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虚词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9
一、教案概述《正确使用虚词》教学对象:高中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虚词的定义和分类;2. 让学生掌握虚词的基本用法和作用;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虚词的分类和基本用法;2. 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虚词的辨析和正确运用;2. 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用法。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词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用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展示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虚词的运用技巧。
三、教学内容1. 虚词的定义和分类1.1 什么是虚词?1.2 虚词的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等;2. 虚词的基本用法2.1 介词的用法:表示时间、地点、方向、原因等;2.2 连词的用法:连接词、短语和句子;2.3 助词的用法:表示语气、时态、句式等;2.4 叹词的用法:表达情感;2.5 语气词的用法:表示说话人的态度、语气等;3. 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3.1 虚词的作用:连接、修饰、补充、强调等;3.2 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句子,引导学生关注虚词,提问:“这个句子中的虚词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2. 讲解虚词的定义和分类: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虚词的定义和分类;3. 讲解虚词的基本用法:举例说明各类虚词的基本用法;4. 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通过典型例句,展示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5.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虚词的重要性和正确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练习题,加强虚词的运用能力;3. 选取几个句子,分析其中的虚词用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虚词定义和分类的理解;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虚词基本用法的掌握程度;3. 句子分析:评估学生对虚词在句子中作用的理解;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运用。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3正确使用词语(虚词)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掌握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几种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考点概要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很高。
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
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与实词合并命题,更多体现在语病辨析题中,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二题点讲解(一)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五看”辨析虚词使用正误1.看词性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例如:“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连词,但“诚然”还可充当副词意思是“实在”。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过分推崇文笔,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孱弱的文学观。
文笔差劲不行,但仅仅文笔好,也实在不配自傲。
若沉迷其中,对自己抚词弄句的能耐沾沾自喜,可能耽误自己更上层楼。
退一步说,在随笔里,对文采的推崇应有所节制。
文采若不能与主题、风格水乳交融,只是一种美感噱头,类似汤面上的几根青葱、奶油蛋糕上的几朵花。
A.虽然就算还绝对B.固然即使也充其量C.诚然尽管却或许D.当然如果仍实际上2.看搭配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混用。
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关联词是否搭配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的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
常用关联词语如下: (详见课件)[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定延续的基本前提。
人类社会的活动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
正确使用词语——虚词什么是虚词虚词是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上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1.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
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所或时间)、把、对、为(对象或目的)、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被、叫、让(被动)等。
3.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子动词。
如:和、与、而且、但是、因为、如果、只要等。
4.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时间助词,如了、着、过,语气助词,如呢、吗、吧、啊。
叹词、象声词从略。
试题特点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全用选择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二是辨别文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
从命题的角度来说,有下列特点:1.注重常用虚词的使用现代汉语的虚词总量比起实词来要少得多。
尽管数量较少,使用频率较高,但高考涉及的虚词是更常用的。
2.注重近义虚词之间微细差别的比较一些常用虚词之间在意义,用法上的差别比较细微,如“再”和“又”、“进而”、“从而”等,高考的试题往往注重这些差别的比较,以求准确使用。
辨析方法(单个虚词使用)一、从词性的角度辨析有些虚词兼有两种词性,如“和、与、跟、同”,既是连词又是介词,这就要结合语境认真辨析。
此类词语主要有:忽然(副词)——突然(形容词)、剧烈(副词)——激烈(形容词)、必须(副词)——必需(形容词)、未免(副词)——难免(动词)、特别(副词)——甚至(连词),等等。
例1: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______(必须,必需)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例2:台湾岛内的分裂分子挑衅“一个中国的原则”由来已久。
在吕秀莲之前,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刚才,刚刚)被民众轰下台的李登辉。
《正确使用虚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虚词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难点:虚词在句子中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词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句子,讲解虚词的正确使用。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练习,纠正错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虚词,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虚词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句子,讲解虚词的正确使用。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动手练习,纠正错误。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对虚词学习的热忱。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虚词使用的正确性。
3. 理解与应用:评估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虚词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展示虚词的分类、用法和典型例句。
2. 练习题库:提供多种练习题型,帮助学生巩固虚词知识。
3. 参考资料: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或在线资源,以加深对虚词用法的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虚词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第3-4课时:分析典型句子,讲解虚词的正确使用。
3. 第5-6课时:课堂练习,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4. 第7-8课时:总结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
九、课后作业:1. 抄写本节课所学的虚词及其用法。
2. 找出生活中的例子,运用所学虚词造句。
3. 阅读推荐资料,加深对虚词用法的理解。
十、教学反思:1.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2.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寻找改进方法。
3.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策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如何设定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虚词的定义和作用,以及提高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
语言规范正确使用常见虚词虚词是指在语法上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或衔接其他单词的作用。
正确使用常见虚词是有效沟通和表达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讨论常见虚词的使用规范,帮助读者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避免常见错误。
一、介词的正确使用介词是用来表示两个词或短语之间的关系的虚词。
以下是常见的介词及其正确使用:1. in:表示在某个范围或时间内。
例如:in the garden(在花园中)、in the morning(在早晨)。
2. on:表示在某个表面或特定的时间。
例如:on the table(在桌子上)、on Monday(在星期一)。
3. at:表示在一个具体或抽象的位置或时间点。
例如:at the station (在车站)、at 9 o'clock(在9点)。
注意:使用介词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确保所使用的介词与句子意思相符。
二、连词的正确使用连词用于连接词、短语、从句等,使句子结构更加完整和连贯。
以下是常见的连词及其正确使用:1. and:用于连接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
例如:I like apples and oranges.(我喜欢苹果和橙子。
)2. but:用于表示相反或对比关系。
例如:He is smart but lazy.(他聪明但懒惰。
)3. or:用于表示选择关系。
例如:Would you like tea or coffee?(你想要茶还是咖啡?)4. because:用于表示原因关系。
例如:I stayed at home because it was raining.(因为下雨,我呆在家里。
)注意:使用连词时要注意句子的逻辑关系,并确保使用正确的连词。
三、助词的正确使用助词是用来起辅助作用的虚词,常用于构成谓语、句子的否定形式、疑问句等。
以下是常见的助词及其正确使用:1. do/does:用于构成一般现在时的疑问句和否定句。
例如:Do you like ice cream?(你喜欢冰淇淋吗?)He doesn't speak Spanish.(他不会说西班牙语。
正确使用虚词教学目的:1.了解虚词考查的内容:1)辨析虚词使用正确与否2)修改使用不当的虚词3)辨析选择用法相近或者易混的关联词语2.了解虚词考查的基本题型;1)选择恰当虚词2)辨析病句中的有关选择项3)修改题3.了解常见虚词的错误类型;1)滥用虚词2)错用虚词4.掌握一些辨析虚词的巧妙方法;5.注意一些典型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1.掌握一些辨析虚词的巧妙方法;2.注意一些典型虚词的用法。
教学设想:共4课时(41-44)理论讲解讲解2课时《全品》练讲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41课时)一、考纲要求虚词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很高的。
近几年来,从1996年到2002年的全国卷、2001年全国卷虚词考查出现在语病题中,2003年和2004年同实词一起考查。
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题,虚词的考查涉及了副词、介词、连词和助词。
在解答虚词考查题时,除了要了解虚词误用的常见类型,掌握一些辨析虚词的巧妙方法外,还应该注意一些典型虚词的用法。
二、考题剖析1(2002年高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①中美关系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多少往往B再三多少常常C一再稍微常常D再三稍微往往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考查的是虚词。
“一再”表示一次又一次,总是这样,这与下句“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相呼应;“再三”也有一次又一次的意思,但一般只是强调次数多,不一定有下文。
“多少”作程度副词也有稍微的意思,但肯定的意思要重;第二句中前一个分句和后一个分句是转折关系,且有“只是”来修饰,因此用“稍微”才合适。
“往往”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常常”表示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这里应用“常常”。
故选C2 (2003年全国高考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再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得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 莅临计划不仅是/而且是B. 莅临规划不是/而是C. 亲临规划不仅是/而且是D. 亲临计划不是/而是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结合语境准确选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从形式看,本题与以前考查准确选用同义和近义实词的形式相同,但考查的内容则与往年有所不同,前两句中要求选用的是近义实词,后一句则要求选填关联词语。
把实词和虚词放在同一题中考查,是一种新的尝试,就本题说,虽然考查面扩大了,但难度并不大。
“莅临”与“亲临”都是到的意思,前者表“敬”,多用于贵宾。
后者强调“亲自到达”选项强调以特殊身份亲自前往北大。
“规划”与“计划”都有预先拟定的做事的内容、步骤、方法之意。
但计划一般较为具体,时间可长可短。
规划一般具有全局性,内容较为概括,时间较长,从远景着眼“不是/而是”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
根据选项很显然并不否定邓亚萍留给大家的印象。
答案是C三、考点探究(一)考查虚词的两种题型:(1)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或该不该用某一虚词。
如(1999年)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解析A项“再”是个副词,它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它多用于指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对于已实现的动作只能用“又”。
语句中“再看了一阵”中的动态助词“了”表明动作是已经重复做了,所以用错了,应用“又”。
C项“得以”是“(借此)可以;能够”的意思,其前应是一个动作行为,其后应是结果。
它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也不用否定“它毕竟不能……得以解决”。
D项“进而”是“继续往前、进一步”的意思,“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只是前面分句的结果而不是在前一分句基础上的进一步,故而应为“从而”如(2000年秋季)下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B)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接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第一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是动宾结构;第三句“使你钱袋立即充盈”属于兼语结构,“你”作“使”的宾语,又作“钱袋立即充盈”的主语。
这两个不加“的”。
另两个是领属关系要加“的” 答案是B(2)根据语境选用近义虚词或关联词。
(2004年北京卷)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C )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
______用DNA 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______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
________,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A.由于甚至所以B.只是也许可见C.如果甚至而且D.虽然也许然而解析对于虚词的选用,除了要准确把握虚词所表示的关系外,更主要的是要分析把握前后句的关系,即要分析好语境来准确选词。
第一个空前面有“生物计算机”作前提,后面有“将”表未来,从而确定其为假设关系。
第二个空由“小得多”到“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可知是进一步说明“小”的程度,因此是递进关系。
第三个空这空之前是说生物计算机的体积,之后说其结构,这又是对“生物计算机”特点的进一步说明,所以应是“而且”。
“也许”副词,表示有可能而不肯定的推测、估计或判断。
(有时只用来表示委婉的肯定)【大概,恐怕,也许:都表示推测、估计,但“大概”侧重于判断,“也许”侧重于猜测,“恐怕”商量的口吻较重。
另“恐怕”有时兼表担心、忧虑。
】(二)考点知识梳理①副词是指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语气等的词。
作状语,一般不作定语;有些能起关联作用②介词主要用于名词、代词或短语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等。
不能独立成句③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④助词表示附加意义的词。
(除“所”外都读轻声)⑤叹词和拟声词(三)常见虚词错误类型:1、滥用虚词。
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群众的称赞。
〖“无论”是个连词,在句子中起排除条件的作用,表示一件事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如此。
它后面可跟上“谁”“什么”“怎么”等疑问词或跟上一个并列结构,当然跟着的疑问词并不是表示疑问,而是表示“全部”的意思;跟着的并列结构则是表选择关系的并列结构。
现在,句子中“无论”的后面跟着的并不是表选择关系的并列结构,而是跟着一个“从……到”的介词结构,这样就不行了。
从这个句子看,“创作”“演出”不是什么选择关系,所以说是滥用。
〗2、错用虚词。
例: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反而”是个副词,它表示以某种行为或状况为前提,通常应产生某种结果,但实际上产生了相反的结果。
在本题中,改编者没能理解原作的精髓,而且凭主观想象添加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其结果必然是“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所以这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反的结果的问题,应为“以致”〗(3)混淆关系。
例:“素质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改“而是”为“而且是”,“不只是……而且是”为递进关系,“不是……而是”为并列关系。
〗4、副词使用的常见错误(1)自相矛盾。
例:经专家鉴定,这一只明景泰年间制作的景泰蓝铜罐价值至少在三万元以上。
〖“至少”是表示最小限度的副词,而“三万元以上”表示的不是最小限度,虚词与语境矛盾〗(2)词性不明台湾岛内的分裂分子挑衅“一个中国的原则”由来已久。
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刚才被民众轰下台的李登辉。
〖“刚才”是时间名词,它不能充当“轰”的状语,应为“刚刚”〗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诗【“偶然”是形容词,它不能充当“写”的状语,应“偶尔”】(3)重复赘余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不再互相拥挤。
〖“互相”表意上与“拥挤”重复〗(4)用法不明有些虚词,看上去语意相近,用法差不多,但限制修饰作用不同,表达效果也不一样。
新来的班主任同老班主任一样,更会关心我们〖“更”表示程度进一步增加,用于程度比较时,就能用“更”,改为“很”〗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渐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逐渐”,渐渐;逐步,侧重于渐进性,能修饰形容词。
“逐步”,一步一步地,不能修饰形容词。
例:天气逐渐冷起来,不能用“逐步”。
〗补充:“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随着时间连续而级慢地变化或增减。
多修饰一些自然现象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与人们的意志无关或关系不大。
例:月亮渐渐从东山升起。
(不能换“逐渐”)例:过了清明,天气渐渐暖起来了│十点钟以后,马路是的行人渐渐少了│站台是的人群向渐渐远去的火车招着手逐步深入│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了影响逐渐扩大│事业逐渐发展│天色逐渐暗了下来5、介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1)介词滥用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用了“在……上”这一介词结构,改变了句子的内容和结构,变成“人是错误”的了,应去掉“在”与“上”,让“看问题的方法”作“错误”的作主语】消费者权益受到无理的侵犯或粗暴的践踏时,当事人应诉诸于法律,切不可采取个人行为私自解决。
【“诸”是一个文言复音词,相当于“之于”】对于凡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果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都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对于……科学家、技术人员”构成了一个介词结构,充当句子的状语,造成了主语残缺,应删去“对于”】(2)介词脱漏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在塑造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形象有重大突破。
【“在”后面缺少搭配的名词,导致了成分的残缺,可在“形象”后面补上“方面”,构成介宾短语,充当“有”的状语】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句首加上“对于”,否则句子结构不明、表意不清】(3)介词误用今年要以下岗工作的再就业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切实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