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理论与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62
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原理【本章重点】第一节企业文化概念及特征第二节企业文化的功能第三节企业文化的类型【本章小结】【关键概论】【复习思考题】【本章重点】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内外关于企业文化概念和特征的多种理解;重点掌握企业文化的内涵及本书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同时,领会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具体特征;了解国内外关于企业文化的分类以及分类的划分标准,重点掌握本书关于企业文化类型的分类以及划分标准。
【引导案例】:海尔“文化先行”的强大力量第一节企业文化概念及特征一、企业文化的概念(一)西方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追溯四本企业文化开山之作的作者,看看他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企业文化的概念。
《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一书的作者,帕斯卡尔和阿索斯但他们通过对日美企业的对比,提出了著名的7S管理模式在他们看来,前三项为硬性因素,后四项为软性因素,而企业管理更应该注意软性因素作用的发挥。
《Z理论》的作者威廉·大内认为,只有在雇员之间、上下级之间建立起普遍的信任,只有按工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组成效率最高的搭档,建立了亲密关系,才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企业文化》的作者迪尔和肯尼迪提出了企业文化的五个构成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习惯仪式、文化网络和英雄人物。
在这五个要素中,他们认为企业环境是形成企业文化唯一的而且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管理者应该注意利用文化网络培育企业价值观,巩固企业信念,增强企业凝聚力。
《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经营企业的经验》一书的作者彼得斯和沃特曼,他们提出了优秀公司的八种文化品质。
他们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包含为数不多的几个基本原则,这几个原则就是上述优秀公司所具有的八种品质,其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和传统作风。
1987年,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E·海能出版了《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展望》。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通过象征传播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他认为,观察企业文化应该同时进行“双面观察”,一方面要考察企业文化的思想体系,即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要考察企业文化的媒介,即象征行动和象征性作品。
思修教材第二章思修教材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这一章的内容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的。
唯物史观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发展具有矛盾性和动力,强调事物的质变是通过量变积累而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我们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思考框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要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要对待事物的矛盾性、多样性和辩证关系。
实证主义注重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和论证理论的科学性,强调要以实际为基础进行研究和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演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19世纪中叶逐步形成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随后,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实践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成果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和改造现实生活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解决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赋予了我们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批判的工具,使我们能够辨别真理和谬误,深刻理解社会规律。
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和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对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宗教信仰的复兴、西方哲学思潮的冲击、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多元等。
这些挑战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延伸,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第二章周易理论一、《周易》概论《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籍,相传为周文王所作,被历代的诸子百家尊为“群经之首”,玄学、道教奉为三玄之一。
周易文化是中国古老文化发展的源头,对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军事、医学、宗教、音乐、书法、绘画、以及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周易》是一部古代经典,是关于人类哲学思想和宇宙本质规律等全方位的学问,其深奥的哲理被后世得到正确认识和开发后,对未来世界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着重大的作用。
《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全面、最有权威、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部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古圣先贤聪明智慧的宝贵结晶,几千年来,《周易》原理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渗透到古代社会科技文化的各个领域,融化进中华民族民众的心理素质之中,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格调,启迪和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源头。
本世纪以来,《周易》巳在国际上显示出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光芒,我们应在这块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地中开发出最有时代价值的宝藏。
本文所探讨的仅是和周易关系最直接的《太极六合针法》之源流问题,并非对周易文化全面的研究。
《周易》简称《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周易》的经部份内容主要是占筮,其内容涉及历史、社会制度等范围较广泛,且蕴涵一定的科学推理哲理;传部份的内容是对“易”的理解和对《周易》文辞的发挥,是一部哲学著作。
故《周易》含有卜筮、哲学、历史、科学等多种思想文化成分。
按照古书记载,最早的易有三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有人称《连山》首卦为艮,《归藏》首卦为坤,因年代久远巳无从查考。
《周易》以天地人三才立言,是一种全方位的易学理论,故周易适用于万事万物。
《周易》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和科学类型的框架结构,后来发展成为诸子百家重视研究的重要著作。
由于时代变迁,《连山》、《归藏》两部巳经失传,只有周易一直流传至今而不衰。
第二章供求理论案例1:雪天的杂货店1967年,一场大暴雪使得芝加哥市区的交通瘫痪,外面的生活必需品难以进入,当时还是大学学生的詹姆斯在住所附近有两家杂货店,一家杂货店慈悲为怀,坚持在大雪天对店内商品不涨价,其店中的商品很快被抢购一空,因为如此低的价格难以使其以高价向外界继续采购新的商品,这家店很快就关门大吉。
另外一家杂货店则将所有的商品和价格暂时提高到原来的两倍,同时这家杂货店的老板出高价请当地的孩子乘雪橇从外地运进当地市民需要的各种商品。
涨价的杂货店因为能够支付较高的雇佣雪橇拉货的成本,一直在雪暴过程中保证了对居民的基本供应,同时高的价格也自然促使居民根据新的价格状况理调整自己的需求,将自己采购的物品控制在自己能够承担的、确实也是必需的范围内。
讨论题:1.案例所揭示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 “看不见的手”在调节供求关系中的作用。
案例点评:这就是“看不见的手”调节暴雪期间的杂货店商品价格的一个小小案例。
在市场供求决定价格水平的市场机制面前,不考虑均衡价格的波动而慈悲为怀,往往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维持低价的杂货店必然会面对居民的抢购,因为不能以低价格补充新的商品而在雪灾之中不得不关门,好心的低价杂货店没有赚到合理的利润,居民也因为杂货店的低价而没有调整自己的商品需求,同时在低价杂货店关门之后,居民也就再也买不到所需的日用品了。
倒是那位看起来发雪灾财的高价杂货店店主,始终维持了居民在雪灾期间的日用品的供应。
也就是说,市场规则看起来无情,但是,正是因为它的充分作用,经济才能得到良好发展。
案例2:歌星的高收入合理吗某歌星一场演唱会的出场费的收入是几十万元人民币,是普通人几年或几十年的收入,老百姓难免有不平衡之感,歌星的收入主要来源是门票的收入。
我们分析演唱会门票的价格,如果想听演唱会的人增加了,而歌手的供给不变,则门票的价格就会上升,由于演唱会举办方与歌手都能从高价格的门票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他们还增加演唱会的场次;同理可以推出,如果没有那么多歌迷,需求减少,门票的价格必然下降,他们会减少演唱会的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