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现代汉语中虚词的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一、词类词可分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得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得意义,基本用途就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与拟声词。
(一)实词1.名词:表人与事物得名称。
(1)表人与事物得名称得,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2)表时间得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3)表方位得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4)表专用名称得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5)表抽象事物得名称得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6)表处所得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2.动词:表人或事物得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得,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2)表发展、变化得,如:变化、生长(3)表存现得,如:有、无、消失、存在(4)表使令得,如:使、让、叫(5)表判断得,如:就是(6)表相似得,如:象、似(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8)表能够、愿意得,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得形状、样式、性质(1)表事物得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2)表事物得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3)表事物得状态,如:快、慢、迅速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得词。
(1)表确数得,如:一、十、亿、半(2)表概数得,如:几、一些、上万(3)表序数得,如:第一、老九(4)表分数得,如:三分之一、七成5.量词:表人、事物得单位或动作、行为得单位得词。
(1)表物量得,如:个、张、只、支、寸、吨(2)表动量得,如:次、下、回、趟、场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得词。
关于虚词“的”的具体研究摘要:虚词“的”在现代汉语中用法非常广泛,使用的频率也非常高。
作为结构助词,“的”在句中可以放在定语、谓语的后面做不同的成分,也可放在句末做语气词,还可以作为假设的标志;作为语气词,一般表示陈述语气。
因结构助词“的”与语气词“的”同形,在日常运用中要注意两者的分辨和区别。
关键词:结构助词;语气词;分辨虚词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虚词用法的研究,一个是虚词意义的研究。
关于“的”的意义研究很难能够比较地去分析,并且以自身的知识水平也找不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去分析“的”的意义。
在用法的研究上分为好多种,句类、词类、轻重音、音节……本文主要以词类为中心对虚词“的”进行具体分析。
虚词分为介词、助词、连词和语气词。
“的”的用法比较广泛,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可作助词,也可以作语气词,在语法特征上也大不相同。
“的”属于助词中的结构助词,结构助词主要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
一、结构助词中“的”的用法(一)“的”用在定语的后面。
⑴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一般的修饰关系。
例如:①戴眼镜的中年男子;②三五成群的鸭子“戴眼镜”和“三五成群”分别作“中年男子”和“鸭子”的定语,“的”在书面语上成为定语成分的标记。
⑵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领属关系。
例如:③我的书桌;“领属”是一个很重要的语义范畴,一般来说是指一个表示“领”的名词和一个表示“属”的名词组合构成的定中名词短语,这也是汉语领属的核心部分。
③“书桌”是“属”的名词,“我”是“领”的名词,书桌的我的书桌,从而构成了一种领属关系。
⑶定语是人名或人称代词,中心词是表示职务、身份、或其他的名词,意思是这个人担任这个职务、取得这个身份或从事相关的活动。
例如:④他的篮球打得好;⑤今天开会是你的主席④和⑤的中心词不在前面的人称上,而是在“的”的后面,显示出其身份和职务,突出“篮球打得好”、“主席”,和(一)、(二)的修饰、领属关系是不同的。
⑷中心词和前边的动词合起来表示一种动作,定语是动作的对象。
虚词的用法和举例现代汉语词典一、了解虚词在现代汉语中,虚词是不具有独立意义、无法单独使用,仅能与实词结合使用来构成句子或短语的一类词语。
虚词通常起到连接、修饰、情态或补充等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虚词的用法以及提供一些常用虚词的举例说明。
二、介绍虚词分类和示例2.1 虚助词:是指可以辅助动作或表示状态等含义的虚词。
例如:“着”、“了”、“过”等。
2.1.1 “着”“着”是最常见的一个虚助词之一,它可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者存在某种状态。
“着”在口语中频繁使用,在书面语中主要出现在两个方面:(1)表示持续性动作:例如,“他坐在书桌前写字着。
”(2)表明结果状态:例如,“雪花飘落下来,覆盖住了整个大地。
”这里“覆盖住了整个大地”就是一个结果状态。
2.1.2 “了”“了”通常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了或者有某种变化,“了”在句子中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表示过去的动作已经完成:“他昨天来了。
”这里“来了”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已经完成。
(2)表示变化的结果:“天气好了。
”这里“好了”表示天气发生了变化,之前是坏天气,现在变好了。
2.1.3 “过”“过”通常表示经历某个动作或状态并且已经结束。
“过”在句子中使用时常见的场景包括:(1)表示曾经实施过:例如,“我去过北京。
”这里“去过”表示曾经有一次去北京的经历。
(2)用于疑问句中,询问是否曾有某种体验:“你吃过火锅吗?”这里“吃过”表示询问对方是否曾经尝试吃火锅。
2.2 虚词介词虚词介词是一类表达位置、方向、时间、方式等关系的虚词。
以下是几个常见虚词介词及其用法:2.2.1 “在”“在”主要用来表达处于一定空间位置或者正进行某种活动的状态。
例如,“书籍放在桌子上。
”这里“在桌子上”表达书籍存在并放置于桌子上的位置。
2.2.2 “向”“向”表示朝着某个方向或目标进行动作。
例如,“他向前跑去。
”这里“向前”表示他往前跑的方向。
2.3 虚词连词虚词连词是一类用于连接句子、短语或词与非句子成为完整句子的虚词。
虚词的用法和举例现代汉语一、虚词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在现代汉语中,虚词是指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标识语法意义、表达语气或修饰其他成分的词类。
它们通常不具有实际含义,但却在句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功能、分类和举例三个方面来讨论虚词的用法和举例。
二、虚词的功能1. 虚词的连接作用虚词能够将句子中的各个成分连接起来,使其构成一个完整且逻辑连贯的句子。
例如,“和”可以连接两个并列主语、“就”可以连接条件与结果等。
2. 虚词的标识语法意义虚词能够标记出不同成分在句子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是”可以表示主谓关系、“了”可以表示动作完成等。
3. 虚词的表达语气虚词可以表达说话人对某种情感或态度,如“啊”表示惊奇、“吧”表示推测等。
4. 虚词的修饰作用虚词还可修饰其他成分,使其更加精确或丰富,在句子中起到修饰的作用。
比如,“很”可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表示程度。
三、虚词的分类根据其功能和语法特点,虚词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虚词类别。
1. 助词助词是汉语中最基本的一类虚词,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句子中表达一些文法意义和功能关系。
如:“的”可用于形容词前后修饰名词、“得”可用于动词后修饰程度、“地”可用于副词前修饰动作等。
2. 介词介词通常与名词或代词等成分连用,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目的等关系。
比如:“在”表示发生地点、“对”表示动作对象、“以”表示手段方式等。
3. 连接词连接词能够连接各个句子成分或短语,并在句子之间建立联系。
如:“而且”连接两个并列句、“因为”引导原因状语从句等。
4. 语气助词语气助词主要表达说话人情感色彩和态度,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如:“呢”表示疑问而不确定、“啊”表示感叹或命令等。
四、虚词的举例1. 助词的举例(1)我昨天买了一本很好的书。
这里的“了”起到表示动作完成的助词作用。
(2)他把自己的钱包丢在了电影院。
这里的“在”起到表示行为发生地点的助词作用。
2. 介词的举例(1)我正在图书馆学习。
现代汉语中虚词的运用
现代汉语中,虚词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能帮助句子表达意义,能表示动作的时间和说话的语气。
虚词数量少,且无实在的词汇意义,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虚词的使用应注意“四要”:
一、要弄清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特别是表达功能相近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93年上海第6题:“参加研讨会的全体学者对汉语或英语都很精通。
”句中的虚词“或”用错了,“或”是表选择关系的连词,而且“或”与“都”不能搭配,它应改为“和”。
二、要弄清虚词的正确搭配。
汉语中的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用的,也有成对配合使用的。
搭配有一定规矩,有的已形成固定格式,不能随意更改。
否则就违背了语言习惯,影响语意表达。
如96年第3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欢迎。
A 况且何况而且 B况且而且况且
C 何况而且何况
D 何况况且而且
“何况、而且、况且”三个都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但与他们搭配的虚词各不相同。
“何况”有前后对比意,有反问语气,常与“尚且”“都”搭配;“而且”常与“不但”“不仅”搭配。
再看③“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前两句是并列关系,与后一句构成递进关系,即“不但质量……款式……而且包装也精美了”。
由此可排除B、C,再看A、D两项,“况且”有进一步说明理由的作用,故正确答案应选D。
三、要弄清虚词的正确位置。
使用虚词,要注意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如果位置恰当,句意就准确鲜明,否则,不仅会使句意不明。
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意。
这类考查点,常常出现在病句辨识或修改有语病的语段中,如99年第5题D句:“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这句就犯了虚词“关于”位置不当的毛病。
“关于……事件”这个介宾短语不能放在主
语后面,如要保留这一短语,就应将它放在主语“世界各大报纸”前,或者将“关于”改成“对于”。
再有,在复句中,如果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语可放在主语后边,如果不同,就应放在主语之前。
四、不要滥用虚词。
滥用虚词,会造成句子重复罗嗦,同样会造成句子语意不明,甚至造成逻辑上的错误。
如97年第7题D:“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作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句是单句,但结构较复杂。
通过语法分析可知,此句的主语是“严重性”,谓语是“在于”,“在于的后边都是宾语。
再分析宾语,它的主语,是”对……行为这个介宾短语,但介宾短语是不能作主语的,“对”的参入淹没了宾语的主语,造成了句子结构上是混乱,去掉“对”句意反而明确。
由此可知,这句中的虚词“对”是滥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