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代谢与营养_4代谢基本原理生物氧化_
- 格式:pdf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26
第八章生物氧化1.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彻底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 和 H2O的过程。
2.生物氧化中的主要氧化方式:加氧、脱氢、失电子3.CO2的生成方式:体内有机酸脱羧4.呼吸链: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一系列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
NADH →复合物I→ CoQ →复合物III →Cyt c →复合物IV →O 产2.5个ATP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3-磷酸甘油穿梭琥珀酸→复合物II→ CoQ →复合物III → Cyt c →复合物IV →O 产1.5个ATP 含血红素的辅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5.细胞质NADH的氧化:胞液中NADH必须经一定转运机制进入线粒体,再经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
转运机制(1)3-磷酸甘油穿梭:主要存在于脑和骨骼肌的快肌,产生1.5个ATP(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主要存在于肝、心和肾细胞;产生2.5个ATP6.ATP的合成方式:(1)氧化磷酸化:是指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又称为偶联磷酸化。
偶联部位:复合体Ⅰ、III、IV(2)底物磷酸化:是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通过高能基团转移合成ATP。
磷/氧比: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0.5摩尔氧分子)所消耗磷酸的摩尔数或合成ATP的摩尔数。
7.磷酸肌酸作为肌肉中能量的一种贮存形式第九章糖代谢一、糖的生理功能:(1)氧化供能(2)提供合成体内其它物质的原料(3)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吸收速率最快的为-半乳糖二、血糖1.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空腹血糖浓度:3.9~6.1mmol/L2.血糖的来源:(1)食物糖消化吸收(2)肝糖原分解(3)糖异生去路:(1)氧化分解供能(2)合成糖原(3)转化成其它糖类或非糖物质3.血糖调节:肝脏调节、肾脏调节(肾糖阈)、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体内主要升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三、糖代谢1.无氧酵解(无氧或缺氧;生成乳酸;释放少量能量)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反应部位:胞液产能方式:底物磷酸化净生成2ATP⑴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 -1ATP⑵ 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⑶ 6-磷酸果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 -1ATP⑷ 1,6-二磷酸果糖裂解⑸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⑹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脱氢反应】⑺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底物磷酸化】 +1*2ATP⑻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⑼ 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⑽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 +1*2ATP(11)丙酮酸加氢转变为乳酸生理意义:(1)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
生物化学与食品营养的关系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饮食和营养摄入。
而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生物化学研究了生物体在分子水平上的化学现象和过程。
生物化学与食品营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从不同方面探讨这一关系。
一、营养物质的生物化学基础食品中包含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比如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的功能,而这些功能都与生物化学密不可分。
比如,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它们在细胞内被分解为葡萄糖分子,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来提供能量。
同时,脂质参与了细胞膜的构建和细胞内许多重要分子的合成,蛋白质在身体内部扮演了酶、激素等重要功能物质,并参与免疫系统的抗体生成等过程。
维生素和矿物质则在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催化剂和协同剂的作用。
二、食物的化学成分与营养食物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了其所提供的营养价值,这与生物化学的研究密切相关。
生物化学可以揭示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以及它们的特性和相互关系。
比如,研究发现谷类食物中富含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
而豆类食物则富含蛋白质,是蛋白质供给的重要来源。
此外,生物化学还研究了食物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脂质等成分,揭示了它们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和代谢等重要生物化学过程。
三、生物化学对食品加工的影响食品加工是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信息的变化和作用,转变为能够直接食用或变更用途的制品。
食品加工的过程涉及到诸多生物化学反应。
比如,烹调过程中,食物中的蛋白质和糖类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形成一些具有特殊风味和口感的化合物,这些反应与食物的生物化学特性密切相关。
此外,食品加工还会对食物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结合生物化学知识,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以保留食物的营养价值。
四、营养代谢与健康营养代谢是指生物体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能量和物质转化的过程。
生物化学讲义第十章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 【目的与要求】1.熟悉三大营养物质氧化供能的通常规律与相互关系。
2.熟悉糖、脂、蛋白质、核酸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3.熟悉代谢调节的三种方式。
掌握代谢途径、关键酶(调节酶)的概念;掌握关键酶(调节酶)所催化反应的特点。
熟悉细胞内酶隔离分布的意义。
熟悉酶活性调节的方式。
4.掌握变构调节、变构酶、变构效应剂、调节亚基、催化亚基的概念;5.掌握酶的化学修饰调节的概念及要紧方式。
6.熟悉激素种类及其调节物质代谢的特点。
7.熟悉饥饿与应激状态下的代谢改变。
【本章重难点】1.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2.物质代谢的调节方式及意义3.酶的变构调节、化学修饰、阻遏与诱导4.作用于细胞膜受体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学习内容第一节物质代谢的联系第二节物质代谢的调节第一节物质代谢的联系一、营养物质代谢的共同规律物质代谢: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即物质代谢。
物质代谢是生命的本质特征,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糖、脂与蛋白质是人体内的要紧供能物质。
它们的分解代谢有共同的代谢通路—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是联系糖、脂与氨基酸代谢的纽带。
通过一些枢纽性中间产物,能够联系及沟通几条不一致的代谢通路。
对糖、脂与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变的关系作简要说明:㈠糖可转变生成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除必需脂肪酸外),甘油三酯分解生成脂肪酸,脂肪酸经β-氧化生成乙酰CoA,乙酰CoA或者进入三羧酸循环或者生成酮体,因此甘油三酯的脂肪酸成分不易生糖,但甘油部分能够转变为磷酸丙糖而生糖,但是甘油只有三个碳原子,只占甘油三酯的很小部分。
㈡多数氨基酸是生糖或者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因此氨基酸转变成糖较为容易。
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只能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不能转变成必需氨基酸。
㈢少数氨基酸能够生酮,生糖氨基酸生糖后,也可转变为脂肪酸(除必需脂肪酸外),因此氨基酸转变成脂类较为容易。
脂肪酸经β-氧化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后,即以CO2形式被分解。
生物化学知识点范文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体内各种生物分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生物化学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生物化学的知识点介绍。
1.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
氨基酸由胺基(NH2)、羧基(COOH)和侧链组成。
人体内有20种常见的氨基酸,其中8种被称为必需氨基酸,意味着我们的身体无法合成它们,只能通过食物摄入。
2.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也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很多功能,如催化反应、结构支持、运输物质等。
3.酶: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进程。
酶可以降低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酶催化的反应遵循特定的酶动力学规律,如米氏方程和酶抑制等。
4.代谢与能量:生物体的代谢是指所有化学反应的总和。
分解代谢(有氧呼吸)和合成代谢(光合作用)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所需要的核心反应。
生物体利用化学能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并用此能量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5.核酸:核酸是生物体内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
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是两种最重要的核酸。
DNA位于细胞核中,负责存储遗传信息,而RNA则参与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6.代谢途径:生物体的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等。
糖酵解是一种分解代谢途径,将葡萄糖分解为三个碳分子产生能量。
有氧呼吸则是一种氧化代谢途径,将葡萄糖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更多的能量。
光合作用则是一种合成代谢途径,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其中光能被光合色素捕获。
7.脂质:脂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储存和结构组分之一、常见的脂质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等。
脂质在细胞膜结构、维持细胞功能和提供能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8.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表面,由磷脂双层构成。
细胞膜是半透性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膜上还有许多蛋白质、糖和胆固醇等分子,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识别。
9.遗传密码学:遗传密码学研究基因组中的密码子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
大学生物化学代谢途径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大学学习生物化学时,生物化学代谢途径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生物化学代谢途径不仅对于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非常有帮助,而且在许多实际应用中也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生物化学代谢途径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代谢途径的定义与分类代谢途径是生物体内以特定方向和特定反应序列进行的化学变化的过程。
它可以分为两类:异化途径和同化途径。
1. 异化途径异化途径是指生物体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或有机物,并释放出能量。
典型的异化途径包括糖异化途径和脂肪异化途径。
2. 同化途径同化途径是指生物体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将简单的无机物或有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并消耗能量。
典型的同化途径包括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二、糖异化途径糖异化途径是指糖类物质在生物体内产生能量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糖酵解和糖氧化两个阶段。
1. 糖酵解糖酵解是指葡萄糖分子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逐步分解为乳酸或乙醇,并释放出少量能量。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无氧条件下。
2. 糖氧化糖氧化是指通过细胞呼吸将葡萄糖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有氧条件下。
三、脂肪异化途径脂肪异化途径是指脂肪酸在生物体内产生能量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β氧化和三酰甘油解体两个阶段。
1. β氧化β氧化是指脂肪酸分子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逐步分解为乙酰辅酶A分子,并释放出少量能量。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内。
2. 三酰甘油解体三酰甘油解体是指三酰甘油分子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脂肪细胞内。
四、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它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1. 光反应光反应是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产生ATP和还原剂NADPH。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单位中。
2. 暗反应暗反应是指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代谢生物化学》教案
代谢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一、教学目标
* 了解代谢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 了解代谢的重要性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 代谢生物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生物体内的能量转化和储存。
3. 糖代谢及其调控。
4. 脂代谢及其调控。
5. 蛋白质代谢及其调控。
6. 代谢物的合成与分解。
三、教学方法
1. 授课: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解。
2. 实验:开展代谢生物化学实验,如测定酶活性、代谢产物等。
3. 讨论: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加深对代谢生物化学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
1. 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 期末考核:通过期末考试来评估学生对代谢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代谢生物化学教程》
2. 实验器材:酶活性测定仪、pH计、离心机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
1. 第一周:代谢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周:生物体内的能量转化和储存。
3. 第三周:糖代谢及其调控。
4. 第四周:脂代谢及其调控。
5. 第五周:蛋白质代谢及其调控。
6. 第六周:代谢物的合成与分解。
以上是《代谢生物化学》教案的简要内容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
第五章脂类代谢1.脂酸β-氧化(β-oxidation of fatty acid):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2.酮体(ketone body):脂肪酸在肝脏不完全氧化分解的正常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在饥饿期间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酮体过多会导致中毒。
3.脂肪动员(fat mobilization):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经血液运输到其他组织氧化的过程。
4.血脂:血浆中的脂类物质称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和非酯化脂肪酸等。
5.血浆脂蛋白:血脂在血浆中不是自由存在,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血浆脂蛋白,以脂蛋白的形式而运输。
第六章生物氧化1.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体内进行氧化分解,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2.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酶和辅酶按一定顺序排列,传递氢或电子,称为电子传递链。
电子传递链与细胞呼吸有关,因此又称氧化呼吸链(oxidative respiratory chain)3.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指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又称偶联磷酸化。
4.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level phosphorylation):与脱氢反应偶联,生成底物分子的高能键,使ATP(GDP)磷酸化成ATP(GTP)的过程。
5.P/O比值(P/O ration):指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2摩尔O2所生成ATP的摩尔数(或一堆电子通过氧化呼吸链传递给氧所生成A TP分子数)。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1.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cycle):机体需要而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的氨基酸。
4.能量代谢与生物氧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涉及生命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是生物化学中的核心概念。
通过学习能量代谢与生物氧化的基本原理,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程面向中职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
学生班级规模为40人左右。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和化学基础知识,但水平参差不齐。
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能量代谢与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体内的能量转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量代谢的基本过程及生物氧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量转化的机制及生物氧化的具体途径。
为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我将采用图解、动画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以增强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任务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能量代谢与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生物体内能量的来源与去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能量代谢与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直观教学法:利用图解、动画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过程。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能量代谢与生物氧化的过程,增强感性认识。
研究性学习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其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教材:选择适合中职医学专业的生物化学教材,确保内容准确、系统。
活页教材: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活页教材,包括图解、案例分析等,以辅助学生理解。
教学视频:准备与能量代谢和生物氧化相关的动画演示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
教学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仪器等,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生物化学——代谢与营养_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胰岛素信号转导顺序正确的是参考答案: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底物→PI3K2.Glut4的主要作用是参考答案: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3.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不可能出现参考答案:胰岛素浓度少,但血糖正常4.胰岛素灭活的主要部位是参考答案:肝5.下列激素中,能升高血糖的是参考答案:胰高血糖素_生长激素_甲状腺素_肾上腺素6.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制包括参考答案:促进葡萄糖的利用_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_抑制葡萄糖的合成7.胰岛素受体主要位于哪些细胞?参考答案:肝细胞_脂肪细胞_肌细胞8.下列关于葡萄糖磷酸化反应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肝细胞中存在的葡萄糖激酶对葡萄糖的亲和力最高9. 1 mol葡萄糖经糖酵解可净生成几mol ATP参考答案:210.下列哪条糖代谢途径与核酸合成密切相关参考答案:磷酸戊糖途径11.下列哪一途径是糖、脂、蛋白质氧化供能的共同通路参考答案:三羧酸循环12.糖、脂、蛋白质在体内可以相互转变。
下列哪种转变不能发生参考答案:脂→糖13.磺脲类药物使用中,最危险的副反应是参考答案:低血糖14.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症是因为能抑制参考答案:黄嘌呤氧化酶15.痛风症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嘌呤分解的什么产物在体内以钠盐的形式沉积,造成关节炎、尿路结石以及肾病?参考答案:尿酸16.以下哪种药物是不能增加尿酸排出的药物参考答案:别嘌呤醇17.对于摄取、转化胆红素的机理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参考答案:肝细胞能将胆红素转变为尿胆素原18.血中哪种胆红素增加会在尿中出现胆红素参考答案:结合胆红素19.参与胆红素生成的有关酶是参考答案:血红素加氧酶20.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哪些部位参考答案:小肠_肾脏_肝脏21.胆红素来源于参考答案:细胞色素分解_肌红蛋白分解_过氧化物酶分解_血红蛋白分解22.下列哪种器官一般不参与胰岛素介导的降血糖效应参考答案:肾脏23.李同学今年20岁,身高175cm,体重50公斤,请问属于何种体型参考答案:消瘦24.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共同中间产物是参考答案:黄嘌呤25.关于糖尿病合理饮食的作用,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参考答案: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26.相比植物油,动物油多呈固态的原因是参考答案:脂肪酸烃链饱和度高27.以下受体中,属于膜受体的包括参考答案:内皮生长因子受体_钙离子通道_G蛋白偶联受体28.下列哪些味觉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感知的?参考答案:鲜_甜_苦29.属于NADH呼吸链的复合体有参考答案:复合体III_复合体I_复合体IV30.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饮酒,主要是因为参考答案:可能诱发低血糖,造成血糖难控制31.以下具有酶活性的是参考答案:复合体IV_复合体II_复合体I_复合体III32.下列关于GPCR的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G蛋白的激活是由ATP介导的33.胰高血糖素受体属于参考答案:GPCR34.血糖生成指数最高的食物是参考答案:白砂糖35.素食者单一依赖豆类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存在下列哪种问题参考答案:必需氨基酸摄入不足36.脂肪动员释放的脂肪酸分解的主要器官是参考答案:肝脏37.我国糖尿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参考答案:9.30%38.最先成功提取胰岛素的是哪国科学家?参考答案:加拿大39.血糖的正常值范围约为参考答案:3.89-6.11mmol/L40.糖尿病人吃水果的最佳时机是参考答案:病情稳定的情况下41.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是参考答案:正规教育42.人体血糖的去路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参考答案:合成糖原_转变成其它糖_转变成脂肪_氧化分解43.主食中添加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粗杂粮的目的是参考答案:增强饱腹感_维持血糖平稳_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速度与幅度44.下列关于联合脱氨基作用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氨基酸氧化酶与谷氨酸脱氢酶联合_腺苷酸脱氨酶与谷氨酸脱羧酶联合_GOT 与腺苷代琥珀酸合成酶联合_氨基酸氧化酶与谷氨酸脱羧酶联合45.胆固醇是下列哪些物质的前体?参考答案:维生素D_胆汁酸_类固醇激素46.所谓的碳水化合物是指参考答案:糖类47.不能被人体利用的糖类是参考答案:纤维素48.脂类物质的生物学功能不包括参考答案:转化为葡萄糖维持血糖49.CoQ之所以能够在线粒体内膜上灵活移动,其原因是参考答案:有一个疏水侧链50.人体的脂类物质主要是参考答案:甘油三酯51.正常情况下,妊娠期女性的氮平衡为参考答案:正平衡52.妊娠期高血糖的危害包括参考答案:产后出血_巨大儿_胎儿畸形_流产、早产53.孕期糖代谢的改变包括参考答案:胰岛β细胞功能改变_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_胰岛素的需求增加_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增加54.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包括参考答案:影响婴幼儿脑发育_干扰必需脂肪酸_脂质积累,造成肥胖_促进胆固醇的合成55.尿素分子中一个N原子来自NH3,另一分子直接来自参考答案:天冬氨酸56.氨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参考答案:肝功能损伤,不能合成尿素57.转氨基作用不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因为参考答案:只是转氨基,没有游离氨产生58.肝脏不能利用酮体的原因在于缺乏下列哪种酶参考答案:琥珀酰CoA转硫酶59.过度补充叶酸会干扰孕妇的参考答案:锌代谢60.下列对叶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叶酸是脂溶性维生素61.孕妇应从何时开始补充叶酸参考答案:计划怀孕前3个月62.叶酸严重缺乏可能导致参考答案:习惯性流产_无脑儿_巨幼红细胞贫血_胎儿脊柱裂63.孕妇容易出现叶酸缺乏的原因是参考答案:叶酸的排泄增加_叶酸的吸收减少_对叶酸的需要量增加_叶酸的利用率降低64.血红素合成的原料包括参考答案:甘氨酸_琥珀酰CoA_Fe2+65.一名6个月大的男孩因癫痫发作住院,病史询问显示,该男孩前几天因为感染病毒胃口不好,没有好好吃东西。
糖代谢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王学军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由6-磷酸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及NADP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的反应过程。
* 细胞定位:胞质* 反应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氧化反应生成磷酸戊糖,NADPH+H+及CO2第二阶段则是非氧化反应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
5-磷酸木酮糖C55-磷酸木酮糖C57-磷酸景天糖C73-磷酸甘油醛C34-磷酸赤藓糖C46-磷酸果糖C66-磷酸果糖C63-磷酸甘油醛C36-磷酸葡萄糖(C6)×3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C6)×36-磷酸葡萄糖酸(C6)×35-磷酸核酮糖(C5) ×35-磷酸核糖C53NADP+3NADPH+3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3NADP+3NADPH+3H+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3CO2磷酸戊糖途径第一阶段:氧化反应第二阶段:非氧化反应二、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受NADPH/NADP+比值的调节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为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其活性的高低决定6-磷酸葡萄糖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的流量。
此酶活性主要受NADPH/NADP+比值的影响,比值升高则被抑制,降低则被激活。
(二)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一)为核苷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在于生成NADPH 和5-磷酸核糖1. NADP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2. NADPH参与体内的羟化反应,与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有关3. NADPH可维持GSH的还原性•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基因缺陷将会导致溶血性贫血;•摄入蚕豆等含有氧化性物质的食物易导致体内GSH耗竭, 继而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因此得名蚕豆病。
糖代谢糖原的合成和分解Glycogenesis and Glycogenolysis王学军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糖原(glycogen)是由若干个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具有分支结构的大分子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