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储层渗流特征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678.60 KB
- 文档页数:2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砂岩储层,通常是难以开发的非常规油气储层之一。
随着国内外对传统储层的逐渐开发利用,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旨在系统地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为其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一、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特点低渗透砂岩储层一般形成于地层深部,受到高温、高压的影响,砂粒之间的胶结作用明显,孔隙度低,而且由于构造变形作用、溶蚀作用、压实作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砂体抗压性能较高,使得渗透率大幅度降低。
低渗透砂岩储层形成于特定的地质构造环境下,在砂体成岩史、受力史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形成特点。
二、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孔隙类型单一、尺度小、分布不均匀等方面。
由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的影响,储层孔隙度普遍较低,而且多为非连通孔隙或微孔隙,使得储层渗透率明显下降。
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尺度小、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也给储层的有效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流体特性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低、孔隙度小,导致其中的流体在储层内部存在着较大的渗流阻力。
储层中的岩石颗粒对流体的吸附作用也较为显著,使得流体在储层中不易流动。
低渗透砂岩储层中的流体特性表现为流动性差、产能低等特点,这也是储层开发难度较大的原因之一。
五、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技术针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困难特点,需要采用一系列的特殊开发技术来解决。
可以通过水平井、多段压裂、酸化增渗等手段来提高储层的渗透率,改善储层的产能。
还可以通过地质评价、物理模拟等技术手段来对储层进行详细的评价,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低渗透砂岩储层具有形成特点明显、孔隙结构封闭、渗透率低、流体特性差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这类储层的开发难度较大。
但通过科学研究和合理开发,相信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为国内油气资源的增储增产作出重要贡献。
《高等渗流力学》读书报告----低渗非达西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姓名: 张恒学号:2010050031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教师:鲁洪江(教授)低渗非达西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1 选题依据及研究现状1.1选题依据随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低渗透油藏在开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低渗透油藏是我国今后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基础。
要合理高效地开发这些低渗透油藏,就需要充分合理的认识低渗透油藏本身所具有的特殊规律及其特性参数,并准确地描述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1.2研究现状国内很多研究人员从实验方面发现了低渗透油藏的启动压力和非线性渗流规律的存在,从理论方面提出了描述启动压力和非线性渗流的模型[1]。
但是,非线性渗流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并没有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反对者的意见是,引起低渗透油藏非线性达西流和启动压力的原因均为理论推测,而无充分的微观实验科学依据;在流速很低的情况下,受测量手段和如蒸发等现象的影响,对流速和压力的测量误差很大[2]1.3 主要的参考文献[1] 王正波,岳湘安等.影响低渗透油藏低速非线性渗流的实验研究[J].矿物学报,2008,28(1),48-54.[2]王慧明,王恩志等.低渗透岩体饱和渗流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 2003,14(2): 245[3]辛莹娟.低渗透非达西渗流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
2010(10):115-117[4]中国“八五”科技成果.低渗透油层多相渗流机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5]闫庆来,何秋轩,任晓娟,等.低渗透油层中单相液体渗流特征研究[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0,5(6):1-6.[6]吴景春,袁满,张继成,等.大庆东部低渗透油藏单相流体低速非达西渗流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9,23(2):82-84[7]阮敏,何秋轩.低渗透多孔介质中新型渗流模型[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8]程时清,徐论勋,张德超.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典型曲线拟合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9]宋付权,刘慈群.低渗透多孔介质中新型渗流模型[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10]吴景春,袁满,张继成,等.大庆东部低渗透油藏单相流体低速非达西渗流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9.[11]李道品,等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12]诺曼,R莫罗.石油开采中的界面现象[M].鄢捷年等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1992.23~85.[13]邓英尔,闫庆来,马宝歧.表面分子对低渗多孔介质中液体渗流特征的影响[A].渗流力学进展[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9.[14]阮敏.低渗透非达西流临界雷诺数实验研究[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92选题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达西定律中压力损失完全由粘滞阻力决定,这符合多孔介质比面大这个特点的.而在低渗透岩石中,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受到岩石孔壁、粘土矿物遇水膨胀以及岩石颗粒的运移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造成附加压力损失,所以流体在低渗透砂岩中的渗流规律不满足达西定律达西定律是渗流的基本规律,但是在低渗透油藏中,渗流表现出对达西定律的偏离,这就使我们有必要对非达西渗流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低渗透非达西渗流特征、低渗透非达西渗流模型,非达西渗流过程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为从事相关工作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3]3 方法及路线3.1 低渗透非达西渗流特征同中高渗透率油层相比,低渗透油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低渗透油层一般连续性差、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特别密切;低渗透油层存在“启动生产压差现象”,渗流阻力和压力消耗特别大;低渗透油层见水后,采液和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对油田稳产造成急剧影响;低渗透油田一般裂缝都较发育,注入水沿裂缝窜进十分严重[4].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流体在低渗透储层内渗流时,存在非线性段[5,6]压力梯度超过某一定值后,渗流曲线变为直线,见图1.由图1可知,流体通过低渗岩心的渗流特征显示出弹-塑性.低渗透非达西渗流的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两点.(1)在较宽的渗流速度域内,渗流过程由2个连续过渡而特性各异的渗流曲线段组成,即:低渗流速度下的凹型线性渗流曲线段;较高渗流速度下的直线段;(2)当压力梯度在比较低的范围时,渗流速度是上凹型非线性曲线。
《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及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紧缺,低渗透储层因其储量巨大而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低渗透储层由于其独特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给油气开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对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对于提高采收率、优化开采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在油气开采中的应用。
二、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具有以下特征:1. 孔隙类型多样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包括粒间孔、溶蚀孔、微裂缝等。
这些孔隙在空间上相互连通,形成了复杂的网络结构。
2. 孔隙尺寸小低渗透储层的孔隙尺寸较小,以纳米级和微米级为主。
这些小尺寸的孔隙使得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受到限制,导致渗透率较低。
3. 孔喉比大低渗透储层的孔喉比大,即孔隙与喉道之间的尺寸差异大。
这种结构特征使得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更加困难,进一步降低了渗透率。
4. 亲水性强低渗透储层具有较强的亲水性,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往往受到水的影响。
因此,了解储层的润湿性对于优化开采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三、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方法为了深入了解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可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岩石薄片分析通过制备岩石薄片,利用显微镜观察孔隙的形态、大小和分布。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了解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
2. 压汞实验压汞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研究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方法。
通过施加压力将汞注入岩心样品中,根据汞的注入量与压力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孔隙的大小、形状和连通性。
3. 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检测岩石中的氢原子,从而反映储层中的孔隙分布和大小。
该方法具有非破坏性、高分辨率等优点。
4. 计算机模拟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模拟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过程,进一步了解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四、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在油气开采中的应用通过对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优化开采方案,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研究方法
低渗透油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岩心分析:通过对低渗透油藏的岩心样品进行物性测定和孔隙结构分析,了解岩石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和孔喉半径等岩石物性参数,为油藏评价和开发提供依据。
2. 流体性质测试:通过实验室测试方法,分析低渗透油藏中的原油和水的物化性质,包括密度、粘度、表面张力等,以了解流体性质对渗流规律的影响。
3. 渗流实验:通过构建低渗透油藏模型,开展渗透率测定实验和渗流规律研究,分析渗流行为和剖面规律,为油藏开发提供渗流参数参考。
4. 数值模拟:基于渗流理论和物理模型,利用计算机软件开展数值模拟,模拟低渗透油藏中的渗流过程,预测油藏动态和评估开发效果。
5. 改造技术:通过改变油藏的物性和渗透性,采用各种改造技术,如酸化、水力压裂、低渗透增产技术等,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总之,低渗透油藏的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岩心分析、流体性质测试、渗流实验、数值模拟和改造技术等方面,从不同角度对油藏的物性、流体性质、渗流规律和开
发效果进行研究,为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储集岩中孔隙度低、渗透率小、油气难以迁移的油田。
由于储集层的渗透率低,油田开发难度大,但是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又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不仅关乎油田勘探和开发的效率,还涉及到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对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需要充分了解其地质特征。
低渗透油田的渗透率一般在0.1×10^-3~1×10^-3μm2范围内,孔隙度在10%以下,储层非常致密。
这种地质特征使得油气在储层中难以迁移,导致开采困难。
对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其储集岩的孔隙结构、渗透特性、地层构造和油气运移规律等方面的信息至关重要。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需要进行先进的勘探技术应用。
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对低渗透油田的勘探效果不佳,因为致密的储层使得地震波难以穿透。
需要利用先进的地震成像技术、地震反演技术、电磁勘探技术和测井技术等手段,进行精细的地质勘探,寻找低渗透油田的隐蔽油气藏。
然后,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需要进行有效的油藏开发技术应用。
传统的常规油田开发技术对低渗透油田效果不佳,需要采用水平井、多级压裂、CO2泡沫驱等先进的油藏开发技术,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率。
还需要进行地质模拟技术的研究,模拟低渗透油田的油气运移规律,指导油田的合理开发。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与研究过程中,需要防止地下水污染、土地破坏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确保油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要注意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油气开采的效率,延长油气资源的利用寿命。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关乎油田勘探和开发的效率,还关乎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需要在深入研究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勘探技术和油藏开发技术,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推动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工作。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地层渗透能力较差,油井产能低的一类油田。
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采用特殊的开发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对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开发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储层特征和构造特征两个方面。
首先是储层特征,低渗透油田储层一般具有比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储层孔隙度主要受到岩石的孔隙结构、储层成岩作用和油气充注等因素的影响,孔隙度低导致储层中原油有效储量较少。
渗透率是指储层岩石中油气能够通过的能力,渗透率低意味着油气流动受阻,效果不佳。
其次是构造特征,低渗透油田的构造较复杂,存在裂缝、断层等地质构造,导致油藏的渗透性差、连通性差,使得油井产能不理想。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三种。
物理方法包括水平井开发技术、酸化压裂技术等,水平井开发技术通过在低渗透油田中打出一条水平井段,扩大油井开采半径,增加产能。
酸化压裂技术则是通过注入酸液和液压破裂,改善储层渗透性。
化学方法采用聚合物驱油技术、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等,通过改变油水相互作用力,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油井产能。
生物方法则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物对油藏进行改造,例如微生物驱油技术。
这些开发方法可以相互结合,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效率。
低渗透油田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储层评价、油藏数值模拟和增油技术研究等。
储层评价主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实验室岩心分析等手段,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孔喉半径等进行测定,评价储层的开发潜力。
油藏数值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油藏流动规律,预测油田的开发效果和选取合适的开发方案。
增油技术研究主要包括酸化压裂技术研究、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等,通过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试验,寻找提高低渗透油田产能的方法。
这些研究进展为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开发方法和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果将会逐步提升,为油气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流体在低渗透储层中的渗流规律不同于中高渗储层,因此研究和认识低渗储层低渗油层岩石孔隙结构对认识低渗层流体的渗流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苏里格气藏盒8油气区块低渗储层低渗油层岩石的孔隙结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了解了影响低渗透层储层低渗油层岩石孔隙结构的因素是成岩作用的强弱、填隙物成分、岩石颗粒之间的接触关系和孔隙类型。
低渗透层储层岩石渗透率与孔隙度存在正相关关系,毛管压力曲线形状复杂,孔喉分布多呈双峰、多峰分布,孔隙结构参数之间及随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
并从孔隙结构的角度将储层分成了四类:一般低渗储层,特低渗储层,超低渗储层,致密层。
关键词:低渗透层;低渗油层;岩石孔隙结构AbstractIt is very significant to research the pore structure in low permeability porous media because the flowing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s different from high-middle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Mercury capillary cures have complicated shapes.Thus the pore distribution is commonly double or multi-peaks distribution.The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s are some related to rock permeability and porosity,and some parameters have connection with one another.The structure flowing coefficient is brought forward for expressing affecting ability of pore structure on fluid flowing.Based on the structure flowing coefficient,low permeability rocks are divided into four kinds:general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lower permeability reservoir,super-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dense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Key words:Low reservoirs;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Pore structure目录第1章概述 (1)1.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2选题依据及意义 (2)第2章低渗透层低渗油层岩石孔隙结构研究方法 (3)2.1毛管压力曲线法 (3)2.2铸体薄片分析法 (5)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9)第3章苏里格气藏盒8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 (10)3.1 储层沉积特征 (10)3.2储层岩石学特性 (11)3.3 储层物性特征 (12)3.4 孔隙和吼道主要类型 (12)3.5 孔隙结构特征 (15)3.6 结构渗流系数 (21)第4章低渗透层低渗油层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 (24)4.1 影响低渗透储层低渗油层岩石孔隙结构主要因素 (24)4.2 低渗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 (24)4.3 结构渗流系数与孔隙结构评价 (24)结论 (26)参考文献 (27)致谢 (28)第1章 概 述1.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一般将储层岩石孔隙的大小、分布、类型、组合特征这方面的性质称为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
探讨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注水开发是油藏开发中后期的重要工艺技术措施。
低渗油藏储层中裂缝发育较为复杂,因此研究低渗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孔隙结构特征,进一步探讨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阐述了裂缝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
标签:注水开发;低渗透油藏,裂缝;规律1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关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其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渗流能力相对于其他常规油藏储层较差;第二,地层能量不足,有明显的启动生产压差现象;第三,储层敏感性比较强,储层容易受到损伤;第四,储层的储集空间变化比较大,不能够准确判断顶面深度;第五,储层有裂缝发育,并且裂缝发育对油藏产能有一定的影响;第六,其储层非均质性比较强,裂缝发育在平面和纵向上造成非均质性严重等。
低渗油藏开发中,注水开发能够提供有效的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增大各孔隙间的沟通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储层的渗滤能力,增大了采油井的生产能力。
另一方面注水开发中低渗油藏中裂缝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在注水开发中容易造成注入水沿裂缝的窜流,影响注水开发效果。
随着注水开发,裂缝发生不可逆形变,裂缝转为大型显裂缝,从而对注水开发造成一定影响。
2 裂缝性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分析孔隙和喉道的大小、几何形状、分布特征以及相互间的连通关系等就是所谓的岩石孔隙结构。
当流体在岩石中流动时,岩石的孔隙结构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正是这些微观结构特征决定了宏观的储集、渗流性能。
[1]根据大小不同储层喉道半径可分为五类。
分别为粗喉、中喉、细喉、微喉、吸附喉。
其半径分为分别为大于5μm、5μm-1μm、1μm-0.2μm、0.2μm-0.02μm、小于小于0.02μm。
对有微裂缝的特低渗透储层岩心进行孔渗参数的测试,进一步得到岩心孔隙度及渗透率的关系,一般裂缝性低渗油藏其渗透率分布范围较大,孔隙度分布相对集中。
47近年来,随着石油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石油开发环境越来越恶劣、石油开发难度也在逐渐加大,低渗透油藏是现阶段我国石油行业的关注重点。
但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特征十分复杂,且砂体内部结构、渗流特性、压敏、贾敏、夹层频率、孔隙结构等因素均会对低渗透油藏开发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给低渗透油藏开发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一、 开发特征第一,从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特性来看,一般来说为亲水性,油藏产量逐渐下降的背景下,原油流动过程中所出现的相对渗透率也随之逐渐减低,因此,两相流动区域变得越来越窄。
面对这样的现象,应加强产液量设计的合理性,并可以适当延长油藏的无水期,以达到提升油藏采收率的目的;第二,从低渗透油藏的所处地层情况来看,虽然其供液能力较大,但是采收率、产能相对来说却比较低,同时,具有岩石致密、孔隙度小的特 点,这就导致了其流体流动阻力较高,一般来说,原油流向井筒 的过程中需要很大的能量,因此单纯依靠天然能量进行注水开 发,势必会出现一次采收率低、油田产量低的现象。
除此之 外,天然能量也会慢慢地逐渐耗尽,在这个过程中,相应的地层压力会逐渐降低,这样的背景下,为保证石油开采量,一般会采用人工干预的手段,开使地层中的能量维持在一定水准;第三,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过程来看,注水开发过程中,压力上升速度相对较快,这样的背景下,为保证石油开采量,一般会采用回采区增产增注的方式。
但是,因为渗流阻力相对较大,所以在注水井注入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生产井都得不到注水效果。
二、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点低渗透油藏储集层的地质特征主要分为两种,包括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而石英砂岩却发现很少有,即便是有,也会或多或少含有一些岩屑和长石,矿物和结构的成熟度在石英砂中都比较低。
微孔隙的喉道非常地发达,并且数量很多,结构差,并且在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中发育,而且其孔径很小。
由于这种特性,导致了在储层方面的非均质性非常强,其含油性也存在很大差异,渗透率在空隙间非常低,裂隙发育也不利于开发。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与开发技术研究摘要:石油是社会经济发展运行的一项重要资源,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石油供需矛盾问题。
我国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当中,低渗透油藏占总储量的比例高达6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油藏类型。
我国低渗透油藏在新疆地区储量最多,其次为东北地区。
由于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较低,储层易变形,开发难度较大,以往未能得到有效开发。
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特征和开发技术进行研究并做出一些简单分析,希望能更好地促进低渗透油藏的开发。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开发技术1、低渗透油藏的主要地质特征1.1地质特征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低渗透率和较差的物理性质。
渗透油层主要表现为透镜状特征,油层的连续性相对较差,油层中的砂体未发育。
同时油层中的孔隙分布较为多样,其泥质含量也相对较高,孔隙的表层特征较为粗糙,孔隙喉道的半径非常小,很多孔喉都呈现片状。
油层储层的均匀性质较差,再其横向与纵向的储物分布上能够体现较为明显的差异性特点,油层的束缚水饱和度也相对较高。
沉积相方面的表现特征也较为明显,多物源以及近物源是其主要表现特征,矿物的成熟度相对较低,结构不稳定,沉积现象变化较快都能够体现其不良的物性特征。
1.2开发特征低渗透油藏的天然储藏能量较弱,储层的可释放压力也相对较小,其内部的流体流度能力较弱,接受水驱动控制程度较差,储层的产量很小,内部压力释放和下降速度较快,自然产能十分低下,不采用外力干预的采收率极低,很多储层都不具备开采条件。
油藏内部的吸水能力也非常差,传统开采工程中应用注水等方式的作业方式能够提升开采工作效率,但是在低渗透油藏应用注水工艺其起效速度却十分缓慢,甚至有些储层在接受外界注水之后,会发展到无法继续注水的地步。
油层储层的内部压力较小,导致开采作业存在较大的工作难度,其自然产能严重不足,单次采收率往往微乎其微。
同时由于油层的饱和度相对较低,注水之后储层的产能下降速度非常快,因而低渗透油藏普遍不具备稳产期。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渗透率较低的砂岩储层,其渗透率通常小于0.1mD。
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特征和储层性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进行详细的研究,探讨其地质特征、储层性质以及开发特点,为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地质特征1. 地质构造特征:低渗透砂岩储层通常发育于构造边缘、构造隆起以及浅海相地域,其地质构造特征受构造活动的影响较大,常常受到古生物构造和构造混合的影响,形成了多样的地质构造类型。
2. 沉积环境特征: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沉积环境多样,通常发育于陆相、海相、湖泊相等不同沉积环境下,受到潮汐、波浪和波浪等动力作用影响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细,形成了砂岩颗粒度细、排列密集的特点。
3. 成岩作用特征: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多样,常常受到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的影响较大,导致砂岩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
二、储层特征1. 孔隙结构特征: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度较低,多为微观孔隙和裂缝孔隙,孔隙分布不均匀,影响了储层流体的迁移和储集。
2. 孔隙类型特征: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物理孔隙、化学孔隙和构造孔隙等,其中物理孔隙和化学孔隙对储层渗流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
3. 孔隙连通性特征: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连通性较差,长期受到地质构造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导致孔隙间存在一定的隔离现象,限制了储层的有效渗流。
三、开发特点1.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储层渗透率低、孔隙度小、孔隙连通性差等方面,需要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和方法进行开发。
2. 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水平井、压裂、酸化等技术手段,可以显著提高储层的产能和采收率。
3.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地震、工程、流体等多领域知识,进行系统的工程设计和调控,以实现储层的有效开发。
低渗透砂岩储层具有复杂的地质特征、多样的储层性质和挑战性的开发特点,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地层渗透率较低的油田,一般渗透率小于0.1mD。
由于地层渗透率低,油、水和气的流动速度较慢,开发难度较大,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技术改进。
本文将探讨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对其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低渗透油田的储集层多为均质砂岩或砂岩与页岩的混合岩石。
储集层的孔隙度一般较低,孔隙类型以胶结孔、溶蚀孔和微裂缝为主。
储集层的渗透率往往存在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即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渗透性能。
针对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开发与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需要进行地质勘探,明确储集层的分布、厚度、渗透率等参数。
这可以通过地震勘探、钻井取心和岩心分析等手段得到。
需要进一步研究储集层的渗透性能,了解孔隙结构、孔隙度和存储空间。
针对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可以采用不同的开发技术进行开发。
水平井和多级压裂等技术可以有效增加储集层与井筒的接触面积,提高开采效率。
可以利用地层改造技术,如水平井冲击裂缝、酸化处理和低渗透油田增产等方法来提高油气采收率。
在开发和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质流体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储集层内各种流体的分布和运移规律,优化开发方案。
地质模型的建立和参数调整可以提供合理的开发指导,减少开发风险。
可以结合地质与工程技术,开展低渗透油田的差异化开发,充分利用地层差异性,提高开发效果。
低渗透油田的环境保护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油气的开采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需要进行合理处理和回收利用。
还需要防止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避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与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只有深入研究地质特征,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充分利用低渗透油田的资源潜力,提高油气采收率,并保护环境。
这需要地质、工程、环境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共同努力。
低渗油藏渗流特征分析与调整对策作者:谢雪莹刘伟万洪波耿鹏鹏李国强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0期摘要:近年来低渗透油气藏已成为增储的基础资源,然而低渗透油藏的非线性渗流的影响因素、渗流规律的研究是目前低渗油藏的开发的关键。
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渗流环境复杂,因而其油、水渗流特点、规律要比中高渗透储层复杂得多。
油田开发实践表明:与中高渗油田相比,低渗透油田在开发效果上存在很大差异。
其原因在于低渗透油气藏渗流规律有着不同于中高渗油气藏渗流规律的特殊性,二者在油田开发效果上存在的差异正是这种渗流规律的特殊性引起的。
因此,必须加快特低渗油气藏渗流机理研究,为低渗油气藏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非线性渗流;低渗透油藏;耦合作用;稳产增产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渗流环境复杂,因而其油、水渗流特点、规律要比中高渗透储层复杂得多。
油田开发实践表明:与中高渗油田相比,低渗透油田在开发效果上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必须加快特低渗油气藏渗流机理研究,为低渗油气藏稳产增奠定基础。
由于低渗透油藏的特异性,使得低渗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许多专家和研究人员对低渗的渗流机理和开发做了大量的实验和实际研究。
油藏岩石和流体的物性参数是油藏开发研究的基础,对于特低渗油藏具有物性复杂、渗流规律异常的特点,且低渗油气藏的开发没有同一固定的标准,使得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且大量低渗油藏开发的疑难问题尚未解决。
本文通过文献的调研,总结国内外近年来开发实验室对低渗和特低渗岩心样品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归纳了实验测试结果,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1低渗油气藏非线性渗流的影响因素①低渗透的非达西渗流现象,不仅是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而且也与岩石各相间的表面性质、有效压应力、储层比表面积作用、流体本身的流变性质及岩石流体的耦合作用有关。
②低渗油藏弹性能量小、油层孔喉细小、产油能力低、油井见注水效果缓慢、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等特点,对此特征我国各个油田研究出了相应的合理开采方案(控时注水、精布井网、注气开采、合理压裂)使得低渗油藏的开发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