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
- 格式:doc
- 大小:673.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专项训练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一、填空题1.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是, 另一条边长是, 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
2. 钟面上, 经过3小时, 时针旋转了(______);经过30分钟, 分针旋转了(______)。
3. 一个梯形的下底是, 如果下底缩短, 那么面积就减少, 并且得到的新图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原来梯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
4. 如右图, 直角梯形的周长, 它的面积是(________)。
5. 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4个棱长为的正方体, 原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可能是(______), 也可能是(______)。
6.右图是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 圆柱的底面直径是圆锥的2倍, 它们的高度相等。
一个这样的圆柱可以熔铸成(________)个这样的圆锥。
7.观察下图, 图①和图②中的三角形均为等边三角形, 图①中小三角形的面积是大三角形面积的。
图③中小正方形的面积占大正方形面积的。
8. 小明从一个长方体纸盒上撕下两个相邻的面(展开后如右图), 这个纸盒的底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 体积是_____立方厘米.9.如下图所示, 一张长方形铁皮, 切割下阴影部分的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刚好能做一个油桶, 这个油桶的容积是(________)。
10. 右图中圆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相等。
圆的周长是, 那么阴影部分的周长是(______)。
二、选择题11. 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无法判断12.用10倍的放大镜看40°的角, 看到的角是()A. 40°B. 400°C. 4°1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 它的顶角是()。
A. B. C. D.14.下列四个图形中, 不能通过基本图形平移得到的是()。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位置关系2. 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图形的位置关系1. 引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基本特征,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梯形的特征等,为学习图形的位置关系打下基础。
2. 新课导入:通过生动的例子,如教室里的黑板和地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如垂直、平行等。
3.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垂直、平行、相交等位置关系的定义,并通过具体的图形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4.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位置关系,如窗户和地面、书本和桌面等,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关系。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图形的位置关系,如判断一组线段是否垂直或平行。
第二课时: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图形位置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 案例讲解:通过具体的案例,如地图上的路线规划、建筑物的布局设计等,让学生理解图形位置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方法指导: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垂直和平行关系进行平面布局设计。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设计一个房间的布局,要求运用垂直和平行关系,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5. 总结反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成果,并对他们的设计进行评价和反馈,以加深对图形位置关系的理解。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表现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图形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图形位置关系,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如为什么窗户和地面是垂直的,书本和桌面是平行的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综合素质达标一、填空。
(每空1分,共17分)1.780 cm2=( ) dm20.8平方千米=( )公顷8 m360 dm3=( ) m3 7.5 L=( )cm3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长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全长约6300( )。
(2)一瓶洗手液250( )。
(3)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国旗面积是16.5( )。
3.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 )个小正方体。
4.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5 cm和10 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cm。
5.如图,直角梯形的周长是40 cm,它的面积是( ) cm2。
6.用4个棱长为2 cm的小正方体摆出一个长方体,该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是( )cm2,也可能是( )cm2。
7.从一根高2 m的圆柱形木料上截下来一个高6 dm的小圆柱后,木料的表面积减少了75.36 dm2,原来这根木料的表面积是( )dm2。
8.六(2)班进行队列表演,每组人数相等,梦梦在最后一组的最后一个,用数对表示是(6,8),他们班共有( )名同学参加了队列表演。
9.右图是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圆柱的底面直径是圆锥的2倍,它们的高度相等。
一个这样的圆柱可以熔铸成( )个这样的圆锥。
10.如右图,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如果圆的周长是6.28 cm,那么长方形的周长是( )cm。
二、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6分)1.下面的展开图中,( )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2.毕达哥拉斯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为了研究圆,小雨将一张圆形纸片如图平均剪成若干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且长方形的宽是3 cm,下面各说法正确的是( )。
A.圆的半径是3 cmB.圆的直径是3 cmC.圆的周长是9π cmD.圆的面积是6π cm23.如右图,D、E分别是BC、AD边上的中点,那么阴影部分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 )。
6.2图形与几何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圆周率p 表示()A.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B.圆周长与半径的比值C.直径与圆周长的比值D.半径与圆周长的比值2.画一个周长是12.56cm 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cm .A.2B.3C.43.一根绳子可围成一个半径是6米的圆,若用它围成一个正三角形,它的边长是()米A.pB.4pC.6pD.12p4.小圆半径是3厘米,大圆半径是5厘米,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A.53B.925C.35D.2595.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与圆比()A.周长、面积都相等B.长方形周长大、圆面积大C.面积都相等、长方形周长大6.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的长是9分米,宽是6.7分米,圆的面积是()A.31.4平方分米B.78.5平方分米C.314平方分米D.68.8平方分米7.在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A.2p B.14C.12D.4p 8.如图,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三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的圆心,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A.pB.9p C.4.5p D.3p二、填空题(共12小题,第3题3分,其余每题2分,共25分)1.同一个圆中,周长与半径的比是,直径与半径的比值是.2.画一个周长是6.28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3.在一张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纸里面剪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分米,周长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4.已知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小圆和大圆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5.把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它剪开,照如图的样子拼起来,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比原来圆的周长增加厘米.6.把一个圆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半圆后,周长增加了12厘米.每个半圆的周长是厘米.7.一个挂钟的时针长4厘米,分针长8厘米,从9:00到11:00分针的尖端“走过”了厘米,时针“扫过”的面积是平方厘米.(p取3.14)8.一个圆的周长是31.4cm,半径增加了2cm后,面积增加了%cm.9.一个圆环,内圆周长是25.12cm,外圆半径是6cm,圆环的面积是210.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大圆面积比小圆面积多12平方厘米,小圆面积是平方厘米.cm.11.如图,圆的周长是18.84cm,空白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12.如图,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p取3.14)三、计算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求如图的周长和面积.2.如图,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3.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 3.14)p=4.小圆直径6cm,大圆直径10cm,求下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四、操作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按要求操作与解答.(1)画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2)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3)假如把正方形内的圆外部分称为“阴影部分”,求阴影部分面积与圆面积的比.2.在如图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半圆,并涂上阴影,再计算空白部分的面积.五、解决问题(共6小题,第27题4分,其余每题5分,共29分)1.一只钟表的分针长8厘米,那么半小时分针针尖走过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半小时分针扫过的面积是多少?2.一只环形玉佩的外圆半径为2厘米,比内圆半径多1.5厘米,这只环形玉佩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人民公园内的圆形石桌上刻有一个中国象棋棋盘,石桌的直径是40cm.(1)棋盘的面积是多少?(2)棋盘的面积占石桌面积的几分之几?4.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如图).(1)如果长方形的长是12.56厘米,圆的面积是多少?(2)如果圆的半径是10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5.如图,草地上有一个长10米,宽8米的关闭着的羊圈,在羊圈的一角A用16米的绳子拴着一只羊P,则这只羊在草地上的活动范围有多大?(p取3.14)6.如图,某中学校园有一块长方形空地ABCD,AD的长为30米,在AD上有一段长24米的旧篱笆墙AE,现利用旧篱笆墙AE以及新购的48米长的篱笆材料围成一个面积最大的半圆形花园,但不能超出长方形ABCD的范围.(1)若AB长为10米,求半圆形花园的面积;(2)若AB长为15米,当围成的半圆形花园面积最大时,直径为多少米?(精确到1米)答案一、选择题1.A.2.A.3.B.4.B.5.C.6.B.7.D.8.C.二、填空题(共12小题)1.2:1p,2.2.1;3.14.3.4;12.56;12.56.4.2:3,4:9.5.5.6.15.42.7.100.48,29875.8.96.9.62.8.10.4.11.10.26.12.6.88.三、计算题1.解:周长是:3.14828´¸+12.568=+20.56()cm =;面积是:283.14(22´¸3.14162=´¸25.12=(平方厘米);答:这个图形的周长是20.56厘米,面积是25.12平方厘米.2.解:周长:4 3.1412.56´=(厘米)面积:244(42) 3.14´-¸´1612.56=-3.44=(平方厘米)答:阴影部分的周长是12.56厘米,面积是3.44平方厘米.3.解:3.1442 3.1422´´+´´25.1212.56=+37.68=(厘米)223.14(42)´-3.14(164)=´-3.1412=´37.68=(平方厘米);答:它的周长是37.68厘米,面积是37.68平方厘米.4.解:3.1462 3.14102106´¸+´¸+-9.4215.74=++29.12=(厘米)223.14(102)2 3.14(62)2´¸¸-´¸¸3.14252 3.1492=´¸-´¸39.2514.13=-25.12=(平方厘米)答:阴影部分的周长是29.12厘米,面积是25.12平方厘米.四、操作题(共2小题)1.解:(1)(2)如图所示,即为所要求画的正方形和圆:;(3)圆的面积:23.14(42)12.56´¸=(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1612.56=-,3.44=(平方厘米);3.44:12.5643:157=答:阴影部分的面积与圆面积的比是43:157.2.解:如图所示:225 3.1422´-´¸10 6.28=-3.72=(平方厘米)答:空白部分的面积是3.72平方厘米.五、解决问题(共6小题)1.解:3.1482225.12´´¸=(厘米);23.1482´¸,3.14642=´¸,100.48=(平方厘米);答:半小时分针针尖走过的距离是25.12厘米,半小时分针扫过的面积是100.48平方厘米.2.解:2 1.50.5-=(厘米)223.14(20.5)´-3.14 3.75=´11.775=(平方厘米)答:这只环形玉佩的面积是11.775平方厘米.3.解:(1)40402´¸4020=´800=(平方厘米)答:棋盘的面积是800平方厘米.(2)2800[3.14(402)]¸´¸8001256=¸100157=答:棋盘的面积占石桌面积的100157.4.解:(1)圆的半径:12.562(2 3.14)´¸´25.12 6.28=¸4=(厘米)圆的面积:23.144´3.1416=´50.24=(平方厘米)答:圆的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2)阴影部分的面积:233.14104´´33144=´235.5=(平方厘米)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35.5平方厘米.5.解:2223113.1416 3.14(1610) 3.14(168)444´´+´´-+´´-,602.8828.2650.24=++,681.38=(平方米);答:这只羊在草地上的活动范围有681.38平方米.6.解:(1)211 3.14101015722S p ==´´´=半圆平方米,此时用去篱笆 3.141031.4C r p ==´=半圆米48<米,答:半圆形花园的面积为157平方米.(2)当12r =时, 3.141237.48C r p ==´=半圆米48<米,当15r =时, 3.141547.1C r p ==´=半圆米,47.1653.1l =+=半圆米48>米,所以,半圆的直径应大于24米且小于30米,设半圆的直径新增加a 米,则半圆弧长为242ap +´,根据题意得,24482aa p ++´=,解得,4a =,所以,半圆的直径为24428+=米,答:所设计的半圆形的直径为28米.。
六年级下册图形和几何测试试卷一、填空题。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分米,它的高是0.6分米,底是()分米。
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3cm、2cm、4cm,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表面积是(),体积是()。
3、一个半圆的直径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周长是()厘米。
4、6时整时,钟面上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是( )°,它是一个()角;9时整时,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夹角是()°,它是一个()角,能形成这样的角的时刻还有()时整。
5、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1∶2,它们的周长比是(),面积比是();两个圆的周长比是1∶3,则它们的半径比是(),面积比是()。
6、圆柱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成()比例关系。
7、把长为8cm,宽为6cm,高为4cm的长方体木块切成棱长是2cm的小正方体,能切出()块。
8、0.6dm3=( )cm3 3.02公顷=( )平方米530dm2=()m2二、选择题。
1、下面的图形中,不能折成正方体的是()C.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缩小到原来的21,表面积就会缩小到原来的( ),体积缩小到原来的( )。
A.21 B.41 C.81 3、小朋友喜欢玩的跷跷板的运动是( )。
A.旋转B.平移C.轴对称C.三、判断题。
1、在同一幅地图上,图上距离越大,实际距离也就越大。
(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统。
( )3、只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 )4、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不变,面积变大了。
( )5、甲在乙的东偏北30°方向,乙在甲的西偏南30°方向。
( )四、我会画。
(1)在下图中找出各点位置,并按顺序进行连线。
(5,1)(2,1)(2,4) (1,4)(3,6)(5,6)2、以图中的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五、解答题。
1、李叔叔家里要进行房屋装修,其中客厅长为5米,宽为4米,高为3米。
图形与几何(一)图形的认识、测量量的计量一、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三、面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四、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五、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六、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七、体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八、体积单位:(1000)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九、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十、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十一、常用的时间单位有:世纪、年、季度、月、旬、日、时、分、秒。
十二、时间单位:(60)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年=4个季 1个季度=3个月 1个月=3旬大月=31天小月=30天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 1天=24小时1小时=60分 1分=60秒十三、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应该乘以进率;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应该除以进率。
十四、常用计量单位用字母表示: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吨:t 千克:kg 克:g 升:l 毫升:ml平面图形【认识、周长、面积】一、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线段、射线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
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教材将“图形的认识"和“测量”两部分内容整合起来进行复习,“图形与变换”与“图形与位置”两部分则单列复习。
本单元通过问题情境,联系实际或联系数学实例,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相关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
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在“用”的过程中,促使对本学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
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
巩固掌握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
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
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基础性作业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比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少12.5平方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用一副三角板能拼成()度的角。
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12厘米,下底是20厘米,高是30厘米,用两个这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一个正方体木块,从顶点上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后,表面积(),体积()。
用五块同样大小的木板(长都是5分米,宽都是3分米)制作成一个长方体木箱,每个面只许用一块木板(不许拼接),这个木箱的体积最大是多少?锯下来的废料是多少平方分米?发展性作业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各一个,将圆柱容器内装满水后,再倒入圆锥容器内,当圆柱容器的水全部倒光时,结果溢出36.2这升。
图形与几何一线和角(1)线* 直线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 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分类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
平角180°。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
周角是360°。
二平面图形1长方形(1)特征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c=2(a+b) s=ab2正方形(1)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4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c= 4as=a23三角形(1)特征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内角和是180度。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s=ah/2(3)分类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4平行四边形(1)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位置关系,包括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等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2. 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2. 教学难点: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图形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与位置。
2. 讲解:讲解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3. 示范: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的位置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尝试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教案为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的教学内容,仅供参考。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笔记第4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教学内容教科书P87第5题,完成教科书P87“做一做”第1题,P89~90“练习十八”中第9、10、11、13、15、16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加强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发展空间观念。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转化、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沟通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熟练掌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目标课件出示立体图形。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复习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揭示复习的内容,明确复习任务,让学生很快进入整理复习的学习氛围中。
二、整理知识,沟通联系1.复习表面积。
师: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学情预设】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指它表面的面积总和。
师:请你写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依次汇报三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板书:S长方体=2(ab+ah+bh)S正方体=6a2S圆柱=2πrh+2πr2师:进一步想一想,它们的表面积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师:大家觉得有困难,我们来看看展开图。
课件演示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发现三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都是“2个底面+1个侧面”。
师:2个底面好计算,关键是侧面,它们的侧面积分别怎样计算?【学情预设】学生先说出长方体的侧面积=(长×高+宽×高)×2;正方体的侧面积=棱长×棱长×4;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侧面积都可以用底面周长×高来计算。
生1: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你能对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吗?生2: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圆锥体我们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属于什么图形?生3:我们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属于平面图形。
这节课我们复习线与角及平面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会将学过的图形会逐级分类、整理,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掌握分类方法,形成知识网络。
在分类的过程中,一要注意引导学生确定分类的标准,使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二要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分类,并把分类的结果记录下来,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 【环节二:合作探究归纳整理。
】(一)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问题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预设:生1: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
生2:射线只能向一端延伸,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生3:线段有两个端点生4: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以是互相平行,可以是互相垂直生5:还可以是相交、重合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教书板书:(2)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3)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学生在练习纸上按要求画一画①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②同一平面内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③同一平面内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④过点A,画出下面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4)随堂检测练习87页做一做第1题按要求画一画,教师出示练习内容。
(二)复习角。
问题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各种角的特征是什么?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怎样画一个角?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并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用量角器规定度数的角。
图形与几何
一线和角
(1)线
* 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 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 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
平角180°。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
周角是360°。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
(1)特征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c=2(a+b) s=ab
2正方形
(1)特征: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4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c= 4a
s=a2
3三角形
(1)特征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内角和是180度。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
s=ah/2
(3)分类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4平行四边形
(1)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2)计算公式
s=ah
5 梯形
(1)特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2)公式
s=(a+b)h/2=mh
6 圆
(1)圆的认识
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
一般用字母o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一般用r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一般用d表示。
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两个半径的长度,即d=2r。
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画法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表示。
(4)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5)计算公式
d=2r r=d/2 c=πd c=2πr s=πr2
7扇形
(1)扇形的认识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2) 计算公式
s=nπr2/360
8环形
(1) 特征
由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相减而成,有无数条对称轴。
(2) 计算公式
s=π(R2-r2)
9轴对称图形
(1) 特征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菱形有4条对称轴,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三立体图形
(一)长方体
1 特征
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 计算公式
s=2(ab+ah+bh)
V=sh
V=abh
(二)正方体
1 特征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六个面的面积相等
12条棱,棱长都相等
有8个顶点
正方体可以看作特殊的长方体
2 计算公式
S表= 6a 2
v=a3
(三)圆柱
1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
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2计算公式
s侧=ch
s表=s侧+s底×2
v=sh/3
(四)圆锥
1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2计算公式
v= sh/3
(五)球
1 认识
球的表面是一个曲面,这个曲面叫做球面。
球和圆类似,也有一个球心,用O表示。
从球心到球面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球的半径,用r表示,每条半径都相等。
通过球心并且两端都在球面上的线段,叫做球的直径,用d表示,每条直径都相等,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
2 计算公式d=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