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柱式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541.20 KB
- 文档页数:3
列举古罗马的柱式古罗马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其在建筑艺术方面的杰出贡献备受称赞。
古罗马柱式是其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古至今钦佩不已。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列出古罗马的柱式,并探讨这些柱式的起源,特点和用途。
1. 多立克柱式多立克柱式是由古希腊时期的矗立式发展而来的。
顶部为方形的古典希腊式柱顶被改成了饰有装饰列的圆锥形台座。
这种柱式通常用于宗教建筑物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外部。
多立克柱式也被用于罗马竞技场和浴馆的建筑中。
2. 爱奥尼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是由古典希腊时期的女神庙柱式发展而来,它采用了女神头像和卷曲装饰。
这种柱式的顶部为带有双面卷曲角度的抛物线式柱顶。
爱奥尼克柱式通常用于宫殿和神庙建筑中。
3. 柯林斯柱式柯林斯柱式是一种古希腊风格的柱式,它通常被用于罗马建筑物的外立面和庭院等地方。
柯林斯柱式由方形柱顶、飞檐和根据底部修饰的多层台座组成。
4. 半柱式半柱式是一种简化的柱式,只有一半的柱体,另一半嵌在墙壁中。
这种柱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风格中,包括现代建筑中。
5. 曲尺柱式曲尺柱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柱式,它有一个弧形的柱顶和底座。
这种柱式通常被用于宫殿和神庙建筑中,以增强建筑的优雅和精细度。
6. 罗马漩涡柱式罗马漩涡柱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柱式,它带有漩涡和水纹状的装饰。
这种柱式通常用于宫殿和神庙建筑中,以增强建筑的装饰性和豪华感。
7. 弯角柱式弯角柱式是一种柱式,顶部呈角形,使其适用于外部建筑装饰。
这种柱式通常用于大型建筑物的外立面。
8. 苏达柱式苏达柱式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和庞大大厦建筑中的柱式,主要特点是由古代建筑师所创,具有浮夸的装饰性风格。
9. 圆柱式圆柱式是一种经典的柱式,它可以用于几乎任何类型的建筑中,从宫殿到公共建筑,从现代建筑到传统建筑。
它通常具有更为简单和优雅的外观,以混合现代和古典美学为基础。
10. 菱形柱式菱形柱式是一种古板形式的柱式,由钻石形锥体柱和简单的台座组成。
古希腊罗马的柱式古希腊的建筑从公元前7世纪末,除屋架之外,均采用石材建造。
神庙是古希腊城市最主要的大型建筑,其典型型制是围廊式。
由于石材的力学特性是抗压不抗拉,造成其结构特点是密柱短跨,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神庙的外立面形式。
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
公元前6世纪,这些形式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定型的做法,即以后古罗马人所称的“柱式”。
典型的古典柱式包括希腊时期的3种和罗马的2种,简称柱式五大类。
希腊有: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罗马有:塔司干式、混合式。
(此外还有一种以人像为柱身的人像柱,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用的不多,所以一般我们只说五大类。
详情请找伊瑞克提农神庙的资料。
)多立克式(又称陶立克Doric):产生于希腊本土,比例粗壮,开间较小,柱头是简洁的倒立圆台,无柱础,柱身开有20道垂直凹槽,凹槽之间的交接处十分锐利。
柱高通常保持在柱低的4——6倍之间。
整个柱子显示出男子的雄壮刚健,阳刚之气。
爱奥尼亚柱式Lonic:产生于爱情海东部地区,修长挺拔,开间较大,柱头是由曲线连接起来的的两个漩涡形或者螺旋形,拥有呈现弹性感的复杂基础,柱高通常是柱低径的7——10倍,以9倍的巨多。
柱身凹槽24个之多。
凹槽之间不在是尖锐。
科林斯式柱Corinthian:这种柱式实际就是爱奥尼亚式发展而来,科林斯柱比爱奥尼亚柱更加修长,柱头以莨苕叶做装饰,塔司干式Tuscan:柱身无凹槽,柱头无装饰,柱头与上部部件之间没有过渡,檐板上也没有装饰,柱低径与高度比为1:7。
整体风格质朴,粗犷。
混合式柱(又称复合式Composite)就是将爱奥尼亚柱与科林斯柱的莨苕叶相结合。
199条建筑设计知识1. 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2. 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3. 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4. 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5. 电影放映院不需采光6. 点式住宅可设天井或平面凹凸布置可增加外墙面,有利于每层户数较多时的采光和通风7. 对结构形式有规定性的有大小和容量、物理环境、形状的规定性8. 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9. 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10. 橙色是暖色,而紫色含有蓝色的成分,所以偏冷;青色比黄色冷、红色比黄色暖、蓝色比绿色冷11. 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12. 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13. 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14. 冷色调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气氛15. 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三元色为红、黄、蓝16. 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关系17. 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18. 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19. 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20. ‘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21. 人眼观赏规律H 18°~45°局部、细部2H 18°~27°整体3H <18°整体及环境22. 黄金分隔比例为1:1.61823. 通风屋面只能隔离太阳辐射不能保温,适宜于南方24. 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25. 热水系统舒适稳定适用于居住建筑和托幼蒸汽系统加热快,适用于间歇采暖建筑如会堂、剧场26. 渐变具有韵律感27. 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28. 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29. 巴西国会大厅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30. 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31. 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32. 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采用了强调了各种空间之间的对比33. 当坡地坡度较缓时,应采用平行等高线布置34. 建筑的有效面积=建筑面积-结构面积35. 加大开窗面积的方法来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较易办到36.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37. 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呼应、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和比例与尺度38. 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是多样统一39. 超过8层的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40. 建筑的模数分为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41. 建筑楼梯梯段的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8°42. 住宅起居室、卧室、厨房应直接采光,窗地比为1/7,其他为1/1243. 住宅套内楼梯梯段的最小净宽两边墙的0.9M,一边临空的0.75M住宅室内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2M,踏步高度不应小大0.20M44. 住宅底层严禁布置火灾危险性甲乙类物质的商店,不应布置产生噪声的娱乐场所45. 地下室、贮藏室等房间的最低净高不应低于2.0米46. 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米时,宜设休息平台47. 外墙内保温所占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烟道、风道、管道井不计入使用面积阳台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壁柜应计入使用面积48. 旋转楼梯两级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度,且每级离内侧扶手中心0.25处的踏步宽度要大于0.22米49. 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米50. 楼梯正面门扇开足时宜保持0.6米平台净宽,侧墙门口距踏步不宜小于0.4米,其门扇开足时不应减少梯段的净宽35. 加大开窗面积的方法来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较易办到36.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37. 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呼应、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和比例与尺度38. 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是多样统一39. 超过8层的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40. 建筑的模数分为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41. 建筑楼梯梯段的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8°42. 住宅起居室、卧室、厨房应直接采光,窗地比为1/7,其他为1/1243. 住宅套内楼梯梯段的最小净宽两边墙的0.9M,一边临空的0.75M住宅室内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2M,踏步高度不应小大0.20M44. 住宅底层严禁布置火灾危险性甲乙类物质的商店,不应布置产生噪声的娱乐场所45. 地下室、贮藏室等房间的最低净高不应低于2.0米46. 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米时,宜设休息平台47. 外墙内保温所占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烟道、风道、管道井不计入使用面积阳台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壁柜应计入使用面积48. 旋转楼梯两级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度,且每级离内侧扶手中心0.25处的踏步宽度要大于0.22米49. 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米50. 楼梯正面门扇开足时宜保持0.6米平台净宽,侧墙门口距踏步不宜小于0.4米,其门扇开足时不应减少梯段的净宽35. 加大开窗面积的方法来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较易办到36.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37. 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呼应、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和比例与尺度38. 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是多样统一39. 超过8层的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40. 建筑的模数分为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41. 建筑楼梯梯段的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8°42. 住宅起居室、卧室、厨房应直接采光,窗地比为1/7,其他为1/1243. 住宅套内楼梯梯段的最小净宽两边墙的0.9M,一边临空的0.75M住宅室内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2M,踏步高度不应小大0.20M44. 住宅底层严禁布置火灾危险性甲乙类物质的商店,不应布置产生噪声的娱乐场所45. 地下室、贮藏室等房间的最低净高不应低于2.0米46. 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米时,宜设休息平台47. 外墙内保温所占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烟道、风道、管道井不计入使用面积阳台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壁柜应计入使用面积48. 旋转楼梯两级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度,且每级离内侧扶手中心0.25处的踏步宽度要大于0.22米49. 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米50. 楼梯正面门扇开足时宜保持0.6米平台净宽,侧墙门口距踏步不宜小于0.4米,其门扇开足时不应减少梯段的净宽51. 入地下车库的坡道端部宜设挡水反坡和横向通长雨水篦子52. 室内台阶宜150*300;室外台阶宽宜350左右,高宽比不宜大于1:2.553. 住宅公用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54. 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1M(6层及以下一边设栏杆的可为1.0M),净空高度2.2M55. 休息平台宽度应大于梯段宽度,且不应小于1.2M,净空高度2.0M56. 梯扶手高度0.9M,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应为1.05M57. 楼梯垂直杆件净空不应大于0.11M,梯井净空宽大于0.11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58. 门洞共用外门宽1.2M,户门卧室起居室0.9M,厨房0.8M,卫生间及阳台门0.7M,所有门洞高为2.0M59. 住宅层高不宜高于2.8M60. 卧室起居室净高≥2.4M,其局部净高≥2.1M(且其不应大于使用面积的1/3)61. 利用坡顶作起居室卧室的,一半面积净高不应低于2.1M利用坡顶空间时,净高低于1.2M处不计使用面积;1.2--2.1M计一半使用面积;高于2.1M全计使用面积62. 放家具墙面长3M,无直接采光的厅面积不应大于10M263. 厨房面积Ⅰ、Ⅱ≥4M2;Ⅲ、Ⅳ≥5M264. 厨房净宽单面设备不应小于1.5M;双面布置设备间净距不应小于0.9M65. 对于大套住宅,其使用面积必须满足45平方米66. 住宅套型共分四类使用面积分别为34、45、56、68M267. 单人卧室≥6M2;双人卧室≥10M2;兼起居室卧室≥12M2;68. 卫生间面积三件3M2;二件2--2.5M2;一件1.1M269. 厨房、卫生间净高2.2M70. 住宅楼梯窗台距楼地面净高度低于0.9米时,不论窗开启与否,均应有防护措施71. 阳台栏杆净高1.05M;中高层为1.1M(但要<1.2);杆件净距0.1172. 无外窗的卫生间应设置防回流构造的排气通风道、预留排气机械的位置、门下设进风百叶窗或与地面间留出一定缝隙73. 每套应设阳台或平台、应设置晾衣设施、顶层应设雨罩;阳台、雨罩均应作有组织排水;阳台宜做防水;雨罩应做防水74. 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住宅,西面应采取遮阳措施75. 严寒地区的住宅出入口,各种朝向均应设防寒门斗或保温门76. 住宅建筑中不宜设置的附属公共用房有锅炉房、变压器室、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商店但有厨房的饮食店可设77. 住宅设计应考虑防触电、防盗、防坠落78. 跃层指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79. 在坡地上建住宅,当建筑物与等高线垂直时,采用跌落方式较为经济80. 住宅建筑工程评估指标体系表中有一级和二级指标81. 7层及以上(16米)住宅必须设电梯82. 宿舍最高居住层的楼地面距入口层地面的高度大于20米时,应设电梯83. 医院病房楼,设有空调的多层旅馆,超过5层的公建室内疏散楼梯,均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设歌舞厅放映厅且超过3层的地上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浅析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与技术成就庞大的古罗马帝国包括很多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存在不同建筑风格。
罗马帝国统一时,东、西方的差异已经很明显,而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后这种差异更为巨大。
而在西罗马灭亡,西欧进入黑暗时期之时,东罗马帝国却成为古代文明的唯一继承者。
其建筑是沿袭亚平宁及小亚细亚半岛的建筑技术,同时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一、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和风格特点(一)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古罗马建筑类型风格别异。
如罗马万神庙,剧场、皇宫、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建筑。
而其居住建筑有内庭式、内庭与围柱式相结合的建筑风格,还有多层公寓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也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
例如,古罗马马采鲁斯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
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
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
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基本形制相似。
(二)建古罗马建筑风格特点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大多受古希腊建筑风格、建筑形态的影响,梅宋卡瑞神庙就是这样,但外观比希腊神庙更简洁,无过多雕刻,而其大台基则是古罗马的创新。
古罗马的建筑虽然继承了古希腊的三种柱式,但对比三柱式都有所修改,并创造新的两种柱式塔司干和组台柱式。
与希腊不同的是罗马建筑大量使用半圆券,并和柱式组合成券柱式。
因此,古罗马的建筑虽然也属于古典传统,但却与希腊的古典主义有很多不同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
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
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此外,古罗马建筑物,无论是其功能还是整体结构都表现了皇权的威严。
古罗马的五种柱式及特点古罗马建筑中发展出了五种柱式,这些柱式在设计和装饰上都继承了希腊古典柱式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以下是这五种柱式的名称及其特点:1.罗马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o外观与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相近,但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异。
o柱身粗壮,有20个凸出的圆环状装饰(Volute),也被称为托斯坎卷涡(Tuscan Volute)。
o没有柱础,柱子直接安置在台基上。
o柱高通常是柱径的4到6倍。
o柱头简洁,没有过多的装饰。
2.罗马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o与古希腊的爱奥尼克柱式相似,但更为丰富和复杂。
o柱身较细长,有24个凹槽(Flutes)。
o柱头上有两个涡卷形装饰,称为螺旋(Scrolls)或叶饰(Acanthus Leaves)。
o柱础通常为方形或多边形,上面刻有装饰图案。
3.罗马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o最精致的一种柱式,源自古希腊的科林斯柱式。
o柱头上部有两层叶片装饰,其中最下面一层是莨苕叶(A canthus),上面一层是由小花、果实和藤蔓组成的复杂图案。
o柱身上有24个凹槽,与爱奥尼克柱式相同。
4.复合柱式(Composite Order):o是罗马人创造的一种新柱式,结合了科林斯柱式和爱奥尼克柱式的特征。
o柱头部分融合了科林斯柱式的华丽装饰和爱奥尼克柱式的螺旋元素。
o柱身和柱础的设计类似其他罗马柱式。
5.塔司干柱式(Tuscan Order):o罗马最简单的柱式,源于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地区。
o柱身没有凹槽,只有光滑的表面。
o柱头简单,没有装饰或只有一圈平板。
o常用于较为实用的建筑结构,如城墙和仓库。
这五种柱式不仅体现在独立的柱子上,也常常应用于建筑的整体构图,例如在门廊、壁龛、神庙和其他公共建筑中。
它们代表了古罗马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并对后来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建筑风格特点:柱式结构.原始而朴素。
崇高,和谐,壮丽,庄重典雅。
古罗马建筑风格特点:券柱式结构。
豪华、壮丽,雄浑凝重,和谐统一,形式多样。
拜占庭建筑风格特点:高大的圆穹顶,色彩富有变化而统一,内外空间灿烂夺目。
罗曼式建筑风格特点:仿罗马风格,厚重,结实,方形,矮胖。
玻璃,表现为空灵,纤瘦,高耸,尖峭,赋有神秘色彩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特点:非宗教性,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体现和谐理性。
巴洛克风格特点:宫廷式建筑。
豪华,大气,骄傲,雄伟,优雅,浪漫。
体现空间感,立体感,运动感,变化感,手段综合,宗教色彩。
洛可可风格特点: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
或者说:轻盈,华丽,精致,细腻,自由。
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贝壳。
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特点:反对华丽的装饰,以俭朴风格为主。
有古典主义的典雅端庄,运用新材料,对古典作品以简化.浪漫主义建筑风格特点: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
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特点:任意模仿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特点: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
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是一种“国际式"的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特点: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古典欧式风格特点:颜色以白色系或黄色系为基础,搭配墨绿色、深棕色、金色等。
一般采用樱桃木,胡桃木等高档实木。
奢华气派,造型讲究,端庄典雅、高贵华丽,雕刻精致,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现代欧式风格特点:新材料。
现代.明快抽象。
极力体现“简约风格".。
古罗马柱式特点
古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柱式,但罗马时代的建筑艺术相比古希腊要更丰富多彩,在原有基础上又进行了完善和改进,创立了两种新柱式:塔司干柱式(Tuscan Order)、混合柱式(Composite Order)。
并制定出了柱式的比例关系,形成了成熟的5种柱式,分别是罗马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罗马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罗马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塔司干柱式(Tuscan Order)和混合柱式(Composite Order)。
这些柱式规范的影响非常深远,成为了西方建筑的基本母题,至今仍在被广大建筑师所学习和模仿。
1.罗马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
外观跟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相近,但在柱头下端添上一圈环状装饰;柱身下添加了圆环形柱础。
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8:1,整个柱身显得比较粗壮。
2.罗马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
柱式与古希腊爱奥尼克柱式相同,只是把柱头上两个涡卷间的连接曲线改为水平直线。
3.罗马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
样子与古希腊科林斯柱式一致,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10:1,显得纤细高大;柱身上有24条凹槽;柱头部分由两层毛茛叶和涡卷图案组成,涡卷图案成对出现。
4.塔司干柱式(Tuscan Order)
塔司干柱式其实就是去掉柱身齿槽的简化多立克柱式,柱础是较薄的圆环面。
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7:1,柱身粗壮。
5.混合柱式(Composite Order)
这种柱式是将科林斯柱式的顶端与爱奥尼克柱式的涡卷相结合,使形状显得更为复杂、华丽。
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10:1,显得纤细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