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糖代谢---生物化学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63
《医学生物化学》第4章糖代谢重点难点《医学生物化学》第4章糖代谢-重点难点一、糖类的生理功用:①氧化供能: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占全部供能物质供能量的70%;与供能有关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和糖原,前者为运输和供能形式,后者为贮存形式。
②作为结构成分:糖类可与脂类形成糖脂,或与蛋白质形成糖蛋白,糖脂和糖蛋白均可参与构成生物膜、神经组织等。
③作为核酸类化合物的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参与构成核苷酸,DNA,RNA等。
④转变为其他物质:糖类可经代谢而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等化合物。
二、糖的无氧酵解:糖的无氧酵解是指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其全部反应过程在胞液中进行,代谢的终产物为乳酸,一分子葡萄糖经无氧酵解可净生成两分子ATP。
糖的无氧酵解代谢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活化(己糖磷酸酯的生成):葡萄糖经磷酸化和异构反应生成1,6-双磷酸果糖(FBP),即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F-1,6-BP)。
这一阶段需消耗两分子ATP,己糖激酶(肝中为葡萄糖激酶)和6-磷酸果糖激酶-1是关键酶。
2.裂解(磷酸丙糖的生成):一分子F-1,6-BP裂解为两分子3-磷酸甘油醛,包括两步反应:F-1,6-BP→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
3.放能(丙酮酸的生成):3-磷酸甘油醛经脱氢、磷酸化、脱水及放能等反应生成丙酮酸,包括五步反应: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此阶段有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放能反应,共可生成2×2=4分子ATP。
丙酮酸激酶为关键酶。
4.还原(乳酸的生成):利用丙酮酸接受酵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NADH,使NADH重新氧化为NAD+。
即丙酮酸→乳酸。
三、糖无氧酵解的调节:主要是对三个关键酶,即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进行调节。
糖代谢的生物化学调节糖代谢是生物体内一个重要的代谢过程,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将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能量和存储形式。
这一过程涉及多个关键酶的调节,以保持机体内部代谢平衡。
本文将探讨糖代谢的生物化学调节机制。
1. 糖代谢的基本过程糖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糖的吸收、储存、释放和利用。
当我们进食含糖食物时,消化系统中的酶将复杂的糖类分解为单糖,如葡萄糖。
这些单糖通过细胞膜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内,并在细胞质中进行代谢。
2. 葡萄糖调节机制葡萄糖是糖代谢的主要物质,其浓度在血液中需要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释放,促进葡萄糖的摄入和利用。
胰岛素通过激活葡萄糖转运蛋白和糖原合成酶,促使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
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肝细胞将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血糖水平。
3. 糖原和糖酵解的调节糖原是一种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的多糖,能够释放葡萄糖以满足机体能量需求。
糖原的合成受到胰岛素的促进,而其分解则受到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调节。
当机体需要能量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激活糖原磷酸化酶,使得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4. 糖酵解调节糖酵解是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或丙酮酸的过程,产生少量的ATP。
当氧气供应不足时,糖酵解是细胞的主要能源来源。
糖酵解的过程中,多个关键酶受到调节,如磷酸果糖激酶、葡萄糖激酶和磷酸三磷酸异构酶等。
这些酶的活性可以通过磷酸化、糖酮-糖磷酸酯循环以及底物浓度等因素进行调节。
5. 糖异生的调节糖异生是指在机体无法通过摄入糖类满足能量需求时,通过非糖类物质合成葡萄糖。
糖异生主要发生在肝细胞中,其中多糖、脂肪和氨基酸是糖异生的补给物。
多个酶参与糖异生的调节,其中磷酸烯醇式还原酶和磷酸果糖-6-磷酸酶是关键酶,其活性受到内分泌激素和底物浓度的调控。
总结:糖代谢的生物化学调节涉及多个酶的活性调控,其中胰岛素和肾上腺素是重要的调节激素。
胰岛素在血糖浓度高时促进糖的储存和利用,而肾上腺素则在能量需求增加时促进糖原分解和糖酵解。
生物化学:糖代谢糖是生物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也是构成生物体大量重要物质的原始物质。
糖代谢是指生物体对糖类物质进行分解、转化、合成的过程。
糖代谢主要包括两大路径:糖酵解和糖异生。
本篇文档将从分解和合成两个角度,介绍生物体内糖的代谢。
糖的分解糖酵解(糖类物质的分解)糖酵解是指生物体内将葡萄糖和其他糖类物质分解成更小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能量。
糖酵解途径包括糖原泛素、琥珀酸途径、戊糖途径、甲酸途径等。
其中主要以糖原泛素和琥珀酸途径为代表。
糖原泛素途径糖原泛素途径又称为糖酵解途径,是生物体内最常用的糖分解方式。
它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或者丁酮酸,同时产生2个ATP和2个NADH。
糖原泛素途径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糖分解阶段和草酸循环。
糖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葡萄糖通过酸化和裂解反应,进入三磷酸葡萄糖分子中,并生成一个六碳分子葡萄糖酸,此过程中消耗1个ATP。
接着,葡萄糖酸分子被磷酸化,生成高能量化合物1,3-二磷酸甘油酸,同时产生2个ATP。
随后,1,3-二磷酸甘油酸分子的丙酮酸残基被脱除,生成丙酮酸或者丁酮酸。
草酸循环草酸循环是指将生成的丙酮酸和丁酮酸在线粒体内发生可逆反应,生成柠檬酸,随后通过草酸循环将柠檬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ATP。
草酸循环中的关键酶有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
琥珀酸途径琥珀酸途径也被称为三羧酸循环,是生物体内另一种重要的糖分解途径,它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30多个ATP。
琥珀酸途径中,葡萄糖通过磷酸化,生成高能分子葡萄糖6-磷酸,随后被氧化酶和酶羧化酶双重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琥珀酸途径的关键酶有异构酶、羧酸还原酶等。
糖异生(糖合成)糖异生是指非糖类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等)通过一系列合成反应,转化成糖类物质的过程。
糖异生是生物体内糖类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维持生命的各种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糖异生途径包括丙酮酸途径、戊糖途径和甘油三磷酸途径等。
丙酮酸途径丙酮酸途径是指通过丙酮酸合成糖的途径,它可以将丙酮酸反应生成物乙酰辅酶A进一步转移,合成3磷酸甘油醛,随后通过糖醛酸-3-磷酸酰基转移酶反应,合成葡萄糖6磷酸。
糖代谢的生物化学机制糖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能量供应来源之一,并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糖的代谢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多个生物化学反应和调节机制。
本文将深入探讨糖代谢的生物化学机制。
一、糖的摄取和代谢1. 糖的吸收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在消化系统中经过一系列的酶催化作用,被分解成单糖,主要是葡萄糖。
单糖通过肠道上皮细胞的载体蛋白,例如GLUT2和SGLT1,进入血液循环。
2. 糖的利用被吸收进入细胞的葡萄糖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代谢,即糖酵解和糖异生。
在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经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转化为丙酮酸和乳酸,同时释放出能量。
糖异生则是指细胞内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将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二、糖的调节与储存1. 糖的调节糖代谢受到多个激素的调节,其中胰岛素起到关键作用。
胰岛素可以促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并促进葡萄糖的合成、糖原储存和脂肪酸合成。
相反,胰高血糖素则升高血糖,并抑制葡萄糖的合成和糖原的储存。
2. 糖原的合成与降解在细胞内,葡萄糖可以通过糖原合成酶的作用转化为糖原,以储存为后备能源。
当机体能量需求增加时,糖原会被糖原磷酸化酶分解为葡萄糖,供给细胞能量消耗。
3. 糖的转化为脂肪酸当葡萄糖过多时,细胞会将多余的葡萄糖通过糖原合成等路径转化为脂肪酸,以脂肪的形式储存。
这是机体存储能量的重要途径。
三、糖代谢的调控1. AMPK信号通路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是一个重要的能量感知分子,它可以监测细胞内能量状态的变化。
当细胞内能量水平下降时,AMPK活性升高,促进糖酵解途径并抑制糖异生,以维持细胞的能量供应。
2. G-6-P酶和PFK-1的调控G-6-P酶和PFK-1是糖酵解途径中两个重要的调控酶。
G-6-P酶催化糖异生途径中的一步反应,当细胞内ATP浓度下降时,G-6-P酶活性升高,刺激糖异生途径。
与之相反,PFK-1催化糖酵解途径的限速步骤,当细胞内ATP浓度升高时,PFK-1活性下降,抑制糖酵解。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4第四章糖代谢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糖酵解glycolysis11.糖原累积症2.糖的有氧氧化12.糖酵解途径3.磷酸戊糖途径13.血糖bloodsugar4.糖异生glyconoegenesis14.高血糖hyperglycemin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15.低血糖hypoglycemin6.三羧酸循环krebs循环16.肾糖阈7.巴斯德效应Pastuer效应17.糖尿病8.丙酮酸羧化支路18.低血糖休克9.乳酸循环coris循环19.活性葡萄糖10.三碳途径20.底物循环二、填空题21.葡萄糖在体内主要分解代谢途径有、和;22.糖酵解反应的进行亚细胞定位是在,最终产物为;23.糖酵解途径中仅有的脱氢反应是在酶催化下完成的,受氢体是;两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分别由酶和酶催化;24.肝糖原酵解的关键酶分别是、和丙酮酸激酶;25.6—磷酸果糖激酶—1最强的变构激活剂是,是由6—磷酸果糖激酶—2催化生成,该酶是一双功能酶同时具有和两种活性;26.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分子ATP,净生成分子ATP,其主要生理意义在于;27.由于成熟红细胞没有,完全依赖供给能量;28.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含有维生素、、、和;29.三羧酸循环是由与缩合成柠檬酸开始,每循环一次有次脱氢、-次脱羧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共生成分子ATP;30.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的酶分别是和;31.糖有氧氧化反应的进行亚细胞定位是和;1分子葡萄糖氧化成CO2和H2O净生成或分子ATP;32.6—磷酸果糖激酶—1有两个ATP结合位点,一是ATP作为底物结合,另一是与ATP亲和能力较低,需较高浓度ATP才能与之结合;33.人体主要通过途径,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34.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分别是和;在糖原分解代谢时肝主要受的调控,而肌肉主要受的调控;35.因肝脏含有酶,故能使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而肌肉中缺乏此酶,故肌糖原分解增强时,生成增多;36.糖异生主要器官是,其次是;37.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和;38.糖异生过程中的关键酶分别是、、和;39.调节血糖最主要的激素分别是和;40.在饥饿状态下,维持血糖浓度恒定的主要代谢途径是;三、选择题A型题41.糖类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A.提供能量B.细胞膜组分C.软骨的基质D.信息传递作用E.免疫作用42.关于糖类消化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食物中的糖主要是淀粉B.消化的部位主要是小肠C.部分消化的部位可在口腔D.胰淀粉酶将淀粉全部水解成葡萄糖E.异麦芽糖可水解α-1、6-糖苷键43.在胰液的α-淀粉酶作用下,淀粉的主要水解产物是:A.麦芽糖及异麦芽糖B.葡萄糖及临界糊精C.葡萄糖D.葡萄糖及麦芽糖E.异麦芽糖及临界糊精44.关于糖酵解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体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主要途径B.全过程在胞液中进行C.该途径中有ATP生成步骤D.是由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E.只有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氧化才有此过程45.人体内糖酵解途径的终产物:和H2OB.丙酮酸C.丙酮D.乳酸E.草酰乙酸46.关于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正确的是:A.磷酸果糖激酶-1B.果糖双磷酸酶-1C.磷酸甘油酸激酶D.丙酮酸羧化酶E.果糖双磷酸酶-247.糖酵解过程中哪种直接参与ATP的生成反应:A.磷酸果糖激酶-1B.果糖双磷酸酶-1C.磷酸甘油酸激酶D.丙酮酸羧化酶E.果糖双磷酸酶-248.糖酵解过程中哪种物资提供~P使ADP生成ATP:、6-双磷酸果糖磷酸甘油醛、3-双磷酸甘油酸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甘油酸49.调节糖酵解途径流量最重要的酶是:A.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C.磷酸甘油酸激酶D.丙酮酸激酶E.葡萄糖激酶50.关于6-磷酸果糖激酶-1的变构激活剂,下列哪种是错误的、6-双磷酸果糖、6-双磷酸果糖柠檬酸51.关于6-磷酸果糖激酶-2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一种双功能酶B.催化6-磷酸果糖磷酸化是其变构激活剂D.该酶磷酸化修饰后活性增强E.柠檬酸是其变构抑制剂52.1分子葡萄糖经酵解生成乳酸时净生成ATP的分子数为:糖原分子的一个葡萄糖残基酵解成乳酸时净生成ATP的分子数为:分子葡萄糖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经酵解途径氧化产生ATP分子数之比为:分子葡萄糖通过有氧氧化和糖酵解净产生ATP分子数之比为:成熟红细胞仅靠糖酵解供给能量是因为:A.无氧B.无TPPC.无CoAD.无线粒体E.无微粒体57.下述哪个化合物中含有高能磷酸键、6-双磷酸果糖磷酸葡萄糖、3-双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磷酸果糖58.糖酵解是:A.其终产物是丙酮酸B.其酶系在胞液中C.不消耗ATPD.所有反应均可逆E.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59.下列哪种酶与糖酵解途径有关A.己糖激酶B.醛缩酶C.烯醇化酶D.磷酸甘油酸激酶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60.关于己糖激酶与葡萄糖激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能促进6-磷酸葡萄糖的生成B.己糖激酶对葡萄糖亲和力高C.葡萄糖激酶Km值高D.葡萄糖激酶受6-磷酸葡萄糖反馈抑制E.葡萄糖激酶存在肝细胞中61.关于有氧氧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糖有氧氧化是细胞获能的主要方式B.有氧氧化可抑制糖酵解C.糖有氧氧化的终产物是CO2和H2OD.有氧氧化只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E.有氧氧化在胞浆和线粒体进行62.下列哪一种不是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辅酶:硫辛酸E.生物素63.关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3个酶5个辅酶组成B.产物乙酰CoA对酶有反馈抑制作用C.该酶磷酸化后活性增强.可通过变构调节和共价修饰两种方式调节是酶的变构抑制剂64.1分子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成CO2和H2O时生成多少分子ATP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氧化后的产物是:A.柠檬酸B.草酰乙酸+4分子还原当量+H2OE.草酰乙酸+CO266.三羧酸循环中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A.柠檬酸→异柠檬酸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C.α-酮戊二酸→琥珀酸D.琥珀酸→延胡索酸E.延胡索酸→草酰乙酸67.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中不含哪种辅酶:A.硫辛酸调节三羧酸循环运转速率最主要的酶是:A.柠檬酸合成酶B.异柠檬酸脱氢酶C.琥珀酰CoA合成酶D.琥珀酸脱氢酶E.苹果酸脱氢酶69.三羧酸循环中草酰乙酸的补充主要来自于:A.丙酮酸羧化后产生、O直接化合产生C.乙酰CoA缩合后产生D.苹果酸加氢产生E.脂肪酸转氨基后产生70.三羧酸循环中哪种酶存在于线立体内膜上A.柠檬酸合成酶B.异柠檬酸脱氢酶C.琥珀酸CoA合成酶D.琥珀酸脱氢酶E.苹果酸脱氢酶71.三羧酸循环中产生ATP最多的反应是:A.柠檬酸→异柠檬酸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C.α-酮戊二酸→琥珀酸D.琥珀酸→延胡索酸E.苹果酸→草酰乙酸72.关于乙酰CoA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丙酮酸生成乙酰CoA的过程不可逆B.三羧酸循环可逆向合成乙酰CoAC.乙酰CoA是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中间产物D.乙酰CoA不能进入线立体E.乙酰CoA含有高能硫脂键73.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变构激活剂是:三羧酸循环中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的高能化合物是:三羧酸循环中催化β-氧化脱羧反应的酶是:A.柠檬酸合成酶B.苹果酸脱氢酶C.异柠檬酸脱氢酶D.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E.琥珀酸脱氢酶76.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存在于细胞的:A.胞液B.线粒体C.微粒体D.核蛋白体E.溶酶体77.1分子葡萄糖经过有氧氧化彻底分解成CO2和H2O的同时净生成:~3分子~8分子~15分子~38分子~40分子ATP78.巴斯德效应是:A.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B.糖酵解抑制有氧氧化C.糖酵解抑制糖异生D.有氧氧化与糖酵解无关E.有氧氧化与耗氧量成正比79.三羧酸循环又称:循环循环循环循环循环80.关于三羧酸循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每次循环消耗一个乙酰基B.每次循环有4次脱氢、2次脱羧C.每次循环有2次底物水平磷酸化D.每次循环生成12分子ATPE.提供生物合成的前体81.丙二酸是下列哪种酶的竞争性抑制剂A.丙酮酸脱氢酶B.琥珀酸脱氢酶C.异柠檬酸脱氢酶D.α-酮戊二酸脱氢酶E.柠檬酸脱氢酶82.三羧酸循环主要在细胞的哪个部位进行A.胞液B.细胞核C.微粒体D.线粒体E.高尔基体83.磷酸戊糖途径主要是:A.生成NADPH供合成代谢需要B.葡萄糖氧化供能的途径C.饥饿时此途径增强D.体内CO2生成的主要来源E.生成的NADPH可直接进电子传递链生成ATP84.磷酸戊糖途径是在哪个亚细胞部位进行A.胞液中B.线粒体C.微粒体D.高尔基体E.溶酶体85.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磷酸戊糖途径第一阶段的产物磷酸核酮糖磷酸核糖磷酸核酮糖与5-磷酸木酮糖互为转化的酶是:A.磷酸核糖异构酶B.转醛醇酶C.转酮醇酶D.差向异构酶E.磷酸戊糖变位酶87.磷酸戊糖途径主要的生理功用:A.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B.为机体提供大量NADPH+H+C.生成6-磷酸葡萄糖D.生成3-磷酸甘油醛E.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88.由于红细胞中的还原型谷胱苷肽不足,而易引起贫血是缺乏:A.葡萄糖激酶B.葡萄糖6—磷酸酶磷酸葡萄糖脱氢酶D.磷酸果糖激酶E.果糖双磷酸酶89.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的反应中直接受氢体是:++葡萄糖合成糖原时的活性形式是: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糖原合成是耗能过程,每增加一个葡萄糖残基需消耗ATP的分子数为:关于糖原磷酸化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变构调节改变酶的活性B.通过共价修饰改变酶的活性C.存在有活性和无活性两种状态D.葡萄糖浓度高时可使磷酸化酶变构激活位上丝氨酸磷酸化后使活性增强93.关于糖原合成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原合成酶无共价修饰调节B.受磷蛋白磷酸酶—1作用而失活C.在蛋白激酶A的催化下活性降低D.肾上腺素促糖原的合成E.蛋白激酶A使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失去作用94.肝糖原分解能直接补充血糖是因为肝脏含有:A.磷酸化酶B.磷酸葡萄糖变位酶C.葡萄糖激酶D.葡萄糖6-磷酸酶E.果糖双磷酸酶95.肌肉内糖原磷酸化酶的变构激活剂是:关于糖原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的直接供体是UDPGB.从1—磷酸葡萄糖合成糖原不消耗高能磷酸键C.新加上的葡萄糖基连于糖原引物非还原端D.新加上的葡萄糖基以α-1、4糖苷键连于糖原引物上E.新加上的葡萄糖基连于糖原引物C4 上97.在糖原合成与分解代谢中都起作用的酶是:A.异构酶B.变位酶C.脱枝酶D.磷酸化酶E.葡萄糖6-磷酸酶98.肌糖原不能直接补充血糖是缺乏:A.磷酸化酶B.α-1、6-糖苷酶C.丙酮酸激酶D.变位酶E.葡萄糖6—磷酸酶99.下列哪种酶不是糖异生的关键酶A.丙酮酸羧化酶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C.磷酸甘油酸激酶D.果糖双磷酸酶E.葡萄糖6-磷酸酶100.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需消耗几个~P下列哪种物质是丙酮酸羧化酶的变构激活剂.柠檬酸C.乙酰.异柠檬酸102.在下列促进糖异生的因素中错误的是:A.乙酰CoA增多B.胰高血糖素增多减少D.胰岛素减少.6-双磷酸果糖增多103.下列哪种酶在糖异生和糖酵解中都起作用:A.丙酮酸激酶B.丙酮酸羧化酶C.果糖双磷酸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E.己糖激酶104.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与分解各代谢途径交汇点的化合物是: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6-双磷酸果糖磷酸果糖磷酸甘油醛105.关于NADPH生理功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供氢体参与脂肪酸、胆固醇的合成参与体内羟化反应C.有利于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D.溶血性贫血是NADPH产生过少造成E.使谷胱苷肽保持还原状态106.某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在服用蚕豆或抗疟疾药后,诱发溶血性贫血其原因是:A.抗疟疾药破坏红细胞B.磷酸戊糖途径障碍C.红细胞过氧化氢减少D.体内GSH量增多+H+生成增多107.关于糖酵解和有氧氧化在糖酵解途径中NADH+H+去向的叙正确的是:A.NADH+H+能自由进入线粒体B.NADH+H+不能进入线粒体C.NADH+H+重新氧化使糖酵解继续进行C.NADH+H+作为供氢体参与真分数合成E.NADH+H+促进胆汁酸生成108.在糖代谢过程中能催化双磷酸化合物形成的酶是:A.烯醇化酶B.丙酮酸激酶C.磷酸丙糖异构酶D.磷酸己糖异构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109.肝糖原与肌糖原在代谢中的不同点是:A.通过UDPG途径合成糖原B.可利用葡萄糖合成糖原C.糖原合成酶促糖原合成D.分解时可直接调节血糖E.合成糖原需消耗能量110.肌糖原的合成不存在三碳途径是因为:A.肌肉经UDPG合成糖原B.肌糖原酵解成乳酸C.肌细胞中不能进行糖异生D.肌细胞己糖激酶Km较高E.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111.1分子葡萄糖先合成糖原再酵解成乳酸,净生成ATP的分子数为:分子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该反应途径中有几次脱氢反应关于肌肉磷酸化酶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和6-磷酸葡萄糖对磷酸化酶有抑制作用是磷酸化酶变构抑制剂C.磷酸化酶b可被磷酸化酶激酶激活D.主要受肾上腺素的调节E.磷酸化酶a的活性与AMP有关114.关于磷酸化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磷酸化酶具有a.b两型和b在一定条件下互变C.是糖原分解的关键酶D.其活性受激素的调节有活性a无活性115.关于糖原累积症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病B.可分为8型C.Ⅲ型糖原累积症缺乏脱支酶D.Ⅰ型糖原累积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E.受累器官是肝、肾116.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存在于生物合成较旺盛的组织细胞B.有氧化反应发生C.在胞液中进行D.反应过程中有CO2生成E.产生的NADPH能进行氧化磷酸化117.磷酸戊糖途径不包括下列哪种酶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C.磷酸甘油酸变位酶D.转酮醇酶E.转醛醇酶118.关于2、6-双磷酸果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6-磷酸果糖激酶-2催化生成B.其浓度在微摩尔水平即有作用C.能单独取消ATP对6-磷酸果糖激酶-1的抑制作用D.是6-磷酸果糖激酶-1最强的变构抑制剂E.与AMP一起取消柠檬酸对6-磷酸果糖激酶-1的抑制119.关于三碳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生理条件下是合成肝糖原的主要途径B此途径可解释肝摄取葡萄糖能力低但仍能合成糖原C.三碳化合物主要是乳酸和丙酮酸D.产生三碳化合物部位是肝、小肠和肌肉E.是糖原合成的简接途径120.关于丙酮酸羧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其辅酶为生物素B.在线粒体和胞液均存在C.反应需消耗ATPD.产物是草酰乙酸E.已酰CoA是该酶变构抑制剂121.三羧酸循环中不提供氢和电子对的步骤是:A.柠檬酸→异柠檬酸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C.α-酮戊二酸→琥珀酸D.琥珀酸→延胡索酸E.苹果酸→草酰乙酸122.乙酰CoA不能:A.进入三羧酸循环B.激活丙酮酸羧化酶C.用于合成脂肪酸D.反馈抑制丙酮酸脱氢酶E.诱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基因表达123.下列哪种产能过程不在线粒体进行A.三羧酸循环B.糖酵解C.脂肪酸氧化D.酮体的氧化E.氧化磷酸化124.空腹血糖的正常浓度是:~L~L~6,67/L~L~L125.调节血糖最主要的器官是:A.脑B.肾C.肝D.胰E.肾上腺126.正常静息状态下,血糖是下列哪种组织器官的主要能源A.肝脏B.肾脏C.脂肪D.大脑E.胰腺127.长期饥饿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A.食物的消化吸收B.肝糖原的分解C.肌糖原的分解D.甘油的异生E.肌肉蛋白质的降解128.关于胰岛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增强糖原合成酶活性B.降低磷酸化酶活性C.激活丙酮酸脱氢酶D.抑制激素敏感脂肪酶E.使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合成增多129.胰高血糖素对糖代谢调节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活糖原合成酶B.抑制肝糖原分解C.可抑制2、6-双磷酸果糖的合成D.可抑制激素敏感脂肪酶E.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130.下列哪种激素能同时促糖原、脂肪、蛋白质的合成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C.肾上腺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E.糖皮质激素B型题131~135A.糖酵解途径B.糖有氧氧化途径C.磷酸戊糖途径D.糖异生途径E.糖原合成途径131.人体所需能量主要来源于:132.无氧时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乳酸途径是:133.为体内多种物质合成提供NADPH的是:134.需将葡萄糖活化成UDPG才能进行的是:135.将乳酸、甘油、氨基酸转变为糖的途径是:136~140A.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B.丙酮酸羧化酶C.丙酮酸激酶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E.丙酮酸脱氢酶136.TPP是其辅酶的是:137.生物素是其辅酶的是:138.催化反应中将~P转移给ADP的是:139.催化生成的产物含有高能硫脂键的是:140.反应中需GTP提供~P的是:141~145分子分子分子分子分子141.1分子乙酰CoA彻底氧化可生成ATP:142.1分子葡萄糖无氧时分解可生成ATP:143.1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可生成ATP:144.1分子葡萄糖转化成1、6-双磷酸果糖消耗ATP:145.乳酸异生为一分子葡萄糖消耗ATP:146~150A.维生素PPB.维生素B2C.维生素B1D.维生素B6E.生物素146.丙酮酸转变成草酰乙酸时需要:147.琥珀酸转变成延胡索酸时需要:148.3-磷酸甘油醛转变成1、3-双磷酸甘油酸需要:149.丙酮酸氧化成乙酰CoA时需要:150.谷氨酸转变成α-酮戊二酸需要:151~155磷酸葡萄糖、6-双磷酸果糖、6-双磷酸果糖D.柠檬酸E.乙酰CoA151.6-磷酸果糖激酶-1最强的变构激活剂:152.丙酮酸激酶的变构激活剂:153.己糖激酶的抑制剂:154.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抑制剂:155.6-磷酸果糖激酶-2的变构抑制剂:156~160A.硫辛酸++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157.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辅酶:158.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化酶的辅酶:159.苹果酸脱氢酶的辅酶:160.谷胱苷肽还原酶的辅酶:161~165磷酸葡萄糖B.乙酰CoAC.磷酸二羟丙酮D.草酰乙酸磷酸葡萄糖161.位于糖酵解与甘油异生为糖交叉点的化合物:162.位于糖原合成与分解交叉点的化合物:163.三羧酸循环与丙酮酸异生为糖交叉点的化合物:164.糖氧化分解、糖异生和糖原合成交叉点的化合物:165.糖、脂肪、氨基酸分解代谢共同交叉点的化合物:166~170A.柠檬酸B.琥珀酸、3-双磷酸甘油酸D.延胡索酸E.草酰乙酸166.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的是:167.磷酸果糖激酶的抑制剂是:168.分子中含有~P的是:169.参与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物是:170.丙二酸与其共同竞争同一酶的活性中心的物质是:X型题171.关于糖酵解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整个过程在胞液中进行B.糖原的1个葡萄糖单位经酵解净生成2分子ATPC.己糖激酶是关键酶之一D.是一个可逆过程E.使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乳酸172.糖酵解的关键酶:A.葡萄糖-6-磷酸酶B.丙酮酸激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D.磷酸果糖激酶-1E.己糖激酶173.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辅助因子是:A.硫辛酸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A.己糖激酶B.磷酸果糖激酶-1C.磷酸甘油酸激酶D.丙酮酸激酶E.琥珀酸CoA合成酶175.在有氧时仍需靠糖酵解供能的组织或细胞是:A.成熟红细胞B.白细胞C.神经C.骨髓E.皮肤176.糖原中的葡萄糖基酵解时需要的关键酶是:A.磷酸葡萄糖变位酶B.糖原磷酸化酶焦磷酸化酶D.磷酸甘油酸激酶E.丙酮酸激酶177.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的反应包括:A.辅酶A硫脂键的形成B.硫辛酸硫脂键的形成氧化硫辛酸还原FADE.丙酮酸氧化脱羧178.三羧酸循环中不可逆的反应有:A.柠檬酸→异柠檬酸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C.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D.琥珀酸→延胡索酸E.苹果酸→草酰乙酸179.糖有氧氧化途径中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的高能化合物有:关于三羧酸循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每次循环有4次脱氢2次脱羧B.含有合成氨基酸的中间产物C.是葡萄糖分解主要不需氧途径D.其中有的不需氧脱氢酶辅酶是NADP+E.产生的CO2供机体生物合成需要181.6-磷酸果糖激酶-1的变构效应剂有:、6-双磷酸果糖、6-双磷酸果糖:182.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6-磷酸葡萄糖为底物此途径消耗磷酸葡萄糖可通过此途径转变成磷酸核糖磷酸葡萄糖生成磷酸核糖的过程中同时生成1分子NADPH、1分子CO2D.为脂肪酸、胆固醇、类固醇等的生物合成提供供氢体E.产生的NADPH直接进入电子传递链氧化供能183.乳酸异生为糖亚细胞定位:A.胞浆B.微粒体C.线粒体D.溶酶体E.高尔基体184.下列哪些反应属于异构化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磷酸核酮糖→5-磷酸核糖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185.糖酵解与糖异生共同需要的酶是:A.葡萄糖6-磷酸酶B.磷酸丙糖异构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D.果糖二磷酸酶E.烯醇化酶186.1分子葡萄糖进行酵解净得的ATP分子数与有氧氧化时净得分指数之比为:如摄入葡萄糖过多,在体内的去向:A.补充血糖B.合成糖原储存C.转变为脂肪D.转变为唾液酸E.转变为非必需脂肪酸188.胰岛素降血糖的作用是:A.促进肌肉、脂肪等组织摄取葡萄糖B.激活糖原合成酶促糖原的合成C.加速糖的氧化分解D.促进脂肪动员E.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活性189.乳酸循环的意义是:A.防止乳酸堆积B.补充血糖C.促进糖异生D.防止酸中毒E.避免燃料损失190.NADP+可以是下列哪些酶的辅酶A.苹果酸酶磷酸葡萄糖脱氢酶C.柠檬酸合成酶D.苹果酸脱氢酶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四、问答题191.简述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92.试比较糖酵解与糖有氧氧化有何不同;193.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及生理意义;194.试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95.试述机体如何调节糖酵解及糖异生途径;196.乳酸循环是如何形成,其生理意义是什么197.简述6-磷酸葡萄糖的来源、去路及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98.试述机体调节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分子机制;199.试述丙氨酸如何异生为葡萄糖的;200.试述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水平的分子机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缺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2.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的反应过程称为有氧氧化;3.6-磷酸葡萄糖经氧化反应和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生成CO2、NADPH、磷酸核糖、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糖酵解途径称为磷酸戊糖途径或称磷酸戊糖旁路;4.由非糖物质乳酸、甘油、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5.由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的合成;由糖原分解为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最后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原的分解;6.由草酰乙酸和乙酰CoA缩合成柠檬酸开始,经反复脱氢、脱羧再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反应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由于Krebs正式提出三羧酸循环,故此循环又称Krebs循环;7.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产物巴斯德效应Pasteureffect;8.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过程称为丙酮酸羧化之路;9.肌肉收缩时经酵解产生乳酸,通过血液运输至肝,在肝脏异生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又可被肌肉摄取利用称为乳酸循环;也叫Cori循环;10.葡萄糖先分解成丙酮酸、乳酸等三碳化合物,再运往肝脏,在肝脏异生为糖原称为三碳途径或称合成糖原的简接途径;11.由于先天性缺乏与糖原代谢有关的酶类,使体内某些器官、组织中大量糖原堆积而引起的一类遗传性疾病,称糖原累积症;12.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途径;是有氧氧化和糖酵解共有的过程;13.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其正常值为~L70~110mg/dL;14.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持续高于L130mg/dL为高血糖;15.空腹血糖浓度低于L70mg/dL为低血糖;16.当血糖浓度高于~L,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糖即随尿排出,这一血糖水平称为肾糖阈;17.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血糖升高伴有糖尿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称为糖尿病;18.当血糖水平过低时,就会影响脑细胞功能,从而出现头晕、倦怠无力、心悸等,严重时出现昏迷称为低血糖休克;19.在葡萄糖合成糖原过程中,UTPG称为活性葡萄糖,在体内作为葡萄糖的供体;20.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由催化单方向反应的酶,催化两个底物互变的循环称底物循环;二、填空题21.糖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22.胞浆乳酸23.3-磷酸甘油醛脱氢NAD+磷酸甘油酸激丙酮酸激24.磷酸化酶6-磷酸果糖激酶-125.2、6-双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双磷酸酶-226.42迅速提供能量27.线粒体糖酵解28.B1硫辛酸泛酸B2PP29.草酰乙酸乙酰CoA4211230.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31.胞浆线粒体363832.活性中心内的催化部位活性中心外的与变构效应剂结合的部位33.磷酸戊糖核糖34.糖原合酶磷酸化酶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35.葡萄糖-6-磷酸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