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计算差量法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9
化学的差量法(精选5篇)化学的差量法范文第1篇差量法是依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差、体积差或物质的量差与反应物和产物的量成正比列关系进行计算的一种解题方法.解题的关键是要捉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利用这种方法解答化学中的一些问题,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利用质量差求解化学问题利用质量求解问题是化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同学应当把握的有效方法.我们在讲课与解题中都应注意这一问题的求解.现在我们举例说明.例1在1 L 2 mol/L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肯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加添了13.2 g,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情形)我们可以看到,利用物质的量解题无论从方法上还是计算量上都是很好的一种选择.因而,在解题过程中应当注意相关方法的使用.三、依据体积差求解题目相关问题有关气体问题的求解很多时候需要肯定技巧,由于气的与固体和液体的性质有所不同.在求解气体问题时,在已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体积差求解.例5将12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 g,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解本题涉及的反应是CO+CuOCO2+Cu 由于“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所以一氧化碳全部参加反应.气体总质量加添是由于一氧化碳变成了二氧化碳造成的,所以依据化学的差量法范文第2篇【关键词】差量法化学方程式化学计算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反应质量分数计算题在九班级化学学习中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在化学反应中往往存在着物质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的变化,同时也存在着质量上的变化,这样的化学计算在同学的解题中是一个难点,然而,当我们为同学悉心讲解差量法后,这样的题目也会迎刃而解。
差量法就是利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差值解题。
一、在气体中的应用例.将12克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㈠、差量法:例: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Fe+H2SO4(稀)=FeSO4+H2↑△m(溶液质量增加)56 2 56-2=5410x 55.4g-50g=5.4g可求出x=56% 答:此铁的纯度为56%。
【习题】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 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B AlC Ba(OH)2D Na2CO3㈡、关系法: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
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
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已知的量和明确要求的量,找出它们的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
1、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本题涉及三个化学反应:Zn+H2SO4(稀)=ZnSO4+H2↑ 2KClO3 =2KCl+3O2↑ 2H2+O2 =2H2O可以用三个化学方程式中的微粒关系,找出它们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式:2KClO3~3O2~6H2~6Zn即KClO3~3Zn设需用锌的质量为x,根据上述关系式,KClO3~ 3Zn122.5 3×6512.25g xx==19.5g2、一定期质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钠、镁、铝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
初中化学差量法差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它通过比较待测物与标准溶液之间的差异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差量法在实验室中广泛应用于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中,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的特点。
差量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来实现定量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作为参照物,然后将待测物与标准溶液进行一系列的反应,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
通过测量差异的大小,我们可以计算出待测物的含量。
实施差量法的步骤如下:1. 准备标准溶液:选择一个已知浓度的溶液作为标准溶液。
可以使用理论计算得出的溶液浓度,或者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
确保标准溶液的浓度准确可靠。
2. 反应生成差异物:将待测物与标准溶液进行反应,生成具有差异的物质。
反应的条件和反应方程需要提前确定,并且要保证反应的完全性和选择性。
3. 观察差异: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我们可以发现待测物与标准溶液之间的差异。
常见的观察方法包括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气体释放等。
4. 计算含量:根据差异的大小和已知标准溶液的浓度,我们可以计算出待测物的含量。
这一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差量法在化学实验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测定溶液中的各种物质,如离子、有机物、无机物等。
差量法不仅在化学分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还可以用于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的监测。
总之,差量法是一种简便、准确可靠的化学分析方法。
通过比较待测物与标准溶液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在实施差量法时,需要注意准备标准溶液、确定反应条件和观察差异,最后根据差异的大小计算出待测物的含量。
差量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各种化学分析和质量控制中。
差量法之一差量法计算,就是利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求解,其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一、差量法解题的原理设反应:A+B=C质量差a c a-c(或c-a)x y x-y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根据质量差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二、差量法解题的步骤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三、事例1.质量减少的计算〔例1〕把6.1g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当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钾有多少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加热后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质量(W混-W剩=W 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解答〕设混合物中有质量为xKClO3答:略。
2.质量增加的计算〔例2〕把质量为10g的铁片放在50g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洗净、干燥、称重,铁片的质量增加到10.6g,问析出多少克铜?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分析〕在该反应中,单质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使铁片质量减少,而铜离子被置换出来附着在铁片上。
理论上每56g铁参加反应后应能置换出64g铜、铁片净增加质量为64-56=8g。
现在铁片增重10.6-10=0.6g并非是析出铜的质量,而是析出铜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差。
按此差量即可简便进行计算。
〔解答〕设有质量为x铜析出,有质量为yCuSO4参加反应差量法之二差量法是利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反应物的混合物或溶液)和生成(包括生成物的混合物或溶液)从始态到终态的差值,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这个差值(量)和反应过程中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
但是,在一个反应中可能找到多个化学量的差值,用这个方法时应仔细分析题意,选择有关的化学量的差值,运算会十分简捷。
差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差量法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的一种简捷而快速的解题方法。
利用差量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求差量与某些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差量做为解题的突破口。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一、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1、将质量为8g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8.4g,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2、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将一根50g的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并收集到0.02g气体。
由此推算CuO粉末的质量为( )A、1.92gB、2.4gC、6.4gD、8g二、金属与酸发生反应,根据差量求天平平衡问题。
1、在天平两托盘行分别放置盛有等质量且足量稀盐酸的烧杯,调至天平平衡。
现往左盘烧杯中加入2.8 g 铁,问向右盘烧杯中加入多少克碳酸钙才能天平平衡?2、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 B.Al C. Ba(OH)2 D.Na2CO3三、根据溶液差量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100g稀盐酸与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114g,求原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2、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
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四、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求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
1、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2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2、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3、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4、给45克Cu和CuO的混合物通入一会H2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5、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6、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7、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九年级化学差量法一、差量法的概念。
1.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2. 这种方法可以简化化学计算过程,尤其是在处理涉及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或体积有变化的问题时非常有效。
二、差量法的解题步骤。
1. 分析反应。
-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明确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数关系。
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H_2+CuO{}Cu + H_2O,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1:1。
2. 确定差量。
- 找出反应前后可以用来计算的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体积差等。
比如在上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如果知道反应前固体(CuO)的质量和反应后固体(Cu)的质量,那么固体质量差就是m(CuO)-m(Cu)。
3. 建立比例关系。
-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差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列比例式。
例如,对于反应A + B = C+D,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_A,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_B,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_C,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_D,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Δ m。
如果a克A与b克B反应,生成c克C和d克D,且Δ m = m_前-m_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有frac{M_A}{a}=frac{M_B}{b}=frac{M_C}{c}=frac{M_D}{d}=(Δ m)/(实际差量)。
4. 求解。
- 通过比例式求解未知量。
三、差量法的应用实例。
1. 固体质量差量法。
- 例:将10克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7克,求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 解:- 写出化学方程式:CaCO_3{高温}CaO + CO_2↑。
- 反应前固体为CaCO_3,反应后固体为CaO,固体质量差Δ m =m(CaCO_3)-m(CaO)。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克。
-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100份质量的CaCO_3反应会生成56份质量的CaO,质量差为100 - 56=44份。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化学中,差量法又叫重量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计算方法,它主要是利用量等式中连接各量之间关系来计算,可以用来计算溶液中各成分的重量或摩尔质量等。
一、概念解释差量法是利用各量之间的关系,计算某个量的方法,可以划分为定量法和变量法。
1.定量法:定量法是指在量等式中,有一个变量的量已知,从而计算出另一个变量的量。
例如,在溶液中,有若干g氯化钠,我们想要知道多少ml溶液中有多少百分比的氯化钠,则我们可以用定量法来计算。
2.变量法:变量法是指在量等式中,除了一个量已知外,另一个也已知,从而求取第三个量的值,是一种典型的差量法。
二、操作步骤1.按量等式:计算量等式中的变量量需要先确定量的等式中的量,从而确定变量的等式形式,如下:a)计算摩尔质量:“摩尔质量M=重量g/摩尔数n”b)计算重量:“重量g=摩尔质量M*摩尔数n”c)计算摩尔数:“摩尔数n=重量g/摩尔质量M”2.确定计算量:在计算差量法时,要确定出计算量,即那个量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例如:在计算某溶液中的摩尔质量是,必须先知道其重量,再用重量/摩尔数的式子计算出来的,所以重量就是可以计算出来的量。
3.计算变量量:在确定出计算量后,我们就可以按照量等式的形式进行计算,从而计算出变量量的值。
4.实验:在计算某溶液中的摩尔质量,首先要将某溶液加入容量瓶中,然后用称量秤加入溶液,重量乘以百分比,然后将重量乘以摩尔质量计算出摩尔质量。
在量等式中按照:“摩尔质量M=重量g/摩尔数n”的形式,计算出重量,然后乘以摩尔数,就可以计算出摩尔质量。
三、差量法的应用差量法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精准地计算出我们需要的量。
在日常生活中,差量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某溶液中各成分的重量或者摩尔质量等,也可以计算其他各种物质的量。
四、总结差量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计算方法,可以用来计算溶液中各成分的重量或摩尔质量等,并且它还可以用来计算其他各种物质的量,是我们实验时的重要工具之一。
化学解题方法专题·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值”。
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
该差值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有关量成正比。
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
用差量法进行化学计算的优点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1. 原理:对于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涉及到各物质的数量间,一般都有一定的关系.如任取两种物质的物理量,分别为x,y. 当x 值增大或减小时,y 也成比例地变化.且x 与y 的差值也呈相应变化.数学表达式为:21x x =21y y =2211y x y x --2. 注意: ① x 、y 可表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因而差量可指质量之差(△m)物质的量之差(△n)或气体体积之差(△V)等.② 分清“差量”是增还是减.在较复杂的情况,存在多个反应,可能差量的增减方向并不一致,这就要取其代数和.若方向相同,则总差量等于各个分差量之和.③ 正确分析形成差量的原因,找出对应的根据方程式得出的“理论差量”是差量法解题的关键.3. 优点:只与反应前后相应的差量有关,不必追究各成分在反应前和后具体的量.能更深刻地抓住本质,提高思维能力.例1.有NaCl 和KCl 的混合物25g ,溶于水形成溶液,加入1000g 7.14%的AgNO 3溶液,充分反应后滤出沉淀,再向混合物加入100g Cu 片,过一段时间取出(反应完全),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1.52g ,求原混合物中NaCl 和KCl 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解:设与Cu 反应的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xCu ~ 2AgNO 3 ~ 2Ag △m64 2mol 2×108 152xmol 1.52g解得:x=0.02moln(AgNO 3)=1000g×7.14%/170g/mol=0.42moln(NaCl)-n(KCl)=0.42mol-0.02moln(NaCl)×58.5-n(KCl)×74.5=25解得n(NaCl)=0.3moln(KCl)=0.1mol例2.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0.5L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一根50g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 并收集到224mL气体(标准状况)。
化学计算:差量思想差量法计算规则:遇到下列情形,可尝试用“差量法”解题:1、反应前后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时;2、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密度、物质的量、体积等发生变化差量法是建立在化学反应基础之上的,反应前后的量差与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直接相关。
在计算时,若能将反应前后单位统一、配合成套,只需将差量当成一种特殊的“生成物”即可。
3、气态烃(CxHy )在100℃及其以上温度完全燃烧时气体体积变化规律与氢原子个数有关。
若燃烧前后体积不变,即=0,y=4; 若燃烧前后体积增大,>0,y>4;若燃烧前后体积增大,<0,y<4;1、将a g Na2O2加入到93.8g 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为100g ,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4% B4.2% C8% D12%2、将a 升NH3通过灼热的装有铁触媒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 升(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b 升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 A a b -a 2 B b a -b C b a 2b - D ab a - 3、CO2和O2的混合气体多次通过有Na2O2的干燥管后,体积减小到原来的4/5(条件相同,同时测定),则原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体积比为()A 4:1B 3:2C 1:1D 2:34、25℃和101 kPa 时,乙烷、乙炔(C2H2)和丙烯(C3H6)组成的混合气体32ML 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总体积缩小了72ml ,则原混合气体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A 12.5% B25% C 50% D 75%5、为了检验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先将w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 123115384w w w - B 1213184w w w - C 123114273w w w - D 1231184115w w w - 6、将5.6 L CO2气体缓慢通过一定量的Na2O2固体后,得到3.36 L 气体(气体均在标准情况下测定),所得气体的质量为()A 3.8 gB 4.8 gC 5.4gD 6.6 g7、11.5 mL 某气态烃(碳氢化合物)与过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爆炸后,气体体积减少了34.5mL ,再用KOH 溶液吸收后,气体体积又减少了34.5mL (气体体积测定均在常温常压下)此烃的化学式为()A 甲烷(CH4)B 乙烯(C2H4)C 乙烷(C2H6)D 丙烷(C3H8)8、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 g ,加热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4.8g 。
九年级化学计算题差量法时间:2017.4.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值’’.该差值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有关量成正比。
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
用差量法进行化学计算的优点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例1、将12g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量为18g,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解: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加热CO+CuO====Cu+CO2 气体质量增加(差量)28 44 44-28=1612x g 18-12=6g_ 28 16_______ = _______12x g 6 gX=87.5%答: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87.5%例2、将44g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有过氧化钠得硬质玻管,发现导出得气体变为38.4g,有多少过氧化钠参加了反应?(提示:2Na2O2+CO2==2Na2CO3+O2)解:设参与反应的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
2Na2O2+2CO2======2Na2CO3+O2 △m156 88 32 88-32=56X 44-38.4=5.6g156 56________ == ________X 5.6gX=15.6 g答:有15.6g过氧化钠参与反应。
例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g与50g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g,求此铁纯度。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
Fe+H2SO4======== FeSO4+H2↑溶液质量增加(差量)56 2 56-2=5410x g 55.4-50=5.4g56 54______ = ______-10 x g 5.4g答:此铁的纯度为56%。
例4、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
解:设铁的质量为x,镁的质量为y.两只烧杯增加的质量均为ZFe + H2SO4 ===== FeSO4 + H2 溶液质量增加56 2 56-2=54X Z54XZ== ————56Mg +H2SO4 =====MgSO4 + H2 溶液质量增加24 2 24-2=22Y Z22YZ== ————2454x 22y_____ === _____56 24x : y=77 : 81答: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为77 : 81总结:一、适用条件是:(1)反应物一定要反应完全。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差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用来确定化学反应中其中一个物质的质量或浓度。
差量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异来计算所需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
下面我们来详细讨论一下差量法的具体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差量法适用的条件。
差量法主要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化学反应:1.有一个定量反应,即反应物的质量之间存在着固定的摩尔比。
2.反应所生成的产物能够通过化学方法定量测定。
3.反应所需的化学试剂能够精确测定。
基于以上条件,我们来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差量法的实例。
1.计算反应物质的质量。
差量法常用于计算反应物质的质量。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的质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计算:a.确定反应方程式,并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摩尔比。
b.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给出的反应物质的质量,计算所需的反应物的摩尔数。
c.通过化学方法测定反应物的浓度,并计算其质量。
2.计算生成物质的质量。
类似地,差量法也可以用于计算生成物质的质量。
根据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物质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反应产物的摩尔数。
然后,通过化学方法测定反应产物的浓度,并计算其质量。
3.计算物质的浓度。
差量法还可以用于计算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对于一个知道摩尔比的反应,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溶液中物质的浓度:a.确定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物质的摩尔比。
b.通过化学方法测定反应物质的质量,并计算其摩尔数。
c.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给出的反应物质的摩尔比,计算溶液中其他物质的摩尔数。
d.通过化学方法测定溶液体积,并计算其中物质的摩尔浓度。
除了上述应用差量法的实例,差量法还可以用于实验室中的其他化学计算。
例如,可以用差量法计算分析溶液中其中一种成分的浓度,或者用差量法计算其中一种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总结起来,差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适用于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或浓度。
通过反应方程式和化学试剂浓度的测定,可以使用差量法进行准确的计算。
九年级化学解题方法之差量法解法分析“差量法”是九年级化学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
主要是利用反应引起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的差量(如固体质量差、气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等),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理论质量差”,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质量差”,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一、利用差量法解涉及固体质量差的问题例1:将质量为16g 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16.8g ,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Fe + CuSO 4 = FeSO 4 + Cu 固体质量差56 64 理论固体质量差值:64-56=8X 实际固体质量差值:(16.8-16)=0.8g56/ x =8 /0.8g x =5.6g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5.6 g 。
二、利用差量法解涉及到气体质量差的问题例2: 将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 后,得到CO 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解:设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为xCO+CuO====△Cu+CO 2 气体质量差28 44 理论气体质量差值:44-28=16X 实际气体质量差值:(3.2-2.4)=0.8g28/ x =16 /0.8g x =1.4g答: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为1.4 g 。
三、利用差量法解涉及到溶液质量差的问题例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10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105.4克,求样品中铁的质量为多少?解:设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Fe+H 2SO 4=FeSO 4+H 2↑ 溶液质量差56 2 理论溶液质量差值:56-2=54X 实际溶液质量差值:105.4g -100g=5.4g56/ x =54 /5.4g x =5.6g答: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为5.6g 。
练习1:木炭与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 2(OH)2CO 3,杂质不参加反应,不含铜、氧、碳、氢元素)的混合物26.2g,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只有铜和杂质)质量为15.6g,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则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Cu 2(OH)2CO 3====△2CuO+CO 2↑+H 2O 】A.4.8%B.9.6%C.50%D.51.2%解:设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为x 1,木炭质量为x 2,△2↑+H 2O 固体质量差理论固体质量差值:222+12-128=106实际固体质量差值:(26.2-15.6)=10.6gC+2CuO ====△CO 2↑+2Cu 12/ x 2 =106 /10.6g x 2 =1.2g12 128 128/ x 1 =106 /10.6g x 1 =12.8gx 2 x 1 Cu%=12.8g/(26.2-1.2)g*100%=51.2%练习2:100g 稀盐酸与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114g ,求原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差量法(Differential Method)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它通过测量两个化学反应之间的化学量变化来确定需要计算的化学反应物质的量。
差量法主要用于计算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的浓度或其它相关物理量。
差量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首先,准备两个反应体系,分别是参比体系和需要计算体系。
参比体系是已知组成和浓度的溶液体系,而需要计算体系是未知组成和浓度的溶液体系。
2.在相同的条件下,对两个体系进行相同的化学反应,并测量在反应中所观察到的物理量的变化。
3.通过比较两个体系中物理量的变化,计算出需要计算体系中所需的未知物质的量。
差量法的核心思想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两个体系之间的差异。
通过测量观察到的物理量的变化,可以确定需要计算体系中未知物质的量。
因此,差量法适用于无法直接测量一些物质的浓度或者其他物理量的情况下。
差量法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实验设计来实现,包括滴定法、电化学法、光谱法等。
差量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而且精确度相对较高。
它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只需要基本的实验室设备和常用的化学试剂就可以进行。
此外,差量法的计算结果准确性较高,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来验证结果,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然而,差量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差量法需要进行多次的测量和计算,耗时较长。
其次,差量法对实验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确保两个反应体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否则计算结果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
此外,差量法对实验人员的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需要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综上所述,差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适用于计算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的浓度或其它相关物理量。
差量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比较两个体系之间的差异来计算需要计算体系中未知物质的量。
差量法具有简单易行、精确度高等优点,但也存在耗时较长、对实验条件和实验人员技术要求较高等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差量法的实验设计和具体计算方法,以满足实验需求和提高结果准确性。
差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差量法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的一种简捷而快速的解题方法。
利用差量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求差量与某些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差量做为解题的突破口。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一、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1、将质量为8g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8.4g,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2、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将一根50g的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并收集到0.02g气体。
由此推算CuO粉末的质量为( )A、1.92gB、2.4gC、6.4gD、8g二、金属与酸发生反应,根据差量求天平平衡问题。
1、在天平两托盘行分别放置盛有等质量且足量稀盐酸的烧杯,调至天平平衡。
现往左盘烧杯中加入2.8 g铁,问向右盘烧杯中加入多少克碳酸钙才能天平平衡?2、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 B.Al C. Ba(OH)2 D.Na2CO3三、根据溶液差量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100g稀盐酸与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114g,求原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2、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
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四、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求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
1、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2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2、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3、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4、给45克Cu和CuO的混合物通入一会H2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5、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6、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7、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差量法”巧解化学计算题2015年遂平县第一次摸底考试最后一道题四、23(5)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现称量11克该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去除溶液中的水分,最终得到12.1ɡ氯化钠固体。
计算:1.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此题运用差量法解题特别是第一问应用最简便容易。
今年我县化学计算得分最低。
“差量法”是在化学计算题中常采用一些计算技巧,这样可以大大简化运算量,提高运算准确度。
差量法是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二者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解题方法。
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
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前后有固体质量差、气体质量差、气体体积差等都可用差量法求解。
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例1.将12克和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的质量分数。
【解析】228 44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气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
每28份质量的参加反应,可生成44份质量的2,使气体质量增加44-28=16(份)。
现已知气体质量增加18克-12克=6克,据此可列比例求解。
解:设原混合气体中的质量分数为xm(气体质量增加)2△28 44 44-28=1612x 18126克可求出87.5%答:原混合气体中的质量分数为87.5%。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莫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题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有广泛的用途,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差量法的适用条件:1.差量法是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即差量)列比例式计算的。
2.差量可以是因态、液态物质的质量,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等。
3.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量或生成物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4.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5.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
质量差均取正值。
6.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一、产生固体质量差例 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题:将质量为8g 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8.4g ,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4 = 4 + △m56 64 8X (8.4-8)g56/80.4g x =2.8g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2.8 g 。
注意:本题出现的质量差是固体质量差。
练习1:12.8克铜片放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13.56克。
问:有多少克银析出?【分析】由于铜片反应溶解进入溶液,银析出附在铜片上,导致铜片质量增加。
解:设反应后析出银的质量为x ,依题意得:(s)+23=(3)2+2(s) 铜片质量增加64 216 216-64=152 x 13.56g -12.8g =0.76g g g x 08.115276.0216=⨯=答:(略)练习2:实验室制取氧气,取一定量的3和2共热,反应前2在混合物中占质量的25%,当2质量分数提高到30%时,问:3分解了百分之几?【分析】2是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性质和质量都不变,现2在反应前质量分数比反应后小,可知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
解法一:设2的质量为x ,发生分解反应的3为y ,依题意,得:23 2+3O 2↑ 固体质量减少245 96y%30%25x x -x x x y 7.196)%30%25(245=-= ∴3的分解率=%7.56%257.1=-x x x 解法二:当2质量为1g 时,反应前混合物的质量=1÷25%=4(g )其中3质量为3g ,反应后混合物质量=1÷30%=10/3(g )则逸出O 2的质量为4-10/3=2/3(g )设分解了的3质量为x ,由:23 2+3O 2↑245 96x 2/3g)(7.196g 32245g x =⨯= ∴3的分解率为:1.7g ÷3g ×100%=56.7% 答:(略)2 △2 △2、金属与酸发生反应,根据差量求天平平衡问题。
例题2:在天平两托盘行分别放置盛有等质量且足量稀盐酸的烧杯,调至天平平衡。
现往左盘烧杯中加入2.8 g铁,问向右盘烧杯中加入多少克碳酸钙才能天平平衡?解:设左盘加入铁后增重的质量为x 设右盘加入碳酸钙的质量为y + 21 = 122↑△m 3 + 21 = C12 + H2O + 2↑△m56 2 54 100 44 56 2.8 g x y 2.7 g56/54=2.8 x x = 2.7 g 100/56= 2.7 g 4.8g 答:向右盘烧杯中加入4.8 g碳酸钙才能使天平平衡。
练习3、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各盛主放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向两烧杯中分别放入一块镁片和铝片(均与硫酸完全反应)天平平衡是放入的镁片和铝片的比是()练习4、在托盘天平的两边托盘上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在烧杯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硫酸,在右盘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左盘烧杯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铜铝合金,充分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求铜铝的质量比()练习5、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至平衡。
在烧杯里分别注入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若向右盘烧杯投入一定质量的铁,恰好完全反应,为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应向左盘烧杯里投入与铁质量相同的纯净金属是()A B C D ()3、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求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
例题3: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2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H2+ H2O △m80 64 16x (8-7.2) g80/16= 0.8 g x = 4g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4g。
例4、取镁粉、铝粉、铁粉、锌粉组成的混合物M克,跟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蒸干水分后得到固体物质N克,(不含结晶水),求生成氢气多少克?二、产生液体差量4、根据溶液差量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例5:将质量为56克的铁片插入250克(密度为1.25g·-3)4溶液中,充分作用后,溶液质量变为248.4克。
求:①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②反应析出铜的质量;③原4溶液的质量分数;④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本题问题虽然多,但总的看来,因为溶液质量差量问题,从溶液的减少量出发,全部问题迎刃而解。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反应析出铜的质量为y,原4溶液的质量分数为z,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 4 = 4 +溶液质量减轻56 160 152 64 160-152=8x 250g ·z 248.4g ·w y 250g -248.4g =1.6g )g (2.118g 6.156=⨯=x )(8.128g 6.164g y =⨯= %8.12128.08g 250g 6.1160==⨯⨯=z %2.12122.08g 4.248g 6.1152w ==⨯⨯= 例题6:100g 稀盐酸与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114g ,求原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x21 + 3 = C12 + H 2O + 2↑ △m73 129 56100 (114-100)g73/56=10014 gx = 18.25%答: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
三、产生气体的体积差(产生物质的量差相似)例7、 将和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后,得到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和2的质量比?练习6.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0.6克,通过盛有过量澄清石灰水的洗瓶后,经处理得知,该石灰水溶液的质量减轻了0.56克,则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A)0.16克 (B)0.32克 (C)0.48克 (D)0.64克 练习7、把、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2与原混合气体中2的质量比?练习8、和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9、向一定量的()2溶液加入200克36.5%盐酸完全反应后再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正好完全反应,蒸干冷却得到固体(不含结晶水)多少克?(95克)练习10、把一定量的氯酸钾充分加热到再不放出气体为止,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配成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干燥,得到固体物质143.5克,求放出氧气多少克(48克)练习11、将某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可恰好完全反应,.滤出沉淀后的滤液与原2的质量相等。
求所加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练习12、等质量的3、3、23、3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练习13、有铜和锌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过滤,干燥、冷却称量,得知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求原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练习14、一定量的3溶液可与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滤出沉淀后的滤液与原硝酸银溶液的质量相等,求加入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练习15、向含有H24和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过滤,称量,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没有变化,原混合物H24和4的质量比练习16、若干克铜粉和铁粉产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冷却后称量,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则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练习17、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中,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则原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