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奥陶系岩相古地理储层特征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大港油田奥陶系岩相古地理及储层特征摘要:在奥陶纪时期,大港油田是华北地区陆表海的一部分,是黄骅坳陷部分已发现油田的总称。
岩相古地理随着时代变迁发生了一些列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格局和特征。
奥陶系储层也随着时代变迁和后期人为不断改造,并受到客观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制约,总体呈现出低渗和高孔两个特点。
近几年来,奥陶系储层一直是大港油田所探寻的目的层之一,探析大港油田奥陶系岩相古地理及储层特征,对大港油田的开采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岩相古地理变迁角度进行分析,对奥陶系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港油田奥陶系岩相古地理储层特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油田开采业总体发展离不开对地表特征以及地理环境的探寻和研究。
作为华北陆表海一部分,大港油田是黄骅坳陷部分已经发现油田的总称,勘探范围非常广,不仅包括黄骅地区陆地坳陷部分,还包括了黄骅地区海洋部分,大港油田的总体延伸方向为东北方向至西南方向,总面积约为17000平方千米。
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探技术不断发展,在奥陶系岩相古地理勘探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当前大港油田工区内钻穿奥陶系的仅只有10口井左右。
因此,研究大港油田奥陶系岩相古地理及储层特征,对大港油田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奥陶系地层本次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是在大港油田进行的,本区奥陶系厚度为400米至900米之间,大港油田奥陶系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白云岩和石灰岩,其中石灰岩是由于浅水台地沉积所致,该区奥陶系与下伏寒武系完全解除,但是与上覆地层不整合解除,其中上覆地层是指下第三系、石灰系或中生界。
对于奥陶系划分有很多种方法,在本次奥陶系地层划分研究中,采用的是奥陶系三分法。
这种划分方法是所有方法中最为新颖的一种,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岩相古地理演变位于华北地区的大港油田,是华北地区陆表海的一部分,属于稳定地台。
太行山、鲁西以及燕山的三大基底拼接而成形成了大港油田的结晶基底。
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系—奥陶系颗粒灰岩类型及储集性能中上扬子盆地是我国大型的含油气盆地,盆地中地层发育较全,从上震旦统到中三叠统均为海相沉积。
经过近几十年的勘探,普光、威远等大中型气田的发现说明中上扬子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较好。
寒武系-奥陶系作为上中扬子地区重要的海相地层之一,颗粒碳酸盐岩作为研究区域的主要岩石类型,根据颗粒类型成分可以划分为砾屑石灰岩、砂屑石灰岩、鲕粒石灰岩、生物碎屑石灰岩、砂屑粉屑石灰岩等。
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是研究区主要储集层,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粒内溶孔、溶洞及裂缝等,储集岩类型以裂缝型及裂缝-溶孔型碳酸盐岩为主。
标签:中上扬子盆地颗粒灰岩储集层1颗粒灰岩的类型和特征1.1砾屑石灰岩研究区砾屑石灰岩的颜色呈灰色,块状。
砾屑的粒径大部分为2mm到5cm 不等,个别粒径可以达到几十厘米,因此又可以据此将砾屑石灰岩划分成细砾屑、中砾屑、与粗粒屑石灰岩。
砾屑多为长条状或近等轴状,磨圆与分选由好到差均有,砾屑成分包括灰泥石灰岩、砂屑石灰岩、粉屑石灰岩、鲕粒石灰岩、藻石灰岩等。
根据填隙物的类型,砾屑石灰岩又可以分为灰泥砾屑石灰岩与亮晶砾屑石灰岩。
亮晶砾屑石灰岩中大部分为细砾屑石灰岩,其次较少砾屑石灰岩,胶结物通常呈粒状,砾屑的分选差到较好均有,磨圆不错,石灰岩中经常可以看见平行层理及大型交错层理。
其结构与构造特征中表明,这类岩石形成于能量较高的环境,大部分为高能浅滩的产物。
灰泥烁屑石灰岩中的砾屑多为细砾屑,其填隙物以灰泥基质为主或完全为灰泥基质。
砾屑分选一般较差,磨圆由差到好,这种岩石类型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沉积作用,砾屑表现出高能环境,灰泥基质代表低能环境的产物,二者共同出现说明由高能环境形成的砾屑由高能水流(如重力流等)携带至低能环境沉积形成。
这种类型的岩石不但可以出现在浅水台地环境,而且还可以形成于斜坡环境。
研究区下奥陶统砾屑石灰岩较少,只有在桐梓及红花园等组中零星出现,相较于寒武系砾屑石灰岩的大量发育,表明研究区下奥陶统水动力条件有所减弱。
大港油田埕海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研究摘要:埕海潜山奥陶系岩性主要是碳酸盐岩地层,储集空间以裂缝、孔洞为主,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该潜山埋藏深,地质情况复杂,有必要从多个角度利用多种手段相互印证来落实奥陶系储层特征。
本文将相干分析技术和地震像素处理技术相结合对该潜山裂缝发育地区进行了预测,并且利用多种地震技术对预测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完成了奥陶系上部地层裂缝综合评价图,识别出了裂缝发育区,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为勘探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碳酸盐岩潜山裂缝预测相干分析像素处理埕海潜山是埕海断坡区的基底构造,以往认为被巨厚的中生界和上古生界地层覆盖下的奥陶系灰岩储层物性差,是制约潜山勘探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研究认为受张北、张东等基底断裂系统控制,潜山内幕构造裂缝发育,能够形成高角度裂缝控制的内幕缝洞体储层。
根据塔里木盆地、华北盆地潜山的勘探经验来看,垂向缝洞系统也可形成较好的储层。
因此推测埕海潜山奥陶系存在特殊的深层热水岩溶储层。
本次研究在2010年重新处理的埕海潜山三维叠前时间偏移资料上,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结合测井资料及区域地质认识,开展地震资料裂缝预测研究,并将相干分析技术和地震像素处理技术相结合对该潜山裂缝发育地区进行了预测,利用多种地震技术对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找出了有利裂缝发育区。
1 工区储层条件分析埕海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为海相沉积,属于加里东一海西期构造运动残余地层。
自下而上,分为冶里组、亮甲山组、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
本区钻探程度相对较低,仅chhl等少数井钻遇奥陶系。
其中,chhl井揭示奥陶系148 m,以深灰色及褐色灰岩为主,夹灰质白云岩、白云岩及钙质泥岩。
chhl井钻井取心白云质灰岩中可看到缝洞局部发育,证实了奥陶系储层缝洞发育。
镜下观察薄片也可在灰岩储层中发现多期裂缝。
此外,埕海1井在奥陶系碳酸盐岩钻进过程中,漏失钻井液共计339m3,证实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缝洞的存在,表明该层系碳酸盐岩具备储集条件,物性较好。
2021年第4期西部探矿工程*收稿日期:2020-10-19作者简介:晏来(1986-),男(汉族),湖北荆州人,工程师,现从事地质录井工作。
塔东地区古城低隆起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晏来*(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黑龙江大庆163000)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塔里木东部地区的勘探开发力度,揭示了该地区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古城地区是塔东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处于有利油气相带,通过对塔东地区古城低隆起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其中,灰岩岩性主要为亮晶生屑灰岩、砂屑灰岩、泥晶灰岩、粉晶灰岩,白云岩岩性主要为细晶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该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沉积相主要有深海相、次深海相、浅海陆棚相、缓坡相、碳酸盐岩台地相;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晶间孔、晶间溶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裂缝、溶缝等。
关键词:塔东地区;古城低隆起;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中图分类号:TD82.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21)04-0102-031概述塔里木盆地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油气产地,也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
国内石油公司在1989年即开展了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取得了一定的勘探成果。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加大了对西部能源开发的力度,加强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多年的勘探与开发,在塔中、塔北、塔西南都取得了重要的勘探成果,探明油气储量不断增多[1-2]。
塔东地区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前期勘探力度不大,投入的资源不足。
近年来加大了对塔东地区的勘探开发力度,塔东地区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有望成为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重要的接替区,而古城地区是塔东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处于有利油气相带,是接下来勘探的重点。
塔东地区目的层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具有埋藏较深的特点,受到后期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地质构造复杂,成藏期次多,勘探开发难度大[3]。
奥陶系地层特点奥陶系地层是指地质年代为奥陶纪的一系列地质层序,它是地球历史上重要的地层之一。
奥陶系地层主要分布在全球各个大陆,包括北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本文将从地层特点、地质演化和地质意义三个方面对奥陶系地层进行描述和解释。
一、地层特点奥陶系地层的主要特点可以从岩性、古生物化石和地层序列等方面进行描述。
1. 岩性特点:奥陶系地层主要由沉积岩组成,包括石灰岩、页岩和砂岩等。
其中,石灰岩是最常见的岩石类型,其主要由碳酸钙矿物组成。
奥陶系石灰岩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常常是重要的油气和水源地。
2. 古生物化石:奥陶系地层中保存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尤其是海洋生物化石。
这些化石包括各种贝类、腕足动物、三叶虫等。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奥陶纪时期的生物演化和古生态环境。
3. 地层序列:奥陶系地层通常由多个层次组成,从下到上依次为下奥陶统、中奥陶统和上奥陶统。
在不同地区,奥陶系地层的厚度和层序可能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规律的分布。
二、地质演化奥陶系地层的形成和演化与地球的构造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1. 沉积环境:奥陶系地层主要形成于古海洋环境中,包括浅海和深海两种沉积环境。
浅海环境主要有浅海滩岸、珊瑚礁、浅海湖盆等,深海环境则包括海底扇、海底山脊等。
2. 构造活动:奥陶系地层的沉积与地球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在奥陶纪,地球上出现了一系列的构造运动,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和地震等。
这些构造活动对奥陶系地层的形成和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气候变化:奥陶系地层的形成和演化也与气候变化有关。
在奥陶纪,地球经历了一系列的气候变化,包括全球变暖和降水量的变化等。
这些气候变化对奥陶系地层的沉积和古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三、地质意义奥陶系地层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对于研究地球历史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价值。
1. 地球历史:奥陶系地层记录了奥陶纪时期的地球历史,包括地质事件、生物演化和气候变化等。
通过对奥陶系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大港探区上古生界二叠系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因王辉,马文华,张凡磊,崔宇(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天津300280)摘要:大港探区上古生界近期取得一系列的勘探突破,但上古生界的勘探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在岩心、薄片、测井和录井等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二叠系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及微裂缝为主,原生孔隙由于压实及胶结作用基本不发育,其中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值分别为8%和0.15mD 。
分析认为,二叠系砂岩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为沉积-构造的双重影响,破坏性成岩作用占据主导,构造演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储层储集性能。
关键词:大港探区;上古生界;二叠系;致密砂岩;成岩作用中图分类号:TE1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285(2018)04-0121-03DOI:10.3969/j.issn.1673-5285.2018.04.027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第三系油气勘探已经进入中后期,寻找新的勘探接替战场迫在眉睫,近年来,围绕古生界的科研投入越来越大,陆续在大港探区港北潜山、王官屯潜山上古生界发现工业油气流,特别是近期在乌马营潜山二叠系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获得工业气流,预示着二叠系致密砂岩良好的勘探前景,必将成为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层系。
从目前的油气发现井来看,二叠系致密砂层是上古生界最具潜力的含油气层系,但是,由于致密砂岩储层的低孔低渗等特征,如何寻找优质储层相带,有效勘探这类气藏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大港探区二叠系致密砂岩的储层特征,以及影响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为如何在大港探区寻找这类低孔低渗的潜山气藏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1-3]。
1储层岩石学特征大港探区上古生界二叠系地层由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构成[4],其中下石盒子组砂岩最厚,上石盒子组次之,下石盒子组累计厚度可达80m ~184m ,依目前的油气发现,本文重点研究了上、下石盒子组的岩石学特征。
大港油田奥陶系岩相古地理及储层特征摘要:大港油田在奥陶纪时期为华北陆表海的一部分,在坳陷内发育了一套碳酸盐岩地层。
下奥陶统发育冶里组和亮甲山组,中奥陶统发育马家沟组和峰峰组,上统缺失。
早奥陶世的岩相古地理具有南北分区的特点,中奥陶世古地理面貌发生了改变,呈现出海中有坪的格局。
奥陶系储集层由于后期的多次改造,并受岩性、沉积相、成岩作用、断层、裂缝等多种因素制约,其主要特点为高孔、低渗,总体上属较好-差储集岩。
其中沈青庄-塘沽、孔西、王官屯、南皮-吴桥和徐黑等地区为较好储集岩分布区。
关键词:大港油田奥陶系岩相古地理储层
大港油田是黄骅坳陷陆地部分已发现油气田的总称,其勘探范围包括黄骅坳陷陆地部分及海滩、极浅海和沧县隆起。
其延伸方向大体为ne-sw向,面积约17000km2。
1970年以来,奥陶系一直是大港油田勘探目的层之一,但一直未发现重要油气藏。
直到1997年底,在多年勘探的基础上,由于认识上的突破及新技术的应用,在黄骅坳陷内发现了千米桥奥陶系潜山油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工区内钻遇奥陶系的井共 67口多,大部分仅钻至奥陶系上部,钻穿奥陶系的只有10口左右。
因此,本文对奥陶系岩相古地理面貌及储集层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油区奥陶系储层发育条件研究,对奥陶系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地层
本区奥陶系厚400-900m,主要由浅水台地沉积的石灰岩和白云
岩组成,与下伏寒武系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石炭系、中生界或下第三系)不整合接触。
本区奥陶系三分。
下奥陶统冶里组和亮甲山组,分别对应新厂阶和道保湾阶,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和峰峰组,上奥陶统缺失。
其中马家沟组细分为上、下马家沟组,下马家沟组属大湾阶,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属达瑞威尔阶。
奥陶系下统与中统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余各组段之间为整合接触。
二、岩相古地理演化
早古生代大港油区属于华北地台稳定陆表海的一部分,它的结晶基底是由燕山、鲁西、太行山三大基底拼接而成。
在塘沽-新港一线以北为燕山基底,东南部为鲁西基底,西部为太行山基底。
根据钻井、周边露头资料和区域地层资料,研究区在早、中奥陶世经历了4次大的海进-海退沉积旋回,其沉积相演化如下:
1.早奥陶世岩相古地理
早奥陶世研究区岩相古地理具有南北分区的特征。
该时期的古地理格局是在晚寒武世凤山晚期北深南浅、南高北低的古地理格局基础上所经历的一次大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
2.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
中奥陶世研究区岩相古地理呈现海中有坪的格局。
该时期的古地理格局是在晚寒武世凤山晚期北深南浅、南高北低的古地理格局基础上所经历的一次大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
三、储集层特征
1.储集层类型
根据实际物性资料分析,本区主要储集岩类型为泥粉晶白云岩、角砾岩、中细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泥晶灰岩。
根据露头、岩心及显微薄片观察,本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原生孔隙均被胶结物充填,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溶蚀空隙、裂缝和溶蚀缝,在储集层中常表现为几种类型的复合。
本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按其几何形态分为孔隙型和裂缝型两大类。
孔隙型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主要包括白云岩或灰岩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孔、角砾状白云岩或灰岩的砾间砾内溶孔、膏盐铸模孔,这些不同类型孔隙的成因大多与不同成岩时期的溶解作用有关。
本区岩性、裂缝与录井显示关系统计显示,裂缝的含油性不活跃。
2.优质储集层控制因素
国内外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表明,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和构造裂缝是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
结合前述的分析,将本区储集层控制因素总结如下:
2.1岩性及岩相古地理对岩溶储层发育的作用
实际资料表明,白云岩储集性通常比石灰岩好,储层发育段常对应白云岩段,钻井过程中放空和漏失也主要发生在白云岩段,这是由于白云岩的脆性通常比石灰岩大,容易形成裂缝,且常具有粉晶至细晶结构,晶间孔发育。
一定的岩石类型是特定沉积成岩环境的产物,因此沉积环境对
岩溶储层的分布也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潮坪环境有利于白云岩和石膏的发育,是有利的储集相带。
由滩相颗粒石灰岩白云化形成的白云岩空隙发育,所以海滩也是有利储层发育的相带,而局限海和开阔海则较差。
2.2岩溶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关键
岩溶作用是暴露于大气中的碳酸盐岩地质体上的一种痕迹,岩溶作为一种独特而复杂的地貌形态,其发育受水动力条件、风化淋滤时间、古地形、古水温等多种因素的控制。
探区内对储集层起建设性作用的岩溶作用主要发生在峰峰组-上马家沟组,因此,纵向上峰峰组-上马家沟组是较有利的储集层位。
2.3裂缝、断层是储层发育的重要条件
裂缝和断层是地下水流动的良好通道,裂缝和断层的分布和发育程度直接控制了岩溶的分布和发育程度。
裂缝和断层发育的地区,岩溶发育;而裂缝和断层不发育的地区,岩溶一般也不发育。
3.储集层有利区带预测
根据本区储集岩孔渗资料,把探区内碳酸盐岩划分3类。
黄骅坳陷奥陶系储集层均处于较好差储集层级别。
研究区奥陶系平均孔隙度3.68%,平均渗透率 1076×10-3μm2。
储层物性变化大,单块孔隙度最高可达22.9%,最低0.33%;渗透率最高达36×10-3μm2,最低几乎接近于零。
根据储集层控制因素分析,初步在探区内划出5个i类储集层区,预测其平均孔隙度大于4%,分别是沈青庄-塘沽地区、孔西
地区、王官屯地区、南皮-吴桥凹陷区和徐黑地区。
四、结论
1.大港探区在奥陶纪为华北陆表海的一部分,经历了多次海进海退过程。
早奥陶世的岩相古地理具有南北分区的特点,中奥陶世古地理面貌发生了改变,呈现出“海中有坪”的格局。
2.根据露头、岩心及显微薄片观察,本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及溶蚀空隙、裂缝和溶蚀缝,按几何形态分为孔隙型和裂缝型两大类。
3.奥陶系储集层受岩性、沉积相、成岩作用、断层、裂缝作用等多种因素控制,沉积相带、溶蚀作用和裂缝作用是形成本区优质储层的决定性因素。
4.奥陶系储集层总体上属较好-差储集岩。
根据储集层控制因素分析,划出5个i类储集层区,分别是沈青庄-塘沽、孔西、王官屯、南皮-吴桥和徐黑地区。
参考文献
[1]金振奎,邹元荣,蒋春雷等。
大港探区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分布控制因素[j].沉积学报,2001,19(4):530-535.
[2]郭绪杰,焦贵浩。
华北古生界石油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1-21.
作者简介:朱明敏,男,08年毕业于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助级工程师。
现从事注水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