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常见成语的含义
- 格式:docx
- 大小:34.51 KB
- 文档页数:12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容易褒贬用错的成语(一)褒错用贬[拭目以待] 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神机妙算] 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名不虚传] 指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凤毛麟角] 比喻稀少而珍贵的人或事物。
[洋洋大观] 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沁人心脾] 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别有天地] 形容风景等引人入胜。
[别出机杼] 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不落俗套,有所创新。
[有口无心] 嘴上爱说,心里不存什么。
多指话虽不好听,却并无恶意。
[惨淡经营] 指苦费心力经营。
[来日方长] 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二)贬错用褒[满城风雨] 比喻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无所不为] 指什么坏事都干。
[长此以往] 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
[趋之若鹜] 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
[半斤八两] 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等量齐观] 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改头换面] 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
[明目张胆] 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明哲保身] 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忘乎所以] 指因过度兴奋或得意而忘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高谈阔论] 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始作俑者] 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好高骛远] 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巧舌如簧]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如丧考妣] 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形容非常伤心和着急。
1/ 2。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
[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美轮美奂] 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相敬如宾] 现多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破镜重圆] 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
[琴瑟和谐] 比喻夫妇感情非常好。
[举案齐眉] 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青梅竹马] 现多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
[筚路蓝缕] 形容创业的艰苦。
[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用于遭受不好的东西。
[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极多。
[耳提面命] 形容恳切地教导。
[三令五申] 再三地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络绎不绝] 形容人马、车船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挥洒自如] 形容书写作画运笔自如,挥舞刀剑、运用工具得心应手,不受拘束。
也用来形容写文章流畅洒脱。
[不可磨灭] 指功业、事迹或道理永远不会消失。
[人老珠黄] 指妇女年老失去青春容颜,像珠子年代久了会变黄,不如新珠子值钱一样。
[日理万机] 每天处理大量要务,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
[巧夺天工] 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崭露头角] 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
1/ 1。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隋燕一、考点阐释“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近年来,成语(熟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是高考中的必考题。
成语(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
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
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熟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熟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
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二考向预测:(一)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于客观题的逐年减少,有可能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把这一考点和修改病句的考点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在第二卷出现,这些都使这一考点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二)选取的测试熟语不避熟就生,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广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三考试形式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选B项。
B项书写全部正确。
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吹毛求疵)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
(沆瀣一气)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高考语文1000个常用词语(熟语)解释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
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
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
溺:沉溺,陷入。
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
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
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
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11.【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
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2.【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
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1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17.【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18.【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19.【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范文一:作文题目: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你好,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在写作时,我们常常会用到成语、谚语等熟语,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不仅无法达到写作的效果,还会犯下很多低级错误,所以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如何正确使用熟语。
首先,我们要理解熟语的含义。
熟语是经过长期使用并被许多人广泛接受、启用的特定词语或表达方式,其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口头禅等。
我们在使用时不仅要明确它的含义,还要了解它的来源和使用情景。
只有这样,在文章中才能恰到好处的运用,起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们要避免滥用熟语。
熟语确实可以让文章更加文雅,但是用太多熟语会显得矫情和刻意,请理性使用,让它们成为文章点缀,而不是成为文章的主旨。
此外,我们要注意不要误用熟语,如果不确定其含义,千万不要随意使用,以免出现错误。
再次,我们要注意熟语的用法。
熟语的语境很重要,同样的熟语在不同语境下可能含义不同。
在使用时我们要注意语境,把握好熟语的使用时机,不要盲目套用,以免出现“小题大做”、“画蛇添足”的错误。
最后,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可以多进行积累和总结。
积累不仅包括阅读和听取他人的实践经验,还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和反思来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积累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区分专业用语和文化用语,所以一定要准确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出自己写作中经常使用的熟语,然后尝试换一种表述方式,拓展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熟语真正为我们所用,更好的促进作文的成就。
总之,正确使用熟语的重要性无需赘言,所以我们应该在写作中积极运用并坚持不懈地学习,逐渐掌握其使用技巧,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要点分析:本文是围绕如何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展开一系列的写作思考,文章主线明晰。
文章首先定义了熟语的含义,然后作出了正确使用熟语的三个方面的建议,分别是理解熟语的含义、避免滥用和注意熟语的用法。
最后提出了如何积累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使用和掌握熟语的能力。
专题三: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考纲解读《考试大纲》对本部分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所谓正确使用,是所用熟语的含义,适用范围,语义的轻重,感情色彩及语体色彩等都要与句子所表达的意思相协调。
2、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等。
二、熟语使用不当类型详解(以成语为例)(一)对象使用不当(认清对象,不可张冠李戴)成语均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有的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的只适用于特定的物,有着特定的“方向性”。
例句: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我总会把眼神转向他,一种非常温柔期待的眼神。
我的问题不难,又在提问时加了许多的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呼之欲出:形容画面非常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也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刻画的十分生动,对象为文学、绘画,不能说答案)常见的易用错对象的成语:敝帚自珍汗牛充栋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举案齐眉巧夺天工豆蔻年华车水马龙万人空巷(二)望文生义(掌握含义,不可主观臆断)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有些成语有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两个意思,但是在语言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它的本义消失,只保留的引申义(比喻义)。
例句: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唱歌等像飘着的云和流着的水的那样自然)例句: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育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耳提面命:应指贴着或附着耳朵叮嘱他,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
多形容长辈的教导热心恳切。
)常见的望文生义的成语:1、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这里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2、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案恰当采用词语(包含熟语)教案备考目标1、熟悉成语辨析题的命题特点;2、熟悉成语辨析的四个方面。
自主复习一、成语略解: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浓缩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堪称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成语二、考纲解读1.过去怎么托福(命题特点)(1)成语题属容易题。
中华成语虽多,但考查立足于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不考冷、偏、怪的成语。
(2)语料源自生活,生动生动。
(3)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大家辨析句中的成语是否使用恰当。
);(4)近义成语辨析(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近义成语的使用)2.将会怎么考:极可能将稳步考查近义成语辨析(1)考查重点明确。
一是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二是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不合逻辑等方面。
(2)英语试题熟语通常就是常用且极易误易搭的。
尤其注重三分不清(分不清词义、分不清对象、分不清色彩)、三相左(相左语境、不合逻辑、相左习惯)。
三、同学们存有的问题1.积累的量不够大,存在盲区2.累积时未构成体系,似是而非不坚实3.难受到报刊、电视等媒体成语误解的影响4、语境意识比较,对所记成语无法有效率应用领域。
四:如何备考复习:1、积累是前提,是根本。
秉持记常用、常用、常错的成语。
必须多要素相结合而存有侧重于。
即为意义、色彩、对象、配搭等兼具,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于,注重极易引致误解的因素。
不容死记,必须融合语境鼓腮。
必须在认知中,在运用中鼓腮,并及时地把它们使用作文中。
近义成语。
1.M18x记忆;2.不但必须记确切各自的意思,还要认知彼此的差别。
累积的四大途径:随时记忆,积少成多追本溯源,介绍原文合理M18x,举一反三课外训练,稳固全面落实2、把握语境是关键。
知道了成语的意义,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于把握语境。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常见成语的含义
A
[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
哀鸿,哀鸣的大雁。
[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做不到。
[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安之若素] (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B
[白驹过隙]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业的艰苦。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也作荜路蓝缕。
[便宜行事]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
也说便宜从事。
[别无长物] 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
也说不亢不卑。
[不即不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
[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经,正常。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胫,小腿。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刊,古代指削除错字,不刊指不可更改。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不郎不秀] 不像郎也不像秀,形容不成材或没有出息(元明时代官僚、贵族的子弟称“秀”,平民的子弟称“郎”)。
[不落窠臼]指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
[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
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