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初中地理)
- 格式:pptx
- 大小:136.07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地理认识土地与资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地资源的含义及种类。
2、理解土地资源的特征及其利用方式。
3、了解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土地与资源的关系。
2、了解不同性质土地的资源利用方式。
三、教学难点1、识别不同性质土地。
2、认识土地资源利用方式。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介绍自己家乡所拥有的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2、知识讲解2.1 土地资源的定义与分类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包括所有的可供社会经济活动利用的地面和地下的自然资源,如山地、草原、森林、水文、地热等。
土地资源按用途可以分为建设用地、农业用地、林业用地、草原用地、水域用地和生态用地等六类。
2.2 不同性质土地的资源利用方式(1)建设用地:用于住宅、商业、工业、交通等建设。
(2)农业用地:利用土地种植粮食、果蔬、与养殖等。
(3)林业用地:种植树木、开展森林经济、进行森林保护等。
(4)草原用地:主要用于畜牧业、草地生态系统保护等。
(5)水域用地:主要用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发电、灌溉、渔业、航运等。
(6)生态用地:主要用于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3、训练与练习3.1 分析案例识别土地性质将多份城市规划图纸分发给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趋势挖掘各自地区所处的不同土地资源性质。
3.2 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剪贴将多份纸板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不同规定的土地性质剪贴出其所适用的具体利用方式,并逐个向大家汇报。
4、总结对课上所学进行总结性讲解,重点强调当前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障资源利用可持续性。
五、教学后记本课讲解了土地与资源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土地的不同性质进行资源的利用方式探讨。
同时也强调了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后的生活或社会经济活动中认真思考并加以实践。
《土地资源》导学案一、导入你知道土地资源是什么吗?土地资源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支持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还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依托。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土地资源的定义、分类、利用和珍爱等内容,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吧。
二、观点诠释1. 什么是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城镇用地等。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依托。
2. 土地资源的分类根据用途和性质的不同,土地资源可以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城镇用地等。
其中,耕地用于农业生产,林地用于木材和森林资源的珍爱,草地用于畜牧业,水域用于渔业和水资源利用,城镇用地用于城市建设和居住。
三、土地资源的利用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珍爱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应该遵循资源勤俭利用、生态优先发展的原则,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珍爱耕地和森林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2.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资源勤俭和环境珍爱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土地整治和管理等手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田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土地资源的珍爱1. 加强土地资源珍爱认识珍爱土地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树立资源珍爱认识,珍惜土地资源,避免浪费和污染,珍爱耕地和森林资源,珍爱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完善土地资源珍爱政策政府应该加强土地资源珍爱管理,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珍爱政策体系,加强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珍爱耕地和森林资源,遏制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增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应该珍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珍爱土地资源,实现资源勤俭和环境珍爱,增进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进修,你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珍爱意义,积极参与土地资源的珍爱和管理,为建设美丽故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地理初中土地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包括总量、人均占有量、类型及分布等。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3. 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及人均占有量。
2. 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分布。
3.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及保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利用类型及分布。
2. 教学难点: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及人均占有量,掌握各类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分布。
3. 课堂讲解(1)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及人均占有量,强调我国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2)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并指出各类土地资源在总量中的比例。
(3)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强调其不均匀性,引导学生关注耕地、林地、草地等主要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如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土地资源保护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建议。
6.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分布及保护。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并撰写一篇关于土地资源保护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土地资源》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土地资源的观点、特点、分类以及重要性,从而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引入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土地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土地资源吗?土地资源有哪些特点?二、观点诠释1. 定义: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土地,包括陆地和水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2. 特点:不可更生性、有限性、多功能性、地域性等。
三、分类1. 按用途分类:农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
2. 按开发水平分类:未开发土地、开发土地等。
3. 按所有权分类:国有土地、集体所有土地、私人所有土地等。
四、重要性1. 保障粮食安全:农田是农作物发展的基础,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
2. 增进经济发展:建设用地是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基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 生态环境珍爱:林地和草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五、思考与讨论1. 你认为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2. 你认为个人应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土地资源的观点、特点、分类以及重要性,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希望同砚们能够珍惜土地资源,做到合理利用,共同建设美丽故里。
七、作业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更多关于土地资源的知识。
2. 搜集身边土地资源利用的案例,分享给同砚们。
3. 思考:如果你是一名土地资源规划师,你将如何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的利用?以上为《土地资源》导学案,希望同砚们认真进修,加深对土地资源的理解。
愿我们共同尽力,珍爱好地球的每一寸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导学案一、导入你知道土地资源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吗?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涵盖了农田、森林、草原、水域等各种自然资源。
本次课程将指挥大家深入探讨土地资源的特点、分类、利用和珍爱等方面的知识。
二、观点诠释1. 什么是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土地,包括陆地和水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2. 土地资源的特点有哪些?(1)不可更生性: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不能更生。
(2)多功能性:土地资源既可以用于农业生产,也可以用于建设、旅游等活动。
(3)地域性: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分类介绍1. 按用途分类(1)农田:用于农业生产。
(2)林地:用于木材、果实等生产。
(3)草原:适合放牧。
(4)水域:用于渔业、航运等活动。
2. 按地形分类(1)平原:适合农业生产。
(2)丘陵:适合林地、草原。
(3)山地:适合旅游、观光。
3. 按地理位置分类(1)城市土地:用于建设、商业活动。
(2)农村土地:用于农业生产。
四、利用与珍爱1. 土地资源的利用(1)合理规划:科学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2)勤俭利用:开发土地资源时要注重勤俭,减少浪费。
(3)珍爱环境:珍爱土地资源的同时,也要珍爱生态环境。
2. 土地资源的珍爱(1)加强管理:建立土地资源管理机构,加强监管。
(2)宣传教育:提高大众对土地资源珍爱的认识。
(3)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珍爱土地资源不受侵略。
五、案例分析以中国的土地资源管理为例,介绍中国政府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措施和效果,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六、小结通过本次课程进修,我们了解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分类、利用和珍爱等方面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土地资源,共同珍爱我们共同的故里。
七、课后作业1. 思考:你认为土地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体此刻哪些方面?2. 调查:调查你所在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了解当地的土地资源珍爱政策。
3. 分享:和同砚分享你对土地资源的看法和建议。
土地资源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3.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
4.培养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方法和技能,从地理图表中获取知识,并运用图表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5.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6.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
三大林区的录像。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回答问题。
【板书】土地资源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根据“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部分国家的比较图”、“中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
并提供以下资料:(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
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
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
【可以以PPT形式出现让学生自主分析】平原、高原、山地分别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主要】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学生活动略。
初中地理土地利用与土地资源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而土地则是最宝贵的一种自然资源。
土地的利用与管理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有关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的知识。
本文将探讨初中地理中土地利用与土地资源的相关内容。
一、土地利用的分类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同方式和目的的利用和改造。
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我们可以将土地利用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居住用地居住用地是指人们用来建造住宅和发展城市的土地。
城市化是近年来全球普遍存在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对居住用地的需求大幅增加。
合理规划和管理居住用地是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用于农业生产和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的土地。
农业对于人类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合理利用农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此外,农业用地还可以发展农家乐等农业旅游项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工业用地工业用地是用于建设工厂、矿山、仓库等工业设施的土地。
工业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因此,合理规划和管理工业用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保障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商业用地商业用地是用于建设商场、写字楼、酒店等商业设施的土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用地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合理利用商业用地,促进商业发展,提高城市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对于城市的繁荣至关重要。
5.交通用地交通用地是用于修建道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土地。
交通是城市和国家发展的基础,它能够促进人员流动和货物运输,加强地区间的联系和合作。
合理规划和管理交通用地,能够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促进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是指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物质财富,包括土壤、矿产资源、植被等。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指根据土地的特性和功能选择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以达到最大的效益。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中国土地资源【—
第一天
地理总结之中国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
类利用的土地。
① 土地资源。
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大陆土地面积的22.1%,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6.4%,是世界上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之一。
中国丰富的土地资源具有两个显著的地理特色:
一、海拔高、起伏大的山区(包括丘陵、山地和高原)面积超过平坦地区(平原和
高平原),比例为2/3:1/3;
二、在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中,形成草原多、耕地少、林地比例小、难利用土地比例
大的特点。
目前,草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7.4%,耕地占10.4%,林地约占12.7%,而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冰川和永久积雪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则合计约占20.5%。
然而,中国土地资源进一步充分合理利用的潜力仍然很大。
除现有草地、耕地和林地外,估计还有约3300万公顷适合农业的荒地、6000多万公顷草山和草坡、9000多万公顷
荒山,开发利用适合中国林业发展的荒地和疏林地。
总结: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
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土地资源【教课要点】土地资源的分类,利用保护【教课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举措【教课准备】世界土地资源散布表示图、世界地形图、世界自然带散布挂图、土地资源动画【教课过程】(发问)我们讲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此中哪些是能够重生的自然资源?(学生思虑回答)(指引)今日我们研究一种可重生资源。
人们都说,万物土中生,因此我们就先学习土地资源。
土地有什么用?(学生回答)(板书)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承转)若是你们小组有一块和学校差不多大小的土地,你们将怎样利用它呢?请设计一块土地利用图,自己定图例、比率尺、方向等画出来。
(学生疏组活动)(板书)二、土地资源的利用种类(学生作品展现)显示学生设计的土地利用种类表示图,学生解说。
(教师解说,展现土地资源动画)依据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将其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公交占地等。
(思虑)荒漠、沙漠、石山、荒地等是土地资源吗?(是土地资源,固然当前难以使用,但跟着人类利用土地水平的提升未来能够利用)那么世界土地资源是怎样散布的呢?(板书)三、土地资源的利用散布大势(学生活动)剖析世界地形图、自然带散布图以及土地资源的散布图,回答以下问题:1、耕地主要散布在哪里?为何?2、当前大片原始丛林主要保存在那几个自然带?3、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域主要散布在哪两个自然带内?(学生议论回答,教师增补总结)耕地多散布在温带平原及大江大河流经的地域,天气暖和润湿,土地肥饶,土层深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因为河流经过,能够形成肥饶的冲积平原,而且有河流水浇灌,有益于农业发展。
当前大片原始丛林主要保存在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世界上草原面积广阔的地域主要散布在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
(过渡)经过方才学习能够认识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已经被人类利用,可是因为人类不合理的应用,造成很多问题。
(板书)四、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指引思虑)读下边的资料,剖析世界土地资源遭到损坏的原由(动画展现-土地资源的荒漠化)全球耕地每年有 5 万~ 7 万 km2成为荒漠; 1/4 耕地遭到不一样程度的风蚀、水蚀,每年流水冲走肥饶的土壤 250 亿吨,荒漠淹没的土地约 600 万公顷;中国耕地退化 7.7 万 km2,占耕地总面积的 40.1%,此中水土流失占 34.26%,盐碱化占8%,沙化耕地占 1.93%,耕地退化致使低产贫穷,甚至威迫到民众的基本生活和生计条件,甚至成为“生态难民” 。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球上六大类地理资源介绍初中地理知识点:地球上六大类地理资源介绍一、土地资源土地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最重要的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按土地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大致分为农业用地、工业交通用地、城乡居民点用地和其他类型土地(如荒山、荒地、沼泽、海涂、沙漠等)。
地球上各类土地资源的地理分布有很大差异,各国各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和程度也不尽相同。
二、水资源自然界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海洋、冰川、江河、湖泊和沼泽)、地下水和大气水 3种类型。
地球上的水资源共约1386×107亿立方米。
其中绝大部分是海洋水,陆地水约占3.3%。
其中 30.4%分布在河流、湖泊、土壤和地下 600米以内的含水层,便于人类利用,其余的分布在极地和山岳冰川、永久雪盖、永久冻土中。
由于陆地淡水资源在分布上有明显的区域性,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随着工业、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在世界陆地的很大一部分已出现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现象,并出现了水资源被污染的问题。
海水淡化和极地冰川利用问题,已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
从一国一地区来说,查清水资源情况,防止水污染,制订合理利用方案,乃是确定工业、城市发展规模、保护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物质生产资料来源之一。
由于矿产资源的储量、产量和质量以及地理分布的区域性,对于经济区划的制定和生产布局的规模、投资、时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矿产资源往往被视为资源地理最重要的研究内容。
矿产资源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金属按其特点和用途又可分为铁、锰、铬、钨等黑色金属,铜、铅、锌等有色金属,铝、镁等轻金属,金、银、铂等贵金属,铀、镭等放射性元素和锂、铍、铌、钽等稀有、稀土金属。
非金属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原料,磷、盐、硫等化工原料,金刚石、石棉、云母等工业矿物和花岗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建筑材料。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它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
【初中地理】不可替代的土地资源
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附属物,包括内陆水域和海涂。
从生态观点看,土地是
由土壤、地貌、岩石、植被、气候、水文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经济的综合体。
土地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源。
几乎所有人类的生活和生
产活动都是在陆地上进行的。
土地是一种几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再生25mm的土表
就需要300年。
这种再生速度对于迅速耗蚀的土地并没有多少补偿作用。
由于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土地资源有限。
中国的耕地统计为15亿亩,美国根据卫星
照片计算出中国有22亿亩,联合国宣布中国有19亿亩。
土地对于人类来说,其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
历史已证明,文明的盛衰取决于人类对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但是人们长期有一种误解,以为土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人们开垦、种植,任其流失,直到贫瘠得不堪种
植时,就弃它而去,再去开垦新的处女地。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足迹不仅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还登上了月球。
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已大大减少。
然而,人类对土地的基本依赖并没有根本改变。
现在,除了一些特殊的工矿区外,人口、文化、经济、科技仍然集中在肥沃的地区。
例如,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都是肥沃的地区;北美、西欧等国家土地肥沃,产品丰富,科技相对发达。
因此,不难得出结论,土地是人类生存和文明进步的基础。