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喀油田八道湾组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97.03 KB
- 文档页数:4
北小湖油田八道湾组高分辨率层序及沉积特征研究三塘湖盆地北小湖油田主力油层为八道湾组油藏,该区勘探程度低,剩余圈闭多。
前人经过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和认识,但仍有些问题制约着勘探开发的效果,如八道湾油组砂体分布、生-储-盖配置关系等关键问题,所以本次研究主要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等相关理论,主要针对八道湾油组,开展高分辨率层序研究,并进行了沉积微相特征、成藏特征的细致研究,优选出有利勘探目标,以促进北小湖油田的增储、稳产、上产。
本次研究首先以地震解释为基础,对J2t底、J2x底、J1s底、J1b底4个地震反射层进行精确标定,完成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建立了研究区构造动力学模型。
之后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岩心、测井等资料为基础,进行各级次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共识别出1个长期、3个中期、1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并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进行以短期旋回为对比单元的整体、统一、精细对比。
在此基础上,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及研究区岩石学特征、粒度分布特征、沉积构造、泥岩颜色等相标志的识别,确定研究区沉积环境及微相类型,建立典型的测井相模式,进行平面沉积微相刻画,并建立了八道湾组的近岸-湿地扇模式图。
最后,以北小湖油田的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及储层特征等为基础,分析北小湖地区的生储盖特征,通过对油藏剖析,确认油气成藏主要控制因素,分析成藏特征,进而选择出有利勘探目标。
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地区八道湾组油气潜力分析原园;吴爱成;樊文阔;随大伟;文佳涛【摘要】石西地区八道湾组已对12口井、21个层位进行了试油,在射孔井段较大的条件下,各井段产液量普遍极低,且无一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在老井油层复查中,共发现6口井有油层,但都位于圈闭边缘或圈闭外.对石西地区八道湾组进行了孔隙度和渗透率分析,结果表明八道湾组属于低孔特低渗至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导致油气在储层内的侧向运移不通畅.【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1(008)002【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石西地区;低孔低渗;非均质性【作者】原园;吴爱成;樊文阔;随大伟;文佳涛【作者单位】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石西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隆起南部的次级单元石西凸起上。
石西凸起整体北东东向展布,其北为三南凹陷及三个泉凸起,南为滴水泉凹陷及滴南凸起[1](图1)。
据探井、评价井录井资料显示,八道湾组油气显示相当丰富,但所有显示层的显示级别均偏低,多为低级荧光显示;取芯显示则以油斑级为最高级别,油侵或饱和含油级均未见[1]。
石西地区八道湾组已对12口井,21个层段进行了试油,结果无一口井层获得工业油气流。
各试油井射孔井段普遍较大,射开最小厚度为6.0m,射开最大井段达38.0m,而各井段产液量普遍较低。
最近在老井油层复查中,共发现6口井有油层,且都位于圈闭边缘或圈闭外。
鄂尔多斯盆地靖吴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综合应用钻井岩心、测井资料等分析化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靖吴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的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
研究表明,长8储层主要由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储集物性差,总体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
长8总体发育中等-差储层,其中长81以差储层为主,长82发育中等-差储层,长83发育差储层为主。
标签:储层特征储层评价长8油层组靖吴地区鄂尔多斯盆地发育于鄂尔多斯地台之上,属于地台型构造沉积盆地[1],是多旋回含油气叠合盆地[2]。
靖吴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处于安五油田、安五油田和靖安油田之间,勘探面积1878km2。
近年来,靖吴吴仓堡区块中探井中有4口井,在中生界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地层试油获工业油流,预测含油面积262km2,地质储量5240×104t,预示着靖吴地区长8油层组具有重大的勘探潜力。
研究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为该区寻找新的有利勘探区块和层位指明了方向。
1沉积特征在沉积背景上,研究区总体上处于志靖-吴旗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物源方向为北北东-南西西。
长8沉积期,研究区处于三角洲前缘沉积带,发育正常三角洲前缘和浅湖沉积,砂岩较发育。
在长8油组内,发育三个中期旋回旋回,以湖泛泥岩为界线,底部泥岩发育,为厚层泥岩夹砂岩地,中上部为砂岩发育,为厚层砂岩夹泥岩地层。
根据这三个中期旋回旋回,可划分出三个砂岩组,由下而上,分别是长83砂组、长82砂组、长81砂组,各砂组均以湖泛面为顶底界线。
其中长83时期,靖吴地区主要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浅湖-半深湖亚相沉积,砂体厚0.5-13m。
从长83-长82,表现为逆韵律特征,砂岩体积持续增高,分布面积持续增大,表明持续的湖退。
长82时期,研究区总体上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沉积区,砂体平均厚度大于9m,最大达到18.6m;两片厚度较大的区域发育在:新64-元35-元181井一线,新20井-陕92井-塞234井-高116井区,整体呈北东-南西方向延伸。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一个重要油田。
油田共有8个油层组,其中最主要的是长8油层组。
本文将对长8油层组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
长8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侏罗系沉积的主要层组之一,为含油岩层组。
储层承储面积广,单井油藏范围广,生产能力强,因此是该油田主力油层组之一。
长8油层组的储层主要由石英砂岩、次晶洞溶孔石灰岩和泥岩组成。
其中,石英砂岩是主力储层岩性。
与此同时,次晶洞溶孔石灰岩和泥岩也对长8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石英砂岩是长8油层组储层中最常见的岩性。
石英砂岩粒度中、粗砂石英含量高、沉积成岩作用强,孔隙度较大,储层质量优良,是该油层组的主力储层。
气象化学研究表明,石英砂岩中石英颗粒主要为鸵足石英和长石化石英。
次晶洞溶孔石灰岩是长8油层组储层中次重要的岩性。
该岩性是通过生物作用和岩溶作用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形成的。
次晶和洞溶构成织构分异致密-松散双重储层。
次晶的分布形态主要为充填次晶及含次晶岩石,洞溶则分为大洞、中洞和小洞三种。
次晶洞溶石灰岩储层的孔隙度主要由次晶和洞溶所充填。
泥岩在长8油层组储层中主要作用是屏障。
泥岩具有很高的粘土矿物含量和强的离子吸附能力,因此泥岩可以有效阻碍油气的运移。
另外,泥岩层中还会出现部分含有油层,但是由于泥岩的密度较大,对油气的储层空间很小,因此泥岩含油层并不是主要的储层。
总的来说,长8油层组的储层以石英砂岩为主力储层,次晶洞溶石灰岩为重要次级储层,泥岩作为屏障。
这些岩性在长时间的沉积和成岩过程中完成了储层的形成,为该油层组的优良储层特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储集层成岩演化林师瑶【摘要】综合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储集层成岩演化特征进行研究。
侏罗系八道湾组储集层储集性能既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同时也受成岩作用的影响。
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不同的沉积岩石相的成岩作用略有差异,八道湾组总体埋深较浅,压实作用弱-中等,保留了大量的原生孔隙,为后期油气大面积的侧向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溶解作用为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长石、碳酸盐岩胶结物的溶蚀是湿地扇扇中辫状河道砂岩相形成深部“甜点带”的主要原因。
%Based on rock thin sec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the diagenetic evolution of the reservoir of Jurassic Badaowan Formation in Hashan area was studied. The reservoir performance is controlled by both deposition and diagenesis.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is the main destructive diagenesis ,which is typical in glutenite of the braided channel facies in middle humid fan;and dissolution is the main constructive diagenesis, which is typical of feldspar and debris dissolution in sandstone of the braided channel facies in middle humid fa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oiliness of the transporting layer in glutenite is closely related to diagenetic evolution , which controls oil and gas migration directly. Overall,the sandstone reservoir of the braided channel facies in middle humid fan in Hashan area is of the best oil capacity and is the future exploration target.【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5页(P2079-2083)【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储集层;成岩演化【作者】林师瑶【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成都 610500;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川西钻探公司,成都 61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1;TE122.2+1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我国西北地区具有重大勘探前景的新区之一,边界为大型逆冲断裂带,从北东到南西,依次发育有乌夏断裂带、克百断裂带、红车断裂带等大型断裂带[1-3].哈山地区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拉阿拉特山地区的简称,该区自上而下发育多套储集层,储集层岩性复杂多变,其中侏罗系八道湾组储集层发育砂岩、砾岩及砂砾岩的混杂堆积,且成岩作用明显,对后期油气的运移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全区24口井的76块铸体薄片、68块普通薄片及24块扫描电镜等样品的镜下观察,深入分析了储集层的成岩演化,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勘探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研究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具体地理位置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西北部,工区面积60 km2,区域构造上位于哈德构造带的西段,属于哈山构造南缘斜坡带,北以哈拉阿拉特山为界与和什托洛盖盆地相接,向东南以乌夏断裂带与玛湖凹陷北部斜坡带相接,是一个受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期构造叠加的断褶带[4](图1).该区沉积时位于其西北部的哈拉阿拉特山物源区控制了工区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主要发育湿地扇相沉积且以湿地扇扇中辫状河道为主[5],结合储集层岩性特征,采用沉积相—岩石相结合的划分方法,将研究区的沉积相划分为湿地扇扇中辫状河道砾岩相、湿地扇扇中辫状河道砂砾岩相及湿地扇扇中辫状河道砂岩相.2.1 压实作用压实作用贯穿于埋藏成岩阶段的整个过程[6],对储集层的物性产生不可逆的破坏作用,是储集层物性变差的最主要因素[7].通过镜下观察分析,本区成岩的压实作用主要表现为刚性碎屑颗粒表面的脆性裂纹(图2a),黑云母、火山岩岩屑等塑形颗粒的变形、定量排列、扭曲和假杂基化等(图2b).砂岩由于粒度细、分选好、塑形物质含量高,压实作用程度中等,砂砾岩由于不同粒径的颗粒混杂堆积,细粒物质充填在粗粒颗粒的孔隙中,压实作用程度相对较强,而砾岩压实作用程度相对较弱.砂岩中刚性颗粒的含量、碎屑颗粒的粒度、分选及早期胶结作用的发育程度都影响着压实作用的强度.若岩石中多刚性组分,则压实作用较弱,且在压实之后仍可保留大部分原生孔隙,刚性组分破裂后会产生次生裂隙;碎屑颗粒粒度越细、分选越差越容易被压实[8];早期胶结作用较发育的岩石压实较弱.2.2 胶结作用镜下观察发现,研究区成岩的胶结作用表现为自生粘土矿物、碳酸盐等胶结.其中,粘土矿物成分主要为高岭石,高岭石晶体多为六边形书页状,集合体形态呈叠片状、蠕虫状、扇状等,在孔隙中形成定向排列或者杂乱堆积状态充填或半充填着储集层的孔隙(图2c);碳酸盐胶结主要为方解石胶结,胶结类型以孔隙式和基底式为主(图2d).早期方解石胶结物和沸石类胶结物的发育,虽然这类胶结物使储层物性变差,但早期胶结物的支撑作用可大大减缓压实作用对储集层粒间孔隙的破坏[9],当后期粒间孔隙水性质发生变化时,这类胶结物常常发生溶蚀,形成次生孔隙,这也是深部储层物性“甜点带”发育的重要原因.2.3 交代作用交代作用是指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现象.研究区储集层交代现象较少见,主要表现为粘土矿物交代碎屑颗粒,碳酸盐矿物交代碎屑颗粒(图2e).大部分粘土矿物沿着碎屑颗粒边缘进行交代,交代矿物呈环边状,被交代的碎屑颗粒边缘多为参差状.研究区的交代作用对储层的孔渗性影响不大.2.4 溶解作用压实、胶结和交代作用使储层的原生孔隙大量减少,对储集层的物性产生不利影响,而溶蚀作用却可以改善储集层的性质.研究区储集层中溶蚀的主要对象是长石、岩屑以及部分碳酸盐岩胶结物.主要表现为:碎屑颗粒边缘被溶蚀,呈不规则状,形成溶蚀缝状孔隙(图2f、图2g);颗粒内部被溶解形成蜂窝状或不规则状的粒内溶孔(图2h);部分胶结物被溶解,形成扩大的粒间孔.本区砂岩中溶蚀作用最发育,砂砾岩及砾岩中溶蚀作用发育程度相对较弱.3.1 成岩作用序列研究区储集层埋深主要为200~800 m,以点接触、点-线接触为主,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发育少量的次生孔隙,主要粘土矿物为高岭石,呈书页状或蠕虫状集合体充填在空隙中,结合R0及其他成岩阶段划分标志[10-11],认为研究区成岩阶段主要处于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经历了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及中成岩A期3个成岩阶段.3.2 原始孔隙度砂砾岩储集层的原始孔隙度与颗粒的分选程度密切相关,根据Beand和Weyli [12]提出的原始孔隙度φ0的计算公式恢复砂岩、砂砾岩及砾岩的原始孔隙度:式中:S0为分选系数,S0=(P25/P75)1/2,其中,P25,P75分别代表累计曲线上25%和75%处所对应的颗粒直径,岩石颗粒直径大小由粒度分析资料统计获得.3.3 孔隙度的变化3.3.1 压实作用损失的孔隙度压实作用损失的孔隙度=原始孔隙度φ0-压实作用后剩余的孔隙度φ1,而压实作用后剩余的孔隙度φ1计算公式:其中:W为胶结物的质量分数;P1为残余粒间孔面孔率;PM为胶结物溶蚀面孔率;PW为物性分析实测孔隙度;PT为总面孔率.压实作用孔隙度损失率Pcomp计算公式:3.3.2 早期胶结作用损失的孔隙度研究区早期胶结作用以沸石、方解石等碳酸盐岩胶结为主,使孔隙度进一步降低,经压实及早期胶结作用以后剩余孔隙度计算公式:早期胶结作用孔隙度损失率Pcem计算公式:3.3.3 溶解作用增加的孔隙度溶解作用使得碳酸盐岩、长石等易溶性物质发生溶蚀,形成次生孔隙,使得储层的物性变好,经溶蚀作用后增加的孔隙度φ3计算公式:其中:P2为溶蚀孔面孔率.溶解作用的孔隙度增大率Pcorr计算公式:3.3.4 晚期胶结作用损失的孔隙度晚期胶结物以高岭石、碳酸盐岩为主,使得储层孔隙度进一步降低,其计算方法与早期胶结作用相似,故不再叙述.对哈山地区58份薄片资料进行分析,其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定量恢复哈山地区八道湾组成岩过程中的孔隙度演化,得出砂岩相、砂砾岩相及砾岩相的演化模式如图3所示.由于压实、胶结及溶蚀作用强度的不同,研究区不同沉积岩石相储层的孔隙演化存在差异:①砂岩相的原始平均孔隙度36.54%→压实减少25.1%→早期胶结减少4.62%→溶蚀增加16.23%→晚期胶结减少9.82%→得到现今平均孔隙度25.09%;②砂砾岩相的原始平均孔隙度33.24%→压实减少32.33%→早期胶结减少10.26%→溶蚀增加3.79%→晚期胶结减少14.14%→得到现今平均孔隙度15.64%;③砾岩相的原始平均孔隙度34.34%→压实减少22.08%→早期胶结减少13.45%→溶蚀增加5.24%→晚期胶结减少12.41%→得到现今平均孔隙度19.68%.哈山地区侏罗系储集层成岩阶段主要处于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湿地扇扇中辫状河道砂岩相压实作用较弱,且次生孔隙发育;湿地扇扇中辫状河道砾岩相经历了中等强度的压实胶结作用;湿地扇扇中辫状河道砂砾岩相压实相对较强,且溶蚀作用不发育.【相关文献】[1]雷振宇,鲁兵,蔚远江,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演化及扇体形成和分布[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1):86-91.[2]王惠民,吴华,靳涛,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富集规律[J].新疆地质,2005,23(3):278-282.[3]陶国亮,胡文瑄,张义杰,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北西向断裂带与油气成藏[J].石油学报,2006,27(4):23-28.[4]何登发,尹成,杜社宽,等.前陆冲断带构造分段特征——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构造带为例[J].地学前缘,2004,11(3):91-99.[5]肖雄飞.准噶尔盆地北缘春晖油田侏罗系八道湾组湿地扇沉积及成藏效应[J].古地理学报,2013,15(1):113-121.[6]吴少波,赵靖舟,罗继红,等.子长油田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的影响因素[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8(4):7-10.[7]张关龙,刘文汇,郑冰,等.济阳坳陷石炭系—二叠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海相油气地质,2009,14(3):1-9.[8]戴启德,纪友亮.油气储层地质学[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48-51.[9]何周,史基安,唐勇,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碎屑岩储层成岩相与成岩演化研究[J].沉积学报,2011,29(6):1070-1075.[10]薛新克,黄治赳,李震华,等.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侏罗系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新疆石油地质,2007,28(4):428-431.[11]徐国盛,李建林,朱平,等.准噶尔盆地中部3区块侏罗白垩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形成机理[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29(3):1-7.[12]Beard D C,Weyl P K.Influence of texture o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unconsolidated sand[J].AAPG Bulletin,1973,57(2):349-369.。
油气勘探化 工 设 计 通 讯Petroleum Exploration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242·第46卷第4期2020年4月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一个油气资源极为丰富的复式油气聚集区。
随着勘探理念的转变,勘探目标由中深层逐渐向中浅层转移,油气藏类型也由构造油气藏向构造–岩性或岩性油气藏转变,勘探难度逐渐增大。
一些学者对中浅层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文梳理了这些文献资料,以便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浅层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有更清晰的认识。
1 构造特征准噶尔盆地为一大型的叠合盆地,平面上南宽北窄,是在准噶尔地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晚石炭世-第四纪沉积盆地。
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海西期褶皱基底共同组成了盆地基底。
盆地南缘山前坳陷随着燕山-喜山期构造运动期急剧上升而不断加深,沉积岩厚度最高达14 000m 。
盆地其他地区构造纵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上侏罗统以上的中新生界沉积岩,构成单斜构造层,侏罗统一三叠系为一起伏不大的过渡性构造层,二叠系及下伏过渡性基底组成垒堑式构造层。
盆地内构造性质与分布受过渡性基底及大型构造共同控制。
2 烃源岩特征早二叠世末,盆地西北缘为近海湖泊环境,沉积了以暗色泥岩、白云质泥岩及凝灰质白云岩为主的岩性组合。
该暗色岩石层段成为西北缘最主要的烃源岩。
位于西北缘玛湖凹陷,暗色泥岩的厚度500~600m 。
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丰度平均为1.3%,最高可达3.7%,氯仿沥青“A ”平均达0.15%,总烃含量为819×10-6,生烃潜量(S 1+S 2)为7.3mg/g ,烃源岩指标较好。
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
在玛湖凹陷沉积中心的艾参1井一带,风城组Ro 值高达1.51%~1.86%,已进入生成湿气–干气的高成熟阶段。
3 沉积特征西北缘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经历了2次大的湖侵、湖退作用,为河湖过渡环境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一套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为主的沉积类型。
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徐伯东;邹贤利;吴新豫;赵文苹;王爱霞;许涛;赵晓东【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24(31)1【摘要】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中浅层发现了侏罗系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但是老井试油后产量不一,油藏“甜点”识别困难。
为此,利用油气地球化学参数,对八道湾组油藏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分析原油特点和原油成因具有显著的表征意义,原油普遍具有β-胡萝卜烷和γ-蜡烷丰度高的特征,为典型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的产物。
其中,低产井原油的γ-蜡烷丰度相对偏低,Ts/Tm较大;高产井原油的γ-蜡烷丰度较高,Ts/Tm偏小,色层效应是造成原油间生物标志化合物差异的主要原因。
综合分析认为,断裂沟通方式及油藏充注过程影响了油气的聚集程度,晚期构造掀斜调整形成的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更具有勘探潜力。
研究结果可为玛湖凹陷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思路和方向。
【总页数】8页(P31-38)【作者】徐伯东;邹贤利;吴新豫;赵文苹;王爱霞;许涛;赵晓东【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煤系砂岩储层粒度定量评价图版建立及油气富集区预测——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Aih12井区八道湾组为例2.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含油储集岩分子与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3.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八道湾组低饱和度油藏成因分析4.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储层特征及其成藏控制——以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中浅层八道湾组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克拉玛依油田J区八道湾组三维地质建模及应用克拉玛依油田J区八道湾组油藏于1992年投产,1996年完成老区开发钻井,后又经历了2003、2004、2005年连续三年东部扩边及2006年新区开发。
自2008年以后,整个油田含水率在90%以上,出现严重水淹,产液量及产油量急速下降。
因此,深化油藏地质认识,建立定量的储层三维模型,进行油田开发分析,指导区块开发部署尤为重要。
论文首先根据研究区的基础地质资料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对研究区的构造、地层、沉积、岩性、物性、含油性及油藏特征进行研究。
克拉玛依油田J区八道湾组油藏属于稠油油藏,主力油层为J1b52、J1b53小层,储层岩性主要是中砂岩、中细砂岩、砂砾岩和砾状砂岩。
其次,Petrel数据准备,包括井位坐标、补心高度、井深、小层分层数据、测井解释数据等。
然后,根据国内外三维建模研究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确定建模方法及建模参数。
研究区八道湾组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因此选择随机性相对适中的球状模型。
变差函数的求取主要是设置顺物源的主方向、次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参数,从而得到地质变量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分布规律。
再次,应用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软件Petrel2009,建立储层三维地质模型。
根据断层数据、分层数据建立构造模型;对储层岩性进行序贯指示模拟(SIS),建立岩性模型;以岩性模型为约束,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法(SGS),建立三属性模型。
最后,对所建的模型进行分析和应用。
进行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各小层含油性分析,储量计算,挖潜建议,并为数值模拟提供静态参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