢,甚至开始停滞不前。
这些内部问题对俄国的外交政策造成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战前的政治危机加重之时。
三、日俄战争的经过1. 俄国未能挽救情势1904年2月,日本偷袭了俄国的东海舰队,迫使俄国向日本发动宣战。
日俄战争开始了,战争中双方都各出奇招,使得这场战争极其残酷和惨烈。
但俄国在战争中的作战计划无能,战斗力低下,最终未能挽救情势。
初中历史俄国日本历史转折点教案大全一、课程目标:1. 了解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这两个历史转折点在各自国家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分析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探讨其对近代世界历史的影响。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俄国1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 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3. 俄国1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4. 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在近代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 俄国1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及其原因。
3. 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在近代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2.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俄国和日本的历史转折点为例,阐述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俄国和日本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两个国家历史转折点的兴趣。
2. 讲解俄国11年改革:阐述改革背景、内容及其对俄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3. 讲解日本明治维新:阐述维新背景、内容及其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
4. 分析俄国1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俄国和日本历史转折点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理解程度。
3. 知识测试:设计一份针对本节课内容的测试题,评估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其他国家的近代化进程,探讨各国历史转折点的异同。
2. 研究俄国1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对近代世界历史的影响,如对其他国家的启示等。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新人教版(5篇)第一篇: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俄国废除农奴制背景(原因):①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
②19世纪中期,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③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目的:①为维护沙皇统治和贵族、地主利益;②阻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主要内容★: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性质★:它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场改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但这次改革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日本明治维新原因:① 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②幕府的封建统治和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一些大名和武士地位下降使他们对将军不满,要求改变现状,同商人、新兴地主日益接近;④西方列强的侵略打开日本的大门明治维新的内容★:A.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经济——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C.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D.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明治维新取得成功原因:① 日本的幕府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②倒幕派掌握了较大实力,经过斗争,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③倒幕派建立新政权以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④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性质★: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产生的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教案首页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整体构思教材分析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进人蒸汽时代,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其主要方式是革命和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均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从历史的角度看,本课内容属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扩大的表现。
从现实的角度看,通过本课学习,感悟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
本课分两目内容:第一目:俄国废除农奴制;第二目日本明治维新。
两目内容讲述两国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措施以及改革对两国的历史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处理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加强对本课重点的分析、归纳、概括。
难点:两场改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进步性和局限性。
处理方法:通过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补充的历史资料分组讨论,调动学生合理想象,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1.情境导人法: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讨论与探究;尝试打破教材现有结构,从学生兴趣出发整合教材。
2.问题教学法:教师指导下的分组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资料,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3.采用史论结合、一体两辅的教学法,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史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和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农奴制的危机2、1861年改革的内容3、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二、日本明治维新1、幕府统治危机2、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内容3、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在19世纪中期,世界上兴起了一股资本主义浪潮,中国的近邻俄国、日本两个国家进行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即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成为俄国和日本的历史转折点,也是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我们先来了解俄国的情况。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2)分析比较两次改革的异同点;(3)掌握俄国和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改革前后的社会变化;(2)运用比较法,分析俄国1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3)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2)了解改革过程中利益的调整,认识到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2)俄国和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程。
2. 教学难点:(1)两次改革的特点及其异同点的分析;(2)改革过程中利益的调整及改革的曲折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提问:俄国和日本在19世纪中期面临着什么问题?改革的必要性在哪里?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2)引导学生关注改革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重要人物;(3)思考两次改革的异同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次改革的异同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两次改革的特点及其对两国历史的影响。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实例,分析改革过程中利益的调整;(2)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克服种种困难。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从改革中认识到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两次改革的异同点;2. 结合实例,思考改革过程中利益的调整及改革的曲折性;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20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执教徐汝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分析1861年改革的作用。
学习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中所起的作用”,学会用史论结合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改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及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难点:俄国、日本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在世界范围内,英国、美国、法国等西欧和北美国家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9世纪中期,俄国、日本两国通过资产阶级改革也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投影课题)2、学习新课:一、俄国1861年改革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指导学生自读课本第一自然段,然后教师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法国、美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
当时的欧美各国似乎在进行一场追赶英国的赛跑,工业化、资本主义制度几乎成为富国强兵的唯一秘诀。
而此时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非常落后。
提问:俄国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即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结合农奴遭暴打图片指出:农奴的处境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在内外的强大压力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定废除农奴制,以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爆发,推进资本主义工业化。
1861年,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展示亚历山大二世和解放农奴的图片。
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17页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内容,并做标记。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初中历史俄国日本历史转折点教案
大全
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
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下面时是为大家提供中考历史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一
1.背景: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巩固沙皇统治。
3.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
(1)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高价)钱赎买这块份地。
(体现了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对农民的一
场剥削与掠夺)5.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7.局限性: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日本面临幕府统治危机和严重的民族危机(外国入侵)(内忧和外患)
2.时间:1868年开始
3.领导者:明治天皇
4.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5.性质:是明治天皇政府实施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b.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7.局限性: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初中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精选教案二
目
标知识
能力使学生了解俄国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性转折。
评价前者,培养学生辨证的分析问题和全面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比较后者,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
方法主体参与——体验教学;创设情境——感受教学;分组学习——探究教学情感
态度理解两次改革在本国历史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教学重点一是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教师如何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促使俄国和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
二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曾多次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些列强之中包括俄国和日本。
其实,在19世
纪中期,俄国和日本也同中国一样,是封建落后的国家,但是十几年之后,为什么他们的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了呢?(出示课题)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背景
师介绍: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它盛行农奴制。
提问:农奴制下的农奴和封建制下的农民有何区别?
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俄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增多,但是,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依然缓慢,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
这是为什么呢?
总结: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少大量的自由的劳动力;同时,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极低,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广阔的国内市场。
)
2、时间、人物、内容
提问:1)为什么农奴制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
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