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微型化学实验设计
一、改进实验的目的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及学生都感到实验时间长,实验现象不明显。
为解决这个问题,特设计了一套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微型化装置,整个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实验效果良好。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直径约4mm、长为10cm的玻璃管两根,酒精灯一个,石灰水,乳胶管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取其中一根玻璃管用酒精喷灯将一端封口,制成微型试管,内装事先准备好的氧化铜粉末和木炭粉,另一根弯成近90。
作为导管;用乳胶管将微型试管和导管连接,然后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
四、实验操作部分
①将直径约4mm玻璃管截取两根长为10cm,其中一根用酒精喷灯将一端封口,制成微型试管,另一根弯成近90°作为导管;
②取0.1gCuO粉末和0.01g碳粉,在白纸上轻轻混匀后,把药品小心送入自制微型试管底部,将管口稍稍向下倾斜固定于微型操作台上;
③小心敲动试管,使药品平铺在试管底壁上;
④用胶管将微型试管和导管连接,并通入盛有2ml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中。
如图所示:
⑤用酒精灯加热微型试管,加热约1min后,微型试管出现水珠,这是药品中含有少
量水分;加热至10min时,澄清饱和石灰水出现混浊;加热至12min移去导管,移去酒精灯,冷却后,微型试管壁附有一层红色铜,现象十分明显。
五、装置改进的意义
首先本实验所用的药品,用量较少,能在较短时间内做完,给老师上课赢得了时间;其二,实验装置所需材料简单,有利于学生课内外开展实验;其三,加深了学生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性质的理解,实验现象的记忆。
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研究江高三中李栋林[实验要求]请你设计实验,探究反应物的最佳质量比。
[实验目的]1、探究木炭单质的还原性。
2、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最佳质量比。
[实验方案]1、用托盘天平称量木炭1.5g,氧化铜16g,放在蒸发皿上,用酒精灯烘干2、把木炭和氧化铜在研钵中充分研细混匀后放入试管中。
3、然后用玻璃棒使试管底部的反应物堆成一个半圆柱形。
用双头酒精灯加热。
(酒精灯火焰外围上用石棉网做的铁网。
)[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或数据)解释和结论(1)称量木炭1.5g,氧化铜16g,放在蒸发皿上,用酒精灯烘干。
(2)把木炭和氧化铜在研钵中充分研细混匀后放入试管中。
(3)然后用玻璃棒使试管底部的反应物堆成一个半圆柱形。
(4)如下图装置。
用套上金属丝网灯罩的双头酒精灯加热。
加热3分钟后,见到试管中有很明显的红色物质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把木炭和氧化铜所带的水分全部烘干。
增大木炭与氧化铜的接触面,加快反应速度。
使反应物集中一些,反应时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
木炭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元素,使氧化铜还原成铜。
木炭单质有还原性。
2CuO+C高温2Cu+CO2↑[实验体会](主要是写实验成败的关键、改进建议等)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首先要解决的是木炭和氧化铜的用量比,理论上,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是12:159(即1:13.3)。
但若按此量,木炭的用量实际上会不足,因为试管中的空气会消耗一定量木炭,而且木炭也会有一些杂质。
因而木炭用量要比理论值偏高,实验证明,如果用化学纯粉状氧化铜(CuO含量不低于98%)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最佳质量比应为:木炭:氧化铜=1.0:10.6。
反应物的总量也会影响实验效果,太多、太少均不好。
反应物颗粒要细,混合均匀,适度压实,使颗粒间紧密接触,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
而且还要使反应物集中一些,那么反应时产生的热量就不易散失。
[习题](根据本实验可编写的试题)1、某一黑色固体,可能是木炭,也可能是氧化铜,也有可能是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你的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黑色固体可能是(2)黑色固体可能是(3)黑色固体可能是合物中氧化铜和木炭的质量各是多少?3、氧化铜里有少量的木炭,怎样用物理的方法除去?怎样用化学的方法除去?(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石灰水变浑浊,这黑色粉末是( )(A)CuO (B)Fe3O4+C (C)CuO+C (D)Fe2O3+C5、由下面实验现象可知,黑色粉末可能是 ( )高温┌─→红色粉末黑色粉末───│石灰水└─→无色气体───────→白色沉淀(A)CuO和C (B)Fe和CuO (C)Fe3O4和C (D)CuO6、铜粉和碳粉得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最终得到的固体物质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则碳粉在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初三化学实验:碳及其化合物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用品
酒精灯、试管两支、木块、带有橡皮塞的直角玻璃导管一根。
木炭粉、黑色的氧化铜、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步骤
1.按(左图)从下到上安装好仪器,试管中略向下倾斜。
2. 将木炭粉和黑色氧化铜分别充分烘干后,按一定的质量比称取两种黑色粉末。
放入研钵中反复研碎、混匀。
3. 用角匙或小纸槽将黑色混合物放进试管底部,塞上带有橡皮塞的直角玻璃导管,玻璃导管的另一端插入另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4. 点燃酒精灯,先预热试管,然后集中在盛有混合粉末处加强热。
5. 几分钟后,可观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6. 拔下橡皮塞,熄灭酒精灯,待试管自然冷却后,将试管中的混合物倒到一张白纸上。
7. 混合粉末中有红色的单质铜生成。
说明
1. 酒精喷灯产生的温度较高,因此,盛有混合粉末的试管应选用耐高温的硬质试管,用一样的试管会烧红穿孔。
2. 如条件承诺,可用管道煤气灯来加热。
3. 所选用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一定要烘干,否则实验现象不明显。
初中化学学习广场初中化学教参研究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初中化学
教学大纲初中化学教材精解初中学好化学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初中化学
复习策略初中化学总结初中化学实验初中化学课堂实验初中化学课外
实验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初中化学知识考点初中化学解题指导初中化学
考点分析。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炭还原氧化铜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炭还原氧化铜化学系2011级化学2班罗晗 10111550218⼀、实验⽅程式、装置:1、⽊炭还原氧化铜反应:C+2CuO ═⾼温2Cu+CO 2↑2、⼆氧化碳与澄清⽯灰⽔反应:CO 2+Ca(OH)2═CaCO 3↓+H 2O3、实验装置:为固固加热的反应装置,由于在试验中将会产⽣⼤量的⼆氧化碳,所以盛有澄清⽯灰⽔的试管⼀般换成⼩烧杯,其效果会更明显。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准备过程中,应该将⽊炭和氧化铜粉末充分烘⼲,要将⽊炭加热烘⼲⾄产⽣⼩⽕星,将氧化铜粉末烘⼲⾄去除其中含有的⽔分,以防⽌⽊炭和氧化铜中含有⽔份,影响化学反应的发⽣和现象。
2、在烘⼲⽊炭和氧化铜时,使⽤蒸发⽫。
蒸发⽫和坩埚这⼀类的陶瓷制成的仪器,可以直接⽤酒精灯加热,不需要垫⽯棉⽹,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断⽤玻璃棒搅拌,使其受热均匀,防⽌固体飞溅。
在烘⼲过程中,加热不要太久,因为在停⽌加热后蒸发⽫的余热会继续烘⼲,使得⽊炭红热,与氧⽓发⽣反应,影响其参与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此外,烘⼲时使⽤蒸发⽫时,⼀定要⽤坩埚钳来移动蒸发⽫,千万不可以⽤⼿,防⽌被蒸发⽫烫伤。
3、待冷却后将⽊炭和氧化铜置于研钵中充分研磨,使其混合均匀,并成为更细的粉末,以利于还原反应的发⽣,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4、将混合好的固体倒⼊试管后,要将试管底部在桌⾯上敲击⼏下,以夯实固体,使粉末紧密接触,增加反应接触⾯,以利于反应的发⽣,⽽不是像许多资料上说的那样平铺固体于试管中,那样反⽽不利于反应的发⽣,可见查阅⽂献时要注意筛选正确的信息。
5、在加热固体前,⼀定要预热试管,使得其受热均匀,防⽌炸裂试管。
使⽤酒精灯加热试管时,应该调节酒精灯,使得其外焰包裹着试管底部,这样既能充分利⽤酒精灯的⽕焰温度,⼜能让试管接触到酒精灯温度最⾼的外焰,⼤⼤增加了加热效率。
6、在使⽤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捻,⽤剪⼑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捻;其次,灯⾝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的2/3,也不可过少;在拿掉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定扶好灯⾝,以免将酒精灯弄倒;也绝对不可⽤⼀盏酒精灯去点燃另⼀盏灯,否则容易着⽕;此外,万⼀灯内酒精洒出,使桌⾯或其它物体着⽕,不要慌张,要迅速⽤事前备好的湿抹布盖灭。
中考化学专项练习题型归类:木炭还原氧化铜例1几位同学在实验室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完毕后,他们发现试管内仍有黑色固体物质存在。
该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是什么?【提出猜想】小玉同学:木炭。
小兰同学:氧化铜。
小华同学:木炭和氧化铜。
【查阅资料】木炭、铜都不与稀硫酸反应;Na2O、MgO、CuO、Fe2O 3等金属氧化物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实验设计】方案一:向盛有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
方案二:取少量该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灼烧,观察现象。
他们对〝方案一〞进行了分析讨论,达成了共识:假设试管内溶液无色、还有黑色固体存在,证明________同学的猜想正确。
假设试管中溶液呈蓝色、无黑色固体,证明________同学的猜想正确。
假设出现的现象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小华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按照〝方案二〞进行了实验操作,记录如下:解析此题通过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产物进行探究,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CuO与稀H2SO4反应能生成CuSO4和H2 O,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因此向黑色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假设溶液呈无色且有黑色固体存在,说明原黑色固体是木炭,小玉同学的猜想正确;假设溶液呈蓝色且无黑色固体存在,说明原黑色固体是氧化铜,小兰同学的猜想正确;假设溶液呈蓝色且有黑色固体存在,说明原黑色固体是木炭和氧化铜,小华同学的猜想正确。
假设对黑色固体进行加强热,黑色固体最后消失,说明原黑色固体是木炭,因为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后生成了CO2。
例2在查阅资料时,小明得知CO2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木炭反应生成CO。
他决定对该反应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CO2与木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是否生成CO?[实验探究]小胡设计了如以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碳还原氧化铜
碳还原氧化铜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其目的是通过还原反应将氧化铜还
原成为纯铜。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原理以及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1. 将一定量的氧化铜样品放入瓷坩埚中。
2. 将一小块细小的木炭块放在氧化铜样品上。
3. 将瓷坩埚放入烧杯中,烧杯充满水,并把烧杯放在热板上加热。
4. 把木炭点燃,加热瓷坩埚。
5. 等待一段时间后,将木炭和瓷坩埚放凉,然后将瓷坩埚中的残留物称重。
6. 计算得出还原了多少氧化铜。
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以免受到化学品的伤害。
2. 在加热瓷坩埚时,需要逐渐加热,以免瓷坩埚破裂。
3. 加热木炭时,需要注意火势是否过大,并要防止火花溅出。
原理:
碳还原氧化铜是一种还原反应。
反应式为:
CuO(s) + C(s) -> Cu(s) + CO2(g)
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CuO)被还原成纯铜(Cu)和二氧化碳(CO2),木炭(C)作为还原剂参与了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木炭中的碳在被加热时会产生一些不稳定的碳化合物,这
些碳化合物会反应生成一些高温的气体(如CO和H2),这些高温气体会与氧化铜反应,使其还原成为纯铜和二氧化碳。
总之,碳还原氧化铜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通过玩具实验可以直观的观
察到金属在还原反应中的变化,其某种程度上是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的必修实验
之一。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一、教材分析1、“木炭还原氧化铜”是中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固固高温放热反应实验,该实验验证了C的还原性,从而进一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在固定的条件下,还原剂能够夺取氧化物中的氧,自身被氧化。
2、该实验成功的标志:(1)有鲜明现象证明反应生成铜单质,最好效果是得到紫红色铜块。
(2)有鲜明现象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石灰水浑浊)。
(3)反应放热,应发现反应启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红热燃烧。
二、学情分析木炭还原氧化铜在初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
学生是从这个实验开始接触氧化还原反应,为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冶炼等知识做铺垫。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b、掌握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方法2、过程与方法:a、学习对实验的探究以及创新b、通过本次实验对其他类似实验有初步认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a、通过本次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b、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四、教学重、难点1、本次实验中对碳单质还原性的理解是重点也是难点五、教学过程移出托盘天平,并将称量纸上的氧化铜倒入干净的研钵中,经过研磨后把研钵中的氧化铜倒入坩埚中并将坩埚放置在泥三角上用酒精灯加热(需预热)。
除须称取1g碳粉外步骤同上。
把经过烘干的碳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用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铺在试管底部,并根据上图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并将玻璃导管的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用酒精喷灯加热盛有氧化铜粉末与碳粉的试管中(需预热),集中加热药品所在部位(加热时间不能太长,试管可能会能变形)。
当试管中的黑色粉末(氧化铜与碳粉的混合物)逐渐出现紫红色或红色晶体后停止加热。
先撤出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的玻璃导管,再撤出酒精灯。
待试管冷却后(冷却时绪防止空气进入试管中)将试管从铁六、板书设计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一、实验目的1、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2、掌握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方法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主要反应:C+2CuO =高温= 2Cu+CO2↑(置换反应)副反应:C +CuO =高温= Cu + CO↑(炭过量)碳氧化铜铜一氧化碳C + 4CuO =高温= 2Cu2O + CO2↑(氧化铜过量三、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2、将托盘天平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与右盘上放上两形状面积薄厚完全相同的称量纸。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目的:通过了解碳在高温时具有还原性实验原理:碳在高温时可以使氧化铜还原成金属铜C+2CuO=CO2↑+Cu。
由于实验实在是试管中进行,存在有一些空气,所以实验中会存在一些副反应如:C+O2=CO2,CO2+C=2CO等。
实验过程及现象:装置图1、取适量的碳粉(约蒸发皿体积的四分之一)于蒸发皿中,用煤气灯烘炒碳粉直至碳粉出现红晕,如岩浆的颜色。
冷却后得到黑色粉末。
2、取体积与碳粉差不多体积的氧化铜粉末烘炒。
冷却后得到黑丝粉末,颜色比碳粉浅。
3、取0.5g烘炒过的碳粉与4g的烘炒过的氧化铜于研钵中,研磨大约三分钟时间。
然后将混合物装入硬质玻璃试管中,夯实。
4、用煤气灯预热试管,然后集中火力对混合物加热。
试管内粉末变红热,如同燃烧起来,迸射出红色火星,此时立即停止加热。
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内无火星时,立即撤走石灰水。
待试管冷却后再将产物倒出来。
5、分别取0.5g碳粉和6.5g氧化铜、0.5g碳粉和5g氧化铜,实验过程与步骤3、4相同实验总结:1、装试剂时不要夯实,,比较上表发现夯得越实产物越少。
2、碳粉与氧化铜的干燥程度与实验的成功息息相关,二者必须充分烘干。
3、碳粉和氧化铜的研磨时间尽可能长,以使碳粉与氧化铜的接触面尽可能的大,增大试验成功可能性。
4、实验中冷却时要即使撤走石灰水,防止倒吸。
5、实验中要观察“舞台烟雾效果”最好能将导管插入水中,然后观察水面。
因为如果直接通入空气,无法排除白雾是由于试管中的粉末造成的可能。
6、在试管冷却之前,不要拔出胶塞,以防灼热的铜与氧气反应。
7、实验中如果碳粉不足,需要烘炒新的碳粉时,不要直接将新碳粉放在干碳粉上直接加热。
因为干碳粉经过干燥后质量较轻,较蓬松,加热会在两种碳粉之间形成气体对流,会出现一股黑烟。
8、实验中可以用铜粉加热制取氧化铜,这样可以使氧化铜更干燥。
9、实验中可以在玻璃导管后加上一截橡胶管,可以在冷却时用止水夹夹住胶管,防止铜与空气反应。
初中化学“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探究作者:黄介金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09年第10期在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师公认的难做的实验,因为炭和氧化铜都是固体,固体之间的相互接触远不比在溶液中接触充分,反应缓慢,现象不明显,实验效果不佳.本人对该实验进行了多次探究,结果仅用2~3分钟时间,便出现了明亮的红色铜镜,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1.实验思路本次探究实验,缘于教学参考书中:用水将氧化铜粉和木炭粉的混合物调成糊状,粘于试管底部,然后加热.但发现有如下缺点:(1)水分蒸发慢.(2)加热时间久.(3)生成红色的铜现象不明显.(4)澄清石灰水容易倒流进入试管.2.实验改进用酒精代替水,即用酒精将氧化铜粉和木炭粉的混合物调成糊状,粘于试管底部,然后加热.主要考虑两个问题:(1)酒精易挥发;(2)酒精的着火点低(75℃),加热时可能有部分的酒精燃烧,有助于将试管内的氧气消耗,避免生成的热铜发生氧化.3.实验结果加热不到三分钟,试管底部便出现明亮的铜镜.4.具体做法如下(1)将氧化铜粉和活性炭粉(或木炭粉)按约5∶3的质量比混合均匀.(2)取混合后的上述混合物放在表面皿上,加入酒精调成糊状物(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用药匙将少许糊状物放到试管底部.(3)用普通酒精灯加热2~3分钟后,试管底部便出现明亮的红色铜镜.5.实验后记:本实验成功以后,我又作了如下两个探究性实验:①用汽油代替酒精;②用松节油代替酒精,结果都没有出现红色的铜镜.6.实验反思:上述实验生成的铜是不是因酒精具有还原性?或者酒精在试管中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起的作用?7.上网查阅资料:获知酒精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成乙醛.8.再次实验:用氧化铜粉和酒精一起混合调成糊状物于试管中加热,结果也很快反应,出现了如上所述的红色铜镜.9.结论:用酒精将炭粉和氧化铜粉的混合物调成糊状物后于试管中加热,出现明亮的红色铜镜,并非是碳与氧化铜反应,而是酒精和氧化铜反应的结果.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旨在通过直观的、明显的实验现象来说明实验的本质,虽然上述实验的现象与要说明的“碳具有还原性”这一“本质”相脱节,几年来我如是做法虽不免有点心虚和牵强附会,但它能直观地说明碳还原氧化铜,劝君不妨一试.责任编辑:廖银燕)。
还原实验的探究一、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操作】①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 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③集中加热; ④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观察现象并分析。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化学方程式】C+2CuO 2Cu+CO 2↑ ⏹ 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 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木炭在反应C+2CuO 2Cu+CO 2↑中作还原剂。
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装置】见下图(这是整套装置,但只需掌握虚线框中内容,并且下文的操作、现象、结论仅针对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
1-稀盐酸2-大理石3-碳酸氢钠溶液4-浓硫酸5-木炭6-氧化铜7-氢氧化钙溶液【实验操作】①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②点燃尾部酒精灯③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的物质加热;④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⑤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⑥最后熄灭尾部酒精灯。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O+CuO Cu+CO 2【注意事项】①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②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③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④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Cu+O 22CuO )。
木炭还原氧化铜方程
金属铜的氧化物是一种红褐色的粉末,由一种称为氧化铜的化合物组成。
金属铜可以与许多试剂作用,其中之一就是木炭。
在其中,氧化铜与木炭形成金属铜的反应又称作“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
该反应式如下:2CuO + C -> 2Cu + CO2,其中2CuO为木炭还原氧化铜,C为木炭,2Cu为金属铜,CO2为二氧化碳。
该反应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总的化学变化是一个清洁的反应,没有任何无色的副产物;二,反应很顺畅,而且后处理的费用很低,使它成为一种有用的合成手段。
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在实验中是一个十分简单而又有效率的反应。
反应离子性物质在观察中可有变化,尤其是金属族离子,如铜,在反应中会有变化,而木炭不会有特殊的化合变化。
该反应的要素是金属氧化物,木炭,氧化剂的温度。
这些要素是该反应的精华它也是很多个实验反应的影响因子。
上述就是关于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全面介绍,它是一种十分有用的还原合成反应,以上简洁清晰地介绍了它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其反应要素,可见这是一个清洁顺畅,很有效率的合成过程,在不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一、药品准备1.用表面皿或者烧杯分别装一定量的块状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纯度98%以上),放到烘箱中烘4小时,烘箱恒温110℃。
带手套趁热把药品放在滤纸上称量,木炭和氧化铜的比例是1/10.5,如可称量4克木炭,42克氧化铜。
把4克块状木炭放在研钵中研磨1小时,加入42克氧化铜混合研磨30分钟。
用烘箱烘研磨好混合物3个小时,取出放到试管中密封保存。
2.先研磨块状的木炭1小时,分别把粉末状的木炭和氧化铜放到烘箱中烘4小时,烘箱恒温110℃。
带手套趁热把药品放在滤纸上称量,木炭和氧化铜的比例是1/10.5,如可称量4克木炭,42克氧化铜混合研磨30分钟。
用烘箱烘研磨好混合物3个小时,取出放到试管中密封保存。
3.药品:木炭、氧化铜、澄清石灰水、酒精其他材料:棉花、滤纸、火柴二、实验仪器带铁夹的铁架台、石英试管、带导管(含止水夹)的单孔塞、烧杯、酒精喷灯、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药匙三、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安装装置2、取4药匙的混合物放到试管中,用玻璃棒压实,堆成半柱状;试管口只需稍微向下倾斜,最好几乎接近水平。
(压实是为了固体粉末紧密接触;堆成半柱状,防止水蒸气和生成气体把大量固体粉末往前吹飞;试管口向下太过倾斜,固体粉末容易往前滑)3、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防止水蒸气和生成气体把固体吹入导管内),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止水夹是打开的。
4、点燃酒精喷灯(用漏斗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预热盘中酒精烧完还是点不着,用火柴点燃喷气口)5、先预热药品1分钟,再集中加热,大概2分钟内观察到剧烈发红现象,移开酒精喷灯(如果药品因为干燥不彻底,药品会被水蒸气吹开,药品出现断层,放出的热量因为药品不连贯。
后半部分的药品因温度不够可能就会停止反应,所以看到发红现象准备消失,还剩黑色药品,可再用酒精喷灯强热未反应药品直至反应结束)6、反应结束,即无气泡产生时,关掉止水夹。
(防止空气中氧气与热的铜发生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导致观察不到紫红色的铜)用石棉网盖灭酒精喷灯7、药品冷却后,倒在滤纸上观察。
木炭和氧化铜反应
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氧化一一还原反应。
木炭的主要成分为碳,是固态非金属单质,具有还原性。
氧化铜为金属氧化物,具有氧化性。
二者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一一还原反应。
木炭里主要的成分是碳,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还原生成一氧化碳和铜,而这个现象需要一定时间。
在前期反应时,首先要进行预热,看到的现象会是将产生气泡,并且速度较快,这里的气泡则是排除试管里的空气。
在实验的中期,可以发现铜片慢慢由黑色变为红色,这是氧化铜被还原的效果。
s。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⑴氧化铜与碳的配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氧化铜与碳的质量比应当
是:13︰1。
在实际操作中,氧化铜与炭粉的质量比以限制在(9—13)︰1 的范围效果较好。
⑵反应物要研细混匀。
为了使氧化铜和木炭这两种物质充分接触,要
把刚刚烘烤的木炭放在研钵中研细,再加入氧化铜,一起混匀,能否混合均匀是本实验承成败的关键之一
⑶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在课前用水把混匀的氧化铜和木炭粉调成
糊状,用玻璃棒把糊状物涂在薄壁试管的底部内壁上,晾干后进行还原操作,在试管内壁上可见紫红色的铜镜出现。
⑷用新制取的氧化铜进行实验。
向试管里放入少量硝酸铜晶体,在通
风橱中加热使其融化,一边转动试管,一边继续加热,直到试管底部形成均匀的氧化铜薄层;然后,把刚烘烤过并研细的木炭粉倒入,并高出氧化铜薄层1—2厘米,把试管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下面放酒精灯加热。
用带有网罩的酒精灯(最好用酒精喷灯),加热4—5分钟后,可见黑色氧化铜变成光亮的铜镜,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产生白色沉淀。
猜谜语:木炭还原氧化铜
真真假假两包公,
八卦炉中争英雄;
真包公得道是青天,
假包公气的脸发红.
(谜底:真包公是木炭,假包公是氧化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