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彩丹霞导游词

七彩丹霞导游词

七彩丹霞导游词

【篇一:张掖七彩丹霞导游词】

张掖丹霞地貌七彩丹霞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神奇壮观、美丽多姿的七彩丹霞谷观光游览。张掖丹

霞地貌景观区是省级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东距张掖39—56

公里,海拔高度2000一3 800米,面积约5 l o多平方公里。景观

区主要包括七彩丹霞区和丹霞奇观区两大景观区。七彩丹霞区主要

分布在临泽县倪家营乡,丹霞奇观区主要分布在肃南县康乐乡、白

银乡地段。张掖丹霞地貌被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终身名誉

会会长、著名的地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黄进教授誉为“张掖窗棂状宫

殿式丹霞地貌中国第一”,“张掖彩色丘陵中国第一”,“张掖丹霞

地貌是中国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

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景观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

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丹霞地貌作为古老的地质遗迹,它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时期,是

喜马拉雅山运动中发育形成的红色岩系随着地壳的抬升,山坡以崩

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红色砂岩经长期的风化剥离和流水

侵蚀形成了孤立的奇岩怪石,所以其突出特点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澳大利亚等地,

在我国分布最广,其中以广东省仁化县的丹霞山最为出名。早在上

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陈国达教授以

发育典型的丹霞山为代表,命名了一种新的地貌类型——丹霞地貌,为学术界所接受与采用。张掖丹霞地貌集广东丹霞山的悬崖峭壁、

峰林石柱的奇、险、美于一体,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绚

丽多姿,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其气势之磅礴、面积

之广阔、造型之奇特、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举世罕见,全国

一流,实属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七彩丹霞区是大自然留给我们临泽人民的一份宝贵的自然遗产,2005年6月,黄进先生对临泽丹霞地貌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临泽

丹霞地貌面积博大,气势磅礴,场面壮观,形态丰富,造型奇特,

色彩艳丽,是我国干旱地区另一种丹霞地貌类型——彩丘式丹霞,

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面积之大冠绝全国,举世罕见,中国第一,黄进先生评价彩色丘陵为“天然去修饰,四季见秋山”。中国科

学院尹泽生研究员的评价是“像大地喷洒炙焰烈火,似山岩披上五彩

霓裳,这是一处与众不同的丹霞地貌”。众多专家学者均对彩色丘陵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构成了一幅风景名画,满目山峦,是色彩的堆涌,是壮美的组合,

像一幅幅壮丽的天然图画,呈现于天地之间,四时不同,景色迥异;晨昏之间,造型奇特。数十公里的绵延群山,连同远处的雪峰,堪

称天下绝景。

其实,七彩丹霞的形成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过程。在漫长的地质年

代中,祁连山的各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和侵蚀,加之岩性不同和温

度差异,在光线照射下,呈现不同的色泽,铁质岩呈红色,锰质岩

呈黑色,泥质岩呈灰色,磷质岩成灰蓝色,火山岩呈橙黄色,砾质

岩呈青色,依次类推,山体呈现出了不同的色彩。

我的讲解就到这里,剩下的时间,大家可以到前面的2号和3号观

景台继续参观,也可以照照像,这里的最佳照相时间是太阳升起和

太阳落山的时候,即朝霞和晚霞。现在时间最佳,希望大家多照几张,留住美景,并把它们介绍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篇二:丹霞导游词】

丹霞山导游词

上午

途中(2’)

各位团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带大家游览的是因山石“色入渥丹,

灿若明霞”而著称的丹霞山。作为中国分

布最广、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的特

殊地貌,丹霞山当之无愧

地成为这种地貌形态的命名地,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突出重点法)有团友可能想问,这样独特的地貌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问答法)大概距今1.4亿年至

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的内陆盆地,受到周围强烈的地

质运动影响,盆底沉积了

大量碎屑,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岩层。在距今7000万年前后,地壳

上升而逐渐受到侵蚀。距今

600万年以来,盆地发生了多次间歇上升,同时受到流水下切侵蚀、风力作用、烈日暴晒等,

盆地的红层逐渐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1 朋友们,我们现在即将抵达的是丹霞山景区的外山门,这是一个兼

具标志性与实用性的建筑物。它采用了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取丹

霞地貌“赤城千仞”、“万古金城”的基本特征,融合了部分景区景观,形

成建筑实体。在我们后续的游览过程中,大家可以留心一下,找找

看山门与哪些景观相呼应。

(制造悬念法)刚刚提到“万古金城”是因为在阳光照射下,尤其是

在清晨或傍晚,丹霞山

仿佛一座座金色的城堡,故而被称为万古金城。 1 彭华.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m].北京:

地质出版社.2004:3. 好了,现在大家已经可以看到了。远处那个由

丹红岩石叠起的“山”字形巨门就是外山

门了。大家仔细看门楼上那两个题字“丹霞”正是由我们岭南著名书

画家关山月老先生亲笔

题写。而著名书画家张一平则为门楼题写了“万古金楼”和“中国红石

公园”字样。阳元山

景区

阳元石(5’)

说到丹霞山,朋友们知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问答法)事实上

还有很多人将其称为

“爱情之山”。一座关于爱情的山,这怎么讲呢?据说啊,来这里举

办集体婚礼的特别多,度

蜜月的也很多,甚至求子的也不少。2而这都是因为这里有两座奇石。其中一座便是我们将

要前往的景观——阳元石。车现在经过的是阳元山大桥,大家注意

看两边的栏杆,上面全是

效仿阳元石的抽象柱雕。

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有生殖崇拜,它是原始先民追求幸福、希望事

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

示,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但在我国传统观念里,生殖器官历来被看作是

身体最隐秘且不齿的部分。但在阳元山,大自然却将其毫无保留的

展示出来了。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如各位所见,现在伫立在我们

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奇石”——

阳元石。(突出重点法)这座天然石柱是世界上同类型山石中最高

达者,高28米,直径7米,

自然形成已有30万年。(妙用数字法)据说这一景点是早几年,才被发现,被新闻媒体披露

后,立即引发轰动效应,吸引了一批批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更有

甚者,前来求子。3 张中朝,黄良河.活力广东——广东导游词精典[m].深圳:广东旅游出版

社.2007:245-249. 的原典。这一奇景的生成恐怕唯有用成玄英在

《南华真经注疏》说的话来解释了:“若非

自然,谁能生我?若无有我,谁禀自然乎!” 至于另一大奇石则是

我们下午将在翔龙湖游览的阴元石,此石后于阳元石被发现,如今

两石已结成伉俪,成为至善至美的夫妻石。细米寨(云崖栈道、九

九天梯、玄机台、通泰桥)(11’)丹霞山是广东古山寨分布最紧密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遍布丹霞全山的古山寨数量超

过一百座,号称丹霞山一百零八寨。(妙用数字法)而丹霞山有大

大小小的山石超过六百座,

以寨为名的远远多于以山、峰为名的,而以寨为名的大多是因为山

上曾经筑有山寨。这些山

寨的作用大体有如下几种:当地及附近十里八村富豪和村民集资所建,用于乱世或战时的避

难所;寺庙所在地;小股山匪的据点;军事用途以及书院。4这里

山险林密,乱世中有土匪流寇占山为王,打家劫舍,像金龙寨就曾

是匪窝,由于地

势非常险要,官兵一直无法围剿。(虚实结合法)更多的山寨则是

百姓避难的场所,全村百姓

集体兴建,遇战乱就整村迁移到山中。也有的富户豪绅,自建一山寨,山寨内长年存储有粮

食,每当有战乱或匪祸时,这些土豪富绅都会带上所有的金银细软,扶老携幼,一家大小避

于山上,不少财宝因此而深藏山中。一直以来,村民上山打柴、放

牛偶得银元钱币的传闻时

有发生,附近一带民间仍广泛流传着这里藏有宝藏的各种传说。细

美寨就主要用于避难。“逢山必有寨,逢寨必有门,逢门必险。”是

丹霞山山寨的一大特点。山寨多大建在难于攀登和徒手不能攀登的

山石上。细美寨三面悬崖峭壁,唯一面有石级可登,出山顶寨门下

山4 侯荣丰.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丹霞山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59-60,62-64.尚有两道岗哨,扼上山之咽喉,地势异常险要。想必大家经过刚刚的攀爬已深有体会,

而事实上我们刚刚所攀爬的路段叫“云崖栈道”,是后来为方便越来越多的游人,而在后山开

辟的通道。真正的唯一入寨通道是“九九天梯”。(触景生情法)等会儿观光完细美寨,我们

将从那里下山。

如大家看到的,丹霞山的古山寨都有以下特点:一是依地势而建,有的利用岩洞,隐蔽

幽深,有的利用崖顶缓坡,凭险临渊,开阔舒坦。一般建在三面或四面绝壁的山头,海拔从

200米到600米均有分布。其次,至少有一级陡崖和坚固的寨门,寨门一般都有两道以上,

即头山门、二山门或三山门,如层层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且进山之路多崎岖、险陡,

多分布于陡峭孤峰状红色砂岩山上。登寨栈道陡峭、狭窄,有的是索道,也有的是单脚攀登

的石阶。再者,山头有一定体量,山上有一定的容量,水源相对充足,食物可以储藏,具有

起码的生活饮食条件。5

现在我们已经入了山门,这些摩崖石刻记载着细美寨的重修,全文100多字。(虚实结合

法)碑刻主要提到,此寨始建于明朝末年崇祯年间,闯王李自成举旗反明,天下大乱,当地

豪绅吴德彰一家大小据山修寨,来此躲避战乱,名“细美寨”。咸丰九年,也就是1859年进

行了重修。据当地人说呀,此寨用于躲避战乱,直至太平天国起义才遭废弃,民国时期仍多

有修葺,抗日战争时期,当地百姓还曾在此避难。下了九九天梯,我们现在到达了玄机台,这里是观看日落的最佳景点。一路上我们途经

风车岩、晒布岩、腾蛇坳,目前到达了通泰桥。通泰桥石拱长50米,桥面宽6到8米,内跨38米,拱高15米,桥厚3到5米。

(妙丹霞天生桥的典范。(突出重点法)6 (途径混元洞)看远处

左侧的是金牛山,右侧则是海豹石,它们中间的峡谷叫做天门关。

是这一带进出的两个要塞之一,古时建有石关。我们将要搭乘锦江游船,前往丹霞山景区的中心,长老峰游览区。(游船途中简单向

游客

指出景观,不主动做过多介绍,给游客拍照)

下午

长老峰游览区(2’)

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丹霞山主峰,海拔408米的长老峰。一路上有

很多景观,我们大概

需要2个多小时的时间一边游览一边爬山。(看到丹霞门楼)大家

可知道这牌坊上刻的“丹霞山”三个大字是谁题的吗?是我们习

大大的父亲习仲勋所题哦。对了,说到丹霞,此名已经是闻名遐迩了,但你们是否知道它名

字的由来呢?(问答法、虚实结合法)(半山亭处稍作停留可进行

讲解)关于丹霞山的命名至

今无法确认。丹霞群山的名称大致经过了被称作韶石,韶石与丹霞

山并存,被称作丹霞山,

这样一个演变过程。韶关一带古为荆州、扬州地。相传舜帝南巡在

今丹霞山一带演奏韶乐,

于是把它命名为韶石。从现存的文献来看,包括《仁化县志》、

《韶州府志》、《广东通志》等

地方文献,明朝以前都没有出现过“丹霞山”一词。直到明末,虔州

巡抚李永茂、李充茂兄

弟来山经营,开凿石阶修筑关门,建造房舍,作为隐居之所,并更

名为丹霞山。虔州巡抚李

永茂、李充茂兄弟买山隐居,丹霞山名开始闻名。因此可以肯定,

丹霞山得名于明末清初李

家兄弟买山前后。

梦觉关(1’) 6 彭华.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102.篇二:

广东韶关丹霞山导游词广东韶关丹霞山导游词各为游客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我们广东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丹霞山,首先我先把丹霞山的概况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丹霞山

主峰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

黄山之奇、华

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风景区划

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

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

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

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辟别

传寺时,曾挑出12处风景,

命名丹霞十二景: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

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

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丹霞山一年四

季无论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游人观赏。早上,可以在丹霞

山看到

日出的奇观和滔滔云海;晚上,可以看到绚丽的晚霞和恬静的夜色。雨天,极目远眺,使人

胸怀开阔,万虑顿消。至于春夏秋冬,四时景色的奇妙,则只有身

历其境者,才能体会到。

一进入丹霞山风景区,迎面是丹霞门楼,门楼金壁辉煌,牌坊上刻

有全国人大副主席习仲勋

所题的“丹霞山”三个大字。沿上山小道至半山亭前,左转往锦石岩

方向,先见一石岩,上

接峭崖,下临深壑,形势险要,有如关隘。北宋时,佛教居士法云

攀幽缘至此流光溢彩为此

处的景致所陶醉,便驻足憩息,并赞叹曰:“半生都在梦中过了,今

日终觉清虚。”后来将此

处称为“梦觉关”。这石岩虽仅丈把宽,但极端整,形状犹如佛龛。

踞其上可一睹脚下锦江、

头上云石之风采。过梦觉关不不远即见一处风化的岩洞,上面刻有“幽洞通天”四个大字。

这里竹篁掩映,绿树婆娑,洞前有一块小坪,下临昔日的锦石尼庵

山门,可俯瞰碧水,聆听

滩声,在这稍作休息后就可以循洞探幽了。从幽洞通天向前约1000米,迎面一座山崖倚天矗立,山崖自上而下劈开一条窄缝,长

200米,高40多米,宽才1米左右,最窄处仅0.7米,成为从幽洞

通天到锦石岩的一条奇险

小径。从这走过只觉两侧绝壁耸立,势欲倾到,仰视苍穹,唯存长

天一线,长在两边崖缝的

灌木枝叶竟然参差交错,不时有岩鹰,疾若流星,更增添了这里的

神秘气氛。在丹霞山众多的岩洞中,锦石岩最为吸引游人,它因石

壁五色间错,四时变态而得名。

锦石岩是丹霞山开发最早的地方,至明成化年间,此处僧人遍植松杉,并建构起伽蓝堂廊房

和寺庵。站在锦石岩洞口,向外可以看到一道飞泉从天而落,在阳

光折射下犹如彩虹飞舞,

这就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锦岩飞瀑”,瀑布名叫马尾泉,古称“龙

尾泉”。泉水源头在海

螺峰右边的山涧中,流出地表后,从锦石岩上面的山顶上飞泻而下,形成200多米长的悬泉

瀑布。锦石岩是由前后四个岩洞连成一体,分别叫千圣岩、祖师岩、伏锦岩飞瀑虎岩和龙王

岩。其中以伏虎岩为最大,深有20多米,高约4米,可容数百人。在洞内原供奉着五百罗汉

像,可惜在文革期间被破坏,1981年重修毁坏的佛像,并新塑了观

音菩萨三十二“应身”。

赵朴初先生有诗赞曰:“有朋自远是何缘,锦江人到锦江边;抟泥选

像无疲厌,驰想敦煌叹昔

贤”。与伏虎岩紧靠的龙王岩,洞的内壁有一条岩石皱起象蜂房形的

纹络,状如鳞甲,时隐时

现,长数十米,就象一条鳞甲鲜明的巨龙穿插缠绕于岩洞中。这些

维妙维肖的“龙鳞”,其

表面附生着一种微生物,可随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而变换着赤、橙、黄、绿的颜色,显得斑驳

陆离,十分神秘。此处就是丹霞山古十二景之一的“片鳞秋月”,也

称作“龙鳞片甲”。锦石岩之后,沿原路往回走,过半山亭右转,迎

面蓝天只剩一线,两旁峭壁笔立,在峭

壁之间修有一关门,其险无比,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

而当你回身远眺时,如带

的锦江在参错排列的诸峰之间蜿蜒,又是一番情趣。步入中层风景区首先到达的就是岭南有名的别传寺。别传寺原建于明末清初,明朝遗臣

原江西赣州巡抚李永茂及其弟等人,为避乱世,花了100多两银子买下丹霞山作隐居之地,

并凿石为阶,铺路架桥,建筑房舍,还将各处岩洞垒石隔成房间以供居住,使这个昔日偏僻

的山沟逐渐兴盛起来,后来竟成了明朝遗老遗少避乱的世外桃源。不久,李永茂去世,其弟

李充茂去广州海幢寺见到明末抗清义士澹归和尚,将丹霞山捐出,请澹归到丹霞创建寺院。

澹归到丹霞山后,一面根据丹霞山的地形特点设计了营造图,一面四出活动筹集营建的资金

和物资。在澹归和尚及其弟子们的苦心经营下,终于建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寺院,取“不立

文字,教外别传”之意,名别传寺,成为当时岭南十大丛林之一。别传寺自建成后曾几经遭受兵劫和火灾,许多殿宇仅存遗迹。1980年,本焕禅师到寺住持,重建了别传禅寺,其中包括大原省长叶选平在别传寺雄宝殿、天王殿、钟楼、鼓

楼、禅堂、念佛堂、三圣殿、观音堂菩提精舍、客堂、斋堂、老人堂以及僧舍等十多座建筑。

这些建筑背靠长老峰,而对云海,前后相联,左右对称。整个建筑群红墙黄瓦,斗拱飞檐,

辉煌而又不失庄严。别传寺于1984年农历四月初八开光,全国佛教协会赵仆初会长于1986

年春来访时,赋七律《丹霞山赠本焕和尚》云:“群峰罗列似儿孙,高坐丹霞一寺尊;定力能

经桑海换,丛林尚有典型存。一炉柏子参禅味,七碗松涛觅梦痕;未得遍行堂集看,愿将半

偈镇山门。” 每当别传寺的僧人早晚功课及佛事之时,钟鼓齐鸣,磬鱼同响,梵吹这音弥漫

半山。此般景象无论古今丹霞十二胜景中,均列此一景,古称“杰阁晨钟”,今言“别传梵吹”。杰阁晨钟[清]范秉秀逼天高阁绝嚣尘,乍听疏钟耳一新。鲸吼龙吟真似幻,山鸣谷应幻

犹真。五更梦里虚无境,六十年人汗漫身。长老峰前敲月落,教人

独起立清晨。出别寺便可看到不远处有一大树,枝叶婆娑。走近细看,可辨清树干一里一外,是两棵

不同科目的树相互依存着。它们枝叶交错不分彼此,但又各现姿容,好象久别重逢的情人,

互想拥抱着站立在幽静的山谷间。古人有诗云“得成比目何辞死,愿

作鸳鸯不羡仙。”可见前

人以鸳鸯名此树,不无道理。那这不同科目的树是怎么连在一起?

你又知道答案吗?双池

碧荷,原称双沼碧荷,为丹霞古十二景之一。位于中层风景区右侧,这里有3米高的巨石崛

起,形似平台,平台上凿有两个石池,一大一小,犹如两面明镜,

所以又有人称它为双镜池。

古时池中曾有一种名贵的荷花,锦边莲,其花白瓣红点,中含浅碧,是稀有名贵的品种。丹霞山的石峡仅此一处,是登山顶所必经之路。这里石裂为二,形如合掌,中间露出一

峡道,高达数丈。峡内幽暗时有如昏暮,仰视只见天光一线,从峡

顶斜射而入。其景观之奇

特,完全是天造地设。从石峡中攀登而出便是二关门,它皆以方石

筑成,狭隘仅可通人,这

里下临石峡,上望霞关,古人所言“一卒当关,万夫莫敌”,可为二

门关写照。由丹霞山的中层到上层,本无道可通,后人在二关门后

的悬崖峭壁上开凿石阶,并在旁

边安上铁索链,才成为通道。这里是一处裸露的红岩峭壁,两旁空旷,无所依傍,百丈丹崖

直下涧底。站在丹梯之上,尽管能纵目如簇的翠峰、似练的锦江,

却令人目眩心悸,不敢在

此久滞连。在丹梯的右下方石壁上镌刻着“宜若登天”四个大字,形

象地道出了此处的险景。

丹梯铁索的上端是霞关,旧称海山门,为登山踏的唯一隘口。它采

用丹霞山的红色砂岩砌就,

高2.5米,宽3米,关门狭窄仅0.8米。这一路上穿石峡,过二关,攀丹梯铁索,一处险于

一处,最后出得霞关,就到达上层风景区了。在上层风景区最南端,有丹霞山的观日亭.它在长老峰之顶,观日亭分上下两层。有人说

过,在丹霞山观日出绝不下于在黄山莲花峰观日出。也有人盛赞:“游尽日出风景地,独有丹

霞日出美。”如果遇上天气不好,在东方天际,云层涌动之处,一片

淡橙色的霞光隐隐泛起。

蓦然,一条秀眉般微弯狭长的光带出现,接着是无限的红波由天外

铺来,这时太阳慢慢升高

着,如一颗滚贺的火球,忽浮忽沉,历经两三次起落后才继续往上

升腾。有的朋友曾慨叹,几次上丹霞山都看不到日出,这是因晴雨

不常,要靠碰得巧。即使有

日出,壮观与否也要取决于季节及天气。一般来说,夏末和秋冬季

节较为适宜,最好是前一

天下午下了点小雨,接着天晴,第二天薄雾缭绕,那可是观赏壮观

日出的难得机会了。螺

顶浮屠位于海螺峰的峰顶。“浮屠”是梵语“佛陀”的译音,有人用它

来称佛教供奉佛骨、佛

像或收藏佛经、保存僧人遗体的建筑物,一般称为“塔”,这座丹霞

山上的则是舍利塔。螺顶

浮屠建于清康熙六年,为正方形红岩板石结构,由祭坪、基座、塔

身三部分组成。祭坪用石

板铺就,四面设有供台,四周雕石为栏杆;塔身四层,高8.37米,

四角立石柱。这座塔的建

筑颇具规模,是别传寺鼎盛时期的佐证。在海螺峰龙王岩前,有一丹霞古十二景之一的乳泉春溜。乳泉又称石乳泉,泉水自岩下

汩汩而出,清冽甘甜,滑如石乳。清代顺治年间,仁化有一读书人,叫刘松涛,在此攻读诗

书,见甘泉清爽,即凿井两口。李永茂买下此山后,他的侄子李经

宇隐居于此,依岩建造楼

阁,取名“龙王阁”,并筑亭护井,点缀松篁,使这里的风景别具神韵,成为丹霞古十二景之

一。可惜年长日久,昔日亭阁已全倾圯,仅剩二井盈盈,清泉依旧。如逢春日,泉流汹涌,

泻下深涧,潺缓有声,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叹天地之灵气。位于海

螺峰与宝珠峰中间背山谷

有一条4米长的巨石,该石势如长虹,又平整如桥面,是由海螺峰

去宝珠峰的唯一通道。“桥”

的两侧,一边下临深壑,一边连着山崖。连山崖的一边,篁竹繁生,清幽奇秀。此处又是观

看日出的好地方,尽管角度不同但与长老峰观日出仍有异曲同工之妙。由“虹桥”继续往

东行,有一片松林,如海如云。山风徐来,林海松涛哗然作乐,时

儿像海潮骤来,万马奔腾;

时儿又象轻歌曼舞。在这里聆听大自然的天簌,会使你烦念顿消,

超尘脱俗而心境愉悦。舵

石朝曦位于宝珠峰的北端,是本山的最高点。丹霞山本体山峰的形

状宛如一艘巨轮,泊于锦

江之畔。宝珠峰在船尾,峰顶东南端崛起一块红石,就象船舵一般,因此得名“舵石”。每当

旭日东升的时候,这里金光璀灿,朝霞似锦,一草一木,一石一岩

都反射出金红色的光彩,

十分壮丽。

锦江的名字美丽,然而它的景色更加美丽。锦江水源于江西崇义县

仙人岭,蜿蜒百里经仁化县城而来,绕丹霞山向南流入浈江。一路

奔流于山岭之间,两岸的山峰在绿水中印

下了身影。丹山碧水,相互映照,景色非常迷人。到丹霞山旅游,

如果仅公仅登山游玩,而

没有游览锦江,那么你的流程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将是万分遗憾。游锦江可在山脚的码头

乘坐游船,在游船上的船工会沿途给你介绍江上和江边的美妙景色。碧海龙吟为丹霞新十二景之一。1984年在右侧的山谷靠锦江处修筑

了一个人工湖泊,名

为碧湖,湖面宽137亩,库容量达58万立方。这个人工湖泊形如

一弯新月,湖水浩淼,波光

粼粼,在碧若玉盘的湖面上倒映着丹霞山的秀美身姿。若驾一叶扁舟,于碧波中寻幽揽胜,

倾听那龙吟似的汨汨泉声,自然可以令人生发出万般遐思。在溢翠

宾馆后面的锦江河上,有

一条铁索桥,是通往南岸锦园度假村的行人索桥,名为“九索桥”,

又称“鹊桥”。该桥建于

1986年,桥长80米,宽2米多。由五条钢索平行并列为桥身,上

面铺木桥作桥面,两侧各

【篇三:丹霞山景区导游词】

丹霞山导游词

上午

途中(2’)

各位团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带大家游览的是因山石“色入渥丹,灿若明霞”而著称的丹

霞山。作为中国分布最广、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的特殊地貌,丹霞山当之无愧地成为这种地貌形态的命

名地,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突出重点法)

有团友可能想问,这样独特的地貌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问答法)

大概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的内陆盆地,受到周围强烈的地质运动影响,盆底沉积了大量碎屑,形成了巨厚

的红色岩层。在距今7000万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到侵蚀。距

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发生了多次间歇上升,同时受到流水下切侵蚀、风力作用、烈日暴晒等,盆地的红层逐渐被切割成一片红色

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1

外山门(地质博物馆)(2’)

朋友们,我们现在即将抵达的是丹霞

山景区的外山门,这是一个兼具标志性与

实用性的建筑物。它采用了自然主义的表

现手法,取丹霞地貌“赤城千仞”、“万古金城”的基本特征,融合了

部分景区景观,形成建筑实体。在我们后续的游览过程中,大家可

以留心一下,找找看山门与哪些景观相呼应。(制造悬念法)刚刚

提到“万古金城”是因为在阳光照射下,尤其是在清晨或傍晚,丹霞

山仿佛一座座金色的城堡,故而被称为万古金城。 1 彭华.中国红石

公园——丹霞山[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3.

好了,现在大家已经可以看到了。远处那个由丹红岩石叠起的“山”

字形巨门就是外山门了。大家仔细看门楼上那两个题字“丹霞”正是

由我们岭南著名书画家关山月老先生亲笔题写。而著名书画家张一

平则为门楼题写了“万古金楼”和“中国红石公园”字样。阳元山景区

阳元石(5’)

说到丹霞山,朋友们知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问答法)事实上

还有很多人将其称为“爱情之山”。一座关于爱情的山,这怎么讲呢?据说啊,来这里举办集体婚礼的特别多,度蜜月的也很多,甚至求

子的也不少。2而这都是因为这里有两座奇石。其中一座便是我们将

要前往的景观——阳元石。车现在经过的是阳元山大桥,大家注意

看两边的栏杆,上面全是效仿阳元石的抽象柱雕。

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有生殖崇拜,它是原始先民追求幸福、希望事

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示,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

但在我国传统观念里,生殖器官历来被看作是身体最隐秘且不齿的

部分。但在阳元山,大自然却将其毫无保留的展示出来了。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如各位所见,现在伫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天

下第一奇石”——阳元石。(突出重点法)这座天然石柱是世界上同

类型山石中最高达者,高28米,直径7米,自然形成已有30万年。(妙用数字法)据说这一景点是早几年,才被发现,被新闻媒体披

露后,立即引发轰动效应,吸引了一批批

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更有甚者,前来求子。

3当地人又把阳元石叫做“祖石”,意为生命2

https://www.doczj.com/doc/0f8091575.html,/v_show/id_xmtq2mta1nde2.html 2014/12/24 16:57

3 张中朝,黄良河.活力广东——广东导游词精典[m].深圳:广东旅

游出版社.2007:245-249.

的原典。这一奇景的生成恐怕唯有用成玄英在《南华真经注疏》说

的话来解释了:“若非自然,谁能生我?若无有我,谁禀自然乎!”

至于另一大奇石则是我们下午将在翔龙湖游览的阴元石,此石后于

阳元石被发现,如今两石已结成伉俪,成为至善至美的夫妻石。

细米寨(云崖栈道、九九天梯、玄机台、通泰桥)(11’)

丹霞山是广东古山寨分布最紧密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遍布丹霞

全山的古山寨数量超过一百座,号称丹霞山一百零八寨。(妙用数

字法)而丹霞山有大大小小的山石超过六百座,以寨为名的远远多

于以山、峰为名的,而以寨为名的大多是因为山上曾经筑有山寨。

这些山寨的作用大体有如下几种:当地及附近十里八村富豪和村民

集资所建,用于乱世或战时的避难所;寺庙所在地;小股山匪的据点;军事用途以及书院。4

这里山险林密,乱世中有土匪流寇占山为王,打家劫舍,像金龙寨

就曾是匪窝,由于地势非常险要,官兵一直无法围剿。(虚实结合法)更多的山寨则是百姓避难的场所,全村百姓集体兴建,遇战乱

就整村迁移到山中。也有的富户豪绅,自建一山寨,山寨内长年存

储有粮食,每当有战乱或匪祸时,这些土豪富绅都会带上所有的金

银细软,扶老携幼,一家大小避于山上,不少财宝因此而深藏山中。

一直以来,村民上山打柴、放牛偶得银元钱币的传闻时有发生,附

近一带民间仍广泛流传着这里藏

有宝藏的各种传说。细美寨就主要用于避难。

“逢山必有寨,逢寨必有门,逢门必险。”

是丹霞山山寨的一大特点。山寨多大建在难于

攀登和徒手不能攀登的山石上。细美寨三面悬

崖峭壁,唯一面有石级可登,出山顶寨门下山4 侯荣丰.岭南文化知

识书系——丹霞山[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59-60,62-64.

尚有两道岗哨,扼上山之咽喉,地势异常险要。想必大家经过刚刚

的攀爬已深有体会,而事实上我们刚刚所攀爬的路段叫“云崖栈道”,是后来为方便越来越多的游人,而在后山开辟的通道。真正的唯一

入寨通道是“九九天梯”。(触景生情法)等会儿观光完细美寨,我

们将从那里下山。

如大家看到的,丹霞山的古山寨都有以下特点:一是依地势而建,

有的利用岩洞,隐蔽幽深,有的利用崖顶缓坡,凭险临渊,开阔舒坦。一般建在三面或四面绝壁的山头,海拔从200米到600米均有

分布。其次,至少有一级陡崖和坚固的寨门,寨门一般都有两道以上,即头山门、二山门或三山门,如层层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且进山之路多崎岖、险陡,多分布于陡峭孤峰状红色砂岩山上。

登寨栈道陡峭、狭窄,有的是索道,也有的是单脚攀登的石阶。再者,山头有一定体量,山上有一定的容量,水源相对充足,食物可

以储藏,具有起码的生活饮食条件。5

现在我们已经入了山门,这些摩崖石刻记载着细美寨的重修,全文100多字。(虚实结合法)碑刻主要提到,此寨始建于明朝末年崇祯年间,闯王李自成举旗反明,天下大乱,当地豪绅吴德彰一家大小

据山修寨,来此躲避战乱,名“细美寨”。咸丰九年,也就是1859年

进行了重修。据当地人说

呀,此寨用于躲避战乱,直至太平天国起义才遭废弃,民国时期仍

多有修葺,抗日战争时期,当地百姓还曾在此避难。

下了九九天梯,我们现在到达了玄机台,这里是观看日落的最佳景点。一路上我们途经风车岩、晒布岩、腾蛇坳,目前到达了通泰桥。通泰桥石拱长50米,桥面宽6到8米,

内跨38米,拱高15米,桥厚3到5米。(妙

用数字法)被誉为“中国丹霞第一桥”,堪称5

https://www.doczj.com/doc/0f8091575.html,/html/2010-12/14/content_40927.htm

2014/12/25 17:35

丹霞天生桥的典范。(突出重点法)6

(途径混元洞)看远处左侧的是金牛山,右侧则是海豹石,它们中

间的峡谷叫做天门关。是这一带进出的两个要塞之一,古时建有石关。

我们将要搭乘锦江游船,前往丹霞山景区的中心,长老峰游览区。(游船途中简单向游客指出景观,不主动做过多介绍,给游客拍照)下午

长老峰游览区(2’)

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丹霞山主峰,海拔408米的长老峰。一路上有

很多景观,我们大概需要2个多小时的时间一边游览一边爬山。

(看到丹霞门楼)大家可知道这牌坊上刻的“丹霞山”三个大字是谁

题的吗?是我们习大大的父亲习仲勋所题哦。对了,说到丹霞,此

名已经是闻名遐迩了,但你们是否知道它名字的由来呢?(问答法、虚实结合法)(半山亭处稍作停留可进行讲解)关于丹霞山的命名

至今无法确认。丹霞群山的名称大致经过了被称作韶石,韶石与丹

霞山并存,被称作丹霞山,这样一个演变过程。韶关一带古为荆州、扬州地。相传舜帝南巡在今丹霞山一带演奏韶乐,于是把它命名为

韶石。从现存的文献来看,包括《仁化县志》、《韶州府志》、

《广东通志》等地方文献,明朝以前都没有出现过“丹霞山”一词。

直到明末,虔州巡抚李永茂、李充茂兄弟来山经营,开凿石阶修筑

关门,建造房舍,作为隐居之所,并更名为丹霞山。虔州巡抚李永茂、李充茂兄弟买山隐居,丹霞山名开始闻名。因此可以肯定,丹

霞山得名于明末清初李家兄弟买山前后。

梦觉关(1’) 6 彭华.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1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