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找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5
三年级找规律填数字引言在数学学习中,找规律填数字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找规律来填写数字能够帮助孩子发现数字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进行推理和预测。
本文将介绍三年级数学找规律填数字的方法和常见题型,帮助孩子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一、找规律填数字的方法找规律填数字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比较、数列分析和数形结合三个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几种方法。
1. 观察比较法观察比较法是最基本的找规律填数字的方法。
通过观察数列中数字的变化规律,进而填写下一个数字。
常见的观察比较法包括: - 顺序增加:数列中的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递增,可以通过加法或乘法来找出规律。
- 顺序减少:数列中的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递减,可以通过减法或除法来找出规律。
- 奇数偶数交替:数列中的数字按照奇偶数交替出现,可以通过判断奇偶性来找出规律。
2. 数列分析法数列分析法是通过将数列中的数字进行拆解、分类、计算等操作,找到其中的规律。
常见的数列分析法包括: - 相邻数之差:观察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差值,判断差值是否有规律,进而填写下一个数字。
- 数字拆解:将数列中的数字进行拆解,例如将一个两位数拆成十位数和个位数,判断十位数和个位数之间是否有规律。
-数列分类:将数列中的数字按照某种规律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奇偶性、个位数、十位数等分类,观察每个分类中的数字是否有规律。
3. 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法是将数列中的数字与图形进行结合,找出数字和图形之间的关联规律。
常见的数形结合法包括: - 数字图形:观察数列中的数字表示的图形,判断图形之间的关系是否有规律,进而填写下一个数字。
- 图形模式:观察数列中图形排列的模式,例如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判断模式是否有规律。
二、常见的三年级找规律填数字题型三年级的找规律填数字题型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题型,并提供解题思路。
1. 顺序增加或减少题型这种题型要求根据数列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填写下一个数字。
三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的教学反思1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找规律》一课的延伸,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图形排列规律复杂一些,呈现出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目标一是: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形的排列规律,目标一基本达成,大部分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形的排列规律,但还有一少部分学生不能用语言说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目标二是:能找出生活中循环排列的规律图形。
这一目标达成效果不好,由于时间问题,只让学生欣赏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没有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有规律的的图形。
首先,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排图形,发现第一排图形比较容易记住,因为第一排图形有规律,让学生复习旧知,发现规律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讲解新授课时,我通过让学生先观察聪聪家的墙面设计,先让学生找到墙面上都有什么颜色,什么图形,刚开始学生只说出了图形的形状,而没有说出颜色,后来,我就提醒同学们说。
要说出生么颜色的图形,这时同学们能够说完整。
然后让学生观察墙面上的`图形排列有什么规律时,我直接让学生四个人一个小组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深入到学生的小组,问学生找到了那些规律,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到斜着看的规律,这是我及时提醒了他们,让他们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样的规律。
在老师的提醒下,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到横着看和竖着看的规律,但是在小组进行汇报的时候,我发现学生用语言描述起来不较困难,让学生说的较少,针对循环规律应让学生多说。
讲完墙面的规律之后,只是我应该总结出循环规律的概念,但由于课堂上比较紧张,这一点教师应该总结出循环规律的概念,结果放到了学生说出地面颜色的规律后面一块总结了。
在设计练习时,第一题和第三题学生比较感兴趣,效果也比较好。
但是到第二个练习时,大部分学不能找到第四组图形该画什么,因为这一题是把最后面一个图形放在了移到了最前面,而前面在讲解墙面和地面的规律时,让学生倒着看,会发现也是把最后面一个移到了前面,如果在讲墙面和地面时给学生指出来,对于第二个练习就没有难度了。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运用数学语言描述规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知识点:(1)认识图形排列的规律。
(2)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规律。
2.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发现和总结图形排列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自主探究:(1)让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图形排列的规律。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总结规律。
3. 小组合作:(1)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课堂讲解:(1)讲解图形排列的规律,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
(2)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巩固:(1)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及时反馈,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作业布置1. 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排列,发现并描述其中的规律。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调整教学策略。
3.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辅导计划。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2. 练习反馈评估:通过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抽象的方式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此外,学生可能对规律的表述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并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抽象的方式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3.巩固练习: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4.课堂小结:学生总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课后作业: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图片为主,配以关键的文字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规律。
三年级数学上找规律填图形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第三讲找规律填图形宇宙中,很多现象的后面都是规律,科学就是寻找、发现规律。
找规律,需要观察和推理。
填图形,可以培养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填图形,应从图形的个数、形状、性质入手。
【例1】观察图1-1,并按规律填出空白处的字母。
图1-1随堂练习1观察图1-2,并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在(3)中填入适当的图形。
图1-2【例2】仔细观察图1-3,并按照它的变化规律,在“”处填上适当的图。
随堂练习2在图1-5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例3】观察图1-6,并按照变化规律在“”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随堂练习3观察图1-8,按照变化规律在“”处填上合适的图形图1-8【例4】观察图1-9,并按照变化规律在“”处填上合适的图形随堂练习4龚老师给晶晶带来了三个同样的正方体,每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都按同样的规律画着“猴”、“猫”、“虎”、“兔”、“狗”、“鸡”六种动物。
龚老师让晶晶收起正方体,然后再一张纸上画了三个正方体的示意图(图1-11)。
请根据这个图说出“猴”、“狗”对面画的动物。
图1-11【例5】按照图1-12的排列规律,第23个图形是什么小动物?随堂练习5黑棋子和白棋子排成一列,如图所示,问:第99个棋子是什么颜色这99个棋子中,有多少个白棋子练习题1.观察下图,在(4)中填上合适的图形。
2.观察下面的图形,并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3.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4.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图上红、黄、绿、蓝、黑五种颜色,其中有两个面涂了相同的颜色。
下图是这个正方体的三种方法,从图中能够看到三个面所涂的颜色。
问:哪种颜色涂了两个面?5.按照下图的排列规律,第27个图形是什么动物?6.观察下图,按照(1)和(2)的变化规律,根据(3),在(4)中填上适当的图形。
7.观察下图,在(4)中填出适当的图形。
8.观察下图,在(4)中填出适当的图形。
小学三年级数学练习题找规律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而找规律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中,通过练习题找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本文将以小学三年级数学练习题为例,介绍找规律的方法和步骤。
1. 小学三年级数学练习题的特点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练习题涵盖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础运算,题目相对简单,但仍然存在一定难度。
这些练习题通常蕴含了一定的规律,通过找到这些规律,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解答问题。
2. 找规律的方法和步骤(1)观察题目中的数字在解决练习题时,首先要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数字。
注意数字之间的变化规律,例如是否呈等差或等比数列,是否存在特定的倍数关系等。
(2)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数字的观察,我们可以思考数字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是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等。
通过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到题目中的规律。
(3)验证规律的正确性在找到可能的规律后,我们需要通过验证来确认规律的正确性。
可以通过计算、推理、举例等方法来验证规律是否适用于所有的数字。
(4)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找到规律之后,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其他类似的问题中。
通过应用规律,可以更加快速地解决数学练习题。
3.案例分析现在我们通过两个案例来演示如何应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小学三年级数学练习题。
案例一:题目:16、18、20、22、?观察数字之间的变化,可以发现每个数字相对于前一个数字增加了2。
因此,下一个数字应为24。
案例二:题目:4、8、12、16、?观察数字之间的变化,可以发现每个数字相对于前一个数字增加了4。
因此,下一个数字应为20。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找规律的方法,可以迅速找到数学练习题中的规律,并解决问题。
4. 总结通过练习题找规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中,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练习题。
通过观察数字、寻找数字关系、验证规律的正确性以及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加灵活和准确地运用数学知识。
知识要点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如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
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
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三、精讲精练例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1)4,7,10,13,( ),…(2)84,72,60,( ),( );(3)2,6,18,( ),( ),…(4)625,125,25,( ),( );(5)1,4,9,16,( ),…解:通过对已知的几个数的前后两项的观察、分析,可发现(1)的规律是:前项+3=后项。
所以应填16。
(2)的规律是:前项-12=后项。
所以应填48,36。
(3)的规律是:前项×3=后项。
所以应填54,162。
(4)的规律是:前项÷5=后项。
所以应填5,1。
(5)的规律是:数列各项依次为1=1×1, 4=2×2, 9=3×3, 16=4×4,所以应填5×5=25。
练习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2)1,2,4,7,11,(),()(3)2,6,18,54,(),()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2,4,6,8,10,(),()(2)1,2,5,10,17,(),()(3)2,8,32,128,(),()(4)1,5,25,125,(),()(5)12,1,10,1,8,1,(),()【例题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2)21,4,18,5,15,6,(),()练习2:按规律填数。
(1)2,1,4,1,6,1,(),()(2)3,2,9,2,27,2,(),()(3)18,3,15,4,12,5,(),()(4)1,15,3,13,5,11,(),()(5)1,2,5,14,(),()【例题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以下是一些三年级数学规律题的例子:
1. 找规律填数:
(1) 4,7,10,13,( ),()
(2) 84,72,60,( ),( )
(3) 2,6,18,( ),( )
(4) 625,125,25,( ),( )
(5) 1,2,4,8,16,(),()
(6) 1,3,9,27,(),243
(7) 35,(),21,14,(),()
(8) 64,32,16,8,(),2
对于这种找规律填数的题目,你需要仔细观察给定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根据规律来填写缺失的数字。
2. 找规律画图:
(1) 15, 2, 12, 2, 9, 2,(),()
(3) 10,5,12,6,14,7,( ),( )
对于这种找规律画图的题目,你需要仔细观察给定的图形或者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根据规律来画出缺失的部分。
3. 找规律填算式:
例如:1=1=1
2=3=5
4=7=11
5=()+()=()+()+()+()+()
对于这种找规律填算式的题目,你需要仔细观察给定的算式或者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根据规律来填写缺失的算式或者数字。
【导语】芬芳袭⼈花枝俏,喜⽓盈门捷报到。
⼼花怒放看通知,梦想实现今⽇事,喜笑颜开忆往昔,勤学苦读最美丽。
在学习中学会复习,在运⽤中培养能⼒,在总结中不断提⾼。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三年级奥数从数表中找规律题及答案【三篇】》供您查阅。
【第⼀篇】 ⼀、在1,2两数之间,第⼀次写上3;第⼆次在1,3之间和3,2之间分别写上4,5,得到 1 4 3 5 2 。
以后每⼀次都在已写上的两个相邻数之间,再写上这两个相邻数之和。
这样的过程共重复了6次,那么所有数的和是多少? ⼆、先观察下⾯各算式,再按规律填数。
9×9+7=88 98×9+6=888 987×9+5=8888 98765×9+___=888888 __________×9+1=_____________ ⼀、解答:原来两数之和:1+2=3;操作⼀次:1+3+2=6=3+3;操作2次:1+4+3+5+2=15=3+3+9;操作3次:1+5+4+7+3+8+5+7+2=42=3+3+9+27;......规律是,操作n次,和为 ,所以,操作6次的和为 =1095。
⼆、解答:3;9876543,88888888【第⼆篇】有同样⼤⼩的红⽩⿊珠共96个,按先5个红的,再4个⽩的,再3个⿊的排列着,如图:◎◎◎◎◎○○○○●●●◎◎◎◎◎○○○○●●●◎◎…试问:⿊珠共的⼏个? 5+4+3=12,可以发现每隔12个珠⼦(5个红的4个⽩的3个⿊的)就重复⼀次,96÷12=8。
所以⼀共有8组⼀样的,每组有3个⿊的,所以共有⿊珠3×8=24个。
找规律常会出现循环,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重复出现的"⼀组"内容。
然后看总共出现多少个这样的组即可。
【第三篇】 “把1~9这九个数字填写在右图正⽅形的九个⽅格中,使得每⼀横⾏、每⼀竖列和每条对⾓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
解答:⾸先要弄清每⾏、每列以及每条对⾓线上三个数字之和是⼏。
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规律: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图形、数字、排列等简单的规律。
2. 寻找规律:学会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找出隐藏的规律。
3. 应用规律:将找规律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达隐藏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发现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规律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认识规律:教师展示一些图形、数字、排列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3. 寻找规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找出隐藏的规律。
4. 应用规律:教师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找规律的方法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5.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找规律的方法和步骤。
6.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教师给出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他们的回答是否准确。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于找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这些方法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能力。
3.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将找规律的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如科学、艺术等。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发现数学规律发现数学规律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学规律,会使用观察和推理的方法,寻找数学规律。
2、掌握找数学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1、认识数学规律,理解数学规律是我们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
2、掌握找数学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何找到数学规律,如何正确理解数学规律。
2、在找数学规律时应重视观察与推理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通过举例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寻找数学规律。
五、教学内容:本单元要学习发现数学规律,这是数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习发现数学规律,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我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本单元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这些知识,进而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从而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学习如何找数学规律。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些相关的活动,例如:花十几分钟在教室里,考虑教室里的桌子和椅子铁腰支撑分布的规律是什么;又比如让学生列出一些数字,然后让他们尝试推理一下这些数字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然后让他们记录下他们的推理过程,让他们理解推理方法的重要性。
2、掌握找数学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具体事物和现象、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提升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理解找数学规律的意义。
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数学规律和如何寻找数学规律,而且要让他们理解数学规律的本质是由于某种自然规律。
只有这么理解了数学规律背后的本质,才会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运用自然规律去做解题。
六、实施步骤:1、教师简单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操作和现象,让学生发现它们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2、通过举例演示和引导,让学生掌握观察、推理、归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出发,学习如何抽象、概括和总结。
4、教师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不断运用逻辑和归纳法,尝试寻找数字之间的规律,从而理解数学规律本质的含义。
找规律填数例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1)4,7,10,13,( ),()(2)84,72,60,( ),( );(3)2,6,18,( ),( );(4)625,125,25,( ),( );(5)1,2,4,8,16,(),()(6)1,3,9,27,(),243(7)35,(),21,14,(),()(8)64,32,16,8,(),2例2、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1)15, 2, 12, 2, 9, 2,(),()(2)21, 4,18, 5, 15,6,(),()(3)10,5,12,6,14,7,( ),( )(4)1,1,2,1,1,4,1,1,6,( ),( ),( )例3、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1)18,20,24,30,( ),();(2)11,12,14,18,26,( );(3)1,3,6,10,(),21,28,36,().(4)1,2,6,24,120,(),5040。
(5)252, 124,60,28,(),4。
(6)1, 4,9, 16,25, 36,()。
例4、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1)1, 2, 2, 4, 8, ( )(2)1, 3, 3, 9, ( )(3)2, 3, 5, 8, 13, ( ),( )(4)3,7,10,17,27,( );(5)1,2,2,4,8,32,( )。
例5、找规律,填入适当的数:(1)(2)例6、下面数列的每一项是由3个数构成的数组,它们依次是:(1,3,5),(2,6,10),(3,9,15)……问:第100个数组内3个数的和是多少?例7、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1)37037×3=111111(2)37037×6=222222(3)37037×9=333333(4)37037×( )=444444(5)37037×( )=666666(6)37037×( )=999999综合练习: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1)2,5,8,11,(),17,20。
孩子的成长需要您的关注!
请您签名:
义乌昂立启航学校(09秋)
三年级数学新思维内部讲义(5)
思维能力训练之找规律
重难点突破:
1、根据算式左右相等的关系,计算物体的个数或重量。
2、仔细观察图形,分析规律。
例题精选
例1:按规律填空
(1)8352、8364、8376、8388、( ) (2)790、760、730、700、( ) (3)64、32、16、8、( ) 例2:先找找规律,再看看括号里应该填什么 (1)192、170、150、132、( ) (2)2、5、14、41、( )
(3)0、1、1、2、3、5、8、( ) 例3: 认真观察各数的变化规律然后填空。
(1)2、3、4、6、4、9、( )、( ) (2)(1、4、10)、(2、8、20)、(3、12、30)……第9个数组是
学校: 班级: 姓名
( )。
热身演练
1、按规律填空
(1)5000、4994、4988、4982、( ) (2)198、297、396、495、( ) (3)3、4、7、11、18、( )
(4)1、5、3、10、5、15、7、( )、( )
2、根据下列各题中数的变化规律填空
3、观察下列各题中数的变化规律,然后填空
(1)(2,3)、(4,9)、(6,27)、( )、( ) (2)5、 18、 13 (3)5、 6、 8 9、( )、4 10、 24、 48 7、 25、 18 20、 36、( )
4、下面数列的每一项是由4个数组成的数组,它们依次是:(2,3,1,5)、 (4,6,2,10)、(6,9,3,15)……第20个数组内的四个数之和是多少?
5 45 25
9
7 56 49
8
3 18
6
9 81
7
满分起跑线
1、用4、9、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差是多少?
2、某饲养场有鸡、鸭、鹅共1678只,鸡和鸭共1480只,鹅比鸭少156只,鸡、鸭、鹅各是多少只?
3、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培优百分百
1、彬彬用一把20厘米长的尺子量课桌,量了3次还多5厘米,课桌长()分米()厘米,量电脑显示器的宽,量了一次还多15厘米,电脑显示器宽()分米()厘米。
2、(1)从重到轻排列
3千克3400克2500克2吨34000克
(2)从长到短排列
3000米900米1千米2000米44000分米
3、一本字典厚3厘米,一本童话书厚20毫米,书架宽6分米,如果把这样的10本字典和10本童话书,放在同一层书架上,放得下吗?
4、小兰买了一条裤子,付给营业员200元,找回36元,问小兰买这条裤子需要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