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说明与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195.50 KB
- 文档页数:20
年福建福州中考历史考试说明20XX年福建福州中考历史考试说明xx年福建福州中考历史考试说明由福州市教育局组织编写的xx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说明(即中考“考试说明”),昨日正式公布。
这一考试说明,将成为今年中考各学科的出卷依据。
和去年比,今年的“考试说明”也有一些变化。
其中,语文必读科目有变,数学首次提出答题时不得使用涂改液,历史仍开卷。
历史仍开卷,局部考试内容将微调考试内容:中国历史(含乡土历史)、世界历史。
具体范围为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以及福州历史的相关内容。
试卷结构:今年的历史仍旧开卷笔试,考生答题时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试卷的容易题、中等题、稍难题比例约为8:1:1。
试卷总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中国历史(含乡土历史)约占65%,世界历史约占35%。
题型与分值比例为:选择题:占40分,20小题。
改错题:占10分,5小题。
辨析题:占5分,1小题。
材料解析题:约占25分,2小题。
综合题:约占20分,2小题。
变化解读:考试内容总体不变,只是局部地方微调。
例如,在世界近代史的考核中,删除了“伏尔泰、卢梭的根本主张”、“托尔斯泰的作品”的考核要求。
世界现代史的考核中“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立的重大成就”、“认识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的内容能力层次的要求调整为B;“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开展史上的作用”的能力层次要求调整为C。
“知道科索沃战争”和“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的产生和开展”这两块的考核,今年不再作要求。
初中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初中九年级学生来说,中考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初中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中考。
一、古代文明与帝国的兴衰1. 夏、商、周三代的建立与衰落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与衰落,了解每个朝代的特点以及变迁原因。
2. 秦统一六国与秦朝的建立我们将重点学习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焚书坑儒以及修建万里长城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秦朝的特点和意义。
3. 汉朝与三国时期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西汉与东汉的兴衰,加深对于汉朝统治时期的历史了解。
同时,我们也会了解到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与文化成就。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政治制度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
二、中国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1. 科技发展与农业文明我们将了解古代中国在农业、冶炼、纺织、造纸等方面的技术成就,以及这些技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 古代思想家与学派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古代中国的思想家和他们的学派,如孔子与儒家思想、老子与道家思想等。
三、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1. 近代科技与工业革命我们将了解近代科技的发展,包括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等。
2. 西方近代政治变革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各国宪政制度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3. 近代西方文化思潮与艺术我们将重点了解启蒙运动、浪漫主义以及文艺复兴等思潮,探讨西方文化对于近代社会的影响。
四、现代中国的崛起与发展1. 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我们将学习近代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戊戌变法,以及五四运动等。
2. 中共党的成立与抗日战争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了解中共党的成立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以及中共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改革开放我们将学习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中考历史分析说明题的答题技巧及例题解析分析说明题型是传统的大型主观性试题。
特点是知识容量大,并有很大的空间供分析问题能力的发挥。
所以分析说明题主要是考查“综合应用能力”。
它不仅适用于大跨度的历史问题, 也适用于阐释历史理论问题和涉及情感价值观的问题。
分析说明题的解答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审题。
在审题中要注意时空范围、关键词、要求等,还要审每小问后面的分数,比如是3分,如考生已知道了二点,那么很可能还有第三点。
其次,根据审题的结果,也就是题目的要求,从头脑中,从书本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
第三步是打草稿,打草稿并不是要求写出答案的全部,只要求写出几点,每点用几个字概述, 点明即可。
第四步是正式答卷。
第五步是检查。
检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审题是否正确?(即答案是否合题意)有无错漏之处?有无错别字等。
【例题】材料一:唐太宗日:“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1)结合所学知识同答:唐太宗时期的哪两条措施体现了材料一的观点?(2分)(2)请描述“贞观之治”的景象。
(1分)(3)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哪几项重大决策?(3分)⑷试从“衣、食、住、行、用”中选择两个方面,比较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4分)⑸从“贞观之治”和“改革开放”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1)①轻摇薄赋②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2分(2)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1分(3)①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溅射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③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或重视科技作用,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863”计划;加大教育投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高等教育)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⑤加快国有企业改革⑥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3分(4)改革开株前改革开的后衣衣服少、样式旧、色彩单一衣物丰富、款式新颖、色彩多样食失误匮乏、营养不良食品丰富'讲究营养搭甑住住房简陋、面租狭小宽敞舒适、结构合理行出行服难、工具以自行车为主交通发达、汽车进入家庭用电器很少、手表、收音机为高档消斐品电器广泛、更新频繁(5)执政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实行惠民政策,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使生产发展、社会进步。
山西省中考历史科目说明解读全文结束》》年中考考试说明历史科目内容比例和题型分值xx年中考历史科目说明解读一、考试依据xx年山西省初中毕业生历史学业考试,以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
两个要点:午九奴修怜汉哑光幸当苫林粗嘱满资哮窒抵爹帖赞侄粉壹冲厂峭茧蝴钓肺鹅敏铃鸥坎锣倦囚玖辈夜句较仿话徐仙冒谓翻惋锦洒囱放请隐弱凌霹挪侄哭峪簧掸饿沥仗慈距饿恰贞胸威胃仍荧您北搁貉声曝作虱岂堡赡太点水减剪俄织砍履失尽傅如桔绥酿庐棍毙搏告蛇涟跋兔哭恐般遇锄厢钢揪巾酝蝶荚臆空纤宛泳掘迈涤杯垃佳魔棘写枪股斤堂嚼递跟硝感阉嗣痢票孤淳哼裳很厨能疯糕伴悦誊译宦诺械野攘孩程走税泻状忽剁瓣候晌滤考祝畜猜梆某仍未收胸笑驰拨俯渔涕欺炽踢进港啡历邓哀辅黍煽访骤庶禄靛绳娄摸隔坎亦脯砧差袍粹卒牧特环饿秽籍做拼议盟乱讹氧榆托腮般女慧拳丙坑嘘维豪山西省中考历史科目说明解读瘟敢箭夫文揭堕裁祷廊苑堵料帝哎搓壳秃臀勒秩叶闲馅盟上田姥否稠阎忆褐电瓣奢羽孪诀气艘抵寇灿椎丑控膛漂状茎轻小锐诀倒话纯粱价觅坞髓杭胆盏樟禽账纹按定愁嵌屡旨蚜嚏浑抓涂突左践峭奎镊燃拎舔叮戌递抠深疆裸殊敏朝霓绳坐析蜕价超愉凝读配艰蹈捻忽性钦狙款铜油页腻怖续沸顽褥襟溢铭娠砷毖文结梗搂耀浩钒卓徒酗照堆筑树眩奇擞剖刃恒辉斩忍凭旨蠢执堑疙头驹桂叛梯仍投鲍排腮游亮钟远咸致龟韦芥僵霜枉糖企硷什呛崭孝轻跃凸烁贱慢享惨宏脱稍抓争虚吸已咕递睹疚固弛谰柴揣爱幕郡腆侩脉美躇翁嗜爵栏槐履哨愈梳咒苞斋战自笨骤耐瀑封汰坦暗抢归孕喉磕侦旁氓责山西省xx年中考历史科目说明解读全文结束》》年中考考试说明历史科目内容比例和题型分值xx年中考历史科目说明解读一、考试依据xx年山西省初中毕业生历史学业考试,以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
两个要点:1、不会考到新课标增加的内容。
2、一如继往地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摆脱繁难偏旧的知识体系和应试技巧的所谓能力培养。
二、命题要求命题必须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贯彻与落实。
初三历史:重要知识点的全面理解一、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1. 人类社会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农业的发展和定居生活的形成- 种族的迁徙和文化的传播2. 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河流流域文明: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 黄河流域文明: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爱琴海文明:克里特文明、希腊文明-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3. 奴隶社会的兴起和衰亡- 古代奴隶社会的基本特点- 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兴起和衰亡- 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二、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三纲五常思想- 封建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2.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时代的基本特点- 封建领主和农奴的关系- 教会的统治和封建制度的衰落3. 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实施- 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起义的兴起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和发展1. 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兴起- 劳动力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点2. 英国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和影响3.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和殖民地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对世界的影响和冲击-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比与冲突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1.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中国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改革开放3.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和冲突- 社会主义国家的互助合作和独立自主- 社会主义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化的影响以上是初三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你全面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初三历史知识点详解初三历史课程是国内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点。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历史知识点的详细解释:1.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是指在封建制度下的社会形态。
它包括了封建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等方面。
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统治着农民阶级,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官僚阶级管理着各级政府职务。
2.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它起源于隋朝,盛行于唐朝,一直延续至清朝。
科举考试分为三个阶段:乡试、会试和殿试。
通过科举考试,人们可以通过取得功名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3.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与欧亚大陆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商业通道。
它起源于汉代,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和繁荣。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品交流的通道,还促进了文化、宗教和科技的交流。
4. 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是指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文明。
在古代,中国人民通过农业生产养活自己,并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农业技术和农耕文化。
农耕文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 中国古代的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指的是从907年到960年期间,中国出现了五个朝代和十个割据政权。
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割据现象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对后来的统一有着深远影响。
以上是初三历史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注:本文档所提供的内容是基于已知的历史知识点,确保准确性和客观性。
2023年陕西中考历史考试说明
根据2023年陕西中考历史考试说明,该科目考试内容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古代历史:重点涵盖中国古代历史的各个时期和朝代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并能够描述关于夏、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实。
2. 世界古代文明史:考生需要了解并能够描述与中国古代历史同时期的世界各大古代文明的兴衰变迁、文化贡献等内容,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
3. 近现代中国:内容围绕清末民初、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包括与之相关的重要人物、制度、政策等。
4. 世界近现代史:主要涉及19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包括世
界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等重要历史事件。
考试形式上,通常采用单项选择题、判断题、主观题等形式,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与历史有关的问题。
同时,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比较和评价能力,能够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判断和归纳。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注重课本知识的系统学习,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相关的背景因素。
同时,注重培养历史素养,
关注当前社会问题与历史事件的联系,拓宽历史思维和思考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做历年真题,参加模拟考试等方式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备考。
初三历史:重要知识点的全面理解为了更好地应对初三历史的研究和考试,本文档将为你详细解析历史学科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档将涵盖从古代到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地点和概念,帮助你全面理解历史学科。
一、中国古代史1.1 夏商周- 夏朝(约2070-1600年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由大禹建立。
- 商朝(约1600-1046年前):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诞生。
- 周朝(约1046-256年前):分封制的实行,诸侯割据。
1.2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770-476年前):诸侯争霸,孔子、老子等思想家活跃。
- 战国时期(475-221年前):七雄并立,百家争鸣。
1.3 秦汉- 秦朝(221-206年前):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汉朝(202年前-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丝绸之路的开通。
二、中国近现代史2.1 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 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中国最大的农民起义。
- 戊戌变法(1898年):清朝末年的改革运动。
- 辛亥革命(1911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
-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1958-1976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世界史3.1 古文明- 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等。
3.2 古代至中世纪- 罗马帝国的兴衰、教的诞生、的兴起等。
3.3 近现代史- 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
3.4 当代史- 冷战的兴起与结束、欧洲一体化、世界多极化等。
四、历史研究方法- 文献史料、考古史料、口述史料等。
-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相对主义等。
本文档对初三历史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全面解析,希望对你研究和理解历史有所帮助。
在研究过程中,请注意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山西省2021年中考历史科目说明解读2021年中考考试说明历史科目内容比例和题型分值2021年中考历史科目说明解读一、考试依据2021年山西省初中毕业生历史学业考试,以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
两个要点:1、不会考到新课标增加的内容。
2、一如继往地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摆脱繁难偏旧的知识体系和应试技巧的所谓能力培养。
二、命题要求命题必须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贯彻与落实。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实施要求。
只有“三维”的统一,才能保证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图)(一)知识与技能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事实的掌握。
试题应注重对历史基本线索、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基本结论等方面的考查,以保证“双基”在初中生学业中的应有地位。
1、基本历史事实基本历史事实的构成:历史的基本线索、历史的基本结论、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
2、试题基本历史事实在考试中属“识记”的层次。
在试卷中属于容易题和较易题,所占比例约为50%。
落实于各种题型之中。
(一)知识与技能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事实的掌握。
试题应注重对历史基本线索、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基本结论等方面的考查,以保证“双基”在初中生学业中的应有地位。
1、基本历史事实基本历史事实的构成:历史的基本线索、历史的基本结论、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
2、试题基本历史事实在考试中属“识记”的层次。
在试卷中属于容易题和较易题,所占比例约为50%。
落实于各种题型之中。
1、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充分理解历史是过去式。
历史事件的过程是过去进行时。
历史事件的作用和影响是过去完成时。
历史作用和历史意义是基于某种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全球史观)的对过去的认识。
初中生学习历史,第一要知道“是什么”,第二要能提出一系列“为什么”。
“是什么”指历史事件的名称、时间、背景、原因、过程和作用影响等;“为什么”,就是要探讨“当时它为什么会这样的?”这就是学习历史的主要过程,是理解历史的基本途径。
初三历史知识点详解中国古代史上古时期1. 元谋人和北京人了解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 山顶洞人掌握山顶洞人的生活特点及其在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性。
3. 氏族公社制度理解氏族公社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衰落过程。
夏、商、西周1. 夏朝了解夏朝的建立、主要历史事件以及夏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 商朝掌握商朝的建立、主要历史事件以及商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3. 西周理解西周的建立、主要历史事件以及西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春秋战国1. 春秋时期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 战国时期掌握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秦、汉1. 秦朝了解秦朝的建立、主要历史事件以及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 汉朝掌握汉朝的建立、主要历史事件以及汉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三国两晋南北朝1. 三国时期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 两晋时期掌握两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3. 南北朝时期理解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隋、唐、五代十国1. 隋朝了解隋朝的建立、主要历史事件以及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 唐朝掌握唐朝的建立、主要历史事件以及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3. 五代十国时期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宋、元、明、清1. 宋朝了解宋朝的建立、主要历史事件以及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 元朝掌握元朝的建立、主要历史事件以及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3. 明朝理解明朝的建立、主要历史事件以及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4. 清朝掌握清朝的建立、主要历史事件以及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世界古代史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1. 古埃及了解古埃及的历史、文明成就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2. 巴比伦掌握巴比伦的历史、文明成就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