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计算方法专题——差量法.pptx
- 格式:pptx
- 大小:48.31 KB
- 文档页数:7
专题一差量法总结差量法是最常用的解题技法之一。
所谓“差量”是指一个过程中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
差量法是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二者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解题方法。
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
适用条件(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
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步骤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端,看作化学方程式的一部分。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分类一. 质量差法例1:将12.8g铜片放入足量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铜片洗净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3.56g,计算有多少克铜被氧化练习1 KBr和KCl混合后质量为3.87 g,溶于水并加入过量AgNO3溶液中,生成6.63 g沉淀,则混合物中钾离子的质量分数为( B )A. 0.780gB. 1.56gC. 2.56gD. 5.14g二.体积差法例2.110mLN2和130mL 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当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变为220mL,则生成氨气()A.10 mL B.20 mL C.30 mL D.40 mL练习2 CS2能够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SO2。
今用0.228g CS2在448 mL氧气(标准状况时的体积)中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A. 112 mLB. 224 mLC. 336 mLD. 448 mL三.物质的量差法例3.白色固体PCl5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PCl5(g)= PCl3(g)+ Cl2现将5.84克PCl5装入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0.05mol,求平衡时PCl5的分解百分率。
专题讲座-第一讲差量法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B AlC Ba(OH)2D Na2CO3练习6、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A18Pn/(P—q) B 18Pn/q C18qn/P D18qn/(P—q)练习7、将10gCuO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蓝色溶液中加入m 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烘干得到干燥固体物质m g。
第一讲差量法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
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
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
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
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例4、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1 8克 2 7∶ 5 3 11。
2克 4 8∶7 7∶23 5 28。
89%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
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
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B AlC Ba(OH)2D Na2CO3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A 1∶1B 3∶2C 7∶D 2∶7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A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q)答案:1 96% 5 A 6 C 7 A。
化学解题方法专题·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值”。
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
该差值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有关量成正比。
反应的有关量成正比。
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差量法就是借助于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
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
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
用差量法进行用差量法进行化学计算的优点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比例式,求出答案。
求出答案。
1. 1. 原理:原理:对于任意一个化学反应对于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涉及到各物质的数量间涉及到各物质的数量间,,一般都有一定的关系一般都有一定的关系..如任取两种物质的物理量物质的物理量,,分别为x,y. x,y. 当当x x 值增大或减小时值增大或减小时值增大或减小时,y ,y 也成比例地变化也成比例地变化..且x 与y 的差值也呈相应变化变化. .数学表达式为数学表达式为::21x x =21y y =2211y x y x --2. 2. 注意: 注意: ① x、x、y y 可表示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因而差量可指质量之差(△m)物质的量之差(△n)或气体体积之差(△V)等物质的量之差(△n)或气体体积之差(△V)等. . ② 分清“差量”是增还是减② 分清“差量”是增还是减..在较复杂的情况在较复杂的情况,,存在多个反应存在多个反应,,可能差量的增减方向并不一致,这就要取其代数和这就要取其代数和..若方向相同若方向相同,,则总差量等于各个分差量之和则总差量等于各个分差量之和. .③ 正确分析形成差量的原因③ 正确分析形成差量的原因,,找出对应的根据方程式得出的“理论差量”是差量法解题的关键关键. .3. 3. 优点优点优点::只与反应前后相应的差量有关只与反应前后相应的差量有关,,不必追究各成分在反应前和后具体的量不必追究各成分在反应前和后具体的量..能更深刻地抓住本质地抓住本质,,提高思维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例1.1.有有NaCl 和KCl 的混合物25g 25g,溶于水形成溶液,加入,溶于水形成溶液,加入1000g 7.14%7.14%的的AgNO 3溶液,充分反应后滤出沉淀,再向混合物加入100g Cu 片,过一段时间取出(反应完全),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1.52g 101.52g,求原混合物中,求原混合物中NaCl 和KCl 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解:设与Cu 反应的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xCu ~ 2AgNO 3 ~ 2Ag △m ~ 2Ag △m64 2mol 2×108 15264 2mol 2×108 152xmol 1.52g解得:解得:x=0.02mol x=0.02moln(AgNO 3)=1000g×7.14%/170g/mol=0.42moln(NaCl)-n(KCl)=0.42mol-0.02moln(NaCl)n(NaCl)××58.5-n(KCl)58.5-n(KCl)××74.5=25解得n(NaCl)=0.3moln(KCl)=0.1mol例2.取一定量的CuO 粉末与0.5L 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一根50g 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 0.24g. 并收集到并收集到224mL 气体(标准状况)。
专题三:差量法化学上运用的差量法,通常指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反应前后的量的变化,跟实际差量构成正比例关系,从而列式求解,简化计算。
其实差量法的运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不能仅仅局限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事实上只要形成差量比例的问题,均可运用差量法解决,而且往往收到神奇的效果。
一、差量法处理溶解度问题例1 已知t ℃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 g 中含溶质m g 。
若该溶液蒸发b g 水,并恢复到t ℃,析出溶质g m 1。
若原溶液蒸发c g 水并恢复到t ℃,则析出溶质g m 2。
用S 表示该物质在t ℃时的溶解度,下式中正确的是( )(A )m a mS -=100 (B )c m S 2100=(C )c b m m S --=)(10021 (D )b a m m S --=)(1001解析:本题中两次蒸发溶剂的差量和析出溶质的差量与100g 溶剂中溶解的溶质S 构成正比关系)(:)(:10021m m c b S --= c b m m S --=)(10021,答:C 。
例2 t ℃时3KNO 溶解度为1S ,2t ℃时3KNO 的溶解度为2S 。
若将A g 2t ℃时3KNO 饱和溶液降温至1t ℃时,3KNO 溶液质量(g )将变为( )(A )10012AS AS - (B )212100S AS AS A +--(C )212100S AS AS +- (D )221100S AS AS A +-- 解析:根据饱和溶液和析出溶质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立差量关系式 饱和溶液质量~析出溶质质量2100S + 12S S -A x212100S AS AS x +-=则母液质量212100S AS AS A +--=,答:B 。
二、差量法处理“阿氏”问题例3 同温同压下,其容器充满2O 重116g ,若充满2CO 重122g ,现充满A 气体重114g ,则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28 (B )60 (C )32 (D )44解析:这类试题,按常规思路,总是联立方程,先求瓶重,然后求气体质量和式量,是非常繁琐的,而运用差量法就非常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