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花开放科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纸花开放》(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植物世界》第三节《纸花开放》。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让幼儿了解纸花开放的现象,理解花朵结构与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纸花开放的基本原理,了解花朵的结构与生长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自信等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纸花开放原理的理解,花朵结构的认识。
2. 教学重点: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花朵、放大镜、剪刀、胶水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花朵,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他们对花朵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实物花朵,讲解纸花开放的基本原理,引导幼儿观察花朵的结构,了解生长过程。
3. 动手操作(10分钟)指导幼儿用彩纸制作纸花,观察纸花开放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组织幼儿分小组讨论,分享制作纸花的过程与心得,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纸花,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肯定与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纸花开放的原理2. 花朵结构与生长过程3. 制作纸花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纸花,观察并记录纸花开放的过程。
2. 答案:根据幼儿制作的纸花种类及观察记录,给出相应的评价与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纸花制作,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花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与环保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纸花开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纸花》,涉及第四章“植物的生长”中的第一节“纸花开放”。
具体内容包括纸花的制作、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以及探索如何让纸花开放。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制作纸花,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掌握纸花的制作方法。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幻灯片、剪刀、胶水、彩色纸、吸管等。
学具:每组一份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剪刀、胶水、彩色纸、吸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导幼儿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今天我们将制作一种特殊的纸花,看看它会如何开放。
”2. 制作纸花(10分钟)教师演示纸花的制作方法,然后幼儿分组进行制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纸花开放实验(10分钟)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相关例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解答。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纸花的制作方法2. 植物生长过程3. 纸花开放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纸花的制作方法以及植物生长过程。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制作纸花,让幼儿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植物,观察它们的变化,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相关的科学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索更多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掌握纸花的制作方法。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纸花开放》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植物的生长变化。
2.观察纸花开放的过程。
3.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观察纸花开放的过程。
2.认识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教学准备
1.纸花模型。
2.水。
3.食盐。
4.染料。
5.瓶子。
6.剪刀。
四、教学过程
1. 纸花制作
1.将纸花模型放在水中,添加食盐。
2.等待几个小时,直到纸花变硬。
3.将纸花放入染料中,让它吸收颜色。
4.取出纸花晾干。
2. 观察纸花开放的过程
1.将试验的几朵纸花放在水中,放入瓶子中。
2.让幼儿观察花朵的形态和颜色。
3.在第二天,让幼儿再次观察花朵的变化。
4.观察和记录花的变化,包括开放的速度和方式。
3. 认识植物的生长变化
1.带领幼儿认识植物的生长变化。
2.通过做纸花,模仿花卉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3.图示花的根、茎、叶、花等部分,让幼儿了解花的组成。
4.比较不同品种花的形状和颜色。
五、教学总结
通过这节课,幼儿通过纸花制作和观察,了解和体验到了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增强了幼儿的耐心和观察能力。
同时,也为幼儿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六、家庭作业
让孩子在家里尝试栽种一些植物,比如豆芽、小白菜等,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完成这个有趣的过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花开放》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教学主题:纸花开放教学时间:6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孩子了解花朵的开放过程,并把握开放的每一个阶段。
2. 学习如何用画笔画出美丽的花朵。
3. 通过制作纸花,磨练孩子的手眼协调本领和动手本领。
教学内容:一、花的开放1. 花的外部构造:花瓣、花萼、花蕊、柱头等。
2. 花的开放过程:花芽、初开、全开、凋谢等。
二、画花1. 花的形状:打破常规,用想象力画出各式各样的花朵。
2. 花的颜色:激励孩子大胆尝试不同的颜色,依据本身的想象力来。
三、纸花制作1. 材料准备:色纸、剪刀、粘胶等。
2. 制作过程:依据所学的花的开放过程,制作不同阶段的纸花。
教学过程:1. 活动一:引入教学老师出示仍未开放的花蕾,让孩子们猜猜这个是什么植物,并介绍一下这个植物会怎样开花。
2. 活动二:教学讲解介绍花的外部构造,并用图片呈现花的开放过程,让孩子们能看到花朵从花苞到开放的每一个阶段。
3. 活动三:绘画环节老师带领孩子们用画笔画出本身心目中的花朵,呈现给其他孩子看,让他们相互学习,矫正错误。
4. 活动四:制作纸花老师带领孩子们制作纸花,讲解每个步骤,让孩子们亲自完成不同阶段的纸花。
5. 活动五:总结老师带领全班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和今日的成果,并引导孩子们共享今日的收获和体验。
反思:1. 教学目标方向有待调整。
本次教学中,制作纸花的环节显得有些单调,缺少趣味性。
应当在教学目标上做进一步的优化,让教学更富有创意和趣味性。
2. 活动间缺乏过渡。
活动间的过渡设计还需加强,有些过渡时间较长,有些则明显不够,应当考虑在教学准备阶段做好活动之间的过渡设计。
3. 同学参加度不及预期。
总体而言,同学对本次教学感到爱好,但参加度不是很高,能够较好完成的活动好像相对比较单向,需要找寻一些更具有探究性和试验性的活动设计。
4. 教学评价缺失。
需要更加全面地评价教学成果,为下一步订立更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供给依据。
2024年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纸花开放》(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纸花开放”。
通过该内容,使幼儿了解纸张的特性,感受科学现象的奇妙。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张的吸水性,培养幼儿观察、思考的能力。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发现、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纸张吸水后形状的变化。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以及合作完成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纸张、剪刀、吸管、水、颜料、花瓶等。
2. 学具:每组一张桌子、剪刀、纸张、水、颜料、吸管、花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朵用纸制作的花,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朵花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它为什么会开放呢?”引发幼儿思考。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纸张吸水后会膨胀、变形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合作完成一朵纸花的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观察与分析(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纸花开放》2. 内容:纸张吸水后形状的变化纸花制作方法观察与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朵纸花,观察并记录纸花开放的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纸张制作纸花,观察其吸水后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引导方法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4. 作业设计的生活拓展一、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重点关注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具体补充如下:观察力:引导幼儿在制作纸花过程中,仔细观察纸张吸水后的变化,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纸花开放》一、教学内容《纸花开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探索纸花在水中开放的现象,了解纸的特性,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的吸水性,知道纸花在水中开放的原因。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纸花在水中开放的原因。
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纸花、水、盆子、剪刀、吸管、记号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纸花、水、盆子、剪刀、吸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朵未开放的纸花,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朵花为什么没有开放吗?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让它开放吧!”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如何制作纸花,并讲解纸花在水中开放的原因。
(2)教师引导幼儿动手制作纸花,并观察纸花在水中开放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制作纸花,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纸花开放2. 纸的吸水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尝试用不同颜色的纸制作纸花,观察纸花在水中开放的过程,并和家长分享你的发现。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纸花在水中开放的原因,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纸花在水中开放的速度和效果,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纸花在水中开放的原因。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有趣且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4. 例题讲解:清晰、生动地讲解纸花制作和开放原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花开放》含反思一、教学内容《纸花开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生活中的科学》,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幼儿观察、探索纸花在水中开放的现象,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吸水性与展开性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花在水中的开放原理,提高幼儿的科学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纸花在水中开放的原因。
重点:观察纸花在水中开放的现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花样品、水、盆子、计时器。
学具:剪刀、彩纸、胶棒、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制作纸花(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使用剪刀、彩纸、胶棒等材料制作纸花。
3. 纸花实验(10分钟)(2)记录纸花开放的时间,讨论纸花开放的原因。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幼儿理解纸花开放的原因。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纸花,观察并记录纸花的开放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纸花开放实验材料:彩纸、水、盆子、剪刀、胶棒过程:制作纸花→放入水中→观察变化2. 纸花开放原因吸水性:纸花吸收水分后,花瓣展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纸花,观察并记录其在水中的开放过程。
2. 答案:(1)制作纸花:按照课堂上所学的方法制作纸花。
(2)观察记录:将纸花放入水中,记录纸花开放的时间及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观察纸花在水中的开放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要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使用不同材质的纸张制作纸花,观察其吸水性和展开性的差异。
(2)引导幼儿探索其他吸水性强的物品,如棉花、海绵等,了解它们的吸水原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纸花开放》一、教学目标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掌握纸花开放的过程和成因。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爱护植物的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态度。
4.提高幼儿说话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纸花开放》三、教学准备1.纸花模型、新鲜的花朵、干燥的花朵、水和杯子、放大镜、画笔、纸和笔。
2.通过图画、实物和视频让幼儿了解花的开放过程,并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讲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幻灯片介绍今天的科学主题是纸花开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引导幼儿说出花开放的过程和成因。
2. 实践操作1.将新鲜的花朵放入杯子中,计算水的数量。
2.让幼儿观察、描述、描绘花朵的样子,记录花的颜色、大小、形状、叶子、花瓣等特征。
3.让幼儿闻闻花的香味,了解花对人的好处。
4.分成小组,让幼儿用纸做出花朵,鼓励幼儿自由创作。
5.在花朵上涂上水,观察花的变化,描述纸花变形的过程。
3. 思考体验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花瓣,了解花的不同部位,体验观察的乐趣。
2.让幼儿分别拿起干燥和新鲜的花瓣,感受两者的区别,提高幼儿的触觉和感知能力。
3.让幼儿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幼儿表达。
4. 总结归纳1.回顾幼儿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2.引导幼儿自主思考,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总结,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让幼儿发表他们的思考,促进幼儿说话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5. 作业布置1.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创造,制作属于自己的纸花。
2.让家长和幼儿一起种植花卉,了解植物的成长过程,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花朵、制作纸花等实践活动,让幼儿直观地了解花开放的过程和成因,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在反思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发现在幼儿的思维表达方面还需要更加耐心细致地引导,同时也应该注重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乐于接受新鲜的科学知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纸花开放教案(精选3篇)幼儿园中班科学纸花开放篇1活动内容和要求:1、在操作中观察、比较并感知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
2、乐意参与实验操作,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探索发现。
活动重点:感知纸的吸水性。
活动难点: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
活动准备:牛皮纸、手工纸、宣纸做成的纸花若干、水、盆;记录表格。
活动流程:导入活动——幼儿操作、发现问题——再次操作、猜想验证并记录——生活迁移――活动延伸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呢?哪些漂亮的花会在夏天开呢?(幼儿讲述)2、特别的花:看看这花和我们平时见过的花一样吗?它是用什么做的?(纸花)二、实验操作,观察纸花在水中的变化,初步感知纸的吸水性。
1、提问:如果我们把纸花放在水中,纸花会怎么样呢?交待操作要求:(1)、每个小朋友取一朵纸花,花瓣朝上,把它轻轻地放在水中;(说的同时教师进行演示)(2)、仔细观察纸花会有什么变化?等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你观察到了什么?”“它在水里有什么变化?”集体交流:(1)、“你观察到了什么?”小结:原来,纸花放在水中会开。
(2)、思考:纸花为什么开呢?(观察纸花变湿)小结:纸花放进了水里,纸把水宝宝吸到了它的身体里面,纸变湿了,所以纸花就开了。
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一个秘密:纸会吸水,纸有吸水性。
三、观察不同纸在水中的不同变化,感知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
1、现在这里有三种纸花,它们是用什么纸做的?(宣纸,手工纸,牛皮纸)2、交流讨论三种纸的不同特性。
3、那如果把这三种纸花同时放在水中,你觉得谁会第一个开?谁会第二个开?谁会第三个开?(根据幼儿的猜测,教师进行记录,并对幼儿人数进行统计)实验验证:(1)、提出操作要求:幼儿三人一组,每人取一种纸花,在老师说“开始”时,小朋友要同时把手中的纸花放在水中,仔细观察,你的纸花是第几个开放的?(2)、幼儿合作实验,教师指导4、集体交流,教师记录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